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798-2020 退化高寒濕地人工增雨型修復技術規程_第1頁
DB63∕T 1798-2020 退化高寒濕地人工增雨型修復技術規程_第2頁
DB63∕T 1798-2020 退化高寒濕地人工增雨型修復技術規程_第3頁
DB63∕T 1798-2020 退化高寒濕地人工增雨型修復技術規程_第4頁
DB63∕T 1798-2020 退化高寒濕地人工增雨型修復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07.060A47DB63 DB

63/T

1798—2020退化高寒濕地人工增雨型修復技術規程青海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

布DB63/T

1798—2020 前

..............................................................................

II1

范圍

..............................................................................

12

規范性引用文件

....................................................................

13

術語和定義

........................................................................

14

退化高寒濕地的選取

................................................................

25

基本要求

..........................................................................

36

作業方式

..........................................................................

37

修復流程

..........................................................................

38

技術要求

..........................................................................

39

效果評價

..........................................................................

4附錄

退化高寒濕地人工增雨型修復技術流程圖............................

5附錄

觀測設備的布設原則..............................................

6附錄

人工增雨播云判據................................................

7附錄

人工增雨作業空域申請流程........................................

8參

..........................................................................

9DB63/T

1798—2020 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由青海省氣象局提出并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青海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周秉榮、康曉燕、韓輝邦、顏亮東、馬學謙、陳奇、張博越、劉娜、顏海前、石明明。本標準由青海省氣象局監督實施。IIDB63/T

1798—20201 范圍式、修復流程及技術要求和效果評價等內容。本標準適用于使用人工增雨型修復技術對退化高寒濕地的治理和修復等工作。2 規范性引用文件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QX/T

151-2012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術語DB63/T

1746-2019 高寒濕地遙感分類技術指南3 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高寒濕地位于高海拔寒冷氣候區天然的、永久性或間歇性的沼澤濕地、泥炭地、水域或冰川地帶。[DB63/T

1746-2019,術語和定義2.1]。3.2退化高寒濕地的高寒濕地。3.3人工增雨對具有增雨催化條件的云,采用科學的方法,在適當的時機,將適當的催化劑引入云的適當部位,達到增雨目的的科學技術措施。3.4作業時段DB63/T

1798—2020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起止時間間隔。[QX/T

151-2012,術語和定義8.2]。3.5作業部位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云中位置。3.6播云判據用于判別人工催化作業條件的云物理指標。[QX/T

151-2012,術語和定義2.27]。3.7作業信息反應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時間、用彈(或催化劑)數量、作業效果等各種信息。[QX/T

151-2012,術語和定義8.4]。3.8播云溫度窗通過催化,能夠有效增加地面降水的云頂溫度的范圍。[QX/T

151-2012,術語和定義2.26]。3.9云微物理特征描述云微觀特征的物理量。3.10云狀云的外形特征。3.11播云雷達指標用于判別人工催化作業條件和效果的雷達回波參數的物理指標。[QX/T

151-2012,術語和定義2.28]。4 退化高寒濕地的選取4.1 選取依據

SDISDI

0.550.325

SDI

0.550.1

SDI

SDI

DB63/T

1798—2020以濕地積水面積占比和濕生植物重要值作為高寒濕地退化劃分指標,高寒濕地退化指數按式(1)計算:

……(1)式中:SDIWER——積水面積占比;Hiv

——濕生植物重要值。4.2等級劃分根據高寒濕地的退化指數進行退化等級的劃分,見表1。可作為使用人工增雨型技術對退化高寒濕地修復時的選取依據。表1高寒濕地退化等級劃分表5表1高寒濕地退化等級劃分表人員等方面的條件。6 作業方式根據作業條件選擇以下不同的作業方式:a)

雨作業為輔方式;b)

云系條件下,適當開展飛機人工增雨作業。7 修復流程退化高寒濕地人工增雨型修復技術流程見附錄A。8技術要求8.1布設觀測設備根據地形特征和小區域局地環流特征,設計布置人工增雨觀測設備,布設示意圖見附錄B。DB63/T

1798—20208.2 確定作業時段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大氣環流特征及區域內水汽時空分布,確定人工增雨作業時段。8.3 確定作業部位位。8.4開展作業準備根據作業方案,觀測設備進行布點工作,作業人員及彈藥提前到位。8.5 實施作業監測8.6 組織作業實施作業實施按照以下要求進行:a)

根據附錄

D

進行增雨作業的空域申請;b)

空域申請后等待批復,申請批復后方可進行作業;c)

作業完成后進行作業信息的收集和上報。9效果評價9.1評價要素根據高寒濕地地貌特征劃分為河流濕地,湖泊濕地和沼澤濕地:a)

河流濕地主要考慮河流流量作為判斷濕地是否恢復的要素;b)

湖泊濕地主要考慮水體面積作為判斷濕地是否恢復的要素;c)

地是否恢復的要素。9.2 評價方法或與參照濕地比較,評價濕地恢復的效果。DB63/T

1798—2020AA附 錄 A(資料性附錄)退化高寒濕地人工增雨型修復技術流程圖圖A.1給出了退化高寒濕地人工增雨型修復技術流程圖。退化高寒濕地作業區域地形、氣候特征

修復確定作業方式布設觀測設備 確定作業時段

確定作業部位開展作業準備作業實施 作業監測臨

跟空域申請

等待批復

實施作業

信息上報

近研判

蹤觀測效果評價圖

A.1 退化高寒濕地人工增雨型修復技術流程圖DB63/T

1798—2020BB附 錄 B(資料性附錄)觀測設備的布設原則B.1 觀測設備布設原則人工增雨觀測設備的布設主要遵循以下原則:a)

在人工增雨作業的下風方向;b)

30

km

c)

根據設備數量和地形因素,基本呈均勻分布,每個位置可根據實際狀況調整;d)

選取地勢相對平坦、交通便利的區域,利于設備的安裝、維護;e)

為了便于觀測資料的收集,觀測設備需配備無線傳輸模塊。

圖B.1給出了觀測設備布設示意圖。圖

B.1

人工增雨播撒有效的溫度范圍為-10

-24

云中過冷水含量0.01,溫度為-2020

100

個,云層具有可播性;20

層狀云作業時機一般選擇在云體處于發展階段或降水初期;積云增長階段是人工催化的最好時機,播撒部位應處于系統的前部和中部。溫度露點差≤

10dbz

kmkm

之間;

kg/m

kg/m

10kg/m

回波生命期處于發展階段,或成熟前期。在以上范圍內具有開展人工增雨的可行性。DB63/T

1798—2020CC附 錄C(資料性附錄)人工增雨播云判據表C.1給出了人工增雨播云判據。表

C.1 人工增雨播云判據DB63/T

1798—2020附 錄 D(規范性附錄)人工增雨作業空域申請流程圖D.1給出了人工增雨作業空域申請流程。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

信息上報

決策指揮中心

系統申請

西部戰區空軍蘭州基地空中管制中心系統批復網

地面作業計劃

手機

手機

飛機作業計劃頁端空域批

頁端端申請

端申請上報

端空域批復

實時上傳

飛行計劃復

上報管理州(市)、縣人影管理單位 作業點無手機端作業

作業中心點申請、上報

實施作業

作業信息

實施作業

采集數據地面作業信息圖

D.1

人工增雨作業空域申請流程

飛機作業信息DB63/T

1798—2020參

考 文 獻[1]

GB/T

24708-2009,濕地分類[S].[2]

QX/T

151-2012,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術語[S].[3]

DB63/T

1751-2019,火箭人工增雨(雪)作業技術規范[S].[4]

陳志科.退化濕地恢復與重建技術研究[J].科學技術創新,2018,(09):149-150.[5]

王安俊,李定才,鄭宏偉,等.不同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