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西駱駝城遺址墓券考釋
2000年1月,高臺縣博物館對駱駝城南部陵墓進行了初步調查,并挖掘出了三塊木墓。墓券基本完整,內容豐富,記載了4世紀后半葉河西中部的地方行政建制和盛行于當地的喪葬風俗,是研究十六國時期河西歷史地理的重要資料。發掘報告至今仍未發表,現就墓券內容做簡要考釋,以求教于方家。一材料一:太子天赫地赫-丘丞墓券駱駝城墓群搶救性清理的兩座前秦墓葬,位于駱駝城遺址南2.2km處,是一處家族墓地。M1出土墓券2方,墓主人名高俟,是高俟與其妻朱吳桑的合葬墓,出土墓券兩方。墓券1縱24、橫8、厚0.7cm,墨書行楷體,自右至左豎書4行。墓券2為長方木片,縱26、橫8、厚0.7cm,墨書行楷體,正、背均有文字,正面自右至左豎書6行,背面6行。M2在M1東南4.5m處,出土木牘1方,長方木片,縱29,橫7.5,厚0.7cm,亦墨書行楷體,正、背均有文字,正面自右至左豎書6行,背面5行。該墓主人名叫高容男,其身份是“大女”,很可能是高俟之女。現將3件墓券文字釋讀如下:1.高俟墓券(一)建元十八年正月丁卯朔廿六日壬辰,建康郡表是縣都鄉楊下里高俟/物故葬歸蒿里,四維下封,不得禁止。生人有城,死人有郭,阡/陌道路將軍,從往迎送,敢有固遮,收付河伯。丹書鐵/券,死人無怨,急急如律令。(圖1)2.高俟墓券(二)(正面)敢告皇天后土、天赫地赫、丘丞墓伯:涼故涼州建康郡表是縣都鄉楊下里故/州吏高俟,俟妻朱吳桑,當今正月廿六日葬,從歲月利道,隨太父后。死者屬太山,生/者屬長安。功曹傳送,長所居土,不犯非廬,生死永已。金錢買冢,黃遠荔子,葬日吉/良,奉順地理,黃帝鳳后,玉衡歷紀,選擇良辰,下入蒿市。送以奴婢、車馬給使、/牛羊雞犬、束帛衣履。冢中百物,賈買于市,死入太陰,長永絕矣。黑帝用事,玄武除/央(殃),黃泉九重,鬼神大□,即次玄□,葬臣□□,有時無朔,律歷舊章,終入五墓。神/(圖2)(背面)靈所依,青龍入□,白虎入□,生死道別,五行無違,太陰之氣,玄武持時,/太玄入角,朱雀入樓,三神葬鬼,莫復相妨。不得忘行,有所怨仇,百壽老死,入地黃泉,/終始葬歸蒿里,下見先人,奉侍親埋冢道,諸不得禁止。無責父母,無歸妻/子,今日安錯,□□永已,生人富貴,死(人)葬絕。冢地左右,各有齊截,若有仞名,券□□□,/□知狀,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媒人赤松子。/建元十八年正月丁卯朔廿六日壬辰奏。(圖3)3.高容男墓券(正面)敢告皇天后土,天赫地赫,丘丞墓伯:涼故涼州建康郡表是縣都鄉楊下里大女高容男/當今年正月廿六日葬,從歲月利道,隨太父后,死者屬太山,生者屬長安。功曹傳送,長所居(土),(不)/犯非廬,(生)死永已。金錢買宅,黃遠荔子,葬日吉良,奉順地理,黃帝鳳后,玉衡(歷)(紀),/選擇良辰,下(入)蒿市。送以奴婢、車馬給使、牛羊雞犬、束帛衣履。冢中百物,貴(賈)買于市,死入太(陰),(長)/永絕矣。黑帝用事,玄武除央(殃),黃泉九重,鬼神大□,即□玄□,萬事相妨,有時無朔,律歷□/章,終入五墓。神靈所依,青龍入□,白虎□□,生死道別,五行無違,太陰之氣,玄武持/(圖4)(背面)□,太玄入角,朱雀入樓,三神葬鬼,莫復相妨。不得忘行,有所怨仇,生壽老死,/入地其身,終始葬歸蒿里,下見先人,侍奉親埋冢道,諸不得禁止,無責父母,無/歸妻子。今日安錯,終□永已,生人富貴,死葬紀止。冢地左右,各有齊截,若有仞名,/□□□□了時知狀,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媒人赤松子。/建元十八年正月廿六日壬辰奏。(圖5)二是縣治。前涼駱駝城遺址出土的3方前秦墓券,為研究十六國時期的河西地方建制提供了史籍不載的珍貴資料。建元是前秦苻堅的年號,建元十八年為公元382年,時在前秦帝國的鼎盛時期。376年,前秦已攻滅前涼。墓主人在前涼已亡六年后墓券中仍自認“涼故”身份,以前涼遺民自居,不臣服于前秦氐族統治的思想顯而易見。前秦雖以武力統一北方,但尖銳的民族矛盾并沒有平息,反而漸趨激化。這是前秦帝國在淝水之戰中以絕對優勢而落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涼州,西漢置,轄境當今甘肅、寧夏和內蒙古、青海部分地區,是漢武帝時期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東漢時治隴縣(今甘肅清水縣北),三國魏時移治姑臧(今甘肅武威)。張駿主政前涼時期,將涼州一州之地的行政建制變為涼、河(今臨夏)、沙(今敦煌)三州。《晉書·地理志》載:張駿“分武威、武興、西平、張掖、酒泉、建康、西海、西郡、湟河、晉興、廣武合十一郡為涼州”。建康郡,前涼張駿增置,屬涼州。駱駝城墓群出土《前涼建興廿四年(336)周振墓券》:“建興廿四年三月癸亥朔廿三日乙酉,直執涼州建康表是縣顯平亭部前壬閏領拔。”1證明在東晉咸康二年(336)前涼就在駱駝城遺址置建康郡。《資治通鑒》卷97記張駿分涼、河、沙三州置建康郡于晉穆帝永和元年(345),誤。又,《通鑒》卷99“東晉永和十年(354)”條載:張祚封子庭堅為建康侯。胡注:“建康郡蓋張氏所置,張茂分屬涼州。”按,張茂主政前涼(320—324)時期與前趙戰事吃緊,無暇西顧,置建康郡還無十分必要。張駿時國勢漸穩,為安定西境,咸康元年(335)遣部將楊宣出征西域,征服龜茲、鄯善。永和元年(345),楊宣二征西域,伐降焉耆。結合史料與出土文獻,我們認為建康郡是咸康元年(335)張駿為配合西征而增置的。表是縣,西漢武帝時置,酒泉郡的屬縣,地在今甘肅省高臺縣西南。前涼時張駿在表是縣增置建康郡,將酒泉郡表是縣改屬建康郡,并與建康郡同治今駱駝城。關于表是縣的治所,成書于清乾隆二年(1737)的《重修肅州新志·高臺縣》說:“表是故城在(高臺)縣西,屬酒泉郡,后漢曰表氏。”2敦煌懸泉出土漢簡有里程簡,其中有“昭武去祁連置六十一里,祁連置去表是七十里”的珍貴資料。據發掘簡報,懸泉簡牘紀年最早為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最晚為東漢安帝永初元年(107)。胡平生、張德芳先生在《敦煌懸泉漢簡釋粹》中對里程簡有考證:“據此里程,表是縣治正當今高臺駱駝城……駱駝城舊址,應為漢之表是城。”但是關于表是縣治,《后漢書·五行志》這樣記載:(光和)三年(180年)秋至明年春,酒泉表氏地八十余動,涌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頓,縣易處,更筑城郭。表是縣治在東漢后期因接連不斷的地震災害而移置他處。這樣,將敦煌懸泉里程簡所載地震前的表是縣治確定在今駱駝城遺址與史實不合。地震后的表是縣究竟移置何處?駱駝城出土《西晉元康元年(291)銘旌》載:“元康元年十二月庚戌朔,晉故涼州酒泉表是……”3該銘旌確切的紀年和行政區劃的地名證明,西晉元康元年駱駝城即是酒泉郡表是縣治,距表是地震移治只100余年。在這期間,若非地震這樣毀滅性的重大災害,縣城是不會輕易移地的。因此,駱駝城遺址是地震移治(公元181年)后的表是縣治。都鄉楊下里,表是縣隸轄的鄉里組織。都鄉,秦漢制度鄉制的特例。里耶秦簡有始皇二十六年(前221)遷陵縣都鄉的記載(J1169),這是迄今所見文獻資料記載最早的都鄉。居延漢簡有元康二年(前64)(213·28)、元延二年(前11)(181·2)、建平三年(前4)(80·10)、建武三年(27)(E.P.F22:1)張掖郡居延縣都鄉的記載。魏晉以降,都鄉南北皆置。東晉南朝時期豪門王氏家族有“徐州瑯邪臨沂都鄉南仁里”,從《王興之墓志》(341)到北魏《王翊墓志》(528),歷時180余年,是現知設置時間最長的都鄉。吐魯番出土文書《西涼建初十四年(418)韓渠妻隨葬衣物疏》有“高昌郡高(昌)縣都鄉孝敬里”。北魏時期,司州河南郡洛陽縣隸有都鄉,是許多宗室的居住地。據《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載,元簡、元詳、元茂、元侔、元璨、元略等宗室都家居洛陽縣都鄉。另據陳直先生考證:“魏王涌墓志稱瑯邪皋虞都鄉南仁里;李超墓志稱隴西狄道都鄉華風里;鞠彥云墓志稱黃縣都鄉石羊里人。”隋唐時期,史籍與出土文獻已不載都鄉。歐陽修《集古錄·跋尾》卷4“都鄉之制,前史不載”,北宋已不明其制度。都鄉作為鄉級基層組織,具備鄉制的各種功能。據史籍與出土資料記載,一縣之都鄉大多在該縣城內或城郊,故學界傾向于將都鄉釋為“城中之鄉”、“城郊之鄉”。按:都鄉之始,源于戰國后期實行的郡縣制。《史記·商君列傳》載,當時秦國率先“集小鄉邑為縣”。兩漢時期,尤其在河西的一些新置縣份因人戶限制,其行政組織模式并非都是傳統史籍中所謂縣下統鄉、鄉下統里的結構,以縣統里的情況反而更普遍。沒有了置鄉的條件,在這些原為“小鄉邑”后來成為縣治的所在地,很有可能設置了統轄該縣諸里的鄉,稱之為“都鄉”,代行縣級政權的部分職能。“都鄉”之“都”應釋為“凡共、統轄”之義。《漢書·地理志》載常山郡隸有都鄉縣:“都鄉,侯國。有鐵官。莽曰分鄉。”新莽時擅改地名,常取原名之反義,“都鄉”改為“分鄉”,正是這種情況。敦煌遺書《沙洲都督府圖經》載:都鄉渠,長廿里。右源在州西南一十八里甘泉水馬圈堰下流,造堰壅水七里,高八尺,闊四尺。諸鄉共造,因號都鄉渠。“諸鄉共造”指幾個鄉參與建造了該渠,于是取名“都鄉渠”。這是唐代對漢晉以來“都鄉”之義的沿襲。隨著社會發展和開邊規模的擴大,都鄉周圍設置了“離鄉”,一些離鄉取名“東”、“西”、“北”,是參照都鄉方位而命名的,這在河西出土漢簡中有很多實例。這樣,都鄉成為“城中之鄉”,也是一縣之中具有特殊職能的“首鄉”。永嘉亂后,大批流民逼迫遷徙,政府無奈以僑置州、郡、縣來安置流民。建康郡就是前涼集團移植東晉都城建康(今南京)之名、為安置流民而設的僑民郡。置“都鄉”集中管理僑民就成為這一特殊基層地方組織的重要職能,也是各割據勢力緩解有民無土矛盾的權宜之計。進入隋唐,隨著大一統局面的出現,“都鄉”日趨消亡。楊下里,確址無考。據上,駱駝城地區在十六國時期已有完備的郡、縣、鄉、里等行政組織。三“封建”后的漢代社會十六國時期,河西民間各種宗教盛行,滲透在人們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日常生活之中。駱駝城前秦墓券所反映的葬俗,帶有濃厚的道教色彩。首先,民間陰陽家、巫術家們構擬了死者的安葬之地——“蒿里”。古代挽歌有以“蒿里”命名的。晉崔豹《古今注·音樂》:“《薤露》、《蒿里》,并喪歌也,出田橫門人。橫自殺,門人傷之,為作悲歌,言人如薤上露,易晞滅也。亦謂人死,精魂歸于蒿里,故用二章……至孝武時,李延年乃分二章為二曲:《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亦呼為挽歌。”唐代張說《大唐封祀壇頌》:“其中垂白之老樂過以泣,不圖蒿里之魂復見干封之事。”認為蒿里是靈魂的住所,是亡者在另一個世界的所居之地。蒿里有多大?券文確定其四至——“四維下封”。“四維”,指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隅。《淮南子·天文訓》“日冬至,日出東南維,入西南維;夏至,出東北維,入西北維。”東漢《光和二年(179)十月王當買地券》有“四角封界”的說法。“四封”既可實指整個墳墓的占地范圍,又可虛指想象的空間。南朝齊《永明三年(485年)劉覬鎮墓券》云:“封域之內,東極甲乙,南極丙丁,西極庚辛,北極壬癸,上極青云,下極黃泉。”可見蒿里之大。在蒿里周圍,有一班各司其職的墓葬神煞:掌管戶籍的丘丞墓伯、把守關津要道的阡陌道路將軍、監督兇神的河伯、傳遞移書的功曹和見證墓券契約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導引墓主亡靈升天的“媒人赤松子”,等等,有皇天后土、黃帝風后、黑帝、三神等道教神祇,構擬了“下入蒿市”、“黃泉九重”、“終入五墓”、“神靈所依”、“太陰之氣”、“三神葬鬼”等陰冥世,森然有序。亡者在另一個世界有著和正常人一樣衣食住行生活,一切物品亡者專用,別人不得侵犯。既然“生人有城”,則必定“死人有郭”,“下入蒿市”時,已“金錢買冢”,“冢”即是死者之“郭”。“送以奴婢、車馬給使、牛羊雞犬、束帛衣履”,包括墓地和隨葬品,凡物皆屬死者所有,別人不得“刃名”,即不得冒名認領。“刃”即“仞”,通“認”,辨認。吐魯番出土文書《符長資父母墟墓隨葬衣物疏》:“河伯里符長資父母墟墓,長人、國親、通道仞舊,不得領遮仞名,如律令。”冢中隨葬物品的私有性,是陰司普遍遵守的律令。所以,訂立契約,由“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等四方神作為“知狀”者或見證人,證明亡者對冢地有無可爭辯的所有權。“急急如律令”多見于河西漢晉屯戍、墓葬出土文書,其義大致有三:一是根據律令的規定從事;二是官府下行公文的習用語,有“催促執行命令”之意;三是道家符咒用語。墓券中所用為道家符箓習用語,意為勒令鬼神按符令照辦。“五墓”,即五姓墓。五姓之說是陰陽家、巫術家把人的姓按五行五音分配,按音韻的不同統一劃分為宮、商、角、徵、羽五姓,并附加了許多吉兇忌諱。該說在漢代已流行,在流傳過程中,附會了許多喪葬習俗方面的禁忌。五姓與五行結合:“宮姓土行,商姓金行,角姓木行,徵姓火行,羽姓水行。”(敦煌遺書P.3647)從穴位的定點到輿車輿車車的進出都有嚴格的方位。五姓之說宣揚富貴官品來自安葬,年命延促亦由墳壟所招,子孫盛衰也因墳墓而得。魏晉南北朝時期,五姓說在民間仍然很流行,直至唐宋。赤松子是道教傳說中的仙人,在神農時為雨師,服水玉以教神農,能入水不濡,入火不燒,至昆侖山,常入西王母石室,隨風雨上下。《淮南子·齊俗》:“今夫王喬、赤松子,吹嘔呼吸,吐故納新,遺行去智,抱素返真;以游無眇,上通云天。”世間期望赤松子導引亡者靈魂羽化登仙,因喻其為“媒人”。駱駝城畫像磚室墓葬曾出土多幅騰云駕霧的伏羲、女媧和羽人,亦是人們期冀亡后能在這些神仙的導引下擺脫苦難,靈魂升天。四高氏家族在具體的經濟上,是建立在正當人員的主體間關系基礎上的北涼關系墓主人高俟,生前是前涼的涼州州吏,史志無載。他既為州吏,就可能在州治姑臧(今武威)任過職,。高俟夫婦及女兒高容男同為“建元十八年正月丁卯朔廿六日壬辰”入葬,非正常亡故的可能性很大。當時,前秦帝國已基本統一北方,前秦主苻堅躊躇滿志,正在為征服江南和西域做準備。《資治通鑒》卷104載:建元十四年(378)攻滅前涼兩年后,“秦涼州刺史梁熙遣使入西域,揚秦威德。冬,十月,大宛獻汗血馬”。高俟死后第二年(383),“春,正月,秦呂光發長安,以鄯善王休密馱、車師前部王彌窴為鄉導”,發兵七萬,遠征西域。為了征伐西域、穩定河西,就要排除異己,掃除障礙,鎮壓激烈的民族矛盾沖突。像高俟這樣公然以“前朝”遺民自居、不臣服于外族統治的大家族,很有可能慘遭政治清洗的殺戮。這兩座高氏家族墓葬,形制為土壙墓,墓室狹小,隨葬品很少,匆匆下葬十分明顯。從出土銅鏡、木印章(印文不辨)和墓券等似可看出其不同于一般百姓的身份。草率而葬既不符合墓主州吏的身份,也有違于當時的葬俗。其實,高氏家族在建康郡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后涼呂光龍飛二年(397),河西有數百年歷史的盧水胡人不滿氐族后涼的壓迫,其酋豪沮渠蒙遜帶領起義,其族兄沮渠男成起兵晉昌,圍攻酒泉,后屯兵樂涫(治今駱駝城西15km明海古城)回應蒙遜。接著,男成進攻建康,派人游說建康太守段業,勸其起兵反叛后涼,段業不從,男成兵圍建康兩月,久攻不下。救兵不至,段業陷入困境。這時,為保全建康百姓,郡人高逵出面,在段業與沮渠男成之間斡旋,勸雙方罷戰。《晉書·呂光載記》:郡人高逵、史惠等言于業曰:“今孤城獨立,臺無救援,府君雖心過田單,而地非即墨,宜思高算,轉禍為福。”業先與光侍中房晷、仆射王詳不平,慮不自容,乃許之。男成等推業為大都督、龍驤大將軍、涼州牧、建康公。在高逵等人的調停下,促成沮渠氏擁戴段業以建康郡割據,建立了歷史上稱為北涼的割據政權。這足以說明高氏家族與河西各派勢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五買地券、告地策和高重事駱駝城高俟家族墓出土的3方墓券,經拼接為同一木板鋸分,筆跡為同一人書寫。高俟墓券(一)強調墓塋地的私有性不可侵犯,并有陰間神煞的保護,是傳統意義上的買地券。高俟墓券(二)和高容男墓券內容基本相同,列舉了人間和陰司的諸多神煞,祈求它們保佑墓主人平安,并糅合了衣物疏、鎮墓文等內容,帶有濃重的道教色彩。開篇有“敢告”,結尾有“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中國工商銀行云南昆明支行春季校招筆試題帶答案
- 2024年中國工商銀行陜西漢中支行春季校招筆試題帶答案
- 2024年中國工商銀行內蒙巴彥淖爾支行春季校招筆試題帶答案
- 2024年中國工商銀行湖南彬州支行春季校招筆試題帶答案
- 電競市場營銷分析-全面剖析
- 側鏈數據可用性問題探討-全面剖析
- 2025年簽訂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技術咨詢)
- 2025房屋買賣合同 標準版模板
- 2025合作合同 餐飲經營管理協議
- 2025合同名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
- 2025年職教高考對口升學 護理類 專業綜合模擬卷(1)(四川適用)(原卷版)
- 電動汽車高壓系統基本原理與維修單選題100道及答案解析
- DB45T 2155-2020 暴雨強度公式編制技術規范
- 【課件】跨學科實踐-制作簡易桿秤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 2024火力發電廠運煤設備抑塵技術規范第4部分:輸送及轉運設備抑塵
- 第一屆山東省職業能力大賽濟南市選拔賽制造團隊挑戰賽項目技術工作文件(含樣題)
- 老干工作業務培訓
- GB/T 44744-2024糧食儲藏低溫儲糧技術規程
- 加工制作合同(儲存罐)
- DB11T 594.2-2014 地下管線非開挖鋪設工程施工及驗收技術規程第2部分 頂管施工
- DB11∕T 1832.17-2021 建筑工程施工工藝規程 第17部分:電氣動力安裝工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