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2《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教學設計與反思_第1頁
高中生物必修2《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教學設計與反思_第2頁
高中生物必修2《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教學設計與反思_第3頁
高中生物必修2《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教學設計與反思_第4頁
高中生物必修2《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教學設計與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教學設計【設計理念】根據高中生物課程原則的四個基本理念,高中生物學教學重在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新課程對生物學教師和生物學教學都提出了新的規定,面對新課程,生物學教師要通力打造一種融啟發性、發明性、自主性、交互性于一堂的生物課堂教學氛圍。在生物學教學中,如何貫徹并達成新課程倡導的教學理念呢?在教學中認真貫徹主體性教學,重視課堂動態生成變資源的開發與運用,以切實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訓練學生科學的思維辦法。【教學目的】1、知識與技能(1)簡述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的概念,舉例闡明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辦法的優點和局限性。(簡述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的作用及其局限性。)(2)舉例闡明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在生產中的應用。(3)討論遺傳和變異規律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4)總結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多倍體育種、單倍體育種異同點。2、過程與辦法(1)嘗試將你獲得信息用圖表、圖解的形式體現出來。(2)運用遺傳和變異原理,解決生產和生活實際中的問題。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討論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這一科技發展歷程中,科學、技術和社會的互相作用。(2)通過對我國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成果的理解,關注我國的育種技術的發展及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認同育種技術的改善對解決糧食危機等問題的重要性。(3)體會科學技術在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社會進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教材分析】本節在學習生物遺傳變異的基礎知識、理解遺傳變異基本規律的基礎上,并且生物育種知識是高中生物新課程教學中的重點知識,該知識內容不僅是必修2的學習根本之一,還與選修3當代生物科技專項中的基因工程專項有親密的聯系,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遺傳學的知識是如何用于指導生產實踐、提高和改善生產技術,最大程度地滿足人類不停增加的物質需要的,通過該內容的分析學習,還能夠訓練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學情分析】初中生物課中有關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哺育新品種的內容,使學生對選擇育種與雜交育種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本書前幾章的學習中,學生又學習了分離定律與自由組合定律,為理解傳統育種辦法所根據的遺傳學原理打下了基礎。在本節教學中,教師能夠指導學生收集我國在育種實踐方面獲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遺傳學規律,體會科學技術在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社會進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學時安排】1學時【教學準備】教師根據下面幾方面制作多媒體課件1、課前準備教師指導學生收集我國在育種實踐方面獲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遺傳學規律,體會科學技術在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社會進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2、情境創設教師展示課前收集的古人馴化野生動物、栽培植物的圖片資料制成的課件,按課件圖片的次序,先向學生展示古人馴化狗、馬、牛、豬、雞,哺育玉米、小麥、水稻、多個蔬菜、水果的過程;再向學生展示現在的家禽、家畜、糧食、蔬菜、水果的多個優良品種的圖片,引發學生的愛好。3、師生互動這些優良的品種,都是人們運用生物的變異,通過長久的選擇,汰劣留良,哺育出來的優良品種。教師要倡導或維護生生、師生平等交流互動的人際關系,教師要運用多個辦法,增進師生和生生的思維碰撞和情感的交流,達成《原則》對知識、情感、能力目的的規定。【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教師組織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選擇育種和雜交育種的資料(以圖片提出問題:1.古印第安人是最早選擇和哺育玉米的,最突出的奉獻是選育了果穗碩大、淀粉含量高的玉米。請分析古印第安人哺育玉米的辦法所隱含的遺傳學原理及其優缺點。教師在學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上述問題。【學情預設】若學生不能較好地回答上述問題,教師能夠通過對問題的分解,實施進一步的引導:(1)古印第安人哺育玉米的辦法稱為。(2)這里的“選擇”的含義是。(3)“用作祭祀的玉米是在隔離條件下種植的”其中“隔離”作用是。(4)選擇育種的優缺點是。選擇育種的局限性是:只能運用生物在自然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有限變異,在已有的性狀組合中選育優良品種。請同窗們閱讀課本的“問題探討”并提出問題:教師檢查,我們發現大家使用的辦法都是――雜交育種,看來你們已經嘗試從理論上探索雜交育種的辦法了。學生的資料展示和交流學生閱讀資料,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P98頁并作答。學生作答:(1)選擇育種(2)汰劣留(3)避免質劣玉米與選擇的含有優良性狀的玉米雜交,使優良性狀得到不停的積累。(4)優點:技術簡樸、容易操作。缺點:選擇范疇有限,育種周期長。分組討論。學生把構想描述出來。聽課的同窗對各方案進行評價。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愛好。師生共同解決問題,運用當代遺傳學知識為學生闡明“選擇育種”做鋪墊。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現在我們來分析各方案與否科學規范。引導學生討論并指出其優點和局限性,以及自己的疑問。教師:點撥、解答同窗們的問題:雜交育種根據的遺傳學原理就是: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即通過雜交,把生物不同品種間的基因重新組合,方便使不同親本的優良基因組合到一起、從而發明出對人類有益的新品種。(2)選育出的新品種必須是純合子,否則其后裔就會由于發生性狀分離而失去優勢。(3)遺傳圖解有更簡潔的表達辦法,即用我們在第一章所學的基因型的方式來表達。教師以課本的兩個小麥品種雜交為例:如果小麥中,高產(A)對低產(a)是顯性,不抗病(B)對抗病(b)是顯性,我們需要的是高產抗病的純種,假定兩個親本小麥品種都是純合子,請繪出育種過程的遺傳圖解:教師點評,并示范書寫過程以下:PAABBXaabb

↓↓

配子ABab

↓↓

F1AaBbF2基因型1/16AABB1/16aaBB1/16AAbb1/16aabb2/16AaBB2/16aaBb2/16Aabb2/16AABb4/16AaBb體現型9/16高產不抗3/16低產不抗3/16高產抗病1/16低產抗病【學情預設】:根據自由組合定律,在F2中高產抗病(一顯一隱)品種占總數的3/16。思考:(1)我們得到的這種含有雜種優勢的品種能夠代代遺傳嗎?(2)如何能得到能夠代代遺傳的優勢品種?(3)我們選育出的純合子新品種AAbb,在F2全部的后裔中的概率是1/16。哪么它在F2的高產抗病后裔中的概率又是多少?教師引導,總結教材P99頁的雜交育種的概念。請舉出我國在雜交育種方面成就。【學情預設】:與選擇育種比較,雜交育種有什么優點?【思考與討論】:總而言之雜交育種的優點是很明顯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會碰到不少困難。請從雜交后裔可能出現的類型,以及育種時間等方面,分析雜交育種辦法的局限性。有無更加好的育種辦法來彌補這些缺點呢?二、誘變育種教師引導學生回想基因突變的內容。運用基因突變的原理應用在育種中,就發展為一種新的辦法——誘變育種。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100頁,教材列舉了哪些誘變育種的實例?教師通過大量的圖片資料介紹了誘變育種的實例教師總結:誘變育種的概念指什么?教師引導,組織開展生生、師生的討論與雜交育種相比,誘變育種有什么優點?聯系基因突變的特點,談談誘變育種的局限性。要想克服這些局限性,能夠采用什么方法?教師小結:兩種育種辦法都為我們發明許多優良的品種,育種技術的發展為我們的社會經濟發明了許多價值,我國作為現在世界上能發射返回式衛星的三個國家之一,在作物空間技術育種方面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在上一章我們已經學習了多倍體育種、單倍體育種的辦法,現在請同窗們列表比較: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多倍體育種、單倍體育種在辦法、原理、優缺點的異同點。出示部分學生的遺傳圖解學生疑問:雜交育種蘊含著哪些遺傳學規律?哺育出的一種新品種,如何判斷它與否符合預期的規定呢?(3)有無更簡潔的遺傳圖解呢?學生每人都在作業本上嘗試書寫,請兩位同窗在黑板上書寫。(1)不能夠,由于其中有2/16的植株是雜合體,它的下一代會出現性狀分離。(2)要想得到能夠代代遺傳的優勢品種,就必須對在F2中所得到體現型為高產抗病(一顯一隱)的植株持續自交和育種,逐步裁減不符合規定的植株,直到不再發生性狀分離,就是我們要選育的能夠穩定遺傳的純合子新品種――AAbb。(3)1/3。雜交育種就是將兩個或多個品種的優良性狀通過交配集中在一起,再通過選擇和哺育,就得到新品種的辦法。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中國荷斯坦牛等能將兩個不同品種的優良性狀集中在一起,產生新的性狀組合的新品種;育種的目的性較強。雜交育種只能運用已有基因的重組,按需選擇,并不能發明新的基因。雜交后裔會出現性狀分離現象,育種進程緩縵(普通需5至7年),過程繁瑣。這些都是雜交育種辦法的局限性。學生回想學過的知識,并交流和討論:基因突變:誘發基因突變的因素(物理因素、化學因素和生物因素)如黑農五號;衛星“87-2”青椒、“航育1號”水稻、“豫麥13號小麥”等;青霉菌高產菌株等。誘變育種就是運用物理因素(如X射線、r射線、紫外線、激光等)或化學因素(亞硝酸、硫酸二乙脂等)來解決生物,使生物發生基因突變。誘變育種的優點是能夠提高突變率,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優良變異類型。誘變育種的局限性是誘發突變的方向難以掌握,突變體難以集中多個抱負性狀。要想克服這些局限性,能夠擴大誘變后裔的群體,增加選擇的機會。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思考有關的育種辦法。充足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參加討論。運用自由組合定律的知識和書寫遺傳圖解的技能解釋雜交育種中的基因重組的現象。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予以學生發散思維、啟動已有知識的空間。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理解雜交育種在產生F1代后,還需要通過選擇和哺育形成能穩定遺傳個體的過程。培養學生提煉和歸納能力。突出雜交育種的局限為后續學習埋下伏筆。師生共同解決疑惑的問題,強化對概念的學習。掌握基本概念培養自學能力,使學生在反饋、思考中進一步突破難點。四種育種辦法的比較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多倍體育種單倍體育種解決雜交用物理、化學因素解決生物,用秋水仙素解決萌發的種子或幼苗花藥離體培養原理通過基因重組,把兩個親本的優良性狀的組合在同一種后裔中,從而產生符合規定的新類型。用人工辦法誘發基因實變,產生新性狀,發明新品種或新類型。克制細胞分裂中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的數目加倍后不能形成兩個細胞。誘導精子直接發育成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加倍成純合子。優缺點辦法簡樸,容易操作。不能發明新的基因,育種進程緩縵,過程繁瑣。能提高變異的頻率,大幅改良某些性狀,變異性狀較穩定,可加速育種進程。有利變異少,需大量解決供試材料,誘發突變的方向難以掌握,突變體難以集中多個抱負性狀。器官較大,營養物質含量高。發育延遲,結實率底。自交后裔不發生性狀分離,可縮短育種年限(2年)。辦法復雜,成活率低。實例小麥高莖(易倒伏)、抗銹病的純種與矮莖(抗倒伏)易染病的純種進行雜交,哺育出矮莖抗銹病小麥品種。青霉菌經X射線、紫外線照射以及綜合解決,哺育出青霉素產量很高的菌株三倍體無籽西瓜、八倍體小黑麥。抗病植株的育成。【知識鏈接】1、雜種優勢與雜交育種的區別雜種優勢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它是指基因型不同的親本個體互相雜交產生的雜種第一代,在生長勢、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產量和品質等一種或多個性狀上優于兩個親本的現象。雜種優勢含有下列特點:雜種優勢不是某一兩個性狀單獨體現突出,而是許多性狀綜合體現突出;雜種優勢的大小,取決于雙親的遺傳差別和互補程度;親本基因型的純合程度不同,雜種優勢的強弱也不同;雜種優勢在F1代體現最明顯,F2代后來逐步削弱。雜種優勢在性狀上體現為不同類型,如營養體發育較旺的營養型、生殖器官發育較旺的生殖型和對外界不良環境適應能力較強的適應型。育種實踐上,人們常運用雜種優勢獲得較好的經濟性狀。早在數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就用馬和驢交配而獲得體力強大、耐力好的雜種──騾,首創了運用雜種優勢的先例。雜種優勢在植物中更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為什么雜交種F1會有優勢呢?這是一種比較復雜的問題,人們從多個方面對其機理進行了研究。一種比較通俗的解釋是:普通來說,多數顯性基因有助于個體的生長發育,而相對的隱性基因不利于生長和發育。通過雜交,親本雙方帶入子代雜合子中的顯性(有利)基因掩蓋了隱性(有害)基因,因而體現出有助于生長發育的雜種優勢。雜交育種普通是指把不同遺傳類型的動物或植物進行交配,使優良性狀結合于雜種后裔中,通過哺育和選擇,發明出新品種的辦法。它是動植物育種工作的基本辦法之一。在雜交育種中應用最為普遍的是品種間雜交(兩個或多個品種間的雜交),另首先是遠緣雜交(種間以上的雜交)。生產上,經常把用雜交辦法哺育優良品種或運用雜種優勢都稱為雜交育種,事實上,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雜交育種過程就是要在雜交后裔眾多類型中選留符合育種目的的個體進一步哺育,直至獲得優良性狀穩定的新品種。雜交育種不僅規定性狀整潔,并且規定哺育的品種在遺傳上比較穩定。品種一旦育成,其優良性狀即可相對穩定地遺傳下去。雜種優勢則重要是運用雜種F1代的優良性狀,而并不規定遺傳上的穩定。作物育種上就經常在尋找某種雜交組合,通過年年配制F1代雜交種用于生產的方法,獲得經濟性狀,而并不規定其后裔還能夠保持遺傳上的穩定性。2、太空育種介紹太空育種重要是運用返回式衛星和高空氣球所能達成的空間環境,通過強輻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條件誘發植物種子的基因發生變異的作物育種新技術。經歷過太空遨游的農作物種子返回地面后再進行種植,不僅植株明顯增高增粗,果型增大,并且品質也得到提高。我國從1987年開始太空育種。1987年8月5日我國發射的第9顆返回式衛星初次搭載了青椒、小麥、水稻等一批種子,開始了我國太空育種的嘗試。至今,我國已先后8次進行了太空育種實驗。通過太空育種的青椒、番茄、黃瓜、水稻等作物,高產優質、抗病性強。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