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廣東省農業保險的調研報告_第1頁
關于廣東省農業保險的調研報告_第2頁
關于廣東省農業保險的調研報告_第3頁
關于廣東省農業保險的調研報告_第4頁
關于廣東省農業保險的調研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廣東省農業保險的調研報告調研目的:了解我國農業保險的發展狀況,分析我省農業保險的發展現狀與問題,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調查人:一、前言廣東農業保險自2007年試點以來,在保障農業生產、幫助農民災后迅速恢復生產生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農業保險的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各地區發展極不均衡、農業保險覆蓋率較低、農業保險品種單一等不合理因素。但同時在農險的經營中存在投保逆向選擇、道德風險突出、巨災風險難以應對、保險賠付封頂、保險金額過低、保障程度不到位等問題,亟待引起重視。根據廣東省農業自然災害、農業生產周期、各農業大市,農民收入水平及各市的財政支持力度等特征,借鑒全國各地經營農險的經驗,實施適合廣東省實際情況的農業保險經營和管理模式,試點實行廣東省農業生產的險種和保費費率,實行保費補貼和稅收等優惠政策。二、研究背景廣東省是農業災害事故頻發地區,自然災害種類多、分布廣,臺風、暴雨、洪澇發生頻率高、強度大,農業發展面臨較大的風險,如農作物往往損失嚴重,農民血本無歸,但農業保險的發展卻相對滯后,造成的經濟損失大,亟需建立一套有效的防災保障機制。據不完全統計,20世紀90年代以來,廣東省每年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平均達500億元,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5%-8%。其中農業經濟損失占有200億元。然而被稱為解決“三農”問題“穩定器”的農業保險在自然災害面前表現出缺位與脆弱。沒有保險的賠付,造成的損失只能由農民自己承擔,所以廣東省需要大力發展農業保險。三、關于我國農業保險的現狀農業保險是專為農業生產者在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生產過程中,對遭受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險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提供保障的一種保險。農業保險是市場經濟國家扶持農業發展的通行做法。通過政策性農業保險,可以在世貿組織規則允許的范圍內,代替直接補貼對我國農業實施合理有效的保護,減輕加入世貿組織帶來的沖擊,減少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穩定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在中國,農業保險又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保險按農業種類不同分為種植業保險、養殖業保險;按危險性質分為自然災害損失保險、病蟲害損失保險、疾病死亡保險、意外事故損失保險;按保險責任范圍不同,可分為基本責任險、綜合責任險和一切險;按賠付辦法可分為種植業損失險和收獲險。農業保險與農村保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后者是以地域命名,是指在農村范圍內舉辦的各種保險的總稱,除含農業保險外,還包括鄉鎮企業、農業生產者的其他各種財產、人身保險。農業保險的保險標的包括農作物栽培(農業)、營造森林(林業)、畜禽飼養(畜牧業)、水產養殖、捕撈(漁業)以農村中附屬于農業生產活動的副業。2007年國家財政撥出10億元專項補貼資金,通過地方財政資金的配套,對六省區五大類糧食作物保險予以補貼,積極為農業安全生產提供保障。這項措施有力地改變了農險經營的外部環境,農業保險由此出現了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全國農業保險當年實現保費收入51.8億。2008年,國家穩步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范圍,加大了對糧食、油料、生豬、奶牛生產的各項政策扶持,支持發展主要糧食作物政策性保險。分析農業政策情況,可以發現,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持續加大支農惠農力度,將是今后一個時期的長期國策,而農業保險作為其中的組成部分,正迎來了發展的大好時機。一直以來,抗災救災、安撫災民、重建家園的費用主要由國家和地方民政部門負擔,也有一少部分來自群眾和企業的捐贈。這種模式不僅讓國家投出了大量的財力,而且不利于健全的農業風險防范體系的形成。有關專家指出,應盡快建立農業保險機制、成立農業保險公司,更多地用社會的力量來化解農業風險。四、廣東省農業保險的發展歷程1、試辦階段(1985年-1989年)這一階段屬于農業保險的“拓荒”時期,以保險公司直接展業、承保分散性業務為主,業務量小,相應的保險機構也不健全。開辦了5年累計保費收入僅為1768萬元,年均保費收入只有421萬元,綜合賠付率為98%,保險公司僅略有盈余。2、快速發展階段(1990年-1993年)此階段的農業保險主要實行的是代辦模式。1990年廣東省政府委托廣東省財政廳與人保廣東分公司簽訂了《代辦農業保險協議書》,約定廣東省農業保險由人保廣東分公司代省財政廳經營,經營盈余留做賠償準備金,經營虧損則掛賬,并從次年的盈余或代辦地方財政保險的盈余中解決,保險公司只提取業務費用。保費收入從1990年的2186萬元增加到1993年的14529萬元,4年累計保費收入為31175萬元,年均保費收入達到7794萬元。這一時期綜合賠付率達到149%,保險公司嚴重虧損。由于1993年業務大發展之時遇到大災年,導致農業保險虧損金額過大,1994年廣東省財政廳終止了該代辦協議。這也是廣東省農業保險開始由升轉降的時期。3、收縮調整階段(1994年-至今)1994年以后,由于財政部對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實行新的財務核算制度,取消了對原按30%計提費用的規定,保險公司全面商業化的轉軌,使前一階段人保公司內部抽肥補瘦推動農業保險的機制被停止,也直接影響到各地農業保險改革的試點。從1994年到2003年,廣東省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呈明顯下降趨勢,尤其是1994年和2003年下降幅度非常明顯,2003年保費收入不到1500萬元。雖2004年保費收入恢復性增長到2800萬元,但2005年又出現負增長,與90年代相比,保費收入處于較低水平。這一時期年均保費收入1700萬元,綜合賠付率2400萬元。之后廣東省的農業保險一直發展不起來,投保率非常不穩定,一年高點,另一年又低點。由自然災害大的年份投保率就高點,沒有的年份就非常低,這樣常保不到風險,就促使更多的人不投保,導致農業保險占廣東省整個保費收入非常低,占整個廣東省保費的5%都不到。五、近幾年廣東省農業保險狀況分析1、廣東省與全國保險收入對比情況地區總保費收入(億元)農保收入(億元)農保收入占總保收入比重全國4617.821743.77%廣東370.971.90.51%從農險保費占比來看,農業保險是廣東省保險市場的一塊短板,離全國平均水平還有7倍的距離,廣東農險保費收入僅為全國的1.09%,其總保費占全國收入8.03%也接近8倍的差距,說明廣東省的農業保險發展距全國的平均水平仍有較大的落差。2、廣東省各地農業保險收入和賠付情況從2013年的農險保費收入來看,各地級市的差距非常大,有的地市農險保費收入甚至為0,沒能真正氣到分散風險、保障當地農業生產的作用。這種發展的不均衡也說明各地關于農業保險宣傳不足,導致農民的投保意識薄弱。3、廣東省農業保險發展現狀2013年廣東省農業保險保費(元)水稻花卉肉豬能繁母豬魚塘家禽農民支付保費6.0810.56.411616政府支付保費7.2819.525.6442464保費合計11.230325530802013年廣東省農業保險收入和理賠支出(萬元)水稻花卉能繁母豬肉豬魚塘家禽保費收入1562.43165.7756.17564.3350142.7理賠支出1652.2543.2650.370450.5357.83賠付率105.7327.8860127.7250.7從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廣東省農業保險的投保具有“低保障、廣覆蓋”的特點。目前以開展種植業、養殖業保險。而且從數據可以看出廣東省農業保險的賠付率非常高,各險種發展非常不平衡。出現自然災害的時候,受損的不僅是糧食作物,所以保險發展不平衡極大限制了農業保險保障農民生活、減輕政府救災壓力的作用。4、近年人民保險有限公司農業保險經營情況2009—2013年廣東省人保農業保險經營情況年份保費收入(百萬元)賠付支出(百萬元)人保全省占比(%)人保全省占比(%)200953.2053.20100.0014.7614.761002010164.42165.3099.47106.96107.4099.602011103.65108.4695.57110.09111.0899.102012102.33107.9094.84102.07105.4796.802013167.66190.0088.2084.5489.2595.07由于政策性農業保險需要財政補貼的特殊性,廣東省農業保險試點期間幾乎是由人保獨家經營,近5年來均占據整個廣東省農業保險總保費的1.09009億元中,人保公司的保費收入占總保費收入的88.2%。預計2014年農業保險保費收入近4億元,預計人保公司所占的比重仍在90%以上。單一的承保主體,導致服務質量提升緩慢,缺乏競爭也嚴重抑制了農業保險的推進進度,不利于農業保險的穩健快速發展。根據上述各地區農險發展不均衡、覆蓋率低、品種單一等問題,與承保主題的單一有著很大的內在聯系。5、2013年全國各地保險收入情況總體來看,保費收入金額基本可以反映出一個地區的農業保險發展成熟程度。在全國31個省市中,廣東省2013年保費收入位居第21名,排名相對靠后,與其經濟大省身份不匹配。六、關于廣東省農業保險發展的建議1、擴大農業保險基本保險科目和覆蓋面廣東作為一個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災害頻繁的農業大省,農業保險在基本保險科目上非常少,承保覆蓋面也非常低,與全省的經濟發展不匹配。廣東省作為連續多年全國保費第一的保險大省,農業保險的發展速度卻相當緩慢,未發揮其保障農業發展應有的作用。借助國家扶持的政策,進一步推動廣東省農業保險勢在必行:(1)擴大中央財政給予補貼的基本保險科目這些基本保險科目可以是甘蔗、玉米、馬鈴薯、花生、大豆等種植險,奶牛、能繁母豬、生豬等養殖險。以及三鳥、農村責任險等關乎國計民生的涉農保險。(2)不斷擴大已有險種及新開險種的覆蓋面積大力推進政策性涉農保險基本項目和探索發展政策性涉農保險補充項目的要求,從廣度和深度上全面推進廣東省農業保險的發展進程。(3)提高保障范圍尤其在險種的保險責任上要擴大,將農民無法抵御的旱災、突發性病蟲害等納入保險責任:并結合實際物化成本來科學確定保額,保險金額應在物化成本的80%-100%為佳,最大程度地用好國家扶持政策,保障農民利益。2、引進專業農業保險機構,適度競爭提高服務質量競爭是確保優質服務的長效機制,只有通過競爭才能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才能加快農業保險的推進速度和覆蓋面的擴大;也只有通過競爭才能解決盈利水平下滑,保險產品、服務、技術等方面的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從而進入一個良性循環。從全國各省的農業保險經營狀況來看,一個省份2-3家政策性農業保險經營機構既起到了適度競爭、提高服務水平的作用,又減小了政府監管部門工作量,同時也避免了經辦機構重復建設,成本增加的問題。在經辦機構的選擇上,可以參照全國其他省份的先進經驗,優先選擇專業性農業保險機構。專業農業保險公司有多年從事農業保險的經驗,儲備了大量技術性農業保險專家,在承保、查勘、定損、理賠等環節能做到及時準確,不但能為農業保險業務的提高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同時也解決了以往逆向選擇現象頻現、道德風險比較突出的問題。給新介入的保險機構一定的業務發展空間,以增加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和提高農業保險服務質量為目標,形成一個在政府監管下的良性競爭相互促進的局面。3、建立巨災準備金機制從各地農業保險的開展狀況總結,農業風險相關性的特點使得農業保險經營面臨巨災風險的困擾。根據保監會公布的有關資料,我國自1982年經營農業保險業務以來,一直存在高風險、高賠付的特點,從1985-2004年的20年里,除了兩年微利以外,其余年份都處于虧損狀態,綜合賠付率高達120%。農業保險在發展中必須建立巨災風險分散機制與制度。我們認為,農業巨災風險的分散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解決:(1)建立由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基金制度參照江蘇省的模式,由省、市、縣三級財政補助和保險公司巨災準備金提取方式建立廣東省巨災風險基金制度.化解因重大自然災害引起的超賠風險。經辦公司設專門巨災準備金賬戶,按照每年保費總額的25%提取巨災準備金,專戶專用;經辦公司巨災準備金逐年累積提取,當累積到上年保費100%時不再提取;在稅收減免政策上希望能給予全部的優惠政策。省財政按照當年全省農業保險保費的10%給予配套資金,市、縣兩級財政也按照當地農業保險保費總額的10%配套資金;當歷年準備金超過全省上年農業保險總保費時財政支持部分不再安排。(2)巨災準備金的使用和管理巨災準備金的使用:當發生巨大自然災害單個承保機構單險種賠付率達到100%以上時,該承保機構可以使用本公司??顚舻木逓臏蕚浣鹬Ц冻r部分賠款;當單個承保機構單險種賠付率達到150%以上時,先使用該承保機構省內全部的農業保險巨災準備金。不足以支付的再使用該承保機構經辦該險種所在地市、縣政府財政巨災準備金:當上述準備金仍不足以支付賠款時,使用省級財政準備金。當單個承保公司單險種賠付率達到200%以上時,200%以上部分由承保機構和各級政府按l:1的比例承擔。各級政府財政補貼準備金管理:縣級政府巨災準備金由縣財政部門負責管理,地級市政府巨災準備金由市財政部門負責管理,實行專戶存儲、專項核算、滾動積累、定向使用,省級政府巨災準備金由省財政廳負責管理。市縣巨災準備金在必要時由省財政統一調配使用。(3)稅收方面給予農業保險公司政策優惠財政部于2009年8月下發了《關于保險公司提取農業巨災風險準備金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問題的通知》的規定,里面的政策規定了保險公司經營具有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保費補貼的種植業險種,按不超過補貼險種當年保費收入25%的比例計提的巨災風險準備金,在企業所得稅前據實扣除,或者可以將這種差額提取方式放開為累積提取。然而,國家在這方面所做的工作仍是比較欠缺的。4、加強協保員體系建設農業受災具有突發性、不確定性和即時性等特性。在災害頻繁的廣東省,建立健全協保員基層服務體系,顯得尤為必要和重要。對全省各地市和經辦機構貫徹實施省政府對于建立健全政策性涉農保險協保體系的要求提出以下建議:各鎮(鄉)指定機構負責政策性涉農保險的推廣、實施工作,聘請具備一定保險知識、熟悉“三農”工作、由各承保機構共享的專職或兼職人員作為協保員,按照承保機構的委托辦理推廣、銷售、理賠等具體業務。承保機構應對協保員開展工作予以指導、培訓和監督,并按實收保費的一定比例直接向協保員支付業務費用。省財政安排一定專項經費對政策性涉農保險協保體系的建立予以支持。市、縣對鎮(鄉)指定政策性涉農保險工作機構的日常運行予以支持。實事求是,不斷推進并完善全省協保體系。5、積極開發和推廣創新型保險產品廣東省適宜的氣候條件適合多種作物的生長,特別是水果、蔬菜等經濟作物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