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I對神經膠質瘤分級的評估完整版_第1頁
PWI對神經膠質瘤分級的評估完整版_第2頁
PWI對神經膠質瘤分級的評估完整版_第3頁
PWI對神經膠質瘤分級的評估完整版_第4頁
PWI對神經膠質瘤分級的評估完整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WI對神經膠質瘤分級的評估

背景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weightedmagneticresonanceimagingPWI)

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功能性成像手段,可以反映組織的微血管分布及血流灌注情況,定量或半定量提供血流動力學參數。

定義灌注(perfusion):是指血液通過毛細血管網將攜帶的氧和營養物質輸送給組織細胞,維持組織器官的活性和功能。以流動效應為基礎,而存在正常組織和疾病狀態下的毛細血管中的血液流動,使灌注成像成為可能。

定義灌注成像

(perfusionimaging)

:是建立在流動效應基礎上成像方法,觀察分子的微觀運動。利用影像學技術進行灌注成像測量局部組織血液灌注,了解其血液動力學及功能變化。成像原理分類

根據成像原理可分為兩種類型:動態磁敏感對比增強(DSC),是一種廣泛使用的團注對比劑方法,其對象為短T2*血液(主要為造影劑血液)。

動脈自旋標記技術(ASL),ASL的成像對象是磁化標記的血液中的H離子。成像原理通過靜脈快速團注順磁性對比劑進入毛細血管床內,形成一定的磁敏感性差別,在首過灌注時不僅使組織質子所經歷的磁場均勻性降低,并且加速質子失相位過程,從而使組織的T1、T2時間縮短,造成組織信號下降。然后用T2*敏感序列進行測量,即可觀察到組織信號的顯著減少,即所謂的“負性增強”,增強后相應的T2*WI上的信號會一過性降低,信號降低程度與局部對比劑濃度成正比。通過測量局部腦區域信號的改變,得到血流動力學參數來描述局部微循環信息。成像原理

掃描技術PWI研究的是機體的動態過程,依賴于快速的磁共振技術,常用的梯度回波-回波平面成像技術(GRE-EPI)。常用參數局部腦血容量(regionalcerebralbloodvolumerCBV):指存在一定量腦組織血管結構的血容量,rCBV反映腫瘤的血液供應程度。局部腦血流量(regionalcerebralbloodflowrCBF):指在單位時間內流經一定量腦組織血管結構的血流管,腦血流量值越小,意味著腦血流量越低。臨床意義在評價顱內腫塊性病變時,CBV是最有用的參數。微血管密度是評價腫瘤病理級別的主要標準之一。腫瘤微血管密度越高,CBV增加就越明顯,因此CBV增加的幅度是膠質瘤惡性程度的重要指標。神經膠質瘤是顱腦最常見的原發腫瘤,治療方案及轉歸往往取決于腫瘤的良、惡性程度。術前準確判定膠質瘤的級別對合理治療具有重要意義。膠質瘤分級按照腫瘤的生物學特性,將Ⅰ、Ⅱ級膠質瘤視為低度惡性,Ⅲ、Ⅳ級膠質瘤視為高度惡性。通過PWI檢查可以發現高級別膠質瘤內灌注量明顯大于低級別膠質瘤。影像表現Ⅰ~Ⅱ級膠質腫瘤均勻或不均勻長T1、長T2信號瘤周無或僅有輕度水腫多無強化或輕度強化CBV偽彩圖上,瘤灶常呈較均勻藍綠色,提示瘤灶CBV值類似或稍高于對側正常腦白質Ⅲ~Ⅳ級膠質腫瘤均勻或不均勻長T1、長T2信號常有較明顯“花環”狀或不均勻強化瘤周中到重度水腫CBV偽彩圖上,瘤灶表現為數量和范圍不等的紅黃色區,明顯不同于對側正常腦白質15638208女11歲臨床癥狀:頭痛、頭暈伴惡心、嘔吐。

診斷:左側丘腦占位,考慮膠質瘤。病例1病理:免疫組化支持間變性節細胞膠質瘤(WHOⅡ級)15488233女50歲臨床表現:頭痛、頭暈伴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