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節
冰川地貌
在高山和高緯地區,氣候嚴寒,年平均溫度在0°C以下,常年積雪,當降雪的積累大于消融時,地表積雪逐年增厚,積雪逐漸變成粒雪,再由粒雪變成微藍色的冰川冰。冰川冰受自身重力作用或冰層壓力作用沿斜坡緩慢運動,就形成冰川。1.冰川:是指極地或高山地區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緩慢運動的天然冰體。成冰作用是積雪轉化成粒雪,在經過變質作用形成冰川冰的過程。
一、冰川的定義和形成過程2.冰川的形成過程冰山是指已經脫離冰川,在海上漂浮的,像山一樣形狀的巨大冰體。
冰川由積累區和沉降區兩大部分組成,新雪在積累區沉降成為冰川冰之后,逐步向下流動最終從消融區流出而融化形成冰川水。主要的成冰作用是,重結晶、滲透、凍結三個基本類型。
大陸冰川山岳冰川二、冰川的類型冰川的類型:按冰川的形態和規模,主要分為大陸冰川和山岳冰川。
二、冰川的類型1.大陸冰川是在兩極地區發育的冰川,它面積大,冰層厚,主要分布在南極洲和格陵蘭島上。又稱為“冰坡”或“冰原”,是覆蓋著整個島嶼與大陸的巨大冰體。如冰川中心凸起形似盾形的,叫冰盾。還有一種規模更大的、表面有起伏的大陸冰體,叫冰蓋。(格陵蘭冰蓋和南極冰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冰蓋。)
南極冰蓋始于漸新世末,大約在距今500萬年前達到現有的規模,由于南極冰蓋的冰雪是年復一年一層一層的累積下來的,南極地區因為地表反射率高,溫度極低,所以消融量非常小。
二、冰川的類型
南極大陸上擁有巨厚的冰川,名為南極冰蓋,直徑約4500千米,面積約1398萬平方千米,約占南極大陸面積的98%。平均厚度為2000-2500米,最大厚度達4000多米,因此讓南極洲成為了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遠高于其他大洲。冰蓋的總體積約2450萬立方千米,占世界陸地冰量的90%,淡水總量的70%。一但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至少要升高幾十米,大部分沿海的低地均將被淹沒,而沿海低地集中了全世界大部分的人口和城市。
研究表明,南極冰蓋的融化正在加速,南極冰蓋的融化主要集中在邊緣,在內陸冰蓋的補給和推動下,冰架邊緣不斷崩坍出大量的平頂冰山。冰川的類型:按冰川的形態和規模,主要分為大陸冰川和山岳冰川。
二、冰川的類型2.山岳冰川又稱為“高山冰川”,是發育在高山頂上的冰川,雪線比較的高,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高海拔地區。受地形的影響比較大,根據冰川的形態和部分可分為懸掛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平頂冰川和山麓冰川等。①懸掛冰川是現代高山冰川類型中最小最多的一種。面積很小,很少超過一平方公里。冰川厚度一般僅一、二十米,斜貼在山坡上,平面形狀如盾形。對于氣候變化敏感。②山谷冰川是指在有利的氣候條件下,雪線下降,補給增加,冰斗冰川溢出冰斗進入山谷形成的山谷冰川,流到雪線以下山谷的冰流叫作冰舌。冰川的類型:按冰川的形態和規模,主要分為大陸冰川和山岳冰川。
二、冰川的類型③冰斗冰川是分布在高山上部洼地中的冰川。儲存冰雪的洼地稱為冰斗。在冰川發育前,大部分洼地是集水盆地或地勢平緩的地形。當氣候轉冷開始發育冰川時,這里首先積累了大量的冰雪,達到一定厚度后,在自身的壓力和重力作用下發生運動成冰川。冰斗冰川面積大的可以達到10平方千米以上,小的不足1平方千米。特征是都有一個陡峭的后壁,那里經常發生雪崩和冰崩。冰斗冰川的輪廓近似卵圓形或三角形,表面微凹,向粒雪盆(雪線以上積累冰雪的洼地)出口方向緩緩傾斜,而其它三個方向都由陡峭山坡環繞。冰斗冰川沒有或僅有短小的冰川舌,冰舌面積小于粒雪盆面積。瑞士的山谷冰川和冰斗冰川1.冰川的類型:按冰川的形態和規模,主要分為大陸冰川和山岳冰川。
二、冰川的類型④平頂冰川:是發育在起伏和緩高地上的冰面平坦的冰川。冰川的周圍伸出許多冰舌。如冰川規模較大,形如薄餅,又象白色的冰雪帽子覆蓋在整個穹形山頂上,又稱冰帽或帽狀川。這類冰川發育于雪線以上嗎,位于高山上部,因此幾乎完全沒有表磧,整個冰川表面也沒有角峰。冰川上層是粒雪,下層是冰川冰,一般厚度不大。分布數量少面積也較小。⑤山麓冰川:是山谷冰川從山地流出,在山麓帶擴展或匯合成一片廣闊的冰原。阿拉斯加的山谷冰川和冰帽阿拉斯加海岸附近的山麓冰川
二、冰川的類型
二、冰川的類型
三、冰川的運動冰川的運動:冰川運動速度比河流水流流速要小得多,一年只前進數十米至數百米,即使有一些突然性的快速運動冰川,其運動速度也不及河流水流速度(但始終向前運動)。只有河流的幾萬分之一,是不能用肉眼覺察到的。冰川運動由冰川的厚度、冰川下伏地形坡度和冰川表面坡度等因素控制。?冰川的底部和兩側因與冰床摩擦,流速較慢。?冰川的中部和上部因阻力小,流速較快。?冰川在雪線的部分,因厚度大,冰體溫度較高,可塑性增強,故運動速度快于其他部分。?在坡度影響下,冰川在陡坡流速大于緩坡。
冰川運動速度隨季節有變化。在消融區冰川運動的趨勢是夏天快,冬天慢。(一般夏季運動速度要大于年平均流速,冬季則小于年平均速度。因為夏季冰川表面消融,融水對潤滑冰床和冰體起著很大作用,這樣就加強了滑動過程)冰川作用:指冰川對地球表面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
四、冰川作用1、冰川的侵蝕作用冰川作用:指冰川對地球表面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
四、冰川作用磨蝕作用:是冰川運動時形成底部滑動,使凍結在冰川底部的碎石突出冰外,像銼刀一樣,不斷地對冰川底床進行削磨和刻蝕,稱為磨蝕作用。冰川磨蝕作用可在基巖上形成擦痕和磨光面,而擦痕或刻槽是冰川作用的一種良好證據,其方向可以用來指示冰川行進的方向。1、冰川的侵蝕作用冰川有很強的侵蝕力。冰川的侵蝕方式可分:拔蝕作用和磨蝕作用。拔蝕作用:是冰床底部或冰斗后背的基巖,沿節理反復凍融而松動,若這些松動的巖石和冰川凍結在一起,則當冰川運動時就把巖塊拔起帶走,這稱為拔蝕作用。冰川拔蝕作用可拔起很大的巖塊。經拔蝕作用后的冰川河谷其坡度曲線是崎嶇不平的,形成了梯形的坡度剖面曲線。
冰川是固態物質,冰運物相對位置在搬運途中很少變化,因此冰川搬運作用不具按大小、比重的分選現象。2、冰川的搬運作用
四、冰川作用
冰川侵蝕產生的大量松散碎石和由山坡上崩落下來的石塊,進入冰川體后,隨冰川運動向下游搬運,這些被搬運的碎屑物(巖屑)統稱為冰磧物。
巨大的礫石稱為漂礫。冰川搬運能力很大,可將粒徑10~20米以上的巨大巖塊搬走。粒徑大于1米的巖塊稱為冰川漂礫。冰川的搬運作用包括載運和推運兩種方式。
冰川運動時,冰川內部和表面的碎屑物都會隨冰川遷移,猶如傳送帶傳送物體,這種搬運方式叫載運。載運是冰川搬運作用的主要方式。
推運是冰川前端以巨大的推力將冰川前端地面上巖屑向前推進,這種搬運方式只發生在冰川前端位置前進的條件下。出露在冰川表面的叫表磧,夾在冰川內的叫內磧,位于冰川底部的叫底磧,分布在冰川邊緣的叫側磧,兩條冰川匯合后,其相鄰的側磧即合而為一,位于冰川的中間構成中磧,位于冰川邊緣前端的冰磧物,叫前磧;隨著冰川向前推進,在冰川末端圍繞冰舌前端的冰磧物,叫終磧(尾磧)。由于冰川在后退的過程中,會發生局部的短暫停留,而每一次的停留就會造成一個后退磧。2、冰川的搬運作用
四、冰川作用根據冰磧物在冰川體內的不同位置,可分為不同的搬運類型(8種)。
大陸冰川只有底磧和終磧兩種。
終磧和側磧是在冰川末端與邊沿堆積起來的冰磧壟,標志著古冰川曾達到的位置和規模。冰川前進時形成的終磧壟規模一般很大,高數十米至二、三百米,其組成物質常包括相當數量的冰期前河相或湖相沉積。它們是冰舌前進時被推擠集中起來的,剖面上常出現逆掩斷層、褶曲或焰式構造,故屬變形冰磧。2、冰川的搬運作用
四、冰川作用
四、冰川作用
冰川運動到溫暖區域(雪線附近)或氣候轉暖,冰川攜帶的砂石,常沿途拋出,故在冰川消融以后,不同形式搬運的物質,堆積下來便形成相應的各種冰川堆積物。3、冰川的堆積作用
冰川堆積物的特點:分選差,大小混雜,無分選,無磨圓(礫石磨圓度低),較大的礫石有擦痕。。若冰川在運動途中遇到障礙物,受擠壓,融點降低而融化,散布其中的碎屑物就地堆積,這種沉積方式稱為停積;堆積作用:包括融墜、推進和停積等3種方式融墜是指由于冰川表層或邊緣部分消融,從其中散落的碎屑物就地進行堆積的一種沉積方式。當冰川前端位置向前推移時,它會象推土機那樣把鏟刮的物質堆積起來,這種沉積方式稱為推進。冰川作用導致地表經受冰川強烈的塑造,形成一系列冰川地貌。
五、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成因分為冰蝕地貌、冰磧地貌和冰水堆積地貌三部分。(一)、冰蝕地貌1、冰斗、刃脊和角峰冰斗:是山地冰川重要的冰蝕地貌之一,一般形成于雪線附近,位于冰川的源頭。典型的冰斗是一個圍椅狀洼地,三面是陡峭的巖壁,底部是磨光的巖石斗底,向下坡有一開口,開口處常有一高起的巖檻。因冰川侵蝕作用而造成的地貌稱為冰蝕地貌
典型的冰斗由巖盆、巖壁和巖檻3部分組成。底部為巖盆,平面上呈半圓形;三面環以陡峭的巖壁;出口處為一高起的巖檻,常有羊背巖位于其上。
五、冰川地貌(一)、冰蝕地貌1、冰斗、刃脊和角峰巖盆是一個封閉的洼地,冰川消退后積水成湖,叫冰斗湖。因為冰斗冰川有很大的積累消融梯度,雪線以下夏天消融和雪線以上冬天積累,形成“頭重腳輕”的狀態,冰川為恢復平衡需作旋轉滑動,因而在冰斗底部挖掘成深的巖盆。在平緩的山地或低洼處積雪最多,由于積雪的反復凍融,造成巖石的崩解,在重力和融雪水的共同作用下,將巖石侵蝕成半碗狀或馬蹄形的洼地,典型的冰斗于是形成。冰斗形成的主要動力是冰斗冰川的旋轉滑動。冰蝕湖是在高山或高緯地區,冰川運動過程中刨蝕地面產生的凹地積水形成的湖泊。一般湖盆為堅硬的基巖,盆壁與盆底的基巖面上往往有冰川磨光面和擦痕、左圖箭頭處是冰川刨蝕痕跡。冰磧湖冰蝕湖
冰川形成的湖泊有三種,冰斗湖、冰磧湖和冰蝕湖。知識歸納冰磧湖是冰川消融時,終磧物堵塞河道或冰川谷形成湖盆,積水成湖。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大多數湖泊都是這個成因。并且北歐和東歐都廣泛分布冰磧丘陵。一般來說,高山上的有冰磧壟的是冰磧湖,沒有的是冰斗湖,平地(平原或較為平坦的高原)上的是大陸冰川侵蝕的冰蝕湖。刃脊、角峰:若冰斗因為挖蝕和凍裂的侵蝕作用而不斷的擴大,冰斗壁后退,相鄰冰斗間的山脊逐漸被削薄而形成刀刃狀,稱為刃脊。而幾個(一般由三個以上)冰斗后壁所交匯的山峰,峰高頂尖,稱為角峰。如我國的珠穆朗瑪峰和歐洲的勃朗峰都屬于角峰。
五、冰川地貌(一)、冰蝕地貌1、冰斗、刃脊和角峰角峰平面圖形呈放射狀。
槽谷的形成是冰川下蝕和展寬的結果。冰川冰的厚度越大,下蝕力越強,有些槽谷可深達千米。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約斯邁特槽谷深900-1200m,冰川下蝕量有450m,槽谷底還有300m厚的松散堆積物。(一)、冰蝕地貌2、冰川谷和峽灣
冰川谷的橫剖面形似“U”形,故稱“U”形谷,也稱槽谷。谷底自上游向下游變窄,底部寬而平。其前身大部分是山地上升前的V形河谷,后由冰川切割而成。槽谷的兩側有明顯的谷肩,谷肩以下的谷壁平直而陡立,冰川谷兩側山嘴被侵蝕削平形成冰蝕三角面。
五、冰川地貌(一)、冰蝕地貌2、冰川谷和峽灣
在高緯地區,大陸冰川和島狀冰蓋能伸入海洋,由于冰川很厚,當冰體入海尚未漂離之前,在岸邊侵蝕成一些很深的槽谷,冰退以后,槽谷被海水侵入,稱為峽灣。挪威海岸峽灣的長度達220km,深1308m。南美巴塔哥尼亞山脈沿岸的峽灣,深達1288m。
五、冰川地貌
五、冰川地貌
五、冰川地貌
五、冰川地貌3、羊背石、冰川磨光面和冰川擦痕(一)、冰蝕地貌
五、冰川地貌3、羊背石、冰川磨光面和冰川擦痕羊背石: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種侵蝕地形,它是冰川侵蝕巖床造成的石質的小丘,由基巖組成,遠望猶如伏地的羊群,稱這些小丘為羊背石。羊背石的平面為橢圓形,長軸方向與冰流方向一致,朝向冰川上游的坡(迎冰面)由于受冰川的磨蝕作用,坡面較平,坡度較緩,坡長而平緩光滑,并有許多擦痕。冰川下游方向的一坡(背冰面)受冰川的拔蝕作用,被挖掘得坎坷不平,冰面陡峭、參差不齊,坡度較陡。(一)、冰蝕地貌它們大體順冰川流向成群分布,長達數米至數百米不等,有時大的羊背巖上疊加小的羊背巖。如果羊背石的迎冰面和背冰面都發育成流線型,便名鯨背巖。大陸冰川常形成規模較大的成群羊背石,山地冰川槽巖中也可形成規模較小的孤立羊背石。當冰川搬運物是砂和粉砂時,在比較致密的巖石上,磨光面更為發育。如果冰川搬運物多是碎石,則在谷壁基巖上常刻蝕成條痕或刻槽,稱為冰川擦痕。(冰川擦痕一般長數厘米至1m,深為數毫米,成釘形,擦痕的一端粗,另一端細,細的一端指向冰川下游)
五、冰川地貌3、羊背石、冰川磨光面和冰川擦痕在羊背石上或冰川槽谷谷壁上以及在大漂礫上常因冰川作用形成磨光面和擦痕。(一)、冰蝕地貌冰川擦痕是古冰川地區基巖表面最常見的冰川侵蝕微形態。它們是底部冰中巖屑在基巖上刻劃的結果,具有指示冰流方向的意義。同一基巖面上出現幾組擦痕,說明冰流方向曾發生變化;相鄰地方擦痕方向不同則表示冰川底部流向的局部變化。冰川擦痕磨光面冰川侵蝕地貌一般分布于冰川上游,即雪線以上位置(二)、冰磧地貌由冰川侵蝕搬運的砂礫堆積形成的地貌,稱冰磧地貌。有以下幾種類型:1、冰磧丘陵
冰川消融后,原來的表磧、內磧和中磧沉落到冰川谷底(冰川消失時由冰面、冰內和冰下碎屑降落到底磧之上),和底磧一起形成波狀起伏的丘陵,稱冰磧丘陵。冰磧丘陵之間的洼地透水性很低,常能積水成池。
五、冰川地貌
冰磧丘陵指示冰川的停滯或迅速消亡,廣泛發育于大陸冰蓋地區,高數十或數百米。大陸冰川區的冰磧丘陵規模較大,高度可達數十米至數百米。(例如北美的冰磧丘陵高400m)。山岳冰川也能形成冰磧丘陵,但規模要小得多,如西藏東南部波密地區,在冰川槽谷(古冰川谷底)內的冰磧丘陵,高度只有幾米到數十米,最高者為30~40米。當冰川的補給和消融處于相對平衡狀態時,冰川的末端較長時期地停留在某一位置,這時由冰川上游搬運來的物質,在冰川尾端堆積成弧形的堤,稱終磧堤。2、側磧堤側磧堤是由側磧在冰川退縮以后共同堆積而成。它在冰川谷的兩側堆積成堤狀,向下游方向常和冰舌前端的終磧堤相連,向上游方向可一直延伸到雪線附近。3、中磧堤兩條冰川匯合后,其側磧合并成中磧,冰川融化后,在冰川谷中部沿谷地延伸方向堆積成垅狀砂礫堤,稱為磧堤。4、終破堤(尾磧堤)(二)、冰磧地貌
五、冰川地貌5、鼓丘(二)、冰磧地貌
五、冰川地貌5、鼓丘(二)、冰磧地貌
五、冰川地貌
由冰磧物組成的一種流線型丘陵。平面上呈蛋形,長軸與冰流方向一致。鼓丘兩坡不對稱,迎冰坡陡,背冰坡緩,一般高度數米至數十米,長度多為數百米左右。鼓丘在山岳冰川作用區少見,而在大陸冰川區則往往成群地分布于終磧堤內不遠的地方。
鼓丘是由一個基巖核心和冰礫泥組成的一種小丘,也是冰川再接近末端,對冰床中凸起基巖進行侵蝕,底磧翻越凸起的基巖時,搬運能力減弱,發生堆積而形成的
鼓丘分布在大陸冰川或山麓冰川的終磧帶內側,鼓丘可能是孤立的山丘,更多的是成群出現,成帶狀分布,稱鼓丘帶。分布于谷底的鼓丘,向下游伸展,并大致平行于冰流的方向。鼓丘反映了冰川邊緣地帶,冰川搬運能力減弱,當冰川負載量超過搬運能力,或冰流受阻時,冰川將攜帶的部分底磧停積,或越過障礙物把泥礫堆積于背冰面所致。迎冰面坡陡,為基巖,背冰面坡緩,為冰磧物。羊背石是冰蝕地貌;鼓丘是冰磧地貌。三、形態不同。雖然二者都呈橢圓形而且長軸與冰流方向一致,但羊背石迎冰面受磨蝕作用較平緩,背冰面受侵蝕較陡;鼓丘迎冰面坡陡,為基巖,背冰面坡緩,為冰磧物。一、概念不同。羊背石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種侵蝕地形,它是由基巖組成的小丘,看似伏地的羊群,故得名。鼓丘是一個由基巖核心和冰礫泥組成的小丘。二、地貌成因不同。合作探究:羊背石與鼓丘的不同點(三)、冰水堆積地貌
五、冰川地貌冰水堆積地貌:冰川融水具有一定的侵蝕搬運能力,能將冰磧物再搬運堆積,形成冰水堆積物,在冰川邊緣由冰水堆積物組成的各種地貌。根據冰水堆積地貌的分布位置、形態特征和物質結構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分布于冰川下游在冰川兩側,由于巖壁和側磧吸熱較多,附近冰體融化較快,又由于冰川兩側冰面較中部要低,所以冰融水就匯集在這里,形成冰川兩側的冰面河流,并帶來大量冰水物質。當冰川全部融化后,這些冰水物質就堆積在冰川谷的兩側,形成冰礫阜階地。它只發育在山地冰川谷中。(三)、冰水堆積地貌
五、冰川地貌(1)冰水扇和外沖平原冰川的冰融水、常形成冰川河道、它可攜帶大量砂礫從冰川末端排出,在終磧堤的外圍堆積成扇形地,叫冰水扇。幾個冰水扇相連就形成冰水沖積平原,又名外沖平原。(2)冰水湖冰融水流到冰川外圍洼地中形成冰水湖泊。(3)冰礫阜階地冰礫阜是一些圓形的或不規則的小丘,由一些有層理的并經分選的細粉砂組成,通常在冰礫阜的下部有一層冰磧層,冰礫阜是冰面上小湖或小河的沉積物,在冰川消融后沉落到底床堆積而成。(三)、冰水堆積地貌
五、冰川地貌(4)冰礫阜冰水平原上常有一種圓形洼地,深數米,直徑十余米至數十米,稱為鍋穴。鍋穴是埋在砂礫中的死冰塊融化引起的塌陷而成。(三)、冰水堆積地貌
五、冰川地貌當冰川后退時,在冰水沉積物中常遺留有大小不等的脫離冰川的死冰,當這些冰融化后,會引起上部沉積物的陷落,在地表形成凹坑。(5)鍋穴蛇形丘是一種狹長而曲折的壟崗地形,由于它蜿蜒伸展如蛇,故稱蛇形丘。(它的長度約數千米至數十千米,高10-30m,有時可達70-80m,底寬幾十米至幾百米,丘頂較狹窄,僅數米,頂部平緩,兩側坡度約10-20°)蛇形丘的延伸方向大致與冰川的流向一致。(三)、冰水堆積地貌
五、冰川地貌(6)蛇形丘
五、冰川地貌的景觀圖
山岳冰川地貌的規模不及大陸冰蓋地區,但受地形限制,與周圍基巖接觸面大,造成的冰蝕地貌類型眾多,更為復雜。因為受山地地形以及冰緣雪蝕、雪崩和寒凍風化作用的影響,地貌的分帶性也比大陸冰蓋和冰帽的地貌分帶性強,有明顯的垂直分帶和水平分帶。
大陸冰蓋很少受下伏基巖地形的控制,冰蓋形態單調,其塑造的地貌景觀也不甚復雜。從冰蓋中心到外圍,冰川地貌作有規律的帶狀分布:最內部是侵蝕區,出現大量的冰蝕湖泊,如芬蘭曾是第四紀時期冰蓋的中心,有“千湖之國”之稱;此帶之外鼓丘成群出現;鼓丘帶之外為散亂的冰磧丘陵和冰礫阜景觀,蛇形丘也分布其中;再外即為標志著古冰川邊界的終磧系列和宏偉的外沖冰水平原。
五、冰川地貌的景觀圖
這里由上到下可分幾個垂直帶:雪線以上是以冰斗、刃脊和角峰為主的冰川和冰緣作用帶;雪線以下和終磧垅以上為冰川侵蝕-堆積地貌交錯帶;最下部為終磧和谷地冰水平原(階地)帶。
在冰川縱剖面上,從山體中心到冰川外圍,依次為角峰一一冰斗-一冰坎一一羊背石一一磨光面一一底碡平原或丘陵一一終磧垅一一冰水扇;
在橫剖面上,從高到低依次為刃脊一一槽谷肩一一冰蝕崖一一側磧垅一一冰床(底磧平原或丘陵)。
世界典型的冰川地貌在以下幾個地方,即歐洲、北美洲和中國西部高原山地。分現代冰川地貌和古代冰川地貌(指第四紀古冰川塑造的地貌)兩種,前者僅限于約占地球陸地面積11%的現代冰川分布區,主要分布在極地、中低緯的高山和高原地區。后者主要指第四紀古冰川(最大覆蓋范圍占陸地面積的32%)塑造的地貌,第四紀冰期,歐、亞、北美的大陸冰蓋連綿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為寬廣的地域,給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遺跡,廣泛分布于歐洲、北美洲和中國西部高原山地。
六、典型冰川地貌的分布
我國雖地處中、低緯,但是在西部(大致東經102°線以西)卻有巨大的高山和高原,由于特殊的地勢條件和氣候條件,所以廣泛發育了現代高山冰川。北起阿爾泰山(雪線高度3000~3400m),南至喜馬拉雅山(北坡雪線高度6000~6200m,南坡為5000m),西自帕米爾高原(雪線高度約5000m),東到川滇橫斷山系(雪線高度4600~4700m),分布著各種類型的現代高山冰川及其塑造的地貌。波狀起伏的波德平原
1、西歐典型冰川地貌冰蝕湖:冰蝕作用,阿爾卑斯山脈南部峰巒挺拔,多寬谷、尖峰、冰蝕湖,山脈兩側有湖泊。峽灣:冰川作用,崖壁陡峭,曲折幽深,典型景觀有挪威海峽、芬蘭湖。波狀平原:冰磧作用,波狀起伏,有低緩的波狀丘陵,典型景觀有波德平原。六、典型冰川地貌的分布
2、北美洲典型冰川地貌最典型是北美五大湖,冰川侵蝕作用形成。五大湖中的蘇必利爾湖世界最大淡水湖,五大湖是冰川刨蝕作用形成的冰蝕湖,除密歇根湖外均為美、加兩國共有。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大部分在北溫帶。地形對氣候影響大。六、典型冰川地貌的分布喜馬拉雅山脈冰川,昆侖山脈冰川,唐古拉山脈冰川。
3.中國典型冰川地貌六、典型冰川地貌的分布
中國東經120°以西,北起阿爾泰山、天山、帕米爾,南至青藏高原、橫斷山區,巨大的高原高山上,現代冰川和古代冰川都很發育,冰川及其雕塑的冰川地貌廣泛分布。粗略估計,現代冰川面積總計4.4萬km2,其中約五分之一分布在天山冰川區。現代雪線大體自北而南、自邊緣山地向青藏高原內部升高,阿爾泰山現代雪線為海拔3000-3400m,天山3600(北坡)-4200m(南坡),祁連山4300-5200m(西高東低、南高北低)、昆侖山西端5500-5700m,喀喇昆侖山5000m,珠穆朗瑪峰地區5000(南坡)-6000m(北坡)。第四紀冰期古雪線比現代雪線低數百至千余米,當時的冰川規模比現代冰川大許多倍,但由于內陸干旱氣候限制,其分布地域仍很有限,所以古冰川和現代冰川刨蝕或堆積地貌范圍都不大,冰川刨蝕力弱,故冰川和槽谷均較寬淺,只是冰水堆積作用影響所至,可達河西走廊及一些內陸盆地。
中國冰川地貌分布特點第三類極大陸型冰川運動極慢,因此侵蝕非常弱,基本很難形成典型的冰川地貌。顏值最高
我國是冰川大國,山岳冰川的總量世界第一,有5.3萬多條,總面積超過4.7萬平方千米,冰含量超過4300立方千米。
第一類海洋性冰川一般分布在年降水量超過1000mm的地方,因降雪量大,所以冰川運動速度快,對地表侵蝕能力強,冰川地貌發育充分,典型。又因為溫度接近融點,所以冰川會反復凍融,形態萬千,但因為冰磧物較多,所以冰川較臟,顏值不高。
第二類冰川為亞大陸型冰川,一般分布在降水量500-1000mm之間的地區,冰川運動速度較慢。是中國最主要,也是分布最廣的冰川。因為速度慢,所以對地表的侵蝕較弱,因此冰磧物也較少,冰川相對潔白,顏值較高。但這還不是顏值最高的。
中國冰川地貌的類型山岳冰川按受海洋的影響大小可以分為海洋性冰川、亞大陸性冰川和極大陸冰川三種,冰磧是在冰川作用過程中,所挾帶和搬運的碎屑構成的堆積物。請思考冰磧物和河流的沉積物特點上的差異。
冰磧物由碎屑物組成,大小混雜,缺乏分選性,經常是巨大的石塊和細微的泥質物的混合物,絕大部分棱角分明,無成層現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股份質押擔保借款合同范本
- 軌道交通線網云平臺系統用戶需求書-中心部分網絡安全專用技術要求
- 2025酒店管理承包合同模板
- 2025廢舊鋼材購銷合同范本
- 2025店面轉讓合同樣本
- 2025上海市空氣凈化設備維護保養合同
- 2025雇傭離職人員的勞務合同
- 2025年三資企業承包經營合同范本
- 2025版終止房屋租賃合同范本
- 2025建筑工程分包合同(2)
- DB41∕T 2572-2023 古籍保護管理規范
- 公共危機管理(本)-第一次形成性考核-國開(BJ)-參考資料
- 跨境電子商務物流優化策略研究
- 統編版2024-2025學年二年級語文(上)期末情景檢測試卷(含答案)
- DB31-T 782-2021 門座式起重機能源消耗指標和計算方法
- 豆制品設備合同范例
- 2024年財務會計制度模版(4篇)
- 2025年河北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建筑工程識圖(高職組)賽項參考試題庫(含答案)
- 辦公用品、易耗品供貨服務方案
- 專升本英語連詞
- 2024心理健康服務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