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冠果豐產栽培技術規程編制說明_第1頁
文冠果豐產栽培技術規程編制說明_第2頁
文冠果豐產栽培技術規程編制說明_第3頁
文冠果豐產栽培技術規程編制說明_第4頁
文冠果豐產栽培技術規程編制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陜西省地方標準《文冠果豐產栽培技術規程》(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規程起草組2023年3月一、工作簡況(一)任務來源及承擔單位根據《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下達2022年地方標準計劃的通知》(陜市監函〔2022〕380號),批準《文冠果豐產栽培技術規程》地方標準的制定計劃(項目編號:SDBXM256-2022)。規程制定工作由陜西省林業局提出,陜西省林業科學院承擔具體修訂任務。主要起草單位:陜西省林業科學院(二)必要性和意義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oliaBunge)是無患子科、文冠果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耐干旱、貧瘠、抗風沙,廣泛分布于我國北部和東北部,是重要的生態經濟型樹種。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4〕68號)中明確要優化木本油料產業發展布局,加強木本油料生產基地建設,推進木本油料產業化經營,大力增加健康優質食用植物油供給,切實維護國家糧油安全。作為我國特有的食用油料樹種,文冠果的大面積種植,既符合“不與糧爭地、不與人爭糧”的國家政策要求;對助力鞏固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構建鄉村產業新發展格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目前,榆林毛烏素沙區主要有紅棗、山杏、長柄扁桃等經濟林樹種,且這些樹種經濟效益普遍不高。文冠果作為高級木本油料樹種,具有級高的經濟價值,近些年,已在黃土區有大量的種植,但毛烏素沙地目前還沒有開展文冠果大面積示范推廣,僅有研究性的栽培試驗。本項目的實施有利于豐富榆林沙區特色經濟林樹種,有助于沙區鄉村生態振興。文冠果是防風固沙的優良生態樹種,具有非常好的生態效益。特別是毛烏素沙地自然條件惡劣,缺水少林,生態環境脆弱,經濟發展滯后。因此,建立以文冠果為主要栽培樹種的木本油料林基地,可以保護水土、防風固沙和改善生態環境。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歷經10余年試驗,篩選出各地區相應的優良種源,面對文冠果砧木育種基礎薄弱的問題,將抗旱速生優良種源作為良種的砧木使用,結合整形修剪,總結形成了文冠果“豐產良種+優良砧木+授粉品種”輕簡化栽培模式。該種栽培模式有效避免“大小年”的產生,達到穩產高產的目的。因此,在陜北沙區開展文冠果良種繁育及造林技術示范項目,推廣其繁育及豐產關鍵技術,符合區域生態建設需求,對改善沙區生態環境有著積極作用。作為生態型經濟樹種,文冠果既屬于木本糧油產業,又屬于沙產業。在毛烏素沙地發展文冠果,有利于通過科學綠化,帶領廣大干旱半干旱沙區群眾脫貧致富。中石系列文冠果國家級良種‘中石4號’和‘中石9號’作為豐產新品種,近年來在遼寧、陜西、內蒙古、河南等省區已經實現了連續4年豐產,現已在整個三北地區進行推廣。‘中石’系列文冠果在“三北”干旱、半干旱區適宜發展生態型經濟林,是當地實生文冠果產量的1.5-3倍,盛果期產種150kg/畝計算,僅種子這一項年收入4500元,如果榨油,產值會在3萬元以上,還有葉片制茶、樹枝藥用等經濟來源,一次種植,多年收益。因此文冠果良種的推廣不僅在完成生態環境建設的基礎上,不僅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勞動就業機會,增加經濟收入,而且有利于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然而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偏低,撫育管理不到位,幼林期綜合利用不足等等問題,影響了文冠果產業的發展。急需研制頒布文冠果相關技術標準,破解制約文冠果高產穩產技術瓶頸,規范引領文冠果產業高效發展。目前,陜西省可用于發展文冠果的荒山荒坡以及沙荒地近千萬畝,十四五期間,陜西省秦嶺以北地區計劃造林1400多萬畝,文冠果產業在陜西發展空間巨大。因此,編制《文冠果豐產栽培技術規程》地方標準極具迫切性和必要性。(三)主要工作過程起草小組在標準草案形成過程中,認真學習了國家標準化工作的相關政策、法規文件以及相關標準技術資料。查閱了國內外有關文冠果栽培技術的相關文獻資料,特別是行業標準最新版《文冠果技術規程》(LY/T1943)。標準起草小組在多次召開工作組內部研討會后,確定了標準框架。本標準框架主要由選址與規劃、豐產林指標、豐產栽培技術、撫育管理和采收與處理5個部分構成,從栽植到采收全過程,技術路線如圖所示:圖1技術路線二、技術規程編制原則和主要內容(一)編制原則本標準按照GB/T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的要求和規定進行編寫。標準的編制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同時充分考慮到現階段陜西省文冠果豐產栽培技術的實際需求,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二)標準確定論據本標準在起草過程中,充分以現有行業標準為依據,主要包括:LY/T1943《文冠果栽培技術規程》DB61/T1475《林地草兔綜合防治技術》DB61/T1476《林地鼢鼠綜合防治技術》(三)標準主要內容1范圍本文件規定了文冠果豐產栽培技術的相關術語、豐產林基地建設的選址與規劃、豐產林指標、豐產栽培技術、撫育管理、采收與處理等技術內容。本文件適用于文冠果豐產林的營建與管理。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LY/T1943文冠果栽培技術規程DB61/T1475林地草兔綜合防治技術DB61/T1476林地鼢鼠綜合防治技術3術語和定義本文件定義的術語包括:3.1文冠果、3.2豐產林、3.3智能滴灌水肥一體化、3.4埂上栽植技術、3.5文冠果茶果套種模式。4選址與規劃4.1基地地址選擇 規定了建立基地的要求,包含土層厚度、土質、pH值、地下水位深度、鹽都閾值等。4.2基地規劃規定了適宜的作業區面積大小(2000-3000畝),并根據地形地貌再二次區劃為50-100畝。基地分類為地勢平坦區和山區兩種類型,地勢平坦區規定了小區作業主路寬度為4-5m,二級作業路寬度3-4m,三級作業路寬度2-3m,且規定了路面高于作業區20cm;山區則依據山形地勢和小區劃分,沒有規定具體作業路寬度,以方便車輛和機具通行為原則,作業路兩側布設花粉隔離帶。5豐產林指標5.1產量指標規定了Ⅰ級嫁接苗栽植8年后,文冠果種子產量≧60kg/667㎡。5.2林分生長指標規定了Ⅰ級嫁接苗栽植8年后,單位面積保留密度86-95株,地徑≧5cm。6豐產栽培技術6.1配置技術規定了株行距標準為2m×2m×5m(95株/667㎡),并要求具有自交優勢的良種單種單園,做好花粉隔離。2個優勢交配組合兩種,則每行1個品種,雙行窄帶配置。6.2苗木選擇根據建設目的選用良種、新品種、優樹的Ⅰ級嫁接苗,嫁接苗不足時,也可選擇I級實生苗(后期嫁接改造)建園。并規定了Ⅰ級嫁接苗木規格和Ⅰ級實生苗木規格的具體規格。6.3整地規定了整地時間和整地方式,整地方式包括高壟整地、全面整地、反坡梯田整地、水平階整地、魚鱗坑整地。6.4栽植規定了詳細的栽植時間、栽植前苗木處理、栽植方法。6.5栽植后管理規定了澆水、定桿、涂白或套管、除草布鋪設和智能滴灌水肥一體化鋪設。7撫育管理7.1水肥管理規定了澆水、排水、施肥三個方面的具體要求。7.2智能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規定了灌溉管理、配方施肥兩個方面的具體要求。7.3整形修剪給出了2種建議樹形,并規定了主干上下枝間距、主枝開張角度、保留側枝數量和側枝角度等。此外還給出了不同時期(初果期、盛果期和衰老期)具體的推薦修剪方法和要求。7.4鼠兔危害防控規定了鼢鼠、草兔危害發生時,參照DB61/T1475-2021和DB61/T1476-2021相關內容進行防控。7.5間作給出了2種建議的套種模式,并給出了具體做法。7.6病蟲害防治間作主要病蟲害防治按標準(草案)附錄A給出的要求進行。8采收與處理給出了推薦的采收果實、嫩芽、花蕾、花和葉等的具體要求和方法。附錄A(資料性)提供了文冠果主要病蟲害防治方法。(四)與現有同類標準的對比目前能檢索到的現有同類標準主要有2個,分別是國標《文冠果栽培技術規程》和遼寧省地方標準《文冠果豐產栽培技術規程》。主要存在2個方面的問題:(1)時間久遠(11年前),技術要求較低。已不能適應目前文冠果產業優質高效的發展需求;(2)陜西與遼寧自然條件差異較大,不適宜在陜西使用。擬制定標準:陜西省地方標準《文冠果豐產栽培技術》在文冠果的栽植方法、苗木選擇、撫育管理以及采收等主要技術指標都有明顯的區別。遼寧與陜西自然條件、文冠果豐產指標與栽培技術對比具體對比見表1。表1遼寧與陜西自然條件、文冠果豐產指標與栽培技術對比類別二級類別遼寧省地方標準陜西省地方標準自然條件土壤類型棕壤和褐土、濱海鹽土和鹽漬化土壤黃綿土、風沙土降雨量600-1100mm100-600mm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溫帶干旱半干旱氣候、暖溫帶半濕潤氣候文冠果豐產指標與栽培技術豐產林豐產期后,單位面積種子產量75kg/667㎡以上豐產期后,單位面積種子產量60kg/667㎡以上產量指標2年生苗栽植5年后,種子產量≥75kg/667㎡Ⅰ級嫁接苗栽植8年后,種子產量≧60kg/667㎡林分生長指標2年生苗栽植5年后,單位面積保留密度60-85株,地徑≧5cmⅠ級嫁接苗栽植8年后,單位面積保留密度86-95株,地徑≧5cm嫁接苗規格Ⅰ級苗高≧50cm,嫁接點上部1cm處直徑≥0.5cmⅠ級苗高≧80cm,嫁接點上部1cm處直徑≥0.8cm實生苗規格Ⅰ級苗高≥30cm,地徑≥0.3cmⅠ級苗高≥60cm,地徑≥0.6cm鼠兔害防控參照DB21/T3279相關內容進行防控參照DB61/T1475-2021和DB61/T1476-2021相關內容進行防控栽植格狀異交傳粉配置模式,株行距1.5m×4m,每畝110株。填土高出周圍地表5cm-8cm株行距標準為2m×2m×5m(95株/667㎡),年降雨6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