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群文閱讀學歷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第一單元群文閱讀學歷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第一單元群文閱讀學歷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第一單元群文閱讀學歷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第一單元群文閱讀學歷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致敬青春現代詩歌群文閱讀學歷案【學習主題】第一單元現代詩歌群文閱讀新授課【課時安排】兩課時【學習目標】審美鑒賞與創造:鑒賞詩歌的語言、形象和表達技巧,獲得審美體驗,提高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語言建構與運用:誦讀詩歌,掌握一定的詩歌朗誦技巧,準確把握停頓、重音、語速、語調、節奏等。3.文化傳承與理解:感受革命領袖的革命抱負和豪放胸襟,理解作者對國家前途命運的關注,激發青春的熱情,理解青春的價值。【學習重難點】1.在理解詩歌內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誦詩歌。2.虛實結合、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的運用。【學情分析】高一新生絕大多數是第一次接觸現代詩歌,孩子們對它既陌生又好奇,是喜歡還是厭惡,取決于他們的第一印象,所以讓學生愛上現代詩歌是首要任務,讓興趣引領課堂,讓學生走進文本與詩人產生碰撞,走出文本,思考自己的青春,然后通過賞析文本學習怎樣用詩意的語言表達青春,整個課堂不斷讓學生生成問題,用成就感激發課堂的深度學習,最終讓學生學會用現代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繼而完成教學任務。【學法建議】誦讀法、小組討論探究、學習成果展示【學習過程】課前預習,發現問題知人論世,了解文本《立在地球邊上放號》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后以流經家鄉的大渡河及雅礱江的別稱“沫水”和“若水”取名沫若。四川樂山人,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詩人,1921年出版第一本新詩集女神,書中洋溢著強烈的浪漫主義氣息,女神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因而成為中國新詩的重要奠基人之一。郭沫若的詩歌形式自由奔放,不拘一格,常以火山爆發似的激情、波濤巨浪般的氣勢、天馬行空的想象直抒胸臆,感情炙熱,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還善于借助神話故事,歷史人物以及象征主義手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理想,富有雄奇奔放的浪漫主義風格,主要作品有詩歌《天狗》《鳳凰涅槃》《太陽禮贊》等.寫作背景:1919年五四運動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嶄新的氣象蓬勃的生機。舊道德,舊禮教專制政治與一切封建內容受到了猛烈的抨擊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與一切進步要求則得到熱烈的推崇,倡導科學與民主,爭取獨立與自由,張揚個性意識追求個性解放,要求改造舊社會,建設新社會,成為時代的強音。詩人在創作這首詩時,曾受到五四愛國運動及美國詩人惠特曼的影響,進入詩歌創作的爆發期,郭沫若說:“個人的郁積,民族的郁積,在這時找到了噴火口,也找到了噴火的方式,我在那時差不多是狂了。”1919年9、10月間郭沫若從日本回國,當輪船行駛在日本橫濱海面時,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寫下了這首《在地球邊上放號》。《紅燭》聞一多(1899—1946),原名聞家驊,字友三,現代愛國詩人、學者,五四運動后開始發表新詩,先后在武漢大學,青島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樸先生的大會上,他憤怒斥責國民黨反動派暗殺李公樸的罪行,發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講演》,當日下午即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殺害。聞一多早年參加新月社,在創作詩歌時提出詩歌創作的三美主張,他的詩句有極強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氣質,代表作有《紅燭》《死水》,具有沉郁奇麗的藝術風格,整齊和諧的藝術表現,影響頗大。寫作背景:這首詩寫于1923年,詩人準備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詩集,在回顧自己數年來的理想探索歷程和詩作成就時,寫下了這首名詩《紅燭》將它作為同名詩集《紅燭》的序詩。其時,詩人身在遠離祖國的大洋彼岸,這個被五四運動的洪流中沖激過的,從世家望族書香門第里掙脫的書生,與當時千千萬萬的青年知識分子一樣,面臨歷史的選擇,思考著人生和自我的價值,一顆赤子之心跳蕩在他的胸膛,迸發出熾烈的愛國熱情,未卑未敢忘憂國,一介書生又何辭?盡管當時他的追求常常與痛苦失望相伴,一度還曾陷入迷茫,但是詩人的真誠耿直卻是毋庸置疑的,這在《紅燭》這首詩中是有充分的體現的。《峨日朵雪峰之側》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詩人,14歲參軍,參加了抗美援朝,1953年負傷回國,同年進入河北省榮軍學校,1954年開始發表詩作,1955年到青海文聯工作,后長期在農場勞動。1979年重返文壇,后到青海作協工作。昌耀一生命運坎坷,社會閱歷豐富,對生活與人生思考很深,他的作品有著深刻的社會內容,表現出深重的苦難感,命運感和哲學意識。由于長期生活在青海地區,其作品帶有高原的民風民情和高原氣質。他的作品繼承了中國古典文學的優秀傳統,汲取了自五四以來中國新詩探索的成果,從民間文學中得到了許多滋養,又接受了外國文學,特別是俄羅斯文學中的有益經驗,他的詩歌大氣豪放,孤絕超拔,有著鮮明的個性風格,詩學界有“昌耀體”的說法,代表詩作有《慈航》《山旅》華《劃呀,劃呀,父親們》《意續》等,《峨日朵雪峰之側》,是其短詩中的精品。寫作背景:《峨日朵雪峰之側》,作于1962年。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各種政治運動紛至沓來,人們充滿了建設祖國的雄心壯志,同時社會環境也彌漫著狂熱、喧囂的時代氣氛。寫作這首詩的時候昌耀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正在距峨堡不遠的青海省八寶農場接受勞動改造,但是詩人并沒有消沉,而是保持著堅定的信念,對生活充滿熱愛,坎坷的命運和艱苦的生活,磨練了詩人的意志,更砥礪了詩人的思想。《致云雀》雪萊(17921822)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英國文學史上最有才華的抒情詩人之一,雪萊生于英格蘭。恩格斯稱他是“天才預言家”。雪萊熱愛人類、自然,崇尚理性,追求真理,主張改革。其作品熱情而富有哲理,詩風自由不羈,慣用象征手法和遠古神話題材,常通過描寫大自然的力量以寄托自己對光明、自由的追求。雪萊優秀的詩歌作品有表現革命熱情及勝利信念的《西風頌》,支持意大利民族解放斗爭的《自由頌》以及取材于古希臘神話的詩劇《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等等。寫作背景:在雪萊創作這首詩的時候,黑暗恐怖正籠罩著整個英國,社會大規模的圈地運動,嚴重的經濟危機使得人民處于在水深火熱之中,百姓流離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所以在《致云雀》這首詩中,雪萊也表達了對幸福生活的渴望。據雪萊夫人回憶,這首詩是1820年夏季的一個黃昏,雪萊在散步時聽到云雀鳴叫有感而作。在詩歌中,她以獨特的藝術構思,生動地描繪云雀的同時,還以飽滿的熱情寫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好理想和藝術追求。(1)新月派:又被稱為“新格律詩派”,是現代新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受泰戈爾《新月集》影響,新月派成立于1923年,活躍于20世紀20年代中后期。新月派提倡新格律詩,主張“理性節制情感”的美學原則與詩的形式格律化,反對濫情主義和詩的散文化傾向。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音樂美”表現為詩歌的韻腳嚴整、節奏鮮明、旋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悅耳動聽;“繪畫美”,表現為詩人注意詩的畫面感,用詞講究色彩運用和搭配,詩的每一節幾乎都可以看作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建筑美”,表現在詩節和詩行的排列組行上,每節詩的行數相等,每行詩的字數基本相等。(2)昌耀體:在中國當代詩歌史上,昌耀最重要和獨特的,是他形成了一種獨異的、與他的生命和美學追求相稱的文體,如果挪用詩人西川對自己詩歌的一個說法“西川體”,我們可以稱昌耀的詩歌為“昌耀體”。正是這種“昌耀體”使昌耀和與他同時代的詩人有明顯的區別,“昌耀體”成為一種獨特的強有力的語言存在,也正是因為這種“昌耀體”,昌耀對其“早期詩”進行了重寫,而重寫的目的之一,是把早期盲目的寫作納入這種自覺的美學追求和語言鑄造中來。“昌耀體”明顯標記,來自與漢語語言傳統資源的接通,由此帶來了漢語本身的血質、底蘊和調性,帶來了文白之間的句法張力,形成了他那時時而蒼勁恣縱,時而雍容華貴,時而高峻幽秘的文體風格。(3)英國浪漫主義詩歌:興起于18世紀末19世紀初,以表達對人性的思考和對自由的追求為主要內容。一般有三個特征:1.你以強調自然來突出詩歌應偏重于抒發個體的主觀感受和情緒。2.以強調想象來突出詩歌的目的在于表現自然和希望,常用比喻、象征、對比和夸張等富有想象力的修辭手法。3.以自然意象來抒發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如在《致云雀》中,詩人借自然中的云雀抒發了對自由和歡樂的向往之情,希望自己和他人分享云雀的自由與歡欣,直面人生的苦難。二、課中學習,生成問題請仔細欣賞這組現代詩,完成下表。作品年齡年代風格流派意象含義手法思想情感《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紅燭》《峨日朵峰之側》《致云雀》活動2.改一改,請試著讓《立在地球邊上放號》這一詩歌的情感表達更加含蓄些。(2)蠟燭有紅有白,詩人為何以《紅燭》為題?(3)說說你對《峨日朵峰之側》的總體感受以及你讀到了哪些內容。(4)《致云雀》是詩人抒情詩的代表作,詩歌運用了什么手法,熱情地歌頌了云雀。在詩人的筆下,云雀被比喻成什么?三、課后評價,解決問題1.請結合文本從詩人中任選其一配一幅人物畫,用幾句話描述畫中人物特征,并附上繪制意圖。提示:任務特征課包括年齡氣質、神態外貌、行為動作等。2.運用意象和抒情方式,寫一首青春之詩。3.請結合所學,繪制本節課思維導圖。一句話聞一多有一句話說出就是禍,有一句話能點得著火。別看五千年沒有說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緘默?說不定是突然著了魔,突然青天里一個霹靂爆一聲:“咱們的中國!”這話教我今天怎么說?你不信鐵樹開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話你聽著:等火山忍不住了緘默,不要發抖,伸舌頭,頓腳,等到青天里一個霹靂爆一聲:“咱們的中國!”寫作背景:這首詩大約寫成于1925年或1926年,正當聞一多自美國留學歸來,返抵軍閥統治下的中國后不久。它和《發現》、《祈禱》等可以組成一個詩組,是他回國后愛國主義詩情的結晶。【學后反思】學了這些詩,你掌握住鑒賞詩歌的方法了嗎?學習環節學習思考收獲困惑詩歌第一課時第二課時課前預習,發現問題搜集與所學意象有關的詩句,并分析總結意象所蘊含的意義。二、課中學習,生成問題活動1.(1)“00后”陳祥榕說“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紅燭》中詩人聞一多說“莫問收獲,但問耕耘”,請談談你的理解。(2)深化對作品內涵的理解,歸納本課四首詩是怎樣表達青春的。活動2.汪國真說:“沒有一個季節能把青春擋住”,席慕容說:“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你認為青春應該是什么樣子的?請在下列句子中補充上相應的詞語并闡釋。例:我的青春是陽光的,我的青春是奮斗拼搏的。我的青春是()的,我的青春是()的。我的青春是()的,我的青春是()的。我的青春是()的,我的青春是()的。活動3.播放名家朗讀片段,學生跟讀。自主選擇有感觸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討論青春的價值。三、課后評價,解決問題1.比較欣賞:孤雁唐杜甫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孤雁(節選)(此詩是詩人1922年在赴美的旅途中所作)聞一多歸來罷,流落的孤禽!與其盡在這水國底絕塞,拼著寸磔的愁腸,泣訴那無邊的酸楚,不如擢翅回身歸去罷!啊!但是這不由分說的狂飆挾著我不息地前進;我腳上又帶著了一封信,我怎能拋卻我的使命,由著我的心性回身擢翅歸去來呢?(1)下列選項對《孤雁》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首聯“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喚出“孤雁”,孤雁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單是想念,而且還拼命追尋,是一只情感熱烈而執著的“孤雁”。B.頷聯“一片”、“萬重”對比,構成極大的反差,極言其“孤”。“誰憐”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詩人對孤雁的憐憫之情。C.頸聯通過對孤雁飛著叫著尋找同伴的描寫,將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現得淋漓盡致。“猶”和“更”道出了詩人心中的沉重的悲哀與傷痛。D.尾聯用野鴉的無憂無慮、熱鬧非常來反襯孤雁的寂寞、愁苦,表現了孤雁對野鴨團聚在一起的羨慕、向往之情。(2)這兩首詩歌中塑造的“雁”的形象有何不同?表達的感情有何不同?青春的模樣你問我,青春是什么模樣?我坐在窗前書寫彷徨。青春,大概是筆跡中溢出的淡淡憂傷。你問我,青春是什么模樣?雨后的天空琥珀般晴朗。青春,大概是稚嫩的花朵被露珠劃過的慌張。你問我,青春是什么模樣?荊棘鳥飛向太陽,羽翼模糊了時光。青春,大概是少年滾燙的胸膛,還有云層后的理想與遠方!青春啊!你究竟是什么模樣?是青澀的成長,是沸騰的理想!是憧憬未來的滿懷期待,是心向遠方的蕩氣回腸!少年,永遠可以迎著旭日暖陽大聲喊出自己的夢想,可以仗劍行天涯不懼風浪,可以踏著夕陽的最后一抹金黃在籃球場上揮灑熱血與期望,可以看遍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也依舊期待明日的光芒!【學后反思】學了這些詩,你學會寫詩了嗎?你對青春又有了哪些新的感悟?學習環節學習思考收獲困惑詩歌第二課時第一課時活動1.作品年齡年代風格流派主要意象含義手法思想情感《立在地球邊上放號》27歲1919年9月、10月間現代詩(新詩)巨人摧毀舊事物,勇敢進取擬人、排比、想象渴望摧毀舊世界、創造新生活的熱情和決心。《紅燭》24歲1923年新格律詩(新月派)紅燭不惜犧牲,無私奉獻象征為祖國犧牲奉獻的精神《峨日朵峰之側》26歲1962年昌耀體攀爬者意志堅定,勇敢無畏比喻、象征、虛實結合不消沉、不頹廢、勇于攀登的生命力量。《致云雀》28歲1820年浪漫主義詩歌云雀追求歡樂、美好、自由與真理比喻、象征、浪漫主義手法對自由的向往,對幸福生活的強烈追求。活動2.示例:白云空中怒涌壯麗的北冰洋晴景太平洋提起力量要把地球推倒滾滾洪濤,不斷地努力、毀壞、創造力的音樂、律呂,繪畫、音樂、舞蹈用紅色的蠟燭象征詩人對祖國的一顆赤誠之心。示例1:這首詩寫的是作者在登峰途中的體驗與感懷,詩歌交代了作者所處的位置,“這是我此刻僅能征服的高度了”暗含著此刻詩人因身體疲憊而打算暫歇,但并未放棄征服新的高度之意,“小心探出前路”的舉動,說明海拔之高,薄壁那邊上演的是雪峰日落的一幕,情勢危急。脫離險境后,詩人體會到征服自然的成就感,因此渴望與雄鷹雪豹這些征服自然的勇者為伍,但小蜘蛛的出現使詩人也頓悟到:在大自然面前眾生是平等的,個體生命在“賦享這大自然所賜予的快慰”之時,是沒有大小之分的。示例2:這是登山勇士的自我寫照。這是一次歷盡艱辛的征服。“我”吃驚地看到一派壯麗的雪峰落日景象,然后由“我”眼中的壯觀景象轉入自身狀態的描述:手指插入巖縫,血滴滲出鞋底。這就是此時此刻貼身絕壁的登山勇士的生命體驗。一只小小的蜘蛛出現在巖壁上,讓我感悟到對生命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贊頌。運用了浪漫主義手法,在詩人的筆下,云雀是歡樂、光明、美麗的象征,作者把云雀比作詩人,比作深閨中的少女,比作螢火蟲,使云雀美麗的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的面。課后評價《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個體畫:一個約莫二三十歲的青年巨人,濃眉大眼,有著異于常人的魁梧身形,邁開雙腳立于地球邊上,昂首吹奏著號角。創作意圖:展現一位代表激情與力量的新青年,激情澎湃地吹響著摧毀一切舊思想、舊文化、舊事物的號角,吹響著催生一切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的號角。《紅燭》個體畫:一位瘦削而挺拔的青年,眉頭緊蹙,眼含深思,抿著嘴角,向前方張開懷抱,深情擁抱祖國。創作意圖:抒情主人公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毫不顧惜個人的得失榮辱,有著極其偉大崇高的獻身精神。第二課時活動1.1.愛國,就像這紅燭一樣,明知最終會化為灰燼,卻矢志不移,忠貞不貳,默默無聞地燃燒,不計個人得失榮辱。2.(1)《立在地球邊上放號》:詩人借助雄奇的想象,展現宏大、壯觀的景象,呼喚大破壞、大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