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10.《三峽》課時訓練_第1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10.《三峽》課時訓練_第2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10.《三峽》課時訓練_第3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10.《三峽》課時訓練_第4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10.《三峽》課時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0三峽一、基礎通關1.按要求填空。(1)課文作者,(朝代)地理學家,課文選自《》,它是有文學價值的巨著。三峽,指、和的總稱。(2)作者寫山從正面和側面突出山高。從正面寫的句子是“”;從側面寫的句子是“”。(3)酈道元堪稱寫水的高手,他用“”描寫水勢盛大,又用“”描寫江水清澈,語言凝練而意蘊豐富。(4)寫春冬之時山水草木秀麗的句子是“”。(5)寫春冬之水的特點的句子是“”。(6)文中用“”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峻,用“”寫出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下列句子中的“之”與“春冬之時”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至之市,而忘操之B.故時有物外之趣C.是吾劍之所從墜D.鞭數十,驅之別院3.下列對《三峽》一文賞析有誤的一項是()A.“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給人一種婉轉悅耳、余音繞梁的感覺。B.文章使用了大量極富表現力的駢散句,語言清新俊逸。C.文章不僅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直接描繪三峽的景物,還寫到“漁者歌曰”,從側面渲染秋天蕭瑟肅殺的氣氛。D.文章布局自然,先寫山,后寫水,突出了三峽山高水險的特點。4.下列語句中,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A.至于/夏水襄陵B.絕/多生怪柏C.雖/乘奔御風D.常有高/猿長嘯5.三峽是萬里長江上最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畫廊。為配合《三峽》的學習,班上舉行以“浪漫三峽游”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積極參與。(1)【辦一期手抄報】老師要求每人辦一期手抄報,你的同學計劃把下面一段文字作為這期手抄報的“贊美三峽”欄目的導入語,標題擬好了一半,請你幫他擬寫另一半。三峽多美景,我曾經乘船路過三峽,也游過三峽,相當程度上來講,是奔著唐詩的意境而去的。唐詩意境的精華在哪兒?我以為就是那可見可聞的猿影、啼聲。想想看,那時候沒有機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纖繩拉著的舟,江水伴著纖夫號子,時而間聞幾聲猿啼,有如閃電劃破山谷,驚心動魄,余音繚繞,那才是峽谷中強勁的音符!(2)【做一回小導游】昔日酈道元筆下美麗的三峽,如今更是因三峽工程聞名于世,吸引了無數中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學完課文之后,老師決定帶同學們去三峽旅游,請你聯系課文的描述,為你的同學做一回小導游。(3)【唱一曲三峽頌】三峽最壯麗,秀美天下聞。古往今來,有多少文學大家為它吟詩作賦,潑墨揮毫。請根據你的積累,寫兩句描寫三峽或長江的詩詞名句。二、閱讀賞析(一)閱讀下面的兩段文言文,回答問題。【甲】三峽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乙】二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鄉,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攜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對酌,不亦樂乎!乙翁曰:“向吾遠游冀、雍②,然未嘗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勝。”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輩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錢塘,絕長江,而至泰陰。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無須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注釋】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兩個州名,在今約山西、陜西、甘肅一帶。③曩(nǎnɡ):以往,過去,從前。6.解釋下列加點的實詞。(1)略無闕處()(2)雖乘奔御風()(3)甲翁之妻子去鄉()(4)然未嘗登泰山()7.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或王命急宣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B.春冬之時差矣,汝之言C.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以叢草為林D.至之市,而忘操之同邑而居8.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9.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從《二翁登泰山》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啟示。(二)閱讀短文,回答問題。水經注·卷九酈道元黑山①在縣北白鹿山②東,清水③所出也。上承諸陂散泉,積以成川。南流西南屈,瀑布乘④巖,懸河注壑二十余丈雷赴之聲震動山谷。左右石壁層深,獸跡不交。隍⑤中散水霧合,視不見底。南峰北嶺,多結⑥禪棲⑦之士;東巖西谷,又是剎靈之圖⑧。竹柏之懷,與神心⑨妙遠⑩,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更為勝處也。其水歷澗飛流,清泠?洞觀?,謂之清水矣。【注釋】①黑山:在今河南省浚縣西北。②白鹿山:在今河南省輝縣西北。③清水:清水原是黃河北岸的一條支流,后來與黃河分離,成為海河水系衛河(即南運河)的一段。④乘(chénɡ):凌越。⑤隍(huánɡ):本指護城的壕溝,這里指溝壑。⑥結:聚集。⑦禪棲(chánqī):修禪隱居。⑧剎(chà)靈之圖:有旛(fān)柱的佛塔。圖,即浮屠,梵文的音譯,指佛塔。⑨神心:神靈之心。⑩妙遠:高遠。?效深:同深,等深。?清泠(línɡ):清涼。?洞觀:清晰明澈。10.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畫2處)懸河注壑二十余丈雷赴之聲震動山谷。11.解釋加點的詞語。南流西南屈()積以成川()1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積以成川可以為師矣B.雷赴之聲春冬之時C.更為勝處也為人謀而不忠乎D.黑山在縣北白鹿山東東臨碣石13.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其水歷澗飛流,清泠洞觀,謂之清水矣。14.作者稱所描述的地方為“勝處”,結合文章內容,說說此地“勝”在何處。參考答案1.(1)酈道元北魏水經注校證水利學瞿塘峽巫峽西陵峽(2)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兩岸連山,略無闕處(3)夏水襄陵,沿溯阻絕素湍綠潭,回清倒影(4)清榮峻茂,良多趣味(5)素湍綠潭,回清倒影(6)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2.B【點津】“春冬之時”中的“之”是結構助詞“的”。A項中的“之”是代詞,代前文中所提到的事物;B項中的“之”是結構助詞“的”;C項中的“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D項中的“之”是代詞,代指癩蛤蟆。3.A【點津】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容,找出相關的語句,概括即可。“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應是給人一種哀傷悲涼、寒氣透骨的感覺。4.D【點津】正確的朗讀節奏劃分:常有/高猿長嘯。5.(1)示例:猿啼最難忘(2)示例:親愛的同學們,七百里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四季美景風格迥異。春冬之時,潭水碧綠,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飛懸;夏季水漲,江流洶涌;秋景凄寒,猿鳴哀轉。走進三峽人家,品嘗金黃蜜橘;登上三峽大壩,感受磅礴氣勢。多情的三峽風光,熱情的三峽人民,希望你們常游此地。【點津】擬寫導游詞時,一般先是稱呼和問候語,再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景點的景物特點和人文感受即可。語言要能激發游客前去游玩的欲望,語意清晰,語序合理。(3)示例:①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②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③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④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6.(1)同“缺”,空隙、缺口(2)即使(3)妻子和孩子(4)曾經7.B【點津】A項,加點字的意思分別為有時/或者;B項,加點字都為助詞,的;C項,加點字的意思分別為認為/用;D項,加點字的意思分別為卻/表修飾。8.(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2)從太陽出來到薄暮降臨,已經走到半山腰了。9.提示:答到“鍥而不舍的精神”或“頑強的意志”即可。10.懸河注壑二十余丈/雷赴之聲/震動山谷。11.向西南河川12.B【點津】A項,加點詞語的意思分別為表示順承,相當于“而”,也可不譯/憑借;B項,加點詞語的意思都是“的”;C項,加點詞語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