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試題-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游恒山記》同步試題及答案_第1頁
八年級語文試題-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游恒山記》同步試題及答案_第2頁
八年級語文試題-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游恒山記》同步試題及答案_第3頁
八年級語文試題-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游恒山記》同步試題及答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八年級語文試題-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游恒山記》同步試題及答案

【基礎鞏固】

1.《游恒山記》的是,是我國朝著名的,他的著作是由他旅途中的日記結集而成的。

2.本文以游蹤為線索,登頂途中依次經過了等地方。

3.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虬松()縈回()杰坊()官廨()廡門()

穹碑()攀躡()不啻()

4.結合語境解釋下列加橫線的詞。

(1)還國岳殿東。()(2)循崖乘峭而上。()

(3)倚而室之,曰會仙臺。()(4)臺中像群仙。()

(5)但能鉤衣刺領。()(6)于是石路縈回。()

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有虬松離立道旁,亭曰望仙。

(2)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絕頂,猶杰然半天。

(3)是山土山無樹,石山則有。

(4)既而下西峰,尋前入峽危崖,俯瞰茫茫,不敢下。

6.“我曾有緣,在黃昏的江船上仰望過白帝城,頂著濃烈的秋霜登臨過黃鶴樓,還在一個寒夜摸到了寒山寺。我周圍人頭濟濟,差不多絕大部分人的心頭,都回蕩著那幾首不必引述的詩。……這些詩,他們在孩提時代就能背誦。”(選自余秋雨《陽關雪》)

文中提到的那幾首人們在孩提時代就能背誦的是你也一定很熟悉,請在下面橫線上默寫出含有以上名勝名稱的相對完整的古詩文句子。(三處名勝中任選兩處)

(1)

(2)

【閱讀驛站】

一里,轉北,山皆煤炭,不深鑿即可得。又一里,則土石皆赤。有虬松離立道旁,亭曰望仙。又三里,則崖石漸起,松影篩陰,是名虎風口。于是石路縈回,始循崖乘峭而上。三里,有杰坊曰“朔方第一山”,內則官廨廚井俱備。坊右東向拾級上,崖半為寢宮,宮北為飛石窟,再上則北岳殿也。上負絕壁,下臨官廨,殿下云級[內容來于斐-斐_課-件_園FFKJ.Net]插天,廡門上下,穹碑森立。從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就著改成一間屋子],曰會仙臺。臺中像群仙,環列無隙。余時欲躋危崖、登絕頂。還過岳殿東,望兩崖斷處,中垂草莽者千尺,為登頂間道,遂解衣攀躡]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絕頂,猶杰然天半,而滿山短樹蒙密,槎枒枯竹,但能鉤衣刺領,攀踐輒斷折,用力雖勤,若墮洪濤,汩汩不能出。余益鼓勇上,久之棘盡,始登其頂。

7.翻譯下列句子。

(1)于是石路縈回,始循崖乘峭而上。

(2)余益鼓勇上,久之棘盡,始登其頂。

(3)用力雖勤,若墮洪濤,汩汩不能出。

8.在描寫登頂過程中,體現登頂之艱難的句子是。

9.在爬山頂的過程中,描寫了那些景物?

10.從登頂的過程你體會到的什么精神?

【美文共享】

放鶴亭記

蘇東坡

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遷于故居之東,東山之麓。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則傃東山而歸,故名之曰“放鶴亭。”

郡守蘇軾,時從賓佐僚吏,往見山人,飲酒于斯亭而樂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隱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未可與易也。《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詩》曰:‘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蓋其為物清閑放,超然于塵埃之外,故《易》、《詩》人以比賢人君子,隱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無損者;然衛懿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