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養豬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_第1頁
生態養豬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_第2頁
生態養豬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_第3頁
生態養豬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_第4頁
生態養豬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態養豬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一)立項根據1、國家農業產業調節的需要。中共中央、國務院在農業和農村工作意見中指出:"溫飽問題解決后,人們對糧食等基本農產品的直接消費趨于下降,對動物性食品、加工性食品的需求逐步增加,對農產品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規定……,"……抓住機遇,把經濟增加切實轉到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開拓新空間,為農民收入的增加開辟新來源,使農業和農村經濟在新的臺階上繼續保持旺盛的發展活力,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國家農業科技發展綱要(-)》中提出"建立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創名牌產品。優先支持畜禽、水產、茶葉、蔬菜、花卉、熱帶植物、藥用植物等高價農產品的良種引進、哺育工作,研究開發產前、產中、產后的配套技術,建立無公害、綠色產品基地、新產品出口創匯基地。"因此,該項目符合我國農業的整體發展戰略,對調節我國農業構造含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生態環保與人類健康的需要。高品質的豬肉不僅各項營養指標必須確保,更重要的必須做到無毒、無害、無污染,或者將它們降到最低程度。然而,豬肉的品質優劣,不僅受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的制約,更與生產環境和環境質量親密有關,如果豬肉生產環境污染嚴重,疫病泛濫,藥殘嚴重,那么首先會造成農藥、抗生素、驅蟲劑、激素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殘留超標,另首先環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質以及動植物疫病帶來的多個病毒、細菌和寄生蟲,也會通過污染動植物食品,并以動植物食品為中介達成人體,這種狀況無疑對人體健康極為不利。歐州瘋牛病事件、1999年以來香港、臺灣發生的禽流感以及上海、浙江、廣東等地發生的瘦肉精事件,就是烈性病毒與生產污染通過畜產品而致人于病、于死的例證。能否為人們提供安全的動植物食品,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這是我們所必須面對的挑戰。因此,豬肉生產的數量和質量,與能否滿足人們消費、增強人民體質、提高人類素質息息有關。近年來面世的"綠色食品",正是人們在可持續發展的視野下,立足環保,重視人類健康的一項綜合性成就。3、加入WTO的需要。我國畜產品出口含有一定的優勢。一是現在國內畜產品生產與需求已基本達成平衡,且局部地區供過于求,這給畜產品出口提供了基礎;二是我國肉類生產價格除禽肉外,均低于國際市場(豬肉價格比國際市場低50%左右,牛肉低80%,羊肉低54%),且勞動力后備資源豐富,是畜產品出口的最大優勢。加入WTO后,多邊關稅減讓、非關稅方法的取消和長久的最惠國待遇等大大改善了出口環境,這給我國己含有一定競爭優勢的畜產品出口贏得了更多的機會。同時,加入WTO后,我國能夠運用WTO的有關條款及爭端解決機制,客觀、公正、合理地解決畜產品貿易爭端問題,有助于我國畜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因此,從近期看,加入WTO后,對我國豬肉產品市場沖擊不大。但我國絕大多數豬肉產品的突出弱點是在衛生原則和品質上達不到國際市場的規定。隨著豬肉產品供應的豐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豬肉產品質量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產品檢疫狀況、飼料添加劑有害物質的殘留程度等,均已成為現在世界各國居民購置豬肉時必須考慮的問題。因此,盡管我國肉類含有價格低、鮮活的競爭優勢,但其質量、保鮮解決、安全性等亦將制約我國豬肉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該項目的實施,更有助于我國豬肉產品進入國際市場。4、我國農業、農村、農民增收的需要。我國農業的發展不僅受到資源的約束,還受到需求的約束,隨著市場供求的變化,質量差、檔次低的產品市場競爭就會顯得疲軟無力。近年來,豬肉等農產品出現銷售不暢、價格下跌,農業、農村的效益下降,農民收入增加緩慢,正是這種階段性變化的反映。該項目的進行,有助于提高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爭取價格優勢,增進我國農業經濟持續發展,為農民增收作出新的奉獻。總之,本項目的立題,不僅符合國家農業構造調節和農業的整體發展戰略,并且對保護生態環境和人民生活健康,以及提高我國畜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含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二)技術分析本項目的最后目的是生產符合HACCP規范的豬肉。通過分析評價生豬生產過程的疫病、有毒有害物質殘留等有害因子(HA),并為消除這些危害因子確保安全性而在生豬的品種、飼料安全、環境控制、疫病凈化、屠宰、流通各階段直到消費者手中全過程采用重點管理的防止手段和辦法(CCP),對危害因子的發生進行監控并確保建立健全生產安全豬肉的規章制度。要達成此目的,項目實施單位有下列技術優勢:1、我院通過"七五"、"八五"攻關哺育的我國第一種低外血含量的瘦肉型品系--新榮昌豬I系,該品系與長白、杜洛克等外種豬雜交,生產出含有適度瘦肉率(60%),肉質優良的豬肉,為本項目生產優質的豬肉奠定了基礎。2、本院于"七五"至"九五"始終著力于安全、環保配合飼料的技術研究,先后用酶制劑、有機酸、中草藥等添加劑替代抗生素,減少N、P對環境污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獲得成果,由這些技術組裝生產的無殘留配合飼料已由榮昌萬隆牧業總公司生產并廣泛推廣應用,深受廣大顧客歡迎。3、我院也非常重視養豬生產的環境控制,承當了農業部豐收計劃《瘦肉型豬生產生態良性循環運用技術》,在本項目將要實施的榮昌、忠縣、涪陵等污染較輕的三峽庫區大規模地進行了"原則化圈舍、豬糞沼氣發酵"等工作,為生豬生產發明了良好的生態環境。4、農業部實施的無規定疫病示范區的建設,正在項目實施地全方面實施,為安全豬肉的生產在疫病凈化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5、我院自主開發"安全豬肉生產信息管理系統(SAFEPIG)",為安全豬肉生產整個流程提供可追溯性監控。6、飼料、肉品有毒有害物質殘留檢測技術完善。以上研究獲國家教育部、省(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二項、二等獎四項,三等獎二項(見表1),在技術上確保本項目能順利完畢。獲獎成果一覽表成果名稱授獎單位獲獎等級獲獎年度瘦肉豬配套技術在基地縣的開發應用科技進步二等獎1989四川省畜禽疫病普查科技進步二等獎1991母豬多胎高產綜合技術示范星火計劃二等獎1992榮昌豬瘦肉型品系選育科技進步一等獎19968505豬用全程添加劑配套運用技術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6中草藥防治母豬乳房炎與仔豬下痢的研究科技進步二等獎豬優質高效飼料產業化核心技術研究與推廣科技進步一等獎新榮昌豬I系推廣技術及配套運用農業部豐收計劃三等獎(一)已有的基礎條件重慶市養豬科學研究院和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是我國長久從事豬的遺傳育種、飼料營養和疫病防治的專門研究和推廣機構。國家飼料質量檢測中心(北京)、重慶市養豬重點實驗室和重慶市獸醫防疫站為主的研究檢測機構,擁有一批氣質聯用儀、液質聯用儀、近紅外分析儀等先進的檢測設備。先后承當了農業部、重慶市飼料安全定點檢測,疫病監測,無公害飼料生產技術規程,國家行業原則和地方原則的制訂工作,對飼料和肉品的安全性檢測有較好的基礎;同時還開展了養豬業的環境監測和評定工作,以及飼料和肉品中的抗生素、激素、重金屬殘留的檢查檢測;食品的衛生指標快速檢測等研究,有機物的氣質聯用技術快速檢測技術研究等(重要儀器設備見表2)。這些工作為安全豬肉的生產示范奠定了技術基礎。示范基地縣有良好的圈舍條件、生態條件,有4個種豬場和年產140萬頭仔豬的生產基地,有專門疫病防治體系、定點屠宰場和豬肉銷售點;合作公司有成套的中獸藥、安全飼料添加劑、配合飼料生產線和肉食品加工車間;重慶市養豬科學研究院還研究了含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種豬和安全豬肉生產信息管理系統。這些設備設施能完全滿足安全豬肉的生產。重要儀器設備一覽表儀器名稱產地使用狀況電子天平瑞典Tector使用中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使用中原子吸取分光光度計日本日立Z-8200使用中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使用中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儀美國使用中蛋白自動分析儀瑞典使用中氣相色譜儀美國使用中氣質聯用儀VGMD-800使用中脂肪自動測定儀瑞士BUCHI使用中纖維自動測定儀瑞士Tector使用中肉色測定儀德國使用中胴體肌肉PH直測儀德國使用中氨基酸分析儀日本使用中熒光分光光度計日本日立使用中氧彈熱量計德國C-5000使用中微量水分測定儀美國DL-3T使用中超低溫水箱美國R404A使用中生物安全柜美國NU-440使用中箱式凍干機美國NU-441使用中

(二)首席專家基本狀況介紹

劉作華

男,1964年7月生,1985年畢業于四川畜牧獸醫學院畜牧系,中國農業科學院碩士碩士畢業,始終從事豬的營養與飼料研究,現任重慶市養豬科學研究院院長、研究員,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理事、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營養分會理事。先后獲一、二屆"重慶市榮昌縣十杰青年"、首屆"重慶市青年五四獎章"、"重慶市十大杰出青年崗位能手"、"全國先進工作者"等稱號。領導的研究院對推動養豬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領導的科技型先導公司川牌飼料獸藥總廠近五年來,銷售收入超出2億元,社會效益18個億,品牌系重慶市"出名商標"。主持和參加了國家"八五"、"九五"、"十五"攻關計劃、農業部豐收計劃、四川省、重慶市科技攻關項目、國際合作項目和橫向委托項目等共25項,已完畢項目20項,獲研究成果16項,獲獎12項;主編出版了專著兩部;發表論文60余篇;主持研制開發的產品先后獲96年"首屆中國飼料工業博覽會認定產品"、97"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推薦產品"、99中國北京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獎、99馬來西亞國際農業博覽會金獎等殊榮。(三)項目單位構成項目承當單位主管部門:重慶市農業局項目承當單位:重慶市養豬科學研究院重慶市養豬科學研究院是中國大陸唯一專門從事豬的繁殖育種、飼料營養、疫病防治研究和科技產品開發及技術推廣的農業科研單位,始建于一九五一年,一九九七年六月由四川省劃轉重慶直轄市,附屬重慶市農業局。我院現有職工303人,其中在職職工184人,現有科技人員110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31人,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32人,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37人。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待遇的專家5人,碩士碩士21人。博士3人,客座研究員6人。全院占地面積760余畝,固定資產總值(不含土地)一千多萬元。一九七八年以來,我院共承當科研項目140多項,獲得科研成果110多項,其中有75項分別獲農業部、四川省和重慶市科技成果獎并在養豬生產中廣泛推廣應用,獲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重慶市、四川省乃至全國養豬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增進作用。編寫出版《科學養豬全集》等專著21部,撰寫科技論文500余篇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有54篇獲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優秀論文獎,有25篇在國際畜牧科技界交流。近年來,我院以開發種豬、飼料、獸藥三大產業為主,其中榮昌豬、新榮昌豬I系種豬暢銷國內25個省、市、自治區。研制開發飼料、獸藥共95個產品投放市場,遠銷國內29個省、市、自治區,產品品牌"川牌"被重慶市人民政府首批命名為"重慶市出名商標"。我院與國外1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和諧合作關系。先后被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慶市人民政府和重慶市農委命名為"文明單位",多次榮獲四川省"先進科研單位"光榮稱號,一九九七年被榮昌縣人民政府命名為"園林式單位"。項目協作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重慶市獸醫防疫站項目合作公司:榮昌萬隆牧業有限公司榮昌萬隆牧業有限公司是中國唯一的省級專業養豬科研機構--重慶市養豬科學研究院的控股公司,位于聞名遐邇的中國(重慶榮昌)畜牧科技城,是一種集一流人才、一流技術和一流管理于一體的科技型公司,下轄飼料總廠、動物藥品廠、種豬場、屠宰公司、肉品銷售公司,年產值近2億元,利稅1000余萬元。擁有職工216人,其中科技人員122人,中、高級技術人才78人。飼料獸藥總廠建于1985年,注冊資金萬元,年產值6000多萬元,擁有年產2萬噸添加劑預混料和4萬噸顆粒料的生產線各一套;產品有添加劑、預混料、濃縮料、顆粒料四大系列100多個品種,年產銷飼料6萬多噸。該廠已通過質量管理體系通過了ISO9001:國際認證。被評為"四川省100家最大規模飼料公司"、"四川省100家最佳效益飼料公司",持續被工商局授予"重疊同、守信用公司"稱號。動物藥品廠建于1994年,擁有雄厚的技術力量和先進的生產設備;全方面推行GMP規范,強化內部管理,建立了完善的質量確保體系。現有片劑、散劑、針劑、丸劑和口服液等生產車間;生產防止、治療畜禽內外疾病的動物藥品及藥品添加劑,品種近100個,年產值4000多萬元。飼料獸藥總廠含有完善的銷售網絡和龐大的市場服務體系,以高質量的產品和高水平的服務聞名于飼料獸藥行業;在全國設有銷售網點和技術服務站346個;產品在市場上享有很高名譽,多次榮獲國際國內大獎,川牌強化開胃精等產品被評為重慶市名牌產品,"川牌"商標被評為重慶市出名商標。數年來,該廠依靠重慶市養豬科學研究院得天獨厚的人才優勢、科技優勢和管理優勢,制訂切實可行戰略,通過卓有成效的經營,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和營銷管理運行機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績斐然:自有資產由當時的5萬元發展到現在的5000萬元,銷售收入和年產值連年躍上新臺階,成為飼料獸藥行業中的一顆璀璨明珠。種豬核心場含有現在世界上最優秀的杜洛克、大白克、長白及榮昌豬瘦肉型品系500頭基礎群,商品仔豬生產場有二雜母豬群5500頭,年提供10萬頭以上商品仔豬。肉豬屠宰和肉品銷售公司在重慶市21個區(市)縣建立了67網點,經營業績較好。

(四)人員配備與保障為確保本項目的正常實施、順利完畢,項目準備投入研究人員12人,生產技術人員68人。管理人員10人。將整個安全豬肉生產環節目的分解,實施公司化運作,經費與任務掛鉤,責任到人。全部參加人員必須有50-100%的時間投入該項工作,并在交通、信息、檢查、檢測等設備設施上予以充足確保,以確保項目準時完畢。1、項目重要專家狀況介紹范首君男、39歲、院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院長、副研究員,中國動物數量遺傳研究會理事,中國農民問題研究所西南分所副所長。主持或參加科研項目13項,參加執行項目4項,獲省(部)級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參加主編專著1部,公開發表科技論文21篇。主持實施重大科技成果--《榮昌豬瘦肉型品系選育》物化和產業化,與重慶市科委風險投資公司共建了高科技股份制公司"新榮昌豬1系育種中心",產品已作為重慶市重要產業化項目,現已在全市40個區、市、縣建立43個二級擴繁場;該品系種豬現已推廣到重慶、四川、云南等12省(市)120個縣,為農戶增收2.5億。曾代勤男、46歲、研究員、研究院副院長、重慶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特聘常委、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養豬分會常務理事。先后主持和參加研究項目19項,獲研究成果11項,其中部省級科技成果二等獎4項,主編《養豬技術》等專著三部,公開發表和交流科技論文18篇,主攻養豬技術研究與開發。林保忠男、46歲、研究員、院育種中心副主任。1981年至今,先后主持和承當科研項目二十余項,獲科研成果獎五項,其中部省級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編著專著六部《豬病防治與臨床圖解》(86.6萬字)、《科學養豬全集》(166.5萬字)、《農戶養豬飼料配制技術手冊》(12.5萬字)、《養豬技術》(12.7萬字)、《當代養豬技術》(46.8萬字)、《畜禽養殖技術》(68.9萬字),編譯專著一部,撰寫電視專項片腳本兩部,發表科技論文39篇。在養豬的環境與當代化豬場建設方面做出了明顯成績。研究方向:養豬的環境及當代化豬場建設,生態養殖技術(無公害養殖技術)。王金勇男,32歲,副研究員,院繁殖育種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農業大學畢業,后獲得四川農業大學動物遺傳育種專業碩士學位,現攻讀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遺傳育種專業博士學位。致力于豬的遺傳育種研究,先后主持和參加各類科研項目21項,其中主持國家和省部級攻關項目6項、基金項目2項,已完畢7項。撰寫發表科技論文30余篇。1997年度重慶市青年崗位能手,1998年獲四川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999年被評為重慶市榮昌縣十大杰出青年。鐘正澤男,36歲,碩士碩士,院飼料營養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員,榮昌縣政協常委,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營養學分會和中國養豬研究會會員。共承當研究項目近30項,其中主持12項,獲省、市級重大科技成果獎5項,發表科技論文20余篇,其中翻譯的《腎上腺皮質激素對豬胎兒的胃、胰及小腸消化酶分泌的調節機制》等3篇論文在"第六屆豬消化生理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公開發表,獨立主持的《四川省母豬多胎高產綜合技術推廣》和《重慶市提高母豬年生產力綜合技術方法》項目在30余個縣(市)推廣實施,獲得了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1997年被列入重慶市"跨世紀青年科技人才庫",1999年獲榮昌縣新長征突擊手稱號。童曉莉女、39歲、副研究員、現任院喂養飼料營養研究中心副主任。重要從事動物營養需要研究和添加劑預混料、濃縮飼料、配合飼料產品的開發研究,含有較強的生產質量管理能力和較高的學術水平。參加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項目《飼料添加劑及其應用》,主持《微量元素預配技術研究》,其成果《8505豬用全程添加劑配套技術》獲四川省政府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主持部級項目《新型高蛋白預混料及其喂養技術》研究,獲農業部豐收二等獎。主持了若干新產品配方設計,新產品開發研究,飼料原料及飼料產成品的品質管理等技術工作,獲得了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曹國文男、46歲、高級獸醫師、現任院豬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微生物學會會員,重慶動物學會會員。重要承當了《仔豬下痢病原分離鑒定》、《四川豬乙型腦炎和細小病毒的分離與鑒定》、《豬的細胞干擾素細胞培養辦法和誘導劑的研究》、《四川畜禽疫病普查》、《豬喘氣病綜合防治方法的研究》、《中草藥畜禽保健劑的開發與應用研究》等十多個項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并多次獲得優秀論文獎,重慶市登記成果1項,發表論文43篇。研究方向:畜禽疫病診療與防治;畜禽藥品的研制與開發;畜禽多發與新發疫病防治方法的研究;畜禽用中草藥復方及中西復方制劑的開發與應用研究。項目專家隊伍和生產管理人員狀況范首君同上畜牧副主持,貫徹并監督實施曾代勤同上研究員畜牧副主持,貫徹并監督實施林保忠同上研究員畜牧重要執行,具體實施郭宗義同上畜牧重要執行,具體實施趙應安同上畜牧重要執行,具體實施蔡輝益研究員營養湯

明重慶市獸醫防疫站副專家獸醫無規定疫病區建設李興癸榮昌縣畜牧局高級獸醫師獸醫示范推廣譚香勝涪陵區畜牧食品局高級獸醫師畜牧示范推廣伯友國忠縣畜牧事業局經濟師經濟示范推廣劉第書會計師經濟安全飼料、藥品配送肖馳獸醫核心技術組裝配套、培訓王金勇畜牧核心技術組裝配套、培訓鐘正澤營養核心技術組裝配套、培訓曹國文副研究員獸醫核心技術組裝配套、培訓徐順來計算機網絡及數據采集劉宗慧畜牧核心技術組裝配套、培訓童曉莉營養核心技術組裝配套、培訓梁明榮獸醫安全飼料、藥品配送楊飛云化學分析化驗及實施韓承旭學士食品食品衛生與加工吳洪福高級獸醫師畜牧示范推廣張廷科重慶市榮昌縣畜牧局畜牧師畜牧示范推廣楊培發重慶市忠縣畜牧局高級獸醫師獸醫示范推廣文昌福重慶市涪陵區畜牧局高級畜牧師畜牧示范推廣易從政重慶市涪陵區畜牧局畜牧示范推廣冉智光重慶市獸醫防疫站獸醫示范推廣萬有能畜牧示范推廣羅文華畜牧示范推廣劉國華中國農科院飼料所(一)本項目擬采用的技術路線本項目選擇優良的豬種配套生產商品肉豬,應用無公害、無殘留的配合飼料配制技術;安全、高效的喂養技術;對農戶圈舍進行原則化改造;對糞污實施無害化解決;實施疫病的快速診療、檢測及綜合防治技術;對飼料原料、配合飼料及肉品執行嚴格的安全、衛生檢測;對安全豬肉可追溯性監控信息技術系統進行開發和應用,最后身產出符合NY5029-的無公害豬肉。

(二)項目的合作方式本項目重要技術由重慶市養豬科學研究院提供,并與協作單位訂立項目技術協作合同,明確其任務、資金等;完畢項目所需技術的開發、實驗、檢測、評價等工作。本項目產業化示范的合作對象是重慶市榮昌萬隆牧業有限公司(龍頭公司)和基地縣專業養豬戶。重慶市養豬科學研究院以技術入股的方式與重慶市榮昌萬隆牧業有限公司合作。公司與專業戶之間以訂單的方式簽定經濟合同。共同完畢產業化示范任務。(一)實施內容與重要技術方法1、選擇優良的種豬配套雜交,生產優質豬肉。(1)選擇原則:父本無Haln和RN-基因存在、體型好、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母本抗逆性強、肉質優良(無Haln和RN-基因存在、肉色3.0左右、肌內脂肪含量3.0%左右、PH值6.2左右)、繁殖性能優良;商品豬抗逆性強、肉質優良、適度的生長速度(8月令體重達90-100公斤)和瘦肉率(60%左右);(2)母本選擇:榮昌豬是我國優良的地方豬種,含有抗逆性強、繁殖性能好、肉質優良等良好特性,在榮昌豬基礎上哺育出的榮I系和榮II系保持了原榮昌豬的優良特性,因而榮昌豬、榮I系、榮II系是生產優質安全豬肉的優良母本。(3)父本選擇:長白、約克、杜洛克,作為種用個體必須經分子生物學檢測,確認不攜帶Haln、RN-基因。(4)商品豬雜交生產模式采用以新榮I系、榮昌豬為母本的二元、三元雜交繁育體系,生產商品豬。榮昌豬、榮I系、榮II系重要肉質指標榮昌豬榮I系榮II系肉色評分3.093.003.19PH16.026.186.16肌內脂肪含量3.163.192.70Haln基因無無無

2、應用無公害、無殘留的配合飼料配制技術,生產符合NY5032-生豬喂養飼料使用準則的安全配合飼料供養豬戶使用,確保豬肉產品無有毒有害物質殘留,減少氮、磷排放。(1)嚴格控制原料質量全部飼料原料在進入配合生產之前,采用高效檢測技術對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如致病菌、農藥殘留、重金屬等的含量進行檢測,確保飼料原料安全無毒。(2)制訂嚴格的生產工藝技術規程對生產人員、場地、機械設備、運輸工具等均應嚴格消毒,確保無污染。(3)制訂科學的飼料配方根據動物營養學原理,采用生物工程技術、氨基酸平衡技術和中草藥添加劑技術配制飼料。嚴禁配合飼料中使用有毒、有害、有殘留的添加劑。(具體方案見附件1)3、嚴格恪守NY5032-生豬喂養飼料使用準則,實施安全、高效的喂養技術,確保豬只生長發育良好。(1)仔豬早期斷奶全部仔豬在4-5周齡即斷奶。(2)階段喂養及營養方案(見下表)飼料及營養方案體重階段DE(MC/公斤)CP(%)料形預期日增重(g)斷奶-7kg3.422液體7-12kg3.421顆粒料12-20kg3.219顆粒料20-35kg3.117顆粒料50035-60kg3.016粉料65060-100kg2.914粉料700

(3)控制生長速度預計達100kg體重的日齡在180-190天左右。4、按NY/T5033-生豬喂養管理準則,5、按NY5030-生豬喂養獸藥使用準則和NY5031-生豬喂養獸醫防疫準則,(1)(2)實施高效、科學的免疫程序。合理使用高科技、生物工程疫苗,有效防止豬瘟、丹毒等多個傳染性疾病的發生。(3)建立快速、高效的疫病診療和監測系統。運用生物工程診療試劑、單克隆抗體、核酸探針等高科技診療技術,快速、精確診療疫病,及時裁減傳染病患病豬只,確保豬群健康。(4)建立藥品控制中心,統一使用無殘留、無污染、無毒、無副作用的藥品。科學防治母豬、仔豬、生長育肥豬疾病,避免藥品(特別是抗生素、驅蟲劑)的殘留。(5)搞好綜合防治。豬只發病率和死亡率控制在最低程度。6、應用安全豬肉生產信息管理系統,對安全豬肉生產各個環節進行可追溯性監控。項目實施的全部豬只必須佩帶特制的耳標,耳標為一次性使用,以示范區(市)、縣、鄉、鎮為區域統一編號,建立免疫、飼料、獸藥、添加劑的使用及疫病發生等信息檔案,通過移動輸入設備,由專人通過互聯網輸入到計算機中心,反饋到各屠宰、銷售點,以確保豬肉安全的可追溯性,同時也使安全的豬肉進入市場,得到對應的高額回報。7、實施嚴格的肉品衛生管理及檢查技術,確保肉品質量達成NY5029-原則。

(1)加強豬只宰前的衛生檢疫與管理,及早發現病豬,剔除并進行無害化解決,避免肉品污染,確保肉品安全。(2)嚴格執行《肉品衛生檢查試行規程》和《獸醫衛生檢查規程》,做好豬只宰前和屠宰過程中的衛生管理,以獲取優質、耐藏的肉品。(3)實施定點屠宰,加強宰后衛生檢查與管理。對胴體及內臟進行嚴格的衛生檢查,涉及傳染性疫病的檢查和重金屬、抗生素、殺蟲劑等殘留物的測定,剔除不安全肉品。(4)加強運輸過程中的衛生管理,注意運輸車輛及用品的清潔衛生,避免運輸途中豬只和肉品污染。(二)任務分工1、重慶市養豬科學研究院為本項目重要承當單位,重要負責項目計劃、實施方案的制訂,研究、開發、提供項目所需技術并組裝配套,派出12人的技術專家小組,全程負責項目技術難題的解決以及監測、檢測評價工作。2、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飼料研究所負責提供部分技術,承當部分檢測工作。3、重慶市獸醫防疫站負責實施基地縣疫病的監測、疫病的凈化技術、肉品衛生檢查等工作。4、合作公司重慶榮昌萬隆牧業有限公司負責項目的具體實施。即由提供商品仔豬、安全配合飼料、安全獸藥、安全高效飼料添加劑、負責安全肉豬的回收、定點屠宰和定點掛牌銷售,并負責喂養專業戶的效益回報。5、各基地縣的業務管理部門負責有關政策的協調和優惠,組織實施項目的專業戶的管理,萬隆牧業公司以鄉(鎮)為單元選聘專門的技術人員負責項目技術、物資、政策的貫徹,收集有關信息,建立肉豬信息檔案并反饋計算機中心。喂養專業戶專門負責肉豬的喂養。(一)投資估算

本項目計劃總投資2077.00萬元。具體內容見下表。(二)資金來源

本項目總投資2077.00萬元。本項目屬綠色食品工程項目,重要體現社會效益,擬申請國家投資500萬元,重慶市養豬研究院自籌107萬元,,榮昌縣、忠縣、涪陵區各配套250萬元,重慶市榮昌萬隆實業總公司投資720萬元。流動資金(萬元)由承接公司自行貸款解決。(一)組織方式為了確保本項目的順利實施,項目的組織管理采用科研項目管理模式,實施首席專家負責制;整個項目的人、財、物的調配統一;同時組建項目領導小組、項目技術組和項目管理組。項目領導小組由重慶市農業局、重慶市養豬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重慶市獸醫防疫站、榮昌縣人民政府、忠縣人民政府、涪陵區人民政府及重慶榮昌縣萬隆牧業有限公司的重要領導構成,首席專家兼領導小組組長。重要負責項目實施的組織領導,協調各參加單位及部門間的關系;檢查項目實施狀況,解決實施過程中的有關組織和政策等問題。

項目技術小組由重慶市養豬科學研究院和實施基地縣(區)的技術人員構成,首席專家任組長。負責制訂項目的實施方案、技術規程、解決技術難題等。管理小組由各單位和基地縣的科技管理人員構成,負責本項目的管理、監督、檢查工作。(二)運行管理項目實施公司化運行模式。項目技術開發與應用的全部資金,由項目首席專家根據任務完畢狀況分解經費。重慶市榮昌萬隆牧業有限公司運用其豬場、飼料廠、獸藥廠、定點屠宰場、豬肉銷售與基地農戶,采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