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從蠶繭到絲織物試論中國蠶絲業的起源及其在殷商時期的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在世界文明史上,我國人民的許多發明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就紡織技術來說,我國在世界上最早飼養家蠶,制造絲綢,并且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是唯一的這樣一個國家。研究和探討蠶絲業的起源不僅對研究我國古代農業發展史和絲織技術發展史有著重要價值,對研究野蠻時代與文明時代的分界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討論我國古代蠶桑起源及發展情況有利于我們更全面的了解蠶和絲,培育出更多優質高產的蠶桑種苗,提高現代蠶桑技術。故本文想就中國栽桑養蠶的起始問題及其在殷商時期的發展情況略做探討。中國蠶桑起源有實際根據的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主要是考古發掘中發現的大量遺跡遺物。1926年山西夏縣西陰村文化遺存中出土了人工切成的半個蠶繭,測定其所出地層的年代為公元前2200—前1700年,可能屬于中國仰韶文化時期。日本著名科技史專家布目順郎對其進行仔細地研究后認為:這個蠶繭被切除的部分占整個繭的三分之二,這樣做可能是為了不使其蛹損壞,蠶蛹當作食品,蠶絲則用于抽絲或紡織。他依據三分之二這個比例,通過精密的測量,推算出這個繭的原長約為1.52厘米,最大寬度約為0.71厘米,可能屬于白眼蠶種,是古代的一種野生的蠶類。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家蠶絲織物的遺址,是1958年發掘的浙江吳興縣錢山漾遺址,在第二十二號探溝內的一個竹筐里發現了絲織物的殘片。后通過C14測年法測定此文化層的年代為公元前2750±100年,可能屬于良渚文化時期。遺物中有一塊保存相對完好的絹類,長2-4厘米,寬1厘米左右,每平方厘米的經線密度和緯線密度各為48根,經線和緯線的直徑相等。布目順郎認為這塊絹是用一種家蠶的絲織成的平紋組織的絹類,并推測可能是三千年前的遺物。1977年,著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出土了一件牙雕器,平面呈橢圓形,中空,長方形,圜底。口沿處鉆有對稱的二圓孔,孔壁有清晰可見的羅紋。外壁雕刻編織紋和蠶紋圖案一圈。外口徑4.8厘米,高2.4厘米。河姆渡遺址的第三、四層代表河姆渡早期文化,約公元前5000—前4000年。1980年,河北正定南楊莊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一枚陶蠶蛹,“陶蠶蛹外觀黃灰色,長2厘米,寬和高均為0.8厘米,基本上是長橢圓形。正定南楊莊遺址經過北京大學試驗室進行C14測定,距今5400±70年。”1985年,安徽省蚌埠市雙墩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陶器中有為數眾多的刻劃符號。其中有表現蠶正在吐絲結繭的狀態,蠶體刻劃形象逼真,各部位特征清晰準確。除此之外在其它陶器底部花紋中也出現了“”“”“”等符號。這些符號同甲骨文的“絲”“束”等字十分相似,如果這種聯系無誤,那么蚌埠先民們的養蠶史和紡織史并不晚于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先民們。這副刻劃可以說填補了淮河中游新石器時代養蠶史的空白。山西芮城西王村仰韶文化晚期遺址出土的蠶蛹形陶飾,該標本長1.5厘米,高、寬均為0.6厘米,蛹身上的橫線為五條,兩端比較平齊,根據這一標本出土的層位判斷,其年代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距今約5000年。甘肅臨洮馮家坪齊家文化遺址出土的二連罐所繪的群蠶圖:二連罐由兩個大小、造型相同的陶罐所組成,系泥質紅陶。兩罐的腹部用細陰線勾畫出三條蠶紋,一條豎刻,頭在上尾在下;兩條平行斜刻,頭部向下,尾巴向上。豎刻的蠶頭刻畫出了嘴巴和眼睛,平行斜刻的蠶頭則只表現側面,極其簡略。從這個二連罐的造型看,是齊家文化的典型器物。齊家文化是黃河上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到青銅時代早期的一種文化,距今4000年左右。其實,有關這方面的發現還有很多,如北京平谷上宅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的“陶蠶形飾”,()吳江梅堰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黑陶器皿上裝飾的蠶紋,陜西神木石昴龍山文化遺址發現的玉蠶(12等等。但是,新石器時期的蠶絲業生產無文獻記載,僅存嫘祖始蠶一類的傳說。這一傳說最早見于宋朝羅泌著的《路史》后記五,其文曰:黃帝“元妃西陵氏曰嫘祖,以其始蠶,故祀先蠶。”“先蠶”,即養蠶的創始者,這句話意思是說把嫘祖作為先蠶供奉。其實,所謂的嫘祖是根本不存在的,蠶桑技術是我國千千萬萬默默無聞的勞動人民智慧結晶。正如元代王禎在《農書》中所說“蓋古有蠶祭者皆無名。”夏代的絲織品遺物目前尚未發現,但已有關于蠶桑生產情況的記載,這也是關于蠶桑起源的最早文獻記載。在反映夏代部分生產情況的《夏小正》中記載了夏歷三月要“妾子始蠶”“執行宮事”“攝桑”,所謂的“妾”是蠶妾,“子”是古代對婦女的尊稱。其大意是說,春天到了,蠶妾們得和女主人到宮中晝夜勞動,做飼蠶的工作。“宮”,根據南北朝時皇侃的解釋為蠶室。把蠶列為要政,可見養蠶的規模已經很大了。“攝桑”可能為采摘桑葉,修理桑樹的意思。據《夏小正》中的記載可以推測,夏朝時期我國的蠶桑業已經有了極大發展。殷商時期,我國蠶絲業的發展已經極盛,有關例證可以從考古發掘的遺物遺跡、甲骨文字的考證以及古文獻記載中找到,以下主要是從這三方面簡要介紹殷商時期我國蠶絲業的發展狀況。1953年,在河南安陽大司空村東南發掘的晚商墓葬M27中出土玉蠶一件,白色,扁圓長條狀,長3.15厘米,分七節,造型生動逼真。以玉蠶作為隨葬品,說明墓主人生前對蠶的偏愛,這和商代成功地利用了蠶這種生物資源是分不開的。商代的玉蠶極少發現,它應該象征著墓主人有很高身份。在商代還有將蠶紋作為青銅器物的裝飾,如父癸鼎、饕餮紋簋等著名青銅器都飾有蠶紋,這可能與蠶的種種傳說有關。當時民間流傳“蠶神”的傳說,盛行伏曦氏化身為蠶之說,貴族以玉蠶作為飾物可能是祈求神靈保佑之意。1962年,同在大司空村東南殷墟四期墓葬M53中出土了著名的“*”小集母乙斛。器體橫截面呈長方形,有蓋,口徑7.4-7.8厘米,通高16厘米,侈口,束頸,微鼓腹,矮圈足,器蓋和腹部飾人面紋,頸部和圈足部飾雙夔合成的饕餮紋。器蓋內有銘文“*”小集母乙斛五字,器內底補銘文有“*”小集母乙四字,故命名為“*”小集母乙斛。此銅器銘文中的“*”應為器物主人族徽,對照考古發掘資料和文獻資料來看,一般認為這個族徽是代表商代紡車車輪的形象。河北藁城臺西村早商遺址出土過兩件絹紡紡錠,經有關專家反復研究,基本上肯定其為手搖紡車上的零件,推斷當時可能已經有原始的紡車。根據清代學者楊著的《豳風廣義》:(紡車)輪制用木板六塊,俱長一尺四寸,以三板正中斜鋸扣子。硬定成輪子;以兩輪相去四寸,中安木橕桄六個,遍相合成一輪,周圍用皮弦襻緊,以承轉弦。這樣形制的紡輪,形態與“*”極為形似。即使從今天紡車的形制來看,雖說其輪輻超過六條,但具體的形式仍與“*”形相象。商時絲織物的數量很多,品種較為齊全。藁城臺西村遺址早商墓葬M38出土銅斛,黏附的絲織品已有平紋的“紈”,平紋紗類,平紋縐絲的“█”,絞紗類的紗羅等;晚商時期的殷墟婦好墓出土銅器附有絲織品紈、色簾、回紋綺等;后崗圓祭坑還有成束放置的絲線和一段絲繩。除了為數眾多的遺跡遺物外,殷商時期甲骨文字方面的證據也極為重要。以孫海波重編的《甲骨文編》及島邦男《殷墟卜辭綜類》為據,甲骨文中有桑、蠶、絲、帛等字。從甲骨文中“桑”字諸形反映出,殷人對桑樹的三種樹形(低桿、高桿、蕎木)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又有斷絲的,束絲的束,用絲線釣魚的,用絲網擒獲的,以及用絲帛制成的衣、巾等類文字很多。另外,從蠶的字有。絲字又可以分為系三體。計從系的字82,從絲的字16,從的字3,總共100字。可見,蠶絲業在商時已相當普遍。甲骨文有八桑、桑、、上絲用于地名,又有地名衣、帛,有用絲線釣魚的█字亦多用作地名,也都與蠶桑有關。而對于“蜀”字的甲骨體:“”康殷先生解釋為:“概用目久視小蟲形,以表示這是人們飼養、照料的昆蟲——蠶,或蠶的一種,亦疑‘’的異文。”蠶、蜀二字古聲、語源都較接近。蠶,《說文》“蠶,任絲也,從蟲,昝聲。”這是對蠶的最原始解釋。而“蜀”字在《說文》中的解釋則為:“蜀,葵中蠶也,從蟲,上目象蜀砂形,巾象其身狷狷。”由此可見,康先生的解釋是有一定道理的。1965年在成都百花潭出土了一只帶采桑文飾的戰國銅壺,圖面桑株成行整齊,15名采桑女分工協作,不像是采集山野之桑,而應當是人工桑林的寫照。這也為把“蜀”字當作“蠶”的異體字提供一定的依據。胡厚宣先生曾經舉出武丁時期幾個甲骨卜辭的例子,內容是對于蠶桑的占卜和蠶神的祈禱。卜辭的內容如下:口口口,口省于蠶。(《殷墟書契后編》下一一·九)口子口,口省于蠶。(《戰后寧滬所見甲骨錄》三·七九)口子卜,口省于蠶。(《戰后南北所見甲骨錄》四·五六)戊子卜,乎省于蠶。(《甲骨續寸補編》七四·○二)胡厚宣先生的文章中,第四塊甲骨的文字內容最為完整,其它三塊是為同一塊殘片提供比較的。武丁時期的卜辭中出現了“戊子卜,乎省于蠶”的句子,胡先生據此推斷在武丁時期養蠶已是一個重要的行業。還有祖庚(公元前1179—前1173年)和祖甲(公元前1172—前1140年)時期的甲骨卜辭的例子有:“蠶示三宰,三牲獻祭蠶神。”典禮十分隆重。又每于蠶神求年,可知蠶桑業與當時的農業生產一樣,亦是一年的重要收成。在先秦諸子的書中,《墨子》《旬子》都記載了商朝初年,商湯禱于桑林的傳說。成書于戰國末年的《呂氏春秋》中對于此事有詳細記載,“昔者湯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湯乃以身禱于桑林。”《列子》記載伊尹生于空桑的傳說,“伊尹生乎空桑。”《史記》中記載了帝太戌時發生的桑谷俱生的現象。《論衡》也有記載:“殷太戌,桑谷俱生。”后人在講到商朝末年紂王的殘暴統治以及奢侈生活時,提到商代宮妃穿著華美的絲綢衣服。如:《管子》曰:“昔者桀紂時,女樂三萬人,晨歌于端門,樂聞于三衙,是無不服文繡衣裳者。”《帝王世紀》說紂“多發美女以充傾宮之室,婦女綾紈者三百余人。”《說苑》引墨子所說:“紂為鹿臺糟丘。酒池肉林,宮墻文畫,錦繡被堂,金玉珍緯,婦女優倡,鐘鼓管弦,流漫不禁,而天下愈竭。故卒身國亡,為天下戳。非唯錦繡之用耶?”這些也從側面反映出當時蠶絲業之興盛。在傳說中的黃帝時代,黃河流域已經出現了蠶絲手工業,或者是在此之前人們已經知道了利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液晶扎把機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新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審計流程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中國電源插座箱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信陽農林學院《兒童文學名著導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2030年中國NDYAG晶體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FR4覆銅板行業發展狀況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 甘肅省張掖市名校2024屆中考數學模擬試題含解析
- 麻醉教學課件
- 維穩綜治工作業務知識培訓課件
- 25年企業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含答案(能力提升)
- 2025年消防設施操作員(監控類)考試復習重點題(附答案)
- 湖南省部分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鄉村醫生考試題庫:農村常見傳染病防治傳染病防治監測試題
- 玻璃產業實施方案
- 鄰水國有資產經營管理集團有限公司2025年公開考試招聘工作人員(8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2030銅金屬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5年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原卷版)
- 數學三角形的高、中線、角平分線教案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2024)七年級數學下冊
- 《關于強化危險化學品“一件事”全鏈條安全管理的措施》學習解讀
- 三農項目申請操作流程指南
- 組織行為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