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高考語文古代詩歌主題練習(含解析)題畫類題材_第1頁
2024屆高考語文古代詩歌主題練習(含解析)題畫類題材_第2頁
2024屆高考語文古代詩歌主題練習(含解析)題畫類題材_第3頁
2024屆高考語文古代詩歌主題練習(含解析)題畫類題材_第4頁
2024屆高考語文古代詩歌主題練習(含解析)題畫類題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高考語文古代詩歌主題練習:題畫類題材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題李次云窗竹白居易不用裁為鳴鳳管,不須截作釣魚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紛紛雪里看。題子瞻墨竹黃庭堅眼入毫端寫竹真,枝掀葉舉是精神。因知幻化出無像①,問取人間老斫輪②。【注】①無像:沒有畫像的白紙或白絹。②老斫輪:斫輪老手。《莊子·天道》記載,輪扁是一位斫車輪的巧匠,常年操作,經驗豐富。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白詩和黃詩都以竹作為寫作對象,題材并不相同,前者是詠物詩,后者是題畫詩。B.白詩前兩句突出竹子的實用性,用詞淺顯,“不用”“不須”巧設懸念,引出下文。C.黃詩第一句“眼入毫端”表現東坡聚精會神;“寫竹真”,即畫出的墨竹形態逼真。D.白詩“留向紛紛雪里看”與黃詩“枝掀葉舉是精神”中的“竹”的精神內涵相同。2.這兩首詩中,竹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請簡要分析。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通泉縣署屋壁后薛少保①畫鶴(節選)杜甫薛公十一鶴,皆寫青田②真。畫色久欲盡,蒼然猶出塵。低昂各有意,磊落如長人③。佳此志氣遠,豈唯粉墨新?高堂未傾覆,常得慰嘉賓。曝露墻壁外,終嗟風雨頻。赤霄有真骨,恥飲洿池津。冥冥任所往,脫略誰能馴。【注】①薛少保:指薛稷,尤善花鳥、人物、雜畫,更以畫鶴知名。②青田:《永嘉郡記》載:“有沐溪野,去青田九里,中有雙白鶴,年年生子,長大便去,只恒余父母一雙在耳。精白可愛,多云神仙所養。浮丘公《相鶴經》云:‘青田之鶴。’”③長人:高人。《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寫薛公所畫之鶴全是青田白鶴寫真,雖墨色幾乎已看不見,但古色蒼然仍超凡出塵,極贊薛公畫技高超。B.五、六句以工筆細描繪出畫鶴的形態,或低頭,或昂首,各有意趣;而整體上則個個高大,相互錯落分明。C.七、八句運用反問,繼續寫畫鶴之美,指出這種美并不只是體現在色彩的鮮艷上,更在于其具有向上的氣質。D.九至十二句中,詩人一邊慶幸高樓沒有傾倒,鶴畫得以保存,一邊則感嘆鶴畫每天暴露在外,頻受風雨侵蝕。4.本詩為詩人看到薛少保在通泉縣署屋壁后畫的鶴有感而作,但詩人卻在最后四句引入真鶴形象,與前面的畫鶴并置,這樣寫有何作用?閱讀下面一首明詩,完成各題。題米友仁①山水張以寧高堂曉起山水入,古色慘淡神靈集。望中冥冥云氣深,只恐春衣坐來濕。江風吹雨百花飛,早晚持竿吾得歸。身在江南圖畫里,令人卻憶米元暉。[注]①米友仁,宋代書畫家,擅長山水畫。其山水畫“平淡天真”。②慘淡:這里指畫面色彩淺淡迷離。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題畫詩。前半部分主要描繪米友仁的山水畫形象生動,后半部分主要寫賞畫體會。B.此詩開頭兩句寫詩人晨起步入廳堂,看到門外自然山水撲面涌來,不由頓感胸襟開闊,塵慮全消。C.此詩“江風吹雨百花飛”一句,是對其前兩句的承接與補充,讓人感受到溫潤明媚的氣息。D.詩人賞鑒畫中江南風景之美,恨不得做一個此間持竿釣叟。這是對米友仁畫工的高度夸贊。6.《題米友仁山水》這首詩也為我們欣賞一幅畫提供了一些方法,請結合詩歌試做簡要分析。(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題玄武禪師屋壁杜甫何年顧虎頭,滿壁畫滄洲。赤日石林氣,青天江海流。錫飛常近鶴,杯渡不驚鷗。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游。【注】玄武禪師屋:是一佛寺,故址在今四川省中江縣。玄武禪師是一位和尚的法號。這首詩作于杜甫入蜀后,是詩人在觀賞了玄武禪師寺中的壁畫后,一方面再現壁畫的內容,一方面抒發觀畫后的感想。顧虎頭:晉代畫家顧愷之。滄洲:濱水的地方。古稱隱士所居之地。一作“瀛洲”。錫飛常近鶴:這是一個典故。梁時,僧侶寶志與白鶴道人都想隱居山中,二人皆有靈通,因此梁武帝令他們各用物記下他們要的地方。道人放出鶴,志公則揮錫杖并飛入云中。當鶴飛至山時,錫杖已先立于山上。梁武帝以其自停立之地讓他們筑屋居住。杯渡不驚鷗:這是畫面上畫的另一個典故。昔有高僧乘木杯渡海而來,于是稱他為杯渡禪師。惠遠:東晉時高僧,生廬山。惠,應作“慧”。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借用東晉大畫家顧愷之來贊美壁畫作者的大手筆,說這滿壁幽美的山水畫,不知是顧愷之何年所繪,起得很不平常。B.頷聯兩句以精煉的語言具體地再現出壁畫的內容。寥寥十字就描繪了一幅青天赤日、江海奔流、石林山嵐的淡雅清幽的圖景,概括力表現力都很高。C.頸聯兩句用典,乃是就畫中的山中鶴和水邊鷗而想起的古代高行得道的人的故事。連用兩個《高僧傳》中的典故,既切合寺院中的壁畫這一特點,又暗合了玄武禪師的身份。D.尾聯兩句是作者觀看壁畫時的聯想。詩人對著壁畫,想象這是在廬山,描寫細膩,感情真摯。8.這首詩整體上表達了怎樣的感情?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題米元暉①山水張以寧高堂曉起山水入,古色慘淡②神靈集。望中冥冥云氣深,只恐春衣坐來濕。江風吹雨百花飛,早晚持竿吾得歸。身在江南圖畫里,令人卻憶米元暉。【注】①米元暉:名友仁,宋代書畫家米芾之子,擅長山水畫。②慘淡:這里指畫面色彩淺淡迷離。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寫詩人晨起步入廳堂,壯闊的自然山水映入眼簾,令詩人胸襟開闊,塵慮頓消。B.頷聯中“春衣”二字點明了季節,“坐”則表現出鑒賞者恬淡安詳、誠篤專一的心境。C.“江風吹雨百花飛”一句,是對前面兩句的承接與補充,讓人感受到溫潤明媚的氣息。D.本詩風格清雅恬淡,充滿自然真性,與米元暉山水畫所表達的“平淡天真”兩相契合。10.這首詩為我們提供了哪些欣賞畫作的經驗?請結合全詩簡要說明。參考答案:1.D2.①白詩借竹寫志,表面寫竹,實際寫人,表達了詩人對高潔孤傲、堅貞不屈精神品質的向往和追求;②黃詩中的畫中之竹形神兼備,展現了蘇軾高超的繪畫技藝,表達了詩人對畫家精深造詣的贊美之情。【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D.“精神內涵相同”錯誤。白詩突出竹子的內在品質,黃詩強調畫中之竹的生機活力。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中的物象及其作用的能力。第一首屬于詠物詩,這類詩最大的特點是借物抒懷,需要我們通過把握物的特點來體會它的象征意義,這樣我們就會關注到后兩句“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紛紛雪后看”,以對比來突出竹的凌雪傲寒,用竹來象征詩人對這一高貴品質的向往與追求。第二首是題畫詩,這類詩的內容或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談論藝術的見地,或詠嘆畫面的意境等。這樣我們就會看到詩中贊美了畫中竹的形象逼真,有氣韻、精神,由此贊美了東坡繪畫的技藝高超。3.B4.①在生機勃勃、永恒不朽的真鶴面前,畫鶴的壯觀被降低為真鶴的蒼白短暫的影像,極大地改變了畫的意義。②真鶴恣意翱翔長空,任其所往,不飲洼地之水,性格不馴,作者由畫鶴想到真鶴,旨在表明自己對真鶴品格的向往和追求。【解析】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五、六句以工筆細描繪出畫鶴的形態”錯誤。此處只是粗筆勾勒,是白描,并非工筆細描。故選B。4.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一方面,藝術是短暫的,而自然是永恒的,從“高堂……風雨頻”看,鶴因畫于墻壁之上,日夜暴露在風雨之中,所以畫鶴和真鶴相比,自然的原物就顯得自由不朽,這也就使得畫鶴的壯觀被降低為真鶴的蒼白短暫的影像,從而極大地改變了畫的意義。另一方面,真鶴在“赤霄”之上飛翔,“任所往”意味著自由不受約束;“恥飲洿池津”,表明它不飲用洼地中的臟水;“誰能馴”,表明它有桀驁不馴的性格,沒有誰能將它馴服。詩人引入真鶴更在于以真鶴的形象示人,表明自己對真鶴具有的品格的向往和追求。5.B6.(1)充分調動感官體驗。頷聯上句運用視覺表現了米友仁山水畫里煙山云水的迷離朦朧景象,下句“只恐春衣坐來濕”運用觸覺感受云氣的深重豐潤。(2)充分發揮想象。頸聯中“江風吹雨百花飛”一句,承接上聯“春衣”,詩人想象春季萬物生長生機盎然的景象,想象江風春雨中百花飛動溫潤明媚的情景,為詩人發出感嘆鋪墊蓄勢。(3)知人論世。詩人對米友仁的繪畫風格有深入的理解,與他的情感心志契合相融,才會生發出“早晚持竿吾得歸”的喟嘆。【解析】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能力。B.“門外自然山水”有誤,此處“山水”應指米友仁的山水畫里的山水。故選B。6.本題考查學生把握詩歌表現手法的能力。“望中冥冥云氣深,只恐春衣坐來濕”,一個“望”字,可見是通過視覺,寫自己的所見,一個”濕“字,可見是通過觸覺寫自己的感受;上句寫滿眼是昏暗而浩渺的云氣,下句寫坐在畫前,真擔心身上的春衣被畫上飄來的云氣濡濕,視覺和觸覺相結合,感受真切,欣賞畫作時可調動各種感覺。“江風吹雨百花飛”,此句寫畫面上很多花兒飛舞,一定是江風挾著雨水將它們吹落,這優美而閑適的情景讓人很愜意,詩人想象春季萬物生長生機盎然的景象,想象江風春雨中百花飛動溫潤明媚的情景,為詩人發出感嘆鋪墊蓄勢,欣賞畫作之類的文學作品,聯想和想象不可缺少。“早晚持竿吾得歸”寫總有一天,我會拿著魚竿一邊欣賞落花一邊垂釣,詩人欣賞其畫,心有觸動,可見與朋友心意想通,與他的情感心志契合相融,欣賞畫作也要了解作者本人。7.B8.(1)贊美玄武禪師的高雅情趣。詩人贊美玄武禪師壁畫的精美生動,提到的人物都是高僧,從側面表現了禪師的高雅情趣。(2)詩人流露出避世歸隱的思想。詩人對著壁畫,想象這是在廬山,當年惠遠公在這里扎下草廬,避開亂世而獨自修身養性,同時詩人回顧自己身處的現實境地,當時,杜甫在梓州一帶漂泊,居無定所,寄人籬下,生活困窘,前途渺茫,故產生了避世歸隱的思想。【解析】7.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B.“淡雅清幽”錯,青天赤日、江海奔流、石林山嵐的圖景是雄渾壯觀奇偉的。故選B。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聯借用東晉大畫家顧愷之來贊美壁畫作者的大手筆,說這滿壁幽美的山水畫,不知是顧愷之何年所繪,起得很不平常。頷聯兩句具體地再現出壁畫的內容。在壁畫所顯示的仙境里,紅日當空,峰巒和樹木籠罩著一層靄靄嵐氣;藍天下,大江滾滾,入海而來。贊美玄武禪師壁畫的精美生動。頸聯兩句用典,是就畫中的山中鶴和水邊鷗而想起的古代高行得道的人的故事。隱隱透露出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尾聯兩句是作者觀看壁畫時的聯想。詩人對著壁畫,回顧自己身處的現實境地,真想像當年的陶淵明一樣,拋開塵世而隨著惠遠公游仙訪道去。這是因為當時杜甫因兵亂避居梓州,生活狀態苦不堪言,衣食無著寄人籬下,仕途失意,前途未卜,所以產生歸隱山林的思想。此詩前四句主要是贊美玄武禪師壁畫的精美生動,從側面說明了禪師的高雅情趣;后四句詩人也表達了自己學陶淵明歸隱的心愿。9.A10.①充分調動感官體驗。頷聯上句運用視覺表現了米元暉山水畫里煙山云水的迷離朦朧景象,下句“只恐春衣坐來濕”運用觸覺感受云氣的豐潤流動。②充分發揮想象。頸聯中“江風吹雨百花飛”一句,承接上聯“春衣”,想象春季萬物生長、生機盎然的景象,想象江風春雨中百花飛動、溫潤明媚的情景,為詩人發出感嘆鋪墊蓄勢。③知人論世。詩人對米元暉的繪畫風格有深入的理解,與他的情感心志契合相融,才會生發出“早晚持竿吾得歸”的喟嘆。【解析】9.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A.“壯闊的自然山水”有誤,此處“山水”指米元暉的山水畫。故選A。10.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頷聯“望中冥冥云氣深,只恐春衣坐來濕”,“冥冥云氣深”是視覺描寫,寫的是遠望之景;“濕”是觸覺所感,這兩句詩人將視覺和觸覺相結合,用觸覺的“春衣濕”,襯托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