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礎護理學張黎明第十四章病情觀察與搶救技術學習目標1.了解搶救工作的組織管理要求2.熟悉搶救室的設備3.掌握病情觀察內容、危重病人的支持性護理4.學會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對患者進行病情觀察,操作過程中注重與患者的互動。5.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做好危重患者的支持性護理,操作過程中尊重關愛患者。一、病情觀察的方法嗅診
視診
聽診
叩診
觸診
第一節病情觀察(一)一般情況的觀察
發育
飲食與營養姿勢、體位面容與表情睡眠皮膚與粘膜排泄物嘔吐物二、病情觀察的內容第一節病情觀察二、病情觀察的內容第一節病情觀察(二)生命體征的觀察
生命體征是機體內在活動的一種客觀反映,是衡量機體身心狀態的可靠指標。二、病情觀察的內容第一節病情觀察
(三)、意識狀態的觀察1.嗜睡(somnolence)
最輕程度的意識障礙。病人處于持續睡眠狀態,能被輕度刺激或言語喚醒,醒后能正確、簡單而緩慢地回答問題,但反應遲鈍,停止刺激后又很快入睡。二、病情觀察的內容第一節病情觀察
(三)、意識狀態的觀察2.意識模糊(confusion)其程度較嗜睡深,表現為思維和語言不連貫,對時間、地點、人物的定向力完全或部分發生障礙,可有錯覺、幻覺、躁動不安、譫語或精神錯亂。二、病情觀察的內容第一節病情觀察
(三)、意識狀態的觀察3.昏睡(stupor)接近于不省人事的意識狀態,病人處于熟睡狀態,不易喚醒。經壓迫眶上神經、搖動身體等強烈刺激可被喚醒,醒后答話含糊或答非所問,停止刺激后即又進入熟睡。二、病情觀察的內容第一節病情觀察
(三)、意識狀態的觀察4.昏迷(coma)最嚴重的意識障礙,也是病情危急的信號,其程度可分為:(1)淺昏迷:意識大部分喪失,無自主活動,對聲、光刺激無反應,對疼痛刺激(如壓迫眶上緣)可有痛苦表情或肢體退縮等防御反應。瞳孔對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等可存在。呼吸、心跳、血壓無明顯改變,可有大小便失禁或潴留。(2)深昏迷:意識完全喪失,對各種刺激均無反應。全身肌肉松弛,肢體呈弛緩狀態,深淺反射均消失,偶有深反射亢進及病理反射出現。機體僅能維持循環與呼吸的最基本功能,呼吸不規則,血壓可下降,大小便失禁或潴留。二、病情觀察的內容第一節病情觀察(四)瞳孔的觀察形狀、大小與對稱性正常瞳孔呈圓形,兩側等大等圓,位置居中,邊緣整齊,在自然光線下,直徑為2~5mm,調節反射兩側相等。瞳孔直徑<2mm稱為瞳孔縮小,<lmm為針尖樣瞳孔。瞳孔直徑>5mm稱為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正常瞳孔對光反應靈敏,光亮處瞳孔縮小,昏暗處瞳孔擴大。當瞳孔大小不隨光線強弱而變化時,稱瞳孔對光反應消失,常見于危重或深昏迷的病人。二、病情觀察的內容第一節病情觀察心理狀態的觀察應包括病人的思維過程、語言與非語言行為、認知能力、情緒狀態,如有無記憶力減退、思維混亂、反應遲鈍、語言、行為怪異等情況以及有無焦慮、憂郁、絕望等情緒狀態。(五)心理狀態二、病情觀察的內容第一節病情觀察
觀察病人的活動能力及活動耐力,有無醫療、疾病的限制,是否借助輪椅或義肢等輔助工具,將進食、個人衛生、行走、如廁、上下床等日常生活的自理程度分為完全依賴、協助、自理三個等級。(六)自理能力(七)其他如常見癥狀(咳嗽、咯血)的觀察,特殊檢查和特殊藥物治療后的觀察。第二節搶救工作的組織與設備管理一、搶救工作的組織管理1.專人負責,成立搶救小組。2.制定搶救方案和護理計劃3.做好查對工作和搶救記錄4.嚴格做好搶救記錄和交接工作5.參與查房、會診、病例討論6.加強搶救器械和藥品管理第二節搶救工作的組織與設備管理二、搶救的設備管理搶救室搶救床搶救車急救器械急診室和病區均應設單獨搶救室,病區搶救室宜設在最近護士辦公室的房間內。要求寬敞、明亮、安靜、整潔。以能升降的活動床為宜,必要時另備木板一塊,作胸外心臟按壓時使用。搶救車內需配備急救藥品、各種無菌急救包及其他用物。供氧裝置、吸引器、心電監護儀、電除顫儀、心臟起搏器、簡易呼吸器、呼吸機、電動洗胃機等。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一、吸痰技術
吸痰技術是通過負壓作用,經口、鼻或人工氣道將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張、窒息等并發癥的一種方法。適用于無力或無自主咳嗽、排痰的病人,如昏迷、新生兒、年老體弱、危重、氣管切開、麻醉未醒前的病人等。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一、吸痰技術目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一、吸痰技術評估1、病人的年齡、病情、意識狀態、痰液阻塞情況。2、病人有無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能力。3、病人的口腔鼻腔情況。4、病人心理狀態、合作程度。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一、吸痰技術操作前準備1、用物準備(1)電動吸引器或中心吸引裝置,多頭電插板。(2)治療盤內置有蓋罐2個,1個盛無菌生理鹽水,1個盛已消毒的吸痰導管數根(成人12號~14號;小兒8號~12號;氣管插管為6號),彎盤、無菌紗布、無菌血管鉗及鑷子、清潔手套。必要時備壓舌板、開口器、舌鉗等。2、病人準備(1)體位舒適,情緒穩定。(2)了解吸痰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項及配合要點。(3)環境準備室內溫濕度適宜,光線充足,環境安靜。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一、吸痰技術流程操作步驟準備1、洗手,戴口罩,備齊用物至床邊,核對,解釋。檢查設備2、接通電源,打開開關,檢查吸引器性能,調節負壓,成人40~53kPa,小兒<40kPa。評估病人3、檢查病人口、鼻腔,取下活動義齒。
4、病人頭轉向一側,面向操作者。試吸5、戴手套,連接吸痰管,試吸少量生理鹽水。插管吸痰6、一手折住吸痰管末端,一手持鑷子夾持吸痰管前端,插入口咽部,放松導管末端,先吸口咽部分泌物,再吸氣管內分泌物。手法要求7、手法:由深部左右旋轉、向上提拉吸痰管。每次吸痰時間不得超過15秒,以免缺氧。吸鹽水沖洗8、吸痰管退出時,用生理鹽水抽吸沖洗。以防導管被痰液堵塞。叩背用藥9、吸痰過程中觀察病人的面色,呼吸是否改善及吸出物的性狀。痰液黏稠可叩擊或霧化吸入,提高吸痰效果。關開關10、脫手套,安置病人于舒適臥位,整理床單位。觀察記錄11、記錄吸痰次數、吸出物的性狀、呼吸改善的情況整理消毒12、洗手,脫口罩。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一、吸痰技術1、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治療盤內吸痰用物每日更換1~2次,吸痰管每次更換,勤做口腔護理。2、定時吸痰,密切觀察病情,當發現喉頭有痰鳴音或排痰不暢時,應立即吸痰。3、吸痰動作要輕柔,為嬰幼兒吸痰時,吸痰管要細,負壓不可過大,以免損傷氣管黏膜。4、貯液瓶內的液體應及時傾倒,以免液體吸入馬達內,損壞機器。電動吸引器連續使用時間不超過2小時,并做好清潔消毒處理。注意事項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一、吸痰技術1、向病人或家屬解釋吸痰的目的。2、指導病人及家屬學會體位引流及拍背排痰等技能。3、吸痰后要漱口,如需繼續吸痰應間隔15~30分鐘。4、向病人家屬宣傳呼吸道疾病的預防保健知識。如戒煙限酒、積極參加適宜的體育鍛煉、預防呼吸道感染。健康教育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
(一)缺氧分類低張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環性缺氧由于吸入氣體中氧分壓過低,外呼吸功能障礙,靜脈血分流入動脈而引起的缺氧。主要特點為動脈血氧分壓降低,氧飽和度下降。常見于高山病、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支氣管哮喘、先天性心臟病等。由于血紅蛋白數量減少或性質改變,造成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紅蛋白結合的氧不易釋放所致。血氣分析可見CaO2降低,PaO2一般正常。常見于嚴重貧血、一氧化碳中毒、高鐵血紅蛋白癥等。通過吸入高濃度的氧或純氧可增加血漿中溶解的氧量,從而提高向組織的供氧。由于動脈血灌注不足、靜脈血回流障礙使組織供氧量減少所致。血氣分析可見Pa02、SaO2、CaO2正常,而動-靜脈血氧含量差增加。常見于休克、心力衰竭等。此型缺氧應加強病因治療,給予高濃度的氧吸入。組織性缺氧由于組織細胞利用氧異常所致。血氣分析可見PaO2、SaO2、CaO2正常,而靜脈血氧分壓、氧飽和度、氧含量明顯高于正常。常見于氰化物中毒、大量放射線照射等。此型缺氧可通過氧療提高血漿和組織之間的氧分壓的梯度,氧向組織的彌散增加,但療效有限。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
。
。
輕度低氧血癥中度低氧血癥重度低氧血癥PaO2>50mmHg,SaO2>80%,神志清楚,無發紺,一般不需氧療。如果有呼吸困難,可給予低流量低濃度(氧流量1~2L/分鐘)氧吸入。PaO230~50mmHg,SaO260%~80%,神志正常或煩躁不安,有發紺,呼吸困難,需氧療。PaO2<30mmHg,SaO2<60%,神智昏迷或重度昏迷,顯著發紺,呼吸極度困難、出現三凹癥,是氧療的絕對適應證。(二)缺氧程度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二)氧療分類
低濃度氧療又稱控制性吸氧,吸氧濃度低于40%。應用于低氧血癥伴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呼吸衰竭。因慢性缺氧病人長期二氧化碳分壓高,呼吸中樞對二氧化碳增高的反應很弱,呼吸的維持主要依靠缺氧刺激頸動脈體和主動脈體的化學感受器,沿神經上傳至呼吸中樞,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如果給予高濃度的氧吸入,低氧血癥迅速解除,使缺氧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消失,導致呼吸抑制,加重二氧化碳的潴留,甚至發生二氧化碳麻醉。所以這一類病人需采用控制性氧療。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二)氧療分類
中等濃度氧療
吸氧濃度為40%~60%。主要用于有明顯通氣/灌流比例失調或顯著彌散障礙的病人,特別是血紅蛋白濃度很低或心輸出量不足者,如肺水腫、心肌梗死、休克等。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二)氧療分類
高濃度氧療
吸氧濃度在60%以上。應用于單純缺氧而無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如成人型呼吸窘迫綜合征、心肺復蘇后的生命支持階段。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二)氧療分類
高壓氧療
指在高壓氧艙內,以2~3kg/cm2的壓力給予100%的氧吸入。主要適用于一氧化碳中毒、氣性壞疽等。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三)供氧裝置氧氣筒裝置:氧氣筒為圓柱形無縫鋼筒,筒內可耐高壓150kg/cm2,容積40L的氧氣筒可容納氧量約6000L。氧氣筒的頂部有一總開關,可控制氧氣的放出,使用時將總開關向逆時針方向旋轉1/4周,即可放出足夠的氧氣。氧氣筒頸部的側面有一氣門與氧氣表相連,是氧氣自筒內輸出的途徑。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三)供氧裝置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三)供氧裝置氧氣筒裝置:氧氣表1、壓力表:能測知筒內氧氣的壓力,以MPa或kg/cm2表示,壓力越大,則說明氧氣貯存量越多。2、減壓器:是一種彈簧自動裝置,可將氧氣筒內的壓力減低至2~3kg/cm2(0.2~0.3MPa),使流量平穩,保證安全,便于使用。3、流量表:內裝有浮標,當氧氣通過時,即將浮標吹起,從浮標上端平面所指刻度,可以測知每分鐘氧氣的流出量,用L/分鐘表示。4、濕化瓶:用以濕化氧氣,以免呼吸道黏膜被干燥的氣體所刺激。瓶內裝入1/3~1/2冷開水,通氣管浸入水中,出氣橡膠管和鼻導管相連。濕化瓶內水應每天更換一次。5、安全閥:用于防止發生意外。當氧氣流量過大,壓力過高時,安全閥的內部活塞即自行上推,使過多的氧氣由四周小孔流出,以保證安全。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三)供氧裝置1、氧氣筒裝置:裝表法1、吹塵:將氧氣筒置于氧氣架上,打開總開關,使小量氣體從氣門流出,隨即迅速關好總開關,以達到清潔該處的目的,避免灰塵吹入氧氣表內。2、裝氧氣表:將表接于氧氣筒的氣門上,用手初步旋緊,然后將表稍后傾,再用扳手旋緊,使氧氣表直立于氧氣筒旁,接好濕化瓶。3、接管與檢查:將橡膠管一端接氧氣表,檢查氧氣表下的流量調節閥,關好后,旋開總開關,再旋開流量調節閥,檢查氧氣流出是否通暢、有無漏氣以及全套裝置是否適用,最后關上流量調節閥,推至病室備用。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三)供氧裝置氧氣筒裝置:缷表法1、放余氣:旋緊總開關,打開流量調節閥,放出余氣,再關好流量調節閥,卸下濕化瓶。2、卸氧氣表:一手持表,一手用扳手旋松氧氣表的螺帽,然后再用手旋開,將表卸下。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三)供氧裝置氧氣管道化裝置醫院的氧氣供應可集中由供應站負責供給,設管道通至各病區、門診和急診室。供應站有總開關進行管理,各用氧單位配有氧氣表,打開流量表即可使用。氧氣枕為一長方形橡膠枕,枕的一角有橡膠管,上有調節器以調節流量。高壓氧艙為一圓筒形耐壓艙體,分手術艙、治療艙、過渡艙三部分,艙體充滿高壓氧氣。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單側鼻導管給氧法(四)常見氧療技術目的供給病人氧氣,糾正各種原因造成的缺氧狀態,提高動脈血氧分壓和動脈血氧飽和度,增加動脈血氧含量,促進組織的新陳代謝,維持機體生命活動。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單側鼻導管給氧法(四)常見氧療技術評估1、病人目前的病情、年齡、意識、治療情況。2、病人缺氧程度、血氣分析結果。3、病人的鼻腔有無分泌物堵塞,有無鼻中隔彎曲。4、病人的心理狀態、合作程度。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單側鼻導管給氧法(四)常見氧療技術操作前準備1、用物準備:(1)供氧裝置一套(氧氣筒、氧氣枕或氧氣管道裝置)。(2)治療盤內備鼻導管、膠布、橡膠管、玻璃接管、棉簽、紗布、扳手、彎盤、小藥杯(內盛冷開水)、別針、氧氣記錄單、筆。2、病人準備:體位舒適、情緒穩定、愿意配合。3、環境準備:室內溫濕度適宜,光線充足,環境安靜,遠離火源。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單側鼻導管給氧法(四)常見氧療技術流程操作步驟裝表1洗手、戴口罩。將氧氣表裝在氧氣筒上:吹塵→裝表→接濕化瓶→連接導管→檢查是否漏氣核對解釋2備用物,備膠布。攜至床邊,核對,解釋。清潔鼻腔3選擇鼻腔,用濕棉簽清潔測量長度調氧流量正確插管固定記錄觀察拔管處理安置病人記錄清理4測量插入長度,一般為鼻尖至耳垂距離的2/3,并做好標記5連接鼻導管,調節氧流量6在小水杯內濕潤鼻導管并檢查導管是否通暢,輕輕將鼻導管插入鼻腔7膠布固定鼻導管于鼻翼、面頰部,固定橡膠管。8記錄開始用氧時間及流量,助病人取舒適臥位,整理床單位9觀察用氧效果10拔管停氧,先拔下鼻導管→關總開關→放余氣后再關流量表開關11病人取舒適臥位,整理床單位12洗手、記錄停氧時間,清理用物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單側鼻導管給氧法(四)常見氧療技術注意事項1、注意用氧安全: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切實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熱、防油。氧氣筒應放在陰涼處,筒上應標有“嚴禁煙火”標志。氧氣筒內壓力很高,在搬運時避免傾倒、撞擊;氧氣易燃,周圍嚴禁煙火和易燃品,至少距火爐5米、暖氣1米;氧氣表及螺旋口上嚴禁涂油。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單側鼻導管給氧法(四)常見氧療技術注意事項2、使用氧時,先調流量后使用,停用氧時先拔管再關閉氧氣開關,中途改變流量時,先將氧氣管與鼻導管分離,調節好流量后接上,以免損傷肺組織。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單側鼻導管給氧法(四)常見氧療技術注意事項3、觀察氧療效果:可根據病人脈搏、血壓、精神狀態、皮膚顏色及濕度、呼吸方式、血氣分析等有無改善來衡量氧療效果,并依此來調整用氧濃度。4、保持導管通暢:用氧過程中注意巡視,保證導管通暢。持續鼻導管用氧者,每天更換鼻導管2次以上,雙側鼻孔交替插管,并及時清除鼻腔分泌物,防止導管堵塞。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單側鼻導管給氧法(四)常見氧療技術注意事項5、筒內氧氣不可用盡:壓力表上指針降至5kg/cm2時即不可再用,以防灰塵進入筒內,再次充氧時引起爆炸。6、懸掛有、無氧標志:對未用或已用空的氧氣筒,應分別懸掛“滿”或“空”的標志。以便于及時調換氧氣筒,避免急用時搬錯而影響搶救速度。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單側鼻導管給氧法(四)常見氧療技術鼻導管插入的長度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單側鼻導管給氧法(四)常見氧療技術健康教育1、向病人和家屬解釋氧療的重要性。2、向病人和家屬講解氧氣裝置、氧療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3、積極宣傳呼吸道疾病的預防知識。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四)常見氧療技術治療室
頭罩法
面罩法
高壓氧療法
氧氣枕法
氧氣帳法常見氧療技術雙側鼻導管法鼻塞法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四)常見氧療技術常見氧療技術雙側鼻導管給氧法面罩給氧法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四)常見氧療技術氧氣頭罩給氧法氧氣枕給氧法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五)用氧監測1.缺氧癥狀病人由煩躁不安轉為安靜,心率變慢,血壓回升,呼吸平穩,皮膚紅潤溫暖,發紺消失,說明缺氧癥狀改善。2.實驗室檢查指標主要觀察氧療后PaO2、PaCO2、SaO2,可作為氧療監測的客觀指標。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五)用氧監測3、氧療的副作用當氧濃度高于60%、持續時間超過24小時,可能出現氧療不良反應。常見的有:(1)氧中毒:長時間、高濃度的氧吸入可導致肺實質的改變,如肺泡壁增厚、出血。氧中毒病人常表現為胸骨下不適、疼痛、灼熱感,繼而出現惡心嘔吐、煩躁不安、干咳、進行性呼吸困難。預防的關鍵是避免長時間、高濃度氧療及經常做血氣分析,動態觀察氧療的治療效果。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五)用氧監測(2)肺不張:病人吸入高濃度的氧后,肺泡內氮氣被大量置換,一旦支氣管有阻塞時,其所屬肺泡內的氧氣被肺循環血液迅速吸收,引起吸入性肺不張。病人可表現為煩躁、呼吸及心率加快、血壓上升,甚至出現呼吸困難、發紺、昏迷。預防的關鍵是控制吸氧的濃度,鼓勵病人經常更換臥位、做深呼吸、多咳痰,防止分泌物阻塞。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五)用氧監測(3)呼吸道分泌物干燥:氧氣是一種干燥氣體,如持續吸入未經濕化且濃度較高的氧氣,可導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不易咳出,且有損纖毛運動。預防的關鍵是加強吸入氣體的濕化,定期做霧化吸入。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二、氧氣吸入技術(五)用氧監測(4)晶狀體后纖維組織增生:僅見于小兒,尤其是早產兒。由于視網膜血管收縮、視網膜纖維化,最后出現不可逆轉的失明,應控制吸氧濃度和吸氧時間。(5)呼吸抑制:多見于低氧血癥伴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吸入高濃度的氧之后。預防的關鍵是低流量、低濃度(1~2L/分鐘)持續給氧,維持PaO2在60mmHg左右。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三、洗胃技術洗胃法是將洗胃管由口腔或鼻腔插入胃內,反復灌入和吸出洗胃溶液,以沖洗胃腔并排出胃內容物的方法。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三、洗胃技術目的1、解毒:清除胃內毒物或刺激物,減少毒物的吸收,還可利用不同的灌洗溶液進行中和解毒,用于急性食物或藥物中毒的病人,服毒后6小時內洗胃效果最佳。2、減輕胃黏膜水腫:幽門梗阻病人通過洗胃能將胃內潴留食物洗出,減少潴留物對胃黏膜的刺激,從而消除或減輕胃黏膜水腫與炎癥。3、手術或某些檢查前的準備:如胃部、食管下段、十二指腸術前準備。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三、洗胃技術評估1、病人中毒情況:如攝入毒物的時間、途徑、種類、濃度、量等,來院前的處理措施,有無嘔吐及洗胃禁忌證。適應證:非腐蝕性毒物中毒,如有機磷、安眠藥、重金屬、生物堿等及食物中毒的病人。禁忌證:強腐蝕性毒物(強酸、強堿)中毒、肝硬化伴食道胃底靜脈曲張、近期內有上消化道出血及胃穿孔病人禁忌洗胃;上消化道潰瘍、胃癌病人不宜洗胃。2、病人生命體征、意識狀態及瞳孔的變化、口腔或鼻腔黏膜狀況及活動能力。3、病人心理狀態及合作程度。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三、洗胃技術操作前準備1、用物準備(1)治療盤內放洗胃管、量杯、水溫計、壓舌板、鑷子、彎盤、50m1注射器、聽診器、膠布、手電筒、紗布、無菌手套、液狀石蠟、塑料圍裙或橡膠單,必要時備開口器、牙墊、舌鉗、檢驗標本容器或試管、毛巾。(2)洗胃溶液:根據毒物性質備拮抗溶液(表14-2),溫度25~38℃,量10000~20000mL。(3)水桶2只(1只盛洗胃液,1只盛污水)。(4)漏斗胃管洗胃法另備:漏斗洗胃管。(5)電動吸引器洗胃法另備:電動吸引器(包括安全瓶及5000mL以上容量的貯液瓶)、輸液瓶、輸液架、輸液導管、Y型三通管、調節夾或止血鉗。(6)自動洗胃機洗胃法另備:自動洗胃機。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三、洗胃技術2、病人準備:了解洗胃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項及配合要點。3、環境準備:安靜、整潔、光線明亮、溫濕度適宜。操作前準備
酸性物堿性物敵敵畏
1605、1059敵百蟲DDT、666巴比妥類(安眠藥)異煙肼滅鼠藥(磷化鋅)氰化物河豚、生物堿煤酚皂溶液苯酚(石炭酸)鎂乳、蛋清水、牛奶5%醋酸、白醋、蛋清水、牛奶2%~4%碳酸氫鈉、1%鹽水、1:15000~1:20000的高錳酸鉀溶液2%~4%碳酸氫鈉
1%鹽水或清水,1:15000~1:20000的高錳酸鉀溫開水或等滲鹽水、50%硫酸鎂導瀉溫開水或生理鹽水洗胃,50%硫酸鈉導瀉1:15000~1:20000的高錳酸鉀,硫酸鈉導瀉1:15000~1:20000高錳酸鉀洗胃,硫酸鈉導瀉1:15000~1:20000高錳酸鉀洗胃,0.1%硫酸銅洗胃口服3%過氧化氫溶液引吐后,1:15000~1:20000高錳酸鉀洗胃1%活性炭懸浮液用溫開水、植物油洗胃至無酚味,并在洗胃后多次服用牛奶、蛋清保護胃黏膜1:15000~1:20000高錳酸鉀強酸藥物強堿藥物
高錳酸鉀
堿性藥物油性瀉藥硫酸鎂牛奶、雞蛋、脂肪及其他油類食物毒物種類洗胃溶液禁忌藥物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三、洗胃技術各種藥物中毒的灌洗溶液(解毒劑)和禁忌藥物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三、洗胃技術1234口服催吐法胃管洗胃-漏斗胃管洗胃胃管洗胃-電動吸引器洗胃胃管洗胃-自動洗胃機洗胃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三、洗胃技術操作程序流程操作步驟準備1洗手,戴口罩,備齊用物攜至床旁核對解釋2核對并解釋,根據病人的病情和配合程度選擇洗胃方法3洗胃觀察4觀察洗出液性質、顏色、氣味、量及病人面色、脈搏、呼吸、血壓。觀察有無洗胃并發癥的發生拔管5洗胃完畢,反折胃管拔出。取下手套6協助病人漱口、洗臉。必要時更衣,囑病人臥床休息整理7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洗手,脫口罩記錄8記錄灌洗液名稱、量;洗出液性質、氣味、量;病人的反應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三、洗胃技術口服催吐法流程操作步驟舒適坐位1協助病人取舒適坐位,圍好圍裙或鋪好橡膠單,污物桶。自飲吐出2戴手套,囑病人自飲大量洗胃液500mL,然后吐出,必要時用壓舌板壓其舌根催吐。3反復進行直至吐出的液體澄清無味為止
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三、洗胃技術胃管洗胃-漏斗胃管洗胃流程操作步驟合適臥位1協助病人取合適臥位,圍好圍裙或鋪好橡膠單及治療巾,彎盤置于口角旁,污物桶置床旁正確插管2戴手套,石蠟油潤滑胃管前端,由口腔插入45~55cm,證實胃管在胃內后,膠布固定抽盡胃內容物3置漏斗低于胃部水平位置,擠壓橡膠球,抽盡胃內容物。倒洗胃液4舉漏斗高過頭部30~50cm,將洗胃液緩緩倒入漏斗內300~500mL,當漏斗內尚余少量溶液時,迅速將漏斗降低至胃部位置以下,并倒向污物桶內5反復灌洗直至洗出液澄清無味
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三、洗胃技術胃管洗胃-漏斗胃管洗胃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三、洗胃技術胃管洗胃-電動吸引器洗胃流程操作步驟檢查安裝1接通電源,檢查吸引器功能正確插管。2安裝灌洗裝置:輸液管與Y型管主管相連,洗胃管及貯液瓶的引流管分別與Y型管兩個分支相連。夾緊輸液管,檢查各連接處有無漏氣。將灌洗液倒入輸液瓶內,掛于輸液架上。正確插管3戴手套,潤滑胃管前端,插管,證實在胃內后固定。吸出胃內容物4開動吸引器,吸出胃內容物。輸入洗胃液5關閉吸引器,夾緊引流管,開放輸液管,使洗胃液流胃內300~500mL。吸出灌洗液6夾緊輸液管,開放引流管,開動吸引器,吸出灌洗液。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三、洗胃技術胃管洗胃-電動吸引器洗胃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三、洗胃技術胃管洗胃-自動洗胃機洗胃流程操作步驟檢查1通電,檢查自動洗胃機。插管固定2戴手套,潤滑、插管、證實在胃內后固定。連接3將已配好的洗胃液倒入水桶內,將3根橡膠管分別與機器的藥管(進液管)、胃管、污水管(出液管)相連,藥管的另一端放入洗胃液桶內,污水管的另一端放入空水桶內,胃管的另一端和病人胃管相連,調節藥量流速。先吸后沖4按“手吸”鍵,吸出胃內容物,再按“自動”鍵,機器對胃進行自動沖洗。5若發現有食物堵塞管道,水流緩慢、不流或發生故障時,可交替按“手沖”和“手吸”鍵,重復沖吸數次,直到管路通暢,再按“手吸”鍵,吸出胃內殘留液體后,按“自動”鍵,恢復自動洗胃,直至洗出液澄清無味止。6沖洗干凈后,按“停機”鍵停止工作。
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三、洗胃技術胃管洗胃-自動洗胃機洗胃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三、洗胃技術1、急性中毒能合作的病人,應迅速采取口服催吐法,必要時進行洗胃,以減少毒物吸收。2、插管時動作輕快,切勿損傷食管黏膜或誤入氣管。3、根據毒物性質選擇對抗劑,當毒物性質不明時,先抽出胃內容物送檢,以明確毒物性質,并先選用溫開水或生理鹽水洗胃。4、吞服強酸、強堿等腐蝕性物質,禁忌洗胃,以免造成胃穿孔。注意事項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三、洗胃技術5、幽門梗阻病人洗胃,宜在飯后4~6小時或空腹進行。并記錄胃內潴留量,便于了解梗阻情況。胃內潴留量=灌入量-洗出量。6、肝硬化伴食道胃底靜脈曲張、近期內有上消化道出血及胃穿孔病人禁忌洗胃;消化道潰瘍、食道梗阻、胃癌等一般不作洗胃、昏迷病人洗胃宜謹慎。7、若病人洗胃過程中有腹痛、休克現象或洗出液呈血性,應立即停止洗胃,并采取相應急救措施。8、每次灌入量以300~500mL為宜,如灌入量過多,引起急性胃擴張,胃內壓增加,加速毒物吸收,也可引起液體反流導致嗆咳、誤吸,還可興奮迷走神經,引起反射性心博驟停;灌入量過少,則延長洗胃時間,不利于搶救。注意事項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三、洗胃技術1、向病人及家屬講解洗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能配合。2、告知病人及家屬有誤吸的可能,取得理解與合作。3、向病人及家屬介紹洗胃后的注意事項,講清毒物對健康和生命的危害。4、對自服毒物者應耐心勸導,做好心理護理,并為病人保守秘密和隱私,減輕病人心理負擔,樹立生活信心。健康教育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三、心肺復蘇技術心肺復蘇(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是針對心跳、呼吸停止采取的心臟按壓或其他方法形成的暫時的人工循環并恢復心跳和血液循環,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復自主呼吸,達到恢復蘇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現代心肺復蘇術包括基礎生命支持(basiclifesupport,BLS)、高級生命支持(advancelifesupport,ALS)、持續生命支持(persistentlifesupport,PLS)三部分。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三、心肺復蘇技術基礎生命支持(BLS)又稱初期復蘇處理或現場急救?;A生命支持可以針對任何原因所致的心搏驟停和呼吸停止的急癥病人加以施救。BLS技術主要包括:開放氣道(airway,A)、人工呼吸(breathing,B)、胸外心臟按壓(circulation,C)。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四、心肺復蘇技術通過實施基礎生命支持技術,建立病人的循環、呼吸功能,保證重要臟器的血液和氧氣供應,盡快恢復心跳、呼吸,促進腦功能的恢復。目
的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四、心肺復蘇技術1、突然意識喪失:輕搖或輕拍并大聲呼叫,觀察是否有反應,如確無反應,說明病人意識喪失。2、大動脈搏動消失:選用頸動脈和股動脈。確認摸不到頸動脈或股動脈搏動,可確定心搏停止。3、呼吸停止:應在保持氣道開放的情況下進行判斷。4、瞳孔散大。5、皮膚蒼白或發紺:一般以口唇和指甲等末梢處最明顯。6、心尖搏動及心音消失:聽診無心音。評估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四、心肺復蘇技術1、用物準備(1)治療盤內放血壓計、聽診器。(2)紗布一塊,必要時備一木板、腳踏凳。2、病人準備:昏迷病人,護士對病人體位進行調整,以便于搶救。3、環境準備:光線充足、安靜、病人床單位周圍寬敞,必要時屏風遮擋,以免影響其他病人。操作前準備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四、心肺復蘇技術操作流程檢查呼救開放氣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壓觀察記錄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四、心肺復蘇技術1、檢查病人,判斷意識和大動脈的搏動。2、呼救,同時使病人仰臥于硬板床或地上,去枕,頭后仰,兩臂置于軀干兩側,解松衣領及腰帶。操作步驟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四、心肺復蘇技術3、開放氣道清除口腔氣道內分泌物或異物,有義齒取下。(1)托頸壓額法:搶救者一手托起病人頸部,另一手以小魚際側下按病人前額,使其頭后仰,頸部抬起。(2)仰頭抬頦法:搶救者一手置于病人前額,手掌用力向后壓以使其頭后仰,另一手的手指放在靠近頦部的下頜骨的下方,將頦部向前抬起,使病人牙齒幾乎閉合。(3)托頜法:搶救者雙肘置病人頭部兩側,用雙手同時將左右下頜角托起,一面使頭后仰,一面將下頜骨前移。操作步驟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四、心肺復蘇技術操作步驟托頸壓額法仰頭抬頦法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四、心肺復蘇技術4、人工呼吸▲口對口人工呼吸搶救者用托頸壓額手法保持病人氣道通暢,同時用壓前額的那只手的拇指、食指捏緊病人的鼻孔,深吸一口氣后,屏氣,雙唇包住病人口部,用力吹氣,使病人胸廓擴張,吹畢,松開捏鼻孔的手,觀察病人胸部復原情況,頻率:成人14次/分。操作步驟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四、心肺復蘇技術4、人工呼吸▲口對鼻人工呼吸用仰頭抬頦法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用舉頦的手法將病人口唇閉合,深吸氣后以口唇緊密封住病人鼻孔周圍,用力向鼻孔內吹氣。操作步驟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四、心肺復蘇技術4、人工呼吸▲口對口鼻人工呼吸搶救者雙唇包住病人口鼻吹氣,吹氣時間要短,防止氣體進入胃部,引起胃膨脹?!袟l件時,使用氣管插管人工呼吸操作步驟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四、心肺復蘇技術5、胸外心臟按壓(1)搶救者站或跪于病人一側,確定按壓部位的方法是:搶救者靠近病人足側的手掌根緊靠另一手中指放在病人胸骨中、下l/3交界處(圖14-3-14)另一手掌根部位壓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攏或互相握持,以掌根部位接觸病人胸骨。操作步驟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四、心肺復蘇技術5、胸外心臟按壓(2)搶救者兩臂位于病人胸骨正上方,雙肘關節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壓,使胸骨下陷3~5cm,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壓力,讓胸廓自行復位,如此有節奏反復進行。操作步驟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四、心肺復蘇技術5、胸外心臟按壓(3)與人工呼吸協調進行,按壓與人工呼吸之比為30∶2。(4)按壓頻率:100次/分6、觀察復蘇是否有效。操作步驟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四、心肺復蘇技術操作步驟胸外心臟按壓的手法及姿勢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四、心肺復蘇技術1、判斷心跳、呼吸停止要迅速準確,盡早進行BLS,復蘇時間越早,存活率越高。2、心前區捶擊和胸外心臟按壓時應根據年齡和胸部彈性施加按壓力量。姿勢和部位要正確。3、人工呼吸要強調效果,每次吹氣量700~1000mL,每次吹氣時間2秒以上。4、心肺復蘇過程中,應密切觀察病人心肺復蘇的有效指征,包括可觸及大動脈的搏動,肱動脈收縮壓大于60mmHg;面色、口唇、甲床、皮膚等處色澤轉為紅潤;散大的瞳孔縮??;吹氣時可聽到肺泡呼吸音或有自主呼吸;意識逐漸恢復,昏迷變淺,可出現反射或掙扎;有小便出現;ECG檢查有波形。注意事項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四、心肺復蘇技術1、向病人家屬講解進行基礎生命支持技術的目的、意義及其必要性。2、告知病人家屬現有條件及可能出現的意外。使之有思想準備。3、向病人及家屬介紹初期復蘇成功后應注意的事項,后期復蘇及復蘇后治療的重要性,取得合作。4、講解有關心肺復蘇知識和示教復蘇技術。健康教育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五、人工呼吸機的使用目的維持和增加機體通氣量糾正威脅生命的低氧血癥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五、人工呼吸機的使用
病人有無自主呼吸、呼吸型態、呼吸道是否通暢。病人意識、脈搏、血壓、血氣分析情況。病人及家屬對人工呼吸器的了解程度。病人的心理狀態,有無恐懼、焦慮、絕望及悲哀等情緒反應。評估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五、人工呼吸機的使用
操作前準備1、簡易呼吸器:由呼吸囊、呼吸活瓣、面罩及銜接管組成2、人工呼吸機:分定壓型、定容型、混合型等3、氧氣裝置用物準備了解人工呼吸器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項及配合要點。安靜、整潔、光線明亮、溫濕度適宜。病人準備環境準備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五、人工呼吸機的使用簡易人工呼吸器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五、人工呼吸機的使用流程操作步驟扣緊面罩4、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使病人頭后仰,托起下頜,扣緊面罩。擠壓呼吸囊5、有規律擠壓呼吸囊,使氣體通過吸氣活瓣進入病人肺部,放松時,肺部氣體隨呼氣活瓣排出
6、擠壓頻率每分鐘16~20次準備1、洗手,戴口罩,備齊用物攜至床旁。核對并解釋2、向病人解釋,消除顧慮,取得配合輔助呼吸3、輔助呼吸簡易呼吸器操作流程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五、人工呼吸機的使用流程操作步驟準備1、洗手,戴口罩,備齊用物攜至床旁。核對并解釋2、向病人解釋,消除顧慮,取得配合輔助呼吸3、輔助呼吸人工呼吸機操作流程調節參數4、調節呼吸機各預置參數,啟動機器。連接呼吸機5、使呼吸機與病人氣道緊密連接
(1)面罩連接:將面罩蓋住病人口鼻后,與呼吸機連接.
(2)氣管內插管連接:氣管內插管后與呼吸機連接
(3)氣管套管連接:氣管切開放置氣管套管后與呼吸機連接6、觀察病情及呼吸機運轉情況調整參數7、根據病情需要不斷調整各參數記錄8、濕化、排痰9、記錄呼吸機各參數、時間、效果及病人反應撤離10、呼吸機的撤離消毒與保養11、做好呼吸機的保養與消毒工作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五、人工呼吸機的使用呼吸機主要參數選擇項目數值呼吸頻率(R)10~16次/分鐘每分鐘通氣量(VE)8~10L/分鐘潮氣量(Vr)10~15mL/kg(范圍在600~800mL)吸/呼對比(1/E)1∶1.5~1∶2呼氣壓力(EPAP)0.147~1.96kPa(一般應<2.94kPa)呼氣末正壓(PEEP)0.49~0.98kPa(漸增)供氧濃度(FiO2)30%~40%(一般應<60%)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五、人工呼吸機的使用注意事項使用輔助呼吸時必須保證呼吸道是通暢的,故需定期協助排痰,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若病人有自主呼吸,則人工呼吸應與自主呼吸同步。使用呼吸機時注意監護,密切觀察,并根據病情調節各參數。與病人有直接或間接接觸的部件均應嚴格滅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1234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五、人工呼吸機的使用健康教育向病人或家屬講解呼吸對健康和生命的重要性。對清醒病人和家屬介紹使用呼吸機的作用、目的及其必要性,克服其恐懼心理。教育病人及家屬保持室內環境安靜、衛生。講述呼吸機報警的常見原因,以免增加病人及家屬的思想負擔。1234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六、止血技術出血概述血液從體表傷口流出,稱為外出血,易為人們發現;而體內深部組織、內臟損傷出血,血液流入組織或體腔內,稱為內出血,不易為人們發現,更為危險。各種出血中,以動脈出血最為危險,必須及時止血。按照損傷血管的不同,可分為:①動脈出血:其特點是傷口呈噴射狀搏動性向外涌出鮮紅色的血液;②靜脈出血:傷口持續向外溢出暗紅色的血液;③毛細血管出血:傷口向外滲出鮮紅色的血液。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六、止血技術止血用物
在現場搶救中可用消毒敷料、繃帶、干凈的毛巾、布料等進行加壓包扎止血。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六、止血技術止血的技術▲加壓包扎止血術▲指壓止血術:頭頂出血壓迫、面部出血壓迫、頭頸部出血壓迫、頭皮出血壓迫
、腋窩和肩部出血壓迫、上臂出血壓迫、前臂出血壓迫、手掌出血壓迫、下肢出血壓迫、足部出血壓迫▲止血帶止血:橡皮止血帶止血、布條止血帶止血、▲填塞止血術▲強屈關節止血術▲結扎止血術▲外用藥物止血術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七、包扎技術目的保護傷口,減少感染和再損傷;固定傷口上敷料夾板,夾托受傷的肢體,減輕傷員痛苦;防止血管、神經損傷等嚴重并發癥;加壓包扎還有壓迫止血的作用,亦可預防或減輕局部腫脹。
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七、包扎技術用物卷軸繃帶、三角巾、四頭帶、多頭帶、丁字帶,以及各種急救包內的物品(燒傷急救包、炸傷急救包等)?;蛴脻崈舻拿怼⒁路⒈粏?、絲巾等。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七、包扎技術包扎技術▲卷軸繃帶基本包扎法:環形包扎法、蛇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螺旋反折包扎法、“8”字形包扎法、回返包扎法
▲多頭帶包扎法▲三角巾包扎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七、包扎技術注意事項▲包扎前需要簡單清創▲選好包扎用物▲適當添加襯墊物▲保持正確的包扎方向▲打結應避開傷口▲包扎規范第三節基本搶救技術八、固定技術目的固定是為限制受傷部位的活動度、減輕疼痛、避免骨折斷端移動而損傷血管、神經及周圍臟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二級建造師之二建建設工程施工管理綜合練習試卷A卷附答案
- 企業安全管理的數字化升級-數字孿生的角色
- 如何運用數字教育技術促進思維訓練
- 商業智能的數字化轉型實踐
- 商業縱橫數字故事助力企業騰飛
- 企業如何借力云端進行高效協同辦公
- 基于數字孿生模型的綠色建筑設計與實施
- 鎳鈷錳電池材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經開區綜合管廊建設項目規劃設計方案(范文參考)
- 50MW風力發電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探訪龍江劇》-完整版PPT
- GB∕T 31030-2014 機場旅客擺渡車
- 閥門系數Cv和KV值計算表格(帶公式)
- 壓縮空氣系統驗證方案
- 中暑預防與應急處理
- 體質測量與評價期末考試試題及答案
- 病原學檢測陰性肺結核診斷流程T∕CHATA 008-2020
- 尾礦庫基礎知識最全PPT資料課件
- dgt801系列數字式發電機變壓器組保護裝置調試大綱
- 300B電子管技術參數
- 國家開放大學《理工英語3》章節測試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