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復習課:微小世界_第1頁
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復習課:微小世界_第2頁
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復習課:微小世界_第3頁
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復習課:微小世界_第4頁
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復習課:微小世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拆除危險物品光學儀器的鏡頭匯聚光線取火查看比例尺較大的地圖考古研究文物觀察病蟲害用放大鏡修理精密儀器第一課放大鏡1、放大鏡的作用第一頁第二頁,共26頁。2、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顯現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使我們獲得更多的(信息)。3、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一凸二透。只要具有放大鏡片透明、中間較厚的結構(比如加滿水后的燒杯、燒瓶、露珠)等,就具有同樣的(放大)功能。第二頁第三頁,共26頁。4、放大鏡正確使用方法有(移動放大鏡)和(移動被觀察的物體)。放大鏡的放大倍數和(鏡片的直徑大小)沒有關系,和(鏡片的凸度)有關。放大鏡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數也越大)。5、人類最早使用的凸透鏡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紀,英國一位主教格羅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裝置的應用,他的學生(培根)根據他的建議,設計并制造出了能增進視力的(眼鏡)。第三頁第四頁,共26頁。第二課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1、昆蟲在自然界中種類繁多,分布很廣,它他有著不同的構造和本領。2、蠅的眼睛是復眼。3、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內側。4、蝴蝶的翅膀上布滿彩色小鱗片,其實是扁平的細毛。5、蒼蠅落在豎直光滑的玻璃上,不滑落這和它腳的構造有關。第四頁第五頁,共26頁。6、昆蟲的觸角棒狀的觸角羽毛狀的觸角鞭狀的觸角絲狀(線狀)的觸角膝狀的觸角口訣:蟋絲螞膝蝴蝶棒,雄蛾羽毛天牛鞭。第五頁第六頁,共26頁。第三課放大鏡下的晶體1、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叫做晶體,如食鹽、白糖、味精、堿面、雪花、冰塊、金屬等2、許多巖石是由礦物晶體集合而成。在顯微鏡下能觀察到花崗巖中的長石、云母、石英等礦物晶體。3、晶體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但都是很有規則的。有的晶體較大,肉眼可見,有的較小,要在放大鏡或顯微鏡下才能看見。4、用減少水分、降低溫度的方法可制作晶體第六頁第七頁,共26頁。第四課怎樣放得更大1、做個簡易顯微鏡的步驟:P10①、上下移動調整兩個凸透鏡之間的距離②、直到找到物體最清楚的圖像③、用紙筒和膠帶把兩個透鏡固定下來。2、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P11第七頁第八頁,共26頁。3、顯微鏡原理:一個凸透鏡把另外一個凸透鏡放大成的圖像進一步放大(二次放大)。4、顯微鏡的發展:普通化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可放大200萬倍,觀察SARS病毒、大腸桿菌)掃描隧道顯微鏡第八頁第九頁,共26頁。第五課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1、1663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利用自制復合顯微鏡發現并命名細胞。2、顯微鏡的結構:第九頁第十頁,共26頁。3、正確使用顯微鏡的方法和步驟(1).安放:一只手握住鏡臂,另一只手托著鏡座,將顯微鏡向著光擺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對光:轉動轉換器,將低倍物鏡轉到鏡筒下;(3).調節載物臺下的反光鏡,從目鏡往下看,能看見一個亮的光圈;(4).上片:調節粗準焦螺旋將鏡筒抬起,使低倍物鏡離載物臺大約2~3厘米。將想觀察的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夾住,要使標本恰好在載物臺通光孔的中央;第十頁第十一頁,共26頁。(5).調焦:調節準焦螺旋,降低鏡筒,使低倍物鏡恰好在標本的上面;(6).從目鏡往下看,調整準焦螺旋,將鏡筒慢慢地抬升到標本出現在視野里為止,調整光線使你能盡可能地看清標本;(7).觀察:慢慢移動載玻片,觀察標本的各個部分。注意移動的方向和從目鏡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步驟: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第十一頁第十二頁,共26頁。4、制作一個玻片標本不同的玻片,制作方法上都有多多少少的不同,但歸結成以下幾個步驟(這是洋蔥的):1、擦拭:用紗布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擦干凈

2、滴水:取一張潔凈的載玻片,在其中央滴一滴清水

3、取材:用鑷子撕取一小片洋蔥鱗片葉表皮,將其放置在載玻片上的清水中(如下圖)4、蓋片:用鑷子輕輕夾住蓋玻片的一側,讓另一側接觸清水,緩緩放下蓋在材料上,注意不要產生氣泡

5、染色: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反復幾次,直至染液染過材料

6、整理:用吸水紙將除蓋玻片下的多余染液吸干凈,臨時玻片標本即制作成功

第十二頁第十三頁,共26頁。5、我們觀察到的洋蔥表皮上的一個個小房間似的結構,是洋蔥的細胞。第十三頁第十四頁,共26頁。6、典型的植物細胞細胞壁細胞膜葉綠體細胞核液泡細胞質第十四頁第十五頁,共26頁。第六課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1、關于細胞生物都是由()組成的。生物細胞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生物的細胞是()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細胞也是()的。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單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單位。細胞結構功能不同不同第十五頁第十六頁,共26頁。

2、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補充知識:細胞學說、達爾文生物進化論、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是19世紀自然的三大發現!第十六頁第十七頁,共26頁。3、細胞對生命體的意義生命體的細胞血紅細胞有攜帶氧氣的功能神經細胞有傳導興奮的作用淋巴細胞有免疫的作用吞噬細胞有消滅抗原的作用肌細胞有運動的作用葉肉細胞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干細胞有分化出新細胞的作用表皮細胞有保護組織的作用第十七頁第十八頁,共26頁。第七課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利用干草來培養微生物P17控制微生物游速的方法:①載玻片上放少量脫脂棉纖維,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蓋上蓋玻片。②用吸水紙在蓋玻片邊緣吸走多余的水分。第十八頁第十九頁,共26頁。第七課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微生物包括細菌、病菌、真菌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微生物可以用干草培養。用顯微鏡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2、在水中生活著很多形態各異的微生物。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構造和功能,以適應周圍的環境。第十九頁第二十頁,共26頁。3、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①生活需要營養;②能進行呼吸;③能排出體內廢物;④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長和繁殖;⑥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細胞構成;√……√√√√√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第二十頁第二十一頁,共26頁。1、眼睛是人的主要觀察工具,但人的最高視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體。2、放大鏡能把物體放大更多倍數,以便把物體看得更清楚。但放大鏡的放大倍數是有限的。3、顯微鏡的發明拓寬了觀察領域,將許多肉眼看不到的東西(如細胞、微生物、分子、原子)放大成千上萬倍后,使它們清晰的出現在人們的眼前。第八課微小世界和我們第二十一頁第二十二頁,共26頁。

4、人們利用微生物制藥(抗生素類)。這些年人們不斷發明和研制了許多藥物,以抵抗和制服各種疾病的危害,如:鼠疫、結核病、敗血病、霍亂、痢疾、傷寒、天花都被慢慢征服了。5、人們通過研究知道有的微生物對人是有益的,利用它們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比如利用微生物發酵提供食物:釀酒,制作醬油、醋、霉豆腐、泡菜、奶品、面包、饅頭、醬菜,泡菜,奶酪,面粉發酵,酸奶。蠟肉等都要依靠微生物。6、利用微生物處理垃圾和污水。第二十二頁第二十三頁,共26頁。鞏固練習放大鏡是(),放大鏡具有()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自制放大鏡的方法有:廣口瓶、玻璃杯、燒瓶、燒杯等裝(),冰塊、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功能。(注:橫向放大,縱向不放大)。食鹽、白糖、堿面、味精的顆粒都是有()外形的固體,人們把這樣的固體物質叫做()。許多巖石是由()集合而成。如花崗巖由()()()等礦物的晶體組成。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體物質都是()或由()組成(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體)。晶體形狀()但都很有規則。有的晶體較大,肉眼可見,有的較小,要在放大鏡或()下才能看見。凸透鏡放大物體圖像一凸二透水放大規則幾何晶體礦物晶體長石云母石英晶體晶體多種多樣顯微鏡第二十三頁第二十四頁,共26頁。生物學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為了看到更小的物體,人們又研制出()和。電子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到200萬倍。英國科學家()用自制的復合顯微鏡在世界上第一個看了到了()顯微鏡主要由()、調節旋鈕、()、載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