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健康安全培訓教案_第1頁
職業健康安全培訓教案_第2頁
職業健康安全培訓教案_第3頁
職業健康安全培訓教案_第4頁
職業健康安全培訓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職業健康安全培訓教案20XX年《職業病防治法》實施至今,職業衛生相關工作的開展也在主動的推動中,最近幾年,從張海超開胸驗肺大事到施秉恒盛公司發生的建國以來最大的職業病群發大事,凸顯出職業衛生工作仍存在較多的問題,明顯沒有跟上國家發展的步伐。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在此時接手職業衛生監督管理工作,應當說也是臨危受命。如何做好職業衛生工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有效的愛護勞動者的健康,安全監督部門、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企業業主均肩負著國家的希望和人民的期望。第一部分:我國職業病現狀20XX年4月28日,衛生部向社會公布了《20XX年全國職業病報告情況》:20XX年新發各類職業病18128例。職業病病例數列前3位的行業依次為煤炭、有色金屬和冶金,分別占總病例數的41.38%、9.33%和6.99%。20XX年共報告塵肺病新病例1.4萬例,死亡病例748例。在塵肺病新病例中,煤工塵肺和矽肺占91.89%。目前塵肺病仍是我國最嚴峻的職業病,20XX年報告塵肺病例數占職業病報告總例數的79.96%;塵肺病發病工齡縮短,群發性塵肺病時有發生;中、小型企業塵肺病發病形勢嚴峻,超過半數的塵肺病分布在中、小型企業。職業中毒方面,20XX年共報告各類急性中毒272起,中毒552例,死亡21例。引起急性職業中毒的化學物質近50種,引起中毒例數最多的物質為一氧化碳,主要分布在冶金、煤炭、建設和建材行業。66.74%的急性職業中毒病例發生在小型企業。20XX年全國共報告慢性職業中毒1912例。引起慢性職業中毒的化學物質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鉛及其化合物、苯、砷及其化合物,只要分布在冶金、有色金屬和機械行業。新中國成立以來至20XX年底,累計報告職業病722730例。有專家指出,由于如今發布的職業病新發病例數是從掩蓋率僅達10%左右的職業健康監護中發現的,因此實際病例遠遠高于有關報告數字。一、職業性有害因素來源及其分類職業性有害因素按其來源可分為以下三類:(一)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二)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三)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一)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1.化學因素(1)有毒物質:如鉛、汞、錳、苯、一氧化碳、硫化氫、有機磷農藥等;(2)生產性粉塵:如矽塵、石棉塵、煤塵、水泥塵、有機粉塵等。2.物理因素(1)異樣氣象條件:如高溫、高濕、低溫;(2)異樣氣壓:如高氣壓、低氣壓;(3)噪聲、振動;(4)非電離輻射:如紫外線、紅外線、激光等;(5)電離輻射:如X射線、r射線等。3.生物因素如附著于皮毛上的炭疽桿菌、甘蔗渣上的真菌、醫務工可能接觸到的生物性傳染病源物。(二)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1.勞動組織和制度不合理,勞動作息制度不合理等;2.精神(心理)性職業緊急;3.勞動強度過大或生產定額不當,如布置的作業與勞動者生理狀況不相順應等;4.個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急,如視力緊急等;5.長時間處于不良體位或運用不合理的工具等。二、職業病概念醫學上所稱的職業病是指當職業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體的強度與時間超過肯定限度時,人體不能代償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質性病理轉變,從而顯現相應的臨床征象,影響勞動力量,這類疾病通稱職業病。而在立法意義上,職業病卻有其特定的范圍,即指政府所規定的法定職業病。《職業病防治法》將其定義為: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即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職業病必需具備四個條件:(1)患病主體必需是企業、事業或者個體經營組織的勞動者。(2)必需是在從事職業活動的過程中產生的。(3)必需是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4)必需是國家公布的職業病分類和名目所列的職業病。三、職業病的特點職業病具有以下五個特點:(1)病因明確(2)病因大多是可檢測的(3)有肯定的發病率(4)大多數職業病如能早期診斷、處理,康復效果較好,但有些職業病(例如矽肺),目前尚無特效療法(5)治療個體無助于掌握人群發病四、職業病的三級預防原則1.第一級預防即從根本上消退或最大可能地削減對職業性有害因素的接觸。2.第二級預防當第一級預防未能完全到達要求,職業性有害因素開頭損及勞動者健康時,應盡早發現,實行補救措施。它的主要任務是早期檢測,按時處理,防止病損的進一步發展。3.第三級預防指對已發展成職業性疾病的患者,作出正確診斷,按時處理,包括脫離接觸,實施治療,預防并發癥,促進康復等。第二部分:粉塵危害與掌握一、粉塵及主要危害生產性粉塵是指在生產中形成的,并能長時間漂移在空氣中的固體顆粒。它是污染作業環境、損害勞動者健康的重要職業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多種職業性肺部疾患。塵肺是在生產過程中長期吸入粉塵而發生的以肺組織纖維化為主的疾病。生產性粉塵污染的產生與技術水平、生產工藝和防護措施等因素有關,可以通過實行恰當的措施降低和防止其產生。一、粉塵的來源和分類(一)生產性粉塵的來源礦山開采、鑿巖、爆破、運輸、隧道開鑿、筑路等;冶金工業中的原材料準備、礦石粉碎、篩分、配料等;機械鑄造工業中原料破裂、配料、清砂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陶瓷等工業的原料加工;皮毛、紡織工業的原料處理;化學工業中固體原料處理加工,包裝物品等生產過程。(二)生產性粉塵分類粉塵分類方法許多。1.按粉塵的性質可概括為無機粉塵和有機粉塵兩大類。①無機粉塵:包括礦物性粉塵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金屬性粉塵如鉛、錳、鐵、鋁、鋅等及其化合物;人工無機粉塵如砂、水泥、玻璃纖維等。2.依據粉塵顆粒在空氣中停留的狀況分類由于粉塵顆粒的組成不同,外形不一、密度各異,為了測定和互相比擬,目前統一采納空氣動力學直徑來表示顆粒大小。即粉塵粒子a,不管其幾何外形、大小和比重如何,假如它在空氣中與一種比重為1的球形粒子b的沉降速度相同時,即b的直徑即可算作a的空氣動力學直徑。單位用微米(μm)表示。①降塵:指空氣動力學直徑大于10μm的粉塵。②飄塵:指粒徑1~10μm的粉塵。飄塵在空氣中停留時間較長,被人體吸入呼吸道的時機更大,簡單對人體造成危害。3.依據粉塵粒子在呼吸道沉積部位不同分類①非吸入性粉塵:又可稱為不行吸入粉塵,即空氣動力學直徑大于15μm的粒子被吸入呼吸道的時機非常少。②可吸入粉塵: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15μm的粒子可以被吸入呼吸道。其中10~15μm的粒子主要沉積在上呼吸道。醫學上的可吸入粉塵詳細指可吸入而且不在呼出的粉塵,包括沉積在鼻、咽、喉頭、氣管和支氣管及呼吸道深部的全部粉塵。③呼吸性粉塵: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5μm的粒子可以到達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區,稱之為呼吸性粉塵。即能夠到達并且沉積在呼吸性細支氣管和肺泡的那部分粉塵,不包括可呼出的那一部分。二、粉塵進入機體的途徑粉塵通過呼吸道、眼睛、皮膚等進入人體,其中以呼吸道侵入為主要途徑。人體對吸入的粉塵具備有效的防備和去除機制。一般認為有三道防線:1.鼻腔、喉、氣管、支氣管的阻留作用2.呼吸道上皮黏液纖毛系統的排解作用3.肺泡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在人體防備和去除粉塵顆粒的整個過程中,鼻腔主要阻留直徑大于10μm的粉塵顆粒,約占吸入粉塵總量的30~50%;進入氣管、支氣管的粉塵,通過黏液纖毛系統將粉塵運輸到咽喉部位,隨痰咳出或咽下,稱為支氣管去除;進入肺泡的粉塵粒子,主要通過肺泡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去除。呼吸系統通過上述各種防備功能,可將進入呼吸道的97%~99%的粉塵排出,約1%~3%的塵粒沉積在體內。長期較大量吸入粉塵可減弱上述各項去除功能,導致粉塵過量沉積,釀成肺組織病變,引起疾病。四、粉塵對健康的主要危害全部粉塵對身體都是有害的,不同特性,特別是不同理化特性的生產性粉塵,可引起不同的疾病。生產性粉塵對人體的致病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對呼吸系統的影響、局部作用、中毒作用。其中對呼吸系統的影響最為主要。(一)對呼吸系統的影響1.塵肺塵肺是由于長期吸入生產性粉塵而引起肺組織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目前我國法定的塵肺病有13類,即矽肺、煤工塵肺、石墨塵肺、碳黑塵肺、石棉肺、滑石塵肺、水泥塵肺、云母塵肺、陶工塵肺、鋁塵肺、電焊工塵肺、鑄工塵肺、其他塵肺。2.粉塵沉著癥有些生產性粉塵(如錫、鋇、鐵等)吸入后,沉積于肺組織中,呈現一般異物反應,可繼發稍微的纖維性轉變,對健康無明顯影響或危害較小,脫離粉塵作業后,病變可無發展或X線胸片陰影消退。3.有機粉塵引起的肺部病變吸入棉、亞麻等粉塵可引起棉塵癥;吸入被霉菌、細菌等污染的有機粉塵可引起職業性變態反應性肺泡炎;吸入聚氯乙烯、人造纖維粉塵可引起非特異性慢性堵塞性肺病。4.呼吸系統腫瘤石棉、放射性礦物、鎳、鉻、砷等粉塵均可致肺部腫瘤。5.呼吸系統炎癥粉塵性支氣管炎、肺炎、哮喘性鼻炎、支氣管哮喘等。2.存在生產性粉塵的主要環節在煤礦開采過程中由于工種不同,工人可分別接觸矽塵、煤塵和煤矽塵,而引起肺組織充滿性纖維化,發生矽肺、煤塵肺、煤矽肺,統稱為煤工塵肺。其中煤矽肺是我國煤工塵肺中最常見的類型,發病工齡多在15~20年左右,病情發展較快,危害較重。煤工塵肺的發病情況,因開采方式不同有很大差異。露天煤礦工人的塵肺患病率很低,井下開采工作面的粉塵濃度和分散度均高于露天煤礦,塵肺患病率和發病率均較高。三、作業場所粉塵的監測原則和方法通過定期的粉塵監測能按時了解作業場所的粉塵危害程度,保存完好的長期監測資料,能用來研討粉塵濃度與塵肺發病的規律,對指導塵肺防治有重要意義。粉塵濃度測定也是安全生產的需要,首先粉塵監測是評價所采納的或改進的防塵措施效果好壞的依據;同時,某些粉塵具有爆炸性,當其在空氣中到達肯定濃度時,遇到明火就可能發生爆炸,因此按時把握粉塵濃度,將其掌握到職業接觸限值以下,既能防止爆炸危險,又能有效愛護勞動者職業健康。所以,精確的作業現場粉塵監測是防塵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做好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評價和安全生產不行缺少的環節,也是評價粉塵掌握效果最有效的手段。第三節粉塵危害的主要防治措施一、粉塵危害的防護原則目前,由粉塵造成的塵肺病無特異性治療,因此預防粉塵危害,強化對粉塵作業的勞動防護管理非常重要。粉塵作業的勞動防護管理應實行三級預防原則:(一)一級預防(1)主要措施包括:綜合防塵,即改革生產工藝、生產裝備,盡量將手工操作變為機械化、自動化和密閉化、遙控化操作;盡可能采納不含或含游離二氧化硅低的材料代替含游離二氧化硅高的材料;在工藝要求答應的條件下,盡可能實行濕式作業;運用個人防護用品,做好個人防護。(2)定期檢測,即對作業環境的粉塵濃度實施定期檢測,使作業環境的粉塵濃度到達國家標準規定是答應范圍內。(3)開展崗前職業健康檢查。(4)宣傳教育,普及防塵的根本學問。(5)強化防塵設備的維護和管理。四、綜合防塵和降塵措施我國目前的綜合防塵和降塵措施可以概括為“革、水、風、密、護、管、教、查”八字方針。詳細分析為:(一)革,即工藝改革和技術革新,這是消退粉塵危害的根本途徑;(二)水,即濕式作業,可防止粉塵飛揚,降低環境粉塵濃度;(三)風,強化通風及抽風措施,常在密閉、半密閉發生源的基礎上,采納局部抽出式機械通風,將工作面的含塵空氣抽出,并可同時采納局部送入式機械通風,將新奇空氣送入工作面;(四)密,將發生源密閉,對產生粉塵的裝備,盡可能在通風罩中密閉,并與排風結合,經除塵處理后再排入大氣;(五)護,即個體防護,是防、降塵措施的補充,特別在技術措施未能到達的地方必不行少;(六)管,常常性的修理和管理工作;(七)查,定期檢查環境空氣中粉塵濃度和勞動者的定期職業健康檢查;(八)教,強化宣傳教育。五、掌握粉塵危害的主要技術措施各行業依據其粉塵的產生特點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掌握粉塵濃度的技術措施,防塵和降塵措施概括起來主要表達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改革工藝過程,革新生產裝備改革工藝過程,革新生產裝備是消退粉塵危害的主要途徑。(二)濕式作業,通風除塵和抽風除塵除塵器、噴霧灑水、通風和負壓吸塵等方法經濟、簡潔、運用。除塵器包括機械式除塵器、過濾式除塵器、濕式除塵器、靜電除塵器等。六、個體防護措施個體防護是對技術防塵措施的必要補救,在作業現場防、降塵措施難以使粉塵濃度降至國家衛生標準所要求的水平常(如井下開采的部分場所),必需運用個人防護用品。個體防塵用品包括:防塵口罩、送風口罩、防塵眼鏡、防塵安全帽、防塵服、防塵鞋等。1.防塵口罩用于防塵的口罩主要有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過濾式防毒面具、氧氣呼吸器、自救器、空氣呼吸器、防微粒口罩等。2.防塵安全帽具備濾塵送風功能,佩戴舒適,阻塵效率高,但價格偏高。3.隔絕式壓風呼吸器具有防塵、防毒雙重功能。但運用時需壓風供應,并且與佩戴者用供氣軟管聯結,使活動范圍受限。4.防塵服對防塵要求極高的場所配備。5.護膚霜和皮膚清洗液預防和治療皮膚枯燥等。此外,粉塵接觸作業人員還應留意個人衛生,作業點不吸煙,杜絕將粉塵污染的工作服帶回家。常常進行體育錘煉,強化養分,增加個人體質。七、衛生保健措施,開展健康監護依據《職業健康監護技術標準》(GBZ188-20XX)要求,從事粉塵作業的工人必需進行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在崗期間定期的職業健康檢查、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第三部分、物理因素的危害與掌握第一節噪聲一、噪聲的分類及危害(一)噪聲的概念與定義聲響由物體振動產生,發聲的物體稱為聲源。聲響以聲波形式傳遞,聲響的頻率就是聲源振動的頻率。人耳能夠聽到的聲響頻率為20~20XX0Hz;頻率低于20Hz的聲波為次聲,高于20XX0Hz的聲波為超聲,人耳聽不到次聲和超聲。衛生學給噪聲下的定義就是,但凡使人感到厭煩或不需要的聲響都稱為噪聲。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聲響頻率和強度沒有規律,聽起來使人感到厭煩,稱為生產性噪聲或工業噪聲。(二)噪聲的分類根據噪聲的來源,生產性噪聲可分為:1.機械性噪聲由于機械的撞擊、摩擦、轉動所產生的噪聲,如沖壓、打磨等發出的聲響。2.流體動力性噪聲氣體壓力或體積的突然改變或流體流淌所產生的聲響,如空氣壓縮或施放(汽笛)發出的聲響。3.電磁性噪聲如變壓器所發出的聲響。依據噪聲隨時間的分布情況,生產性噪聲又可分為連續聲和間斷聲。而連續聲根據隨時間的改變程度,又可分為穩態聲和非穩態聲。伴著時間的改變,聲壓波動小于5dB的稱為穩態噪聲,否則即為非穩態噪聲。間斷聲包括脈沖聲,聲響持續時間小于0.5秒,間隔時間大于1秒,聲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