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毒理學魚類毒性試驗_第1頁
環境毒理學魚類毒性試驗_第2頁
環境毒理學魚類毒性試驗_第3頁
環境毒理學魚類毒性試驗_第4頁
環境毒理學魚類毒性試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環境毒理學——魚類毒性試驗1整理課件環境毒理學——魚類毒性試驗主要內容

前言

目的與要求

實驗原理3

實驗步驟

實驗報告

注意事項75126

實驗材料與實驗條件42整理課件環境毒理學——魚類毒性試驗1前言魚類是水生食物鏈的頂級生物,也是水體中最為重要的經濟動物。在污染水體中,當污染物到達一定濃度時,就會引起魚類各種中毒反響。在人為控制條件下,進行各種魚類毒性實驗,不僅用于化學品毒性強度測定、水體污染程度、廢水及其處理效果檢查,而且也為制定水質標準、評價環境質量和管理廢水排放提供科學依據。3整理課件環境毒理學——魚類毒性試驗2目的與要求通過本實驗,熟悉和掌握魚類急性毒性試驗的設計、條件、操作步驟,以及試驗結果的計算、分析和報告擬寫等全過程。4整理課件環境毒理學——魚類毒性試驗3實驗原理魚類對環境反映靈敏引起中毒污染物濃度到達一定程度行為異常組織細胞病變生理功能紊亂死亡5整理課件環境毒理學——魚類毒性試驗3實驗原理死亡率C1C2C3C4C50h24h48h72h96h確定半數致死濃度〔24hLC50、48hLC50、72hLC50和96hLC50〕,并記錄無死亡的最大濃度和導致魚類全部死亡的最小實驗濃度。魚類急性毒性試驗不僅用于測定化學物質毒性強度、測定水體污染程度、檢查廢水處理的有效程度,也為制定水質標準、評價環境質量和管理廢水排放提供環境依據。表3-1不同溶液濃度和不同培養時間下魚類的死亡率返回6整理課件環境毒理學——魚類毒性試驗4實驗材料與實驗條件4.1實驗魚的選擇與馴養對污染物敏感在生態類群中具有代表性經濟價值比較高來源豐富、取材方便遺傳穩定、生物學背景資料豐富體積大小適中原那么在室內條件下易于飼養和繁殖斑馬魚是國際上通用的魚類急性毒性實驗魚種。本實驗以斑馬魚為實驗魚。建議的實驗溫度21-25℃,建議實驗魚的全長2.0±1.0cm。試驗前必須馴養〔健康選擇〕:相同水質水溫的水體中至少馴養7d〔<2個月〕、每天換水、每天喂食1-2次、試驗前一天應停止喂食、馴養期間試驗魚死亡率不得超過5%。7整理課件環境毒理學——魚類毒性試驗4實驗材料與實驗條件4.2實驗儀器設備〔1〕實驗容器實驗容器一般用玻璃或其他化學惰性材質制成的水族箱或水槽。容器的深度必須超過16cm,水體外表積越大越好。同一實驗應采用相同規格和質量的容器。為防止魚類跳出容器,可在容器上加上網罩。實驗容器使用后,必須徹底洗凈,以除去所有毒性殘留物。〔2〕其他溶解氧測定儀、溶解氧控制儀、水硬度計、溫度控制儀、pH計、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計〔六價鉻: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抄網。8整理課件環境毒理學——魚類毒性試驗4實驗材料與實驗條件4.3實驗溶液的制備以重鉻酸鉀為實驗毒物,實驗溶液的母液由蒸餾水配制而成。母液最好每日配各1次,比較穩定的物質也可以兩日配制1次,配好后,最好低溫保存。配制好的母液可以稀釋為進行毒性實驗的溶液,以等比或等對數間距設置濃度系列,相臨濃度比值不得超過2.2〔母液3L,50g/L重鉻酸鉀〕。9整理課件環境毒理學——魚類毒性試驗4實驗材料與實驗條件4.4實驗用水〔稀釋水〕高質量的自然水標準稀釋水未受污染的清潔水天然湖水、河水或地下水,需要過濾等處理。實驗方法配制10整理課件環境毒理學——魚類毒性試驗4實驗材料與實驗條件4.4實驗用水〔稀釋水〕溶液中鈣離子和鎂離子的總和是2.5mmol/L。Ca:Mg為4:1,Na:K為10:1。必要時,用氫氧化鈉溶液或鹽酸調節pH,使其穩定在7.8±0.2。稀釋用水需經曝氣直到氧飽和為止,然后儲存備用,在使用前不必再曝氣。11整理課件環境毒理學——魚類毒性試驗4實驗材料與實驗條件4.5水質條件確保試液溫度控制在23℃±1℃水溫實驗液的pH在6.7~8.5為宜pH至少應保持在4mg/L以上,不低于空氣飽和值的60%DO水的總硬度為10~250mg/L硬度以96h為宜(至少24h)周期系統承載量為1.0g魚/L溶液負荷12-16h/d光照12整理課件環境毒理學——魚類毒性試驗4實驗材料與實驗條件4.6實驗液更換方式每隔一定時間更換一次試驗藥液。適用于試驗濃度在更換試驗藥液的時間內保持相對穩定的物質。試驗期間不需更換試驗液,限于測定那些化學性質比較穩定的物質。試驗藥液連續更新,可用于大多數物質,包括水中不穩定的物質。靜水式換水式流水式13整理課件環境毒理學——魚類毒性試驗5實驗步驟第六頁設置跨度較大的濃度范圍每個濃度下放入5條魚,靜態實驗每天記錄魚的死亡率,取出死魚24h全死亡濃度Cm96h無死亡濃度C03~6h后觀察魚類活動異常行為24h、48h、72h、96h后檢查受試魚的狀況實驗結束測pH、DO溫度、受試物濃度無以上結果,另取濃度范圍重新實驗C0~Cm間設5個濃度組每個濃度3個平行實驗每系列一個空白對照實驗開始測pH、DO溫度、受試物濃度,期間日測一次pH、DO、t第一階段——預處理:為正式實驗確定濃度范圍。第二階段——正式實驗:確定不同溶液濃度和不同培養時間下魚類的死亡率,找出24h、48h、72h、96h時的LC50值。14整理課件環境毒理學——魚類毒性試驗6實驗報告6.1數據處理用直線內插法或常用統計程序計算出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濃度〔LC50〕值,并計算95%的置信限。如果試驗數據不適于計算LC50,可用不引起死亡的最高濃度和引起100%死亡的最低死亡濃度估算LC50的近似值,即這兩個濃度的幾何平均值。15整理課件環境毒理學——魚類毒性試驗6實驗報告6.2毒性分級〔結果評價〕96hLC50mg/L<11~100100~10001000~10000>10000毒性分級劇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無毒96hLC50mg/L≤11~1010~100≥100毒性分級極高毒高毒中毒低毒表6-11990年國家環保局?環境監測技術標準?表6-21994年國家環保局?新化學物質危害評估準那么?16整理課件環境毒理學——魚類毒性試驗6實驗報告6.3實驗報告擬寫在實驗報告中應包括:試驗名稱、目的、試驗原理、試驗的準確起止日期,還有如下幾項:試驗魚:種名、來源、體重、體長、健康和馴化狀況受試物質:名稱、來源物化性質和保存方法試驗方法及標準稀釋水、儲備液、試驗液的配制方法及性質條件:水溫、光照、DO、pH、水質、容器形式、負荷率等實驗開始后24h、48h、72h、96h時的LC50值和95%置信限中毒癥狀、所采用的計算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