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題卷(八)課外文言文閱讀(原卷版)-備戰2023年中考語文臨考題號押題(全國通用)_第1頁
押題卷(八)課外文言文閱讀(原卷版)-備戰2023年中考語文臨考題號押題(全國通用)_第2頁
押題卷(八)課外文言文閱讀(原卷版)-備戰2023年中考語文臨考題號押題(全國通用)_第3頁
押題卷(八)課外文言文閱讀(原卷版)-備戰2023年中考語文臨考題號押題(全國通用)_第4頁
押題卷(八)課外文言文閱讀(原卷版)-備戰2023年中考語文臨考題號押題(全國通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押題卷(八)課外文言文閱讀“課外文言文閱讀”是歷年中考各必考的內容之一。考查內容:教材外文言文語段的閱讀,選文簡短,文章內容以人物故事為主。近幾年來,中考對該考點的考查具有以下特點:1.題型基本固定,3道題,一般客觀題、主觀題交替出現。2.考查的范圍,多考語境中對文言知識運運用及文章內容理解進行考查。3.考查知識點基本固定,詞義辨別,語句斷句,人物形象概括分析。以下六大考點基本涵蓋歷年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重要考點:實詞解釋、虛詞辨析、句子翻譯、內容理解(含句子理解)、內容概括、人物形象分析。一、劃分句子節奏

文言語句的停頓應遵循兩個原則:①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間不能停頓;②表示一個完整概念的短語中間不能停頓。▼▼▼技巧一:弄通文意斷句給文言文斷句,需先要閱讀全文,了解文意,這是斷句的先決條件,通讀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內容以及大致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單音節詞占多數的特點,抓住幾個關鍵的字詞進行翻譯以理解文段大意。技巧二:利用對話標志斷句常以“曰”“云”“言”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時寫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時,應根據上下文判斷出問者、答者,明辨句讀。技巧三:借助文言虛詞斷句古人的文章沒有標點符號,為了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志。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后,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技巧四:找出動詞,明確句意古漢語中,找出了動詞或形容詞謂語,也就區分出獨立的句子,明確了語句的意思,從而正確斷句。技巧五:借助名詞(代詞)斷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謂賓,而主語一般由名詞或代詞充當。名詞一般為文章陳述、描寫、說明或議論的對象,在它們的前后往往要進行斷句。找出文中反復出現的名詞或代詞,就基本上可以斷出句讀了。常見代詞有:“我”(吾、予、余、我),“你”(爾、汝、女、公、卿、若、君、而、乃、子),“他”(之、彼、其、此)。技巧六:利用對稱句式斷句解題時,注意古文講究整齊對稱、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數和相同的結構等特點。二、實詞解釋

技巧一:直接遷移法又稱“聯想推斷法”,即聯系課內學過的有關語句中該詞的用法推斷詞義。如上面一題中“申子嘗請仕其從兄”的“嘗”,如果能聯想到《岳陽樓記》中“予嘗求古仁人之心”的“嘗”字的意思,就能理解該句“嘗”的意思為“曾經”。技巧二:語境推斷法解釋詞義時,要緊緊抓住上下文,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上面二題中“獨不聞天子好田獵乎”的“聞”,結合語境可知“聞”應為“聽說,知道”的意思。

技巧三:組詞推斷法將文言文中的詞語進行擴充,組成現代漢語中的詞語,然后再根據具體語境確定文言實詞的詞義。如上面二題中“以供歲賦”的“賦”的意義推斷,大家可以把“賦”組成幾個詞語,從中做選擇:賦稅、詩詞歌賦、天賦……通過篩選,不難找到“賦稅”這個意思。技巧四:古今對照法即以古今構詞特點比照推斷詞義。漢語詞匯中有一部分詞古為今用,但意義往往古今不同,需要特別注意其不同之處。現代漢語中的一個詞,在古漢語中可能是兩個詞。如“地方”在古漢語中是兩個詞,“地”是“土地”之意,“方”是“方圓”之意;在現代漢語中“地方”是一個詞,表“處所”等。技巧五:成語印證法成語中保留著大量的文言詞義,可以用熟知的成語來推斷文言文中的實詞詞義。如上面一題中“申子有怨色”的“色”,可聯系成語“面不改色”的“色”來理解,理解為“臉色”。三、虛詞辨析

技巧一:句意分析法根據句子的大意推斷虛詞在語境中的意義和用法。技巧二:代入檢驗法各地中考虛詞意義或用法辨析多采用課內外相結合的方式,課內的例句多是一些較典型、同學們熟知的,所以我們只要知道課內例句中虛詞的用法,將它代入選項中去檢驗,就可以推斷出其在課外句中的用法是否相同。技巧三:交換理解法如果給出兩個句子,讓同學們判斷句中某個虛詞的用法是否相同,此時就可以將其中能確定的某句中的虛詞意義和用法代入另一句來理解,看句子是否講得通,如果講得通,那意義和用法就是一樣的,如果講不通,意義和用法就不一樣。四、句子翻譯

技巧一:從宏觀上整體理解、把握句式特點翻譯時切忌斷章取義,應當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來翻譯文言句。并要對文言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固定短語、修辭和語法,都準確把握。技巧二:從微觀上把握句中每個實詞、虛詞的用法和意義以理解實詞和虛詞為基礎,對常用文言實詞虛詞,尤其是詞類活用、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等特殊實詞,都要準確把握。技巧三:“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做到“信”“達”“雅”文言句子翻譯要準確表達原文意思,不增譯,不漏譯,不錯譯;要求譯文明白通暢,無語病;進而要求譯文用詞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五、內容理解與概況

第一步:梳理結構,全面把握對文章內容有了全局性認識,才能對局部有明確的指導。梳理結構,準確篩選信息要點,進而全面把握文章的框架與主旨。對結構的梳理可以注意文題、句段首句、句段尾句等。第二步:鎖定區域,準確篩選在全面掌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結合題干要求在原文找到對應的區域,然后在具體區域中準確篩選,從而找準有效信息。第三步:抓重點,準確翻譯在分辨信息點時,要注意準確翻譯,當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譯過來,此時需抓住重點,即對文意理解容易發生分歧的地方準確翻譯。第四步:綜合分析,理清因果對文意的分析必須綜合全文,要結合主旨,注意是否倒置或混淆了因果關系。六、人物形象分析

第一步:分析標題有些文章,標題就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點。第二步:通讀原文對于閱讀材料,要從頭到尾,慢慢讀完。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詞句,也不能把握內容;速度也不能太慢,詞句意思大致理解就可以了。通讀要完整,如果文章有出處和注釋,也要一并讀完。第三步:分析原文①主人公做了哪些事,從這些事中提煉人物的性格特點;②抓住肖像、神態、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認真分析其性格特點;③注意側面描寫,常包含著作者的感情傾向,為定位主人公性格起著重要作用;④結合人物年齡、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找出人物性格特點。速記口訣:標題開頭須關注,具體事件顯性格,語言動作析特點,側面描寫起烘托。補充:概括分析人物言行類題,其解題方法與分析人物形象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概括分析人物言行,是以人物的某一品行品質為切入點,圍繞著這一切入點在原文中找出體現人物此品行的具體事例,最后對事例進行概括即可。答題時,要看清楚題干是要求用原文中的話回答還是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2022·貴州遵義·統考中考真題)茅閣記元結[唐代]己巳中,平昌孟公鎮湖南,將二歲矣。以威惠理戎旅①,以簡易肅州縣,刑政②之下,則無撓人。故居方多閑,時與③賓客,嘗欲因高引望,以抒遠懷。偶愛古木數株,垂覆城下,遂作茅閣,蔭其清陰。長風寥寥,入我軒楹,扇和爽氣④,滿于閣中。世傳衡陽,暑濕郁⑤蒸,休息于此,何為不然?今天下之人,正苦大熱,誰似茅閣,陰而庥⑥之?於戲!賢人君子為蒼生之庥蔭,不如是耶?諸公詠歌以美之,俾⑦茅閣之什⑧,得系嗣⑨于《風》《雅》者矣。(選自《文苑英華》)【注】①戎旅:軍旅,兵事。②刑政:刑法政令。③與:結交。④扇和爽氣:像扇子扇出的和爽之風。⑤郁:積聚,郁積。⑥庥(xiū):庇護。⑦俾:使。⑧什:書篇。⑨嗣:繼承,接續。1.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項是(

)A.故居方多閑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B.嘗欲因高引望

熊掌,亦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C.垂覆城下

箬篷覆之(《核舟記》)D.何為不然

公欣然曰(《詠雪》)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①平昌孟公鎮湖南,將二歲矣。②今天下之人,正苦大熱。3.結合文本,分析茅閣與賢人君子有何相似之處。(2022·江蘇南通·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篇文言文,完成題目。李少翁傳(節選)①李少翁者,名蒔,字德春,豫章人。翁家世受醫,精脈法。翁乃沉默長者,入門無流視,未嘗預問病者病,第令伸臂出示,手指一著腕上,形神忽往①。久之,指離于腕,徐以一二語病者隱結②,少焉投藥,猶掇③之耳。余嘗謂翁診脈甚苦,而投藥甚快。②余始不甚識翁,會余弟婦病風眩,狀類尸蹶④,舉家喧言“瞑矣”!翁至,視其脈:“治也!”進一匙而蘇。期以逾月,法當病如前,再進一匙,乃愈。余始奇其言,神其術。后余數患奇疾,法當死,翁數起之。已而,友得綿疾,翁起如之,以是益神翁醫。③于是,人爭家之,念緩急可立應。翁赴人急甚于己,百里外,中夜叩門,不以家累為解,不以風雨寒暑為辭。會歲兩大祲⑤,翁煮藥如池,積片成丘。翁所醫者莫知其名,安問糈⑥?④翁性不忤物⑦,不以人所不能而愧人,不以人所不知而傲人。翁足跡半朱門,不傳言,對主人未嘗暴僮仆之過。所游病者家,酒法食單,豐約優劣之數,不掛齒牙。其為長者如此。⑤翁為人診脈,思慮與病者相通。與人處,不相疑。余以知李翁,幾乎道者也,非醫者也。(選自《鐘惺散文選集》,有刪改)【注】①形神忽往:全身心迅速投入到診斷病情上。②隱結:隱伏的病根。③掇(duō):拾取。④尸蹶:一種病癥,類似休克。⑤祲(jìn):瘟疫。⑥糈(xǔ):糧食。這里指報酬。⑦忤物:沖撞人。4.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余嘗謂翁診脈甚苦5.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1)期以逾月

()(2)余數患奇疾()(3)會歲兩大祲()(4)安問糈

()6.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余始奇其言,神其術。7.文中有多件事能體現李少翁醫術高明,請概括其中的兩件事。8.結合具體內容分析李少翁作為醫者的“仁心”。9.(2022·湖北黃石·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鄭玄在馬融門下,三年不得相見,所學禮樂等,皆融之弟子傳授。嘗算渾天不合,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轉便決,眾咸駭服。及玄業成東歸,融嘆曰,“禮樂皆東。”玄家奴婢皆讀書。嘗使一婢,不稱旨,將撻之,方自陳說,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①,逢彼之怒。”未久,玄欲注《春秋傳》,尚未成。時行與服子慎②遇,宿客舍。先未相識,服在外車上與人說已注《傳》意,玄聽之良久,多與己同。玄就車與語曰:“吾久欲注,尚未了。聽君之言,多與吾同,今當盡以所注與君。”遂與之,終成《服氏注》。(選編自《世說新語》中華書局)[注]①薄言往愬:出自《詩經》;愬,訴說。②服子慎:人名。(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B.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C.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D.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2)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在馬融的指點下,鄭玄學習轉動渾天儀測算天體位置。B.鄭玄家的婢女因做事不符合他的心意而遭到了毒打。C.面對后來婢女的發問,前面婢女用《詩經》的話作答。D.服子慎的《服氏注》實際上是抄襲鄭玄的《春秋傳》。(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融嘆曰:“禮樂皆東。”②玄就車與語曰:“吾久欲注,尚未了。”(2022·四川綿陽·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張機,字仲景,南陽人也。學醫術于同郡張伯祖,盡得其傳。工于治療,尤精醫方,遂大有時譽。漢靈帝時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少時與同郡何颙客游洛陽,颙探知其學,謂人曰:“仲景之術精于伯祖,起病之驗雖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醫也!”嘗見侍中王仲宣,仲景曰:“君年至四十當有疾,須眉脫落,脫落后半年必死,宜豫服五石湯,庶幾可免。”仲宣時年二十余聞其言惡之雖受方而不飲居數日復見仲景乃佯曰五石湯已飲之矣仲景曰:“觀君氣色,非飲藥之診,何輕命欺人如此邪?”仲宣益深惡之。后二十年果有疾,須眉皆脫落。越一百八十七日卒。時人以為扁鵲、倉公無以加也。著《傷寒卒病論》【注】十卷行于世。蓋推本《素問·熱論》之旨,兼演伊尹《湯液》而為之。探賾鉤玄,功伴造化,華佗讀而善之曰:“此真活人書也!”仲景又著《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論傷寒,中卷論雜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寔為“千古醫方之祖”。自漢魏以迄于今,海內學者,家肆戶習,誦讀不暇,如士子之于六經。論者推為醫中亞圣,而范曄《后漢書》乃不為仲景立傳,是故君子有遺憾焉。(節選自明·李濂《醫史》,有刪節)【注】《傷寒卒病論》:即《傷寒雜病論》。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起病之驗雖鬼神莫能知之

起:治愈B.宜豫服五石湯

豫:事先C.時人以為扁鵲、倉公無以加也

加:超越D.家肆戶習,誦讀不暇

習:練習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仲宣時年二十/余聞其言惡之/雖受方而不飲/居數日/復見/仲景乃佯曰/五石湯已飲之矣/B.仲宣時年二十余/聞其言惡之/雖受方而不飲/居數日/復見仲景/乃佯曰/五石湯已飲之矣/C.仲宣時年二十余/聞其言惡之/雖受方而不飲居/數日復見/仲景乃佯曰/五石湯已飲之矣/D.仲宣時年二十/余聞其言惡之/雖受方而不飲居/數日復見仲景/乃佯曰/五石湯已飲之矣/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仲景曾經跟隨同郡張伯祖學習醫術,何颙認為張仲景青出于藍,堪稱一代神醫。B.《金匱玉函要略方》研究了傷寒與雜病,記載了相關醫方,被尊為“千古醫方之祖”。C.從漢魏起,張仲景的醫學著作就得到民間的極大推崇,被提高到了與六經相等的地位。D.張仲景在醫學理論上成就很大,有“醫中亞圣”之稱,《后漢書》卻無傳,令人遺憾。(2022·浙江衢州·統考中考真題)讀下面的選文,完成學習任務。幽夢影(第二二則)①[清]張潮藝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云,裁松可以邀風,貯水可以邀萍,筑臺可以邀月,種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蟬。曾秋岳曰:藏書可以邀友。崔蓮峰曰:釀酒可以邀我。尤艮齋曰:安得此賢主人?尤慧珠曰:賢主人非心齋②而誰乎?倪永清曰:選詩可以邀謗。陸云士曰:積德可以邀天,力耕可以邀地,乃無意相邀而若邀之者,與邀名邀利者迥異。龐天池曰:不仁可以邀富。(選自《幽夢影》)[注釋]①本書有二一九則短文,每則短文由作者的隨筆和朋友的評點組成。②心齋:張潮號心齋。13.仿照示例,對下面句中的加點詞進行解釋和品評。藝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云[示例]藝花可以邀蝶:藝,意思是種植,但又不止于種植,還包含插花、賞花等意思,讓人聯想到花引蝶、蝶戀花等養花帶來的樂趣。14.仿照張潮寫七件事的句式,續寫一件事。提示:你可以從李白、柳宗元、蘇軾、李清照等文人的作品中得到靈感。15.文中朋友的評點各見性情,請你從曹秋岳、崔蓮峰、陸云士、龐天池中選一位品評。16.古人讀書追求雅趣,閱讀此文時適宜做下列哪件事?請說明理由。A.品茶

B.聽雨

C.焚香

D.__________(自定)17.從“風”“雨”“柳”“水”中選兩個,分別寫出含有此物的古詩句(各連續兩句)。(2022·上海·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韓億傳(北宋)蘇舜欽①韓公,諱億,字宗魏。以咸平五年登進士第,除大理評事。②景祐二年,通判陳州。時郡界河決害民,計其補塞費巨萬,公馳至其地,集瀕河丁壯,就伐薪藁,親為裁畫,一物不取于民而堤復完堅。又去郡數十里有群寇,大浮艦而下,將劫旁邑。公廉知之,自部十余卒,夜掩至,命堰河絕上流,舉火伐鼓以疑之,賊棄舟迸走,盡束以付吏。轉運使鄭文寶聞之,走檄①會公于許。既至,嘆曰:“急欲識公之面顏耳。”③八年,遷屯田員外郎,知相州。時河北蝗旱,轉運使因歲計覆②,不以實聞,諸郡畏莫敢言,公力抗章請蠲賦役,州民賴以全活。④尋擢侍御史,時淮浙蝗旱,民饑殍流散。命公為安撫,所至賑廩困災家,罷諸役作,舉良吏以牧羊之。合肥有陂可溉田,久為右姓專其利,公決導以濟下戶,得以衣食者不可勝數。⑤歲余,除河北轉運使,詔留監定故丞相向公諸子分財。丁崖州當國,勢懾天下,私所親諭公,欲市向公長安華嚴別墅,又諷其子從之。公至其家,面戒曰:“土田衣食之源不可棄。”故余財盡均,而華嚴獨存,不以分,由是忤崖州意。⑥景祐中,西夏稱藩日久,當遣人至京師貨易,出入民間如家。公深以為不便,請下詔推恩置館舍,遣使接引官為監其貨易若伏遠人者實羈防之也。⑦公性方嚴質重,雖笑言不妄,每朝廷有大議論,所持堅正,形于顏色,惟義所在,不恤權忌,一發于言,眾莫敢奪。[注]①走檄:緊急發送文書。②覆:檢查。18.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1)盡束以付吏()

(2)故余財盡均()19.為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選擇正確的義項。(1)公廉知之()A.廉潔

B.正直

C.查訪

D.辨別(2)公決導以濟下戶()A.救濟

B.灌溉

C.資助

D.疏浚20.把第④段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命公為安撫,所至賑廩困災家,罷諸役作,舉良吏以牧羊之。21.第⑥段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把這三處標識出來。遣使接引官為監其貨易若伏遠人者實羈防之也22.具體分析第②段中鄭文寶急于結識韓公的原因。23.文末評價韓公“堅正”這一品格在第③段、第⑤段中也有體現,但內涵同中有異,請加以分析。(2022·湖北襄陽·統考中考真題)教條示龍場諸生·立志王陽明①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①于志者。②今學者曠廢②隳惰③,玩歲愒時④,而百無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⑤則圣矣立志而賢⑥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③昔人有言:“使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黨⑦賤惡之,如此而不為善,可也;為善則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黨敬信之,何苦而不為善、為君子?使為惡而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黨敬信之,如此而為惡,可也;為惡則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黨賤惡之,何苦而必為惡、為小人?”諸生念⑧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節選自《王文成公全書》【注釋】①本:當做根本。②曠廢:荒廢學業。③隳(huī)惰:懶惰散漫。④玩歲愒時:虛度光陰。⑤圣:圣人。⑥賢:賢人。⑦鄉黨:鄉親。⑧念:深思。24.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語。(1)宗族鄉黨敬信之

敬:___________________(2)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皆:___________________25.下列對文中劃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故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B.故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C.故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D.故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26.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27.本文見解獨特,請用文中的話說說作者提到的“為善”的標準是什么。28.王陽明是中國古代立大志、成大器的典型代表。有一次,他向私塾先生請教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先生按常理回答說“只有讀書考取功名”。王陽明卻并不認同,他認為“考取功名不是最重要的事,讀書立志做圣賢才是最重要的事”。那么作為青少年的你,應該立什么樣的志向并如何去努力呢?請簡要表述。(2022·山東煙臺·統考中考真題)文言文閱讀齊景公時,晉伐阿、甄①,而燕侵河上,齊師敗績。景公患之,晏嬰乃薦穰苴②。景公召穰苴,與語兵事,大說之,以為將軍,將兵扦③國燕晉之師。穰苴曰:“臣素卑賤,人微權輕,愿得君之寵臣,以監軍,乃可。”景公許之,使莊賈往。穰苴既辭,與莊賈約曰:“旦日日中會于軍門。”穰苴先馳至軍,立表下漏④待賈。賈素驕貴,以為將已之軍而已為監,不甚急;親威左右送之,留飲。日中而賈不至,穰苴則仆表決漏⑤,入,行軍勒兵,申明約束⑥。既定,夕時莊賈乃至。穰苴曰:“何后期為?”賈謝曰:“不佞⑦大夫親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軍約束則忘其親。今敵國深侵,邦內騷動,士卒暴露于境。君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懸于君,何謂相送乎!”召軍正問曰:“軍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對曰:“當斬。”莊賈懼,使人馳報景公,請救。既往,來及反,斬莊賈以徇⑧三軍。三軍之士皆振栗。(選自《史記·司馬穰苴列傳》,有刪改)[注]①阿、甄:齊國的東阿、甄城。②穰苴:即司馬穰苴,春秋末期齊國人,著名軍事家。③扦(hàn):抵抗,抵御。④立表下漏:立起了計時的木表和漏壺。⑤仆表決漏:放倒木表,摔破漏壺。⑥申明約束:宣布了各種規章號令。⑦不佞:對自己的謙稱。⑧徇:巡行示眾。29.下列加點實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景公患之

故患有所不辟也B.賈謝曰

長跪而謝之曰C.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

上使外將兵D.何謂相送乎

太守自謂也30.下列加點虛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項是(

)A.日中而賈不至

學而不思則罔B.夕時莊賈乃至

乃不知有漢C.臨軍約束則忘其親

其真無馬邪D.于是遞斬莊賈以徇三軍

蒙辭以軍中多務31.翻譯句子。莊賈懼,使人馳報景公,請教。32.閱讀鏈接材料,說說穰直與周亞夫這兩個人物形象的共同點。[鏈接材料]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壁們士吏謂認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節選自《周亞夫軍細柳》)(2023·江蘇揚州·統考一模)戰國策·秦策·蘇秦以連橫說秦(節選)蘇秦將連橫說秦惠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形容枯槁,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纴①,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嘆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見說趙王于華屋之下,約縱散橫以抑強秦,封為武安君。受相印,白璧百雙,黃金萬鎰。路過洛陽,父母聞之,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厚,蓋②可忽乎哉?”注釋:①纴(rèn):紡織機。②蓋:同“盍”,何。1.解釋文中加點字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1)引錐自刺其股(2)期年(3)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2.用“/”給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劃兩處)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3.閱讀文章,回答下列問題。(1)“是皆秦之罪也”中的“秦”是指秦國還是蘇秦?試做分析。(2)孟子認為大丈夫應當“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請結合選文說說蘇秦能否被稱為大丈夫。(2023·湖北·統考一模)詹鼎傳方孝孺①詹鼎,字國器,寧海人也。其家素賤,父鬻餅市中,而寄居縣之大家。大家惟吳氏最豪貴,寄居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與市中兒嬉戲,獨喜游學館,聽人讀書,歸,輒能言諸生所誦。吳氏愛之,謂其父令兒讀書。鼎欣然,其父獨不肯,罵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業,吾業不廢足矣,奈何從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課習,夜坐餅灶下,誦不休。其父見其志不可奪,遣之讀書。逾年,盡通其師所能,師辭之。時吳氏家延師儒,鼎就學,吳氏亦子育之,使學。未數年,吳氏子無能與鼎談者。其師去,鼎遂為吳氏諸子師。②元末方國珍起兵海上,朝廷不能制,則以重位授之。國珍開府①慶元,求士為己用。國珍聞鼎有才,以計擒之。鼎為所獲,無奈,因為之盡力,為其府都事,有廉名。國珍弟平章事②,有人犯法,屬鼎治,鼎論如法。平章之妻受賕③,請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舉大謀當用天下賢士一心守法曷④使婦人得預事乎?”不許。妻怒,譖⑤之,系鼎獄,半載乃釋。(選自《遜志齋集》,有刪改)【注釋】①開府:指高級官員成立府署,設置僚屬。②平章事:官職名。③賕(qiú):賄賂。④曷(hé):為什么,怎么。⑤譖(zèn):誣陷,中傷。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其家素賤

吳廣素愛人B.時吳氏家延師儒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C.因為之盡力

已而之細柳軍D.半載乃釋

蒙乃始就學5.下列給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A.今方氏欲舉/大謀當用天下賢士/一心守法曷使/婦人得預事乎B.今方氏欲舉大謀/當用天下賢士/一心守法/曷使婦人得預事乎C.今方氏欲舉大謀/當用天下/賢士一心守法/曷使婦人得預事乎D.今方氏欲舉/大謀當用天下/賢士一心守法曷使/婦人得預事乎6.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詹鼎從小酷愛學習,遭到父親的反對仍苦學不輟,終于讓父親的態度發生了改變。B.詹鼎先是與吳氏孩子們一起學習,后來老師離開,詹鼎成為了吳氏孩子們的老師。C.有人犯法,平章事的妻子向詹鼎行賄替那人求情,詹鼎沒有答應,遭平章事妻誣陷。D.選文表現了詹鼎刻苦好學、清正廉潔、執法不阿的品質。7.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其父見其志不可奪,遣之讀書。(2)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十二章》)(2023·四川·統考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濤,字洪度,成都樂妓也。性辨惠,調輸墨。居浣花里,種菖蒲滿門。傍即東北走長安道也。往來車馬留連。元和中,元微之使蜀,密意求訪,府公嚴司空知之,遣濤往侍。微之登輸林,以詩寄之曰:“錦江滑膩峨嵋秀,幻出文君與薛濤。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紛紛詞客皆停筆,個個公侯欲夢刀。別后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云高。”及武元衡入相,奏授校書郎,蜀人呼妓為校書,自濤始也。后胡曾贈詩曰:“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樹下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濤工為小詩,惜成都箋幅大,遂皆制狹之,人以為便,名曰“薛濤箋”。且機警閑捷,座間談笑風生。高駢鎮蜀門日,命之佐酒,改一字愜音令①,且得形象,曰:“口,似沒梁斗。”答曰:“川,似三條椽②。”公曰:“奈一條曲何?”曰:“相公為西川節度,尚用一破斗,況窮酒佐雜一曲椽,何足怪哉!”其敏捷類此特多,座客賞嘆。其所作詩,稍欺良匠,詞意不茍,情盡筆墨,輸苑崇高,輒能攀附,殊不意裙裾之下出此異物。豈得以匪其人而棄其學哉?大和中,卒。有《錦江集》五卷,今傳,中多名公贈答云。(選自《唐才子傳》,有刪改)【注】①一字愜音令:唐代的一種行酒令。②椽(chuán):屋頂斜木中的一種。古代建筑中用以支撐房頂與屋瓦的木條。8.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元微之使蜀

使:出使B.命之佐酒

佐:陪C.何足怪哉

足:值得D.稍欺良匠

稍:稍微9.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1)及武元衡入相,奏授校書郎,蜀人呼妓為校書,自濤始也。(2)殊不意裙裾之下出此異物,豈得以匪其人而棄其學哉?10.薛濤受眾人青睞的原因有哪些?請根據文意簡要概括。11.(2023·廣東廣州·廣州大學附屬中學校考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問題。齊桓公見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見。從者曰:“萬乘之主,見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見,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驁①爵祿者,固輕其主;其主驁霸王者,亦輕其士。縱夫子驁祿爵,吾庸②敢驁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見。天下聞之,皆曰:“桓公猶下布衣之士,而況國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桓公所以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者,遇士于是也。(選自《呂氏春秋?下賢》)[注]①驁:同“傲”。②庸:怎么。(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①固輕其主______②縱夫子驁祿爵______(2)結合文意,說說《出師表》中的先帝和選文中的桓公有哪些相似之處。12.(2023·廣東廣州·校聯考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問題。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①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江乙對曰:“虎求百普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②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節選自《戰國策·楚策一·荊宜王問群臣》)注:①昭奚恤:人名,楚國名將。②長:做長官,為首領。(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①獸見之皆走

_______

②以為畏狐也__________(2)江乙把昭奚恤比作狐,他想向荊宣王表達什么意思?(2023·山東聊城·統考一模)諸葛孔明千載人,其用兵行師,皆本于仁義節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蓋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誠,生于亂世,躬耕隴畝,使無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顧,則茍全性命,不求聞達必矣。其始見玄德,論曹操不可與爭鋒,孫氏可與為援而不可圖,唯荊、益可以取,言如蓍龜①,終身不易。二十余年之間,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敵人畏之。上有以取信于主,故玄德臨終,至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雖庸懦無立,而舉國聽之而不疑。下有以見信于人,后主左右奸辟側佞,充塞于中,而無一人有心害疾者。——(節選自洪邁《容齋隨筆·諸葛公》)【注】①蓍龜:指卜筮。13.解釋下面加點詞語。①躬耕隴畝②終身不易14.翻譯下面句子。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敵人畏之。15.本文是后人作傳,與《出師表》對照,文中“諸葛亮”的形象有何異同?(2023·山東臨沂·統考一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醒心亭①記曾鞏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歐陽公作州②之二年,構③亭曰“豐樂”,自為記,以見其名之意。既,又直豐樂之東幾百步,得山之高,構亭曰“醒心”,使鞏記之。凡公與州之賓客游焉,則必即豐樂以飲。或醉且勞矣,則心即醒心而望,以見夫群山之相環,云煙之相滋,曠野之無窮,草樹眾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灑然④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故即其所以然而為名,取韓子退之⑤《北湖》之詩云。噫!其可謂善取樂于山泉之間,而名之以見其實⑥,又善者矣。雖然,公之樂,吾能言之。吾君優游而無為于上,吾民給足而無憾于下。天下之學者,皆為材且良⑦;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樂也。一山之隅⑧,一泉之旁,豈公樂哉?乃公所以寄意⑨于此也。若公之賢,韓子歿數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賓客,尚未知公之難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為人,而覽公之跡,思欲見之,有不可及之嘆,然后知公之難遇也。則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歟?而鞏也,以得以文詞托名⑩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歟!慶歷七年八月十五日記。【注釋】①醉心亭:古亭名,在滁州西南豐樂亭東的山上,歐陽修所建。②作州:任知州。③構:建筑。④灑然:不拘束的樣子。⑤韓子退之:指唐代文學家韓愈,字退之。⑥其實:這個地方真實的情景。⑦良:泛指有才能。⑧隅:角落。⑨寄意:寄托自己的心意。⑩托名:依托他人而揚名。1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或醉且勞矣

或(2)故即其所以然而為名名(3)其又不喜且幸歟

且17.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凡公與州之賓客游焉

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桃花源記》)B.耳新乎其所聞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孫權勸學》)C.其可不喜且幸歟

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北冥有魚》)D.草樹眾而泉石嘉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說》)18.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僅限三處)。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灑然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19.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后百千年,有慕公之為人,而覽公之跡,思欲見之,有不可及之嘆,然后知公之難遇也。20.下列六個句子分成四組,全能體現“公之樂”的一組是(

)①吾君優游而無為于上,吾民給足而無憾于下。②天下之學者,皆為材且良。③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④群山之相環,云煙之相滋,曠野之無窮。⑤今同游之賓客,尚未知公之難遇也。⑥則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歟。A.①③⑤ B.④⑤⑥ C.①②③ D.①④⑥(2023·湖北黃石·統考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漢元年十月,沛公①兵遂先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②,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③旁。諸將或言誅秦王。沛公曰:“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乃以秦王屬吏,遂西入咸陽。欲止宮休舍,樊噲、張良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召諸縣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④。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⑤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且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乃使人與秦吏行縣鄉邑,告諭之。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沛公又讓不受,曰:“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節選自《史記高祖本紀》)[注釋]①沛公,即漢高祖劉邦。②組,繩索。③軹道:亭名。④棄市,公開執行死刑。⑤案堵,同“安堵”,安定有序。2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B.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C.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D.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22.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沛公到達霸上時,秦王子嬰投降,并以皇帝之禮恭迎沛公。B.沛公進駐咸陽后想留在秦宮中休息,被部下勸阻后退回霸上。C.沛公與父老們約法三章:殺人、傷人與偷盜者按律處死。D.沛公親自到各縣鄉村去說明安民政策,深受百姓擁戴。2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召諸縣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2)且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24.(2023·山東淄博·統考一模)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圣王布德施惠,非求報于百姓也;郊望神禘嘗①,非求報于鬼神也。山致其高,云雨起焉;水致其深,蛟龍生焉;君子致其德而福祿歸焉。齊桓公北伐山戎氏,其道過燕,燕君逆而出境②。桓公問管仲曰:“諸侯相逆,固出境乎?”管仲曰:“非天子不出境。”桓公曰:“然則燕君畏而失禮也。寡人不道,而使燕君失禮。”乃割燕君所至之地,以與燕君。諸侯聞之,皆朝于齊。盂簡子相梁,有罪而走齊。管仲迎而問之曰:“吾子相梁之時,門下使者幾何人矣?”孟簡子曰:“門下使者有三千余人。”管仲曰:“今與幾何人來?”對曰:“臣與三人俱。”仲曰:“是何也?”對曰:“其一人父死無以葬,我為葬之;一人母死無以葬,亦為葬之;一人兄有獄,我為出之。是以得三人來。”管仲曰:“嗟茲乎!吾窮必矣!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節選自《說苑·貴德③》)[注釋]①郊望禘嘗:指一年之中四季的祭祀。②逆而出境:出境歡迎。③貴德:重視德行。(1)解根據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加點詞語。文言字詞方法解釋山致其高參考成語法:學以致用A門下使者幾何人矣語境推測法B一人兄有獄課內遷移法:小大之獄(《曹劌論戰》)C吾窮必矣查閱字典法:①極;②窮盡:③窮困;④止,息;⑤特指不得志。D(2)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然則燕君畏而失禮也

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出師表》)B.乃割燕君所至之地

見漁人,乃大驚(《桃花源記》)C.管仲迎而問之日

溪深而魚肥(《醉翁亭記》)D.我為葬之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河中石獸》)(3)管仲為什么接連慨嘆“吾窮必矣”?請簡要概括。(4)選文通過列舉春秋時期齊桓公和孟簡子的事例,是如何闡釋德行的重要性的?請概括分析。(2023·江蘇鹽城·統考一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君道(節選)荀子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則流清,原濁則流濁。故有社稷者而不能愛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親愛己,不可得也。民不親不愛,而求為己用,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為己用,不為己死,而求兵之勁,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勁,城不固,而求敵之不至,不可得也。敵至而求無危削①,不滅亡,不可得也。危削滅亡之情,舉積此矣,而求安樂,是狂生②者也。狂生者,不胥③時而落。故人主欲強固安樂,則英若反④之民;欲附下一民,則莫若反之政;欲修政美俗⑤,則莫若求其人。彼或蓄積而得之者不世絕⑥。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以天下之王公英好之也,然而是子獨好之;以天下之民莫為之也,然而是子獨為之。好之者貧,為之者窮,然而是子猶將為之也,不為少頃輟焉。曉然獨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國之安危臧否,若別白黑。是其人也大用之則天下為一諸侯為臣;小用之,則威行鄰敵;縱不能用,使無去其疆域,則國終身無故。故君人者,愛民而安,好士而榮,兩者無一焉而亡。注釋:①危削:危險削弱。②狂生:狂妄無知。③胥:同“須”,等待。④反:同“返”,返回、回到。⑤修政美俗:治理好政事,使風俗淳美。⑥不世絕:世世代代沒有斷絕過。25.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1)城之固()(2)不為少頃輟焉()(3)先王之所以得之()(4)知國之安危臧否()26.用斜線(/)為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限3處。是其人也大用之則天下為一諸侯為臣27.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1)敵至而求無危削,不滅亡,不可得也。(2)故君人者,愛民而安,好士而榮,兩者無一焉而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