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5 科學探究(原卷版)2_第1頁
專題05 科學探究(原卷版)2_第2頁
專題05 科學探究(原卷版)2_第3頁
專題05 科學探究(原卷版)2_第4頁
專題05 科學探究(原卷版)2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5科學探究題組猜想內容題組一科學探究環節題組二科學實驗題組一題組一科學探究環節1.(2022秋·浙江麗水·七年級統考期末)下列不屬于有價值且可探究的科學問題的是()A.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運載了幾位航天員B.影響珠穆朗瑪峰高度變化的原因是什么C.百山祖自然保護區內哪種植物自然生長速度最快D.九龍濕地公園內雄性和雌性螢火蟲的熒光是否一樣亮2.(2021秋·浙江嘉興·七年級校考期中)俗話說“八月桂花香”,可今年的桂花直到我校體育節期間(10月中句)的持續降溫才開放,是什么原因導致桂花遲開呢?小明查閱了近幾年掛花開放時嘉興市的氣溫,并對種植在校園不同位置的掛花進行觀察,對于劃線部分你覺得應屬于科學探究的哪個部分()A.提出問題 B.作出假設 C.收集證據 D.分析實驗現象3.(2021秋·浙江紹興·七年級校考期中)通過對《科學》的學習,我們對于《科學》有了一定的了解,下列說法不恰當的是()A.科學研究是從疑問開始的 B.科學就在我們身邊C.科學研究是以實驗為基礎的 D.科學技術不會給人類帶來負面影響4.(2021秋·浙江寧波·七年級統考期末)觀察發現,牽牛花早晨為紅色,太陽出來后顏色逐漸加深,中午呈紫色。針對這一現象,某同學在提出問題、作出假設的基礎上設計了如下探究實驗:①早上,將牽牛花分為A和B兩組;②A組放在陽光下,B組進行遮光處理,其他實驗條件相同且適宜;③中午,觀察記錄實驗現象:A組為紫色,B組為紅色。對該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A.該同學提出的問題可能為“牽牛花花瓣的顏色變化與光照有關”B.實驗前,A,B兩組牽牛花要保證長勢相同且均為紅花C.該實驗的變量為光照時間,實驗組為A組D.由該實驗可知“植物花瓣的顏色都受光照影響”5.(2021秋·浙江寧波·七年級校考期中)2021年10月14日18時5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該星將實現國際首次太陽波段光譜成像的空間探測,填補太陽爆發源區高質量觀測數據的空白,提高我國在太陽物理領域研究能力。衛星在軌運行期間。觀測各種太陽活動,研究太陽低層大氣動力學過程,收集太陽活動的相關數據,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中的()A.提出科學問題 B.建立猜想和假設 C.設計研究方案 D.獲取事實與證據6.(2020秋·浙江寧波·七年級浙江省余姚市實驗學校校考期中)科學探究是研究自然科學的重要方法。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是()①實施計劃

②表達和交流

③制訂計劃

④提出問題,發現問題

⑤得出結論

⑥作出假設A.②③①④⑤⑥ B.④⑥①②③⑤ C.④⑤③⑥②① D.④⑥③①⑤②7.(2022秋·浙江臺州·七年級統考期末)在智能手環中裝上計步APP,只要把手環帶在手上,就能顯示出相應時間內運動的總步數。手環是如何計步的呢?小科認為:可能是手環中有感受水平位置變化的傳感器,只要水平位置發生變化,計步器就能自動計數。小科提出這種觀點屬于科學探究中的()A.提出問題 B.建立假設 C.收集證據 D.做出解釋8.(2023春·浙江·七年級期中)如圖是“巴斯德著名的鵝頸瓶”實驗示意圖,A瓶、B瓶內都裝有肉湯.先進行甲組實驗,A瓶煮沸,B瓶不做處理。一段時間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鮮。另一瓶變質。接著,進行乙組實驗。將保鮮那瓶的瓶頸打斷,放在空氣中數日,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甲組實驗中仍保鮮的是B瓶B.數日后,乙組瓶中的肉湯也變質了C.甲、乙兩組所控制的變量都是空氣D.該實驗證實了細菌是自然產生的題組題組二科學實驗1.(2020秋·浙江寧波·七年級校考期中)某學生喜歡觀察鳥的行為。冬天她吸引麻雀到她家的后院吃食物。因為夏天的時候她看到過麻雀吃稻谷種子,于是她想知道那是不是它們最愛吃的食物。她用三種食物喂它們,想發現它們最愛吃的食物,這三種食物分別是水稻種子、花生種子和黃豆種子。(1)此實驗的假設是。(2)為了檢驗提出的假設,該學生設計的實驗過程是:①用不同數量的三種食物種子若干喂麻雀;②定期觀察、記錄三種食物種子被食的數目;③連續幾天觀察并記錄剩余種子數量(每天8點放種子,18點統計并收回)數據如下表。時間種子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水稻種子058127花生種子236212235226238黃豆種子235233228236218上述實驗過程中有一處錯誤,請指出來并改正:上表記錄的實驗數據如何處理?。(3)實驗中什么數據支持她的假設?。(4)請你寫出一條保護麻雀的措施。2.(2022春·浙江臺州·七年級校考開學考試)在一次紙飛機比賽中,同學們對如何能讓紙飛機飛的更遠?提出了以下觀點:觀點1:紙飛機飛行距離可能與折紙飛機用的紙張質量有關;觀點2:紙飛機飛行距離可能與紙飛機的形狀有關;觀點3:紙飛機飛行距離可能與投擲紙飛機的力量大小有關;觀點4:紙飛機飛行距離可能與投擲紙飛機的角度大小有關;(1)同學們提出的以上觀點屬于科學探究中的環節;(2)為了研究“紙飛機的飛行距離是否與投擲的角度有關”。某同學進行如下實驗,請完善實驗步驟。步驟一:用1張A4紙折成紙飛機;步驟二:調節滑軌與水平面夾角成θ1,將紙飛機放置于滑軌上并拉伸橡皮筋至某標記處,如圖所示。靜止釋放后,測量并記錄紙飛機水平飛行的距離s1;步驟三:調節滑軌與水平面夾角成θ2,,靜止釋放后,測量并記錄紙飛機水平飛行的距離s2;步驟四:調節滑軌與水平面夾角成θ3、θ4,重復步驟三實驗操作;步驟五:多次重復上述實驗,取不同發射角度飛行的平均距離,并記錄;(3)上述實驗中,投擲紙飛機的力量大小用來表示;(4)通過實驗,該同學測得實驗數據如下表:紙張不同發射角度飛行的平均距離/米0°15°30°45°A4打印紙分析上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結論:。3.(2022秋·浙江舟山·七年級統考期末)小舟、小海和小沈在玩蕩秋千時(圖甲),感到秋千往返擺動時間有規律。于是對“哪些因素決定秋千往返擺動的時間”提出了下列猜想:小舟猜想:可能由秋千的繩長決定;小海猜想:可能由人與秋千坐墊的總質量決定;小沈猜想:可能由秋千擺動幅度(擺動中人離開中心的最大距離)決定。實驗序號小球到固定點距離L擺長)/米小球質量/克擺動幅度/米小球往返擺動20次的時間/秒小球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秒120220330430520請回答下列問題:(1)要完成上述實驗,除如圖器材外,還必需的實驗器材是:天平、秒表和。(2)從本次實驗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小球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由決定;(3)擺鐘是利用本實驗的原理制成的。某擺鐘的擺長如果調短,則擺鐘將會變(選填“快”或“慢”)。4.(2022秋·浙江杭州·七年級統考期末)小金收到一個新年禮物——沙漏,他在觀察沙漏的過程中產生了一個疑問:“有什么辦法能使沙漏中的沙子更快漏完?”他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左右搖晃沙漏可以使沙子更快漏完;猜想二:上下搖晃沙漏可以使沙子更快漏完;猜想三:拍打沙漏頂部可以使沙子更快漏完;小金設計了如下的實驗:組別ABCD操作?左右搖晃上下搖晃拍打頂部用時(秒)300260360308(1)表格中“?”處應填;(2)以上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寫出一條即可)(3)請指出該實驗需要改進之處:。5.(2022秋·浙江寧波·七年級統考期末)電風扇是常見的生活用品。小柯發現電風扇背面風小,而正面的風很大。愛動腦筋的他。產生了疑問。電風扇吹出的風是從哪里來的?他找來絲帶和浴帽,將電風扇檔位調到最高,把絲帶掛在電風扇的正前方,發現絲帶向前飄起(如圖)。然后他將浴帽罩住電風扇的背面和側面,觀察絲帶是否還能飄起。(1)他用浴帽罩住電風扇的背面和側面,這樣做基于的假設是;(2)實驗過程中,絲帶的作用是;(3)小柯發現用浴帽罩住背面和側面后,絲帶飄起的角度變得很小。根據這個現象得出結論:電風電吹出的風來自風扇的背面和側面。為了使實驗結論更具普遍性,可進一步補充的探究實驗是。6.(2023秋·浙江·七年級階段練習)水鐘又叫“刻漏”或“漏壺”,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根據水流變化規律發明的一種計時儀器,課堂中,小明自制了一個水鐘。(1)制作水鐘時,小明第一步要做的是;【選填“實施方案”、“設計方案”或“評估與改進”】(2)如圖甲所示,小明用塑料瓶制作了一個水鐘。從結構特點來看,這個水鐘屬于;【選填“受水型水鐘”或“泄水型水鐘”】(3)仔細觀察發現,甲水鐘的刻度是上密下疏、不均勻的。造成刻度不均勻的最主要原因是;【選填“容器大小”、“漏水孔大小”或“水位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