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燕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魏黎波對克服西方實證科學思惟方法中的某些片面性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一、諸子百家學說二、儒學的獨尊與傳承三、“三綱五常”
一、諸子百家學說
1、學術大繁榮的時代背景
2、儒家學說
3、道家學說
4、墨家學說
5、法家學說
6、其他學術派別的思想一、諸子百家學說
1、學術大繁榮的時代背景
殷商興“天命說”認為君權神授人君成為人神中介
《周禮》把貴族分四等(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維護君權
東周王室衰微“禮崩樂壞”
諸侯爭霸求富強之術諸子著書成百家之說一、諸子百家學說
2、儒家學說
仁-為學說核心禮-為倫理規范中庸-為思想方法
仁
做人、處理人際關系和治國的方法(愛人克己復禮行恭寬信敏惠)
禮
遵守并維護相應的道德規范和政治制度(君禮臣忠父慈子孝弟悌)
中庸
做事把握適當的尺度(不偏不易不走極端)
孟子“性善說”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與生俱來是仁義禮智四美德的萌芽說明人性本善君主應行愛民的“仁政”
荀子“性惡說”“目好色耳好聲”人生而好利疾惡縱欲源于人的生理需求需要后天的熏陶感化主張“化性而起偽”
孟子一、諸子百家學說
3、道家學說
道-根本范疇無為不爭-處世原則絕仁去智-社會歷史觀
“道”是生成世間萬物之根無生有有生陰陽陰陽生萬物“道”為人類社會提供法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而然”“順其自然”法則的應用:
做人——
柔弱處下
處世
——
無為不爭
為政
——
絕仁去智無為而治
辯證法思想:柔弱勝剛強無為而無不為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莊子一、諸子百家學說
4、墨家學說
以兼愛
為理論核心衍伸出非攻尚賢尚同等主張
兼愛
不分等級的彼此相愛可以解決天災人禍和民眾疾苦
非攻
反對戰爭(荒廢農耕消耗財物勞役人畜)
尚賢主張不分門第出身任人唯賢
尚同
以天子為準統一人們的思想、意志和行為
墨學的命運
當時與儒學并稱顯學影響極大秦漢以后后繼無人一、諸子百家學說5、法家學說
起源于春秋管仲子產
發展于戰國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
集大成于秦韓非李斯以法、術、勢的概念為核心思想
法
法者為治之本法必明令必行刑無等級不因功減刑
術
君馭臣之權術辨忠奸別功過因任授官循名責實
勢
有足夠的權勢令人屈從強調君主大權獨攬
戰國時的顯學多國因變法而強是秦朝統治的政治理論
一、諸子百家學說
6、其他學術派別的思想
陰陽家
鄒衍
以陰陽五行說解釋和推演朝代更替
名家
公孫龍和惠施
專門研究“名”與“實”的關系
縱橫家
蘇秦和張儀研究政治外交戰略與謀略
農家
許行
鼓勵耕桑興修水利改進技術提高糧產量
雜家
呂不韋
試圖“兼儒墨、合名法”融百家為一體
小說家
班固:“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
兵家
孫武吳起孫臏司馬穰苴
研究戰爭規律和制勝謀略《孫子兵法》以深邃的哲思和精妙的謀略為后世立法商鞅墨子管仲孫武吳起二、儒學的獨尊與傳承
1、儒學的獨尊2、神學化的漢代儒學3、哲理化的宋代儒學
二、儒學的獨尊與傳承
1、儒學的獨尊
秦用法而強實現天下一統卻又因嚴刑苛法短命而亡
漢舍法用道
無為而有“文景之治”也引出七王之亂
漢武帝
需要一種非法非道剛柔兼濟的治國理論
董仲舒
當代大儒應時而出公元前140年向漢武帝進言:
《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秦始皇二、儒學的獨尊與傳承
2、神學化的漢代儒學
董仲舒對孔孟學說進行加工改造主要做了三項工作
兼容各家思想于儒學——“深察名號”“三統說”以刑罰輔助德教用“天人感應”說解釋儒學
將儒學的倫理規范化簡為“三綱五常”推向全社會
“天人感應”論使儒學神學化
“天有陰陽,人亦有陰陽”,“人有三百六十節,偶天之數也;形體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聰明,日月之象也;體有空竅理脈,川谷之象也;心有哀樂喜怒,神氣之類也。……此見人之絕于物而參天地。”“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諸陰陽之道。君為陽,臣為陰;父為陽,子為陰;夫為陽,妻為陰。”二、儒學的獨尊與傳承
3、哲理化的宋代儒學
“天人感應”論后與讖緯迷信相結合成為思想界的逆流魏晉玄學和佛教禪宗興起三者在融合中走向宋明理學
宋明理學
北宋周敦頤始創中經張載到程顥、程頤兄弟分為兩支朱熹承襲程頤成為理學集大成者其理論稱為“程朱理學”陸九淵承襲程顥再傳至明代王陽明完成稱為“陸王心學”
核心觀點:“理一分殊”
“理一”是天地之性“分殊”是氣質之性
天理決定人性善但“氣”有清濁人性就善惡相雜了
天理是根本規則人欲是飲食男女當存天理而滅人欲三、“三綱五常”
1、“三綱五常”的形成
2、“忠孝”是三綱五常的核心
3、夫權觀念是封建制度的重要基石
4、作為社會行為準則的“五常”三、“三綱五常”
1、“三綱五常”的形成
化簡倫理是治世所需自古有之
堯時有“五教”
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春秋時有六順六逆
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
賤妨貴少凌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
五倫
君懿臣恭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
四維
禮不逾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
董仲舒提出了“三綱五常”的倫理規范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三、“三綱五常”
2、“忠孝”是三綱五常的核心孝親思想起于原始社會的血親關系興于夏商周《周禮》規定嫡長子繼承突出父子關系和孝親觀念先秦實行分封制家國同構忠孝一體孝即是忠秦廢分封立郡縣家國獨立忠孝分開忠失去基礎大一統國家需要新的忠君理論以維護皇權和國家安全儒學維護主張“修齊治平”化孝為忠先忠后孝
不孝有三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不娶無子絕先祖祀
三、“三綱五常”
3、夫權觀念是封建制度的重要基石
男尊女卑觀念產生于父系社會,加強于男耕女織的生產分工。女子不能繼承家產,不能參與社會工作,終身依附男人。
男女授受不親
“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三從四德
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德言工容
七出
不順舅姑無子淫佚口多言嫉妒惡疾盜竊
三不去
為公婆守孝三年夫家先貧后富無家可歸
其它不幸
終生守寡族內轉房典作人妻為奴為娼婚前保守童身
貞婚后忠于丈夫節夫死主動殉葬烈三、“三綱五常”
4、作為社會行為準則的“五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十章數據的分析》單元檢測卷(附答案)
- 2025秋季大一新生入學軍訓心得體會(16篇)
- 個人房屋租賃合同范文匯編(20篇)
- 《時光法律教程》課件
- 企業安全演講稿范文(15篇)
- 《高端別墅營銷策略》課件
- 《橋梁結構檢測分析》課件
- 北京市單間住房租賃合同(4篇)
- 《我的飲食搭配合理嗎》(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三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蒙滬版
- 《邊塞詩盧綸新品》課件
- 活動物料清單
- 08S305-小型潛水泵選用及安裝圖集
- 中遠集團養老保險工作管理程序
- 缺血缺氧性腦病詳解課件
- 自動打鈴控制器plc課程設計
- 最新司法鑒定程序通則課件來源于司法部司法鑒定局
- 變電站第二種工作票
- 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論文43973
- 門禁系統調試報告(共4頁)
- 北師大版一年級英語下冊期中測試卷
- 檔案學概論重點知識梳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