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六年級古詩詞目錄1、浪淘沙唐劉禹錫《浪淘沙》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后來劉禹錫、白居易等改創為詩題、詞牌。此組詩當為作者后期之作,且非一時一地。一、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注釋】
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②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③浪淘:波浪淘洗。④簸:掀翻。
彎彎曲曲的黃河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來自天涯。如今可以沿著黃河直上銀河去,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這是一首描寫黃河雄偉氣勢的著名詩篇。《浪淘沙》共九首,這是第一首。詩歌的前兩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繪了黃河來自天邊,奔騰千里的壯麗圖景。“九曲”用了夸張的手法寫黃河曲曲折折,“自天涯”寫出了黃河的源遠流長。后兩句作者想象,表示要迎著狂風巨浪,頂著萬里黃沙,逆流而上,直到牛郎織女家,表現了詩人的豪邁氣概和奮發向上的情懷。二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輕淺見瓊砂。無端陌上狂風疾,驚起鴛鴦出浪花。三汴水東流虎眼文,清淮曉色鴨頭春。君看渡口淘沙處,渡卻人間多少人。四鸚鵡洲頭浪飐沙,青樓春望日將斜。銜泥燕子爭歸舍,獨自狂夫不憶家。五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匹晚霞。六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七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八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古詩今譯】不要說流言蜚語如同兇惡的浪濤一樣令人恐懼,也不要說被貶職的人好像泥沙一樣永遠頹廢沉迷。淘金要經過千遍萬遍的過濾,要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才能淘盡泥沙,得到閃閃發光的黃金。九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后波生。令人忽憶瀟湘渚,回唱迎神三兩聲。2、游園不值南宋葉紹翁《游園不值》是宋代詩人葉紹翁的名篇,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游園所見所感。此詩先寫詩人游園看花而進不了園門,感情上是從有所期待到失望遺憾;后看到一枝紅杏伸出墻外,進而領略到園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驚喜,寫得十分曲折而有層次。尤其第三、四兩句,既渲染了濃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全詩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體現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點,情景交融,膾炙人口。應憐②屐(jī)齒③印蒼苔,小扣④柴扉(fēi)⑤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⑥。[1]詞句注釋①游園不值:我在游園時沒有遇到主人。古時游園,是游私園,和后世的公園不同.這里是說沒有進園游賞。②應:應該。憐:愛惜。③
屐齒:木屐(一種木質的鞋,鞋底有橫木齒。)底的鋸齒,可以防滑。④蒼苔:青苔。⑤小扣:輕輕地敲。⑥柴扉:用樹枝編成的簡陋的門。白話譯文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他那愛惜的青苔,輕輕地敲柴門,久久沒有人來開。可是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粉紅色的杏花伸出墻頭來。新譯文扣了好久的門,也沒有人來應門,大概是主人怕我的木屐踩壞他院子里的青苔吧。一枝紅杏從院墻上伸出來,想必是滿園的春色管也管不住吧。(本首詩的寫作順序,打破了原來的事件發展的順序。其原本的發展順序應為:小扣柴扉久不開,應憐屐齒印蒼苔。一枝紅杏出墻來,春色滿園關不住。因為是翻譯,所以有新譯文。).3、滁州西澗唐韋應物《滁州西澗》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一首寫景七絕。作者任滁州剌史時,游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郁的小詩。詩里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還蘊含了詩人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與憂傷情懷,也就是作者對自己懷才不遇的不平。滁[chú]州②西澗③獨憐④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⑤深樹⑥鳴。春潮⑦帶雨晚來急,野渡⑧無人舟自橫⑨。注釋①、選自《韋蘇州集》卷八。②.滁(chú)州:今安徽滁州。③.西澗:滁州城西郊的一條小溪,有人稱上馬河,即今天的西澗湖(原滁州城西水庫)。.憐:憐愛。④.黃鸝:黃鶯。⑤.深樹:樹蔭深處。.⑥春潮:春天的潮汐。⑦.野渡:野外的渡船譯文獨愛澗水邊幽靜的芳草;岸邊茂密的叢林深處,不時傳來黃鸝鳥的叫聲,婉轉悠揚。傍晚一場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樣流得更急了,那暮色蒼茫的荒野渡口,渡河人何在?只有小舟獨自漂蕩在河邊。4、觀書有感宋朱熹《觀書有感二首》是南宋大學問家朱熹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是描繪其"觀書"的感受,借助生動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詩。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現象,比喻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人們在讀書后,時常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行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從書中不斷汲取新的知識。其一半畝方塘①一鑒②開,天光③云影共徘徊。問渠④那得清如許?為⑤有源頭活水來。其二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⑥巨艦一毛輕。向來⑦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⑧自在行。詞語注釋①方塘: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后為南溪書院)內。朱熹父親松與鄭交好,故嘗有《蝶戀花·醉宿鄭氏別墅》詞云:“清曉方塘開一境。落絮飛花,肯向春風定。”②鑒:鏡子。古人以銅為鏡,包以鏡袱,用時打開。③“天光”句:是說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變動,猶如人在徘徊。徘徊:來回移動。④渠:它,第三人稱代詞,這里指方塘之水。那(nǎ)得:怎么會。那:通“哪”,怎么的意思。清如許:這樣的清澈。如許:如此,這樣。⑤為:因為。源頭活水: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展的,從而不斷積累,只有在人生的學習中不斷的學習、運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進和活力,就像水源頭一樣。⑥“艨艟”:古代攻擊性很強的戰艦名,這里指大船。一毛輕:像羽毛一般輕盈。⑦向來:原先,指春水上漲之前。推移力:指淺水時行船困難,需人推挽而行。⑧中流:江心。引(那通哪)。詩詞譯文【其一】半畝方塘像鏡子一樣清澈明凈,天光云影全被它反映出來。要問池塘里的水為何這樣清澈?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其二】昨天夜晚江邊的春水大漲,那艘龐大的戰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樣輕。以往花費許多力量也不能推動它,今天在水中間卻能自在地移動。5、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南宋陸游這是一首愛國主義詩篇,作于1192年(宋光宗紹熙三年)的秋天,陸游當時在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
南宋時期,金兵占領了中原地區。詩人作此詩時,中原地區已淪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時愛國詩人陸游被罷斥歸故鄉,在山陰(今浙江紹興)鄉下向往著中原地區的大好河山,也惦念著中原地區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夠盡快收復中原,實現統一。其一迢迢天漢西南落⑵,喔喔鄰雞一再鳴。壯志病來消欲盡,出門搔首愴平生⑶。其二三萬里河東入海⑷,五千仞岳上摩天⑸。遺民淚盡胡塵里⑹,南望王師又一年⑺。[1]
詞句注釋⑴將曉:天將要亮。籬門:竹子或樹枝編的門。迎涼:出門感到一陣涼風。⑵天漢:銀河。⑶愴(chuàng):悲傷。⑷三萬里:長度,形容它的長,是虛指。河:指黃河。⑸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計算長度的一種單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約合二十三厘米。岳:指五岳之一西岳華山。一說指北方泰、恒、嵩、華諸山。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極高。摩,摩擦、接觸或觸摸。⑹遺民:指在金占領區生活的漢族人民,卻認同南宋王朝統治的人民。淚盡:眼淚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慘、痛苦。胡塵:指金的統治,也指胡人騎兵的鐵蹄踐踏揚起的塵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國古代對北方和西方少數民族的泛稱。⑺南望:遠眺南方。王師:指宋朝的軍隊。[2-3]
[4]白話譯文其一迢迢萬里銀河朝西南方向下墜,喔喔雞叫之聲在鄰家不斷長鳴。疾病折磨我幾乎把救亡壯志消盡,出門四望不禁手搔白發抱憾平生。其二三萬里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聳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壓迫下眼淚已流盡,他們盼望王師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3]其二注釋詩題意思:秋天夜里,天快要亮了,走出籬笆門不禁感到迎面吹來的涼風十分傷感。(1)將曉:天將要亮了。(2)籬門:籬笆的門。(3)迎涼:出門感到一陣涼風。(4)三萬里:長度,形容它的長,是虛指。河:指黃河。(5)“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計算長度的一種單位,八尺為一仞(一作七尺)。(6)岳:指五岳之一西岳華山。岳:指北方泰、恒、嵩、華諸山,一說指東岳泰山和西岳華山。(7)摩天:碰到天。摩:摩擦,接觸。(8)遺民:指在金占領區生活卻認同南宋王朝統治的人民。(9)淚盡:眼淚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慘、痛苦。(10)胡塵:指胡人騎兵的鐵蹄踐踏揚起的塵土,指金朝的暴政。胡:中國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泛稱。(11)南望:遠眺南方。(12)王師:指宋朝的軍隊。[注釋](13)海:指大海。1.將曉:天將要亮。籬門:竹子或樹枝編的門。同題詩有二首,這是第二首。2.三萬里河:指黃河。“三萬里”形容它的長。3.五千仞岳:指西岳華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為一仞。4.王師:指宋王朝的軍隊。其二譯文三萬里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聳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壓迫下眼淚已流盡,他們盼望王師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其二教學備用1.請談談這首詩前兩句中“入”和“摩”的表達效果。答案:"入"字表現出河的生氣,“摩”字突出山的高峻。2.詩人能把豐富的感情蘊含在景物與人物活動描寫之中。請結合全詩對此作簡要分析。答案:全詩以「望」字為眼,表現了詩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轉的心情。這是悲壯深沉的心聲。詩境雄偉、嚴肅、蒼涼、悲憤,讀之令人奮起。3.從詩中的哪個詞可以看出百姓飽受戰亂之苦?從哪個詞中可以看出百姓對和平的渴望?答案:從“淚盡,胡塵”看出了百姓飽受戰亂之苦,從“南望,又一年”看出了百姓對和平的渴望。其二【思想感情】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向往著中原地區的大好河山,盼望宋朝能盡快收復中原,恢復統一的精神。表達了作者渴望和平,希望人與人之間能夠和平相處的思想感情。6、夏日絕句宋李清照《夏日絕句》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悲憤的懷古詩。詩的前兩句,語出驚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當作人杰",為國建功立業,報效朝廷;"死"也應該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頂天立地的好男兒。深深的愛國之情噴涌出來,震撼人心。最后兩句,詩人通過歌頌項羽的悲壯之舉來諷刺南宋當權者不思進取、茍且偷生的無恥行徑。全詩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卻連用三個典故,可謂字字珠璣,字里行間透出一股正氣。生當作人杰①,死亦②為鬼雄。至今思項羽③,不肯過江東④。譯文活著的當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應是鬼中的英雄。人們到現在還思念項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注釋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杰”。②亦:也。③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④項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曾領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后被劉邦打得大敗,突圍至烏江(在今安徽和縣),因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⑤江東:項羽當初隨叔父項梁起兵的地方。全文賞析:活著的時候應該作為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為鬼中的英雄。直到今天人們還在思念項羽,他在慘遭失敗之時,寧可自殺也不逃回江東。7、墨梅元王冕《墨梅》是元代詩人畫家王冕的一首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詩中所描寫的墨梅勁秀芬芳、卓然不群。這首詩不僅反映了他所畫的梅花的風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鮮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一二兩句構思精巧,將畫中墨梅與池邊梅樹化而為一,仿佛畫中之梅的淡淡墨暈,為池頭梅樹吸收水中墨色所致。三四句則宕開一筆,贊賞墨梅雖無耀人眼目的色彩,卻極富清新高雅之氣,以此表達不愿媚俗的獨立人格理想。全詩以畫作真,詩情畫意融合無間,意蘊深邃,耐人尋思,洵為題畫詩中的上乘之作。吾(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譯文注釋(1)墨梅:用墨筆勾勒出來的梅花。(2)吾家:我家。因王羲之與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認為王姓自是一家。(3)洗硯池:寫字、畫畫后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墨”的傳說。這里化用這個典故。(4)池頭:池邊。頭:邊上。(5)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五種,如,清墨、淡墨、濃墨、焦墨、重墨。這里是說那朵朵盛開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跡點化成的。(6)痕:痕跡。(7)清氣:梅花的清香之氣。這里也指清高的節氣。(8)滿乾坤:(梅花的香氣)彌漫在天地間。滿:彌漫。乾坤:天地之間。[1]譯文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別人夸它的顏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1]中心思想這首詩表面上是贊美梅花的美麗,實際上寫出了作者自己不向世俗獻媚的胸襟氣質和堅貞純潔的情操。抒發了作者對流俗的不滿,也體現了作者貞潔自守、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8、已亥雜詩清龔自珍《己亥雜詩》是清代詩人龔自珍于公元1839年(農歷己亥年)創作的一組詩集,共計315首,其中第五首及第一百二十五首收錄于我國中小學語文課本中。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詩。第5首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注釋】1.“浩蕩”句:浩蕩:廣闊深遠的樣子,也就是浩蕩之意。白日斜:夕陽西下的黃昏時分。2.吟鞭:詩人的馬鞭。吟:指吟詩。東指:東方故里。天涯:指詩人故鄉杭州,有版本稱這指的是詩人不知今后該何去何從。3.落紅:落花。花朵以紅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稱為落紅。這里比喻自己離開官場。4.花:比喻國家。5.護:保護。【譯文】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馬鞭向東舉起,這一起身,從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辭官歸鄉,猶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泥土,還要報效國家,為國家盡自己的一份心力。【賞析】這首詩是《己亥雜詩》的第五首,寫詩人離京的感受。雖然載著“浩蕩離愁”,卻表示仍然要為國為民盡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詩的前兩句抒情敘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脫的氣概。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煙;另一方面,離別是輕松愉快的,畢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籠,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為。這樣,離別的愁緒就和回歸的喜悅交織在一起,既有“浩蕩離愁”,又有“吟鞭東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廣闊天涯。這兩個畫面相反相成,互為映襯,是詩人當日心境的真實寫照。詩的后兩句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議論。“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兩句詩言外之意是說,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程和命運。“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鴉片戰爭爆發后,他多次給駐防上海的江西巡撫梁章鉅寫信,商討國事,并希望參加他的幕府,獻計獻策。可惜詩人不久就死在丹陽書院(年僅50歲),無從實現他的社會理想了,令人嘆惋。“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筆鋒一轉,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入抒發報國之志。并反用陸游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落紅,本指脫離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但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不忘報國之志,充分表現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中心思想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其五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浩蕩離愁”,指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蕩:無限。“吟鞭”指詩人馬鞭。“東指”指東方故里。“天涯”指離京都遙遠。“落紅”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愛國情懷的志士。“花”指國家。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類為國效力的高貴品質。后人又常用此句表達前輩對后輩的愛護.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筆鋒一轉,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入抒發報國之志。并反用陸游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第220首九州①生氣②恃③風雷④,萬馬齊喑⑤究⑥可哀。我勸天公⑦重抖擻⑧,不拘⑨一格降⑩(jiàng)人才。【注釋】①九州:中國。②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③恃(shì):依靠。④風雷:疾風迅雷般的社會變革。⑤萬馬齊喑〔yīn〕:比喻社會政局毫無生氣。⑥究:終究、畢竟。⑦天公:造物主,天子,也代表皇帝。⑧抖擻:振作精神。⑨拘:拘束、束縛。⑩降:降下。譯文[1]只有風雷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氣,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語終究是一種悲哀。我奉勸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規格降下更多的人才。賞析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詩。全詩層次清晰,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了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第二層,作者指出了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現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須經歷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第三層,作者認為這樣的力量來源于人才,而朝廷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人才,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希望。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征的主觀意象,寓意深刻,氣勢磅礴。詩的前兩句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詩人對當時中國形勢的看法。“萬馬齊喑”比喻在腐朽、殘酷的反動統治下,思想被禁錮,人才被扼殺,到處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現實狀況。“風雷”比喻新興的社會力量,比喻尖銳猛烈的改革。從大處著眼、整體著眼、大氣磅礴、雄渾深邃的藝術境界。詩的后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傳誦的名句。詩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現了他熱烈的希望,他期待著優秀杰出人物的涌現,期待著改革大勢形成新的“風雷”、新的生機,一掃籠罩九州的沉悶和遲滯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現實,更憧憬未來、充滿理想。它獨辟奇境,別開生面,呼喚著變革,呼喚未來。9、三衢(qú)道中宋曾幾《三衢道中》是南宋詩人曾幾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首句寫出行時間,次句寫出行路線,第三句寫綠陰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減登山時的濃郁,第四句寫黃鶯聲,路邊綠林中又增添了幾聲悅耳的黃鶯的鳴叫聲,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無窮的生機和意趣。全詩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韻味。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注釋譯文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江區,因境內有三衢山而得名。②梅子黃時: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節。③小溪泛盡:乘小船走到小溪的盡頭。小溪,小河溝。泛,乘船。盡,盡頭。④卻山行:再走山間小路。卻,再的意思。⑤綠陰:蒼綠的樹陰。陰,樹陰。⑥不減:并沒有少多少,差不多。⑦黃鸝:黃鶯。分析:詩作寫初夏時寧靜的景色和詩人山行時輕松愉快的心情。首句寫出行時間,“梅子黃時”指五月。梅子快要成熟的季節,往往多雨,但現在卻“日日晴”,寫天晴,也是寫詩人的愉快心情。天晴人心也晴,那么明睸,那么開朗!次句寫出行路線。詩人乘船去游山去了,“泛盡”了舟,到了小溪的盡頭,又換走山路——三衢山中之小道,其樂無窮,其雅無窮,其趣無窮。第三句寫“綠陰”,游山歸來的路目,綠陰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減登山時的濃郁。第四句寫黃鶯聲,路邊綠林中又增添了幾聲悅耳的黃鶯的鳴叫聲,為三衢山道中增添了無窮的生機和意趣。全詩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韻味。譯文:梅子黃透了的時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氣,乘小舟沿著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前行。山路上蒼翠的樹,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詩詞詩意梅子黃的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卻是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著小船游到了小溪的盡頭,回程正好走山路,現在看到的是一路綠蔭濃濃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綠蔭深處傳來的黃鸝的聲聲啼鳴,更增添了不少游興。這是一首紀行詩,寫詩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見聞感受。首句點明此行的時間,“梅子黃時”正是江南梅雨時節,難得有這樣“日日晴”的好天氣,因此詩人的心情自然也為之一爽,游興愈濃。詩人乘輕舟泛溪而行,溪盡而興不盡,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個“卻”字,道出了他高漲的游興。三四句緊承“山行”,寫綠樹蔭濃,爽靜宜人,更有黃鸝啼鳴,幽韻悅耳,渲染出詩人舒暢愉悅的情懷。“來時路”將此行悄然過渡到歸程,“添得”二字則暗示出行歸而興致猶濃,故能注意到歸途有黃鸝助興,由此可見出此作構思之機巧、剪裁之精當。作者將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寫得錯落有致,平中見奇,不僅寫出了初夏的宜人風光,而且詩人的愉悅情狀也栩栩如生,讓人領略到平的意趣!10、題臨安邸宋林升《題臨安邸》這首詩歌寫于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中原國土全被金人占領時期。當時康王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而只求茍且偏安,對外一味屈膝媾和。同時,一些達官顯貴們縱情聲色,尋歡作樂。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詩歌不但傾吐了郁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這首詩的作者有諸多說法,通常,南宋淳熙時士人林升被認為是作者,另外也有說是泉州晉江人林外。shān
wài
qīng
shān
lóu
wài
lóu山
外
青
山
樓
外
樓,xī
hú
gē
wǔ
jǐ
shí
xiū西
湖
歌
舞
幾
時
休。nuǎn
fēng
xūn
dé
yóu
rén
zuì暖
風
熏
得
游
人
醉,zhí
bǎ
háng
zhōu
zuò
biàn
zhōu直
把
杭
州
作
汴
州。譯文介紹青山之外還有青山,高樓之外還有高樓,湖中的游客皆達官貴人,他們通宵達旦與歌妓舞女一起尋歡作樂,紙熏金迷,這種情況不知何時才能罷休?暖洋洋的春風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們忘乎所以,只圖偷安宴樂于西湖,竟把杭州當成了汴州。詳細注釋1、題:寫。2、臨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3、邸(dǐ):官府,官邸,旅店,客棧。這里指旅店。4、休:暫停、停止、罷休。5、暖風:這里不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風,還指由歌舞所帶來的令人癡迷的“暖風”——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風。6、熏:以氣味或煙氣烤制物品。7、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茍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統治階級。8、直:簡直。9、卞(biàn)州:即卞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北宋京城。相關鑒賞詩的頭兩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抓住臨安城的特征: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臺和無休止的輕歌曼舞,寫出當年虛假的繁榮太平景象。表達了當時詩人對統治者茍且偷生,整日陶醉于歌舞升平、醉生夢死生活的不滿與譴責。詩人觸景傷情,不禁長嘆:“西湖歌舞幾時休?”西子湖畔這些消磨人們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時候才能罷休?作者用“幾時休”三個字,責問統治者:驕奢淫逸的生活何時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復國的事業幾時能著手?又何時能開始?后兩句“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詩人進一步抒發自己的感概。“暖風”一語雙關,既指自然界的春風,又指社會上淫靡之風。正是這股“暖風”把人們的頭腦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既能理解為一般游客,也是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茍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統治階級。詩中“熏”“醉”兩字用得精妙無比,把那些縱情聲色、禍國殃民的達官顯貴的精神狀態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結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統治者忘了國恨家仇,把臨時茍安的杭州簡直當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諷刺中蘊含著極大的憤怒和無窮的隱憂。這首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杰作。這首詩針對南宋黑暗的現實而作,它傾吐了郁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擔憂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思想感情。11、所見清袁枚《所見》是袁枚的詩,詩中描述展現了一幅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樹林中回蕩。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他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下的畫面。牧童⑴騎黃牛,歌聲振⑵林樾⑶。意欲⑷捕⑸鳴⑹蟬,忽然閉口立。注釋譯文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⑵振:振蕩。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⑶林樾:指道旁成陰的樹。樾(yuè):樹陰涼兒。⑷意欲:心里想要。⑸捕:捉。⑹鳴:叫。【譯文】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樹林中回蕩。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他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下。賞析野外林陰道上,一位小牧童騎在黃牛背上緩緩而來。也不知有什么開心事兒,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響,整個樹林全給他驚動了。忽然,歌聲停下來,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緊閉,兩眼凝望著高高的樹梢。“知了,知了,知了……”樹上,一只蟬兒在扯開嗓門,自鳴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將蟬兒捉下來呢!這情景,全被詩人看在眼里,寫進詩中。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后寫小牧童的靜態,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么專注啊!這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奇調皮的形象,描寫得活靈活現。至于下一步的動靜,小牧童怎樣捕蟬,捕到沒有?詩人卻沒有寫,看起來使全詩結束得有些突兀,但是言盡意未盡,反而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同時也拓展了詩歌本身的意境。
12、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寫給張籍的兩首七言絕句,是作者的經典作品之一,其中第一首廣為流傳。《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選自錢仲聯《韓昌黎詩系年集釋》卷一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這首詩是韓愈寫給水部員外郎張籍的,因張籍在其兄弟間排行第十八,故稱張十八。韓愈,(768----824),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南)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作品有《昌黎先生集》。早春呈①水部張十八員外⑧韓愈【唐】其一:天街②小雨潤如酥③,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④一年春好處⑤,絕勝⑥煙柳滿皇都⑦。其二: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注釋①呈:恭敬地送給。②天街:京城中的街道。③潤如酥(sū):滋潤如酥。酥:奶油,從牛羊奶中提取的脂肪,這里形容春雨的滋潤。④最是:正是。⑤處:時。⑥絕勝:遠遠勝過。⑦皇都:洛陽城(唐朝東都),神都。⑧水部張十八員外:指張籍(766—830)唐代詩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員外郎。水部此處代指工部。⑨官忙身老大:韓愈寫此詩時任吏部侍郎,公務繁忙,故云“官忙”;韓愈時年56歲,故云“身老大”。身老大,年紀大。⑩即:已經。?憑:這里作“請”講。?江:曲江,位于唐代京城東南角,為游覽勝地,遺址在今陜西西安東南部。譯文其一:京城的街道上淅淅瀝瀝的小雨滋潤如酥。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卻顯得稀疏零星。但我認為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它遠遠勝過楊柳堆煙的暮春啊。其二:不要說官事冗雜,年紀老大,已經失去了少年時追趕春天的心情。請你忙里偷閑地先到江邊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經很深。
13、示兒南宋陸游《示兒》作品體裁:詩七言絕句遺囑詩愛國詩。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臨終寫給兒子的遺囑,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對祖國深深地愛戀之情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作品注釋示兒:告訴兒子元知:本來就知道。萬事空:萬事皆空。但:只。九州:古代中國分為九個州:冀州、兗(yǎn)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幽州、雍州,這里代指的是中國。同:統一。王師:指南宋的軍隊。北定:把北方平定。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儀式。乃:你;你的。無忘:不要忘記。翁:父親。?譯文介紹詩意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后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
只是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國家的統一。
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的時候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父親。詩詞賞析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霸占著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里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外敵入侵或祖國分裂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是一個通假字;“萬事空”,是說人死后萬事萬物都可無牽無掛了。但接著第二句意思一轉:“但悲不見九州同”,唯獨一件事卻放不下,那就是淪喪的國土尚未收復,沒有親眼看見祖國的統一。詩的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失地。有了這一句,詩的情調便由悲痛轉化為激昂。結句“家祭無望告乃翁”,情緒又一轉,無奈自己活著的時候已看不到祖國統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孫。于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復雜的思想情緒和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圣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是激昂的。詩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14、鄉村四月宋翁卷《鄉村四月》是南宋詩人翁卷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以清新明快的筆調,出神入化地描寫了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旖旎風光,表達了詩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前兩句寫自然景象。"綠",寫樹木蔥郁,"白",寫水光映天。詩人從視覺角度著眼,描繪出明麗動人的山水色彩。第二句不僅以煙喻雨,寫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鳥聲,平添了無限的生機。后兩句寫農家的繁忙。"鄉村四月閑人少"一句,繪盡農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而第四句以"蠶桑"照應首句的"綠遍山原",以"插田"照應首句的"白滿川",一個"才"和一個"又"兩個虛字極富表現力,不言"忙"而"忙"意自見。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詞語注釋1.山原:山陵和原野。2.白滿川:指河流里的水映著天光。3.川:平地。4.子規:杜鵑鳥。5.如:好像。6.閑人:無事干的人7.才:剛剛。8.了:結束。9.蠶桑:種桑養蠶。10.插田:插秧。現代譯文山陵、原野間草木茂盛,遠遠望去,一片碧綠。一條條小河十分清澈。杜鵑聲聲啼叫,天空中煙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榮。四月到了,農民都開始忙了起來,村里沒有一個人閑著。他們剛剛結束了種桑養蠶又開始插秧了。詩歌賞析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后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前呼后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
[1]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綠的,原野是綠的,綠的樹,綠的草,綠的禾苗,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一個綠色主宰的世界。在綠色的原野上河渠縱橫交錯,一道道洋溢著,流淌著,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滿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舉目望去,綠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籠罩在淡淡的煙霧之中。那是霧嗎?煙嗎?不,那是如煙似霧的蒙蒙細雨,不時有幾聲布谷鳥的呼喚從遠遠近近的樹上、空中傳來。詩的前兩句描寫初夏時節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廣闊的,筆觸是細膩的;色調是鮮明的,意境是朦朧的;靜動結合,有色有聲。“子規聲里雨如煙”,如煙似霧的細雨好像是被子規的鳴叫喚來的,尤其富有境界感。“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后兩句歌詠江南初夏的繁忙農事。采桑養蠶和插稻秧,是關系著衣和食的兩大農事,現在正是忙季,家家戶戶都在忙碌不停。對詩的末句不可看得過實,以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蠶,有人運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蠶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蠶桑,有人則只忙于其中的一項,少不得有人還要做其他活計。“才了蠶桑又插田”,不過是化繁為簡,勾畫鄉村四月農家的忙碌氣氛。至于不正面直說人們太忙,卻說閑人很少,那是故意說得委婉一些,舒緩一些,為的是在人們一片繁忙緊張之中保持一種從容恬靜的氣度,而這從容恬靜與前兩名景物描寫的水彩畫式的朦朧色調是和諧統一的。
15、石灰吟明于謙《石灰吟》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發自己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和不同流合污情。經過千萬次錘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燒也視平常事一樣。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懼,只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頭的顏色那樣青白分明,現在多用“清白”)長留人間。這首詩的作者是明代詩人于謙。于謙是一位與岳飛齊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廉潔、正直的清官。《石灰吟》是于謙17歲時寫的一首石灰的贊歌。通過對石灰制作過程的擬人化的描寫,表達了他不怕艱險、勇于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和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注解:(1)石灰吟:贊頌石灰。(2)吟:吟頌。指古代詩歌回國海基會剛剛感化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3)千錘萬鑿:無數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4)千、萬:指撞擊次數多,不是實指一千一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租房拆遷合同樣本
- 農業鋼材采購合同樣本
- 代理新房售房合同樣本
- 公司車輛運輸合同樣本
- 保定售房合同范例
- 農莊物件出售合同標準文本
- 建筑物結構加強合同
- 江蘇事故車修復買賣合同書
- 水果外貿銷售合同
- 教外國人中文服務費合同6篇
- 《森馬服飾公司營運能力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數據圖表論文】》11000字
- 外墻真石漆采購合同
- 物流行業招聘流程及人員配置
- 2025年扎賚諾爾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兒童科普教育:2025年《肥皂泡》
- 液化氣充裝站建站可行性研究報告
- 員工黃賭毒法制培訓
- 2025年廣西現代物流集團限公司校園招聘60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度跨境電商平臺公司合伙人股權分配與運營管理協議3篇
- 《線束制造工藝》課件
- 門診醫保管理制度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