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設計和中建史_第1頁
快速設計和中建史_第2頁
快速設計和中建史_第3頁
快速設計和中建史_第4頁
快速設計和中建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快速設計(快題考試)專題講座提綱

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學院建筑系第三建筑設計教研室魯英燦

一、本講座要點、聽講方法

二、簡明解答學生預提問題――先解決思想問題

為什么要考快題,考什么,實際意義?――慢周期模式的補充互補

為什么要考快速設計?快速設計主要考察學生哪方面的能力?

快速設計對方案和表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快速設計應表現到什么程度?在平時應怎樣練習?

現在我們練習的建筑鋼筆表現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何作用?

您在學生時代怎樣看待與應付快速設計的?

哪個更重要?――別拿人類大腦當作簡易判斷器

快速設計要的是功能還是表現?快速設計中方案重要還是表達重要?

快速設計中方案更重要還是表達更重要?方案中功能更重要還是形式更重要?

表達中形準更重要還是意境更重要?重思路還是重表現?電腦時代為什么要手繪?

在我校表達>>方案好壞,而在同濟等校方案好壞則更顯重要,請問老師覺得這是怎么回事?

如何得高分?――綜合能力是得高分的原因

老師一般喜歡什么樣的方案?快速設計看的是表現嗎?

怎樣才能得優秀?快題得分點?快速設計評分標準?(圖面方面?設計方面?)

怎樣才是優化的快速設計程序?――目標明確,揚長避短,見好就收

拿到快題的第一反應應該是什么?怎樣才能有條不紊(快速設計的程序)?

怎樣的思路才能在最短時間內安排好各種功能?時間控制?

快速設計時一般應該怎樣劃分時間段?每個時間段應該注意點什么?

如何才能較快地做出很好的平面形式,同時又能正確地把握尺度?

如何快速?哪該松哪該緊?重點在哪?

從最簡單到最復雜的題目都對應多長時間?

怎樣在短時間內有好的創意?請講講快速設計中的表達?

試前準備?――鉆所有能鉆的空子

快題考試前應該做什么樣的準備?諸如練習默畫一些配景?

快題之前應該做什么樣的準備(工具、構圖、內容)?

制圖深度?――概括而不出錯

各種圖(平、立、剖、透)的主次重點表現在哪?

頁面清晰明了(簡潔)一些好,還是豐富多彩些好?

色彩?――統一為主,局部對比

色彩選擇?哪些搭配能夠一眼抓人?

最多使用幾種色彩?

怎樣運用色彩達到快速完成的效果?

構圖?――表達清晰為主,不要嘩眾取寵

快速設計的版面構圖有什么要求?

構圖要注意什么?

有沒有好而快的構圖法?

透視與軸測畫法?――表達清晰為主,不要嘩眾取寵

快題中建筑透視怎樣畫得快、畫得準?

配景畫法?――體現主體為主,不要顛倒主次

快速設計中植物配景的畫法?如何表達?樹種?

表達手法?――以自己為標準

一般的表達手法(馬克筆?彩鉛?還有其它嗎?)

市面上的建筑外觀馬克筆書很少,望推薦!

如何判斷是不是好書?

三、制圖深度、注意事項

總圖、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透視圖、軸測圖、分析圖、指標、說明、比例、尺寸……

方向、指北針、層數、樓梯標注、臺階箭頭與標注、標高、入口、人行道、車行道、停車場……

四、試前準備

心情準備:降低遠期期望值,提高近期質量心態;帶上能夠令自己感到舒適的紙張和用筆。

規范準備:《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方格網、面積板、雙面膠貼(標題貼、姓名貼)、饅頭

字體準備、構圖準備、色彩準備、用筆準備、尺規準備、紙張準備、主題準備

彩鉛、馬克筆、水彩、針管筆、滾珠筆、鋼筆、美工筆等工具比較

五、時間安排

最多兩小時做好方案,兩小時后無論方案如何必須上板。

應試為主,目標明確。明哲保身,見好就收,控制全局。寧可畫不好,不能畫不完。

大膽出頭,畫圖快。尺規畫圖往往快于徒手。

六、方案構思注意事項

·審題!·注意任務書中的暗示和不尋常的現狀!·常識!·方案一定要有邏輯!

·最好要有一定的構成意味!·先保證原型,再適當異變!

七、圖面效果

·重色壓圖·盡可能畫陰影·盡可能統一色調·色紙的好處·單色圖的好處

·倒影的好處·簡易的配景,不一定要畫配景·揚長避短的重要性·新式工具的缺點

八、檢查單

自行制作需要檢查的列表,逐項作最后檢查。

九、平時訓練

·基本尺度訓練·快速改造臨摹訓練·色彩臨摹訓練·構圖臨摹訓練

·快速求透視訓練·快速陰影繪制訓練·素描關系訓練·基地分析訓練

·泡泡圖訓練·原型異變訓練·概念構成訓練·構成迅速轉化訓練

·設計說明寫作訓練·設計圖例訓練·設計字體訓練·設計數字訓練

·設計符號訓練·快速配景訓練

十、推薦書目

《建筑設計指導叢書――快速建筑設計方法》清華大學徐衛國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建筑快圖表現技法》華中理工大學李鋼湖北美術出版社

《SKETCHINGWITHMARKERS》

《手繪與室內設計》(設計先鋒03)鄭孝東編著南海出版公司

《寫生·設計》李津彭軍編天津大學出版社

《美國建筑畫1、2》《柳軍建筑畫選》常青2005第一學期中建史最新筆記

大綱:

中國傳統建筑的基本特征(10學時)

(一)建筑史觀與木構體系

?德昆西的類型說

?梁思成的崇儉說

?李約瑟的非神權說

?張光直的文明延續說

?中國固有的陰陽五行說

?演變的軌跡:

?古風時期(上古三代的茅茨土階,東周的地域景觀、秦漢的體系成型、魏晉南北朝的華夷交融);

?古典時期(從唐風到宋韻,體系的成熟);

?古典晚期(“清式”的矛盾,中國“洛可可”的傾向);

?西風東漸的近現代。

?演變特征:地域性重于時代性;古風在民間;演進的關鍵因素:異質文化間的交流與互動。

(二)華夏聚落的空間概念

?長城:游牧—農耕分界限,屋宇變化的地理景觀。

?城鄉同構、交混(亞細亞生產方式)。院、坊(里、閭)、城三個空間層次的同構。

?“井”的結構與聚落拓撲分析。

?“中”的概念與定位、定向(中心與軸線):中國的曼陀羅。

?從周王城到明清北京。古代城市的地域特征。

?“營”、“井”、“中”的圖式表達。

?從結構分析看傳統空間的本質。

(三)木構建筑的營造意匠(CHINESETECTONICS)

?尊卑的規制與典章制度。

?貴柔的體系

?柔性的結構

?柔曲的外形

?柔糜的裝修、色彩

?北方官式與江南蘇式的異同及淵源關系

?模數化的趨勢

?蕭散的園林

1)造園之“意”

?隱喻的境

?寫意的形

?模糊的界

2)造園之“匠”

作業1:中國傳統建筑的特征或中國木構建筑特征

?中外建筑關系(6學時+上講討論2學時)

(一)“建筑之樹”與世界建筑體系。

?古代建筑的“趨同”和“偽形”;

?中國古代建筑對外來影響的“涵化”;

?近現代接受西方的“同化”的挑戰。

(二)絲綢之路與中國古代建筑

?絲路背景:“胡”與“佛”的移入與中國古代建筑的嬗變。

?希—印建筑影響:從希臘、犍陀羅到東土。伊斯蘭建筑影響。

(三)西風東漸與中國近現代建筑

?洋風與中式(17-19世紀)

?鮑扎爾與中國古典復興

?近代中西比較

?探索“中國風”。

?歷史建筑保護(6學時)

(一)基本概念

西方詞匯的含義:

Conservation:Preservation-Restoration-Rehabilitation-Reuse--RecyclabilityRegeneration-Renewal-Revitalization

?意義:保護-發展,保守—進步,文明演進中的制衡。

2、目的:

3、專業作用

4、保護機構

(二)對象與原則

?對象

?原則

(三)策略與方法

1、修復性保護

2、結構性保護

?保護與再生

作業2:建筑演進中的新舊矛盾

?總復習(2學時+上講討論2學時)

?教學參考材料

潘谷西主編:《中國建筑史》全國統編教材

李允鉌:《華夏意匠》

梁思成:《清式營造則例》

計成:《園冶》(陳植注釋本)

沈復:《浮生六記》

常青:《建筑志》

漢寶德:《斗拱的起源》、《明清建筑二論》

斯賓格勒:《西方的沒落》

查爾斯.詹克斯:《后現代建筑語言》

繆樸:傳統的本質,《建筑師》36、40期

漢寶德:大乘的建筑觀,《世界建筑》1990年5期

第2樓

第一講:概說

●歷史觀,歷史意識:

1.涉及過去和現在,深入骨髓的理解即往和歷史的關系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意]柯羅奇

2.《建筑理論的歷史》維特魯維

3.《建筑學的理論與歷史》

特點:⑴記事本末,事件體(類似于《資治通鑒》對事件的分析)對建筑實踐的分析,

有的放矢,“分析問題,專題性”

⑵“批判的,開放的,無即定規則的,質疑的”

⑶方法:“分析”

●<<TheoringzingaNewAgendaforArchitecture>>

(《建筑學新議程》:二戰后西方建筑理論與歷史的回顧,60年代初開始。30年代從現代主義到后現代主義,起點是文丘里。介紹現代建筑的各個流派思潮。從新現代,解構主義到后工業時代。)

書中的要點:

1.對現代主義的批判質疑:起點:文丘里

2.關于意義的問題:后現代主義,建筑符號學,結構主義,解構主義。(探討表層與深層,所指與能指的問題。二元并立的邏輯被解構主義否定,解構主義提出:事物的矛盾是起因,結果也是矛盾的)

3.創造與根源:60年代,后現代主義將現代主義推到及至。現代主義講究有序的形態,表現本能的沖動。后現代主義不是為藝術而是為生活而存在,如表現荒蕪瘟疫的城市即將崩潰,邏輯荒唐的文字游戲,達達主義的,超現實主義的,不同于早期現代主義的理性,后現代主義沖動優于理性,充滿對新事物的愿望,藝術和生活沒有區別。解構主義Deconstruction(“后結構主義”):與當代建筑設計有關,以消解過去的一切結構為創造新事物的起點。

4.傳統的問題:對傳統的反思,歷史主義

5.類型學與轉化:代表:阿爾多?;;羅西,克萊爾(英)類型學:告訴了一種方法,依賴不變的東西,生活形態。

6.文脈主義:城市理論。不光是新與舊的關系,還有環境的關系。

7.政治理論(建筑倫理學)

8.現象學(場所精神)

9.技術

第二講

(針對中國現代建筑發展,基本為第一講的補充)

1.后現代:

例子:上海現代建筑發展特點:

一開始就排拒了現代主義(理性與效率的),是與現代主義斷裂的,直接進入后

現代。上海現代建筑的發展可以稱之為爆發戶式的心態。

上海的四個副中心:五角場,徐家匯,花木,真榮

2.符號學

3.創造與根源:

例子:庫哈斯的CCTV新總部大樓

混亂與矛盾中發現問題——庫哈斯

建筑的政治,控制勢態

解構:不斷變化,不斷消解的過程

4.傳統問題

5.建筑類型學:

類型學與轉化,是追求原型,傳統中存在的至今仍有用的東西,并非結構的表層,結構的深層即為原型。

《城市的建筑》阿爾多?;;羅西

解構哲學不反對繼承,繼承并非接受,是質疑,分析,選擇

例子:學校的解構:從啟蒙到解放思想

中國新生代建筑師:

新客戶派:催愷夸大言論與死板,將本國文化視為己任

新城市主義:馬青運遠離標準,過度的理性主義,反體制的意義

主流:中國式的思維:張永和,王澍采取中國精華之際,保持一定距離,以主觀態度重新審視,著眼于古今的轉變

(對于張永和的中國式的思維,著眼于古今的轉變這一評論,常青有所質疑)

第三講:中國傳統建筑的基本特征(一)

現象學中講到:參與客體的主體體驗,從而尋找本質

年鑒學派說:本源在民間

●建筑史觀

1.營造

營的概念:圍合,匝居

從墻頂不分到墻頂分開

穴居、巢居、干欄式

2.建筑類型學與德昆西

類型學:原型,空間的原型,生活的原型

德昆西:中國的坡屋頂與西方的不同,來自游牧民族,以帳幕為原型

埃及的古代建筑是以洞穴為原型

希臘的古代建筑是來自于農耕,以棚屋為原型

ps.講到這里放了些游牧民族扛著帳幕走的幻燈以及殿堂建筑的結構分解圖:他是想說明這是中國大屋頂的原型,屋頂與柱子是鉸接關系,屋頂整個落在一圈額枋上(鋪作層)可以隨時被取走,這種“鉸接關系”在以后的課中反復強調了。

3.中國木構體系發展的特征:

地域性超出了時代性

中國木結構體系是延續的,中國文明是延續的

中國文明是向前走的,西方文明是向上走的

S.BFletcher《建筑史》

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國文明沒有神權的統治,所以不求永久

中國民族是實用的民族

4.時間因素,地域因素:

官式建筑的單調,是因為它是一種“式”,“式”是一套制度

古風,豐富的在民間

6.亞細亞生產方式:

聚族而居,生產方式混雜不清(手工業與農業混雜),導致城與鄉的界線模糊

7.院、坊、城是同構的:

中國——城中城:體現了匝居(營)的特點

圍合:井田式的九夫為井(夫:一個狀勞力一天耕作的范圍)九井為國

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道路系統:九經九緯,道路圍合成坊,每個坊為一城,井田一體,城鄉一體

羅城——子城——內城——宮城

例子:北京城:都城——皇城——宮城三重宮城城門是午門

按人倫秩序來劃分空間秩序及大小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臺階為宮字形,九五比(宋朝中間連起的稱抽心舍)

毛主席紀念堂為當初的大清門(中華門)兩側為衙門

天安門廣場為T形廣場

《天朝殺場》澳

例子:五鳳樓方土樓

例子:廟、園、市結合——上海特點

例子:《清明上河圖》中的生活、文化、技術

8.中:擇中而居

圓:原始,無方位感,向心——中國追求中心

擇天下之中以為國(國指首都:河南洛陽),擇國之中以為宮,擇宮之中以為廟

周公測影臺:登封1尺5寸

以九宮格確定方向:

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方位東西南北中

五行木金火水土

顏色青白紅黑

9.長城與15寸降水線:

長城坐落在游牧文明與農業文明的分界線上

15寸降水線為劃分的建筑形式的地域性變化的分界線

第四講:中國傳統建筑的基本特征(二)

●建筑意匠

1.匝居,營居

《清式營造則例》序論

《華夏意匠》李允禾

Tectonic意匠(構造)K?;;Frampton肯尼斯?;;弗蘭姆敦《構造文化》

構造的詩意表達:HighTectonic

Architectonic地脈

2.四合院:中國的四合院是關于人的隱喻

是人倫秩序,排列組合,從城市到住宅

3.兩種空間形式:殿堂、廳堂

廳堂特點:徹上露明,沒有明伏(不好意思,沒有繁體字的輸入)和草伏之分,內

柱高于外柱,無吊頂天花,只有檐下有斗拱,承載出檐。

殿堂特點:兩套構架:草架、明伏,有天花(平萁),內外柱同高,上均有斗拱。

鋪作層包括明伏和斗拱

類型:抬梁式,穿斗式(無梁),井干式

柱→額枋→鋪作層→屋架

4.歇山頂構造:在兩山用丁伏(順扒梁)承山面,承椽枋(采步金)屋頂下部形成一至二椽深的四面斜坡屋頂,屋頂上半為前后兩坡,兩坡相接處壘正脊,兩坡左右各壘垂脊,下半四角壘戧脊。

廡殿頂構造:兩山用丁伏做成斜坡屋頂與前后屋面45度相交,上加角梁,隱角梁直抵正脊,屋面四向排水,前后兩坡相接處在脊椽上壘正脊,左右兩坡與前后兩坡相接處在角梁上順斜坡壘垂脊。

伸頭木造成角部上翹

第五講:中國傳統建筑的基本特征(三)

●建筑特點

中國木構架類似于今天的桁架,墻倒屋不塌。(桁架嗎?我怎么覺得是框架)

1.三段式:基座(壓欄石、欄桿、須彌座<單重或三重>),屋身(柱),屋頂

——梁思成

平面形式:分心斗底槽、雙槽(太和殿)、金廂斗底槽(觀音閣,佛光寺,應縣木塔)、單槽

三個水平層:柱子組成的柱網+額枋一圈

鋪作層:梁、枋、斗拱(梁是斗拱模數的倍數關系)擺在額枋上

屋架層

2.貴柔(貴柔守雌):三種柔性

⑴柔性的結構:每個節點都是鉸接關系(榫卯)

⑵柔曲的輪廓:(是一種凹曲)柱子有升起(營造法式:每間升2寸)

梟混(指曲的意思)梟:凹混:凸

廡殿頂的垂脊是空間曲線,是推山

柱子是凸曲線:梭柱

⑶柔糜的裝飾:用色大膽,裝飾性強(清朝喜好青綠色與大草原有關)

唐宋結構構件與裝飾構件是統一的

明清裝飾與結構分離

厚古薄今在今天并非完全正確,當今的多元化是從不同角度來評價的

3.量度:

⑴一些基本概念:

無橫拱的稱偷心拱,有橫拱的稱計心拱

撩檐枋(挑檐枋):昂上的檁條,承托出檐,最多五跳

內柱所在一圈稱內槽,檐柱一圈稱外槽

梭柱:《營造法式》中記載上1/3收分

軒:檐廊的吊頂,有一枝香軒,鶴頸軒

例子:佛光寺:

金廂斗底槽(兩圈柱網)外圈為柱廊,門在金柱上,橫拱為枋,雙杪雙下昂

例子:獨樂寺觀音閣:

是殿堂式,殿閣

外觀2層,實際3層內外層關系:外觀=n內部=n+n+1(如應縣木塔明5暗9)

平座層(陽臺):暗層相當于一個鋼箍(公元984年)

上層與暗層軸心受壓,暗層與下層為差半個柱徑的叉柱造,從暗層收分

(永定柱造是上下通柱,叉柱造是宋遼金最具代表,上層柱插在底下華拱中,收半個柱徑)

例子:應縣木塔:首層柱高=各層層高,第三層的外接圓=塔高

七檁=六椽屋,兩檁間為一步架

無收分樓閣非早期

朱啟鈐,梁思成,劉敦楨中國營造學社1929

(2)斗拱:

材:斗拱所在鋪作層的高度,為斗拱的斷面高度

足材:高21分,寬10分單材:高15分

材分八斗,足材高出的為兩枋間的空隙=1契(6分)

單材(15分)+契(6分)=足材(21分)

一等材1分=0.6寸單材高9寸,寬6寸

梁三材=45分

從櫨斗到撐頭有五層為五鋪作:華拱、假昂、耍頭、撐頭、撐頭端木(螞葉頭)

斗拱間空的為單材,實的為足材

清朝稱斗拱踩,五跳為十一踩

宋:普柏枋,清:平板枋

宋:材變化1到3等尺寸為線性變化,4、5等非線性變化,后又為線性變化,共8等

清:斗口(斗拱斷面寬度),分11斗口,尺寸為線性變化。清朝大式建筑模數按斗口定,非正式的按檁條定。材高14分,契高6分,足材20分。

⑶變化:①屋頂起坡逐漸變陡,早期的高跨比1:5(佛光寺)清:1:2.5

高:脊檁底面到撩檐枋的距離跨:前檐與后檐撩檐枋間的距離

民間陡緩取決于地域氣候

例子:香山幫:江浙一帶

北京故宮以南京故宮為模本,變化是由于地域的差異造成的

②鋪作從有到無原先:櫨斗到撩檐枋底部與柱高比1:2

③柱子漸漸修長

④假昂:接到下金檁下,為溜金斗拱

⑤從柱子升起到側腳減弱

⑥斗拱結構作用與裝飾作用分離

⑦舉折與舉架:

宋舉折:先確定撩檐枋和脊檁,從上而下。第一折為1/10高度,第二折為1/20

清舉架:從下而上,從檐檁開始上舉,先定兩檁間距。

⑧明伏:早期為雕飾,晚期為彩畫(故宮推崇青綠彩畫與大草原有關)

路易十五式又稱中國式,洛可可

(作業布置:《中國木構建筑的基本特征》論文,自立小標題,論文格式可參考《十三點》)

第六講:中國傳統建筑的基本特征(四)

●園林

《造園》園林不應該孤立出去和建筑割裂開來(計成)

《園冶》最靈魂的部分:興造論,明朝末年

《浮生六記》沈復,主要寫揚州

《說園》中國三大名著文人園

三分匠,七分主,掇山理水,匠心來自文人而非匠人

虛實關系:小中見大,精在體意,巧于因緒,美由人作,宛自天開。

《作庭記》日本

⒈隱喻的境:

蓬萊三島:蓬萊:瀛州南陽:南檀

古代園林最發達在揚州,不在蘇州

陳乃柵:資產階級家庭,房子賦予人的意義

2.寫意的形:

取山水形式美中提煉后縮小

畫論中提到的在園林中用三維的展示出來

3.模糊的邊界:

《后現代建筑語言》查爾斯?;;詹克斯

小中見大,造成比實際尺度放大的效果,把握好虛實尺度

消散——園林基本原則,自由空間,拓撲空間

《洛陽名園記》李格非三分水(虛),二分竹(綠化),一分屋

第七講:中國建筑的演變

中國傳統建筑的發展是延續的,無斷裂的,演變是延續中的變異。

(想起一道選擇題:

中國傳統建筑的演變與以下哪個無關:A政治、政府B朝代C商業經濟D生產技術)

上古三代(夏、商、周):萌芽時期

秦漢:漢承秦制,成形時期

磚、瓦最早起到防水隔溢作用,瓦可能在周之前就出現了

魏晉南北朝:交融變化時期,與上古三代、秦漢合稱古風時期

中國繪畫發展起來,中外交流頻繁,梭柱、琉璃瓦的燒制在國內南北交流諸多

唐:豪勁,雄渾

宋:醇和、秀麗,與唐合稱古典時期

明清:羈直(洛可可,巴洛克)

中國傳統建筑中沒有中斷就沒有復古。只是向西方趨同。

(這里我想指的是中國近代建筑相對于西方建筑中的復古主義,只有傳統復興而沒有復古,因為中國傳統建筑發展是一個延續的沒有斷裂的過程,“復古”是針對斷裂而言的,指的是中斷后的恢復,中國沒有斷裂,只能說是“復興”。在第十講中也提到了。)

第八講:中外建筑的關系(一)

(我覺得從這講開始是承接上一講,講演變現象的成因的)

1.中國傳統建筑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各觀點):

《4!生活世界史論》趙冰

世界文化……后科學

/\

西方文化東方文化……科學

/\/\

基督教伊斯蘭教大乘佛教……宗教

/\/\/\

尼羅河兩河恒河黃河……神話

作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應當屬于東方文化分支下的大乘佛教,這個有很大爭議的

建筑之樹弗萊切

樹根:人類共同的因素,地理,宗教,文化等

主干:希臘,羅馬的成就

頂端:摩天大樓,巨構,技術文明頂端(主要指美國現代建筑的成就)

這個觀點也有爭議

2.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的研究是從西方開始的:斯坦因《西域考古記》)

我國傳統文明之所以能延續發展,少受古希臘羅馬西方文明影響有其地理上的因素:

塔里木盆地(沙漠),帕米爾高原兩大屏障隔開了東西方

絲綢之路的三條線路:北道、中道、南道三線交匯于敦煌

其中南線為甘肅敦煌陽關出發,經羅布泊、婁蘭到達若羌

大希臘時期影響到帕米爾高原:亞歷山大東征

例子:巴米昂大佛:佛教石窟55m,33m

新疆高昌覆土建筑,生土建筑

曼德拉圖形:印度的平面布局

莫高窟:敦煌:公元366

梭柱子,蓮花柱礎,從鳥獸圖騰到魚尾是受希臘印度影響的產物

北齊:定興石柱(中國做高的梭柱)

中國最早的拱是假拱,由疊澀而成的,到漢朝為真正的拱券

3.長城分隔了農耕與游牧民族,阻隔了胡服騎射

(想起一道填空題:胡服騎射改變了漢民族的-------習俗)

第九講:中外建筑的關系(二)

●絲綢之路與中國古代建筑

1.絲路背景:

主要影響發生在魏晉南北朝的交融期

南線、北線、草原線相互匯聚

2.希臘-印度影響:

四大建筑體系:

歐洲:從希臘羅馬到美國

伊斯蘭:古埃及,古亞細亞,中東,中亞,中國大西北,西班牙,美洲南部

印度:大乘佛教,南亞

中國:日,朝,越,東亞

例子:日本建筑:宗教化、儀式化、精致化《從神道到安藤》

希臘-印度對中國的影響:

鍵陀羅(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文化的標志,中國佛教藝術的來源

中國的木構架與希臘的木構架區別:中國的以橫架為主:受力:柱→梁→檁

西方以縱架為主要(見幻燈片)

遼金的減柱造以縱向長梁代替柱子

希臘-印度對中國建筑的影響:中國佛教建筑(中亞)

例子:佛教建筑主要形式:山門→天王殿→彌勒殿→大雄寶殿

印度傳來的只有塔(stupa)“桑奇大塔”

鍵陀羅的雕刻對中國繪畫的影響:“朝衣出水,吳帶當風”中的“朝衣出水”與此有關

印度塔:標桿、地宮(藏經卷、舍利)、相輪→鍵陀羅變為摟閣式(希臘羅馬式)

印度神廟Sikhaza→中國密檐塔的拋物線收分,疊澀的方法

例子:中國現存最早:北魏,登封,嵩岳寺塔:

12邊形→8邊形(孤例)“發地四空,臨空八向而圓”

法王寺塔:方形密檐塔

要點總結:⑴中國佛教建筑源于印度至中亞間的鍵陀羅,并非源于印度本土

⑵鍵陀羅是原希臘的殖民地,受希臘羅馬影響

⑶中國佛塔存在形式為塔院式,而印度的塔只是單獨的一座塔

⑷塔傳入:stupa→樓閣塔(鍵陀羅)→中國摟閣塔

例子:印度的阿占陀石窟

中國古代辟邪:有翼獸從裝飾到建筑小品:獅頭有角

南朝的簡練,有短翼

有翼獸來自于桑奇大塔的牌樓

3.伊斯蘭影響

例子:

河南錮窯發券方式不用支模,類似于伊斯蘭發券方式。靠崖窯,地坑院

伊斯蘭教的邦克摟保留了原來的帆拱

敖包:中亞草原上的地標

吐魯番的瑪札(陵墓)、清真寺、宣禮塔

香妃墓

瑪札:中心集中式構圖,周邊為方形,角上有塔柱(宣禮塔),拋物線狀

伊斯蘭建筑中的穹隆為雙心圓或四心圓的尖券,而羅馬的稱之為拱券

和卓:政教合一的首領

南疆客什:有中國最大的清真寺,巴西利卡式

伊斯蘭教忌諱偶像崇拜,無人或動物象,只有植物圖案

回族伊斯蘭首府在我國寧夏

懷圣寺(廣州)鳳凰寺(杭州)圣有寺(泉州)仙鶴寺(揚州)

泰姬?;;瑪哈陵穹隆為四心圓

第十講:中外建筑的關系(三)

●西風東漸與中國近代建筑

此近代非政治意義上(鴉片戰爭開始)的近代

1.洋風與中式:

出現于17-19世紀西方開始資本積累的時期

中國古代傳統建筑的變化影響因素:胡、佛

中國固吾形式,國故,民族形式

洋風:法、英、意對中國的官方來往——傳教士:利瑪竇

帶來了西方文藝復興的成果,如透視法《視學》年希堯

春秋戰國就出現了圖紙、模型(漢冥器)

中國透視:散點透視

中國古代建筑畫——界畫(界尺+毛筆)如:宋《營造法式》中的插圖

樣房——古代畫建筑的地方,燙樣——古代模型,樣式雷——清:模型(紙)雷發達

清朝的官式建筑漸無曲線(構件)的藝術加工,裝飾構件與結構構件分離

(月梁在官式建筑中漸無)

18世紀前期,西方的浪漫主義有新浪漫(復興中世紀,東方情調),哥特復興

對西方影響最大的是中國園林,18世紀意、英、法熱衷于可優秀花園KewGarden

《中國的建筑》W?;;Chenbers威廉?;;潛勃斯

朗士寧對中國畫影響之大

2.“學院派”與“中國復興”:

學院派出現于18世紀,路易十四時期EcoledesBeaux-art建筑學院鮑扎

P?;;Cret

柯布:精神是古典的,語言是現代的

路易?;;康:句法是古典的,詞匯是現代的

文?;;丘里:詞匯是古典的,句法是現代的

中國近代建筑:句法,詞匯都是古的

中國只有復興(衰敗后的復興),而沒有復古(中斷后的恢復)

3.建筑新舊的矛盾:

建筑的偽形:因為文明的衰落而借助其他文明的軀殼

包括中國傳統復興,實質已經改變了

如:近代公共建筑中的宮殿式的大屋頂

《西方的沒落》斯賓格勒

第十一講:中外建筑的關系(四)

1.accultuaration涵化,文化的移入

“胡”“佛”對中國建筑的影響:以自己的發展威主線,溶入其他外來的文化

例子:西方的梭柱,希臘的曲線,建筑西部圖案:卷草紋

2.assimilation趨同

3.ArtDeco裝飾藝術風格:

西方復古主義向現代主義過渡的中間形式

例子:和平飯店、中國銀行

外灘:折衷的復古:浦東發展銀行、海關大摟

上海Modern時代:北閥以后20~30年代浪漫的摩登

西方的蕭條:資本流動到上海

ArtDeco成為資本流動的象征

浪漫主義:哥特復興,有收分,成了美國占主導地位的裝飾藝術風格

而上海受美國的影響較多。

裝飾主義圖案是幾何化的,是對過去簡化的形式

新藝術主義的圖案是植物

1925年巴黎工業及藝術設計博覽會中首此出現ArtDeco

例子:紐約:沃爾沃斯大廈收分有利日照

帝國大廈檐口與墻面明顯分開處理,強調豎向構圖

資本的象征在過去反映在和神的對話(哥特式)現在是財富的象征(ArtDeco)

例子:格雷夫斯

浦東發展銀行:中部是古典主義,頂部是羅馬復興

折衷的復古與浪漫摩登的拼貼

例子:大光明電影院典型的ArtDeco鄔達克[匈]

公和洋行

西郊賓館:怪摟

第十二講:歷史建筑的保護

歷史建筑保護conservation

Preservation←Restoration←Rehabilitation

Reuse→Regereration

Renewal

Transformation

Preservation:建筑保護、保留、保存

Restoration:復原(方式)

Rehabilitation:重新使用

Regereration:以利用為前提的保存再生

Transformation:轉換,更新

authenticity:原真性

轉換,更新(transformation):用類型學方法將歷史的東西變為新的東西

例子:動遷,舊區改造

新天地的失敗(服務于高消費對象,原先普通居住區的實質已經改變)

上海國家級保護建筑100個,市級保護的建筑20個,建筑保護單位登陸保護1398個

ICOMOS國際歷史紀念建筑及遺址理事會

例子(幻燈):北京協和醫院:清式大屋頂

燕京大學圖書館

南京中央博物院:仿遼

南京中山陵:前堂后寢

毛主席紀念堂:琉璃包頂

陜西省歷史博物館:仿古,比例氣勢不錯

《威尼斯憲章》1964年第一個關于保護歷史建筑的國際憲章

例子(幻燈):南禪寺大殿唐一種是仿唐的修復,是假的

一種是歷代的修復

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材料質地的呼應

美國高等法院與新建建筑:形式上的相似

德國議會大廈:新建穹隆頂:生態建筑

臺灣紅摟劇場:類似于上海的新天地

其中幻燈還介紹了各個有關應縣木塔的補救方案,結合了外國的一些歷史建筑保護再利用方案。東大的中外建筑史和城建史2003年的考題考六道主觀題,其中選5題做。

1:試論述比較古代長安城和北京城。

2:試論述雅典衛城的布局、經驗手法和單體成就。

3:試論述中國古建筑的形式特征和屋頂。

4:試論述西方古典建筑的起源和發展。

5:試論述霍華德的規劃理論和現代城市理論。

6:談現代西方建筑思潮。

東南99年考研(中外建筑史)

繪圖并回答(20)

1:請繪出清代北京四合院住宅的平面圖及標注各部分的名稱3

2:漢長安和唐長安城廓關系示意圖3

3:漢“明堂辟雍”平面示意圖,并說明什么叫明堂辟雍5

4:靠崖窯,地壇院圖示及說明4

5:佛光侍大殿立面圖及各部分比例關系說明5

問答題30

1:唐乾陵的特色是什么,并繪出其總平面圖8

2:請分析一下古建筑的鴟尾(吻)的結構,構造,藝術特色6

3:請繪出清式北方建筑屋角老梁角做法和南方建筑嫩戧發戧做法。你如何看待南北方

不同建筑風格問題。16

三:填空10

1古羅馬建筑的主要結構體系屬于什么系統___________

2:號稱世界七大奇跡的“空中花園”的遺址在當時的_________,它現在屬于____國。

3哥特教堂兩側大玻璃窗都有彩色圖案,當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______________

4:最早提倡方格網城市平面布局的人是_____________

5:巴洛克建筑藝術的特點是_________

6:巴黎歌劇院是屬于何種風格的_________

7:洛克克裝飾藝術的特點是____

8:英國國會大廈是屬于何種風格的____

四:繪出下列圖形15

1:羅馬五種古典柱式立面(注明名稱和比例)

2:羅馬萬神廟平面和立面

3:帆拱透視

4:巴塞羅那展覽會德國館平面

5:朗香教堂平面和立面

五:試分析阿爾瓦.阿爾托的建筑思想,特點和代表性作品10

六:試分析什么是后現代主義建筑與晚期現代建筑主義15

東南98考研(313)中外建筑史

一:填空

1:福斯特的代表性建筑是_____

2:雅馬薩奇的代表性建筑是_____

3:格雷夫斯的代表性建筑是_______

4:路易.康的代表性建筑是______

5:約翰.浪特曼的代表性建筑是____

6:漢斯.夏隆的代表性建筑是______

7:斯特林的代表性建筑是______

8:磯崎心的代表性建筑是______

9:羅杰斯的代表性建筑是_______

10:稹文彥的代表性建筑是_______

二,繪圖10

1:斯卡摩西的理想城平面

2:帕提農神廟平面,立面

3:泰姬.馬哈爾陵總平面,立面

4:帕拉第奧券柱式立面

5:羅馬泰塔斯凱旋門立面

三,試分析威尼斯圣馬可廣場建造過程和特點(附圖)并說明其成就15

四,試評述當代(80~90年代)國外建筑思潮的特點18

五:填空8

1:中國最早使用榫卯結構的實例可追溯到______

2:陵墓制出現在我國的__代

3:妙應侍白塔的設計者是_____

4:晉祠圣母殿建造于____代

5:位于泉州的開元詩仁詩石塔建于__代

6:獨樂詩觀音閣坐落在___

7:《周禮.考工記》中的營國制度對都城的尺寸要求是____

8:清代宮廷工匠中專門制作模型的家族被稱為_____

六,繪圖12

1:佛光詩大殿立面

2:南京蕭景墓表立面

3:宋式單勾欄立面

4:天壇祈年殿院落平面

5:一個四柱盔頂的小亭子的軸側圖

6:云南民居三間四耳一顆印的平面

七,繪出并簡要說明寄暢園的藝術成就15

八,簡要說明近代歷史上中國建筑復興的三種歷史主義手法并指出其代表作15

東南97建筑考研(313)中外建筑史

一:繪圖并解釋24

1:金香斗底槽2:卷殺3:叉手與托腳4:明堂辟雍5:扇面卷棚(透視)

6:北京四合院

二:中國近代建筑思潮有哪些內容,并各舉一例說明11

三:為什么說中國古代木構建筑是一較成熟的建筑體系,體現在哪些方面15

四:繪出下列圖形并說明其年代20

1:帕提農神廟平面和立面

2:羅馬五種古典柱式里面并標明比例

3:巴黎圣母院立面

4:威尼斯圣馬可廣場的平面

5:六分拱頂(鳥瞰)

五,寫出下列建筑師的主要建筑思想15

1:阿爾瓦.阿爾托的主要建筑思想_____

2:黑川紀章的主要建筑思想是_____

3:漢斯.夏隆的主要建筑思想是_____

4:貝納.屈米的主要建筑思想_____

5:安東尼奧.高迪的主要建筑思想是____

六,試評述當代晚期現代建筑產生的原因,發展的特點及典型實例15

96東南考研(313)中外建筑史

一,為什么說漢代木架建筑漸趨成熟,以什么為特征15

二,繪圖并解釋25

1:河北趙縣安濟橋立面

2,北京正覺詩金剛寶座塔平,立面

3:分心槽平面

4:一顆印平立面

5:清式建筑歇山收山(剖面大樣)

三,中國近代城市的特征是什么?他較中國封建城市有那些變化和發展(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