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版2023-2024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分層作業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江蘇專版2023-2024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分層作業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江蘇專版2023-2024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分層作業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江蘇專版2023-2024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分層作業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江蘇專版2023-2024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分層作業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必備知識基礎練A級1.[2023江蘇常熟檢測]隋唐時期出現“三教合歸儒”的趨向,儒、佛、道逐漸融合。“夫圣人雖在廟堂之上,然其心無異于山林之中。”這一觀點體現的是()A.佛教與道教的融合 B.儒學與佛教的融合C.三教的融合 D.儒學與道教的融合2.[2023江蘇鎮江期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些千古名句體現了唐代詩人杜甫()A.憂國憂民的情懷 B.追求功名的決心 C.認真務實的態度 D.自強不息的精神3.[2023江蘇揚州期中]下表所示為部分唐詩的節選內容。據此可知,唐代()內容出處會理知無我,觀空厭有形孟浩然《陪姚使君題惠上人房》始覺浮生無住著,頓令心地欲皈依李頎《宿瑩公禪房聞梵》有起皆因滅,無睽不暫同白居易《觀幻》A.詩歌已形成完整體系 B.詩歌的內容主要是佛理C.文學受到了佛教影響 D.詩歌在佛學基礎上誕生4.[2023江蘇海安月考]唐代某位書法家的作品被譽為“如壯士拔劍,神采動人,而回旋進退,莫不中節”。據此可知,該書法家的作品呈現出()A.寫意性 B.嚴整性 C.平民化 D.理性化5.[2023江蘇南通檢測]《齊民要術》詳盡探討了抗旱問題,還論證了如何恢復、提高土壤肥力的辦法,明確提出從事農業生產的原則。據此可推知,它()A.有利于北方農業的發展 B.摒棄了傳統的農本思想C.消除了南北經濟發展差距 D.農學理論領先世界6.[2023江蘇淮安檢測]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救治病人時要心境平和,對病人要心懷慈悲,無論病人貧窮貴賤,都要一視同仁。這一言論()A.以法律形式明確醫者職責 B.有助于培養醫者的責任心C.表明唐代的醫學發展迅速 D.體現了孫思邈高超的醫術7.[2023江蘇常熟檢測]唐朝的高僧玄奘,在貞觀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經。高僧鑒真天寶年間六次東渡,歷經艱辛最終到達日本,傳授佛法。玄奘西行和鑒真東渡的共同之處是()A.都擴大了佛教文化的影響力 B.都拓展了唐朝的疆域版圖C.都促進了民族交融 D.都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8.[2023江蘇海門開學]莫高窟盛唐第217窟壁畫中的人物,身穿駁領窄袖袍服,腳穿烏靴。大型歌舞劇《霓裳羽衣曲》則源于印度的婆羅門曲,含有胡旋舞等中亞元素。以上現象反映出唐朝文化的特征是()A.固守傳統 B.影響深遠 C.領先世界 D.開放包容9.[2023江蘇漣水檢測]唐開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圓仁來到今南通市的國清寺。此后他走遍半個中國,研學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縣的熱情接待。這說明唐朝()A.重視中外文化交流 B.中外貿易往來頻繁C.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D.社會生活豐富多彩能力素養提升練B級10.[2023江蘇句容期末]唐朝時,每逢數十年,就有一次迎佛骨的活動,皇帝極為重視,到了不惜勞民傷財的程度。對此,有學者作《諫迎佛骨表》說:“夫佛本夷狄之人,與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這說明()A.唐朝皇帝都十分重視佛教活動 B.此學者意欲勸誡皇帝愛惜百姓C.儒學的正統地位受到佛教沖擊 D.佛教解決了儒學衰微的問題11.[2023江蘇蘇州期末]魏晉時期佛教盛行,東晉著名高僧慧遠曾說,在家而慕佛法者,首先應該侍奉雙親、禮敬君王;而想脫俗出世的人,必須得到君親的同意而行動。如果君親不同意,就應該暫時擱置自己的想法,等待君親的覺悟。由此可見佛教()A.與道教思想實現融合 B.具有一定的社會教化功能C.已成為社會主流思想 D.主張出世是唯一修行途徑12.[2023江蘇常州期末]下表記載說明()時間史料記載824年元稹為白居易詩集作序指出“二十年間……至于繕寫模勒(模刻),炫賣于市井,或持之(白詩印本)以交酒茗者,處處皆是”835年四川、江蘇民間“以板印歷日”,市場出賣;民間所印歷書“已滿天下”883年成都書肆“陰陽雜記、占夢相宅、九宮五緯之流”書,率皆雕版印紙A.白居易詩歌反映了盛唐氣象 B.唐朝后期雕版印刷相當普遍C.書法藝術進步加速文化傳播 D.唐末成都是全國的教育中心13.[2023江蘇海門期末]盛唐詩人在詩歌中刻畫出的人物形象較為立體,具有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的色彩。中唐詩人刻畫的人物形象更注重內在精神,強調現實主義的寫實作風。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A.國內政局的變動 B.商品經濟的發展 C.皇帝喜好的差異 D.文化政策的影響14.[2023江蘇東臺期末]下圖為唐代周昉繪制的《簪花仕女圖》(局部)。畫中描繪了衣著艷麗的貴族婦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賞花游園。該作品體現了()A.藝術審美與史料價值的統一 B.文人意趣與市井風情的雜糅C.唐代宮廷貴族婦女生活奢靡 D.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融合15.[2022江蘇鹽城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北魏之際,寺塔林立,僧尼廣布。僅京師洛陽就“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所”,遷都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后,“洛陽余寺四百二十一所”。——據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整理周道衰,孔子沒,火于秦,黃老于漢,佛于晉、魏、梁、隋之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于老,則入于佛。——韓愈《原道》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魏晉南北朝時期思想的特征,并說明呈現這些特征的原因。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A級必備知識基礎練1.D[解析]題干材料“夫圣人雖在廟堂之上,然其心無異于山林之中”的含義是圣人雖處于廟堂之上,但其心能摒除塵世間的利害之爭,無異于在山林之中,一切任自然而行。“廟堂”和“山林”分別是儒家建功立業和道家修身養性的場所,所以題干材料中的觀點體現了儒學與道教的融合,故選D項。2.A[解析]“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城春草木深”“長使英雄淚滿襟”體現了唐代詩人杜甫推己及人、心系社稷的情懷,A項正確;材料所述與詩人追求功名無關,排除B項;材料所述與詩人認真務實無關,排除C項;材料所述與詩人自強不息無關,排除D項。3.C[解析]材料中的三首唐詩都含有深厚佛教思想,這說明當時文學受到了佛教影響,故C項正確;材料信息不能說明當時詩歌形成了完整體系,排除A項;單憑材料中的詩句不能以偏概全地認為唐代詩歌的主要內容是佛理,排除B項;“詩歌在佛學基礎上誕生”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4.A[解析]材料“如壯士拔劍,神采動人,而回旋進退,莫不中節”符合草書的書寫特征,體現出寫意性,A項正確;嚴整性屬于楷書的特征,排除B項;平民化和理性化材料無法體現,排除C、D兩項。5.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齊民要術》總結了農業生產經驗,有利于小農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北方農業的發展,故A項正確;《齊民要術》反映了重農傾向,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南北經濟發展的比較以及與世界農學理論的比較,排除C、D兩項。6.B[解析]由材料“心境平和”“心懷慈悲”“一視同仁”可知,這就要求醫者拋開功利,一心救死扶傷,有助于培養醫者的責任心,故選B項;《千金方》是醫書而非法律文獻,排除A項;材料主要揭示醫者的職業道德規范,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孫思邈的醫術,排除D項。7.A[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玄奘西行和鑒真東渡都與傳播佛教文化有關,故選A項;玄奘西行和鑒真東渡的目的不是開疆拓土,而是文化交流,排除B項;玄奘西行和鑒真東渡沒有促進民族交融,沒有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排除C、D兩項。8.D[解析]根據材料“大型歌舞劇《霓裳羽衣曲》則源于印度的婆羅門曲,含有胡旋舞等中亞元素”可知,唐文化中融入了很多外來因素,體現了唐文化開放包容的特征,D項正確;唐文化吸收了很多外來因素,并不是固守傳統,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唐文化影響深遠,排除B項;材料無法體現唐文化領先世界,排除C項。9.A[解析]日本僧人來到中國研學佛法屬于中外文化交流,該僧人“受到朝廷及地方州縣的熱情接待”說明唐朝重視中外文化交流,故選A項;B、C、D三項均與題干材料無關,排除。B級能力素養提升練10.C[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唐朝的皇帝重視佛教,有學者指出外來佛教違背儒家倫理綱常,這表明唐朝儒學的正統地位受到佛教沖擊,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所有唐朝皇帝,排除A項;材料反映學者意欲勸誡皇帝放棄迎佛骨的活動,排除B項;佛教的傳播沖擊了儒學的正統地位,而非解決了儒學衰微的問題,排除D項。11.B[解析]題干魏晉時期佛教對在家慕佛法者要求事奉雙親、禮敬君王,對脫俗出世的人也要得到君親同意,體現出佛教在中國化過程中吸收了儒家的傳統倫理道德的部分思想,所以佛教具有一定的社會教化功能,B項正確;題干并不能體現與道教思想融合,排除A項;魏晉時期的主流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排除C項;題干涉及在家慕法和脫俗出世兩種途徑,排除D項。12.B[解析]根據材料“二十年間……至于繕寫模勒(模刻),炫賣于市井,或持之(白詩印本)以交酒茗者,處處皆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代后期,雕版印刷的白居易詩集暢銷;根據材料“‘以板印歷日’,市場出賣;民間所印歷書‘已滿天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代后期,雕版印刷的日歷暢銷;根據材料“‘陰陽雜記、占夢相宅、九宮五緯之流’書,率皆雕版印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代后期,成都書肆里的“陰陽雜記、占夢相宅、九宮五緯之流”的書籍,均采用雕版印刷。由此可知,唐朝后期雕版印刷相當普遍,B項正確;白居易是中唐時期的詩人,其詩歌主要反映民生的疾苦,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雕版印刷技術而不是“書法藝術”,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唐朝后期雕版印刷的普遍,“唐末成都是全國的教育中心”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13.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盛唐詩人刻畫的人物具有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色彩,而中唐詩人刻畫的人物強調現實主義的寫實作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安史之亂后,社會面臨一系列嚴峻問題,導致詩風的變化,A項正確;商品經濟的發展與皇帝喜好的差異對詩歌風格的轉變影響有限,排除B、C兩項;這一時期沒有特別明顯的導致材料現象出現的文化政策,排除D項。14.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該圖是唐朝人物畫的代表作,具有藝術審美價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