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哈姆雷特1990》中的先鋒戲劇_第1頁
論《哈姆雷特1990》中的先鋒戲劇_第2頁
論《哈姆雷特1990》中的先鋒戲劇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哈姆雷特1990》中的先鋒戲劇

一個椅子有時是一個王位,有時是一個監獄,有時是一個躺著,有時是悲傷的思考。舞臺簡單到幾乎只有一塊幕布,哈姆雷特便如此開始了王子的復仇……關于哈姆雷特的一切,濃縮在了這兩小時十分鐘的時間里。對于看慣了現實主義作品的人,這樣的解構是新鮮的,是與眾不同的。導演似乎時刻在觀眾耳旁提醒著:嗨!我在這兒呢,告訴你,你是在看戲,在看戲。其實,這樣的演出,放在小劇場里才應該是最為合適的。但苦于南京的演出市場和票房所迫,不得不安排在了人民大會堂這樣一個能容納一千三百多人的會議建筑里。也由于這樣蹩腳的安排,整體演出效果受到了不小的影響。沒有任何寫實的舞臺設計,導演以一種寫意的手法簡化了可能簡化的一切,卻毫發無損地再現了莎士比亞筆下這段王子復仇的靈魂訴說。導演在這部作品中充分表現出了一種先鋒戲劇的實驗性。首先,是形式的突破,也是舞臺美術的突破。沒有豪華的宮殿,沒有復雜的道具,沒有華麗的服飾,沒有我們印象里關于戲劇所應該有的場景,只有一句句讓人回味的臺詞,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正如格洛托夫斯基所說的那樣,“經過逐漸消除被證明是多余的東西,我們發現沒有化裝,沒有別出心裁的服裝和布景,沒有隔離的表演區(舞臺),沒有燈光和音響效果,戲劇是能夠存在的。沒有演員與觀眾中間感性的、直接的、‘活生生’的交流關系,戲劇是不能存在的。”從這出戲里我們似乎感受到這樣一種回歸質樸的味道,舞臺上除了“人”,便一無所有,只有莎翁筆下不死的經典,還有來自心靈的撞擊。可以說,演員承擔了臺上的一切。戲劇真的可以如此簡單。其次,是表現手法的獨特,這就顯得較為復雜。第一,角色互換。無論是哈姆雷特、克勞狄斯、波洛涅斯亦或喬特魯德,都多次在自己與其他角色之間跳進跳出。著名的“生與死”片段,除了哈姆雷特的獨白,克勞狄斯與波洛涅斯也參與其中,與其三合一為一人,共同經歷如此命運的煎熬和考驗,一時間似乎成了哈姆雷特的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喬特魯德描述奧菲利婭不幸夭亡的那一段,演員從描述者皇后繼而轉變為奧菲利婭的自述;還有,劇團在按王子的吩咐演出那維也納后花園公爵謀殺案時,克勞狄斯從觀眾化身劇中兇手,在與劇團表演的劇情相融合的同時,也再現了其弒兄的丑惡罪行。如此的角色互換還有很多,演員在一定時間里跳出自己原來的角色進入另一角色。在這一點上與后來王曉鷹導演的《霸王歌行》有些相似,只不過后者做得更為極致。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這樣的嘗試或者說實驗的。雖然是導演的人為設計,卻并沒有因此而生刻意,人物仍然還原了其應有的本質和精神。第二,關于演區的擴展和觀演關系的拉近。應該說,演區分為了四部分:舞臺、升高的樂池、兩側的邊門、觀眾席。對傳統劇場空間的改變必然帶來了觀演關系心理空間屬性的變化。其中印象較為深刻的是,高圓圓所扮演的奧菲利婭手拿迷迭香走下舞臺來到觀眾面前,將花送給觀眾,此時臺上臺下已融為一體:觀眾不再是故事的“局外人”,觀眾也成為了劇中的一部分。徐曉鐘導演曾對流動空間結構的特點做過這樣的定義:(1)貼近;(2)參與感;(3)交流;(4)觀劇心理十分活躍和興奮。這是他當時針對小劇場戲劇提出的觀點。林兆華的《哈姆雷特》本身也正是小劇場戲劇(1),對比以上四個特點,我認為該劇南京站的演出在“貼近”和“參與感”方面有所欠缺。小劇場戲劇的觀演交流更積極、更敏銳,反饋周期短,具有著獨特的審美特性和魅力。《哈》劇南京站的演出雖然存在劇場安排方面的問題,卻依舊保留了其作為小劇場本身的一些基本屬性。它想冒一點險,涉獵一些禁區,甚至犯一點“規”。四個演區的設計拉近了觀演距離,也在一定程度上對觀演心理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尤其是兩個邊門和觀眾席作為演區的運用,突破了劇場本身的一些局限,豐富了舞臺的表現力,極大滿足了觀眾的審美需求。第三,“間離”的運用。劇中時常穿插有故事的講述人或旁觀者這樣的“角色”。從開頭部分掘墓人口述奧菲利婭的死(當時奧菲利婭還未出場),到大結局后波洛涅斯的再現,直至劇終前哈姆雷特的最后一句“這出戲到這里也就演完了”,以及國王亡靈的幾次頗有喜劇色彩的現身(之前扮演波洛涅斯的那個演員此時轉換身份為國王亡靈,其從邊門出現,手持一類似旅游導游用的喇叭,同時用如念經一般的現代說話方式不帶任何感情色彩一口氣喊完臺詞,每次話終離開時喇叭都會發出“嘀”的一聲以示結束)。另外,電話這種現代通訊工具也出現了在于劇中。如此看似不羈的把玩還有很多。總的看來,導演常常直接或間接地提醒觀眾是在看戲,而不是在看某個人的真實生活。第四,邊緣的中國化處理。既然是給中國觀眾看的,導演索性加入了一些并不對劇作本身構成影響的中國化元素。比如波洛涅斯對克勞狄斯和喬特魯德的稱謂由“國王和皇后”變為了“皇上和娘娘”;兩名戲子應求給哈姆雷特表演,其中一人在表現打斗場面時更是用上了極具中國特色的李小龍式喊叫和動作……這些都產生了積極的觀眾反饋和輕松的劇場氣氛。根據地域或文化背景對劇作進行一些適當的調整和改變,已經在越來越多的演出尤其是國際性演出中見到,處理得當,不僅不會畫蛇添足,效果反而不錯。最后談一點我個人認為的不妥:結尾部分關于哈姆雷特和雷歐提斯決斗的那場戲。導演選擇了無實物的表現手法,在搏斗時從天幕上吊下幾臺風扇,同時演員撥動風扇,每一次風扇齒輪的轉動便意味著一次出劍,頗有象征意味,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為它削弱了直觀上可能產生的某種震撼和沖擊。其實在這一點上,也可以見得導演本身的一種實驗心態。我并非主張寫實,只是換用一種方式來表現,可能更好一些。當然,作為觀眾,欣賞角度和評判標準都不盡相同,也許這是某種拋開表面的別樣意境和詮釋也說不定。質樸的舞臺,完美的節奏,出色的表演,嚴謹的構架。風格化的《哈姆雷特1990》所要追求或表現的也許是一種人類的共性,即“人人都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