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知識培訓知識范文9篇_第1頁
院感知識培訓知識范文9篇_第2頁
院感知識培訓知識范文9篇_第3頁
院感知識培訓知識范文9篇_第4頁
院感知識培訓知識范文9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院感知識培訓知識范文9篇院感知識培訓知識篇1一、醫院保潔工作的意義及重要性醫院保潔,顧名思義,就是確保醫院環境衛生。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程度不斷提高,人們對環境質量、衛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維護好醫院(室)的清潔衛生,就象一個人每天要洗臉,保持衣著整潔一樣重要。做好醫院內外環境的衛生工作:是醫院生存、發展的需要,是醫院保障系統的重要任務,是醫院管理者的重要職能之一。保潔人員在日常操作過程中,不僅要清掃垃圾,擦掉塵埃,必須做好消毒隔離,預防交叉感染。這是提高醫、護質量的要求,這是醫院安全管理的需要,也是提高醫院整體水平的重要環節。改革開放以來,醫院的各項設施不同程度得到改善,各診區、病房、日趨家庭化、現代化、這就要求保潔管理也必須跟上、并符合專業要求。它將——展現醫院的整體形象,反映醫院精神風貌,體現醫院管理及素質水平等……。二、醫院保潔工作與醫院感染管理的關系醫院是一個特殊的環境:1、是預防疾病、治療疾病及保健的重要場所。清潔衛生是控制醫院感染的基礎,醫院感染率能反映醫院的醫療水平,管理水平及社會形象.醫院感染率極大地影響著醫院衛生資源的流向,影響著病人身心康復和醫院的綜合效益。2、是病人醫療、護理、康復、生活的重要場地。良好的室內環境,如適宜的:微小氣候,充足光線、清新空氣、安靜環境、整潔病房等對病人均是良性刺激,可使中樞系統處在正常狀態,有利于提高機體各系統的生理功能。增強患者抵抗力,防止醫院感染的發生和流行,從而有利于醫、護質量的提高和病人早日痊愈、康復。3、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地方。微生物:是很小的、用肉眼看不見的,只能在顯微鏡下才可以看見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真菌等。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動直接/間接造成空氣/物表污染傳播。醫院感染源:通過咳嗽、打噴嚏、講話等,可排出數以萬計的飛沫,其中較大粒徑者可很快降落,造成物體表面污染。較小粒徑在空氣中可很快蒸發,形成較小粒子在空氣中長時間漂浮,而造成人與人或室與室之間空氣傳播。如結核桿菌、流感、麻疹、腮腺炎、水痘、帶狀皰疹等病原微生物經飛沫直接引起的傳播。病人的污染物:如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直接造成醫院環境和物體表面的污染。也可由干燥的污染物隨塵土飛揚散布造成間接污染。門診病人、陪護者、探視者等將社會感染源帶入醫院造成醫院空氣環境污染。病人、探視人員和醫務人員的各種活動,如說話、呼吸、咳嗽、打噴嚏、脫鞋換衣、換洗被褥等,都可以散布大量微生物,造成對環境物品的污染。在環境臟、亂、差的情況下進行診療、治療、護理,就無法確保各項消毒、滅菌的效果,就談不上預防、控制醫院感染具體措施的落實。如果把降低醫院感染率看做一個整體工程,醫院環境衛生就是基礎工程之一。三、我們醫院保潔工作存在的問題保潔人員不了解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的劃分及意義。拖布沒有分區,為了完成工作任務,保潔工具混放混用。抹桌毛巾未做到一桌一用一消毒,而是一桌多用。醫療廢棄物混裝,混運。手套的錯誤使用,自我保護意識差不了解消毒的目的,意義和要求,不知道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四、醫院保潔工作的要求:保潔人員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切斷病源傳播途徑的具體實施者。1、保潔人員必須清楚相關區域的劃分,人員應相對固定、明白各區域清潔、消毒的用具的使用辦法。醫院保潔應做到:(1)各項清潔工作:要有程序、由潔到污、分區、分室進行。(2)特別是干式清掃很容易造成灰塵播散,造成微生物污染——禁用。(3)濕式清掃可由污染嚴重的抹布和拖把造成污染擴散——嚴格區分、必要消毒。(4)正確處理各種特殊細菌污染。了解醫院的分區:辦公區(低危險區)--辦公、教學區……。醫療區(中等危險區)—普通門診、普通病房(內、外病區)……。住院區(高危險區)--傳染科(門診、病房)……。重點科室(極高危區)--手術室、ICU、器官移植病房……。清潔有條不紊,有秩序、不遺漏、一次擦完,不宜反復擦拭無序進行。清潔用具分區使用標記明確:一桌一椅一抹布、一房間一拖布,每個拖布清潔面積最好不超過20m2。堅持每日定時清掃制度,清掃必須在早晨上班前進行,經常保持醫院內、外環境整潔,防“臟、亂、差”。及時清掃地面,清除痰跡、污物、廢棄物、積水,制止隨地吐和亂扔、亂倒廢棄物。防止空氣污染,堅持濕式清掃,嚴禁在醫院內焚燒樹葉、紙屑等。達到窗明、物潔、地凈。院感知識培訓知識篇2一、醫院保潔工作的意義及重要性醫院保潔,顧名思義,就是確保醫院環境衛生。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程度不斷提高,人們對環境質量、衛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維護好醫院(室)的清潔衛生,就象一個人每天要洗臉,保持衣著整潔一樣重要。做好醫院內外環境的衛生工作:是醫院生存、發展的需要,是醫院保障系統的重要任務,是醫院管理者的重要職能之一。保潔人員在日常操作過程中,不僅要清掃垃圾,擦掉塵埃,必須做好消毒隔離,預防交叉感染。這是提高醫、護質量的要求,這是醫院安全管理的需要,也是提高醫院整體水平的重要環節。改革開放以來,醫院的各項設施不同程度得到改善,各診區、病房、日趨家庭化、現代化、這就要求保潔管理也必須跟上、并符合專業要求。它將——展現醫院的整體形象,反映醫院精神風貌,體現醫院管理及素質水平等……。二、醫院保潔工作與醫院感染管理的關系醫院是一個特殊的環境:1、是預防疾病、治療疾病及保健的重要場所。清潔衛生是控制醫院感染的基礎,醫院感染率能反映醫院的醫療水平,管理水平及社會形象.醫院感染率極大地影響著醫院衛生資源的流向,影響著病人身心康復和醫院的綜合效益。2、是病人醫療、護理、康復、生活的重要場地。良好的室內環境,如適宜的:微小氣候,充足光線、清新空氣、安靜環境、整潔病房等對病人均是良性刺激,可使中樞系統處在正常狀態,有利于提高機體各系統的生理功能。增強患者抵抗力,防止醫院感染的發生和流行,從而有利于醫、護質量的提高和病人早日痊愈、康復。3、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地方。微生物:是很小的、用肉眼看不見的,只能在顯微鏡下才可以看見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真菌等。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動直接/間接造成空氣/物表污染傳播。醫院感染源:通過咳嗽、打噴嚏、講話等,可排出數以萬計的飛沫,其中較大粒徑者可很快降落,造成物體表面污染。較小粒徑在空氣中可很快蒸發,形成較小粒子在空氣中長時間漂浮,而造成人與人或室與室之間空氣傳播。如結核桿菌、流感、麻疹、腮腺炎、水痘、帶狀皰疹等病原微生物經飛沫直接引起的傳播。病人的污染物:如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直接造成醫院環境和物體表面的污染。也可由干燥的污染物隨塵土飛揚散布造成間接污染。門診病人、陪護者、探視者等將社會感染源帶入醫院造成醫院空氣環境污染。病人、探視人員和醫務人員的各種活動,如說話、呼吸、咳嗽、打噴嚏、脫鞋換衣、換洗被褥等,都可以散布大量微生物,造成對環境物品的污染。在環境臟、亂、差的情況下進行診療、治療、護理,就無法確保各項消毒、滅菌的效果,就談不上預防、控制醫院感染具體措施的落實。如果把降低醫院感染率看做一個整體工程,醫院環境衛生就是基礎工程之一。三、我們醫院保潔工作存在的問題保潔人員不了解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的劃分及意義。拖布沒有分區,為了完成工作任務,保潔工具混放混用。抹桌毛巾未做到一桌一用一消毒,而是一桌多用。醫療廢棄物混裝,混運。手套的錯誤使用,自我保護意識差不了解消毒的目的,意義和要求,不知道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四、醫院保潔工作的要求:保潔人員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切斷病源傳播途徑的具體實施者。1、保潔人員必須清楚相關區域的劃分,人員應相對固定、明白各區域清潔、消毒的用具的使用辦法。醫院保潔應做到:(1)各項清潔工作:要有程序、由潔到污、分區、分室進行。(2)特別是干式清掃很容易造成灰塵播散,造成微生物污染——禁用。(3)濕式清掃可由污染嚴重的抹布和拖把造成污染擴散——嚴格區分、必要消毒。(4)正確處理各種特殊細菌污染。了解醫院的分區:辦公區(低危險區)--辦公、教學區……。醫療區(中等危險區)—普通門診、普通病房(內、外病區)……。住院區(高危險區)--傳染科(門診、病房)……。重點科室(極高危區)--手術室、ICU、器官移植病房……。清潔有條不紊,有秩序、不遺漏、一次擦完,不宜反復擦拭無序進行。清潔用具分區使用標記明確:一桌一椅一抹布、一房間一拖布,每個拖布清潔面積最好不超過20m2。堅持每日定時清掃制度,清掃必須在早晨上班前進行,經常保持醫院內、外環境整潔,防“臟、亂、差”。及時清掃地面,清除痰跡、污物、廢棄物、積水,制止隨地吐和亂扔、亂倒廢棄物。防止空氣污染,堅持濕式清掃,嚴禁在醫院內焚燒樹葉、紙屑等。達到窗明、物潔、地凈。掌握病區的分區:清潔區(限制區)--值班室……;半污染區(半限制區)--治療(換藥)室……;污染區(非限制區)--普通病房……。每日清潔消毒應按順序進行:從治療室即清潔區開始,依次為辦公室、值班室、病房、走廊、廁所……。不同區域的拖把如病房、走廊、廁所不得混用并應定點放置,拖把分池清洗,禁止在洗漱池沖洗,拖把及水桶用后要洗干凈進行消毒并涼干,拖把不涼干不準隔天再用。要嚴格區分,固定放置,不得交叉使用。拖把標識(拖把上粘一段相應色不粘膠紙):治療室使用——綠色拖把;病房使用——黃色拖把;樓道(公共區域)使用—黑色拖把;衛生間使用——紅色拖把。保潔人員不固定,不了解醫院、病區區域劃分及意義,為盡快完成工作任務,工作內容交叉,保潔工具混放混用。如掃地、擦拭床邊框、門把手、走廊扶手等同時進行,抹桌毛巾未做到一桌一用一消毒,而是一桌多用。醫院衛生潔具細菌學調查,拖把、抹布比物體表面中含菌種類既多,量又大,作為每日必用的清潔工具不僅達不到清潔的目的,反而成為細菌散布工具;拖把、抹布可用“細菌培養基“來形容,含有大量的細菌,尤其是銅綠假單孢桿菌污染嚴重,有時可高達30%.醫院的衛生清掃和消毒必須按科學方法和規范方法操作,如定期清掃病房應采用清潔濕式方法,抹布應作必要的消毒,應該一床一更換;拖把應保持干燥,分區固定使用,否則它們就成了染菌載體,而造成污染擴散。2、正確掌握消毒、隔離基本方法工作人員自身:不了解各項工作的目的,要求,方法及工作中應注意的事項,不了解消毒的目的,意義和要求,不知道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等,而是隨意配置,濃度過高或太低,即造成了消毒液的浪費,又達不到消毒的目的,還造成環境污染、耐藥菌的產生。應在科室護士指導下進行:(1)地面消毒:醫院地面經常受到病人排泄物、嘔吐物、分泌物的污染,由于人員的流動量大,如果不能時清除地面污染,極易造成病原菌的擴散。①當地面無明顯污染的情況下,通常采用濕式清掃,用清水或清潔劑拖地每日1—2次,清除地面的污穢和部分病原微生物。②當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時,通常采用含氯消毒劑(250-500mg/L)拖地或噴灑消毒地面。③對結核病人污染的表面,可用0.2%過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劑(84消毒液)擦洗。(2)墻面消毒:醫院墻面在一般情況下污染狀況輕于地面,通常不需要進行常規消毒,經常進行清潔就可以了。當受到病原菌污染時,可采用化學消毒劑噴霧或擦洗,墻面消毒一般為2.0米--2.5米高即可。應保持無塵和清潔,不允許出現霉斑。對細菌繁殖體、肝炎病毒、芽孢污染者,分別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擦洗或與2000mg/L--3000mg/L的消毒劑溶液噴霧處理,有較好的殺滅效果。噴霧量根據墻面結構不同,以濕潤不向下流為度,一般50ml/㎡-200ml/㎡。(3)病房各類物體表面的消毒:病房內用品有桌子、凳子、床頭柜等,一般情況下室內用品只進行日常清潔衛生工作,用清潔的濕抹布或季胺鹽類消毒液每日2次擦拭各種用品的表面,可去除大部分微生物。當室內各種用品的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時必須采取嚴格的消毒處理。注意抹布必須做到一床一巾。①用含有效氯200mg/L-500mg/L的消毒劑溶液、含有效250mg/L-500mg/L的碘伏,可擦拭或噴灑室內各種物品表面。②紫外線燈照射:1)懸吊式或移動式等消毒時,離污染表面不宜超過1米,消毒有效區為燈管周圍1.5米-2米。2)紫外線燈管必須保持清潔,每周1次用酒精擦拭一次,照射時間不得少于30分鐘,根據物品及要殺的病原微生物適當延長照射時間。3)照射時注意不要直接照射到人,以免引起傷害。③其它表面的消毒:包括門把手、水龍頭、門窗、洗手池、衛生間、便池等物表,這些地方容易受到污染。通常情況下,每天用消毒水擦抹、刷洗處理,保持清潔。不懂的地方多問護士長和護士,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安全的操作。(4)病室日常消毒:①患者安置原則:感染病人與非感染病人分開,同類感染病人相對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單獨安置。②病室內定時通風換氣,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每周紫外線消毒30分鐘。地面濕式清掃,用清水濕拖,一日一次。有明顯污染或被病人血。院感知識培訓知識篇3一、時間20xx年04月25日二、培訓地點:洪門口醫院會議室三、培訓人員范圍人數:全員四、培訓記錄及總結:什么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FMD)是嬰兒和兒童的一種常見疾病。以發熱、口腔潰瘍和皰疹為特征。初始癥狀為低熱、食欲減退、不適并常伴咽痛。發熱1-2天后出現口腔潰瘍,開始為紅色小皰疹,然后常變為潰瘍。口腔皰疹常見于舌、牙齦和口腔頰粘膜。1-2天后可見皮膚斑丘疹,有些為皰疹,皮疹不癢,常見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見于臀部。手足口病的癥狀:1、急性起病,發熱;2、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3、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或膝蓋偶可受累;4、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5、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疼手足口病的治療:1、一要到醫院診治,并按醫生的囑咐服藥,并臥床休息。2、必要時可服用中成藥,如小兒咽扁沖劑,清開靈口服液,板蘭根沖劑等口服藥物。3、取西瓜霜或思密達涂搽口腔患處,每天2-3次。4、注意口腔皮膚清潔,每天用生理鹽水清潔口腔,同時注意看護病人,防止其對皮膚皰疹進抓撓,以防破潰感染。手足口病飲食注意:1、飲食宜清淡無刺激性,忌食辛辣、魚、蝦、肉類等易使病情加重的食物。2、飲食溫度不宜過高,食用過熱的食物可以刺激破潰處引起疼痛,不利于病變愈合。手足口病的護理:1、讓孩子與患兒或有可疑癥狀者接觸,吃東西前一定要洗干凈手,不要隨意使用別人的餐具或其他生活用品,盡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2、如果孩子被感染,一定要很好地臥床休息,發熱時多給喝溫開水,宜吃清淡稀軟的飲食,患兒嘴痛時注意給吃低溫食物,疼痛厲害不能進食時要及時去醫院輸液,補充身體所需的熱能。3、注意讓患兒注意衛生,對于糞便應馬上進行處理,便盆、衣褲要及時注意消毒,保護手、腳部的皮膚及衣著、被單的清潔,避免污染破潰的疹子,勤給患兒洗手,并且將指甲剪短,以防抓疹子而感染。手足口病注意事項1、對于患病寶貝,一定要從發病開始隔離7-10天,以免傳染其他孩子。2、雖然手足口癥類似水痘,一般能很快痊愈,但也不可掉以輕心,要細心呵護,注意預防隔離,以防擴散流行。當媽咪不能識別這種病時,要去看醫生,對可疑孩子都要早診早治早隔離。托幼機構的預防控制措施1、本病流行季節,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2、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3、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尤其是清掃廁所)時,工作人員應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結束后應立即洗手;4、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5、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6、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要對患兒采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7、患兒增多時,要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根據疫情控制需要當地教育和衛生部門可決定采取托幼機構或小學放假措施。春季傳染病雖然種類繁多,但只要我們重視預防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治療,就能有效的阻斷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1、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尤其是教室、電腦房;2、不到人口密集、空氣污染的場所去,如歌舞廳、影院、錄像廳;3、勤洗手,并用流動的水徹底洗干凈;4、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治感冒;5、合理膳食、增加營養;6、發熱或有其它不適及時就醫;7、避免接觸傳染病人;8、傳染病人用過的物品及房間及時消毒,如日光下晾曬衣、被,房間把手應用消毒劑噴灑、擦拭;9、及時接種針對傳染病疫苗,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建立完整的免疫屏障。院感知識培訓知識篇41、控制醫院感染最簡單,最有效,最方便,最經濟方法答:洗手啊2、何為手衛生答:手衛生為洗手、手消毒或外科手消毒的總稱;3、一般手衛生設施包括:答:洗手用的流動水、洗手池、清潔劑、手消毒劑、水龍頭開關、干手紙巾、干手機或毛巾。4、醫務人員在下列情況下應當洗手:答:①直接接觸病人前后,接觸不同病人之間,從同一病人身體的污染部位到清潔部位;②接觸病人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前后,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敷料之后;③穿脫隔離衣前后,摘手套后;④進行無菌操作前后,處理清潔、無菌物品之前,處理污染物品之后;⑤當醫務人員的手有可見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體液污染后。5、醫務人員洗手的方法是:答:①采用流動水洗手,使雙手充分浸濕;②取適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勻涂抹至整個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縫;③認真揉搓雙手至少15秒鐘,應注意清洗雙手所有皮膚,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縫,具體揉搓步驟為:a)掌心相對,手指并攏,相互揉搓;b)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交換進行;c)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d)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e)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f)將五個手指尖并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g)必要時增加對手腕的清洗。6、醫務人員在下列情況時應當進行手消毒:答:①檢查、治療、護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②出入隔離病房、重癥監護病房、燒傷病房、新生兒重癥病房和傳染病病房等醫院感染重點部門前后;③接觸具有傳染性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傳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④雙手直接為傳染病病人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病人污物之后;⑤需雙手保持較長時間抗菌活性時。7、醫院感染流行病學三大要素是什么?答:三大要素是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8、何謂醫院感染爆發流行?答:醫院感染暴發:是指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發生3例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的現象。9、暴發流行的常見傳播方式有哪幾種答:共同來源、帶菌者傳播、交叉感染、空氣傳播和其他方式。10、預防抗菌藥物耐藥的12項措施包括:答:11、標準預防的概念答:標準預防是針對醫院所有病人使用的一種預防,將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視為具有傳染性,在接觸上述物質、粘膜與非完整皮膚時必須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包括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傳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傳播;既要防止病人將疾病傳染給醫務人員,又要防止醫務人員將疾病傳染給病人,強調雙向防護。12、標準預防的具體方法與措施答:標準預防適用于所有病人的診斷、治療、護理等操作的全過程,當醫務人員每一次進行可能與污染物接觸時,必須戴手套,有可能污染其它部位時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標準預防的措施主要包括:⑴手衛生⑵戴手套⑶正確使用口罩、防護鏡和面罩⑷適時穿隔離衣、防護服、鞋套⑸污染的醫療儀器設備或物品的處理:①可復用的醫療用品和醫療設備,在用于下一病人時,根據規定進行消毒或滅菌處理。②處理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儀器設備時,要防止工作人員皮膚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防止將病原微生物傳播給病人和污染環境。③需重復使用的利器,應放在防刺的容器內,以便運輸、處理和防止刺傷。④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針頭等放置在防刺、防滲漏的容器內進行焚燒處理。⑹急救場所可能出現呼吸驟停等需要復蘇時,用簡易呼吸囊(復蘇袋)或其他通氣裝置以代替口對口人工呼吸方法。⑺醫療廢物應按照國務院頒布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其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理。⑻物體表面、環境、衣物與餐飲具的消毒①對醫院普通病房的環境、物體表面包括床欄、床邊、床頭桌、椅、門把手等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定期清潔,遇污染時隨時消毒。②在處理和運輸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時,要防止醫務人員皮膚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環境。③可重復使用的餐飲具應消毒、清洗后再使用,對隔離病人盡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飲具。④復用的衣服置于專用袋中,運輸至指定地點進行消毒、清洗,并防止運輸過程中的污染。13、微生物的感染途徑有以下5種,以前三種最為常見。答:接觸傳播、飛沫傳播、空氣傳播、媒介物傳播、昆蟲媒介傳播。14、《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何時發布實施?答:2006年9月1日。15、原《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何時廢止?答:2006年9月1日。16、醫院感染三級管理組織應包括哪些?答:(1)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2)醫院感染科和專職人員。(3)各科室病房的醫院感染監控醫生和護士。17、醫用物品對人體的危險性分類答:醫用物品對人體的危險性是指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的程度。根據其危害程度將其分為三類:(1)高度危險性物品:這類物品是穿過皮膚或黏膜而進入無菌的組織或器官內部的器材,或與破損的組織、皮膚、黏膜密切接觸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術器械和用品、穿刺針、輸血器材、輸液器材、注射的藥物和液體、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導尿管、膀胱鏡、腹腔鏡、臟器移植物和活體組織檢查鉗等。(2)中度危險性物品:這類物品僅和破損的皮膚、黏膜相接觸,而不進入無菌的組織內。例如,消化道管道、胃腸道內窺鏡、氣管鏡、麻醉機管道、子宮帽、避孕環、壓舌板、喉鏡、體溫表等。(3)低度危險性物品:雖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況下無害,只有當受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時才造成危害的物品。這類物品和器材僅直接或間接地和健康無損的皮膚相接觸,包括生活衛生用品和病人、醫護人員生活和工作環境中的物品。例如,毛巾、面盆、痰盂(杯)、地面、便器、餐具、茶具、墻面、桌面、床面、被褥、一般診斷用品(聽診器、聽筒、血壓計袖帶等)等。18、醫療廢物含義?答: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19、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如何貯存?答: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應當建立醫療廢物的暫時貯存設施、設備,不得露天存放醫療廢物;醫療廢物暫時貯存的時間不得超過2天。20、發生職業暴露后的處理措施1)保持鎮靜。2)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污染的粘膜。3)刺激局部出血:有傷口,應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4)受傷部位的消毒: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用消毒液(75℅酒精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被暴露的粘膜,反復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5)發生職業暴露后,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填寫職業暴露以便進行調查、監控、隨訪。6)感染風險的評估及提出整改措施。27)高風險時藥物預防:例如:被HBV陽性病人血液、體液污染的銳器損傷,應在24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高價球蛋白,同時進行血液乙肝標志物檢查,陰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月、6月間隔)。21、常見耐藥菌感染病人的隔離措施22、醫療廢物分類23、凡需要消毒、滅菌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洗消程序答:凡需要消毒、滅菌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先清洗再消毒或滅菌。特殊感染性疾病(破傷風、碳疽、朊毒體等)污染的器械應執行專門的操作規程和處理流程。24、醫療機構發生以下情形時,應當按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試行)》的要求進行報告答:⑴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事件;⑵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⑶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25、如果遇見HIV初篩(+)的病人,應該如何處理?答:應該馬上上報防保科,如不能單間隔離的情況下應對病人進行床旁隔離,保護病人隱私,但應該讓本科室醫護人員知道,在對病人進行診療護理時注意自身防護,具體措施如下:①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時應當戴手套,脫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②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醫務人員應當戴手套、具有防滲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時,還應當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者圍裙。③醫務人員手部皮膚發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護理操作時必需戴雙層手套。④醫務人員在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并特別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⑤使用后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針頭處理設備進行安全處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輸液器等醫用銳器,以防刺傷。禁止將使用后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針頭、刀片等銳器。⑥對病人用后的醫療器械、器具應采取正確的消毒措施。院感知識培訓知識篇5(一).概念(二).職業暴露(三).器械的使用流程(四)特殊感染處理(一).概念:醫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獲得而于出院后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入院時已存在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已屬醫院感染。(二).職業暴露1.常見職業暴露的原因:2..職業暴露的防護措施3.職業暴露的處理措施:1.常見職業暴露的原因:針刺:健康的醫務人員患傳染病80—90%是由針刺傷所致,護士占80%。針刺發生于:注射抽血靜脈穿刺或拔除銳器處理醫療廢物處理外科手術縫合2..職業暴露的防護措施(標準預防)(1)標準預防的核心內容:所有病人均被視為具有潛在傳染性的疾病、即認為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傳染性,必須隔離。既要防止經血源性疾病的傳播,又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傳播。強調雙向防護。既要預防疾病從病人傳至醫務人員,又要預防疾病從醫務人員傳給病人。(2)標準預防的具體措施:①洗手、大量流行病學調查證實,手是醫務人員工作中被感染的重要傳播媒介,洗手則是阻斷傳播疾病的關鍵環節。②戴手套、當預料要接觸血液或其他體液以及使用被血液或體液污染物品前后,接觸無污染物品前以及下一個患者之前,應立即脫手套。③帽子、口罩、及防護眼鏡、當存在血液和體液飛濺、潑濺和噴濺至眼、口和其他粘膜時,應戴防護性眼罩和口罩。④預防針刺傷、日常工作中盡量避免徒手傳遞銳器、銳器盒不能裝滿且無針頭突出、使用后的銳器及時放入耐刺的銳器盒中、杜絕回套針尖、如需回套應借助鑷子或單手操作。3.職業暴露的處理措施:首先保持鎮靜,立即用洗手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沖洗后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碘伏消毒,包扎傷口。立即報告科室負責人及相關管理部門,根據暴露源及傷者情況進行相應處理。(三).器械的使用流程1.器械的清洗:2.干燥:3.器械的檢查與保養:4.包裝基本要求:1.器械的清洗:清洗時指除去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附著的污物及部分微生物的過程。有效的清洗操作過程應包括以下步驟:①沖洗、是用流動水進行清洗、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過程。②洗滌、是指使用清洗劑、乳化分解和分離器械表面污物的過程。③漂洗、是用流動水沖去被清洗劑分散脫離的污染物和化學清洗劑殘留的過程。防止污物重新沉淀在被清洗器材的表面、保證器材潔凈度。④終末漂洗、是最后一次清洗的步驟、應選用軟水、純化水或蒸餾水進行漂洗,可進一步提高器材潔凈度。2.干燥:干燥是指去除消毒后器械殘留水的過程。水是細菌滋生的基本條件、清洗消毒后的器械應立即干燥處理避免消毒后的器械二次污染、避免霉菌生長和生銹。由于器械構造的復雜性、手工干燥處理難以保證干燥質量、因此提倡機械干燥方法。不具備機械干燥條件或處理不耐熱器材時可采用手工干燥處理。手工干燥處理應使用低纖維檫布,不宜使用容易脫落棉纖維的棉布如紗布、易造成微粒污染。管腔類器械應用壓力氣槍進行干燥處理、亦可用專用棉條進行干燥。禁止采用晾干等自然干燥方法,避免由于干燥時間過長使消毒后器材重新滋生細菌或被環境污染。3.器械的檢查與保養:器械清洗合格的標準應達到表面以及關節齒牙出光潔無血漬、污漬、水垢等殘留污漬和銹斑。功能完好、器械保養禁止使用石蠟油等非水溶性的產品潤滑器械,因為石蠟油等非水溶性的產品可阻礙滅菌蒸汽充分接觸器械表面、影響滅菌效果。應使用醫用的器械潤滑劑。4.包裝基本要求:包裝操作包括裝配、包裝、封包、注明標識等步驟。器械包裝與手術衣、手術單敷料類包裝應分室操作、避免棉絮微粒污染器械。器械應擺放有序、平整、不應將多件器械捆綁包裝。盤、盆、碗等器皿應單獨包裝,不能單獨包裝時應在兩個容器之間加墊布巾等吸濕的材料,貴重精密器械宜單獨包裝。剪刀和血管鉗等軸節類器械不應完全鎖扣、可使用U形架。精銳器械應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通常情況滅菌器械包重量不宜超過7公斤,敷料包重量不宜超過5公斤。器械和敷料包裝過重和較密集需要較長的滅菌周期和干燥時間、當超過滅菌參數標準時將影響滅菌重量,延長滅菌時間會加快器材氧化耗損,減短器械使用壽命。開放式的儲槽不具備無菌屏障性,不應用于滅菌物品的包裝,需要使用儲槽滅菌物品時應在儲槽內或外部使用包裝材料包裝。(四)特殊感染處理被朊毒體、氣性壞疽污染的處理流程:疑似或確診朊毒體、氣性壞疽感染的病人宜選用一次性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應進行雙層黃色垃圾袋密閉封裝焚燒處理。可重復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應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劑1000mg/L--2000mg/L浸泡30min—40min后,有明顯污染物時應采用含氯消毒劑5000mg/L--10000mg/L浸泡至少60min后再安照先消毒后清洗操作步驟處理。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污染的地方應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關閉門窗消毒。院感知識培訓知識篇6時間:地點:主講人:參加人員:診所全體員工培訓內容:1、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消毒技術規范》、《消毒管理辦法》、《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傳染病管理法》等相關法律法規。2、診所感染病例的發現、登記、報告、分析、反饋流程。3、醫療廢物的收集、運送、處置相關知識。4、無菌操作規程,六步洗手法。院感知識培訓知識篇7在院領導的重視與關心下,我院院內感染做了大量工作。從組織落實開始,到嚴格管理制度,開展必要的臨床監測等,采取多種措施,使我院的院內感染管理逐步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將以院內感染控制在最低水平。為了今后進一步搞好院內感染管理工作,現將我院本年度院內感染控制工作總結如下:一、領導高度重視,保證院內感染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院領導高度重視語言感染管理工作,院長直接擔任醫院感染管理領導小組組長,指導院感辦開展日常工作。第一,注重依法管理,按照規范開展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不斷學習法律、法規,貫徹執行《傳染病防治法》、《消毒技術規范》、《醫院感染管理規范》和各項政策法規,院領導強調依法行醫,規范管理。由于院領導的重視和院感辦主任認真負責的管理,我院職工的法律意識和控制院內感染的意識不斷強化。第二、為有效的控制醫院感染,保證醫療質量,院領導重視重點科室的建設,對產房、手術室、檢驗科等重點科室嚴格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要求配置基礎設施。第三、吧控制高危科室的醫院感染工作作為工作重點,經常到臨床第一線了解情況并檢查督促消毒隔離制度的落實,工作中發現問題和薄弱環節,及時與相關部門溝通設法解決,腳踏實地的開展工作。二、充實衛生院感染組織機構根據衛生部規范要求逐步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保證了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規范有序的開展。醫院按照職責制定了醫院感染管理質量考核標準,每季度根據考核標準進行質量檢查,對質量檢查結果組織討論和考核,同時根據醫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問題制定改進措施,規范地開展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根據科室院內感染存在問題組織醫務人員討論;各級院內感染監控人員履行了院內感染管理的相應職能,從而使院內感染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在醫院感染管理中,規范、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特別是醫療廢物管理制度、院內感染消毒隔離制度、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使用的管理制度、院內感染管理檢查制度、院內感染管理教育培訓制度、醫院感染管理考核制度等。三、加強院感知識培訓,提高全院職工控制院內感染意識結合本院實際,營造氛圍,院感辦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院內感染培訓,對全院醫務人員進行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相關知識培訓。2014年全年對我院醫務人員及后勤人員培訓考核4次,實習生培訓考核2次。增強大家預防、控制醫院感染意識;提高醫院預防、控制感染水平。在全年的院內感染控制工作中,由于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及各科室的積極配合,工作開展比較順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貫徹落實院感知識培訓知識篇8感染管理考核標準◆衛生院建立院內感染管理小組,在組長領導下開展工作。其主要職責是執行院內感染管理文件所規定的各項規章制度。◆做好本科室抗感染藥物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如有院內感染病例錯報漏報者每發現一項扣1分;對監測不及時、配合不好,影響每月工作進度的扣1-3分。◆醫療垃圾未分類收集、包裝不符合要求、未與生活垃圾分開、記錄與簽字不齊全、保存不完整的,有一項缺陷扣1分。◆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未按程序要求執行的,發現漏報一例扣5分;報告時限、程序有缺陷的每項扣2分。◆對入院前已確診為傳染病,收到非傳染科病房,沒有實行隔離,每人次扣5分;造成院內感染的將根據情節給予嚴肅處理。◆因外傷或內科急性病住院,后又查出具有傳染性疾病時,應立即給予單間隔離并做好防護。◆科室對工作人員及新上崗人員,應有院感知識培訓和考核記錄,一年不少于四次。◆隨機抽查醫務人員3人對院感知識和知曉程度,1人不合格扣2分。◆以上考核滿分為100分,85分以上及格,由保健科院內感染主管人員通過每月情況匯總考核,上報院財務科核算。控制醫院感染措施1、建立健全的控制院內感染的三級網絡系統、院內感染管理委員會,院內感染管理辦公室及各科的監測員,明確各級監控監測系統的職責。2、每年召開2-3次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會議,研究醫院感染現狀和需要解決的問題。3、對醫院感染進行流行病學的監測和控制。4、每月收集、分析、匯總醫院感染病例資料、并按時上報院領導。5、普及醫院感染知識,反饋醫院感染的各種信息。7、每半年對全院紫外線燈管強度測定一次。8、每季度對全院抗生素使用情況進行一次調查,作好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指導工作。控制院內感染方案1、貫徹執行衛生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的決議,制定全院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的計劃和制度,并對各科的具體實施給予具體指導。2、普及院內感染知識,使醫務人員在日常醫療中注意到院內感染的預防和控制。3、對全院感染的高危區、環境、病人及帶菌人員實行重點監測,定期總結分析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改進的`措施。4、對全院病人和病歷進行系統地調查,并核對各科上報的感染調查表,做為各科室的獎罰依據。5、檢查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