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酸和堿教案1_第1頁
常見的酸和堿教案1_第2頁
常見的酸和堿教案1_第3頁
常見的酸和堿教案1_第4頁
常見的酸和堿教案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常見的酸和堿教案1常見的酸和堿

南昌育新學校王敏

學生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試驗操作能力和試驗探究能力,因而在處理本節課重點和難點酸和堿的化學性質時,采用試驗探究教學方法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1)教材分析

本課題內容是介紹常用的酸和堿的性質、用途,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認識了硫酸、鹽酸和醋酸等物質,但沒有構建出酸作為一類物質的認識。本單元開始,將化合物進一步劃分為酸、堿、鹽,建立更加完善的物質分類系統。在內容的選取上,注意聯系學生的實際,選取學生日常生活或平日試驗中常見物質,通過試驗來說明,充分表達了從生活走向化學,由化學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同時注意通過活動與探究、探討、調查與研究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訓練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

(2)學情分析

在學習常見的酸和堿的性質之前,學生已系統地學習了某些非金屬(如氧氣、碳等)及碳的氧化物和金屬的性質,已把握了學習物質性質思路的學習方法。同時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試驗操作能力和試驗探究能力,因而,教師可以大膽采用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

第一課時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幾種常見的酸,知道酸都具有相像的化學性質。2.知道酸的腐蝕性,能熟練取用酸及其溶液。3.會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過程與方法

1.通過濃硫酸強腐蝕性和濃硫酸稀釋試驗,學會濃硫酸的稀釋方法,加強試驗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識。

2.通過同學間的合作進行活動探究——尋覓指示劑,學會如何利用和開發身邊的物質進行科學探究。

3.通過幾種常見的酸的化學性質探究的比較,能簡單的歸納出幾種酸相像的化學性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樹立科學的物質觀,學會用辯證的觀點對待事物,能透過表面現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質原因。

2.知道化學作為自然科學的一部分,它本身就起源于人類生產活動,樹立學好化學,更要用好化學的意識。

(1)科學素養的培養和提高。

(2)酸的化學性質以及尋覓指示劑的探究。(3)認識身邊的物質,開發和利用身邊的物質。

為什么不同的酸具有相像的化學性質?

試驗探究、多媒體教學等。

學生在前面已學過硫酸和鹽酸的某些化學反應,但知識系統不夠完善,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采用歸納總結的學習方法。學生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試驗操作能力和試驗探究能力,采用試驗探究教學方法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導入:教師介紹酸和堿的由來,并讓學生列舉已認識或接觸到的酸和堿。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常見的酸和堿。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即將學習的酸和堿并不陌生。

試驗:教師讓一名學生向紫色石蕊試液吹氣,請同學們觀測試驗現象。并提問紫色石蕊試液為什么會變紅?

學生回復: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講解:其他酸是否也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呢?紫色石蕊試液和無色酚酞是常用的酸堿指示劑,當酸和堿與它們相遇時會有什么現象呢?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回憶舊知,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師生共同試驗:分別將紫色石蕊試液和無色酚酞滴入食醋、石灰水、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中,學生邊操作邊觀測試驗現象并記錄在表格中。

探討:根據上面的試驗現象和說明,試分析這4種物質中,那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堿溶液?

師生共同交流總結:

1.紫色石蕊遇酸溶液變紅,遇堿溶液變藍。2.無色酚酞遇酸溶液不變色,遇堿溶液變紅。

講解: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遇堿變藍(酸紅堿藍),說明它對酸或堿起到一種指示作用,這種能和酸或堿溶液作用而顯示不同顏色的物質叫酸堿指示劑,簡稱指示劑(如紫色石蕊試液就是一種常用的指示劑)。

設計意圖:學生主動試驗、主動思維、主動歸納總結,有利于學生知識系統的完善和深化。

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完成活動與探究:自制酸堿指示劑。

通過大家的試驗探究我們還發現:無色酚酞試液及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實的酒精浸出液遇到酸或堿溶液,也能顯示出不同的顏色。

導入:現在我這兒有一瓶鹽酸和一瓶硫酸,這節課我和大家一起來研究常見的酸的性質。展示:鹽酸和硫酸。

引導:學生根據實物和投影的課件內容進行觀測分析。

顏色、狀態開啟瓶蓋現象原因氣味敞口久置現象原因濃鹽酸無色液體瓶口有白霧有揮發性有刺激性氣味質量減小有揮發性濃硫酸無色液體無明顯現象無揮發性無刺激性氣味質量增加有吸水性講解:通過觀測我們會發現:濃鹽酸具有揮發性,開啟瓶蓋,揮發出的氯化氫遇到空氣中的水蒸氣,在瓶口形成白霧,因此,敞口久置后質量會減輕。

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但無揮發性,所以開啟瓶蓋后瓶口沒有白霧,但敞口久置于空氣中,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使質量增加。因此,試驗室中常用濃硫酸做枯燥劑。

介紹:用濃硫酸潑熊和毀容的報道。

點評:用濃硫酸潑熊和毀容都說明白這些人缺乏珍愛生命的觀念和法律意識,同時也表達出濃硫酸猛烈的腐蝕性。

活動與探究:

試驗內容一段時間后的現象結論或原因啟發用濃硫酸在紙上寫字紙張的筆畫部分變黑用木棒蘸濃硫酸木棒上蘸有濃硫酸的部分變黑將濃硫酸滴到布上滴到酸的布由黃變黑,簡單破損濃硫酸有很強的腐蝕性,能使紙張、木條、布甚至皮膚脫水而腐蝕使用濃硫酸時要特別防備設計意圖:通過濃硫酸潑熊和毀容的報道及圖片,使學生意識到濃硫酸具有猛烈的腐蝕性,從而也產生出探究濃硫酸具有猛烈的腐蝕性的興趣與意識。

提問:從試劑店購得的硫酸一般是98%的濃硫酸,而平日使用的硫酸尋常是稀硫酸,那怎樣把濃硫酸變成稀硫酸呢?

回復:大量同學可能會說“簡單,加點水不就行了嗎?〞講解:按學生猜想,指導學生看水參與濃硫酸試驗。(教師演示)

講解:通過試驗大家不難發現,向濃硫酸中加水是十分危險的。由于濃硫酸在稀釋過程中會放出大量熱,使水沸騰,帶動硫酸液滴向四周飛濺,危及人身安全。那么,正確的稀釋方法應當怎樣呢?請大家閱讀教材濃硫酸的稀釋試驗后看我演示。

活動與探究:依照教材濃硫酸的稀釋的操作裝置防備進行試驗。

提問:這兩個試驗在裝置上和操作順序上有哪些不同?你能將正確的操作過程用自己的語言確鑿地描述出來嗎?

小結:稀釋濃硫酸時應當:酸入水,沿內壁,漸漸倒,不斷攪。

強調:用玻璃棒攪拌的目的是加快熱量的散發,防止液體暴沸,發生危險。提問:濃硫酸有很強的腐蝕性,萬一不慎將濃硫酸弄到皮膚或衣服上,應如何處理?講解:應馬上用大量的水沖洗,在涂上3%~5%的碳酸氫鈉溶液。提問:(1)用大量水沖洗的目的是什么呢?(使濃硫酸稀釋且帶走稀釋時放出的熱量。)

(2)涂上3%~5%的碳酸氫鈉溶液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講解:涂上3%~5%的碳酸氫鈉溶液可以與殘留的硫酸反應。

設計意圖:通過濃硫酸稀釋正確操作與錯誤操作的對比,有利于學生記憶正確操作要領。濃硫酸不慎弄到皮膚或衣服上,應如何處理,也表達了化學安全教育意識。

提問:同學們,回憶你們已經學過的有鹽酸和硫酸參與的化學反應,并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出來。此外,生活中還會用稀酸除鐵銹。猜想下鹽酸、硫酸可能有哪些化學性質?

合理猜想:(1)與指示劑作用;(2)與活潑金屬反應;(3)與金屬氧化物反應;??導入:下面各小組就以鹽酸、硫酸為例,我們共同探究酸的化學性質。

(見教材酸的化學性質的試驗探究,引導學生進行試驗探究,注意操作的規范性,時間8~10分鐘)

講解:通過同學們的試驗,我們就會發現:

1.鹽酸、硫酸等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使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說明酸能與指示劑反應。

2.鎂、鋅和鐵等活潑金屬都能與鹽酸、硫酸反應生成氫氣,說明酸能與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以前的金屬發生置換反應。

3.鹽酸、硫酸中生銹的鐵釘上的鐵銹都逐漸溶解,溶液均變成黃色,說明酸能與金屬氧化物(Fe2O3、CuO等)發生反應。因此,可以用稀鹽酸或稀硫酸除去金屬表面的氧化物,如鐵銹(主要成分為Fe2O3)等。

設計意圖:通過舊知和已有經驗合理猜想、設計試驗和試驗操作、收集試驗現象、獲得結論是一種有效的試驗探究學習方式,有利于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講解:性質決定用途,鹽酸和硫酸有哪些用途呢?(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鹽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