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煤礦生產事故應急預案_第1頁
東坡煤礦生產事故應急預案_第2頁
東坡煤礦生產事故應急預案_第3頁
東坡煤礦生產事故應急預案_第4頁
東坡煤礦生產事故應急預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8-附件:第一部分綜合應急預案1總則1.1編制目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修訂工作是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工作的核心內容;是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規范我礦突發事故應急管理程序,建立健全規范、科學操作性強的應急預案體系,落實國家、集團公司、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關于“進一步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具體行動.對于提高我礦應急保障能力,保證職工群眾的生命安全、礦區和諧穩定和企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上級有關規定,特制定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東坡煤礦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1。2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AQ/T9002—2006)《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規定要求,根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第17號令《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煤礦安全生產法實施條例》、《煤礦安全規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礦實際制定本預案。1.3適用范圍本預案適應于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東坡煤礦內部發生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范圍包括本礦所涉及的范圍,適合于頂板、水、火、瓦斯、煤塵爆炸、礦井大面積停電、運輸、鍋爐、壓力容器、爆破器材庫、選煤系統、矸石山滑坡等傷亡事故;造成直接重大經濟損失或一般事故,危害可能發展、后果可能擴大時,由礦井主要負責人發布命令,啟動本預案。1.4應急預案體系本預案包括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三大部分,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負責本預案的制定和修改工作,辦公室設在調度室。1.5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原則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原則。煤礦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要始終把保障職工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2、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原則。礦主要負責人統一領導、指揮、協調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有關科室配合協作,生產、救護單位負責應急處置工作。3、依靠科學,保護環境原則。遵循科學原理,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實現科學民主決策。依靠科技進步,不斷改進和完善應急救援的裝備、設施和手段。確保預案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4、預防為主,平戰結合原則。認真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事故應急與預防相結合。按照長期準備、重點建設的要求,做好應對生產安全事故的思想準備、預案準備、物資和經費準備、工作準備,加強培訓演練,做到常備不懈。將日常管理工作和應急救援工作相結合,充分利用現有專業救援隊伍,培養輔助救援隊伍,并發揮其作用。5、救人優先,礦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原則。事故發生后,救人是第一要素;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以礦主動救援為主,最快速度的消除事故隱患,減少事故損失;在自身不能處置的情況下,利用社會救援,快速有效處置重特大事故,防止事故擴大.2危險性分析2.1礦井概況2.1.1概況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東坡煤礦位于陜西省銅川礦區東部,行政區劃隸屬銅川市印臺區高樓河鄉。西距銅川市37KM,東距蒲城縣45KM.北臨305S省道,廣陽河在礦區穿過.東坡井田地處渭北石炭二疊紀煤田西部,東與蒲白朱家河井田毗鄰,西與鴨口井田相接。南至煤層露頭,北以林皋無煤區南塬為界。礦井所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09°22′30″–109°27′7″?北緯35°0′35″–350′15″?開采上限標高+850米,下限標高+530米,井田走向長度6。71KM,傾斜寬度約4.82KM,面積為32。34KM2。煤系地層為傾向北東的單斜構造,可采煤層4層,其中5—2#煤層為主采煤層,煤層較穩定,結構復雜,傾角一般3~150,局部可達200以上,,煤層厚度1.7--2.8M。平均厚度2.56M。本礦井為斜井提升,分為主井,副井及人行井。1970年簡易投產,礦井設計生產能力45萬噸/年;1984—1988年進行改擴建,礦井設計生產能力90萬噸/年;2004年核定能力105萬噸/年。2011年末,地質儲量5540.5萬噸,可采儲量3842.2萬噸,可服務年限24年。全礦共有職工2184人,其中原煤生產人員1938人,管理干部210人、專業技術人員178人、工程技術人員67人。2.1.2礦井運輸2.1。2.1主井安裝HYA800∕2×200大傾角帶式輸送機,北京和康億盛變頻電控。井筒坡度25°全長562M,帶速2.5M∕s.用于提煤。2.1.2.2副井安裝洛礦JK–2.5×1.5/20E型絞車,井筒坡25°全長450M,采用1噸U型礦車單軌提升,提升速度3.8米/秒,主要用于提矸,上、下物料。2.1。2.3人行井安裝RJY37型架空乘人裝置,運行速度1.2M/s,最大輸送效率430人∕小時,井筒坡度22°33′,全長497M。2.1.2.4運輸大巷采用ZK10–6/550型架線式電機車,2.5噸DD―3TA型底卸式礦車及MG–1.1–6A型礦車運輸,拉煤,運送物料及矸石。2.1.2.5中巷運輸采用ZKXT–5型防爆式蓄電池機車牽引,1噸U型礦車,運送物料及矸石。2.1。3礦井通風礦井采用對角式通風,方式為抽出式。礦井進風主要由副井和人行井承擔,主井僅配適當風量,二號風井安裝兩臺BDK–8–Ne24防爆抽出式對旋軸流風機,2×250KW電動機配套使用,擔負全礦排風,其中一臺運轉,一臺備用,現主扇風葉安裝角度為一級40°,二級35°,扭曲風葉,礦井有效風量利用率為87.1%,等積孔為2。1,負壓2670pa。2.1.4排水在井下中央水泵房安裝三臺D155―30×8-220KW水泵,每班一臺水泵抽水,經φ150mm鋼管排至井口水池或排水溝,工作面排水經采區水倉排至東大巷水溝流至井底水倉。2.1.5供電由廣陽110/35千伏變電站雙回路經高壓別相空線輸送到東坡煤礦地面變電所,經8000千伏安變壓器,電壓降到6千伏,通過各高壓柜饋出,由雙回路經過6千伏鎧裝電纜接到井下中央變電所,中央變電所經東大巷雙回路向600變電所再由600變電所向兩個采區變電所2105、901變電所供電.2.1。6礦井開拓方式礦井采用三條反斜井開拓方式;大巷分東西翼(現西翼關閉),主要采煤工藝為綜采,采用走向長壁采全高回采工藝,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汽霧阻化和束管監測預報相結合的綜合防滅火方法,以風排為主的綜合瓦斯治理措施。目前東二擴大區、600采區各布置一個綜采工作面,礦井達到了采掘平衡.2.1.7醫療條件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東坡煤礦有一級甲等職工醫院一所,醫護人員54名,配有心電圖機、氧氣吸入設備、監護儀、呼吸機等設備,井口設有急救站,配備專職醫師、護師24小時值班,負責工傷救治和急救處理.并有公路與銅川市相連,1小時可直達三級乙等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中心醫院治療,2小時30分鐘可到達西安三級甲等醫院治療.2。1.8交通條件有銅白鐵路,銅蒲公路以及銅蒲305S省級公路,交通方便。礦區公路直接與銅川市相連接,距離銅川市37KM;,交通十分便利。2。1。9應急救援條件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廣陽救護隊是一支具有一級資質,擁有指揮員、戰斗員27人、裝備齊全、訓練有素的救護隊伍。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東坡煤礦輔助救護隊常駐東坡煤礦,有救護隊員27人,裝備齊全,專職負責陜西陜煤銅川礦業公司東坡煤礦礦山救護和事故的搶險處理。2。1。10應急通信保障礦井使用1臺礦用ZXJ10數字程控交換機,通過光纜構成礦—局—市網絡為一體。地面安裝電話256部,實現和當地有關部門以及陜煤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通信聯絡。井下通信使用1臺礦用DDK–6數字程控調度交換機,經人行井筒、東大巷敷設2趟50對礦用通信電纜,井下安裝電話60多部,通過監控視頻,觀察各工作面及生產環節的生產安全狀況,調度臺可直接指揮井下各個工作面、機電硐室、運輸調度、二號風井及地面變電所等,實現井上、下通信聯絡。2.2危險源與風險分析2.2.1水害2.2。1.1地表水廣陽河自西向東穿越整個井田,2009年以前回采的部分工作面,回采后地表局部出現裂縫和塌陷,成為廣陽河水或雨水下滲的通道,構成水害威脅,為此我礦地測科對采空區對應地表,每月進行一次巡回檢查,對出現的地裂縫和塌陷,組織人員及時進行填埋。2。2。1.2小煤礦水害分布在井田范圍內及周邊的小煤礦達6個之多,隨著資源的逐漸枯竭,其中東坡V、東坡VI、徐家溝3個小煤礦已關閉,洞子溝、林皋、聯辦3個小煤礦主要集中分布在井田淺部煤層露頭線附近,目前礦井開采范圍位于井田東部,為防止小煤礦水害威脅,我礦嚴格按照《東坡煤礦井田范圍內及周邊小煤礦管理調查制度》對小煤礦進行監督檢查。2。2。1.3頂板水害根據地質資料分析,同時隨著開采時間增加,局部區域雖有頂底板水害威脅,但各系統防排水設施相對完善,能夠及時排除水害威脅.2。2.1.4老空水害由于礦井開采年限長,老空區分布范圍廣,井下老空區存有大量積水,各老空區之間雖有煤柱,但煤巖層裂隙局部相互連通,位置高的老空區積水通過煤巖層裂隙補充給位置低的老空區,導致位置低的老空區閉墻出現涌水現象,是礦井最大的水害威脅。2.2.2礦井火災2.2.2.1危險源分析1、主采石炭二疊紀5-2#煤層具有不自燃傾向性。2、采空區封閉不及時,或者密閉損壞后不及時維修,形成漏風,要有預防煤層自燃措施。3、采掘工作面違章放炮、電氣失爆等也會引起燃燒;4、井下電氣設備過熱、過流短路、皮帶運轉磨擦等原因,也會引起外因火災.2。2.2。2風險分析結果1、外因火災外因火災主要是在生產過程中,如放炮作業、機械摩擦、電器設備運轉不良、電源短路、電纜老化擊穿、電焊氣焊、照明等明火引起的火災,此類火災人為因素較多,一旦疏忽管理,隨時都會發生。外因火災易于發現,但發展速度快危害嚴重,進風井筒、井底車場一旦發生火災,對礦井安全威脅程度較大,但此類事故除主井筒皮帶外,發生火災的可能性較小。礦井外因火災事故發生時,將威脅其下風側及火風壓所波及工作地點安全.2、內因火災主采5-2#煤層沒有自燃發火傾向性.2.2.3瓦斯2.2.3.1危險源瓦斯是礦井五大災害之一。1979年到2009年礦井瓦斯鑒定中,均為低瓦斯礦井。2009年鑒定結果為:瓦斯相對涌出量為1.40m3/T,絕對涌出量為3。45m3/min;二氧化碳相對涌出量為3.48m3/t,絕對涌出量為8。59m3/min。2。2。3.2風險分析結果瓦斯爆炸事故一般多發生在采掘工作面等作業地點。在回采工作面上(下)隅角、通風不良的掘進工作面、頂板冒落的空洞內、盲巷等這些可能積存瓦斯的地點,如遇有引爆火源,有可能發生瓦斯爆炸。違章排放瓦斯,巷道貫通、電氣失爆、放炮不符合規定、機械摩擦等會產生火源,有可能引起瓦斯爆炸.2.2.4煤塵災害2.2。4.1存在的危險源1、危險源分析煤塵是礦井五大災害之一。在煤礦生產過程中,采、掘、運各個工序將產生大量粉塵。粉塵危害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對人體的危害,二是煤塵爆炸危害,煤塵爆炸是煤礦災害之一,它嚴重威脅著礦井安全.在采掘生產過程中,運輸巷轉載點等是第一產塵源,都會產生大量煤塵,當遇到引爆火源時,就有可能引起煤塵爆炸、爆燃。因此,抓好第一塵源的治理是防塵工作十分重要的環節,落實好各項綜合防塵措施,完善綜合防塵制度,杜絕引爆火源,是防止煤塵事故的可靠保證.2、煤塵鑒定結果5-2#煤層煤塵具有爆炸性,爆炸指數為26.3%.2.2。4。2風險分析結果1、在采掘生產過程中,特別是采掘工作面在割煤、運輸、放炮過程中,都會產生大量煤塵。2、運輸各轉載點,如防塵措施落實不到位,也會造成煤塵飛揚。3、當煤塵含量到達爆炸界線,遇電器設備漏電產生的火花、放炮產生的火焰等火源時,就會發生煤塵爆炸事故.2.2。5頂板2。2.5。1存在的危險源頂板事故是礦井五大災害之一,是煤礦井下采、掘過程中常見的一種事故。頂板事故能造成人員被困或傷亡、堵塞巷道、損壞支護、礦井停產。主要原因是地質條件變化、礦山壓力顯現、圍巖變形、安全措施不到位、支護質量差、違章指揮和違章作業等原因造成的。2.2。5.2事故類型頂板事故按照影響范圍和傷害程度,分為局部冒頂事故、大型冒頂事故。發生頂板事故時一般只對工作地點區域產生危害。1、局部冒頂事故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1)回采工作面靠煤壁附近可能發生局部冒頂事故;(2)回采工作面兩端頭可能發生局部冒頂事故;(3)回采工作面放頂線附近可能發生局部冒頂事故;(4)回采工作面地質破碎帶附近可能發生局部冒頂事故;(5)掘進工作面發生冒頂事故一般屬于局部冒頂事故,主要集中在巷道開口、工作面兩個主要部位。2、大型冒頂事故一般有以下情況壓垮型大型冒頂事故;漏冒型大型冒頂事故;推垮型大型冒頂事故。其冒頂范圍往往較大或推跨工作面。(1)壓垮型大型冒頂事故壓垮型冒頂事故主要有老頂來壓時造成壓垮型冒頂和堅硬頂板大面積懸頂來壓時造成大面積冒頂。老頂來壓時,不論是老頂斷裂下沉還是臺階下沉階段,如果支柱(架)支撐力或可縮量不夠,都可能發生壓垮型冒頂。(2)漏冒型大型冒頂事故大面積漏冒型冒頂事故往往是因煤層的傾角較大,直接頂又異常破碎,采場支護不到位發生局部漏冒,就可能從這個地點開始,沿工作面往上或往下發生大面積的漏空,從而出現大面積的冒頂事故。(3)推垮型大型冒頂事故推垮型大型冒頂主要是復合頂板推垮型冒頂、大塊游離頂板旋轉推垮型冒頂和金屬網下推垮型冒頂,此外,還有采空區冒落矸石沖入采場推垮型冒頂.2.2.5。3危險程度分析1、工作面局部冒頂事故可能造成工作面局部堵塞和人員傷亡。2、大型冒頂事故往往極易造成工作面大面積跨落、堵塞、支架嚴重折損和人員傷亡。2.2。6機電運輸2.2.6。1存在的危險源2.2。6.1.1機電、運輸管理危險源在礦井生產過程中,礦井排水、供電系統、主通風機、電氣設備、膠帶輸送機等環節,在礦井的安全生產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與礦井排水、通風、救災有著密切的關系.礦井總停電及大面積停電是煤礦安全生產的重大隱患,停電時間越長,將造成更嚴重的后果.供電系統、皮帶運輸系統、電氣設備等故障是外因火災的多發原因;大巷、中巷運輸、各類絞車運輸是運輸事故的多發點。因此,必須加強排水、供電、運輸系統的管理,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機電設備檢修質量標準》、《煤礦三大保護細則》進行檢修、試驗和整定,嚴禁設備帶病工作,嚴格執行機電運輸管理制度,加強技術管理,防止機電運輸事故發生.2。2.6。1。2地面原煤生產系統危險源地面原煤生產系統包括原煤篩分、破碎、揀選、地面運輸及產品的儲、裝、運等環節,由于生產崗位多、設備復雜,生產過程中存在諸多危險、有害因素,導致的事故類型主要由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火災、高處墜落、坍塌、煤塵爆炸及其他傷害.2。2.6.2機電風險分析結果礦井供電系統突然停電有造成提升絞車斷繩跑車事故的危險,危及提升機械和人員的安全;會引起主通風機發生停風,礦井失去通風能力,將引起井下瓦斯積聚、超限,造成人員窒息,當瓦斯燃燒或瓦斯爆炸(煤塵爆炸)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會發生瓦斯燃燒或瓦斯爆炸,還可能引起煤塵爆炸;會造成礦井排水系統停止運轉,直接威脅到礦井的安全。地面原煤生產系統可能發生火災的地點:帶式輸送機、易燃易爆物品材料庫、儲煤場、電氣設備集中區等;在裝運過程中,裝載車、推土機等傷亡事故;如清理煤倉、儲煤場煤堆過高遇到暴雨天氣時的煤堆坍塌,都有可能造成人員傷亡事故。2.2。6。3運輸風險分析結果斜巷跑車事故、擋車設施安裝使用不當造成的事故、大巷人車掉道、追尾、翻車可能造成人身傷亡事故。2.2.7地面危險分析2.2.7.1火災1、危險源(1)化學品、易燃品存放地點。(2)供電線路設置區域。2、風險分析結果(1)電路短路;(2)車間、料場內吸煙、明火;(3)消防設施、器材不完好;(4)安全通道不暢;(5)員工消防意識不強;(6)后果可導致廠房毀壞、設備、供電線路不能使用,危及人身安全.2。3鍋爐、燃氣管道等壓力容器壓力容器發生故障,有發生爆炸的危險。2.4起吊、機車等特種設備存在墜物、碰撞傷人的危險.地面廠網點等單位使用起吊、機車等特種設備時,存在墜物、碰撞傷人的危險.2。5危險化學品有發生爆炸、火災等危險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主要有炸藥、燃油、氧氣、乙炔等.主要危險目標是:火藥庫、油庫及其他存放點。危險化學品可發生爆炸、火災或毒物泄漏等事故。2。6矸石山滑坡危險以上危險源的存在,有可能發生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特別是煤礦水、火、瓦斯、煤塵、頂板等事故有可能造成較大人員傷亡和巨大財產損失。3組織機構及職責3.1應急救援組織體系陜西陜煤礦業有限公司東坡煤礦成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負責事故救援決策。組長:礦長副組長:生產副礦長、總工程師、安監處長3.2組織機構及職責1、礦長是處理災害事故的全權指揮者,在礦總工程師、各分管副礦長和礦山救護隊隊長的協助下,制定營救遇險人員和處理事故的作戰計劃。2、礦總工程師是礦長處理災害的第一助手,在礦長的領導下組織制定營救遇險人員和處理事故搶救方案及負責解決救災過程的技術問題.3、各有關副礦長、副總工程師按照歸口管理的原則組織制定作戰計劃,根據事故性質負責組織處理事故所必須的搶險人員,及時調集救災所必須的設備材料,并由安監處長嚴格控制入井人員,簽發搶救事故時人員入井特別通行證。4、廣陽救護隊隊長對礦山救護隊的行動具體負責,全面指揮領導礦山救護隊,根據營救遇險人員處理事故的作戰計劃任務,完成對災區遇險人員的搶救和事故處理,如果有外援救護隊配合作戰時,由廣陽救護隊隊長擔任指揮,協調各救護隊的作戰行動。5、調度室:負責事故搶救調度指揮,及時調度事故搶救情況,傳達指令,調集事故搶救隊伍、車輛、物資,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事故情況,負責出入井人員登記。6、安質科:負責組織指導煤礦救護隊及其應急預案工作;負責向上級安監部門匯報事故情況,組織有關部門,配合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事故調查分析。7、生產技術科:按照礦長命令參與制定事故救援方案,負責井巷維修,協助礦長進行事故應急救援.8、通風科:負責協助總工程師、分管副總工程師研究制定瓦斯、煤塵、礦井火災事故的搶救技術方案和措施,解決事故搶救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9、機電動力科:負責協助總工程師研究制定機電、提升運輸、供用電的搶救技術方案和措施,解決事故搶救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10、地測科:負責及時、可靠的提供地質、水文、測量資料和各種必備圖紙。11、職工醫院:負責協助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研究制定搶救技術方案和措施,解決事故搶救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及時救治傷員。12、供應科:負責保障事故搶救物資的供應。13、黨政辦公室:負責事故搶救事務協調、接待、事故善后處理、參與事故調查,保證事故搶救需要的車輛.14、財務科:保證搶險救災資金和事故善后處理所需資金及時到位。15、勞資科、礦區工會:負責搶險過程入井人員登記及善后有關人員身份查實,勞動工資、工傷保險待遇落實及安撫、撫恤、理賠等善后處理工作等.16、生活公司:負責事故搶險整個過程中生活物資的保障,妥善安排外來人員食宿。17、保衛科和虹橋分局:負責事故發生后的人員疏散、保衛和維持秩序等工作。18、宣傳部:負責事故搶險期間信息發布和輿論宣傳組織領導工作。3。3應急救援機構及職責3。3.1應急救援機構礦設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部設在礦調度室。總指揮:礦長副總指揮:生產副礦長、總工程師任、安監處長、廣陽救護隊隊長成員:黨委書記、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掘進礦長、后勤礦長、經營礦長、采煤副總、掘進副總、機電副總、通風副總、安全副總、調度室主任、黨政辦主任、安質科科長、生產科科長、機電科科長、通風科科長、地測科科長、勞資科科長、社管科主任、醫院院長、供應科科長、保衛科科長、物管科科長、信訪辦主任、通維區區長、宣傳部部長、生活公司經理、工會副主席、財務科科長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統一指揮、協調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指揮部下設應急救援工作小組:(見附圖-9事故應急指揮系統圖)3。3。.2應急救援指揮部的職責2、4、5、6、7、8、3.3.。3總指揮的職責1、2、3、3.3.4副總指揮的職責1、2、在總指揮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協助總指揮做好應急救援工作.負責組織為處理事故所必需的搶險人員待命,及時調集救災所必需的設備材料,并由安監處長嚴格控制入井人數,簽發搶救事故用“入井特別許可證”和“進入事故現場許可證”;?3、根據總指揮授權,代行總指揮權力。?3.3。5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的職責

1、制定應急救援程序,負責日常管理工作;?2、負責督促檢查有關單位的應急救援設備的維護保養,使其處于良好的狀態;?3、在接到報警后,應迅速標定報警的方位,險情的等級等要素,及時擬定救援計劃并向指揮部匯報。根據事態的發展,隨時修正救援方案,供指揮部決策;?4、根據總指揮的授權,與相關救援單位進行協調并下達有關命令;?5、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后,應及時統計人員、財物的損失情況,并寫出書面報告上級有關部門,同時將有關材料建檔、歸檔。?3。3.6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各小組的職責

1、現場指揮組:生產副礦長任組長,由礦山救護隊、礦主要負責人和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主要負責指揮事故現場搶救工作,及時處理突發災變。2、搶險救災組:掘進副礦長任組長,由救護隊、事故單位和應急救援指揮部緊急調集的搶險人員組成,具體負責實施指揮部制定的搶險救災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3、技術專家組:總工程師任組長,由有關技術專家和事故單位技術負責人組成,主要研究制定搶救技術方案和措施,解決事故搶救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4、物資供應組:經營副礦長任組長,由供應科和車隊組成,主要保證搶險救災中物資和設備的及時調度和供應.5、通信信息組:總工程師任組長,由調度室、計算機中心、通風科監測組組成,主要負責通信系統、監測監控系統及計算機網絡通暢。6、警戒保衛組:黨委副書記任組長,由礦保衛科和虹橋分局組成,主要負責事故發生后的人員疏散、戒嚴和維持秩序、交通等工作。7、醫療救護組:后勤副礦長任組長,礦醫院組成,負責對受傷人員的醫療救護。8、后勤保障組:后勤副礦長任組長,由生活公司、物管科、辦公室、信訪辦、黨群工作部和事故單位組成,主要負責食宿接待、車輛調度、礦區穩定、信息發布等工作。9、善后處理組:工會主席任組長,由工會、勞資科、生活公司、物管科、辦公室、財務科組成,負責傷亡人員善后處理工作。10、事故調查組:安監處長任組長,由安質科及其它相關職能科室組成,主要負責事故后事故分析報告,查明事故原因,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4預防與預警4。1危險源監控4.1。1礦井水害危險源監測監控及預防措施1、主要監測監控措施:(1)定期組織水患排查分析.(2)進行水害預測預報。(3)加強監督檢查。2、主要預防措施:(1)堅持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探放水工作必須由專人負責,井下探水必須制定安全措施.(2)采掘地點附近或對采掘活動構成威脅的積水,要有計劃地進行疏放。(3)礦井防擋水設施(擋水墻、水閘門和防水煤柱等)定期巡查、排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消除水患威脅。(4)加強汛期地表巡查排查,發現問題,及時匯報處理。(5)配備完好的工作、備用和檢修水泵。排水系統設備和管路按期檢查和維護,制定檢查維修制度。(6)制定、落實貫通措施,老空水隱患不排除不得生產。(7)采用承壓含水層注漿改造與隔水層注漿加固,帷幕截留,疏水降壓開采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水技術。(8)建立完善礦井泄、排水系統,保證礦井足夠抗災能力,落實水平之間、采區之間隔離措施.(9)正確標定避災路線.(10)現場工作人員必須熟悉避災路線.4.1.2礦井火災危險源監測監控及預防措施4.1。2。1主要監測監控1、外因火災危險源監測監控措施:嚴格監督檢查,加強可燃物管理,防止井下明火、放炮火焰、電氣火花等火源.2、內因火災危險源監測監控措施:堅持監測監控、分析預報,落實密閉定期檢查制度。3、每季度對井上、下消防管路,防火門,消防材料庫和消防器材的設置情況進行一次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4、每周檢查一次采空區密閉墻,建立檢查記錄檔案,發現問題立即處理。5、每周一次對井下易發火地點觀測數據進行分析,對發火情況預測預報。4.1.2.2主要預防措施1、外因火災預防措施:井口及主扇房附近20m范圍內禁止煙火,嚴禁攜帶點火物品下井,井下嚴禁吸煙,杜絕井下明火,不使用不合格或變質炸藥,按規定裝藥、使用炮泥和水炮泥,防止產生爆破火焰,杜絕電氣設備失爆、設備及電纜漏電,嚴禁在井下拆卸礦燈,防止產生電氣火花,嚴格落實井下電氣焊措施,裝備皮帶機防打滑保護,防止摩擦起火等,杜絕引火火源;對木材、綿紗、油脂等可燃物加強管理。2、內因火災預防措施: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制定專門的防滅火措施,落實到礦井生產和管理的各個環節,從掘進、回采各方面采取防火措施。及時封閉采空區,清掃干凈浮煤,采用均壓通風。4.1.3煤塵爆炸危險源監測監控及預防措施4.1.3.1主要監測監控措施1、建立粉塵監測制度并落實測塵制度、隱患排查制度、定期檢查制度,每半月對采掘工作面和主要場所全面進行一次粉塵測定.2、每半年進行一次游離二氧化硅和粉塵分散度的化驗分析。3、每季度進行一次個體呼吸性粉塵測定.4、防止井下明火、放炮火焰、電氣火花等引爆火源。4.1.3.2煤塵主要預防措施1、采掘工作面采取降塵和防止煤塵積聚措施:采用濕式鉆眼,爆破使用水炮泥,爆破前后灑水,掘進爆破遠程噴霧,轉載點、揚塵點噴霧,設置凈化水幕;優化通風系統,完善通風設備設施,加強通風管理,定期沖刷巷幫、清除積塵。2、消除引爆火源:井口及主扇房附近20m范圍內禁止煙火,嚴禁攜帶點火物品下井,井下嚴禁抽煙,杜絕井下明火;不使用不合格或變質炸藥,按規定裝藥、使用炮泥和水炮泥,防止產生爆破火焰;杜絕電氣設備失爆、設備及電纜漏電,嚴禁在井下拆卸礦燈,防止產生電氣火花;嚴格落實井下電氣焊措施;裝備皮帶機防打滑保護,防止摩擦起火。4.1.4瓦斯爆炸危險源監測監控及預防措施4.1.4。1主要監測監控措施1、礦井必須裝備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并正常使用,保證KJ66NA系統可靠運行,對瓦斯等實行連續不間斷監測。2、嚴格落實瓦斯巡回檢查和爆破“一炮三檢”制度.3、有關人員按規定佩戴使用便攜式瓦斯報警儀。4。1.4.2主要預防措施1、防止瓦斯積聚措施:優化通風系統、落實配風計劃;加強局部通風管理,實現雙風機、雙電源、雙“三專”、自動分風、自動切換,杜絕無計劃停電停風;及時封閉采空區、盲巷;瓦斯監測監控系統實現瓦斯超限自動報警斷電。2、井下使用所電器設備要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采取隔爆外殼措施,杜絕失爆,礦燈要經常檢查,保證防爆性能良好。3、井下使用的風筒,運輸機皮帶和抽放瓦斯管道等,采用抗靜電阻燃制品.4、消除引爆火源:井口及主扇房附近20m范圍內禁止煙火,嚴禁攜帶點火物品下井,井下嚴禁吸煙,杜絕井下明火;不使用不合格或變質炸藥,按規定裝藥、使用炮泥和水炮泥,防止產生爆破火焰;杜絕電氣設備失爆、設備及電纜漏電,嚴禁在井下拆卸礦燈,防止產生電氣火花;嚴格落實井下電氣焊措施;裝備皮帶機防打滑保護,防止摩擦起火;嚴格井下火區管理等;瓦斯監測監控系統實現瓦斯超限自動斷電。5、實行分區通風。采區必須單獨布置獨立的回風道,采掘工作面都必須采取獨立通風。通風系統必須合理、可靠.6、裝有主要通風機的出風井口,應安裝防爆門或防爆井蓋。7、按規定安裝隔爆設施。8、正確標定避災路線。9、現場工作人員熟悉避災路線。4.1。5礦井頂板危險源監測監控及預防措施1、危險源監控方式、方法(1)回采、掘進工作面實行礦壓觀測,并提出礦壓觀測報告;現使用的KJ216頂板動態監測系統,對綜采工作面、掘進工作面頂板進行實時監控。(2)每旬組織一次全面頂板檢查,對礦井巷道頂板和災害程度進行診斷和評價,提出整改意見,對安全生產重大技術課題進行攻關和技術方案研究,由各業務科室提出整改時間,由安質科負責監督落實。(3)每旬進行一次安全質量標準化檢查驗收,并根據檢查情況在當月質量工資中兌現。(4)對煤層巷道實施建檔、評估和監控管理。(5)執行敲幫問頂制度。(6)安監員、管理人員巡回檢查。2、主要預防措施(1)合理開拓布局,優化采區設計,采用合理的開采方法。(2)加強地質及水文地質工作,根據地質資料、水文資料,科學設計巷道支護,制定相應施工方法及作業規程。(3)做好采掘工作面礦壓觀測工作.(4)選用適合的支護方式。積極推廣應用支護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不斷提高支護效果和支護強度.(5)抓好采掘工作面特殊地點、頂板薄弱環節的支護管理。(6)嚴格按規程、措施和工程質量標準施工。(7)掘進巷道時,嚴禁空頂作業。爆破后,要及時進行支護。(8)盡量一次成巷,縮短圍巖暴露時間.(9)施工時,設專人觀察頂板;認真執行敲幫問頂制度,及時處理隱患。(10)經常檢查巷道支護情況,加強維護,發現有變形或折損的支架要及時加固修復。(11)綜采工作面采煤機割煤后要及時拉移支架支護頂板,頂板破碎有片幫趨勢的地點,要拉超前支架或采取特殊措施支護頂板.(12)綜采工作面兩巷超前支護長度不少于50M。(13)綜采工作面兩端頭堅持使用好兩對四根長梁,每根長梁不少于四根支柱支護,支柱必須打在實底上,嚴禁使用失效壞支柱。(14)綜采工作面兩隅角要及時回柱放頂,打好攔頭支柱.懸頂面積達到10㎡時,必須采取措施進行強制放頂。(15)巷道維修時,必須由外向里逐架進行;撤掉支架前,應加固工作地點支架;在處理冒頂時,必須有專人檢查,監視頂板,加強支護,防止發生二次冒頂事故。(16)作業人員掌握自救互救知識。4.1.6礦井機電運輸危險源監測監控及預防措施1、礦井機電運輸危險源主要監測監控(1)堅持設備檢查、保養、維修制度,保證設備完好,安全保護裝置齊全可靠。(2)礦山井下設備必須取得“兩證一標志”的合格產品,禁用淘汰設備。(3)加強巡回監督檢查。2、礦井機電運輸事故主要預防措施(1)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2)嚴格按操作規程和安全措施操作。(3)非專職人員或非值班電氣人員不得操作電氣設備.(4)作業人員掌握應急處置措施。(5)及時找出存在的隱患,針對隱患制定防范措施,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6)嚴格執行運輸設備檢查制度,按規定做好設備設施的各項檢測、試驗。(7)堅持設備檢查、保養、維修制度。4.1。7地面火災危險源監測監控及預防措施1、主要監測監控措施建立防滅火監督檢查制度,劃分各單位防滅火責任區域,加強監督檢查。2、主要預防措施(1)建立、落實防火重點管理場所防火責任制度。(2)保證消防設施完善可靠。(3)保證消防通道暢通。(41)保證供電線路完好。(5)按規定標定安全出口方向。(6)現場人員熟悉消防設備、設施使用方法,掌握應急處置措施.4。1。8矸石山危險源監測監控及預防措施1、主要監測監控措施加強對矸石山巡回檢查和監控。2、主要預防措施(1)矸石綜合利用,消除或減少矸石量.(2)減少矸石山的煤炭、硫黃等可燃物含量。(3)采取矸石時沿頂部向下逐步采取,嚴禁直接從根部開采,防止坍塌或山體松動,避免形成供氧自燃蓄熱爆炸條件。(4)保證矸石山安息角小于設計規定。(5)危險范圍內嚴禁設置建、構筑物,并按規定設置防護欄(墻),加強管理。4。2預警行動1、事故應急預警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認定重大危險源實行分級報告制度:(1)一級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特別重大事故的,必須逐級上報至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2)二級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必須逐級上報陜西安全監察局。(3)三級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較大事故的,必須上報陜西煤礦安全監察局銅川分局。(4)四級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必須上報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總調度室、安監局。2、對重大危險源進行登記建檔,建立重大危險源管理檔案。3、對重大危險源可能釀成事故的預兆,現場人員要立即上報礦調度室,調度室值班人員必須按規定立即通知礦分管領導、區隊主要領導,按領導指令安排有關職能部門和單位,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消除事故隱患.整改期間須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發生。4、一旦發生事故,根據事故性質由總指揮發令啟動相應專項應急預案,組織實施救援.必要時,請求上級協調增援。5、傷亡或有可能造成傷亡的事故或較大損失的非傷亡事故發生后,礦調度室負責了解事態發展,及時報告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和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調度室,并及時通知礦山救護隊等相關單位、部門、人員.4.3信息報告與處置4.3。1信息報告與通知死亡、重傷或有可能造成死亡、重傷的傷亡事故或較大損失的非傷亡事故發生后,必須在1小時內報告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東坡煤礦調度室值班電話:0919—2108001廣陽救護坡煤礦職工醫院0919—2108153東坡煤礦安質科0919-2108128東坡煤礦保衛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總調度室0919-2101005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安監部0919-21013380919-21010374.3。1信息上報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向帶班領導和礦調度室匯報;礦長和礦調度室必須在1小時內按規定向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匯報。1、現場人員向帶班領導和調度室報告內容:(1)災害、事故發生的地點、具體位置.(2)災害、事故發生的性質、類別、危害程度和人員傷亡等情況.2、向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匯報內容:(1)事故發生單位概況。(2)事故發生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3)事故發生初步原因。(4)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5)已經采取的措施。(6)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5應急響應5.1響應分級根據事故嚴重程度、可控性、救災難度和影響范圍,將事故分為四級:一級:發生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及以上死亡,或者100人及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及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二級:發生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及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及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及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三級:發生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及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及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及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四級:發生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5.2響應程序按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響應屬地為主的原則,東坡煤礦全面負責本單位事故應急救援處置工作,發生四級及以上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決定啟動本預案及專項預案。發生一級、二級、三級事故,立即上報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安監部。發生非傷亡、經濟損失較小的事故,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及時實施搶險救援,防止事故擴大。調度室立即通知事故影響范圍內的所有作業人員按照避災路線撤出,及時向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匯報,本預案進入預備狀態。四級應急響應發生生產安全事故,達到四級及以上響應標準時,由總指揮發令立即啟動本預案,并按下列程序和內容響應:(見附圖—8事故匯報程序圖附圖-10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流程圖)1、調度室負責接收事故的報警信息(值班電話,接到事故報告后做好事故的詳細情況記錄,并立即通知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及相關成員單位負責人到調度室集中。2、總指揮(或總指揮授權)決定啟動本預案,指揮部正式運轉。3、指揮部總指揮及有關成員立即趕赴調度室,組織研究、決策救援方案,指揮部成員根據指揮部命令認真履行各自的職責。4、根據救援工作的需要,指揮部命令救護中隊救援;通知供應科、物管中心做好救災物資供應;根據受傷人員情況,通知職工醫院出動救護車輛和醫護人員趕赴現場進行搶救,同時醫院要做好傷員住院治療準備工作。必要時調動醫療救護技術組加強對醫療救護的指導和救治。5、應急救援人員安全防護(1)在搶險救災過程中,專業或輔助救援隊伍人員,根據事故類別、性質,必須采取安全防護措施。(2)嚴格控制進入災區人員數量.搶救井下事故、地面火災、易燃易爆品、鍋爐、壓力容器事故以專業救援人員為主;搶救瓦斯、煤塵、火災等災害事故時,非專業救護人員不得擅入災區.確需非專業救護人員配合時,必須采取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3)救援人員必須認真執行救援方案和救護安全措施,確保自身安全。(4)井下事故救援時,所有應急救援工作地點都要安排專人檢測氣體成分、風向和溫度等,保證工作地點安全、可靠。6、在事故應急救援中,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設專人記錄事故搶險方案和執行情況,監測監控事故發展態勢,以便提前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7、應急救援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按各自職責投入搶險救災中。5。3應急結束事故現場得以控制,危害不再發展,災害不再擴大,環境符合有關標準,經事故現場應急指揮機構批準后,宣布現場應急結束。1、及時將事故發生的經過、初步原因分析、搶救過程、傷亡情況、經濟損失以及必要的基礎信息上報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2、及時將事故發生、上報、搶救以及相關物證等資料移交事故調查處理小組。3、認真總結,寫出應急救援總結報告。報告應認真總結應急救援的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措施。6信息發布1、事故信息統一由宣傳部上報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利用宣傳媒體發布。2、信息發布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3、信息必須由應急救援指揮部提供。7后期處置1、應急結束后,應立即安排清理事故現場,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秩序。2、按照國家和上級有關規定,落實善后事宜。3、認真總結搶險過程,對本級應急救援能力評估,及時對應急救援預案的內容進行修訂。8保障措施8.1通信與信息保障1、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通訊聯系方式見下附表-3,并隨單位、人員變化及時調整.2、信息通訊中心要建立信息通信系統及維護方案,確保應急期間信息通暢。8.2應急隊伍保障1、由礦輔助救護隊及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廣陽救護隊負責。2、屬于地面火災、爆炸等事故,向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申請聯系搶救專業隊伍。3、能隨時組建兼職應急隊伍,配備救援人員。8.3應急物資裝備保障1、供應科、物資管理中心建立事故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檔案,掌握主要設備、物資、類型、數量、用途、存放地點、管理責任人等,能及時緊急調用。2、應設立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儲備倉庫,配備適應需要的應急救援物資設備.(見表-3表-4)8.4經費保障1、經費來源(1)生產安全費用預留資金,可供支配資金應不少于450萬元.(2)上繳局的安全風險抵押金,必要時申請使用.(3)經費不足時可向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緊急借用。2、使用范圍應急經費主要用于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由財務科負責保證資金到位。3、監督管理應急救援費用由應急指揮部監督使用。8。5其他保障8.5.1交通運輸保障事故應急救援期間,礦黨政辦公室、車隊負責保證事故搶救用車。車輛不足時,向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申請協調解決。8.5.2治安保障事故應急救援期間,保衛科負責事故發生后礦區人員疏散、戒嚴和維持秩序等工作,邀請虹橋分局協助。8。5.3技術保障事故應急救援期間,由總工程師、各專業技術負責人等人員組成技術保障組,負責研究制定搶救技術方案和措施,解決事故搶救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8.5.4醫療保障事故應急救援期間,礦職工醫院、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中心醫院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醫療救護組,主要負責對受傷人員的醫療救護。8。5.5后勤保障事故應急救援期間和結束后,由礦負責人、生活公司、勞動工資、社保、工會等部門負責人組成后勤保障組,負責傷亡人員家屬安撫、撫恤、理賠、食宿接待、車輛調度等善后處理工作。9培訓與演練9。1培訓1、安培中心對新從業人員上崗前培訓和每年再培訓必須有應急知識培訓內容,且將本《預案》和《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納入培訓工作總體安排,從業人員必須了解本單位、本崗位危險源和應急處置方案,掌握逃生避險措施。2、俱樂部、辦公樓等人員聚集場所及選煤系統,要設置安全宣傳教育牌,告知遇險逃生避險措施,標注逃生路線方向。3、事故現場人員要熟練掌握應急救援設備、器材的使用方法.9.2演練1、礦每半年組織進行一次礦井救災演習。2、礦新開工的采掘地點要及時由區隊負責人帶領作業人員熟悉避災路線(水、火、瓦斯、煤塵爆炸等)。3、演習要有方案、有措施、有總結、有評估,不斷完善應急救援預案.10獎懲1、對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通報表揚,并給予適當獎勵。2、對在應急救援過程中不服從應急救援指揮、延誤搶救時機的單位或個人,給予批評教育;造成嚴重后果的,對主要責任人和有關直接責任者給予經濟處罰、組織處理、行政處分;觸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11附則11.1術語和定義僅適用于本預案。11.1。1應急預案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為迅速、有序地開展應急行動而預先制定的行動方案。11。1.2應急準備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為迅速、有序地開展應急行動而預先進行的組織準備和應急保障。11。1。3應急響應事故發生后,有關組織或人員采取的應急行動.11.1.5應急救援在應急響應過程中,為消除、減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擴大或惡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損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動.11.1。6恢復事故的影響得到初步控制后,為使生產、工作、生活和生態環境盡快恢復到正常狀態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動。11。2應急預案備案本預案抄報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陜西煤礦安全監察局銅川監察分局和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救護大隊,報銅川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備案。11。3維護和更新本預案應根據變化的條件及時修改、完善、評審,實現可持續改進.11.4制定與解釋11.4。1東坡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救援預案為第一部分,專項應急預案為第二部分,現場處置方案為第三部分。11。4。2本預案由公司以下部門負責起草:安質科、通風科、調度室、動力科、生產科、地測科。11.4.3本預案由東坡煤礦負責解釋。11.5應急預案實施本預案自陜西陜煤礦業有限公司東坡煤礦礦長發布之日起實施.12附則12.1井上下對照圖12。2采掘工程平面圖12.3通風系統圖12.4井下運輸系統圖12.5礦井防火管路系統圖12.6礦井風水管路系統圖12.7井下避災路線圖12。8事故匯報程序圖12.9事故應急指揮系統圖12.10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流程圖12。11應急救援領導名單及住址表12.12值班聯系電話表12.13消防材料庫儲備器材及車輛配備明細表12.14供電事故搶救用物資、設備、材料儲備清單表事故匯報程序圖附圖-8??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調度室輔助救護隊礦醫院救護車保健站應急救援指揮部(礦調度室)

應急救援指揮部(礦調度室)事故發生點井下運輸調度室??事故單位礦領導:礦長值班礦領導生產副礦長總工程師分管副礦長安監處安質科生產科動力科??礦救護隊搶險救援隊通信信息組技術專家組物資供應組搶險救災組現場指揮組礦救護隊搶險救援隊通信信息組技術專家組物資供應組搶險救災組現場指揮組警戒保衛組警戒保衛組醫療救護組醫療救護組后勤保障組后勤保障組善后處理組善后處理組事故調查組總指揮副總指揮事故調查組總指揮副總指揮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流程圖附圖—10礦業公司總調度室室室室室礦業公司總調度室室室室室礦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礦搶險救災指揮部礦值班領導礦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事故發生地點礦救護隊、有關業務部門和基層區隊匯報匯報指示通知①通知②溝通成立指令傳達指令救援應急救援領導名單及住址附表—11序號姓名行政職務電話住址接電人辦公室手機1郭全營礦長2108180139915991492龔永安2108190139915897083李新中副書記2108181139929966634張東風2108183139929698395白增曉2108188139915878186吳剛2108186135714120587劉劍2108185133791960688奚建國副書記21081821502939982903昝六民工會主席210818713991593933詹樹清副礦長210808213509199578丁軍平210819213992971657許志峰副總210812213992948083賈志峰副總210819313154085869姬存斌副總210819513992943088于宏毅副總210819413991589673李滿平副總210806513991589593黨占軍副總210825913991590198孫鎖成210800813992914897岳鋒210812913992972806高永生210801813991586699康文輝210802613992942292楊道文210801313571410197姜進樓210813113992995396鄭建喜210806313991593266張新民210812413992948086王亞同210814113571560606郭遼安210810813509199580李銀周2108153210804121080941399158898821021182103118廣陽鎮2101005銅川市應急救援領導名單及住址附表—11值班聯系電話附表—12單位姓名職務電話備注綜采一隊陳世飛隊長2108210回安隊寧志鋒隊長2108211綜采二隊何風山隊長2108212掘一隊李銅川隊長2108213掘二隊葉笑會隊長2108214掘三隊丁正寶隊長2108215掘四隊李保舉隊長2108216掘五隊田號鎖隊長2108217通維區孔獻忠區長2108227運輸區穆忠亮區長2108218安質科岳峰科長2108129通風科楊道文科長2108013保運隊張發洲隊長2108225選運區孟照軒區長2108086機電車間劉新平主任2108064機修廠董民權廠長2108066物管科郭遼安科長2108107供應科張軍科長2108093生產科康文輝科長2108026動力科鄭建喜科長2108063保健站2108156消防材料庫儲備器材及車輛配備明細表附表-13序號設備器材名稱單位數量車號1密閉用麻袋(號)條300花車2風簾(2×4m)塊53方木100×100×2000mmm334板材100×15×2000mmm335高壓水泵臺1花車6局扇(2×7。5KW)臺1花車7風筒800*10節15礦車8釘子75——100kg259大錘把310刀鋸把311瓦工工具套312橡皮手套雙2013連指手套雙1014導鏈(5噸)臺115鐵絲kg5016抬杠根2017抬筐付2018水桶個1019消防水桶個2020水龍帶(2*20)個1021編織袋條20022橡膠水管(2520*)米20023干粉滅火器臺1024泡沫滅火器把1025擔架(救護折疊擔架)付526銅釬把127銅斧把128銅锨把129銅錘把1礦車30銅鎬把131起碇器把132磚塊30001T礦車33水泥噸21T礦車34砂子M35.41T礦車35黃土車51T礦車供電事故搶救用物資、設備、材料儲備清單附表-14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單位數量1獨股銅線2。5mm2米2002鋼絞線GJ—240mm2米5003鋁鉸線LJ-70mm2米10004電力電纜YJV22-3×185米2005電力電纜YJV22-3×185米5006銅母線80×8米307信號繼電器DX—31B/1A個208UT型線夾UT-1個209U型抱箍Ф220mm個3010緊線器副211腳扣個412電纜戶內外終端70—240mm2個513針式瓷瓶P-6個2014橫擔L63-1.6m個10第二部分專項應急預案1礦井水害事故專項應急預案1。1水害危險源評估1.1.1地表水害廣陽河自南向北穿流經井田,現采2103工作面位于廣陽河水體下。根據我礦采空區地表巖移觀測資料顯示,地表在回采后2-6個月就出現不同程度下沉和裂縫。采后地表局部出現裂縫和塌陷,成為廣陽河水或雨水下滲的通道,構成水害威脅。同時地測科對2103工作面上部地表和廣陽河河水流量,每月進行一次巡回檢查、監測,對出現的地裂縫和塌陷,組織人員及時進行填埋.1.1。2小煤礦水害分布在井田范圍內及周邊的小煤礦,隨著資源的逐漸枯竭,大部分已關閉,小煤礦主要集中分布在高陽斷層南部井田及井田東部邊界附近。為防止小煤礦水害威脅,靠近井田邊界的工作面在掘進時必須堅持“先探后掘”原則,同時地測部門嚴格按照《東坡煤礦小煤礦管理調查制度》對小煤礦每月進行一次監督檢查。1.1.3頂板水害根據地質資料分析,我礦屬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的裂隙間接進水型礦井,但在局部區域仍有頂底板水害威脅.各系統防排水設施相對完善,能夠及時排除水害威脅。1。1.4老空水害由于礦井開采年限長,老空區分布范圍廣,井下老空區存有大量積水,各老空區之間雖有煤柱,但煤巖層裂隙局部相互連通,位置高的老空區積水通過煤巖層裂隙補充給位置低的老空區,導致位置低的老空區出現涌水現象,是礦井最大的水害威脅。為防止老空區積水壓力增加,沖破煤巖柱或防水設施等薄弱地點涌出,造成突水事故。在位置低的老空區閉墻處安裝水泵,進行永久抽放老空區積水,減少采空區積水量,釋放壓力。1.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1、統一指揮原則.搶險救災必須在總指揮的統一領導和具體指揮下開展工作。2、自救互救原則。事故發生初期,應按照《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積極組織搶救,并迅速組織遇險人員沿避災路線撤離,防止事故擴大.3、安全搶救原則。在事故搶救過程中,應采取措施,確保救護人員的安全,嚴防搶救過程中發生事故。礦救護隊必須設立待機隊伍。事故現場探查工作由專業救護人員完成,其他任何人員未經總指揮部許可嚴禁進入險區.4、通訊暢通原則。井上下應設立專線指揮電話,并保持暢通。1。3組織機構與職責礦設立水災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部辦公室設在調度室。礦長任總指揮,副礦長、總工程師任副總指揮,成員有副總工程師、地測科長、動力科長、調度主任、安質科長、生產科長、通風科長、勞資科長、生活科長、工會主席、黨政辦主任、宣傳部長、保衛科長、財務科長、醫院院長、供應科長、救護中隊長等,負責統一指揮、協調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指揮部下設應急救援工作小組:(見附圖—9事故應急指揮系統圖)1.3.1水災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的職責1、貫徹執行有關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法規;2、制定和實施應急救援方面的規章制度;3、負責水災事故應急救援的指揮決策工作,在接到事故報警后,迅速研究、擬定救援方案,并予以組織、協調各方面的救援力量實施緊急救助,防止事故擴大,盡量避免或減少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4、負責指揮現場救援工作,并及時向指揮部匯報救援的工作進展情況;5、根據救援工作的難易程度,協調現場救援力量,并決定是否向上級有關救援部門發出請求援助支持;6、負責應急救援、協調指揮現場救援力量的調配;7、負責應急救援工作的后勤保障和保衛工作。8、負責應急救援情況的總結、上報及相關處理事宜。1.3。2總指揮的職責1、負責應急預案的審核批準工作;2、領導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工作,當礦井發生重、特大水災事故后,必須立即趕到指揮部,組織搶救工作,并按有關規定及時上報。在總指揮未到前,由值班領導負責指揮。3、負責對外有關方面的協調工作。1.3。3副總指揮的職責1、組織有關人員擬定作戰方案;2、在總指揮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協助總指揮做好應急救援工作.負責組織為處理事故所必需的搶險人員待命,及時調集救災所必需的設備材料,并由安監處長嚴格控制入井人數,簽發搶救事故用“入井特別許可證”和“進入事故現場許可證”;3、根據總指揮授權,代行總指揮權力.1。3。4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的職責1、制定應急救援程序,負責日常管理工作;2、負責督促檢查有關單位的應急救援設備的維護保養,使其處于良好的狀態;3、在接到報警后,應迅速標定報警的方位,險情的等級等要素,及時擬定救援計劃并向指揮部匯報。根據事態的發展,隨時修正救援方案,供指揮部決策;4、根據總指揮的授權,與相關救援單位進行協調并下達有關命令;5、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后,應及時統計人員、財物的損失情況,并寫出書面報告上級有關部門,同時將有關材料建檔、歸檔。1。3.5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各小組的職責1、現場指揮組:由礦領導和救護中隊、地測科、動力科負責人組成,主要負責指揮事故現場搶救工作,及時處理突發災變。2、搶險救災組:由救護中隊和應急救援指揮部緊急調集的搶險人員組成,具體負責實施指揮部制定的搶險救災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3、技術專家組:由有關技術專家和事故單位技術負責人組成,主要研究制定搶救技術方案和措施,解決事故搶救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4、物資供應組:由供應科和車隊組成,主要保證搶險救災中物資和設備的及時調度和供應.5、通信信息組:由調度室、計算機中心、通風科監測組組成,主要負責通信系統、監測監控系統及計算機網絡通暢。6、警戒保衛組:由礦保衛科和虹橋分局組成,主要負責事故發生后的人員疏散、戒嚴和維持秩序、交通等工作。7、醫療救護組.由礦醫院組成,負責對受傷人員的醫療救護.8、后勤保障組。由生活科、辦公室、信訪辦、黨群工作部和事故單位組成,主要負責食宿接待、車輛調度、礦區穩定、信息發布等工作。9、善后處理組。由工會、勞資科、生活科、辦公室、財務科組成,負責傷亡人員善后處理工作。10、事故調查組:由地測科、安質科及其它相關職能科室組成,主要負責事故后事故分析報告,查明事故原因,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1.4預防與預警1。4.1危險源監控1.4.1.1危險源監控的方式、方法1、定期組織水患排查分析。2、進行水害預測預報。3、加強監督檢查。1。4。1.2水害預防措施1、根據礦井實際,編制礦井水害救災應急預案,切實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措施周密有效。2、切實做好水文觀測工作與地質工作,并按照實際情況編制礦井防治水計劃,并且做到計劃內容齊全,措施得當。3、必須堅持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探放水工作必須由專人負責,井下探放水必須制定安全措施。4、采掘地點附近或對采掘活動構成威脅的積水,要有計劃地進行疏放。5、礦井防擋水設施(水閘墻、水閘門和防水煤柱等),要定期巡查、排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消除水患威脅。6、加強汛期地表巡查排查,發現問題,及時匯報處理。7、配備足夠防洪防汛的人力、物力、財力,防汛期間,礦井要有專人值班.8、配備完好的工作、備用和檢修水泵。排水系統的設備和管路按期檢查和維護,制定檢查維修制度。9、正確標定避災路線.10、現場作業人員熟悉避災路線。1.4。2預警行動1.4.2.1預警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點發現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出現滲水、水色發渾、有臭味等突水預兆時,發出預警。1.4.2。2預警的方式、方法電話匯報或發出報警信號。1.4.2。3信息的上報程序1、按照國家有關標準重大事故實行四級報告制度。2、一旦發生井下突水事故,事故地點知情人員要立即匯報礦調度室。3、礦調度室立即報告水災事故應急救援總指揮,總指揮根據事故的情況啟動本預案。1.5信息報告程序1。5.1預警系統及程序礦井建立健全水文觀測站,完善礦井水文觀測網,具備礦井、水平、采區、工作面水文觀測系統,并具備自動觀測功能.各施工出現災情后,通過自動觀測系統實現在調度室報警或災害現場負責人(班組長、安監員和施工人員),立即電話匯報調度室,匯報清事故發生的性質、時間、地點、災區人數,危害程度及現狀。1。5.2現場報警方式現場報警方式:主要有設定超限報警或電話、無線電話報警。1.5。3通訊、聯絡方式調度室值班電話:0919—2108001廣陽救護坡煤礦職工醫坡煤礦保衛科0919—2108110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調度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安監部0919—21013380919—21010371.5.4相互認可的通告、報警形式和內容突水事故確認發生后,立即向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電話匯報。內容包括:1、事故發生單位概況.2、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水量大小、受困人員、通風及瓦斯涌出狀況以及事故現場情況.3、事故的簡要經過。4、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5、已經采取的措施。6、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1.5.5向外求援方式1、必要時,由總指揮下達指令,請求上級協調增援。2、突水事故發生后,礦必須在1小時內上報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1。6應急處置1.6.1響應分級根據事故嚴重程度、可控性、救災難度和影響范圍,將事故分為四級:一級:發生特別重大事故的是指造成30人及以上死亡,或者100人及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及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二級:發生重大事故的是指造成10人及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及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及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三級:發生較大事故的是指造成3人及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及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及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四級:發生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1。6.2響應程序1.6.2。1應急指揮發生非傷亡、經濟損失較小的水災事故,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及時實施搶險救援,防止事故擴大。調度室立即通知事故影響范圍內的所有作業人員按照避災路線撤出,并及時向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匯報,本預案進入預備狀態。發生四級及以上礦井水災事故,由總指揮決定啟動本專項預案,礦調度室接到命令后,立即通知指揮部成員到達公司調度室集合或趕赴指定地點。發生一級、二級、三級事故,立即上報陜西陜煤銅川礦業有限公司(見附圖-8事故匯報程序圖附圖—10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流程圖)1。6.2。2應急行動1、指揮部成員到達礦調度室或指定地點后,指揮組根據事故匯報,分析判斷事故嚴重程度、波及范圍、存在的威脅,提出處理意見.2、按照總指揮或副總指揮的指令,成立水災事故現場搶險救災組,組織開展搶險救災工作。3、技術組針對事故現場,制定詳細的營救安全措施,經總指揮批準后實施.4、搶救組(帶齊救援物品)趕赴事故發生地點,進行現場急救。1.6.2。3資源調配按照總指揮的指令,礦兼職救護隊員及有關人員立即趕赴現場探查災情,確定事故發生的地點、影響范圍、災害程度,制定現場搶救方案,并及時匯報調度室.調度室同時將災害情況通知礦醫院和救護隊,以便根據事故性質、人員傷亡情況有針對性地作好準備。1。6。2.4應急避險遇有潰水、坍塌冒落、有害氣體蔓延、缺氧等危險的災區,救援人員只能在救人的情況下才能進入,但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保證救援人員在災區的安全。1。6。2.5家屬應急處理加強科學合理的應急救援的同時,對被困職工的家屬進行安撫,進行心理干預.對本地的被困職工家屬給予經濟補助;對外地的被困家屬給予安排吃住和相應的生活補助等。1.6。2.6應急擴大事故不能及時得到控制,或有擴大趨勢,或搶救非常困難時,由總指揮決定是否請求外援。1。6.3處置措施1、礦井發生突水事故后,應立即向水災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匯報,同時通知救護隊組織搶救,搶險救災指揮部要立即下達搶險救災命令,開展搶險救災工作.2、在水災事故應急期,應急救援指揮部所屬各工作組,要按各自職責,積極行動,盡職盡責做好搶險救災工作,并將工作情況及時向救災指揮部匯報。3、迅速判定水災的性質,了解透水地點、影響范圍、靜止水位,估計涌水量、補給水源及有影響的地面水體。4、掌握災區范圍、搞清人員分布,分析被困人員可能躲避的地點,以便迅速組織搶救。5、根據透水量的大小和礦井排水能力,積極采取排、堵水等安全技術措施。6、加強通風,防止瓦斯和其它有害氣體積聚和發生缺氧窒息事故。7、排水后進行搶險時,要防止冒頂、堵人和二次突水。8、搶救和運送長期被困井下人員時,要防止突然改變他們已適應的環境和生存條件,造成不應有的傷亡。9、對于被水、沙截堵的災區人員,除應積極組織搶救外,一時難以疏通,則應利用管道或其它方式向遇險人員供風。10、當災害得到有效控制,現場施工人員安全撤離后,經事故現場應急救援小組總指揮批準,現場應急結束.1.7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1、在供應科設立礦山事故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儲備中心,儲備必要的應急救援物資、設備。2、在搶險期間,應急救援指揮部有權統一調用各單位儲備的搶險物資和設備。具體動力科、生產科、地測科、供應科協調辦理。3、地面和井下現生產采區各設一處消防材料庫,應急物資儲備、管理、維護符合管理規定。4、下井人員每人配備一臺自救器,通風科定期對自救器按《企業標準》要求進行檢驗,對不合格或超期使用的自救器嚴禁下井使用。5、同時建立有線、無線相結合的基礎應急通信系統,并提供相應的通信設備。2礦井火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2。1礦井火災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2.1。1礦井火災危險源評估危險源分析1、我礦主采5—2#煤層為不易自燃煤層,發生火災主要原因是外因火災.2、采掘工作面違章放炮會引起火災.3、電氣設備過熱、過流短路、皮帶運轉磨擦等原因,也會引起火災。4、井下違章拆卸礦燈、電焊、氣焊、易燃物品管理不善等原因也會引起火災。2。1.2礦井可能發生的火災類型及危害程度分析2。1。2。1礦井可能發生的火災類型外因火災:主要是在生產過程中,如放炮作業、機械摩擦、電器設備運轉不良、電源短路、電纜老化擊穿、照明及違章使用明火等引起的火災,此類火災人為因素較多。2.1。2.2礦井火災危害程度分析1、危害程度發生火災事故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危害:(1)、產生高溫和有毒有害氣體,造成人員窒息及一氧化碳中毒事故。(2)、燒毀支架、設備和纜線等,造成財產損失.(3)、產生火風壓,破壞通風系統,使井下風流紊亂,擴大事故。(4)、引起瓦斯、煤塵爆炸。(5)、使礦井局部或全部停產.(6)、撲滅井下火災,消耗大量人力物力.g.封閉火區、凍結大量可采煤量。2、影響范圍外因火災:礦井外因火災事故發生時,將威脅其下風側及火風壓波及的所有工作地點人員安全。2.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1、統一指揮原則。搶險救災必須在總指揮的統一領導和具體指揮下開展工作。2、自救互救原則。事故發生初期,應按照《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積極組織搶救,并迅速組織遇險人員沿避災路線撤離,防止事故擴大。3、安全搶救原則。在事故搶救過程中,應采取措施,確保救護人員的安全,嚴防搶救過程中發生次生事故。礦山救護隊必須設立待機隊伍。事故現場探查工作由專業救護人員完成,其他任何人員未經總指揮部許可嚴禁進入險區。4、通訊暢通原則。井上下應設立專線指揮電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