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13 精衛填海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小學語文-13 精衛填海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小學語文-13 精衛填海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小學語文-13 精衛填海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小學語文-13 精衛填海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材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13精衛填海》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認識“帝、曰”等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少”,會寫“帝、曰”等5個生字。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好停頓,讀出文言文的韻味和趣味,熟讀成誦。3.指導學生通過借助注釋、插圖、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課文,明白故事大意。4.能按照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用自己的話完整地講清楚精衛填海的故事。5.通過分析精衛形象,感受精衛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精神。6.通過文言文的學習,滋養人文底蘊,培養學生對中國古代優秀文化的熱愛之情。二、教學重、難點重點: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大意。2.能按照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用自己的話完整地講清楚精衛填海的故事。3.通過分析精衛形象,感受精衛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精神。難點:1.能按照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用自己的話完整地講清楚精衛填海的故事。2.通過分析精衛形象,感受精衛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精神。三、教學準備學生:1.搜集有關《山海經》的資料。2.熟讀課文,提出疑惑。教師: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課時1課時。五、教學過程。(一)趣味游戲,導入課題1.同學們喜歡讀故事嗎?(喜歡)那老師就來考考大家——看圖猜故事(課件依次出示圖片:愚公移山、后羿射日、精衛填海)。老師一邊出示圖片,學生一起說故事名稱。2.“精衛填海”的故事,正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齊讀課題。請同學們看看課文(課件出示課文內容),和你以前讀過的故事一樣嗎?(不一樣)這是一篇小古文呢。趕緊大聲讀一讀吧。(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1.要想讀好課文,我們得先讀準這幾個生字詞(課件出示生字詞),誰來讀?(1)指生讀,教師相機糾正字音,或讓其他同學點評。(2)齊讀。2.這個字(手指“銜”)你了解嗎?怎么讀?怎么寫的?(一個行走的行,中間加個金)中間為什么是“金”呢?老師研究了一下,發現這個“銜”字本來的意思是指馬嚼子(出示圖片),就是為了控制馬匹的行進速度,橫在馬嘴里,兩端系著韁繩的小銅棒。原來,字形和字義有關系呢。請同學們伸出小手指,跟老師一起寫一寫。(教師在田字格中板書,并指導“銜”字書寫時要注意的問題。)3.生字都讀好了,課文也一定能讀好,誰來讀課文?指生讀。4.是不是所有同學都能讀正確了呢?來,我們一起讀!過渡:看來大家都能讀正確、流利了!讀小古文,光讀準字音還不行,我們還要注意停頓,停頓讀出來了,小古文的味道也就出來了。來,拿出鉛筆,像老師一樣給課文畫出停頓(課件出示),然后再讀一讀,練一練。(三)再讀課文,讀出停頓1.老師發現這個孩子讀的時候最專注,我們請他讀一讀,其他人要仔細聽,看他有沒有注意停頓。教師相機評價指導。2.學會了嗎?誰再來讀?指生讀。師生一起讀,注意停頓!這個故事,選自《山海經》,原文可是沒有標點的。(課件出示)你還會讀嗎?別著急,先自己試試吧!5.誰想挑戰?指生讀。6.齊讀。過渡:孩子們可真厲害!課文讀好了,那你讀懂了嗎?要想讀懂小古文,我們得先理解它,你有理解小古文的好方法嗎?指生說。教師相機板書:借助注釋。(四)借助注釋,讀懂文意1.(課件出示要求)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一邊默讀一邊借助注釋想一想每句話的意思,看看你能讀懂哪些句子。讀不懂的地方,用橫線畫出來,標個小問號。2.現在,請小組內交流,說說自己讀明白的地方,不懂的問一問。3.我們一起來聊一聊。(課件出示第一句)齊讀第一句。誰能結合著注釋說說第一句的意思?指生說。教師相機指導理解個別字的意思。誰再來說一說自己的理解?指生說。老師想要考考你,你知道這個“之”的意思嗎?你是怎么知道的呀?(猜或者聯系上下文)老師通過查字典,知道了“之”字有這樣幾個意思,請你來選一選。(課件出示句子)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選擇,老師相機指導。小結:你看,小古文就是這么簡單,我們運用這些方法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句意。4.我們來看第二句(課件出示第二句)。齊讀。誰能結合著注釋說說自己的理解?指名說。老師想問一問,你有不理解的字詞嗎?預設:“”這個字不明白,誰來幫幫他?指生說。你是怎么知道的?同學們明白了嗎?誰再來說一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指生說。5.小結:你看,我們借著注釋就把這兩句話的意思說出來了,連起來,你能說說整篇課文的意思嗎?指生說。老師相機指導。(五)理解文意,講好故事1.過渡:這個故事和其他故事一樣,也是按照起因、經過和結果的順序發展的,你能從課文中找出來嗎?指生說。(課件相機出示起因、經過、結果)2.誰能按照起因、經過和結果的順序把這個故事講一講嗎?指生說。就是這樣講,誰再來試一試?指生說。3.老師要增加難度了,只看著圖片,你還能講出來嗎?指生講故事。(六)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品質1.過渡:故事講得如此精彩,那精衛長什么樣子呢?(課件出示精衛圖片)。《山海經》里是這樣說的:(課件出示文言句子)。指生讀。你能說說自己的理解嗎?學生嘗試說理解。老師給你提供幫助,(課件出示注釋),再來說一說。2.就是這樣的一只小鳥,卻有著不同尋常的愿望呢,是什么呀?(填平東海)同學們認為一只小鳥能把一望無際的大海填滿嗎?指生說。預設:(1)能。說說你的理由。(老師相機板書:永不放棄。)(2)不能。為什么呢?引導:也許不能,但是在精衛心里,它認為只要堅持,就能填滿!3.小結:也許精衛能把大海填滿,也許不能,但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能從它身上體會到這種堅持不懈(相機板書)、永不放棄的精神!看來啊,同學們真正讀懂了這個神話故事!4.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課文,記住這只堅持不懈的精衛鳥。5.精衛的精神,也被歷代詩人勝贊:東晉詩人陶淵明寫到: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唐代的韓愈說:(引導學生跟老師讀)鳥有償冤者,終年抱寸誠。口銜山石細,心望海波平。清朝思想家學者顧炎武也說過: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現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這樣評價:精衛填海的神話故事,其實寫的就是一種百折不撓的意志,這種意志正是值得我們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優秀品質。6.讀了這些詩句,你對精衛的精神是不是又有了更深的體會呢?那就讓我們一起試著背誦這篇小古文,去感受精衛這種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吧!齊背課文。(七)總結拓展,推薦閱讀1.小結:請同學們看黑板,這節課,我們通過反復誦讀,運用借助注釋等方法理解了課文,還講了這個故事,感受到了精衛這種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還記得這個故事出自哪里嗎?(《山海經》)你了解《山海經》嗎?(學生結合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談一談。)2.出示《山海經》資料,指生讀。原來,在《山海經》這本書中,還有很多像“精衛填海”這樣神奇的故事,課后大家可以讀一讀這本書。(八)作業布置1.背誦并會默寫課文。2.讀一讀《山海經》,把你喜歡的故事講給其他同學聽。板書設計:13精衛填海借助注釋堅持不懈聯系上下文永不放棄《13精衛填海》學情分析四年級上冊的學生已步入小學中級學段的第三個學期,但由于今年疫情流行的特殊情況,三年級下冊教學時以網課為主,部分學生學習能力沒有達到四年級上冊應有的水平。但是,在生字學習方面,學生已習慣課前預習生字,能夠通過查字典、問家長或其他方式自學生字。鑒于這個基礎,在教學生字時沒有做過于細致的指導,只是在讀正確的基礎上,選擇了一個易錯字“銜”分析了字形和字義,并在田字格中范寫。本文是本冊教材的第三篇文言文,對于四年級上學期的學生來說,文言文的語言結構尚感到陌生,所以教學時以讀為主,以讀促悟,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朗讀指導學生讀通、讀順,讀出節奏和古文的味道。在讀出節奏時,老師還和學生一起朗讀,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部編教材選編了大量的經典古詩詞,在學習時,學生已經有了明確的借助注釋去理解的意識,所以,學習文言文時,學生已經初步具備借助注釋去理解的能力。本課教學就以借助注釋為主要方法指導,輔之以猜一猜、聯系上下文的方法,讓學生掌握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本課所在的第四單元的第一個語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是在三年級“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基礎上的提升,在學習第12課《盤古開天地》時,已經要求學生講清楚了盤古開天地的過程。所以,在分析本課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時,學生應該能夠快速、準確的判斷出來。在學生練習講故事時,結合學段目標,沒有給學生過高的要求,只要能按照順序清楚、明白、完整地講出來即可,不對生動性、豐富性做過多的要求。在理解精衛形象上,考慮到學生現階段的認知水平,只要能夠理由明確地說清楚自己心中的精衛形象即可。《13精衛填海》效果分析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循循善誘,實現了既定的教學目標,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朗讀生字詞和課文,學生能夠做到正確地讀準字音,流利地朗讀課文,并且熟讀成誦。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和小組交流的學習方式,運用借助注釋、請教他人、聯系上下文、猜一猜等多種方法,既理解了課文的每一句話,又掌握了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在理解文意上,老師做得扎實而有效,因此,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講故事時,學生能夠條理清晰、完整有序地講清故事內容,表達水平高一點兒的同學,還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想象,達到了更好的效果。通過反復誦讀、理解文意、講好故事等多方面的學習,學生對精衛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水到渠成,對其精神品質的體會深刻全面。《13精衛填海》教材分析1.內容簡說:《精衛填海》是部編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也是本套教材中的第三篇文言文,選自《山海經·北山經》,是中國遠古神話中最為有名的,也是最為感人的故事之一,講述了炎帝的小女兒女娃去東海游玩時不幸溺水,化為精衛鳥,銜來西山木石填塞東海的故事,塑造了堅韌執著的精衛形象。2.結構特點:課文非常簡短,只有兩句話。第一句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及身份,即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第二句前半部分交代了填海的起因:女娃到東海去游玩,不幸在海里溺水而亡,再也回不來了,于是她化作了一只名叫“精衛”的小鳥。后半部分是故事的重點,寫了精衛常常銜著西山的樹枝和石子來填塞東海,想把東海填平。故事充滿神奇的想象,精衛的形象躍然紙上。3.寫作特色:文中多為單音節詞,有的與現代漢語的意思接近,如,“溺”是溺水、淹沒的意思,“故”是因此的意思,“堙”是填塞的意思;有的與現代漢語的意思有區別,如,“少女”在文中是“小女兒”的意思。4.插圖說明:課文插圖生動形象,左上角是一只羽翼鮮艷、白喙赤足的精衛鳥,它嘴里叼著石子,正振翅高飛;下方和左上方是滔天巨浪。面對洶涌澎湃的東海,精衛目光堅毅,毫無畏懼,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精衛的堅韌與執著。5.習題運用:課后練習第2題要求學生結合注釋,用自己的話講述精衛填海的故事;第3題要求學生交流精衛給自己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這些正是對語文要素的體現。教學時可邊朗讀、邊理解、邊落實這兩個問題。第2題,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要重點指導學生結合注釋和插圖重新組織語言,用自己的話把故事內容講清楚。第3題,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講述故事之后,引導學生談自己對精衛的認識時進行點撥深化,明白在填海過程中更需要精衛的堅韌和執著,從而感受精衛鮮明的形象,受到人格的浸染和熏陶,感受古文的語言特點。《13精衛填海》評測練習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3~4年級)“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600個左右會寫。”的識字與寫字要求以及“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圖書資料,樂于與同學交流。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的閱讀要求,設計了如下兩項練習:1.背誦并會默寫課文。2.讀一讀《山海經》,把你喜歡的故事講給其他同學聽。《13精衛填海》課后反思《精衛填海》是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第三篇文言文,選自《山海經˙北山經》。課文非常簡短,情節也很簡單,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的基本教學思路是先聯系學生已有的閱讀經驗,對比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接著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好停頓。再引導學生借助注釋,結合插圖,了解故事大意,講述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最后熟讀成誦,進一步體會神話神奇的想象和精衛的美好品質。在教學完成后,我有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反思:1.文言文的學習,要指導學生充分朗讀,把課文讀準、讀通,并熟讀成誦。所以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讀書,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初讀課文,因為學生剛開始學習文言文,對它的語言結構不了解,朗讀起來就感到十分困難。教師就從范讀開始,繪聲繪色,給學生以美的感受,再逐句讓學生跟讀,無形中指導了學生朗讀文言文的節奏。接著又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輕聲讀、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等,使學生逐步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2.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很重視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培養,時時刻刻給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嘗試著自己學,自己發現,自己體驗。3.對課文的理解,教師逐步推進。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先借助注釋讓學生在組內自學討論,再由學生質疑,解決難點,緊接著理解其他句子的意思,同桌輪流逐句講譯文和原文,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連起來說說這個故事。4.結束時推薦閱讀《山海經》,鼓勵學生在課下閱讀。這樣不僅把課內外有機地聯系起來,增加了閱讀量,還豐富了教學資源,構建了開放的語文課堂,使新課標的精神得以體現。《13精衛填海》課標分析《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第二學段(3~4年級)學生的學段目標與內容提出以下要求:(一)識字與寫字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600個左右會寫。3.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會運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詞典。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5.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二)閱讀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3.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6.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7.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9.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圖書資料,樂于與同學交流。課外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