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采蓮曲的原文(五篇)_第1頁
2023年采蓮曲的原文(五篇)_第2頁
2023年采蓮曲的原文(五篇)_第3頁
2023年采蓮曲的原文(五篇)_第4頁
2023年采蓮曲的原文(五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2023年采蓮曲的原文(五篇)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采蓮曲的原文篇一

若耶溪傍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袂一作:袖)

岸上誰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若耶溪旁,三三兩兩的采蓮女正在采蓮子;隔著荷花談笑風生,相互嬉戲。

陽光照射采蓮女的新妝,水底也顯現一片光明。只見那高高舉起的香袖在空中飄蕩。

那岸上是誰家公子在游蕩?三三五五、似隱非隱在垂楊下。

身邊的紫騮馬的嘶叫隆隆,落花紛紛飛去。見此美景,騷人踟躕,愁腸空斷。

采蓮曲:屬樂府清商曲辭。起于梁武帝蕭衍父子,后人多擬之。

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市南。

袂:衣袖。全詩校:“一作袖。〞

游冶郎:出游尋樂的青年男子。

紫騮:毛色棗紅的良馬。

踟躕:徘徊。

通過描寫精心裝扮的采蓮少女們在陽光明媚的春日里開心嬉戲的旖旎美景,以及岸上的游冶少年們對采蓮少女的傾慕。來表達春日里,少年男女之間微妙萌動的愛情。以及詩人對時光飛逝、歲月不饒人的慨嘆,及對美景易逝的無奈之情,寄托著因懷才不遇、壯志難酬而發出的愁思。

首聯是說溪邊采蓮花的女孩,隔著荷花談笑風生,相互嬉戲,或是和風細雨,或是嬌喘微微。荷葉田田,芙蓉朵朵,與春風滿面的姑娘的粉頰交相輝映,正如王昌齡《采蓮曲》中所道“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隔著蓮花,似有似無的朦朧之美,意趣盎然,富有生活氣息。“笑隔荷花〞將采蓮女纖手撥荷花愉快交談的神態細膩的表現出來,生動形象。

頷聯是說溫柔的陽光,濃抹的新妝,清澈的流水,風飄香袖的嫵媚,勾畫出一幅清爽明麗的.采蓮圖,節奏輕快,活潑自然。采蓮女不知是在揮手還是在有意玩弄,將香袖高舉,河面倒映著采蓮女精心準備的新妝,最是那一低頭的閑花照水,露出她嬌羞的神態,忸怩不勝涼風的吹拂,正如“照花前后鏡,畫面交相映〞,人花難辨。這兩句勾畫出了“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的美好意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讓人感受到一股勃勃活力,領會到采蓮人內心的開心,所謂“菱謳歌不徹,知在此塘中〞。

頸聯兩句寫歡聲笑語吸引了岸上的游冶郎,不知哪家的公子,三三五五、似隱非隱在垂楊下,我們可以想象出此時的采蓮女面對岸邊的游冶郎會有多么的嬌羞,所謂“女為悅己者容〞,心里怦跳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李白筆下的嬌羞之態并未點明,只是從“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袖空中舉〞聯想到的,有著明麗可人的浪漫情調,自有一種清爽脫俗。詩人將她們置于青翠欲滴的荷葉叢中,又以游冶郎的徘徊搔首來襯托她們的嬌美,使用樂府寫羅敷的手法,從而更加委婉傳神。

最終尾聯則是說詩人騎著紫騮,馬兒嘶鳴著,驚花,花落,空見那一份風景,使人凄愴斷腸。這里充塞著詩人對時光飛逝、歲月不饒人的慨嘆,及對美景易逝的無奈之情,寄托著因懷才不遇、壯志難伸而發出的愁思,這與他平素瀟灑自信、率真不羈、清爽飄逸的風格有所不同,而以一種細膩溫婉的筆觸,引人遐思?!磅剀X空斷腸〞,似是斷腸人在天涯,象他《月下獨酌》中一身孤傲與月為伴,與影為伴,還是免不了蒼茫寂寥、清絕孤獨之感,一向大氣豪邁的李白也有避不了的人生悲哀。

李白詩將吳越采蓮女的嬌艷清純放在荷花叢中加以表現,又用岸上游冶郎的徘徊躑躅不忍離去反襯采蓮女的魅力,描繪出明艷、活潑、大方的采蓮女的新形象,語言入清水芙蓉,自然雅清,毫無做作,一氣呵成,展示出詩人的神態高雅、清爽脫俗。彌補了六朝以來采蓮女形象的蒼白與虛飾。

采蓮曲的原文篇二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菱葉隨著水波飄蕩,荷葉在風中搖曳;荷花深處,采蓮的小船輕快飛梭。

采蓮姑娘碰見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說話卻低頭內向微笑,哪想頭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縈:縈回,旋轉,繚繞。

飐:搖曳。

小船通:兩只小船相遇。

搔頭:簪之別名。

碧玉搔頭:即碧玉簪,簡稱玉搔頭。

《采蓮曲》,樂府舊題,為《江南弄》七曲之一。內容多描寫江南一帶水國風光,采蓮女子勞動生活情態,以及她們對純潔愛情的追求等。描寫采蓮生活的詩歌很早就出現了,漢樂府中就有《采蓮曲》《江南可采蓮》“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南北朝出現了不少寫采蓮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蓮南唐秋,蓮花過人。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頭。〞到了唐代,寫采蓮更是成為一種時尚,好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齡、戎昱、崔國輔、皇甫松等都寫過這類詩歌。白居易的《采蓮曲》寫得尤為細膩動人。

白居易這首詩寫采蓮少女的初戀情態,喜悅而嬌羞,如聞紙上有人,呼之欲出。特別是后兩句的細節描寫,生動而傳神,如靈珠一顆,使整個作品熠熠生輝。

“菱葉縈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寫風中婀娜舞動的荷葉荷花,從荷花的深處有小船清閑劃出,畫面充滿了動感?!傲馊~縈波荷飐風〞,在碧水蕩漾一望無際的水面上,菱葉荷葉一片碧綠,陣陣清風吹來,水波浮動,綠葉隨風搖擺,菱葉在綠波蕩漾的湖面上飄飄蕩蕩,荷花在風中搖曳生姿。正由于綠葉的搖動,才讓人們看到了“荷葉深處小船通〞。荷花深處,示意了荷花的繁茂、廣闊,而“小船通〞,則告訴讀者有人有活動。這就像一組電影長鏡頭,先見一片風光,然后將人物活動浮現在其中,給人以懇切感。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是上承“荷花深處小船通〞而來,由寫景轉為寫景中之人。荷花深處,遮天蔽日,涼風習習,是水鄉少男少女在勞動之余私下見面的極佳場所。這里并沒有說明他們是有意尋覓還是無意撞見,可能是兼而有之吧。詩歌僅以欲語而止、搔頭落水兩個動作細節的描寫,就活靈活現刻畫出一個癡情、嬌羞、可愛的少女形象。戀人相遇,互訴衷腸,何止千言萬語,而此時此地,這個嬌羞的少女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惟有低頭含笑而已;而且情貫一心,甚至不防備將碧玉搔頭落入水中,這些都是初戀少女在羞怯、微帶緊張的狀態上才會有的情態,被詩人細心地捕獲住并傳神地再現出來。

《采蓮曲》為民歌體裁,但是白居易沒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個字中,既寫景,又寫人,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層層深入,活靈活現。此詩用樂府舊題寫男女戀情,少女欲語低頭的內向神態,以及搔頭落水的細節描寫,都自然逼真,意味無窮。猶如一卷望不盡的畫面,使人百讀不厭。

此詩創作于白居易出任杭州(公元822~824年)之時。此時的詩人遠離朝堂,沉醉在旖旎的江南風光和與友人的詩酒酬和之中,生活輕松、舒心。無意間捕獲到一對年輕男女在荷塘上相遇的好玩兒一幕,便寫下了此詩。

采蓮曲的原文篇三

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

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采蓮女皆美麗動人,如吳越國色,似楚王妃嬪,她們競相劃動采蓮船,湖水打濕了衣衫。

來的時候蓮花把她們迎進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們送回江邊。

采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

混入蓮池中不見了蹤影,聽到歌聲四起才覺察到有人前來。

采蓮曲:古曲名。內容多描寫江南一帶水國風光,采蓮女勞動生活情態。

“吳姬〞句:古時吳、越、楚三國(今長江中下游及浙江北部)盛尚采蓮之戲,故此句謂采蓮女皆美麗動人,如吳越國色,似楚王妃嬪。

浦(pǔ)口:江湖會合處。浦,水濱。

羅裙:用細軟而有疏孔的絲織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顏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看不見: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綠葉紅花,哪是少女的綠裙紅顏。

第一首詩寫水鄉姑娘的.采蓮活動。

吳姬、越艷、楚王妃三個詞連用,鋪寫出蓮娃們爭芳斗妍,美色紛呈的景象。其次句正寫采蓮活動,從“爭弄蓮舟〞來看,似乎是一種采蓮的競賽游戲。唐汝詢說:“采蓮之戲盛于三國,故并舉之。〞(《唐詩解》)由于要劃船竟采,顧不得水濕衣衫。采蓮姑娘那好勝、活潑、開朗的情態就通過“水濕衣〞這個細節表現出來。

她們劃著采蓮船來到一個花的世界,而最終兩句點出她們直到月上江頭才回去。詩人不急著寫回程,而是插敘采蓮女來的情境,她們來時被花兒所迎接,可見花兒是很樂意為她們所造訪,而隱著一層寫她們對采蓮這一活動是十分愛好,近乎于享受。當她們回去時,那月兒實際上也就是花兒,便依依不舍地送她們了?!盎ㄓ栓暫汀霸滤蜌w〞運用了擬人手法,把整個采蓮活動的現場給寫活了,極富詩意,寫荷花迎接采蓮女和月亮送行采蓮女,實際上還是為了表現采蓮女之可愛。

這首詩通過幾個動詞淋漓盡致地將采蓮女應有的性格——活潑開朗表現出來,并以花、月、舟、水來襯托女子的容貌,可以說這就是一部小電影,對刻畫人物形象十分生動形象而別有韻味。

其次首詩可以說是一幅《采蓮圖》,畫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蓮少女們。但卻自始至終不讓她們在這幅活動的畫面上明顯地出現,而是讓她們夾雜在田田荷葉、艷艷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使采蓮少女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幽美意境。這樣的藝術構思,是獨具匠心的。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詩歌在開始就浮現出一幅人與環境和諧統一的美麗畫面采蓮女的羅裙和荷葉的顏色一樣青翠欲滴。比喻雖不希奇,但用在此處卻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描繪了田田的荷葉,又寫了采蓮女美麗的衣裳,兩者相互襯托,恍若一體。特別是“裁〞字,用得極其巧妙,羅裙是裁出的,可是此處也用在荷葉上,似從賀知章《詠柳》詩“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句中得到了靈感,讓人感到荷葉與羅裙不僅顏色一致,似乎也是同一雙巧手以同一種材料制成的。由此又讓人不禁聯想到屈原《離騷》中“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感受到這些女子如荷花般的心靈。嬌艷的芙蓉花似乎都朝著采蓮女美麗的臉龐開放,明寫荷花,實則為了襯出人之美,采蓮女的美麗,不是閉月羞花式的驚艷,而是如陽光般健康溫暖,似乎能催開滿池的荷花。這兩句詩本自梁元帝《碧玉詩》“蓮花亂臉色,荷葉雜衣香〞,王昌齡的這篇較之則更勝一籌,意義更為雋永。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詩的第三句“亂入池中看不見〞是對前兩句的補充和深入。它有兩重含義:一是突出荷田的稠密,使人荷莫辨更真實可信;二是突出了觀望者的感受和心理活動。其中“亂〞字用得十分微妙。末句“聞歌始覺有人來〞除了從另一面說明少女被荷田遮掩與消融,難以被觀望者發現以外,又寫出一種聲音的美,增加了詩的活潑情趣“。亂〞字既指采蓮女紛紛入池嬉笑歡鬧的場面,也可指人與花同樣嬌嫩難以分辯,眼前一亂的感覺而“看不見〞呼應上文,也更顯荷葉羅裙,芙蓉人面之想像了,同時也虛寫了荷塘中花葉繁茂,人在其中若隱若現之景,并引出下句:“聞歌始覺有人來。〞這一句描寫細膩入微,仿佛讓讀者身臨其境地體會到了詩人當時真實的感受?!笆加X〞與上句“看不見〞呼應,共同創造出了一種“蓮花過人頭〞的意境?!奥劯瑷曇才c“亂〞字呼應,悠揚動人的歌聲表現出她們活潑開朗的天性,同時也為整個采蓮的場景添上了動人的一筆。

這首詩句與句聯系緊湊,意蘊深遠,精雕細琢卻給人帶來清麗自然之感,可以看出王昌齡煉字煉意的高明技藝,對中晚唐的詩歌有著重要的影響。

這首詩大約作于公元748年(唐玄宗天寶七載)夏,王昌齡被貶龍標時。當時王昌齡任龍標尉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一次,王昌齡單獨一人在龍標城外游玩,在東溪的荷池,見當地酋長的公主、蠻女阿朵在荷池采蓮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氣所吸引,遂作《采蓮曲》。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XX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采蓮曲的原文篇四

白居易〔唐代〕

菱葉縈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采蓮曲》,樂府舊題,為《江南弄》七曲之一。內容多描寫江南一帶水國風光,采蓮女子勞動生活情態,以及她們對純潔愛情的追求等。描寫采蓮生活的詩歌很早就出現了,漢樂府中就有《采蓮曲》《江南可采蓮》“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南北朝出現了不少寫采蓮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頭。〞到了唐代,寫采蓮更是成為一種時尚,好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齡、戎昱、崔國輔、皇甫松等都寫過這類詩歌。白居易的《采蓮曲》寫得尤為細膩動人。

白居易這首詩寫采蓮少女的初戀情態,喜悅而嬌羞,如聞紙上有人,呼之欲出。特別是后兩句的細節描寫,生動而傳神,如靈珠一顆,使整個作品熠熠生輝。

“菱葉縈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寫風中婀娜舞動的荷葉荷花,從荷花的深處有小船清閑劃出,畫面充滿了動感?!傲馊~縈波荷飐風〞,在碧水蕩漾一望無際的水面上,菱葉荷葉一片碧綠,陣陣清風吹來,水波浮動,綠葉隨風搖擺,菱葉在綠波蕩漾的湖面上飄飄蕩蕩,荷花在風中搖曳生姿。正由于綠葉的搖動,才讓人們看到了“荷葉深處小船通〞。荷花深處,示意了荷花的繁茂、廣闊,而“小船通〞,則告訴讀者有人有活動。這就像一組電影長鏡頭,先見一片風光,然后將人物活動浮現在其中,給人以懇切感。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是上承“荷花深處小船通〞而來,由寫景轉為寫景中之人。荷花深處,遮天蔽日,涼風習習,是水鄉少男少女在勞動之余私下見面的極佳場所。這里并沒有說明他們是有意尋覓還是無意撞見,可能是兼而有之吧。詩歌僅以欲語而止、搔頭落水兩個動作細節的描寫,就活靈活現刻畫出一個癡情、嬌羞、可愛的少女形象。戀人相遇,互訴衷腸,何止千言萬語,而此時此地,這個嬌羞的少女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惟有低頭含笑而已;而且情貫一心,甚至不防備將碧玉搔頭落入水中,這些都是初戀少女在羞怯、微帶緊張的狀態上才會有的情態,被詩人細心地捕獲住并傳神地再現出來。

《采蓮曲》為民歌體裁,但是白居易沒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個字中,既寫景,又寫人,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層層深入,活靈活現。此詩用樂府舊題寫男女戀情,少女欲語低頭的內向神態,以及搔頭落水的細節描寫,都自然逼真,意味無窮。猶如一卷望不盡的畫面,使人百讀不厭。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宏偉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采蓮曲的原文篇五

采蓮歸,綠水芙蓉衣。

秋風起浪鳧雁飛。

桂棹蘭橈下長浦,羅裙玉腕輕搖櫓。

葉嶼花潭極望平,江謳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駐。

塞外征夫猶未還,江南采蓮今已暮。

今已暮,采蓮花。

渠今那必盡娼家。

官道城南把桑葉,何如江上采蓮花。

蓮花復蓮花,花葉何稠疊。

葉翠本羞眉,花紅強如頰。

佳人不在茲,悵望別離時。

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

故情無處所,新物從華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還羞北海雁書遲。

采蓮歌有節,采蓮夜未歇。

正逢浩蕩江上風,又值徘徊江上月。

徘徊蓮浦夜相逢,吳姬越女何豐茸!

共問寒江千里外,征客關山路幾重?

采蓮歸去,荷花繁茂得像衣服一樣蓋滿綠水。

秋風吹起浪,野鴨大雁飛。

劃起蓮舟到岸邊,穿著絲羅裙,玉腕輕搖船槳。

遠遠望去,小島和深潭之間都是荷葉和蓮花,傳來江南民歌,更添相思之苦。

相思苦,見面的日子留不住。

塞外征夫依舊沒有回來,江南采蓮現在又已日暮。

現在已經日暮,采摘蓮花。

她們未必全是娼家女。

城南大道采摘桑葉,哪比得上江上采蓮花?

蓮花,有一片蓮花,花葉是多么茂密重疊。

荷葉雖然翠綠,但比起雙眉卻為之內向失色,紅艷的荷花勉強比得上美麗的雙頰。

思念的人不在這里,悵望別離的時候。

牽動了花,愛憐其兩花共蒂;折斷了藕,愛憐其藕絲不斷。

往日歡情無處尋覓,眼前的荷花徒然繁茂。

不在乎西津解佩以贈,還憂愁北海雁書太晚。

采蓮歌有節拍,采蓮整夜沒有停頓。

正碰見江風浩蕩,又正值江月徘徊。

月影漸漸移動,蓮浦夜中相逢,吳姬越女如此之多。

相互問寒江千里之外,關山的路程、征夫的消息。

鳧:野鴨。

桂棹蘭橈:桂蘭均為船槳,此處均指船。

下長浦:沿著水邊向下游去。

羅裙:絲羅制的裙子。多泛指婦女衣裙。

玉腕:純潔溫潤的手腕。

櫓:撥水使船前進的工具,置于船邊,比槳長,用于搖動。這里可理解為船槳。

葉嶼花潭:嶼潭之間滿是荷葉荷花。嶼,水中洲渚。潭,水邊深處。

江謳越吹:泛指南方民歌。謳,徒歌。吹,有樂器伴奏的歌。

佳期:這里指采蓮女和征夫約會的時光。

駐:停留。

渠:伊,她。

娼家:樂妓之家。

官道:大道。

把:采。

稠疊:稠密重迭。

佳人:這里指所思念的人。

茲:這里。

共蒂:即并頭蓮,一莖有紅白兩花。古人常用以比喻好夫妻。

絲:諧“思〞,喻情思相連。

故情:舊日的歡情。

無處所:無所尋覓。

新物:花和藕。

華滋:長得很繁茂。

西津:這里作“南津〞解,同“南浦〞,分別之地。

交佩解:解佩贈與對方以表傾慕。

羞:此處意為憂,怕。

北海雁書:指塞外征夫寄來的書信。

節:節拍。

徘徊:指月影漸漸移動。

吳姬越女:泛指江南一帶的采蓮女,

豐茸:茂密的樣子,指人多。

關山:關隘山嶺。

王勃的這首詩,雖是擬樂府舊題,但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較大的創新,代表著初唐時期詩歌創作的風氣。

詩寫一位采蓮女子追念征夫的感情。詩人選擇了入夜同分采蓮歸來的特定背景來打寫。一開始,詩即寫女子采蓮歸來、綠水蕩漾,沾濕了她的衣裳,又雜和著荷花的清香。這是女子經過一番采蓮勞動的形象。這時,秋風吹起浪濤,野鴨和大雁受驚而高飛,也觸動了采蓮女的內心情感。這句寫景有“興〞的意味。下面四句,接寫這位年青漂亮,服飾綺麗的女子,輕輕地搖著精致的畫舫隨波而下,極目眺望無邊無際覆蓋著綠葉的島嶼和開放著荷花的水潭,耳中聽著遠處傳來的江上漁歌、吳越小曲。這些所見所聞,都惹起了她的相思苦恨,“相思〞二字就是全詩的旨意。接著又用四句點明相思的由來,是由于歲月流逝,而出塞的征夫至今尚未歸來,思婦在水上采蓮,消磨時光,感到孤獨寂寞;現在到了入夜時分,她單獨歸來。觸景生情,因而心中產生了思遠的情懷。“今已暮〞三宇,呼應首句的“歸〞字,說明這首詩所寫的是采蓮女子日暮歸來時的相思之情。繼而詩又探入一層,寫思婦的品質。盡管入夜采蓮歸來,獨宿空床的生活令人難以煎熬,但采蓮女還是忠貞于她們的愛情,堅持自已的操守,“那必盡娼家〞,用反問句式,謂女子并沒有都淪落為娼女,意即她自己決不會由于親人遠戍而變心。不僅不會變心,相反,比別人還要頑強?!肮俚括暥湟砸蓡柕目跉?,將采蓮女和采桑女加以比較對照,認為前者比后者在愛情上更加忠誠,這其實是詩中思婦的自我表白。“城南把桑〞系用漢樂府典故,《陌上?!防锏呐恿_敷,是一個忠實于愛精的典型形象。此詩里的采蓮女自云對丈夫的感情超過羅敷,可見,她對愛情是多么執著。

從“蓮花復蓮花〞到“還羞北海雁書遲〞,主要是詠物寫人,抒發思婦的離愁別恨。江上蓮花朵朵,蓮葉田田,花葉紛披,十分稠密。荷葉的翠綠色,比不上女于的禪娟蛾眉;鮮紅嬌艷的荷花,也只能差可與女子紅潤的臉龐相比美。這幾句由純為寫物轉到以物比人,著重突出女子的年青貌美,從而喚起她的離恨。“佳人不在茲,帳望別離時。〞盡管江上環境很幽美,自己也是韶華容顏,但由于征夫遠在塞外,她惆悵地遙望那別離的地方,回憶當時難分難舍的情景,心中充滿了悲作之感,轉而詠物。“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牽動荷花,愛好它們并蒂開放;折斷蓮藕,愛好它們絲絲相連的纏綿形象。這兩句寓情于物,借白藕的絲絲相連,荷花的同根并蒂,表達思婦征夫的柔情蜜意。今天,當日的兩情依依己經無處可以尋覓了。雖然物態還宛如過去一樣,但在思婦看來,它們只不過是一片生長得很繁茂的荷花荷葉而已,想到這里,不禁無限傷情。自己為愛情付出了極大的代價,而到頭來則長期為離愁別恨所煎熬?!拔鹘蚪慌褰猕暎脮x葛洪《神仙傳》記載的鄭交甫在江邊遇到兩位神女,十分傾慕她們,神女解下玉佩以相贈的故事。這句意謂采蓮女過去曾與征夫以身相許,而毫無懊悔?!氨焙Q銜暎脻h班固《漢書·李廣蘇武傳》中蘇武北海牧羊,雁足傳書的典故。此句則謂征夫在邊塞上,久無書信,不免使女子產生擔憂和懷疑。這種憶昔傷今之情,歸結終究,表現了采蓮女沉重的相思情懷。這一節從時間和空間上反反復復地交織寫來,對于女子的“相思苦〞確實寫得很深刻,富有感染力。

從“采蓮歌有節〞到篇末,詩情再作轉換和深化。本來,采蓮女己經在日暮時分歸來了,這里則寫她夜間又到江上采蓮。她一邊采蓮,一邊有節奏地唱著采蓮曲。夜間江上的景象和白天大不一樣。入夜,吹起了秋風,此時更是涼風蕭瑟。高遠的天空里,一輪明月伴隨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