2023-2024學年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3-2024學年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3-2024學年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3-2024學年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3-2024學年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質量檢測模擬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5小題,第小題1分,共25分)1.有學者認為,這一古代文明“源遠流長,成就卓著,但對后世的思維方式影響不大……因為生活在沙漠邊緣的……人只熱衷于創造各種死亡儀式。”該文明是指A.古埃及文明B.古巴比倫文明C.古希臘文明D.古印度文明2.希臘在整個地中海地區處于中心地位,海岸線曲折漫長,多天然良港,而地中海幾近與大洋隔斷,碼頭、登陸地點及海港城市的修建都很容易,有利于船只通行,希臘逐漸形成了以發展工商業為主的海洋文明。這表明A.希臘城邦以市鎮為中心B.多山影響了希臘的統一C.古希臘農業生產條件差D.地理環境影響文明類型3.亞里士多德曾寫道:“國家的面積應有一定的限度。”因為只有在這樣的國家,人民才能有密集的社會與政治機會互動,最大限度地參與民主管理國家的事務。下面人物的統治最符合這一觀點的是A.亞歷山大B.伯里克利C.蘇格拉底D.查士丁尼4.亞歷山大東征是一場掠奪性的戰爭,對亞洲文明造成了一些毀滅性的破壞,但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融。亞歷山大帝國疆域鼎盛時期,未曾征服哪個古文明中心A.古巴比倫文明B.古羅馬文明C.古埃及文明D.古印度文明5.“公元前509年,以羅馬城為中心,羅馬共和國建立起來。”羅馬共和國建立于A.公元前5世紀B.公元前5世紀末C.公元前6世紀初D.公元前6世紀末6.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指出:“如果知識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們認為美德即知識就將是對的。”在此,蘇格拉底強調了A.原子論B.美德即知識C.邏輯學理論D.法學思想7.有著“獨立的王國”特點的莊園,客觀形成了西歐近代對抗中央王權專制的傳統,有助于近代西歐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生和發展。這表述的是西歐莊園的A.成立背景B.建立過程C.本質特征D.積極作用8.“在英國,倫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繳納300鎊稅金的代價,獲得了亨利一世對市民自選市長和市政官的許可。”這段材料反映出中世紀城市爭取自由和自治的手段是A.舉行起義B.金錢贖買C.政治協商D.制定法律9.《羅馬民法大全》規定:“為了保證遺產的真實性,以免發生欺詐,除了上列這些程序外,朕又以憲令補充規定,繼承人的姓名須由遺囑人或證人親筆書寫,一切都應依照憲令的明文辦理。”這體現了羅馬法A.維護了統治階級的權益B.注重個人私有財產保護C.旨在消除社會矛盾D.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10.有學者認為,大化改新為日本開創了不發動大規模流血事件而進行社會改革的先例,并使日本從東亞的后發展國家,迅速成為東亞強國。該學者認為大化改新A.加強了中央集權B.改變了社會性質C.自上而下進行改革D.增強了國力11.歷史事實是指歷史的真實情況,歷史觀點是對歷史事實的看法和態度。下列表述中屬于歷史觀點的是A.阿拉伯人把阿拉伯數字傳到歐洲B.漢漠拉比在位時統一了兩河流域C.亞歷山大曾經建立起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D.《馬可·波羅行紀》對后來新航路的開辟起到了強烈的刺激作用12.《全球通史》記載:“西歐到14世紀,城市成為貿易中心,……佛羅倫薩市區有手工工場300家,年生產呢絨十萬匹;1343年佛羅倫薩市中有九萬余人,從事呢絨生產約三萬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材料說明這一時期的西歐A.開始了文藝復興B.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C.完成了新航路開辟D.壟斷了東西方貿易13.下表為斯特拉斯堡(今法國東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統計,當時推廣古典書籍旨在時間類型比例15世紀信仰書籍50%以上古典書籍10%1500年到1520年信仰書籍27%古典書籍33%消除法國封建專制制度B.推翻天主教的統治保護私有財產D.宣傳人文主義思想14.在大國崛起過程中,英國不僅通過殖民掠奪進行資本原始積累,還通過社會變革使人類進入了工業文明時期,下列稱號與英國有關的是①海上馬車夫②日不落帝國③無敵艦隊④世界工廠A.②④B.②③C.③④D.①②15.物理科代表巧用電路圖表示17世紀后期某國家最高權力的轉移(如右圖:打開S1,閉合S、S2,L燈亮)。題目中的“某國”指的是A.美國 B.英國 C.法國 D.日本16.“從世界史的觀點看,美國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為它創造了一個獨立的國家,而是因為它創造了一個新的、不同類型的國家”。這一觀點指的是美國A.推翻殖民統治,贏得民族獨立B.確立資本主義制度C.首創了民主共和制D.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17.美國憲法的制定者認為,任何政府部門都有擴張權力的野心,而“野心必須用野心來對抗”,只有這樣才能限制權力,保障民主。基于這一理念,1787年美國憲法規定A.總統和議員均由選民選舉產生B.聯邦政府實行三權分立C.黑人和白人不能享有平等權利D.最高法院有權解釋法律18.“這次革命不僅結束了本國的封建統治,而且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封建體系。”此處“革命”指A.英國光榮革命B.美國獨立戰爭C.法國大革命D.工業革命19.“它遵循古代羅馬‘法典’的傳統,它所表現出來的啟蒙和解放,對于任何地方、任何時代的尋求自由與解放的人民,都有極大的教育意義,對于任何想建立新的法律秩序的人民也其有極大的益處。它是資產階級國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文中的“它”是A.《羅馬民法大全》B.1787年憲法C.《人權宣言》D.《拿破侖法典》20.歷史學家林·亨特在《人權的發明:一部歷史》的開篇中指出:“1689年英國《權利法案》、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1789年法國《人權宣言》被視為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三部人權文獻。”以上三部文獻核心內容的共同點是A.推翻封建統治B.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希望C.體現自由、平等、民主的原則D.奠定了歐洲民法典的基礎21.導致圖3中現象出現的關鍵發明是A.珍妮機B.火車C.蒸汽機D.發電機22.馬克思說:“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他還說:“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資本主義推動了人類歷史的進程B.資本原始積累具有殘酷性C.資本主義既有進步性又有局限性D.工業革命創造巨大生產力23.如圖所示資料共同反映的主題是A.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B.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C.走向近代D.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24.它作為有史以來對資本主義制度最徹底、最嚴厲、最全面批判的理論,改變了我們的世界,只要資本主義制度還存在一天,這一理論就不會消滅。“這一理論”是A.人文主義B.自由主義C.馬克思主義D.理性主義25.同志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年來,馬克思主義在世界上得到廣泛傳播。在人類思想史上,沒有一種思想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產生了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在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下①美利堅合眾國建立②第一國際成立③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④巴黎公社建立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5分。答案直接寫在答題卡上對應的題號內)26.閱讀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問題。(9分)材料一 材料二2010年5月12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任命保守黨領袖卡梅倫為首相,并授權他組建新一屆政府。……伊麗莎白二世雖然是英國國家的象征,卻不掌握國家的最高權力,是統而不治的君主。——摘自新華網材料三近代法國史學家薛紐伯曾說:“舊時的法律是貴族的,它把人分成一些不平等的階級……現在社會是德謨克拉西(民主)的,它已使一切人在法律之前平等。”——摘自【法】薛紐伯《現代文明史》(1)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圖1與圖2的法律分別在世界歷史的地位;并寫出兩幅圖反映的實質共同之處。(3分)(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內容,英國通過什么形式使“伊麗莎白二世雖然是英國國家的象征,卻不掌握國家的最高權力,是統而不治的君主”?寫出英國確立的政治制度。(2分)(3)據材料三,指出薛紐伯認為“現在社會”法律對人的意義;并以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法國頒布的法律文獻及其內容予以說明。(3分)(4)據上述三則材料,談談你對這些法律文獻的看法。(1分)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一從10世紀起,西歐那些以手工業和商業為中心的城市發展更快……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們一般是從周圍農村的農民轉變而來的。很多人進入城市以前還是農奴,一旦進入城市,住滿一年零一天,就獲得了市民的身份,從此享有自由……因此,越來越多的農奴逃離莊園,進入城市,促進了城市的發展。材料二15世紀末—18世紀世界人口移動簡表時間主要流向主要人流15世紀末和16世紀從西歐到中、南美和北美從宗主國派去的殖民統治者或移民者及其后裔16世紀和18世紀從非洲到美洲從非洲運去的黑奴(1)據材料一,概括10世紀以來西歐人口移動的主要方向;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推動15世紀末開始出現人口從西歐流向美洲的重要事件。(2分)(2)閱讀以上兩則材料,圍繞“人口移動”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6分)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8分)材料一藝術家身份的轉變是西方藝術史發展的重大突破。古希臘時期,從事繪畫和雕塑的藝術家通常被視為卑下的體力勞動者。在中世紀,藝術家一般與鞋匠、面包師、理發師等手藝人為伍。從14世紀開始,藝術家的價值和尊嚴得到確立,博學多識的“自由藝術家”與“詩意的藝術家”取代手藝人成為藝術家的典范。材料二——數據來源:瑞·達利歐《秩序將變》(1)依據材料一,概括藝術家身份的變化并指出導致這一變化的歷史事件。(2分)(2)在材料二圖①②③所示曲線中,選出代表美國的曲線并簡要說明理由。(2分)(3)材料二圖中代表中英兩國的曲線有兩次彼此超越的交匯,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英國能趕上中國并持續拉開差距的自身歷史原因。并指出圖中五國國力的變遷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的啟示。(3分)綜合上述材料,概括大國崛起的因素。(1分)九年級第一學期歷史期中答案一、單項選擇1-5:ADBBD 6-10:BDBBD11-15:DBDAB16-20:CBCDC21-25:CCDCC二、材料題26.(1)地位:《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1分);《十二銅表法》是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1分)共同點:都是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1分)(2)形式:法律(1分);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1分)(3)意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分);法國《人權宣言》:宣告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4)法律具有階級性;這些法律文獻都是人類文明的精華:法律是治國的保障,好的法律能促進國家的良性發展等(言之有理酌情給分)。(2分)27.(1)方向:從農村進入城市;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黑奴貿易)。(2分)(2)觀點:人口遷移影響了社會的發展。論述:10世紀起,西歐城市開始復蘇和興起,大量的農奴和農民進入城市,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促進了城市的發展。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與殖民擴張,宗主國的移民與非洲的黑奴流入美洲,歐洲殖民者的殖民擴張與掠奪,有助于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客觀上對美洲等殖民地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結論:可見,人口是社會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