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論慢性傳輸型便秘手術治療體會
【關鍵詞】慢性傳輸型便秘手術治療體會
1994至2006年,采用手術治療慢性結腸傳輸型便秘患者36例,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男12例,女24例,年齡31~69歲,病程2~13年,排便間隔時間最短7d,最長23d,所有病例均存在慢性頑固性便秘,依靠腹瀉藥物排便,經6個月以上系統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術前均行纖維結腸鏡,鋇劑灌腸,排便造影,除外結腸器質性病變和出口梗阻性便秘。
手術方法
采用氣管插管全麻,左腹旁正中切口,游離回盲部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結腸,保留回盲部遠端5~10cm腸管,行盲直腸端端吻合。
2結果
36例患者手術,手術后復發1例,1例因心血管病變,暫行結腸雙腔造瘺術;9個月后行二次手術,盲直腸吻合術而治愈。
3討論
便秘是常見的慢性消化道癥狀,一般指排便量太少太硬,排出困難,排便困難合并一些特殊的征候群。如:直腸墜脹感,排便不完全或依靠手法幫助排便,7d內排便次數少于2~3次者。這里指的便秘是指排除器質性病變的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分為慢性傳輸型便秘和出口梗阻型便秘及混合型。
便秘治療原則是無論任何類型的便秘,即使是出口梗阻型便秘也應首先采用非手術的方法。只有經系統治療無效,才能根據便秘的原因,選用不同的術式手術治療。結腸慢傳輸型便秘患者多表現為無原因的排便困難,排便不盡感或肛門下墜及輕度腹脹,排便時間延長,每次數十分鐘至2~3h不等,排便次數減少,數天或數十天排便1次。患者多有腹部隱痛,惡心、嘔吐,有些患者甚至完全沒有主觀便意,幾乎所有患者依賴瀉藥或其他助瀉的方法排便。
頑固性結腸慢性傳輸型便秘,是結腸功能性疾病,而非器質性病變,因而手術治療應十分慎重;且手術后約10%的患者仍有便秘,短期內有腹瀉、小腸梗阻等[1],相當多的結腸慢性傳輸型便秘的患者,同時合并有胃和小腸傳輸緩慢的情況,需進一步行相關的胃和小腸的動力性檢查,確定其傳輸情況,再行手術治療。全消化道慢性傳輸型便秘手術效果不佳,故慢傳輸型便秘的手術應具備如下條件,方可實施手術治療:經排便造影,纖維結腸鏡、鋇灌腸檢查等除外器質性病變。經2~3次以上結腸傳輸試驗確診。經排便造影、鋇灌腸、肛門直腸壓力測定,排除出口梗阻型便秘和腸易激綜合征便秘。鋇灌腸、結腸擴張、結腸袋型消失,或是呈節段性消失,腸蠕動功能極其緩慢或消失,結腸無張力。胃及小腸蠕動功能基本正常。結腸慢傳輸型便秘,經保守治療6個月以上,或更長時間,療效不明顯,患者痛苦大,可考慮手術治療。慢傳輸型便秘的手術治療,手術方法很多,1908年Arbuthnot首先提出行全結腸切除,回腸與直腸吻合術治療結腸慢傳輸型便秘[2],但由于手術切除了回盲瓣,術后短期內出現腹瀉,甚至有一部分患者出現難以控制的頑固性腹瀉,患者同樣十分痛苦;保留結腸的盲直腸端側吻合術,遠期效果有待進一步觀察;結腸部分切除術,手術操作簡單,恢復快,但遠期效果并不理想,復發率較高。結腸次全切除,盲直腸吻合術,術式較理想,該術式保留了回盲瓣,術后生理功能恢復較好,術后腹瀉發生率明顯降低。嚴格掌握結腸慢傳輸型便秘的手術治療適應癥,合理選擇術式,結果表明,結腸次全切除,盲直腸吻合術治療結腸慢傳輸型便秘有較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
[1]劉寶華.便秘的診斷與治療[M].北京:軍事醫學院出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