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版2023-2024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單元培優練課件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江蘇專版2023-2024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單元培優練課件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江蘇專版2023-2024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單元培優練課件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江蘇專版2023-2024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單元培優練課件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江蘇專版2023-2024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單元培優練課件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單元單元培優練創新應用練1.

[2023江蘇南通期末]下表為南朝開國皇帝信息簡表,這反映出當時南朝(

)

皇帝信息宋武帝劉裕自幼家貧,后投身北府軍為將。憑借著巨大的軍功,總攬東晉軍政大權,官拜相國,代晉自立齊高帝蕭道成蘭陵蕭氏(原本為次等士族,劉宋時以軍功起家),其父為劉宋時期著名武將梁武帝蕭衍同為蘭陵蕭氏子弟陳武帝陳霸先出身低微,任廣州府中直兵參軍,通過平定“侯景之亂”,控制了梁朝的政權,廢梁敬帝,自立為帝AA.士族政治日漸式微

B.君主專制日益強化C.面臨北方軍事威脅

D.以軍功為選官標準【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南朝時期的幾位皇帝出身都較低微,并不是出自名門望族,這反映出士族政治有所衰落,A項正確;材料不能體現君主專制的趨勢,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軍事威脅,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帝王的出身,并不是選官標準,排除D項。2.

[2023江蘇南通期末]東晉以后,世家大族在南方強占山澤現象愈演愈烈。為此,南朝宋孝武帝實行改制,允許私家合法擁有山澤產權;按官階等級設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頃,依品級遞減,九品及百姓亦可占山一頃。私人合法取得山林產權后,山林開放成為常態。這些舉措(

)

CA.進一步增強了世家大族的實力

B.減輕了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C.有助于推動南方地區的開發

D.有利于推動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東晉以來世家大族強占山澤,勢力增強。南朝劉宋政權允許私人合法取得山林產權,依官員品級依次占有面積不等的山林,百姓也被允許占山一頃,從而有助于推動南方地區的開發,C項正確;材料反映政府規范私人合法占山,打擊了世家大族強占山澤,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實力,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排除B項;材料無法體現“推動南北經濟文化交流”,排除D項。3.

[2023江蘇蘇州期中]下列兩則史料的共同價值是(

)

《漢書·西域傳》載:凡國五十。自譯長、城長、君、監、吏、大祿、百長、千長、都尉、且渠、當戶、將、相至侯、王,皆佩漢印綬,凡三百七十六人。”并根據官爵的高低,有金印紫綬和紫印墨綬之別,均由西域都護統領。A交河故城A.見證了中原王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B.可以形成相互印證C.不同時期對邊疆地區的政策本質有別D.見證了王朝的興衰【解析】題干第一則史料記載了漢代在西域地區的管理,第二則史料中的交河故城是唐代安西都護府最早的設立地,兩者均為中原王朝對邊疆地區管理的制度,見證了中原王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A項正確;兩者為兩個朝代的邊疆地區管理制度,不能形成相互印證,排除B項;兩者都屬于在因俗而治的情況下對邊疆地區的有效管理,本質上沒有差別,排除C項;兩者都是對邊疆地區的管理,并未見證王朝興衰,排除D項。4.

[2023江蘇海安期中]唐德宗貞元八年(792年),陸贄知貢舉時,得到好友補闕梁肅和郎中王杰“佐之”,在所錄23名進士中,有8人為梁、王二人所推薦。因為這8人久負文才,極一時之選,被時人稱為“龍虎榜”。這表明當時(

)

AA.傳統選官觀念猶存

B.官場貪污腐敗盛行C.世家大族壟斷官場

D.官員主導科舉結果【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唐德宗時期,舉薦仍然是選官途徑之一,這表明當時傳統選官觀念猶存,A項正確;舉薦和推薦并不表明當時官場貪污腐敗盛行,排除B項;科舉制的推行表明當時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局面結束,排除C項;“主導”不符合科舉考試的史實,排除D項。5.

[2023江蘇徐州期中]下圖呈現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大致演變歷程,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文明的進步。從制度變革層面看,這里的“進步”指(

)

AA.規范了中樞決策機制

B.提高了行政效率C.增強社會階層流動性

D.強化了中央集權【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相比秦漢時期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使中樞權力決策更加規范化,比如在政策的制定上,三省的職權分工明確,又彼此制約,中書省負責草擬皇帝的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核詔令,有不妥者駁回,A項正確;“提高了行政效率”無法在材料中反映出來,排除B項;隋唐時期促進社會階層流動增強的是科舉制,不是三省六部制,排除C項;從秦漢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涉及的是中央機構的變化,排除D項。6.

[2023江蘇蘇州期末]陸贄在《中書奏議·均節賦稅恤百姓第一條》中評論兩稅法“每州各取大歷中一年科率錢谷數最多者,便為兩稅定額,此乃采非法之權令,以為經制,總無名之暴賦,以立恒規”。該評論主要想表達兩稅法(

)

BA.收稅看重人丁利于農民人身自由

B.存在制度缺陷加重了人民的負擔C.分夏秋兩次征稅簡化了稅收名目

D.擴大收稅對象增加了財政收入【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陸贄認為兩稅法是“無名之暴賦”,不僅賦出無名,且是暴賦,加重了人民負擔,B項正確;兩稅法改變了過去以人丁為主的納稅方式,排除A項;分夏秋兩次征稅簡化了稅收名目是兩稅法的進步之處,而題干材料敘述的是陸贄對兩稅法的批判,排除C項;陸贄抨擊的是兩稅法的非法和暴賦,沒有涉及政府財政收入的增加,排除D項。7.

[2023江蘇南京檢測]唐前期去往印度求法的僧侶大多選擇陸路,而唐后期選擇海路者更多。僅唐朝義凈《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所載60位西行求法僧人,其中就有33位往來取道南海。這一變化(

)

AA.歸因于政局動蕩

B.促進了中印交往

C.反映出佛教衰落

D.取決于疆域擴大【解析】根據“僅唐朝義凈《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所載60位西行求法僧人,其中就有33位往來取道南海”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唐朝中后期由陸路改走海路,主要是因為唐朝在安史之亂后,已經由盛轉衰,國內政局動蕩,而當時的南方較為穩定,因此走南海一帶,A項正確;材料強調變化的影響,走陸路也可以促進中印交往,排除B項;材料與佛教衰落無關,排除C項;這一變化并不是因為疆域的大小問題,排除D項。8.

[2023江蘇蘇州期末]日本遣唐使歸國后大都被國家重用,下表所示為其中部分代表人物。這說明當時日本(

)

代表人物信息吉備真備歸國當年被朝廷重用,促進日本模仿唐制進行禮儀、歷法等方面的改革膳大丘在回國后,被天皇任命為日本大學寮助教,推動了日本奈良時代儒家學說的發展大和長岡在唐學習了17年的律令刑制,成為日本律法界的權威,并與吉備真備共同修了律令二十四條CA.完成了封建化

B.學習唐朝制度

C.受唐文化影響

D.建立集權統治【解析】由題干材料可知,遣唐使不僅學習唐朝的禮儀和法律制度,還學習儒學和歷法,多方面學習唐文化,C項正確;“完成了封建化”即完成了向封建社會的轉型,主要表現是確立了封建經濟制度,這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A項;遣唐使不僅學習唐朝的制度,還較全面地學習唐文化,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遣唐使學習唐朝的禮儀、法律、儒學和歷法,并未涉及政治制度,更談不上建立集權統治,排除D項。9.

[2023江蘇常熟檢測]隋朝時期,佛教深入社會生活領域。隋文帝宣布要把舍利塔建得遍布全國。在山東青州發現的隋代舍利塔,上面的銘文就是讓老百姓為皇帝、皇太子、皇后、皇孫等祈福。這主要反映出,隋朝(

)

CA.統治者推動佛教漸趨本土化

B.儒學正統地位受到沉重打擊C.統治者重視意識形態的構建

D.民眾對隋王朝的認同感增強【解析】根據材料“山東青州發現的隋代舍利塔,上面的銘文就是讓老百姓為皇帝、皇太子、皇后、皇孫等祈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朝時期,佛教文化影響廣泛,統治者也重視佛教文化,重視意識形態的構建,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佛教本土化,排除A項;B項材料無從體現,排除;材料沒有體現民眾對隋王朝的認同感增強,排除D項。10.

[2023江蘇南京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西晉末年,戰爭、瘟疫、蝗災、饑饉接踵而至,西晉王朝疲于奔命。及惠帝之后,政權陵夷,至于永嘉,喪亂彌甚。雍州以東,人多饑乏,更相鬻賣,流尸滿河,白骨蔽野。渡江之后,東晉王朝喘息漸定,尤其是淝水之戰奠定了南北朝隔江對峙的格局。這些移民的到來為荊州成為上流雄鎮奠定了堅實的人口基礎,也進一步提升了荊州“據上流,握強兵”的重要性。同時,荊州北方有山水縱橫的漢水流域作為與進據中原之少數民族分庭抗禮的緩沖地帶,遠離戰爭襲擾,移民得以在較為穩定的環境下從事農業生產。經過長期的農業開發,江南不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瘴癘之地,實已發展為瓜果飄香、良田美池的富有之地,糧食產量大為增加。大批移民流落江南,發展農業,提高江南經濟文化水平,為以后“中國的政治權力常在北方,而文化與經濟的‘中原’則儼然以南方為重心”奠定了基礎。——摘編自樊良樹《永嘉南渡后江南農業開發概論》(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永嘉南渡”的歷史背景。指出南渡后南方農業經濟發展的表現。[答案]

背景:天災人禍造成社會動蕩,為逃避戰亂,被迫南遷。表現:農業人口增加,江南地區得到進一步開發,糧食產量增加;經濟文化水平提高。(2)根據材料,分析“永嘉南渡”對當時經濟、政治、文化格局產生的影響。[答案]

影響:經濟,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推動經濟重心南移;政治,鞏固了南方的統治,維護了社會的穩定;文化,促進南方文化的發展,推動文化重心的南移。真題實戰練11.

[2022江蘇卷]唐人崇尚“晉賢真跡”,爭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為代表的江左書法風格,進士及第后在雁塔題名的字跡被認為皆有“江左遺風”。這主要反映出,唐代(

)

DA.江南文化成為主流

B.科舉推動行書步入盛世C.市民文化需求強烈

D.書法藝術吸納六朝元素【解析】根據材料“爭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為代表的江左書法風格”可知,唐朝書法藝術模仿魏晉時期的風格,說明唐代書法藝術吸收六朝元素,故選D項;唐代文化重心仍然在北方,排除A項;魏晉時期行書進入鼎盛時期,與科舉制無關,排除B項;唐代書法效仿前人屬于士人追求,而市民文化需求具有世俗化傾向,排除C項。12.

[2021江蘇卷]唐代李逢吉作科舉主考官時,一次性錄取的幾十位進士,均為出身貧寒的士子。他的政敵李德裕亦“頗為寒素開路”,以致被貶謫時,“八百孤寒齊下淚”。由此可知唐代科舉(

)

BA.加強了君主集權

B.促進了階級流動

C.消除了門第觀念

D.激化了政治矛盾【解析】唐代科舉制使得出身低微的士子得以進入政壇,這說明唐代科舉制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B項正確;材料內容與君主集權無關,排除A項;C項表述過于絕對,排除;李德裕作為士族,同樣為寒素開路,并未激化政治矛盾,排除D項。13.

[2022海南卷]西晉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歡用細毛氈子做頭巾、系帶兒、褲邊兒。有人戲說中原必會被西北的少數民族所擊敗,因為人們頭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產的,“能無敗乎”?這一現象反映了(

)

BA.群言百家影響社會風尚

B.經濟往來促進民族交融C.人口流動利于區域開發

D.地方特產豐富人們生活【解析】根據材料“因為人們頭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產的”可知,中原漢族人民普遍借鑒了少數民族的服飾和生活習慣,體現了當時中原漢族人民與周邊少數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融,故選B項;中原百姓社會風尚的改變是民族交融的結果,而不是群言百家說教的產物,排除A項;中原地區本來就是政治、經濟中心,不存在區域開發的問題,排除C項;“頭巾、系帶兒、褲邊兒”是少數民族的服飾風尚,而不是地方特產,排除D項。14.

[2022廣東卷]下圖為南北朝時期北齊到隋唐政府機構變化示意圖,這一變化(

)

DA.加強了中樞決策權

B.避免了相權被分割C.降低了政令的執行效率

D.使中央機構分工更明確【解析】圖示內容顯示北齊時期的一系列政府機構到隋唐時期形成了六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唐時期三省六部制的劃分使中央行政機構分工更加明確,故選D項;圖示內容主要體現的是中央機構分工更加明確,并不能體現中樞決策權的加強,排除A項;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權,“避免了”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隋唐行政機構分工更加明確,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C項。15.

[2021天津卷]845年,唐武宗發布敕書,“漢、魏已(以)來,朝廷大政,必下公卿詳議,博求理道,以盡群情”,此后事關禮法,“令本司申尚書都省,下禮官參議”。這表明唐武宗(

)

AA.強調順承前制

B.反對改制創新

C.意在削弱藩鎮

D.喪失決策大權【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唐武宗順承漢魏的制度,此后事情關系到禮法,令主管司署向尚書省申報,再下達給禮部的官員討論,以尋求治理國家的辦法,故選A項;材料強調順承前制,憑材料信息看不出對改制創新的態度,排除B項;材料涉及中央決策,與“削弱藩鎮”無關,排除C項;皇帝具有最高決策權,“喪失”說法錯誤,排除D項。16.

[2021海南卷]《舊唐書》載,貞觀年修五代史,移史館于禁中。史官無常員,如有修撰大事,則用他官兼之,事畢日停。貞觀已后,多以宰相監修國史,遂成故事也。天寶已后,他官兼領史職者,謂之史館修撰,初入為直館也。這些措施旨在(

)

BA.無為而治,道法自然

B.鑒往知來,文以化成C.禮法并施,三教合一

D.體恤百姓,休養生息【解析】“移史館于禁中”“用他官兼之”“多以宰相監修國史”均體現了唐朝政府對修史的重視,其目的在于借鑒以前的經驗教訓而更好地知道以后該怎么發展,故B項正確;重視史書的撰修和無為而治,道法自然無關,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禮法并施,三教合“移史館于禁中”“用他官兼之”“多以宰相監修國史”均體現了唐朝政府對修史的重視,其目的在于借鑒以前的經驗教訓而更好地知道以后該怎么發展,故B項正確;重視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