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課新中國的科技成就》教學設計(廣東省縣級優課)-歷史教案_第1頁
《第27課新中國的科技成就》教學設計(廣東省縣級優課)-歷史教案_第2頁
《第27課新中國的科技成就》教學設計(廣東省縣級優課)-歷史教案_第3頁
《第27課新中國的科技成就》教學設計(廣東省縣級優課)-歷史教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7課新中國的科技成就一、課題:新中國的科技成就二、課時:1三、教材1.教材版本:岳麓版必修Ⅲ《文化發展歷程》2.章節:第六單元第27課3.教材分析:【知識主線】: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新中國在科技發展上的主要成就,主要涉及國防、農業、計算機和航天技術等幾個領域。國防科技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原子能和火箭等領域的重大突破;作為人口大國和農業大國,中國在雜交水稻技術上取得的偉大成就,對中國和世界解決糧食問題都具有重要意義;在信息化時代,中國在巨型計算機技術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中國政府實施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戰略;航天技術等高新科技領域也迅速發展,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情感主線】:(1)通過對新中國取得的各項科技成就的掌握,使學生認識到在新中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科技發揮的重大作用,進而深刻理解在現代社會,科技對社會發展所具有的重大影響力。(2)通過對新中國科技成就的學習,增強學生對中國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和感情,激發其對現代科學的熱愛和興趣。【重點】:1、新中國成立后原子能、計算機及航天技術等高新技術領域的成就。2、袁隆平及其雜交水稻。【難點】:新中國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及意義。四、教學目標:1、基礎知識層次:識記新中國在國防、農業、計算機和航天技術等領域取得的主要成就。2、能力提升層次:理解新中國各項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通過認識、體會科技對社會發展產生的巨大影響,體會鄧小平“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從而堅持“科教興國”。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新中國科技成就的學習,培養學生尊重知識、崇尚科學、開拓創新的意識,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從而樹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念。五、教學方法:1、問題式教學:教師層層設問并引導學生質疑設問,讓學生掌握課本基礎知識的同時養成愛問深究的好習慣。2、多媒體課件教學:使用多媒體課件,使課本內容形象直觀的同時增大了課堂容量。3、情境式教學: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悟、領會,做出正確判斷的同時培養應有的愛國主義情感。六、教學思路:本課的教學內容包括四個部分:“兩彈一星”即國防現代化,“東方魔稻”即雜交水稻技術,“銀河”系列計算機即計算機技術,“神舟”號飛船即載人飛船技術。講述這四部分時,主要按照時間順序,從國防科技的發展切入,依次講述了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到21世紀最新的科技成就。本課講述的是新中國的主要科技成就,除此之外,新中國的科技成就還有很多,所以讓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時,除了解課本所述外,還需上網查找資料,以了解新中國更多的科技成就。教師課前收集資料,制成多媒體課件,除直觀展示課本所述成就外,補充課外內容,增大課堂容量。本課的重點是了解新中國的主要科技成就,同時,教師通過多設置情景材料、補充課外材料,引導學生分析這些巨大成就取得的原因。七、課前預習:1、完成預習學案。2、上網查找有關新中國的科技成就。八、教學過程:【導入新課】: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導入新課【講授新課】:一、檢查學生預習成果。(檢查學生預習學案的完成并幫助解決預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預習學案】新中國的科技成就:(一)國防:1、兩彈一星概念:原子彈、導彈、人造衛星2、時代背景:新中國成立后,美國敵視中國,想要扼殺新生的人民政權60年代,中蘇關系也急劇惡化美蘇爭霸,世界局勢緊張3、目的:(1)提高國際地位(2)反對核威脅,打破核壟斷4、成就:1964年6月,中國發射第一枚1964.10第一顆試爆成功1966.10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中國從此有了1967.6第一顆氫彈試爆成功1970.4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發射成功1975.11返回式遙感衛星發射成功5、影響:①打破了美蘇兩國對核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壟斷,打擊了大國強權主義,粉碎了他們遏制中國的企圖;②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擴大了中國的國際影響;③加強了中國的國防為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安定的環境。(二)農業:雜交水稻(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1、成就:突破的經典傳統理論,豐富了1973年雜交水稻品種“南優2號”培育成功;后又培育出“超級雜交稻”2、意義:①技術革命:突破了經典遺傳理論禁區豐富了作物遺傳育種的理論和技術②世界革命: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甚至聯合國糧農組織在全球范圍內推廣雜交水稻技術;③農業革命:提高了糧食產量,不僅解決了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也為解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提供了戰略思路。3、地位:西方媒體稱雜交稻為“東方魔稻”、“第二次綠色革命”。(三)信息:“銀河”系列計算機1、成就:①研制:1978年②1983年巨型計算機研制成功③1997年巨型計算機研制成功2、意義:①標志我國高性能巨型計算機研制技術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②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實施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戰略,實現了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四)航天:“神舟”號飛船1、成就:①2003年“神舟”五號宇宙飛船發射成功;②“神舟”六號、七號、八號宇宙飛船相繼發射成功。2、意義①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②標志中國的航天技術在21世紀已經走到了歐洲和日本的前列;③激發了中國人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④是繼“兩彈一星”之后我國科技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⑤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將為,成為帶動高新技術及相關領域發展的強大動力。總體意義:①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推動新中國生產力的進步;②為建設特色中國社會主義提供了保障;【預習自測】1、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試爆成功的時間分別是()A1964年、1967年B1964年、1966年 C1964年、1970年D1967年、1970年2、中國第一顆被送入太空的人造衛星是()A“東方一號”B“東方紅—1”號 C“長征—1”號D“銀河—Ⅰ”號3、“兩彈一星”研制成功,對當時中國最重要的現實意義是()A證明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B增強了中國的國防實力C促進了世界的和平與發展D中國科技水平世界領先4、1970年,阿爾及利亞《人民報》說,中國“實現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