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課 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推向21世紀 教案-2023-2024學年中職高一上學期高教版(2023)中國歷史全一冊_第1頁
第28課 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推向21世紀 教案-2023-2024學年中職高一上學期高教版(2023)中國歷史全一冊_第2頁
第28課 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推向21世紀 教案-2023-2024學年中職高一上學期高教版(2023)中國歷史全一冊_第3頁
第28課 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推向21世紀 教案-2023-2024學年中職高一上學期高教版(2023)中國歷史全一冊_第4頁
第28課 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推向21世紀 教案-2023-2024學年中職高一上學期高教版(2023)中國歷史全一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0教案首頁章節標題第十二單元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第28課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推向21世紀教學周次13課堂類型理論課授課時數1教學方法講授法教學目的1.了解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現;2.知道鄧小平理論的重要意義;3.理解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意義。重點難點1.知道鄧小平理論的重要意義;2.理解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意義。教具教材、多媒體設備作業1.整理和背誦課堂筆記。教后小結審簽第十二單元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第28課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推向21世紀導入新課: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說:“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從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再到中共十九大提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主題,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我們終于探索開辟出一條符合自身發展、實現中國夢的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講授新課:第一目:鄧小平南方談話與中共十四大展開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黨和國家的發展又處于一個關鍵時刻。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就一系列重大問題發表了談話。鄧小平的南方談話,深刻總結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基本經驗,明確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是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談話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以"三個有利于"為標準,大膽地試驗;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要抓住機會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經濟發展快一點,必須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廉政建設要作為大事來抓,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關鍵是我們共產黨內部要搞好。1992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召開。會議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鄧小平的“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的標志。第二目: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和跨世紀發展戰略在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形成了新的開放格局。“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習近平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2020年5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發布的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面對外部環境變化,要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到1993年,經過多年的對外開放的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和完善政策,我國的對外開放由南到北、由東到西層層推進,基本上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沿江和內陸開放城市--沿邊開放城市"這樣一個寬領域、多層次、有重點、點線面結合的全方面對外開放新格局。至此,我國的對外開放城市已遍布全國所有省區,我國真正進入了改革開放新時代為了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1994年中央印發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2001年印發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第三目:中共十五大和鄧小平理論1997年9月12日-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大會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全國5800多萬黨員。大會通過的報告《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著重闡述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明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強調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明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跨世紀發展的宏偉目標。大會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把鄧小平理論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道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載入黨章。十五大報告首次使用了“鄧小平理論”的科學概念,并把這一理論作為指引黨繼續前進的旗幟。報告指出:旗幟問題至關緊要。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不動搖。“我們這次大會的靈魂,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報告強調: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有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鄧小平理論。這兩大理論成果都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鄧小平理論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第四目: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和兩岸交流擴大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中國政府先后同英國和葡萄牙政府分別簽署了中英、中葡聯合聲明。1997年7月1日,中英兩國政府舉行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宣告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香港、澳門的回歸,標志著祖國統一大業向前邁出重要一步。【想一想】教師出示材料,引導學生分析《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是如何體現“一國兩制”方針的?“一國”和“兩制”是什么關系?第一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第二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照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第十二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第十三條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的外交事務。第十四條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防務。——《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教師總結指出: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權,權力來自與中央政府授權。外交、國防由中央政府負責。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和基礎,把堅持一國的原則和尊重兩制的差異有機結合起來。兩岸關系發展(1)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后,中國政府推動大陸同臺灣同胞的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促進雙方人員往來。(2)1992年11月,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在香港舉行會晤,形成了在處理兩岸事務性交涉中“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后被稱為“九二共識”。【合作探究】根據下面兩則材料指出“九二共識”內涵,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九二共識”的意義。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于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用各自口頭聲明的方式表述一個中國原則。——(臺灣)海基會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的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大陸)海協會教師總結指出:“九二共識”內涵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的統一。九二共識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3)1993年4月,兩岸在新加坡舉行“汪辜會談”,標志著兩岸關系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經過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兩岸往來日漸頻繁,民間交往不斷擴大,經貿合作蓬勃發展。(4)2005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以最大誠意和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一貫立場,表現了反對“臺灣獨立”、維護國家統一與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5)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習近平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就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反對“臺獨”交換意見,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想一想】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制定《反分裂國家法》的原因,為什么我們不承諾使用放棄武力,還有哪些因素阻礙和平統一進程。第八條“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分裂國家法》2005年總結: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勢力分裂國家,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維護臺灣海峽地區和平穩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針對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第五目:外交工作新進展發展同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睦鄰友好關系是中國外交的重要目標之一。其中比較突出的有上海合作組織、亞太經合作組織。上海合作組織起源于1989年,是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關于加強邊境地區信任和裁軍的談判進程的組織。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它進一步加強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1991年11月,中國以主權國家身份,中國臺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為“中國香港”)以地區經濟體名義正式加入亞太經合組織。亞太經合組織共有21個成員。2001年10月,APEC會議在中國上海舉辦。這是APEC會議首次在中國舉行。2014年,APEC會議時隔13年再次來到中國。截至2014年9月,亞太經合組織共有21個正式成員和三個觀察員。教師總結:世紀之交,中國建立起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關系新格局,國際戰略空間不斷擴展,國際影響力顯著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