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中華文明彷徨時期-明清時期_第1頁
第五講中華文明彷徨時期-明清時期_第2頁
第五講中華文明彷徨時期-明清時期_第3頁
第五講中華文明彷徨時期-明清時期_第4頁
第五講中華文明彷徨時期-明清時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講中華文明彷徨時期——明清時期備考依據考綱知識:1、資本主義萌芽與“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必修二)2、明清君主專制制度加強(必修一)3、明清之際的儒學思想(必修三)課程標準:

1、了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等史實,認識君主專制制度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2、了解“重農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影響,分析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的原因。

3、列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考點試題明清政治1.2009年廣東文基20題不設丞相的王朝題2.寧夏文綜28題六部職責題3.浙江文綜16題內閣綜述4.11年北京文綜13題分割相權加強皇權題5.2011年江蘇卷江浙行省緊急處置權問題6.2012年天津文綜歷史清雍正年間軍機處7.2012年江蘇歷史明代內閣8.2012年廣東文綜歷史宰相制廢除考點試題明清經濟1.09年海南7題私營手工業超過官營的原因。2.10年福建文綜15題明清商品經濟題3.10年新課標文綜27題明清祁門土地買賣與貨幣4.2010年高考全國Ⅱ卷文綜37題江南市鎮特點與興起背景5.2011年浙江文綜15題蘇州永禁占用會館碑題6.2012年全國新課標歷史,26題明后期工商業7.2012年海南卷歷史,7題明后期社會風尚的變化8.2012年上海歷史,15題明人繪制的《南都繁會圖卷》,圖中傳自西方的事物9.2012年全國大綱文綜歷史,15題清帝雍帝正傳統觀念因追求財富而改變10.2012年海南卷歷史,26題明海禁政策考點試題明清文化1.2009年高考四川文綜14題江南出版業繁榮原因2.2010年海南高考歷史8題文人畫的內涵3.2010年海南高考歷史7題君子明道救世經世致用4.2010年高考江蘇歷史5題人人皆可以為圣賢李贄5.2011年高考全國文綜Ⅱ卷26題黃宗羲思想6.2011年高考天津文綜3題李贄思想7.2011年高考北京文綜15題黃宗羲著作被列為禁書8.2011年海南高考7題明末清初思想家經世致用9.2011年高考福建文綜17題京戲10.2011年江蘇高考21題顧炎武題12分11.2011年高考山東文綜27題黃宗羲孟德斯鳩孫中山思想聯系題12.2012年浙江文綜歷史,38題考查李贄、顧炎武、王夫之的思想【知識構建】明清(1368-1840年)方面階段特征表現政治經濟文化承古萌新【知識構建】方面階段特征表現政治統一多民族國家不斷鞏固發展;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衰落)明朝:廢行省,設“三司”;撤中書省,廢丞相制度,設內閣。清朝:設軍機處。經濟農耕經濟高度繁榮;商品經濟空前發達。外貿走向萎縮農業:精耕細作農業技術世界領先;經濟作物,引進高產糧食作物;農產品商品化程度高。手工業:

官營手工業發達:制瓷、絲織。

民營手工業:主導;花樓機;資本主義萌芽。

國內商業:城鎮商業;貨幣經濟;農產品商品化;商幫。

外貿:海禁、閉關鎖國政策文化承古萌新思想:理學有新發展(心學)并占主流地位。四人提出新觀點。科技:總結性科技著作《農政全書》等。文藝:小說、書法、繪畫、昆曲、京劇等。【高考考向探究】考點一: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政治考點二: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發展考點三:明清的外貿—經濟考點四: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思想考點一: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一、措施二、影響1、積極影響2、消極影響三、中西對比1、明內閣與英內閣比較2、明清時期中西政治發展趨勢考點一: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一、措施明朝:撤中書省,廢丞相制度,設內閣。清朝:設軍機處。考點一: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二、影響1、積極影響:2、消極影響政治;①有利于國家統一和社會安定經濟:②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民族關系:③有利于民族交流和融合①政治上,容易出現失誤,形成暴政和腐敗②經濟上,阻礙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③思想上,文化專制鉗制人們的思想,阻礙科技的進步④外交上,閉關鎖國,導致中國落后于西方材料:“明初的士大夫,既不像漢、魏世族那樣有威勢,又沒有魏晉隋唐以來世族的莊園基礎,中舉做官得懂君主的心思,揣摩迎合,以君主的意志為意志,是非為是非、喜怒為喜怒,從辦公事上分一點殘羹冷炙,建立自己的基業……皇帝越威風,士大夫越下賤,反過來也可以說,士大夫越被制約,皇帝就越尊貴,君臣的關系一變而為主奴。”——摘自吳晗《朱元璋傳》問: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與唐朝相比,明朝君臣關系發生了什么變化?試從決策機制和社會影響角度評價這一變化。合作探究變化:向主仆關系轉變。分析:從決策機制上看,明朝廢丞相,大權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但易導致決策失誤和腐敗。從社會影響上看,強化了各級官吏的奴化思想和民眾的臣民意識,窒息了社會發展活力,但加強了中央集權。考點一: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三、中西對比1、明內閣與英內閣比較2、明清時期中西政治發展趨勢明朝內閣與西方內閣制度有哪些不同?【提示】(1)產生背景:明朝內閣是宰相制度廢除后,皇帝不堪重負設立;西方內閣作為政府機構始于英國,是由英國國王的最高咨詢機關——樞密院外交委員會演變而來。(2)產生方式:明朝內閣首輔及成員由皇帝任命;近代西方內閣是以議會為基礎產生的,內閣首相通常由議會中占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領袖擔任。(3)地位權力:明內閣不是法定機構,只備皇帝顧問;西方內閣是法定機構,總攬國家行政權力并對議會負責。(4)本質:明內閣反映了君主專制的強化;西方內閣體現了近代民主政治的發展。明清中西方政治的趨勢:中:專制到頂峰西方:走向民主考點二: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發展一、原因二、特點三、中西對比: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和西方幾乎同時出現。西方的資本主義萌芽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而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在誕生之后幾百年仍然是萌芽,為什么?考點二: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發展一、原因明代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的原因1、農業、手工業的發展為資本主義萌芽——提供了物質和技術基礎;2、商品經濟發達——提供了必要條件;3、封建地租由實物地租向貨幣地租轉化,——商品市場的形成。4、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相對松弛----江南地區出現“機工”。1、清代農業、手工業、商業繼續發展,為資本主義萌芽繼續發展提供了基礎,特別是手工業分工更細,促進了區域分工和專業城鎮的發展。2、清初統治者放寬了對手工業的限制。清代資本主義萌芽繼續發展的原因考點二: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發展二、特點1、行業——它只出現在少數地區的少數行業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2、速度——受封建制度阻礙,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3、性質——它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中國封建社會內部出現的新事物。考點二: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發展三、中西對比: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和西方幾乎同時出現。西方的資本主義萌芽很快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而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在誕生之后幾百年仍然是在萌芽徘徊,為什么?【提示】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外交:考點三:明清的外貿一、政策二、主要形式三、明清時期中西外貿的區別(理解18、19世紀中西方沖突的經濟根源)考點三:明清的外貿一、政策:前期發展——鄭和下西洋后期嚴格限制——海禁,閉關鎖國鞏固訓練(2010年浙江,18)明代沉船“南澳一號”發掘引起社會關注,學生以此為題進行研究性學習,搜集的一條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請開市舶,易私販而為公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黃、銅、鐵違禁之物夾帶出海。奉旨允行,幾三十載”。對該史料理解最恰當的是:A、明代沒有民間的海外貿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義政策C、明政府曾有條件地允許海外貿易D、明政府從此廢除“海禁”政策C考點三:明清的外貿二、主要形式中國古代對外貿易,最基本有兩種形式,一為政府對外貿易,一為民間對外貿易。不管是何種貿易形式,都是在國家嚴格控制之下進行的;有時也曾脫離國家控制,出現紛繁復雜的多種景象。)明清時期,由于統治者實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民間對外貿易基本斷絕,官辦貿易即朝貢貿易(通過朝貢與賞賜完成的交易)成為重要的形式。三、明清時期中西方外貿的區別(理解18、19世紀中西方沖突的經濟根源)中方:宣傳國威,滿足統治者的欲望,處于被動狀態西方:經濟目的為主,處于主動地位考點三:明清的外貿有人認為,中國古代某種對外貿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眾小規模的商販活動,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國文化傳播之一種光榮禮節而已”。下列符合這一認識的經濟活動是()A.漢朝的絲綢之路B.宋朝的海上絲綢之路C.明朝的朝貢貿易D.晚清的中英鴉片貿易【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特點。中國古代對外貿易以朝貢貿易為主,目的不在于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而是要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答案C。考點四: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一、四大思想家的思想評價二、對理學的批判與繼承三、明清之際的政治思想與歐洲啟蒙思想有何異同?原因是什么?考點四: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一、四大思想家的評價進步性

對君主專制統治造成了強烈沖擊。給后世民眾以深刻啟迪。構成中國早期啟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歷史進步性。局限性:

依然屬于儒家思想,由于資本主義萌芽力量弱小,無法撼動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無法提出新的社會觀念,不能引起中國社會結構的變化。1、北京孔廟始建于元朝,院內碑林中現存3塊元代進士題名碑。這些信息可以佐證元朝時期A.科舉制度開始形成 B.殿試成為科舉定制C.科舉開始采用八股文體

D.統治者繼承了中原文化2、《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謬,非圣無法”,“排擊孔子,別立褒貶”。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贄B.黃宗羲C.顧炎武D.王夫之3、“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長者,斂足拱手。尊長在前,不可口唾。”這是在敦煌發現的唐宋時期少兒啟蒙讀物中的句子,它反映當時的教育()

A.鼓勵兒童活潑機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學相長D.注重儒家倫理道德DAD考點四: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二、對理學的批判與繼承(2011年全國,26)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說:“使朝廷之上,閭閻之細(民間百姓),漸摩濡染,莫不有詩書寬大之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學校。”與這一論述的精神實質最為接近的是:A、天下興亡,匹夫有責B、民為邦本C、天下為公D、民貴君輕鞏固訓練C材料一:守舊而又維新,復古而又開明,這樣一種二重性的立場,使得儒學能夠在維護禮教倫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過去,一手伸向未來……這就是為什么儒學在當時能成為顯學……到新社會秩序鞏固后又被捧上獨尊地位的原因。——張岱年等著《中國文化概論》材料二:黃宗羲提出用“各得其私,各得其利”為原則的“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之手足”的“一家之法”,以約束帝王的“人治”。他主張“是非取決于學校”,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是內閣,另設監察和咨詢機關即“學校”。學校不僅是培養人才的場所,而且是參與國家政治的機構,定期聽取宰相的政務報告,并有權對皇帝和大臣進行監督和批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