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氣候規劃_第1頁
哥本哈根氣候規劃_第2頁
哥本哈根氣候規劃_第3頁
哥本哈根氣候規劃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哥本哈根規劃隨著《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的臨近,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成為舉世關注的焦點。這不僅是因為2009年12月份在這里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要就后《京都議定書》二氧化碳減排做出安排,而且還因為哥本哈根市政府做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決定,要將哥本哈根打造成世界上第一個零碳排放城市,從而揭開了全球范圍的低碳城市建設競賽序幕。2009年8月正式出臺的《哥本哈根氣候規劃2009》(下稱《規劃》)提出了分兩個階段實施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2005至2015年第一階段減少碳排放20%,第二階段到2025年,使哥本哈根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二氧化碳零排放城市和全球氣候之都。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哥本哈根面臨著發電、取暖和交通運輸三大挑戰。針對這些挑戰,《規劃》提出要在6個領域采取50項行動方案,實現每年減少5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的任務。這6個行動領域是:改造能源供應、綠色交通、節能建筑、市民行動、城市發展和未來氣候適應。其中前三個領域是實現減排的重點。能源改造是減排規劃的重頭戲,75%的減排任務要通過能源改造來完成。長期以來,整個丹麥一直都非常重視能源的多樣性和節能措施。走進哥本哈根,在空曠的海濱和綠地,到處可以見到高大的風力發電機。丹麥是世界上風力發電比例最高的國家。人們在城里城外還可以看到很多垃圾焚化發電廠。城市垃圾經過24道分類篩選程序之后,65%回收,8%掩埋,其他全部燃燒發電。在過去的十年中,哥本哈根的電力生產已經減少了20%的二氧化碳排放,但仍有73%的能源來自于產生碳排放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在將來十多年內要實現零碳排放,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的目標。《規劃》提出的能源改造方案包括兩部分:一是開發可持續新能源,二是提高能源效率。提出的7項能源改造措施中,包括使用生物能源(主要是木屑)發電,開發更多的風力發電廠,增加地熱能,改造社區供熱系統。為有效使用新能源,還計劃對整個國家電網進行改造,使其能夠將來自于不同地區和不同渠道的新能源并網和儲存。尤其是要使電網適應風力發電季節性強,發電量不穩定的特點,將發電高峰季節多余的發電量儲存起來,實現全年的均衡穩定供電。綠色交通計劃承擔著10%的減排任務。總的規劃目標是建立以自行車出行為主,公共交通為輔,少量私家小汽車為補充的城市交通體系,將哥本哈根打造成低噪音和低污染排放的功能化城市。之所以敢于和能夠提出這樣的交通體系規劃,與長期的歷史營造是分不開的。過去幾十年來,哥本哈根一直在致力于建設以人為本和環境友好的城市交通網絡及管理體系。社區之間以鐵路和公路相連接,鐵路是遠距離上下班和進城購物的最重要公共交通工具,甚至部分地段還保留著有軌電車。城市公交系統非常發達,每一個公交站點對各路公交車的到達時間都標注的非常明確,沒有交通堵塞現象,公交車幾乎都是按照運營時間表準確到站。做到交通不擁擠的一個重要措施是限制私家小汽車的使用。在丹麥,轎車在生產過程中就加了180%的稅收,環保費一年要繳納600歐元,辦一個汽車牌照要花的錢不亞于購買汽車本身的價格,此外燃油費也比較高。這些措施使得哥本哈根的私家車駕駛變得非常昂貴,即使是對于20%的最高收入階層來說,每月養車的費用也占其收入的25%以上。對城市中心區,私家車主要實行拼車制,車內3人以上才能進城。為此,人們在城市郊區每天都可以看到有大量的空車停在那里。種種限制讓很多哥本哈根市民放棄了駕駛私家車出行,代之以步行和騎自行車。而交通管理也是傾向于為行人和自行車提供最大的方便。在沒有紅綠燈控制的路口,一律是行人優先,機動車等待。道路的設計充分照顧了騎自行車的需要,全市有數百公里的自行車專行道。政府在城市各個社區設置了很多免費使用公共自行車站點。市民只需存放20克朗的押金,就可以提取自行車鑰匙。到達目的地之后,將自行車交還給任何一個站點,就可以異地領回押金。打造自行車城市是哥本哈根一個已經實施了多年的長期規劃設想,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丹麥人口只有500萬,但卻有400多萬輛自行車,哥本哈根更是成為名副其實的“自行車之都”。據哥本哈根市政府提供的數據,其50萬常住市民中有36%選擇自行車作為上下班交通工具,有60%的市民每天都使用自行車,其中包括某些政府部長的上下班和辦公出行。鑒于這樣的成就,國際自行車聯盟將哥本哈根命名為2008至2011年世界首個“自行車之城”。目前,自行車已經成了哥本哈根的一個“名片”,市政府曾把自行車作為禮物送給來訪的美國總統。世界上很多大城市紛紛派代表團到這里參觀取經。哥本哈根市政府決心沿著自行車之城的道路繼續走下去。《規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措施,繼續鼓勵和方便人們以自行車代步出行。市政府的目標是,到2025年,要讓三分之二的哥本哈根市民把自行車作為日常上下班的交通工具。這樣,每年將會減少至少8萬噸的二氧化碳排量。《規劃》提出的15項交通改造措施包括:建設更多的自行車道路、橋梁、停放點;建設更加快捷的城市公交系統;要求公交公司減少碳排放25%;說服立法機構征收交通擁擠稅;某些城市區域實行車輛限行政策,只允許低排放車輛通行;商業區機動車輛禁行政策;通過減少機動車停車位迫使人們放棄駕駛私家汽車;強制實行拼車和采用降低排放的駕駛技術;迫使出租車公司購買環境友好型汽車;鼓勵私人和公交系統購買電池和氫動力汽車,由政府提供便利的充電設施,并免費提供停車位;改造交通指揮系統,使之更加便利于自行車和公交車行駛,并通過GPS定位系統指示空閑停車位,減少機動車尋找停車位的時間和里程;要求所有市政辦公單位的人員無論是辦公還是上下班出行,都要采取環境友好的交通方式;政府機構的車輛一律采用氫能和電動汽車;對城市垃圾運輸車輛進行改造,使其達到節能三分之一以上;通過安裝節能燈和發光二極管(LED)技術使路燈和交通指示系統更加節能。從長遠的零排放目標考慮,哥本哈根計劃未來分階段淘汰所有的燃油機動車,代之以氫能和電動汽車。而對電動汽車的充電全部來自清潔能源。計劃到2011年1月1日,市政部門購買新車必須全部是電動和氫能動力。到2015年,市政部門汽車必須有85%以上使用氫能和電動。在2009年內,在哥本哈根中心區投放40多輛電動和氫能公交車及小汽車。節能建筑計劃也承擔著10%的碳減排任務。通過提高新建建筑物的設計標準和舊樓房的改造,達到降低能源消耗、更好地調節室內空氣和降低噪音的目的。早在十多年前,市政府早已開始采取措施提高建筑物能源利用效率。建筑物門窗都安裝了中間真空的雙層玻璃,防止室內熱量流失。對供熱取暖系統每戶都安裝了溫度調節器和用量表,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調整供熱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費。《規劃》在建筑節能方面又提出了10項新舉措,包括:按照對環境有利的方式對所有建筑進行管理和維護,并對舊建筑進行翻新改造;所有新建和由政府資助的建筑物都應按照低能耗的原則進行設計;所有市政部門的租房都應達到節能標準;建立能源基金,將氣候措施升級節省下來的錢用于資助未來的項目;對房主、承租人、房屋交易人和咨詢機構進行碳減排機會創造方面的培訓;在市政府官方網站首頁設置“熱量路線圖”功能,幫助住戶和商業經營者獲取建筑熱量流失信息;市政府與上級政府、地方政府及其工商界展開對話,共同商討節能措施及其建筑節能帶來的經濟利益;采取措施鼓勵太陽能電池的研發和使用。市民行動計劃承擔著4%的減排任務,目標是提高哥本哈根市民的環保意識,通過他們的積極參與,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提出的9項措施包括:增設氣候知識網絡,鼓勵市民參與氣候問題的討論和交流行動經驗;設立用電、取暖設施使用、交通方式選擇、垃圾分類等方面的咨詢機構,便利市民獲取相關知識和信息;減少垃圾和實行垃圾分類計劃;建立新的氣候科學模擬中心以提高青少年的氣候科學知識;鼓勵和支持公司企業減少碳排放等。市民參與活動的重點是對青少年的教育。青少年是每個家庭中最大的能源消費者,他們的行為影響著家庭的習慣和氣候知識,同時他們也是未來氣候行為的決定者。市政府計劃通過教育和參與,提高青少年的節能意識,養成隨手關燈、關電腦和電視的好習慣。為此,市政府決定新建一個科學模擬中心,讓青少年有更多的機會了解氣候科學知識,確保18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每年都能參加科學中心的一項活動。同時還要培養至少1500名氣候大使,督促親戚朋友采取節能措施。每年要有一萬名兒童有機會在“氣候森林”中種植一棵樹。合理的城市建設規劃承擔著1%的減排任務。按照以人為本和環境友好的原則進行城市規劃與管理是整個丹麥的一個優良傳統。丹麥是一個典型的民主社會主義國家,不同于美國的自由資本主義。在丹麥,資本力量和行為方式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國家和市民在經濟發展和城市規劃中發揮著巨大的控制和管理作用。整個哥本哈根,幾乎沒有摩天大樓,最高的建筑依舊是存在了很多世紀的教堂塔尖。商業、辦公和住宅樓一般都不超過6層高。國家設立了住房部,對國土的使用和住宅建設控制的非常嚴格。在很多美麗的海濱,看不到高檔飯店和賓館。居民申請土地建設住宅有嚴格的條件限制。符合條件者從對住房的設計到施工,始終都要接受政府的指導和監督。哥本哈根雖然是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但卻與很多其他現代化城市有著很大的不同。除了中心商業區和政府辦公區有較集中的建筑群之外,其他生活社區分布都比較分散,社區之間有大片的森林、湖泊、公園或綠地相隔。除極個別歷史遺跡公園之外,其他城市綠地和景觀公園一律免費向公眾開放。在這樣的一個城市基礎上,《規劃》對未來的城市設計又提出了更加嚴格的新要求。提出在對城市進行改造和新建生活社區的過程中要執行最嚴格的低碳標準,按照低碳原則進行設計,使住宅盡量靠近車站、學校、工作單位和購物中心,減少市民對交通的依賴。爭取大部分出行依靠步行和自行車。在道路和公共設施設計上,盡量朝著便利于自行車出行的方向發展。對于建筑物的設計和翻新改造,也要體現節能環保原則。比如在建筑物樓頂種草,在外墻種植植物。這樣可以冬天保暖,夏天防熱,同時增加美觀。這樣的城市設計在嘉士伯、北園(Nordhavn)和阿邁厄公地幾個社區的建設中已經開始實施。如何適應未來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這是未來城市規劃的一個重要課題和任務,哥本哈根在這方面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增強整個城市應對氣候變化和氣候災害的能力。具體的措施包括:改造城市下水道系統,提高排水能力;增加城市綠地和儲水型建筑物,以達到調節空氣溫度,下雨時減少雨水沖刷,平時供市民休閑觀賞的目的;使建筑物具有更好的空調能力;在城市規劃中考慮海平面升高和遭受洪水襲擊因素,提高防范能力。丹麥是一個敢于創造神話的國度。安徒生的童話故事給世界上一代又一代的人帶來了很多美好的憧憬。今天,當世界各國為如何承擔二氧化碳減排責任而相互推諉、爭吵不休之際,哥本哈根人再一次用自己的行動譜寫著一個現實版本的童話——實現城市二氧化碳零排放。他們不光是敢想其他地方不敢想的事情,還要把這個近似于神話般的設想變成現實。他們希望用實際行動告訴世人,離開二氧化碳排放,人類照樣能夠生活的很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哥本哈根敢于提出零排放城市建設計劃,與它整個國度的環境友好傳統文化和長期的歷史積淀是分不開的。安徒生的童話故事每一個都是那么動人,那么震撼心靈,那么難以忘懷。每一個故事都源自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和周圍的環境,每一個故事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它的影子。丹麥人不愿讓給人以靈感、想象和憧憬的環境在現代化的進程中消逝。他們希望現實的環境與童話中的環境永遠固化。現實中有童話,童話中有現實。雖然200多年過去了,但安徒生的故鄉奧登塞城外觀上卻沒有什么變化。古老的教堂和城市建筑依舊如故,一切還是那么平靜,那么原始。到了這里,就仿佛又回到了童話發生的時代。作為首都的哥本哈根,雖然不能像奧登塞那樣原封不動地保留舊城原貌,但人們在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仍然時刻不忘記保留傳統的歷史遺跡和文化特征,一絲不茍地呵護著周邊的自然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