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_第1頁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_第2頁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_第3頁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_第4頁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講人:李方慧設計人:王一翔主要內容:案例透視中學生的青春期中學生青春期的心理特點中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對策案例透視案例一:李某,初一女生。小學時學習刻苦努力,成績一直很好。進入初中后,學習依然刻苦努力,但心理壓力十分沉重,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學習上。剛開始,他的文化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與此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超負荷的心理壓力,他怕看到老師和家長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試就十分緊張,常伴有口干、惡心、嘔吐、吃不好、睡不好,有時考試時甚至手指哆嗦、腹瀉等。考試就像一塊巨石壓在他的心上,成績也每況愈下。案例二:張某,進入初中后,雖刻苦有余,成績卻不理想,在班上處于中下游水平。原因是:數學極差。雖然情況如此,但該生對自己提出的要求很高,尤其上數學課時認真聽講,專心筆記,考試時卻手忙腳亂,似是而非,與自己的期望值總是差距很大。本學期情況發生了180度大轉變,第一次數學測驗破天荒的考了90分,這給了他極大自信和動力。以后他感覺上數學課很有興趣,聽得也很明白了,慢慢的對數學產生了信心,不怕考數學了,而且還帶動了其它科的學習。

上述兩個案例代表了初中絕大多數學生的心理壓力問題,而這種心理壓力問題往往導致學生走兩個極端。所以,把握和調適這種心理壓力,并探索出一種科學的對策是班級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專家預測:21世紀心理疾病將嚴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全世界每時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不同的心理問題。在我國,最新一次4~16歲全國少年兒童心理健康調查,發現有心理和行為問題的竟高達13.9%。有關部門還對中、小學生做了一次抽樣調查,結果中學生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這些數據表明,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心理疾病較成人更為嚴重!

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社會變革必然沖擊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方方面面,而社會的種種矛盾、人際關系的矛盾、成人社會的諸多心理沖突等,必然突出地從青少年的心理狀態中反映出來。稚嫩的心靈承受著幾代人給予的壓力,社會變革中的斷層和種種羈絆,束縛著孩子們的心靈和手腳,這一切不能不讓人為之擔憂。然而,只要我們及早認清他們的行為特點并加以重視和預防,現在開始努力也不遲,重要的是為父母、為師長者要切實了解我們的孩子,幫助他們走出心靈的"迷津"。

青春期是完美成長的必經之路,是指一個人從少年時代向成人轉變的過渡時期,一般是指從12歲—18歲的年齡段。它既是人生的一個過渡時期又是人生的一個困難時期。由于性本能的起動,使之逐漸地將注意力轉向自己的內部。青春初期,他們常常會因自己不能掌握這種變化而煩惱,昔日兒童時期平靜的心田被攪亂了而陷入于以反抗、冷淡、橫蠻、怠慢、多變等表現為特征的否定與不安情緒之中。他們不僅對外界,就是對自己也都采取了“否定”的態度。因此,他把青春期稱為“否定期”或“反抗期”。面對如此眾多的研究和社會中青少年的成長問題,已經成為受高度重視的社會問題。青春期教育是學校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青春期的概念和在人生中的地位中學生青春期的心理特點

1.青春期的信息視野擴大但鑒別能力不足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信息交流日益頻繁,廣播、電影、電視、錄像等視聽工具被廣泛應用。學生處在這樣的環境中,耳聞目睹,見多識廣,視野開闊,認識空間得到極大拓展,從天文地理、空中來客、世界風云、計算機、市場動態到服裝、發型、流行歌曲等,他們都十分熱心好奇,并積極探究,但由于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還未完全形成,對真善美、假惡丑的辨別力、鑒別力還不強,加之客觀現實的錯綜復雜,因而他們對事物

的認識往往顯得偏狹,容易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出現認知的混亂。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識,就很容易進入他們的心靈,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解決這一矛盾的關鍵,是通過分析、比較,提高學生選擇信息、辨別是非的能力。2.青春期的情緒多樣并反應強烈

青春期情緒發展的主要特征是易于波動并潛藏不安,表現為寂寞與孤獨,憂慮與不安,以及苦悶與憂郁;憧憬未來并富于幻想;情緒多樣并反應強烈。青春期少男、少女熱情活潑、富有活力,他們往往情緒高昂,激情滿懷。他們樂于參加各種活動,如唱歌、跳舞、體育運動、辯論等等,對未來充滿著美好的憧憬和幻想。青春期的中學生情緒容易波動,而且表現為兩極性,即有時心花怒放,陽光燦爛,滿臉春風,正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人見人愛;有時愁眉苦臉,陰云密布,痛不欲生,甚至暴跳如雷,真像“枯藤老樹昏鴉”,人見人憂,所以說“孩子臉六月天”,一點不假。當某些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往往表現為極度壓抑,不輕易在別人面前表露,一旦表露,常表現為直言不諱或逆反表達。3.青春期的人際交往復雜迷惘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漸漸地從家庭中游離,更多地與同伴一起交流、活動,結交志趣相投的同學為知心朋友,他們無話不談,形影不離,視友誼至高無上,哥兒們義氣重,甚至為朋友兩肋插刀在所不惜,這是心理斷乳表現,他往往發生得太快,讓我們的家長和老師難以接受。同時,青春期是性心理萌芽期,表現為開始比較注意自己形象,特別是異性同學對自己的評價,也嘗試與異性交往,但是在交往過程中心理變得很復雜,一方面渴望接近對方,另一方面又很害怕別人發現,結果,交往過程神神秘秘,羞羞答答,反而顯得別扭;一般情況下,這種表現與愛情無關,只是彼此有共同的語言,喜歡一起交流和彼此欣賞。但是,由于表現的別樣,成為同學們的談資,一經同學的夸大處理便成為有色新聞,令當事人非常尷尬,有時候,由一起異性同學的交往而引發嚴重的心理負擔,直接影響到學習和生活的為數不少。這就是青春期的苦惱。4.青春期的情感強烈、動搖和不協調在這段時期,青少年的情感由原來對親人的摯愛之情,拓展到對同學、老師、明星、科學家和領袖人物崇敬和追隨,由自愛到博愛(愛集體、愛家鄉、愛人民、愛祖國、愛整個全人類);具有基本的社會性;此時,他們的道德觀也發生了變化,對成功人士、名人崇拜得五體投地,對壞人壞事疾惡如仇,他們追求公平公正,一旦發現某人有私心雜念,他們就會嗤之以鼻,同時,他們的情感世界充滿風暴。常常表現出幼稚的感情沖動和短暫的不安定狀態,孤獨、優傷、激動、喜悅、憤怒微妙地交織在一起,組成一個強烈、動搖和不協調的情感世界,就因為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妥協和容納不同意見的人與事,所以很容易受到傷害。5.青春期的中學生好辯論,敢于挑戰

思維是人的高級的心理活動,初中生階段抽象思維開始發展,他們對一般的問題,能夠透過現象進行概括和總結;邏輯思維、創造性思維迅速發展,他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多維的、立體的考慮問題,并且通過綜合、分析、推理找出本質和規律;所以,在此階段,他們好辯論,喜歡鉆牛角尖,打破沙鍋問到底,敢于挑戰

老師和家長,呈現出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對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很感興趣,,對社會活動的參與日益活躍,做集體、國家主人翁的思想開始萌發并日益強烈。對成年人的意見不輕信,不盲從,要求有事實的證明和邏輯的說服力,對許多事物都敢于發表個人意見,并為堅持自己的觀點而爭論不休。尤其對未來生活道路的選擇,成為他們意識中的重要問題。6.青春期樂于進取但又意志薄弱

青春期的學生在活動中的主動性、進取精神及自制力都明顯的增強。但由于身體成熟和思想發展的不平衡,在意志上都有受情緒的影響而波動的現象。心理上的迅速發展,使青少年精力充沛,血氣方剛,反應敏捷,上進心強,不安于現狀,富于進取,頗具“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如果說成年人容易滿足于已得到的利益,趨于保持現狀,不思進取,青少年則事事正在有待解決之中,常常是滿懷希望,樂于開拓。青春期意志反復即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和主觀性。原因是:青春期中學生對自己行為的重要性和目的性,缺乏深刻的認識和明確的理解;因為年齡而抽象思維能力有限,容易產生表面性、片面性的理解;意志上的磨煉還比較少,由于中學生的年齡和接觸的環境磨練機會較少的原因。7.青春期逆反心理突出

青春期逆反心理有積極與消極之分,所謂逆反心理,即人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一提到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大部分人的腦海中的印象會是消極的,認為這是一種不正常的心理。那么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真的就是負面的嗎?其實不盡然。逆反心理的兩面性:從作用來看,逆反心理有積極與消極之分。而評價逆反心理的好與壞,應該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抽象地談論它的積極與消極與否是不正確的,因而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其判斷標準是看某一逆反心理能否對客觀事物進行正確反映。如有的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不當,孩子犯錯時破口大罵,此時孩子若是對家長的行為表現出逆反,那就不能簡單的說他的錯了。逆反心理的形成,與青春期家長與學校教育方式的不當有直接的關系。如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滿足,某些事物被禁止,輕則行動被限制,重則受到訓斥、處罰,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要求過嚴,教師在施教過程中,不尊重、不顧及他們的心理感受與體驗,諷刺、挖苦、體罰等,都會在心理上造成壓力,當青少年找不到良策去排解這種不斷積蓄的壓力時便產生逆反心理。中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1)學習和升學競爭導致的過度焦慮。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已經成了一些家長的愿望。孩子一旦成績不理想,就連嚇帶逼、連罵帶損,給你們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致使學生視學習如畏途。(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與沖突。現在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許多人從小養成了自我為中心,不關心他人,依賴性強、不容他人等不良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況也很嚴重,這使他們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面臨很大的問題。小學生因為人際關系沖突苦惱的比例相當大,由于同學關系緊張和沖突而患病,比如學校恐懼癥,或出走、自殺的情況也屢有發生。(3)與父母、師長缺乏理解和溝通導致的心理矛盾和沖突。與父母、師長難以溝通,相互間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你們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這種沖突隨著年齡的增長,使學生普遍感到壓抑、苦悶、無助和煩躁。我們現在許多學生在情緒情感方面主要的心理問題有:抑郁、焦慮、易怒、羞怯、嫉妒、恐懼等心理問題。在行為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一般是:過失行為、說謊行為、偷竊行為、攻擊行為、破壞行為、逃學行為等等。(4)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固有的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見增加,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服從長輩的意識淡薄,喜歡獨立思考,不愿別人把他們的意志強加在自己身上,有些青少年過分強調自我,惟我獨尊,對于老師家長善意的批評、幫助不愿接受。有意反其道而行之,他們經常用反抗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能力和價值。這種心理如果加以引導,可以激發青少年求異的思維和創新的火花成為一種積極的因素。但是成長中的青少年往往不能正確把握,就會養成偏激固執的不良心態。中學生心理問題解決的對策教師:一是要敏銳地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觀察應該在學生沒有覺察的情況下,利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去感知學生的行為。二是要和學生交朋友,進行傾心談話。有經驗的老師,經常通過與學生的促膝談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學生的心理或思想問題。三是用遠大理想的推動作用增強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中學生的心理挫折大部分來源于成績的不理想和同學相處不好。老師要對學生的挫折心理給以正確的指導,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風。四是用無限的愛心感化學生,促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熱愛學生是形成教育藝術的基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對愛撫情感的渴求是每一個青少年學生的心理需要。老師只有把愛的情感投射到學生的心田,師生間才能產生心心相印的體驗,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藝術之樹只有植根在愛的土壤里,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培養自己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自信意志,是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關鍵。中學生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樹立遠大理想,確立人生目標,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對自己充滿自信,要有積極進取,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從而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百折不回,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對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出正確的自我設計、為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而不斷地去進行自我完善。要認識到自己是社會的一員,有“人人需要我,我要為人人”的責任感,從根本上消除猜疑和狹隘等不良的心理。家庭營造良好的家庭和社會環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