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歷史全程一輪總復習第四編選擇性必修第十五單元文化交流與傳播課題55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學生用書_第1頁
2024版新教材高考歷史全程一輪總復習第四編選擇性必修第十五單元文化交流與傳播課題55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學生用書_第2頁
2024版新教材高考歷史全程一輪總復習第四編選擇性必修第十五單元文化交流與傳播課題55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學生用書_第3頁
2024版新教材高考歷史全程一輪總復習第四編選擇性必修第十五單元文化交流與傳播課題55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學生用書_第4頁
2024版新教材高考歷史全程一輪總復習第四編選擇性必修第十五單元文化交流與傳播課題55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學生用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題55文化的傳承與保護【課標要求】1.了解歷史上學校教育、留學、書刊出版、翻譯事業以及圖書館、博物館在文化傳承與傳播中的作用。2.通過萬里長城、故宮、京劇等,認識文化遺產保護對傳承民族文化、維護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的重要意義。必備知識·自主排查知識點一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展1.學校教育的發展(1)古代中國教育官學中央漢朝設立的________以及西晉開始設立的________,是古代中國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機構。地方漢朝開始設立地方官學。私學春秋改變了“________”的情形。唐朝以后________、村學和蒙學構成基層社會教育的重要形式。宋代是書院產生和發展的重要時期,江西廬山的__________最為著名。(2)近代西方大學基礎古希臘產生了歐洲最初的學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礎。功能逐漸發展成為保存、傳播和發展人類文化的重要場所。成就法國拿破侖建立的“________”制度。德國柏林大學,將教學與研究結合在一起。美國傾向于世俗化與商業化。(3)近現代中國教育近代________是近代中國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綜合大學,其建立是中國教育近代化的標志。現代①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收回了教育主權,接管了各級各類學校。②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中國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③“文化大革命”結束后,教育事業重新走上正軌。④1983年,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________,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導方針。⑤20世紀90年代,國家開始實行“科教興國”發展戰略。2.印刷書的誕生(1)書籍的出現:埃及出現的紙草書卷,中國早期的書籍是________和帛書。(2)印刷書的誕生①條件:造紙業的發展以及雕版印刷術、活字印刷術的發明。②歷程:東漢蔡倫改進制成“________”,唐朝已有雕版印刷品,________發明用膠泥制的活字。約15世紀中葉,德國人________采用金屬活字印刷。③意義:有助于文化的大眾化,對提高人們的________、促進各民族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3.圖書館的成長(1)起源:圖書館起源于對文字資料的收藏。(2)西方:19世紀下半葉,英、美等國家出現了具有近代意義的____________。(3)中國:朝廷建有“府”“閣”“堂”“室”等藏書之所,私家藏書明清兩代尤其突出;1909年清政府籌建____________,1916年起國家圖書館的職能開始體現。(4)作用:保存古籍和文化遺產,逐漸發展出服務公眾的職能。4.博物館的建設與發展起源公元前290年前后創建的“____________”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博物館。西方①1683年,牛津大學的________博物館被視作第一個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館。②18世紀,大英博物館、法國盧浮宮等建立,博物館建設邁出重要的一步。中國①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上海建立的自然歷史博物院,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近代意義上的博物館。②1905年________建立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個公共博物館。③1925年成立的____________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藝術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館;2003年2月,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組建,是世界上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博物館。作用博物館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場所,也是進行國民教育的重要場所。知識點二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1.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1)古代:古代歐洲各國收藏藝術珍品和宗教遺物之風頗為盛行;中國古代重視收藏各種器物、字畫、書籍等。(2)近現代:國家通過立法進行現代意義上的文物保護。2.《世界遺產公約》(1)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簡稱《世界遺產公約》。(2)內容:①充分肯定文化遺產具有“________________”,規定對于一部分全人類的共同遺產,應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加以重點保護。②確定了文化遺產、________、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三種類型。(3)2003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通過__________。(4)中國:1985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遺產公約》;2004年8月,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針對文化遺產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制定了具體的實施辦法。3.各國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西方(1)古代:雅典衛城、古羅馬城、________________、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2)近代:________成為展示歐洲文藝復興的重要文化遺產。中國(1)中國第一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有長城、________、明清皇宮、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五項世界文化遺產,以及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泰山。(2)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1.知識圖示——私學的產生與發展2.學習情境——漢代的教育體系思考:漢代既有中央官學又有地方私學,中央有太學、宮邸學、鴻都門學等,地方上有學校等。反映了漢代怎樣的教育現狀?試答:3.社會情境——地方官學地方官學為歷代官府在地方所辦的學校,自漢朝開始設立。漢武帝詔令天下郡國皆立學官,后逐漸形成制度。宋代正式建立地方教育行政機構,在各路設置提舉學事司掌管“一路州縣學政”。明清在府、州、縣學之外,在鄉村普遍設立社學。科舉考試的推行有賴于地方官學的支撐,地方官學所學習的內容也圍繞科舉考試展開。思考:中國古代官學發揮了怎樣的作用?試答:4.思維拓展——造紙術與印刷術對歐洲文化傳播的影響(1)造紙術傳入歐洲,改變了歐洲人使用羊皮作為書寫材料的歷史,大大推動了文化的傳播和書籍的保存。(2)印刷術傳入歐洲,大大提高了印刷的速度和質量,進一步推動了報紙、雜志的普及,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提供了重要條件,促進了歐洲社會的轉型。5.知識延伸——從社會效益角度看,書籍的四種基本功能(1)文化傳承功能:書籍使得古人的智慧結晶能保存下來并傳給我們當代人。(2)輿論導向功能:書籍可以通過對讀者進行思想教化,從而達到引導輿論的作用。(3)信息傳播功能:書籍將讀者需要的信息迅速傳播,為讀者提供信息服務。(4)休閑娛樂功能:書籍是人類用來記錄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類交融感情、取得知識、傳承經驗的重要媒介,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巨大。6.學習情境——近代以來博物館的職責1974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將博物館定義為“一個不追求營利、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公開的永久性機構,為研究、教育和欣賞的目的,對人類和人類環境見證物進行搜集、保存、研究、傳播和展覽”。思考:近代以來的博物館具有怎樣的職責?試答:7.知識延伸——世界遺產標志《世界遺產公約》將世界遺產確定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規定各締約國有共同保護遺產的義務,各締約國不僅有責任保護自己領土的世界遺產,同時也有義務援助其他國家進行遺產的保護工作。8.學術情境——文物的傳承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珍貴財富,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資源,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筑中國夢的深厚滋養。思考:文物古跡保護的第一要義是什么?試答:9.體系構建——文化傳承與保護關鍵能力·素養提升探究點千秋功業——文化的傳承與文化遺產的保護史料實證——教育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史料一錢穆先生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指出,一個(漢代)青年跑進太學求學,畢業后,派到地方服務。待服務地方行政有了成績,再經長官察選到中央,又須經過中央一番規定的考試,然后才始正式入仕。那是當時入仕從政的唯一正途。政府一切官吏,幾乎全由此項途徑出身。這樣的政府,我們再也不能叫它做貴族政府。史料二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1999年)【探究】(1)史料一反映了當時的選官制度,為什么“這樣的政府,我們再也不能叫它做貴族政府”?試答:(2)根據史料二,歸納中國深化教育改革的目的。試答:【通法悟道】歷史解釋——學校教育的特點和圖書館、博物館的作用(1)學校教育的特點①職能的專門性。學校教育職能是專門培養人,學校是專門教育人的場所。②組織的嚴密性。教育的特點在于對人的影響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學校教育具有嚴密的組織結構和制度。③作用的全面性。培養塑造全面完整的社會人,是學校教育的特有職責。④內容的系統性。學校教育既注意知識體系,又要符合認識規律,所以,教育是系統的、完整的。⑤手段的有效性。學校具有從事教育完備的教育設施和專門的教學設備,這些都是保證教學順利進行的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⑥形式的穩定性。學校有穩定的教育場所、穩定的教育者、穩定的教育對象和穩定的教育內容,以及穩定的教育秩序,等等。(2)圖書館、博物館的作用①實物資料的保存。使大量具有文明傳承載體的書籍、重要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的珍貴文物、自然標本得到了有效的保護。②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圖書館、博物館不僅教育對象具有廣泛性,而且提供的知識內容也具有多樣性。③科學研究。圖書館、博物館是科研事業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為科研工作者提供文字、實物資料。④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隨著圖書館、博物館服務公眾職能的發展,它們越來越成為人們文化休閑、補充知識的好地方。開放探究——世界文化遺產與保護史料明代長城是歷代長城中體系最嚴密、留存最完整的長城軍事防御系統。長城防御體系包括長城本體和沿線的軍事聚落,軍事聚落包括駐防合一的衛所、堡寨,驛傳(烽傳)運輸系統中的驛站、烽燧、墩臺。明長城軍事防御體系包括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內的完整構成要素。明長城防御體系內在價值的評估,是對其文物價值的具體解釋,是長城保護與修復工作的前提與基礎,也為其今后修復設計與展示利用的工作提供了研究和發展方向。對于明長城防御體系的內在價值,也可以分為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以及社會價值進行具體的分析與評估。——摘編自徐凌玉、張玉坤、李嚴《明長城防御體系文化遺產價值評估研究》【史料導讀】史料是對明代長城的介紹,包括長城軍事防御體系、軍事防御體系的構成要素及防御體系的內在價值。【探究】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明長城軍事防御體系中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構成要素。試答:唯物史觀——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方法和保護原則(1)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方法①保護世界文化遺產要切實保護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②明確管理主體,加快遺產保護立法。③合理開發,適度利用;提高保護技術。④加強研究,擴大宣傳教育;做好后備項目的申遺準備工作。(2)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原則①文化遺產的真實性:是指遺產產生時以及后來形成的各種特征,包括形式與設計、材料與實施、利用與影響、傳統與技術、位置與環境、精神與感受。②文化遺產的完整性:一是范圍上的完整性,要盡可能地保持遺產組織與結構及其周圍環境的完整。二是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要盡可能地保持遺產地理位置上互相連接的相關部分,完整地體現其文化價值,這是無形的。唯物史觀——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意義(1)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人類文化的傳承,培植社會文化的根基,維護文化的多樣性和創造性,保護社會不斷向前發展。(2)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前提。(3)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4)保護文化遺產能夠幫助各族人民廣泛汲取民族精神養分,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了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歷史根基;文化遺產在對外交流,保護旅游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命題溯源·聚焦高考真題引領——在體驗中品悟真諦[示例][2022·湖北卷,1]1978年,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漆箱,箱蓋上繪有按星空方位標注的二十八星宿圖,其中的星宿名稱多數與《石氏星表》中的記載相同。這表明()A.圖像比文獻記載更可靠B.西周重視天文觀測C.文物與文獻可相互印證D.楚國制漆工藝精湛[解題流程][答案][演練1]命題點:清朝的國家治理和文化政策[2022·全國甲卷,27]康熙年間,多次令各地舉薦山林隱逸,又令官員推舉博學鴻儒,吸收學行兼優之士。開設明史館,召集文人編纂明史,還進行多部儒經傳注的修纂,編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承續華夏傳統B.倡導疑古辨偽C.弘揚程朱理學D.保存歷史文獻[演練2]命題點:世界文化遺產德爾菲神廟[2021·八省聯考福建,12]公元前6世紀初,基爾哈人破壞德爾菲神廟,梭倫號召希臘人幫助德爾菲人維護神的光榮,援助德爾菲神廟。梭倫因此受到希臘人稱頌。這表明()A.梭倫在為改革做輿論準備B.梭倫改革打擊了氏族貴族勢力C.希臘各城邦以雅典為中心D.希臘各城邦擁有共同文化傳統[演練3]命題點:世界文化遺產秦兵馬俑所反映的歷史狀況[2021·新高考浙江6月,2]秦兵馬俑造型精美,比例勻稱,神態逼真,威武雄壯的軍陣生動再現了秦統一中國的磅礴氣勢。秦兵馬俑大型藝術群塑體現了()A.和當地的自然環境和諧地融為一體B.實用性與裝飾性精確巧妙地結合C.鮮明的民本意識和高超的表現技巧D.高度概括和細膩寫實的藝術手法[演練4]命題點:布達拉宮文化的傳承與保護[2020·新高考浙江7月卷,4]中國境內各民族既是中華文明的創造者,又是文明成果的傳播者。以氣貫蒼穹之勢矗立在世界屋脊上的布達拉宮,以其藏漢合璧的風格有力地佐證了民族團結協作的精神。下列選項中能夠反映這一精神的是()A.因地制宜,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B.鮮明的紅白色彩與高低錯落的布局和諧組合C.木雕伏獸與人面獅身巧妙融合D.木石結構的碉樓建筑與藻井、斗拱形式的有機結合創新應用——在訓練中提升能力1.命題點:宋代書院的教材和學規宋代書院不同于官府的州縣學校,其教材雖以五經為主,但并不完全導向科舉應試,其學規是指導學生做人治事的最高原則,師生相處,以德行氣節相砥礪。據此可知,宋代書院()A.降低了五經社會地位B.違背了政府價值導向C.否定了傳統綱常理念D.助推了儒學觀念更新2.命題點:英國近代教育的變化[2023·哈師大附中等三校二模]18世紀上半葉,英國傳統大學固守培養精英的理念,招收的學生主要來自皇室、貴族、富家子弟等階層,課程內容以古典學科及人文主義為主。18世紀后期,英國出現了眾多的城市學院,注重技術人才與專業人才的培養,開設機械、采礦等課程,接收對象為普通百姓及中產階級。這一變化反映了英國()A.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B.高等教育呼應時代發展需要C.社會階層流動性大幅提高D.科學技術水平處于領先地位3.命題點: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2023·丹東市高三二模]下表記述了部分世界文化方面的相關史實。表中所述史實()1970年代晚期澳大利亞開始將原住民的文化權利納入國家文化政策與博物館政策。1990年美國通過了《北美原住民墓地保護與文物回歸法案》,確認了北美印第安人索取原住民文物的權利。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現代國際法歸還文物的原則”,即任何因戰爭原因而被搶奪或丟失的文物都應歸還,沒有任何時間限制。A.提升了典藏文物的合法性B.體現出文物保護的公平性C.使社會群體權益得到重視D.可推動文化的傳承與保護課題55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必備知識·自主排查2.提示:漢代學校學制系統基本形成。3.提示:扮演著傳承文化的重要角色,在培養人才和促進文化發展方面起到一定作用。6.提示: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場所,也是進行國民教育的重要場所。8.提示:歷史的真實性。知識點一1.(1)太學國子監學在官府學塾白鹿洞書院(2)大學區(3)京師大學堂現代化2.(1)簡策(2)蔡侯紙畢昇谷登堡文化修養3.(2)公共圖書館(3)京師圖書館4.亞歷山大博物館阿什莫林張謇故宮博物院知識點二2.(2)突出的普遍價值自然遺產(3)《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3.阿布辛拜勒神廟佛羅倫薩莫高窟關鍵能力·素養提升探究點1.[提示](1)原因:通過太學求學、政府考核入仕,改變了以貴族世襲為官的制度。(2)目的: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目的;同時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人才。3.[提示]物質:本體建筑、軍事聚落、公共建筑、遺跡遺存。非物質:防御編制、屯田貿易、民俗文化、歷史人物事件。命題溯源·聚焦高考真題引領——在體驗中品悟真諦[示例]答案:C[演練1]解析:康熙年間,政府實施多種文化措施的目的在于承續華夏傳統,證明自己是華夏傳統的繼承人,故A項正確;B、C兩項在材料中未涉及,均排除;保存歷史文獻是材料中措施的目的,但不是主要目的,故D項排除。答案:A[演練2]解析:梭倫之所以受到希臘人的稱頌是因為他援助了德爾菲神廟,由此可知希臘的不同城邦之間有共同的文化傳統,因此梭倫才會號召希臘人援助德爾菲人,梭倫也才會受到一致的稱頌,故選D項;梭倫是號召希臘人援助德爾菲人,并不能說明他是在為改革做輿論準備,也沒有體現他打擊了氏族貴族勢力,排除A、B兩項;雅典并不是希臘各城邦的中心,排除C項。答案:D[演練3]解析:材料“造型精美,比例勻稱,神態逼真”體現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大型藝術群塑高度概括和細膩寫實的藝術手法,故選D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兵馬俑并沒有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和諧地融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