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蔣林突發事件現場報道淺析摘要:新聞的價值在于時效性,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每天也會面臨很多的突發事件的發生,第一時間對現場的情況進行報道是媒體的責任,也是記者的重要使命,由于突發事件的內容和性質各不相同,這也就關系到了不同階層人的利益,導致事件的原因眾多,一時難以理清,社會的影響力比較大。記者的播報不僅要牢記人民對于民眾媒體的信賴,要完全保證不能出任何的差錯,記者自己也要有優秀的素質,具備一定的觀察力,敏銳的洞察力、社會責任感、還要具有對于突發事件的應對策略,這樣才能讓民眾安心,本文我們研究了蔣林的報道藝術,蔣林對于現場的協調能力和觀察力都是記者應該學習的,只有具備了這樣的素質才能保證突發時間報道的不出差錯。[關鍵詞]:突發事件、現場報道、現場直播、蔣林、新聞報道AnalysisonthescenereportofJiangLinemergencyAbstract:Newsvalueisthesexofeffectivenessforagivenperiodoftime,thereporterintheinterviewprocessperdaywillbefacedwithmanyunexpectedeventsoccur,situationforthefirsttimeonthescenereportedistheresponsibilityofthemedia,journalistsarealsoimportantmission,duetotheunexpectedeventsofthecontentandnatureofeacharenotidentical,whichalsorelatestotheinterestsofdifferentsegmentsofhuman,manyleadingtothecauseoftheincident,temporarilydifficulttosortout,socialinfluenceisrelativelylarge.Reportersbroadcastnotonlytobearinmindthattherelianceonmassmedia,tofullyguaranteenotoutofanyerror,reportertoexcellentquality,haveacertainobservation,keeninsight,socialresponsibilitysense,butalsotoWithcopingstrategiesforemergencies,soastomakepeoplefeelatease.Inthispaper,westudytheJianglinreportedart,JiangLinforon-sitecoordinationabilityandobservationarereportersshouldlearn.Onlywiththesuchqualitiestoensurethebursttimereportednomistakes.Keywords:emergency;livecoverage;livebroadcast;JiangLin;newsreport目錄22162摘要: 12125一、突發事件現場報道的內涵及其對報道者的特殊要求 576891.1突發事件現場報道的特點 557621.2我國突發事件電視現場報道的現狀 642891.3新聞事件對于報道者的要求 61266二、蔣林的突發事件現場報道經歷及其報道藝術 755672.1蔣林完成的主要的突發事件的報道 763112.2蔣林在突發事件現場的報道藝術 7142612.2.1能把握住事件的細節 7194992.2.2能有技巧的駕馭畫面 8161552.2.3能把握住對新聞的敏感力 814792.2.4能準確的把握住事件的角度語言組織能力強 85112.2.5能夠根據情況協調現場 9206262.2.6能準確判斷事件本身新聞價值和把握報道尺度 10162152.2.7時刻牢記人文情懷的重要 10140772.2.8始終把職業道德放在第一位 1118906三、蔣林的突發事件現場報道藝術對做好此類報道的啟示 1148053.1在報道的時候提升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 1199013.2現場報告中要提高提問的技巧 1213933.3提高現場的應變能力選擇和控制的能力 1298263.4報道之前要做好準備把握好報道的藝術 139670參考文獻 14
一、突發事件現場報道的內涵及其對報道者的特殊要求1.1突發事件現場報道的特點突發事件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突發性。突發事件的發生雖然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但發生突如其來,大多演變迅速,解決問題的機會稍縱即逝,如果不能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將會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損失。
二是公共性。突發公共事件專指在公共管理范疇內的危機事件,其影響和涉及的主體具有公共性、社會性。
三是不確定性。主要表現在原因、
變化方向、
影響因素、
后果等方面無確定性
,事件瞬息萬變
,難以準確預測和把握。
四是多樣性。突發事件的發生發展具有不同的情景
,在表現形式上具有各自的特點。
五是危害性。不論什么性質和規模的突發事件
,都必然會不同程度地給社會造成一定危害
,而且危機往往具有連帶效應
,可能引發次生或衍生事故,導致更大的損失和危機。突發事件具有突然性難以給人太多的思想準備時間,所以突發事件的報道就有了更大的難度,還有就是突發事件的報道藝術難以把握,我們要在突發事件來臨事,安撫好群眾的情緒,這就需要更高的報道藝術,在突發事件發生時,現場報道全面的發揮了新聞媒體在社會中的重要職能。所以,在突發事件發生時,新聞記者需要及時趕往前線,進行專業的現場報道。因為突發事件通常破壞性比較強,一般能在短時間內成為人人民群眾關注的焦點,特別是一些自然災害,如果不能對突如其來的沖擊進行良好的心理調節,很容易引起人民群眾的恐慌心理。因此,新聞記者的現場報道首先能夠穩定人民群眾的情緒。一方面,突發事件的新聞報道除了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知情權,消除人們的恐慌情緒之外,政府部門還可以通過媒體發布的災情信息,進行人員的調動,現場的援救,輿論的引導,各方面的決策等等。突發事件的現場報道是檢驗記者專業素質的試金石,這就要求我國新聞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從而體現區別于其他報道的優越性。1.2我國突發事件電視現場報道的現狀在新聞發展起來的時候,我國還處于一種言論自由相對落后的年代,我國的新聞事業也是在改革開放以后才真正發展起來的。在新聞報道的理論和實踐方面都遠遠落于與發達國家,例如美國和英國的新聞自由和新聞記者的“無冕之王”稱號才是名副其實。而2000年以來,我國的的新聞報道工作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突發事件的報道也擺脫了以往的泛政治化的影響,在內容的選擇和形式的安排上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由于我國新聞報道還處于一個發展的過程中,很多方面還不夠成熟,在報道理念上還存在了一定的不足之處。通常情況下的突發事件,必然會破壞正常的生活秩序和安定團結的和諧畫面。因此,我國的各大媒體特別是主流媒體在報道理念上就會特別的謹慎。甚至有些媒體會隱瞞客觀事實,而一味地進行政治化宣傳,反復的向觀眾報道領導視察的畫面,大場政治贊歌,而并不關注債突發事件本身的情況和負面新聞,使得報道缺乏人文關懷色彩。1.3新聞事件對于報道者的要求(一)高度的新聞敏感性和快速的反應力,突發事件,具有不可預料性,在事件發生前記者沒有任何準備,而發生之后則需要立即趕往現場進行采訪工作,種種不確定性必然會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這些都對電視新聞記者的新聞敏感性和反應力提出了較高的職業要求。(二)良好的采編能力與日常新聞不同,突發事件的不可預料性導致其報道不可能有充分的事前準備或規劃,面對各類預想不到的問題,電視新聞記者必須具備良好的采編能力。具體而言,一是保證新聞報道的客觀性,二是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三)遵循人文關懷理念。電視新聞記者在對突發事件的真實、客觀報道中,更應彰顯人文關懷在采訪受災群眾時,更是先進行了慎重的詢問,確定不會對他們的休息和康復造成影響時,方才進行了采訪報道,而這才正是符合民眾價值觀的新聞工作者。二、蔣林的突發事件現場報道經歷及其報道藝術2.1蔣林完成的主要的突發事件的報道蔣林工作中的主要報道經歷,在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報道中,蔣林在災難面前沒有害怕也沒有變現的悲天憫人,他只是按照真實情況進行報道,而且表現出色。穩定了受災群眾。和現場觀眾的情緒,蔣林在雅安震區采訪,思路清晰,沒有恐慌,沒有多余情緒,更沒有煽情,為觀眾帶回了很多災區的真實情況。2014年成為央視記者后,蔣林在”東方之星“客船翻沉事故、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等多次重大事件的報道中繼續委以重任,發回最有效、最及時的新聞報道。蔣林在天津爆炸事故中以反應敏捷,思路清晰,表達流暢,善于通過觀察挖掘細節,他能熟練的駕馭畫面為人們呈現最真實的報道,又用特別的報道方式,安撫群眾的內心,懂得有效引導鏡頭的報道特點讓人熟悉他。2.2蔣林在突發事件現場的報道藝術2.2.1能把握住事件的細節蔣林的報道方式對于細節的挖掘很透徹比如在天津爆炸的報道中蔣林對于細節的突出也同樣是蔣林現場報道的過人之處。在報道天津爆炸的事件中與白巖松的連線當中,無處不透露出他對于細節的挖掘。“今天下午,其實有一度站這在這個窗口我也會覺得很刺痛,而且蒸騰起來的這種濃煙,我們15層大樓上其實也可以聞到。”之后再次連線時,蔣林提到“當時的風向是和我們身邊擦肩而過的,所以其實濃煙是從我身旁大概50米的地方過去。風向發生了變化,我非常清晰地能夠聞到那氣息,而且直到現在都覺得自己的鼻腔、嗓子有一點小小的刺激性,因為這畢竟是一個堆放化學品的倉庫。”在提到受眾都非常迫切關注的危化品對人體的危害這個問題上,他謹慎地選擇用詞,從“很刺激”到“小小的刺激性”,相信很多觀眾已經在他冷靜的陳述中,慢慢地在平穩心態了。蔣林以反應敏捷,思路清晰,表達流暢,善于通過觀察挖掘細節,懂得有效引導鏡頭的報道特點,這是他最突出的報道藝術2.2.2能有技巧的駕馭畫面蔣林對于畫面的駕馭應該是優于很多人的,充分引導鏡頭是他現場報道的特色。在14號《朝聞天下》的6分鐘連線當中,他首先以當時的天氣情況開篇,之后要求導播疊加早前6點鐘航拍的畫面.在具體描述后,又要求導播再次疊加昨天統一起飛地點、相同航線航拍的畫面,這些畫面具有沖擊力,再加上關于煙柱的簡單對比,滅火救援的進展已經顯而易見。2.2.3能把握住對新聞的敏感力蔣林在報道雅安地震時,運用了多個角度進行現場報道。除了事發地點之外,還對蘆山縣人民醫院傷員情況進行了追蹤報道,對生命通道車輛情況和交通情況進行報道,對災民的心理情況進行報道等等。這樣的現場報道使得內容不會過于單一,保持了現場報道的生命力,體現了蔣林優秀的新聞敏感性。蔣林還通過自己在現場的觀察,對大量事實的細節進行了報道,比如醫院搭建帳篷的情況,醫務人員的救援情況,冰柜里血漿的儲備情況等等,還有在天津爆炸現場報道時,他敏銳的發現風向與爆炸時產生的氣體之間的關系,在其他的記者身處地面進行采訪時,他走上了天津海關的大樓,從15樓的高處去感受風向帶來的變化,明顯的感受到氣味的濃烈。說明了蔣林的新聞敏感性非常強,通過自身的觀察力挖掘了大量的新聞價值。2.2.4能準確的把握住事件的角度語言組織能力強現場報道除了給人帶來強烈的畫面沖擊之外,現場報道時的出境記者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傳達力也至關重要。在雅安地震報道中,蔣林采用的是口語化的語言,語氣能夠融入當時的氣氛,語速也比較快,給人的感覺就是你的好朋友再給你描述現場的情況,這樣的報道方式讓觀眾比較容易的接受而不會產生一種聽覺上的障礙。現場報道需要的是平易可感的報道,記者需要把作為目擊者的現場感受以最簡單的語言傳達的觀眾,當時有記者這樣說:“祖國在我們身后,相信有了祖國的支援,我們的家園建設會更加美好。”很顯然,這并不是當時觀眾的關注點。“官本位”的報道方式是不合時宜的。蔣林在進行人物采訪時,從容、自然、符合現場情景,語言并不過分“官本位”也沒有多余的煽情,具備了進行準備形象地現場描述的能力。2.2.5能夠根據情況協調現場當然,所有的新聞記者并不是到了新聞現場才能體現他的作用,他必須具備強大的現場協調能力,這不僅表現在新聞記者要協調直播團隊,更體現在他要協調自身的所有知識和能力。蔣林在還未到達現場之前,就已經和電視臺進行了聯系,在一路上也通過自己的觀察和自身的日常信息儲備糧進行了地震前國道的樣子和地震后國道的樣子的對比報道。這些報道的內容是蔣林通過日常的觀察所積累的,如果到了事發現場才進行信息的收集,顯然為時已晚。對于現場報道的記者來說,語言是最大的渠道,除此之外,還可以加上自己的形體動作和感官描述為觀眾傳達更多的信息。蔣林就報道除了攝影機所表達不出來的信息,積極調到自己的感官去聽、去看、去聞、去觸摸、去嘗等等,通過多感官并用描述自己的感受讓觀眾立體的感知現場的情況。比如,蔣林對雅安的天氣描述,對醫院氣味的描述,讓觀眾身臨其境。特別是蔣林在國道上邊走邊說,當救護車到達時蔣林跑過去觀察傷員,都是為了現場感更加強烈,有種看3D電影的感覺,如同就是自己的身邊。還有蔣林在天津爆炸現場報道中與白巖松進行對話時,白巖松說蔣林在準備期間的時候,就沒有戴口罩,現在連線也沒有去戴,詢問他說空氣是否是安全的,是否有一些有害的這種物質。蔣林回答:“直到現在其實會覺得自己的鼻腔或者說自己說話的時候,自己的嗓子會有一點小小的刺激性,因為這畢竟是一個堆放化學品的倉庫。”這種報道方式讓觀眾覺得自身的參與感覺更加強烈了。蔣林在現場協調時,也表現出了非常出色的邏輯思維能力,統籌了攝影記者和音響等力量,展現出了新聞記者作為新聞現場報道的關鍵人物的魅力。2.2.6能準確判斷事件本身新聞價值和把握報道尺度在新聞現場報道時,新聞記者應該要具備判斷失誤本身新聞價值大小的能力,在眾多的新聞細節中篩選出新聞價值較大的角度進行報道。在報道的過程中要準備把握報道的尺度,在這一點上,其實日本的媒體是做得非常好的。日本是一個經常發生自然災害的地方,在突發事件的現場報道上也有自己的出色之處。其中有一點是處理得非常好的,日本記者在去災民進行采訪時,一般不會直接出現采訪者的相貌,而且采用其他的肢體特寫,例如手和身體。因為在日本記者的心中,他們覺得當災難發生時,人們并不向把自己亂糟糟的樣子出示給別人看,也就是未經過精心準備的出境,所以每逢這類型的報道他們都能夠很好的把握尺度。蔣林也采取了類似的措施,一些傷亡特別慘重的情況盡量不會出現在鏡頭中,而在災難中死亡的人民也采取不露臉的方式,以表示對死者的尊重。而且采訪的力度上,不會過度的煽情,而且了解具體的情況和遇到的困難就好,點到為止。2.2.7時刻牢記人文情懷的重要突發事件現場報道時,新聞記者應該把人文關懷貫穿報道的始終,這是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最基本的素養。記者雖說是“無冕之王”,但是也要講究職業操守。在突發事件面前,有些新聞記者為了搶新聞、博眼球,不顧災民的感受,甚至在他們痛失親人的情況下,還執意的對他們進行采訪,詢問各種細節,讓他們遭受“二次傷害”。蔣林在報道中就融入了人文關懷,把對災民的傷害做到最小化,他首先做的是換位思考,他曾經說過:“在突發事件面前,我們新聞記者的情緒應該如何表達呢?被采訪者經歷了傷痛后我們如果才能更好的進行采訪?”【[1]徐艷紅.我國媒體自殺報道的倫理規范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2]吳立斌.中國媒體的國際傳播及影響力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3]萬蕾.當代中國災害新聞報道研究[D].暨南大學,2008.[4]胡建強.論當代中國政府對災難的新聞發布[D].暨南大學,2009.[5]李政.我國災難報道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6]李偉.新媒體時代群體性事件輿論引導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3.[7]黃琳.新媒體生態環境下新聞周刊內容生產研究[D].上海大學,2012.[8]王會.當下媒體過度報道現象研究[D].湖北大學,2012.[9]李良榮,周曉紅.2008年中國新聞學研究回顧[J].新聞大學,2009,02:9-18.[10]袁鵬.國內災難新聞報道的新變探析[D].南昌大學,2010.[11]朱永杰.新聞工作者的科學素養研究[D].湖南大學,2014.[1]徐艷紅.我國媒體自殺報道的倫理規范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2]吳立斌.中國媒體的國際傳播及影響力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3]萬蕾.當代中國災害新聞報道研究[D].暨南大學,2008.[4]胡建強.論當代中國政府對災難的新聞發布[D].暨南大學,2009.[5]李政.我國災難報道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6]李偉.新媒體時代群體性事件輿論引導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3.[7]黃琳.新媒體生態環境下新聞周刊內容生產研究[D].上海大學,2012.[8]王會.當下媒體過度報道現象研究[D].湖北大學,2012.[9]李良榮,周曉紅.2008年中國新聞學研究回顧[J].新聞大學,2009,02:9-18.[10]袁鵬.國內災難新聞報道的新變探析[D].南昌大學,2010.[11]朱永杰.新聞工作者的科學素養研究[D].湖南大學,2014.[12]井春野,《從南方雪災事件看媒體在突發事件報道中的責任缺失》[J],新聞周刊,2008年03期.[13]妙青,《突發事件中出境記者報道能力探討》[J],中國報業,2014年04期.[14]宋曉陽,《出鏡記者現場報道指南》[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9.[15]路慶平,《成都電視臺蔣林新聞報道藝術研究》[D][16]任笑晨,《突發自然災害中出境記者現場報道研究》[D]2.2.8始終把職業道德放在第一位在突發事件面前,新聞記者應該要清除,生命高于一起,新聞記者可以在現場進行采訪和報道,但是前提是必須不能影響救援的工作人員。有些記者擅自闖進手術室強行采訪干擾手術的正常進行,這是一種非常沒有人情味的行為,也是新聞報道中最低級的錯誤。有些新聞記者為了收視率,為了追求新聞效果,對災民進行炒作。例如,一個警察母親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自己的孩子,當她發現災區現場有一個寶寶沒有母乳喂養餓的嚎嚎大哭時,處于母親的本能她抱起孩子喂奶,一時間,各路記者對警察媽媽進行采訪,讓警察媽媽情緒波動再次暈倒。這樣的新聞采訪會導致現場的紊亂,也會造成新聞記者自身的輿論壓力。作為支援災區的記者,要做的事很多,除了進行采訪和報道,還要對災民進行心理疏導。所以,找準角色的定位,靈活的處理報道中的突發事件,是完成突發事件報道任務的重要條件。蔣林在一個余震來襲時,立即中斷采訪并疏散群眾到安全地區,雖然報道為能完成,但是卻讓其新聞職業素養得到體現。三、蔣林的突發事件現場報道藝術對做好此類報道的啟示3.1在報道的時候提升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記者通過短時間調查告訴觀眾事件發生的整個情況,這樣的現場報道使新聞報道變成了直接的人際化交流。“說什么”是記者必須解決的問題。記者要對事件發生的背景、過程、新聞現場及結果進行概括描述,甚至要展開即時的評述,不僅要說出來,而且要說得明白,說得流暢,同時引導觀眾去看最重要、最有價值的東西,其內容不能脫離現場和事件本身。這就要求出鏡記者必須具備發現報道線索的新聞捕捉能力、快速整合新聞信息的能力、積極洽當的鏡頭前表現力和流暢、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想實現報道的流暢,記者在平時報道中應盡量采用提綱+腹稿的形式,抓要點,然后口頭復述幾次,加深記憶。不要背誦稿件,因為記者在寫稿時容易使用復句,而口語表達多用單句。平時多做“說”的練習和豐富詞匯的練習以加快語言編碼的迅捷性。3.2現場報告中要提高提問的技巧作為一名記者,工作任務就是采訪。出鏡記者在采訪當中的角色就是一個問詢者、探詢者,提問幾乎就是采訪的實質。在西方的新聞學里,提問就是采訪最核心的內容。他們把掌握提問的技巧看作一個記者最重要的業務能力。因此,我們或許可以從這個意義上去定義:一個會提問的記者就是一個好記者。
現場報道,多數要進行現場采訪。現場采訪,離不開設計問題、提出問題。記者手拿話筒,活躍在事件現場,與被采訪者進行面對面交流,可以真實地表現和再現豐富多彩的現場空間,創造時空復合的全方位信息場。
向被采訪者提問題,是需要有很高藝術的。意大利女記者法拉奇說:“人物采訪是一出戲,一場戰斗。”要演好這出戲,記者提問舉足輕重。作為觀眾與被訪者之間的記者,首先應該明確自己不單單是代表電視臺或代表個人在提問,心里應該時刻裝著群眾,知道哪些是觀眾最想知道的,哪些是應該引導觀眾知道的。現場提問要問到點子上,要問得能夠回答,要問得能夠表現報道主題,要一針見血,具體而尖銳。我們有一些電視記者,進行現場采訪,提問題大而空,經常可以聽到:“請你談談休會”、“有什么感想”、“感覺怎么樣”等等。有的記者在提問時,一口氣提了好幾個問題,使被采訪者無所適從,不知要回答哪個問題好。這是亟待研究改進的面對復雜的新聞事件,需要記者提前做好準備。首先記者要把新聞事件做一番了解,翻閱大量文字資料,向知情人了解被采訪對象的背景情況,其次做設計好采訪提綱,根據新聞事件,動筆把要提問的內容事先寫下來,在采訪現場,根據現場事件變化和采訪對象的回答隨時增減、改動所提問題,向更深層次挖掘,從而得到有價值的回答。3.3提高現場的應變能力選擇和控制的能力發現新聞線索是作新聞報道的先決條件,一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網絡直播平臺用戶數據安全保護與管理協議
- 創新驅動海外礦產投資項目實施與監管合同
- 《醫學理論與實踐》投稿須知(官方認證)
- 江蘇名校2025屆高三第三次調查研究考試物理試題理試題含解析
- 吉林省普通高中聯合體2024-2025學年高三月考試題(二)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醫療產品購銷合同
- 化學工業分析基礎試題庫
- 群文閱讀總結模版
- 2023年教育基礎知識試題庫及答案
- 譯林版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下冊《Grammar Fun time》教學設計
- 宿遷市宿城區項里社區治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 阿司匹林的研究進展
- 裝配鉗工(中級)試題庫
- 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三級(高級工)理論知識考核試卷
- 餐飲業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執行指引(1.0版)
- GB/T 20647.9-2006社區服務指南第9部分:物業服務
- 海洋油氣開發生產簡介課件
- 重慶十八梯介紹(改)課件
- 一級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危害評估報告
- 起重吊裝作業審批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