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書中的河西絹帛產品價格與運費_第1頁
敦煌文書中的河西絹帛產品價格與運費_第2頁
敦煌文書中的河西絹帛產品價格與運費_第3頁
敦煌文書中的河西絹帛產品價格與運費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敦煌文書中的河西絹帛產品價格與運費

一、和與敦煌的價格比較新疆吐魯番出土的文件的價格表包含在日本龍谷大學圖書館。其中載有兩套物價,包括不少絲綢產品的物價,如大練、梓州小練、河南府生絕、蒲陜州絕、生絹、縵紫、縵緋、細綿ue837、次綿ue837、粗綿ue837、色絲、生絲、緋熟綿綾、隔紗、半臂、暈等。這些絲綢產品被羅列在帛練行和彩帛行名下,并與其它行如果子行等的物價并行,可知這是一份市場管理中產生的牌價表,其中的物品均曾在西州市場上作為商品出現過。據研究,此表乃是天寶年間的遺物1。無獨有偶,敦煌文書中也發現了一份包括了絲綢物價的帳目,即天寶四載河西豆盧軍和糴會計牒。這是河西豆盧軍用唐政府撥給的庸調織物在當地進行和糴的實例,其中多為練、絹、,少量為縵緋、縵紫。和糴之帳十分詳細,用某種絲織品若干,折糴某類糧食若干,其單價又是多少,以此,也能整理出一張價目表。據研究,其和糴的比價基本能與敦煌市場上的絹、糧比價相一致2。幸運的是敦煌和糴所用絲綢產品大部分都能在西州物價表上找到,這樣,我們就可以把同一時期兩地同類絲綢產品的價格作一比較。鄭學檬先生曾對這兩份物價表作過比較并得出結論:“天寶年間主要絹帛的價格指數,西州高于河西(除縵緋外)。這是什么原因呢?因為河西或西州的絹帛幾乎都是內地運去的。……西州遠于河西,絹帛運費要加腳值,價格指數就上漲。從這一分析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唐代河西絹帛是依賴內地的;也了解到轉運貿易的特點是運輸路程遠近對價格的影響很大。”3但從上表看,疑點仍然存在。表中兩地有許多絲織品的價格均不相同,唯獨練和絹的價格幾乎完全一樣,這難道是地區差價規律失靈了嗎?為了弄清這一問題,我們不妨來計算一下練絹的正常地區差價。一般情況下,商品的銷售地價格和進貨地的進貨價之間符合下列關系:設當時各地利息率相等,運輸貿易時的損耗率、經營費率、利潤率、稅率亦相等,則上式分母就是一個小于1的常量;再把長安當作是西州和敦煌練絹的進貨地,途中時間從長安到敦煌約為敦煌到西州的3倍,也就是從長安到敦煌販運所需支付的利息為敦煌到西州的3倍,再按天寶年間長安練絹價格約為200文/匹①4、敦煌為460文/匹來計,理論上可以算得若包括地區差價的西州練絹價格為568文/匹,亦即西州和敦煌的練絹差價為108文/匹(方程式略)。顯然,真正的商人是不會放棄這一差價的。從敦煌到西州,絹和練的單價幾乎沒變,而整個絲織品的比價體系卻變化甚大。原因何在?我們認為這是由練絹的貨幣性質所引起的。二、小練、銀錢、銀、小練兩屯凡是國際貿易發達的地區就一定存在著一些貨幣充當國際貨幣或稱普通貨幣。從唐代西域的情況來看,流通著三種通貨:一是銀幣,通常謂之波斯銀幣;一是銅幣,包括中國的五銖和開元通寶,可能還包括粟特銅幣;另一就是絲織品。這已在大量的出土文書中得到證實。馬克思說:“普通貨幣執行三種職能,即支付手段的職能,購買手段的職能和一般財富的社會材料的職能”5。練、銀、銅均能執行這三種職能,因而足以充當國際貨幣。但在具體的情況中,效果卻有所不同。我們先來看看三種通貨之間的兌換比率。兌換比率隨時間而變化,吐魯番文書可供我們了解武周年間(690年前后)和天寶時期(745年前后)的兩種兌換率。在麟德二年(665年)《張君妻麴氏墓志》伴出的一些武周年間的文書中,記載有當時和糴青稞的帳目:……錢壹文糴得青科壹斗。綿一屯(準次估直銀錢五文),兩屯當練壹匹。6這里的錢是指銀幣,可以算得,一匹練值與銀錢10文(一文即一個德拉克瑪drachm,下同)相當。這一練、銀之間的兌換率相對穩定,不受其它物價的影響。如就在上述文書的前一年,青稞的價格還要便宜:練壹匹,糴得青科一石三斗。右同前勘案內,去年六月中旬……銀錢壹文,糴得青科一斗三升,又稱今……④7可以算得,盡管“去年”的青稞還要便宜,但練與銀錢的兌換率也是練一匹當銀錢10文。再看《武周如意元年(692年)里正李黑收領史玄政長行馬價抄》8:史玄政付長行馬價銀錢貳文,準銅由上可知,當時銀錢一文可兌換銅錢32文。由于銀錢和練的兌換率一直保持相對穩定(下文將繼續證實),所以我們可以把前述665年前后的銀練兌換率當作是692年前后的兌換率。那么,若以銅錢一文為1單位,比價則為:練1匹:銀1文:銅1文=320:32:1練1匹:銀1文=10:1天寶年間的兌換率要從敦煌和吐魯番兩地的文書來計算。由于當時兩地練價完全一致,故其練銀兌換率可由兩地小練價轉換。小練與大練(即普通之練)乃是同一品種,僅尺寸略小、規格不同而已。其規格與大練規格都是恒定的,因此其比價也不會大變。據《唐開元廿三(?)沙州會計歷殘卷》中提到開元卄年(732年)前后的一般慣例為“征錢捌文,計當上件小練”①9,即小練每匹值銀錢8文。這一價格可視作一直延續到天寶初期。再看西州市場上的那份物價表,梓州小練每匹值銅錢380文,而大練為460文,則有比價:小練:大練=8:10顯見此時大練仍應每匹值銀錢10文。由此便可算得天寶年間練、銀、銅的兌換比率為:(大)練1匹:銀1文:銅1文=460:46:1從以上兩個時期的三種通貨兌換比率的變化來看,練與銀錢之間基本沒變,而銅錢卻在武周到天寶的約50年間至少在西域地區貶值了。我們在天寶兌換率的計算中并未忽視這樣一個事實,即西州物價表上有著兩行不完全相同的物價。其中小練亦有兩個價格,它與大練的比價在0.82—0.87之間變化,因此我們在前約取0.8。這兩行價格也許是在相近時期的不同價格,一般商品有著正常的變化,但練絹價格就是硬碰硬地沒變,這正反映了練絹作為貨幣時的兌換穩定性。三、練視頻的使用范圍從練、銀、銅三種貨幣兌換比率的計算中我們可以來考察三種貨幣的不同用途。練絹本身具有較高的價值,廣泛用于高檔商品如奴婢、牲口的買賣中;銅錢用于低檔商品,而銀錢則居中游。亦如三種不同面值的貨幣,練絹價值最高,其它兩種稍低,三者可以結合使用。吐魯番出土《左憧熹買奴契》載當時左在買中得作奴時,花了水(大)練6匹外加銀錢5文10,正說明了這一點。除因價值大小引起的不同用途外,三種貨幣在適用區域方面亦有所不同。銀幣使用之盛在中亞,并流行到中國的西域地區,而在內地幾乎不用。“羅馬的貴金屬出口既未以純金銀形式,也未以硬幣形式大量流到中國”11,波斯銀器和銀幣的情況稍好一些,但也有限。這或許與唐政府的故意抵制有關,因為銀幣在中國既無儲備亦無生產基礎。中國有大量的銅幣生產,但使用的便利程度和信譽均不如銀幣。開元通寶每10文重1兩,合今4.175克,若達460文則需重1.92公斤。而一匹絹重11兩,合今459克,練的練減率為25%,每匹練重344克,僅占其相當價值銅錢重的18%。天寶年間西北地區軍用絹布歲出8900000匹屯段12,若按當時絲麻比例結構中絲占40%計,即絲類產品為3560000匹屯,其中又以一丁之庸調二匹半屯比例計則有絹類2843000匹和綿712000屯,兩屯綿可折一匹練,則共計相當于練絹3204000匹,重在1102—1471噸之間,若用同樣之銅錢,則需重6152噸。可知在長途跋涉的貿易或是大筆買賣中,銅錢顯然不如絲綢方便。同時,中國銅礦豐富,鑄幣量大,天寶末年設爐99處,每爐歲鑄3300貫13,其發行并未遵循經濟規律,因而引起銅幣貶值。由上述計算可知從武周到天寶的半個世紀中其貶值率達43%,因此銅幣無法成為硬通貨在國際貿易發達的西域地區流行,它的使用區域主要局限于中國內地。吐魯番的高利貸者左憧意貯存的只是“糧食五萬石,練一萬段,銀錢三斗”14,而決沒有銅幣,亦是一個例證。相對來說,練絹對于中西諸方來說均具公認的價值、較高的信譽,使用亦較方便。練絹與銀錢有著基本穩定的兌換率。因此,唐政府似乎也是有意地推出練絹來充當絲路貿易中的硬通貨,與波斯銀幣相抗衡,故其使用范圍就非常廣,不僅在國內,更在國際貿易區域中廣泛流通。此外,唐政府似乎還能由此獲得巨利。因為練絹在西北地區無差價,但在中原與西北地區仍有地區差價,這使唐政府把練絹從內地運到西北時已使該批練絹的身價陡增。天寶年間,其每匹練絹的差價為260文銅錢,忽略其它損耗,并按前述西北地區年軍用絹為3204000匹計,則總獲利833040貫,相當于天寶歲鑄幣量的2.55倍。四、是貨幣的練視頻是否必須沒有地區差價因此,我們得出結論:唐代大量絲織品主要是練絹在絲綢之路上的流通,主要乃是當作貨幣,更準確地說是充當硬通貨。它在唐代國際貿易中扮演的角色,與其說是商品,不如說是貨幣。“貨幣商品本身沒有價格”15,因此,它不應存在地區差價。這就是我們對敦煌和西州兩份物價表引起的疑問的解釋。最后,我們再用反證法來證明我們的解釋。如果當作貨幣的練絹在A、B兩地之間存在地區差價,A地原價較低,B地則較高。此時,借練作為本錢做生意就變成了長途販賣絲綢,而販賣具有單向性,總是從低價之A處販到高價之B處賣出。如某甲在A地借練若干,并在當地采購了某物品,然后運到B地以賺取地區差價,而B地練價也剛巧與A地相差一個地區差價,因此,甲到B地后賣去某物品后所得的練乃與在A地所借之練的總數一樣。這樣,這趟生意便白做了。但如果甲在B地把物品賣掉換錢,拿了錢回A地再買練還債。這樣,生意是做成了,但此時借練不如借錢更直接,而且也要保證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