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章末綜合檢測卷二第二章地表形態的變化中圖版選擇性必修1_第1頁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章末綜合檢測卷二第二章地表形態的變化中圖版選擇性必修1_第2頁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章末綜合檢測卷二第二章地表形態的變化中圖版選擇性必修1_第3頁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章末綜合檢測卷二第二章地表形態的變化中圖版選擇性必修1_第4頁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章末綜合檢測卷二第二章地表形態的變化中圖版選擇性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章末綜合檢測卷(二)(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下圖中沉積巖的形成符合顆粒大的先沉積、顆粒小的后沉積的規律。讀圖,完成1~2題。1.該地形為()A.向斜成山 B.向斜成谷C.背斜成谷 D.背斜成山2.形成圖示地形的主要地質作用是()A.地殼運動 B.巖漿活動C.侵蝕作用 D.堆積作用解析:第1題,圖中等高線凸起方向海拔降低,應為山脊;按照沉積巖的形成顆粒大的先沉積、顆粒小的后沉積的規律,中間為最早沉積的礫巖,兩翼為后沉積的砂巖和頁巖,所以該地為背斜,故D正確。第2題,由上題可知,圖示地區為背斜成山,是由于地殼運動隆起抬升而成,故選A。答案:1.D2.A讀部分板塊構造示意圖,完成3~4題。3.上圖中板塊共有()A.1塊 B.2塊C.3塊 D.4塊4.上圖中虛線圈內形成的地貌類型是()A.海洋 B.海溝C.海嶺 D.裂谷解析:第3題,據圖可知,圖示反映了一處大洋的生長邊界和一處海陸的碰撞邊界,因此有3個板塊。故選C。第4題,圖中虛線圈內反映了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的碰撞,大洋板塊向下俯沖而形成海溝,大陸一側形成海岸山脈或島弧,故選B。答案:3.C4.B下圖為某地區地質剖面圖,其中C為沉積物,B、F、G為沉積巖,A、D為不同時期的巖漿巖,E為變質巖。讀圖,完成5~7題。5.據圖判斷該地區發生過的地質作用有()①外力作用②地殼運動③巖漿活動④變質作用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6.圖中各類巖石形成的順序由早到晚正確的是()A.A、D、G、B、F B.B、E、D、A、FC.G、B、A、E、D D.G、F、B、D、A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③處有可能找到化石B.如果該地區有石油,則應該在①地向下打井開采C.如果在這里修一條東西走向的地下隧道,應選擇在F層施工D.該地多斷層構造,多火山、地震解析:第5題,圖中有沉積巖,故有外力作用,①正確;巖層褶皺變形由地殼水平運動所致,②正確;A為巖漿巖,故有巖漿活動,③正確;E為變質巖,故有變質作用,④正確。第6題,沉積巖地層下老上新,形成順序G早B晚;巖漿穿透沉積地層G、B,形成巖漿巖A;變質巖E是巖層受熱形成的,在巖漿巖A形成之后,又有新的巖漿穿透變質巖形成巖漿巖D。第7題,找石油、打隧道均找背斜構造,①地下部有背斜構造;根據圖中信息,該處地下無斷層構造。答案:5.C6.C7.B川西北高原位于青藏高原的東北緣,地勢起伏和緩,海拔4000米左右,多季節性凍土。高原面上河谷淺切,谷底寬闊平坦,河谷內階地為基本無分選的砂礫層組成,而高原面以下河谷深切,谷底狹窄,谷坡陡峻。如下圖,川西北高原的地貌垂直地帶性明顯。讀圖,完成8~9題。8.推測圖中甲、乙、丙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蝕、風力侵蝕、冰川侵蝕B.流水侵蝕、凍融侵蝕、冰川侵蝕C.流水堆積、冰川侵蝕、凍融侵蝕D.凍融侵蝕、流水堆積、風力侵蝕9.巖石性質對川西北高原地貌的形成演化帶來的影響是()A.花崗巖強度高,抗寒凍風化能力強,形成冰斗、角峰B.砂板巖風化巖土含土量較高,易富水,強度高,形成凍融土流C.砂板巖構造破碎較強烈,抗寒凍風化能力強D.花崗巖風化巖土含土量低,透水性差,易被侵蝕解析:第8題,甲、乙、丙分別位于流水地貌帶、冰緣地貌帶和冰川地貌帶,甲處海拔較低,坡度較大,以流水侵蝕為主,乙處相對較平緩,應為凍融侵蝕,丙處海拔較高,冰川侵蝕明顯,B正確。第9題,由圖可知,海拔較高處為冰川地貌帶,是因花崗巖強度高,抗寒凍風化能力強,形成冰斗、角峰,A正確,D錯誤;砂板巖構造破碎較強烈,強度低,抗寒凍風化能力弱,B、C錯誤。答案:8.B9.A某實驗小組做如下實驗:在花崗巖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記錄其內外溫度變化,下圖為所測得的巖石內外溫度變化曲線圖。讀圖,完成10~11題。10.花崗巖的形成過程是巖漿()A.高溫變質 B.侵入冷凝C.高壓成巖 D.噴出冷卻11.該實驗模擬的地質作用是()A.風蝕作用 B.水蝕作用C.溶蝕作用 D.風化作用解析:第10題,花崗巖屬于侵入巖,是巖漿侵入巖石圈未噴出地表冷凝形成的。第11題,該實驗通過在花崗巖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記錄其內外溫度變化,巖石內外部溫度的差異會使內部產生張力,使巖石產生裂縫,屬于熱力作用引起的物理風化,借以模擬風化作用。答案:10.B11.D下圖為我國江南地區某河谷剖面示意圖。讀圖,完成12~13題。12.關于該河谷地貌自然環境特征描述,可能正確的是()A.由于整體構造抬升,河流下切侵蝕,寬廣的谷底形成階地B.每年3—4月是該河谷的洪水期C.谷底白天升溫迅速,盛行上升氣流,水汽不易凝結成雨D.丙處為紅壤,土壤貧瘠13.該河谷地區最適宜聚落布局的是()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解析:第12題,圖中甲、丁兩處有大量的河流沉積物,說明最初為河流的谷底,現在甲、丁兩處高于河谷100多米,說明該地經過了抬升作用;江南地區河流的汛期出現在夏季;谷底白天氣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結成雨;丙處有河流沉積物,土壤肥沃。第13題,丁地地形平坦開闊,且地勢較高,不會受到河流洪水的威脅,因而最適宜聚落布局。答案:12.A13.D在一片叫作“鯨之谷”的埃及沙漠中,散落著鯊魚牙齒、海膽刺、巨型鯰魚的化石。讀“鯨之谷”圖,完成第14題。14.“鯨之谷”沙漠中海洋生物化石的存在說明了該地區()A.海面曾相對上升B.海水沉積作用加強C.地殼曾相對上升D.海浪侵蝕作用加強解析:海洋生物生活在海洋中,因而海洋生物化石也形成于海洋環境;現在海洋生物化石出現在“鯨之谷”沙漠中,說明地殼曾出現過上升運動,C正確。故選C。答案:C針對藏南地區江北公路沙害問題,某研究所于該地區進行石方格沙障(由石頭組成的方格狀攔沙設施)防風固沙效益研究,下圖示意風速為11m/s時石方格沙障干預下的風速流場。讀圖,完成15~16題。15.在水平距離50~80cm段,風速()A.最大 B.平穩C.下降 D.提高16.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A.高空輸沙量 B.近地面輸沙量C.地表粗糙度 D.風沙活動高度解析:第15題,根據風速等值線,在水平距離50~80cm段,受石方格沙障阻擋,風速下降。遇到沙障前,風速最大。第16題,石方格沙障使近地面風速下降,能有效降低近地面輸沙量;對高空輸沙量影響不大,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對風沙活動高度影響不明顯。答案:15.C16.B二、綜合題(共3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18分)材料一華山(圖1)是我國著名的山峰之一,北鄰渭河平原,南依秦嶺,海拔2154.9m,壁立千仞,以險峻稱雄于世。圖2為秦嶺、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圖。材料二據考證,渭河平原形成后,不僅有黃土堆積其間,渭河及其兩側支流攜帶的大量泥沙也填充其中。(1)推測華山的地質構造類型,并分析其挺拔險峻的成因。(6分)(2)指出秦嶺與渭河平原所在巖體的相互運動關系。(6分)(3)根據上述材料,以渭河平原為例,說明地質作用與地表形態的關系。(6分)解析:第(1)題,由材料一可知,華山位于秦嶺北坡,為斷塊山。第(2)題,讀圖可知,該地區的地質構造是斷層,該處斷層的位移以垂直方向為主,相對下降的巖塊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對上升的巖塊發育成山嶺或高地。第(3)題,從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角度進行分析。答案:(1)華山為斷塊山。華山位于秦嶺北部,巖塊相對上升,其北坡形成大斷崖。(2)秦嶺所在巖體相對上升,渭河平原所在巖體相對下降。(3)地表形態的塑造是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力作用使渭河平原斷裂陷落形成谷地(低地);外力(風力、流水等)作用將沉積物搬運過來填充其中,形成肥沃的平原。18.讀圖,完成下列各題。(16分)(1)甲圖中A地貌類型是_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4分)(2)結合所學知識,對甲圖中C、D、E所代表的三類巖石按年齡由老到新進行排序。(4分)(3)甲圖中B為流動沙丘,結合乙圖所示的流動沙丘等高線示意圖,分析B所處地區的盛行風為__________。(2分)(4)根據圖示,該地區發生的地質作用中,內力作用的主要表現形式有哪些?(6分)解析:第(1)題,A地貌是風蝕蘑菇,主要分布于我國干旱多風的西北地區,其成因為風力侵蝕作用。第(2)題,結合成巖規律即可判定。第(3)題,結合沙丘形態判定該地區盛行北風。第(4)題,內力作用主要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圖甲中有斷層和巖漿侵入,從而判斷該地區的內力作用主要表現為地殼運動和巖漿活動。答案:(1)風蝕蘑菇風力侵蝕作用(2)E、D、C。(3)北風(4)地殼運動、巖漿活動。19.下圖為我國亞熱帶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某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們對其進行了綜合考察。讀圖,完成下列各題。(18分)(1)在沿A~E線進行地質調查時,發現巖層的形成年代是A、E兩處最晚,C處最早,由此判斷沿線地區的褶曲類型是什么?并簡述理由。(6分)(2)從圖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兩岸或山前,呈明顯的條帶狀分布特征。請分析其原因。(6分)(3)圖中虛線是規劃在幾個村莊之間修建的公路,乙村到甲村的線路比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線路比較彎曲,呈“之”字形。請分別說明這樣修建的原因。(6分)解析:第(1)題,褶曲有兩種形態,一是背斜,二是向斜。從巖層的新老關系來判斷,背斜中間巖層老,兩翼新。從出露的巖層可判斷是背斜。第(2)題,從圖中可看出村落沿河流分布,在河流流出山口處形成的沖積扇,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河谷地勢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