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丹溪陽余陰不足論的學術價值
金元時期是中國醫學學校的鼎盛時期。其學術特點是:第一,關于理論的清晰,注重實踐,最后一個地方的發展。其中,朱丹溪的“陽虛無陰論”值得特別關注。今就其形成因素及其啟示闡述于后,供同道參考。1丹溪和其他儒學之間朱丹溪,名震亨,字彥修,生活于公元1281~1358年,元代浙江義烏人。家居丹溪,故學者尊之為“丹溪翁”、“丹溪先生”。丹溪幼年好學,日記千言,文章詞賦,一揮而就。30歲時攻讀《素問》,36歲時聞朱熹四傳第子許謙在東陽八華山講學,于是就學于許公。堅持數年,學業大進,成為東南大儒。此時,有人勸他應舉以步仕途,而他卻對醫學產生了濃厚興趣。為什么在對理學有所成就時反而改學岐黃?有主客觀兩方面因素。丹溪幼年喪父,30歲時老母患胃疾,諸醫盲目套用《局方》,毫無效果。此事對他影響很大,使他感悟到“醫者,儒家格物致知一事,養親不可缺。”于是,立志學醫,“遂取《素問》讀之,三年似有所得。”以前,他曾讀過《素問》,但只是作一般典籍去讀。而此時研讀,竟把老母的痼疾治愈了。此事本應慶喜,然而卻勾起追念之情,父親患內傷,伯父患瞀悶,叔父患鼻衄,弟弟患腿痛,妻子患積聚,病非難治之疾,卻一一死在庸醫之手。回溯往事,歷歷在目,深慮過去對《素問》明了太少。恰時許公又患頑疾,對丹溪期待有望,道:“吾臥病久,非精于醫者不能以起之,子聰明異常人,其肯游藝醫乎?”于是他摒棄一向所習的“舉子業”,一心致力于醫學。2漢字人,“鄉之諸醫,泥陳裴之學”,丹溪有學術思想丹溪所以成為一代名醫,并能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與當時的醫學狀況及其受理學思想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宋代大觀中奉朝廷之命,由陳師文和裴宗元編輯成冊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簡稱《局方》),盛行兩百余年,成為臨證方劑手冊與藥局的配方藍本,甚至形成一種不問病證的虛實寒熱,只依《局方》治病的風氣。書中所輯之方雖然有一部分實用價值較高,但大多數是比較固定的成方,不利于辨證選用,且尚有偏于芳香溫燥之弊。丹溪認真研讀此書,悟之:“摻古方以治今病,其勢不能以盡合。”認為《局方》“集前人已效之方,應今人無限之病,何異刻舟求劍,按圖索驥,冀其偶然中,難矣!”怎樣才能解決古方與今病不盡相合的矛盾?又怎樣去認識先于丹溪之名家劉河間、李東垣、張子和的不同學術觀點?除認真攻讀《素問》、《傷寒雜病論》以及劉、李、張的著作外,只有經實踐、拜名師,才能撥開迷霧、惠識真諦。于是,丹溪治裝出游,幾年間渡浙江、去吳縣、出宣城、抵丹徒、達南京,一路風塵仆仆,餐風宿露,直到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丹溪44歲時,才在武林(今杭州)聞有名醫羅知悌者。羅氏字子敬,世稱太無先生,是劉河間再傳弟子,曾做過御醫,不僅通曉劉河間之學,而且旁及李東垣、張子和兩家之論。他在杭州名氣很大,但性格孤僻,不肯將醫術傳授于人。丹溪欲求拜謁,“十往返不能通,先生志益堅,日拱立于其門,大風雨不易。”有人告知羅,來人是許謙的學生,你這樣冷落他,是會引起非議的。至此,羅氏始肯會朱,誰知一見如故。丹溪從此就學于羅,成為他唯一的弟子。羅說:“學醫之要,必本于《素問》、《難經》,而濕熱相火,為病最多,人罕有知其秘者。兼之長沙之書詳于外感,東垣之書詳于內傷,必兩盡之,治疾方無所憾。區區陳裴之學,泥之且殺人。”作為名師,羅氏這番話,對丹溪學術思想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特別是羅氏對陳裴《局方》的看法,更堅定了丹溪對醫學革新除弊的意向。所以丹溪聽了羅氏之說“夙疑為釋然。”從此,他細心觀察羅氏診療疾病的過程,發現所用方藥與《局方》截然不同。每日求診者,絡繹不絕。一年半過去發現并無固定之方,且攻補兼施,變化神奇,而療效如期。其中道理何在?羅氏告之曰:“用古方治今病,正如拆舊屋湊新屋,其材木非一,不再經匠氏之手,其可用乎?于是又思許學士《釋微論》曰:予讀仲景書,用仲景之法,然未嘗守仲景之方,乃為得仲景之心也。”羅氏諄諄教誨,加之隨師療病處方,使丹溪受益甚厚。學成之后,回歸故里,將所學告知同仁,誰知“鄉之諸醫,泥陳裴之學。”聽了丹溪之言,皆嘲笑并排斥之。唯獨他的老師許公高興,曰:“吾疾其遂瘳矣乎。”果然,經丹溪精心治療,許公十余年痼疾霍然而愈。此事在當地震動很大,那些嘲笑他的人也心服口譽,甚至“大服相推崇,愿為弟子。”“數年之間,聲聞頓著。”3“陽殘余陰不足論”的提出丹溪的代表著作是《格致余論》與《局方發揮》。《格致余論》中“陽有余陰不足論”及“相火論”是朱氏學術思想的理論核心。尤其是前者,更為突出。丹溪在自序中說:“古人以醫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故目其篇曰《格致余論》。”格致,格物致知的簡稱,謂窮究事物原理而去獲得知識。丹溪早年從許公學習理學,為后來學術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理論基礎。理學是宋明儒家哲學思想,代表人物是二程(程頤、程顥)和朱熹等,主張附會經義而談天人性命之理,提倡清心寡欲,節制聲色嗜好,認為天地間是“陽常盈,陰常虧。”這些思想被丹溪吸收在《格致余論》之中,并成為丹溪學說的核心理論。在對待前輩醫家學術理論問題上,丹溪對劉、李、張三家學說,“去其短而用其長,又復參以太極之理、易、禮記、通書、正蒙諸書之義,貫穿內經之言,以尋其指歸。”特別是對天人合一之理猶有發揮。他說:“人受天地之氣以生,天之陽氣為氣,地之陰氣為血。”并指出:“天,大也,為陽,而運于地之外;地居天之中,為陰,而天之大氣舉之。”所謂“大氣舉之”,即天大而包地,陽多而陰少之義。又曰:“日,實也,屬陽,而運于月之外;月,缺也,屬陰,而稟日之光以為明者也。”日實月缺,又有陽多而陰少之義。追求本源,丹溪所述也受到《素問·太陰陽明論》中“陽道實,陰道虛”的啟發。但丹溪以日常滿、月常缺的自然現象,聯系到人體氣血陰陽的變化,從而提出了“陽有余陰不足論”。這種理論又是針對《局方》之弊端而言,他在《格致余論》自序中說:“人之一身,陰不足而陽有余,雖諄諄然見于《素問》,而諸老猶未表彰,是宜《局方》之盛行也。”既然人體受自然界陰陽二氣的影響,那么人體的發育過程也會表現出陰陽消長的狀態。丹溪注意到男女年齡在14~16歲以前,陰氣未充;而到中年之后,“年四十,而陰氣自半”,又“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由此而計,丹溪認為,“夫以陰氣之成,止供給僅三十年之視聽言動。”故從人的整個生命階段而言,亦是“陽有余陰不足”。另外,丹溪還從飲食與心理、房事方面分析陰易虧之理。酗酒可以竭精,過激的情欲亦可傷陰,“人之情欲無涯,此難成易虧之陰氣,若知何而可以供給也。”還說:“心,君火也,為物所感則易動,心動則相火亦動,動則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雖不交會,亦暗流而疏泄矣!”他特別提出色欲傷陰之理,“目卷彼昧者,循情縱欲,唯恐不足,濟以燥毒。”指陰虧之體,委托于“陰”,本應滋陰以和陽,但當時流行的《局方》采用辛香剛燥之劑,非豆蔻、干姜,即丁香、肉桂。這些藥物“積溫成熱,漸至郁火,”不但不能達到陰平陽秘之目的,反而會“陽亢于上,陰微于下,謂之陰平可乎!謂之陽秘可乎”他引用《素問·至真要大論》語,“久而增氣,物化之常;氣增而久,夭之由也。”明確指出了濫用溫燥之劑的害處,而且從陰陽學說角度為“陽有余陰不足論”提供了理論依據。4養陰抑陽,保陰抑陰丹溪“陽有余陰不足論”,其“陽有余”,即相火有余也;“陰不足”,腎水不足也。他認為:“其所以恒于動,皆相火之為也。見于天者,生于龍雷則木之氣,生于海則水之氣也。具于人者,寄于肝腎二部,肝屬木而腎屬水也。”又曰:“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由此可見,丹溪所說的相火有兩層含義,一是生發之氣,即《素問》所說的“少火”;二是亢烈之火,即《素問》所說的“壯火”。而“陽有余”,即指壯火。如何治療這種有余的相火呢?丹溪擬滋陰降火為重要的治療方法,把養陰抑陽作為自幼至老的主要攝生原則。他善用知母、黃柏、龜板等滋陰降火,而方劑則有大補陰丸滋陰精而降相火,四物湯加知母、黃柏以滋陰血而降相火。在養生學方面,他用四時五行五臟學說論證保陰的重要性。例如夏月“火旺則金衰,……土旺則水衰,況腎水常藉肺金為母,以補助其不足,……古人于夏必獨宿而淡味,”所以保養金水二臟尤為重要。冬月“火氣潛伏閉藏,以養其本然之真,而為來春發生升動之本。若于此時恣嗜欲以戕賊,至春忙之際,下無根本,陽氣輕浮,必有溫熱之病。”他在《飲食箴》與《色欲箴》中強調“節飲食”,“遠彼惟薄”,不使欲火妄動,如此才能“陰平陽秘我體長壽。”5丹溪“陽”“陰”為根本論丹溪的《格致余論》融匯諸家,獨抒卓見,對其后醫學的發展有深遠影響。如王履(字安道),元末江蘇昆山人,師承丹溪,盡得其術。對《素問》“亢害承制”論頗有見解。并提出溫病應以里熱為主的證候特點。主張瀉南補北法,為溫病的滋陰法提供了理論根據。又如王綸(字汝言),明代浙江慈溪人。對丹溪學說非常推崇,言“火旺致病者,十居八九;火衰成疾者,百無二三。”并提出“補陰之藥,自少至老,不可缺。”丹溪有大補陰丸,王綸則加重滋陰藥量,制成補陰丸,并闡之“常補其陰,使陰與陽齊,則水能制火,水升火降,期無病矣。”還有明代醫家虞摶(字天民),浙江義烏人,世代為醫,均以丹溪為宗。認為丹溪所說的“陽有余”,是指氣中之陽有余和血中之陽有余;“陰不足”,是指氣中之陰不足和血中之陰不足,擅用四物湯滋陰補血。但亦有對丹溪學說持批評態度者。與之相左者首推明代張景岳,他說丹溪但知精血皆屬陰,故曰陰常不足,而不知所以生精血者,先由此陽氣,倘精血之不足,不安能陽氣之有余……所立補陰等方,謂其能補陰也,然知柏之堪降火,安能補陰?若任用之,則戕害生氣,而陰以愈之,以此補陰,謬亦甚矣。”此論強調了陽生陰,氣生精(血)的生理作用,還未完全否定丹溪原意。仔細探索景岳所說,我們會發現,他在《大寶論》、《真陰論》、《陽不足再辨》等篇中,反復闡述的是真陰真陽雙重作用,認為真陰真陽合之才能成為生命之本。而臨床見證則說:“凡陰氣本無有余,陰病惟皆不足。”“今人之病陰虛者十常八九。”“虛火為病者,十中常見六七……虛火者,真陰虧也。”他擅長用熟地補五臟之陰,故有“張熟地”之稱。他的觀點與丹溪不同的是,陰虛證雖常見,但陰虛之先必有陽虛,故他的養陰方劑左歸丸(飲),除滋陰藥外,還有鹿角膠溫腎填精,使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可見他對丹溪“陰不足”論,實有補充,并無軒輊。6丹溪的哲學思想豐富,為人類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的隨于談兵。據見,其中丹溪學說在元明時期醫學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人評價曰:“術其可以萬世法者,張長沙外感,李東垣內傷,劉河間熱證,朱丹溪數者而已。然而丹溪實又貫乎諸君子,尤號集醫道之大成者也。”他的著作在國外影響也非常深遠。就丹溪“陽有余陰不足論”對后人有何啟示?筆者認為,應從醫學發展和臨床實踐兩個方面考慮。丹溪學說汲取了宋代理學思想,使自己的見解有著鮮明的哲學思維。自清代早期葉天士創立“衛氣營血”溫病辨證綱領至今,中醫理論并未隨治療技術的提高有所突破。仍然囿于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等框架內。進入21世紀后,人們都在探索中醫理論怎樣發展?怎樣有所創新。丹溪是我國醫學史上首次將宋明理學應用于醫學的人。他的理論提示我們,必須擷采當代先進的哲學思維,包括中國的、外國的,在保留中醫理論合理部分基礎上,逐步提出新觀點、新理念,以冀理論上有所突破。丹溪的論點是在豐富臨床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他對《局方》的質疑和大量的診治經驗,使他提出新理論有著明確目標。臨床實踐是中醫學的生命,也是它不斷發展的動力。離開實踐的爭鳴往往是紙上談兵,站不住腳的,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的教訓,應當記取。丹溪的論點在當今實用性很強。他在“陽有余陰不足論”中的一番話頗耐回味,“夫以溫柔之盛于體,聲音之盛于耳,顏色之盛于目,馨香之盛于鼻,誰是鐵漢?心不為之動也。”凡此溫柔、聲音、顏色、香味諸欲望,均為相火妄動、戕伐陰精的因素。這些欲望與部分人的生活方式何其相似乃爾!因此,丹溪告誡人們:“善攝生者,……宜暫遠帷幕,各自珍重,保重天和。”正是丹溪善于攝生,行隨于言,臨終時方見“端坐而逝,享年七十八”。丹溪的論點補前人之不足,強調陰精對人體健康長壽的重要作用。他認為,人的陰精隨年齡增長而漸衰。所以,人至老年,疾病多由陰虛形成。諸如“頭昏目眵,肌癢尿數,鼻涕牙落,涎多寐少,定弱耳,健忘眩暈,腸燥面垢,發脫眼花,久坐兀睡,未風先寒,食則易饑,笑則有淚”等。這些都是“人坐至六十、七十之后,精血俱耗”,“陰不足以配陽”所引起的。他所撰寫的“飲食箴”、“色欲箴”、“養老論”、“茹淡論”等,都是針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貸款分公司加盟合同協議
- 貨物質押融資合同協議
- 貨車賃合同協議
- 訂購專用救護車合同協議
- 購銷定制珠寶合同協議
- 2025年大學物理核心理解題及答案
- 2025年大學化學重點要素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酒店管理專業實習考試卷及答案
- 2014年全國高中數學聯合競賽一試(A卷)解答
- 商場商戶裝修合同協議
- 大學生心理健康-廈門大學中國大學mooc課后章節答案期末考試題庫2023年
- 軍事保密協議
- 明代文人《西廂記》重寫接受
- 高標準農田建設上圖入庫(技術培訓)
- 鼻骨骨折的影像診斷-課件
- 中學物理課堂教學評價量表
- 鋼結構焊接施工記錄
- 陰道分泌物檢測教學
- 基于超限學習機的無設備定位方法研究
- 毛澤東思想完整版
- 2023年沖刺-醫師定期考核-口腔醫師定期考核考試參考題庫含答案帶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