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閱讀技巧與案例解析_第1頁
散文的閱讀技巧與案例解析_第2頁
散文的閱讀技巧與案例解析_第3頁
散文的閱讀技巧與案例解析_第4頁
散文的閱讀技巧與案例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散文的閱讀技巧與案例解析凡是優秀的散文作品,在情理擅揚的藝術畫幅中,無不涌動著作家對生活和人生的深層感悟和對生命現象、生活態度、人生真諦的詮釋。因此,在散文教學中,必須要重視把握作家主體思維的個性化,致力于探究作品展現的主體個性美。具體來說,要注意從兩個方面來把握:意在把握主體情感的真實性;意在把握主體情感的深層性。散文教學的幾種能力的培養:1、整體感知能力培養指導學生走進文本,學會整體感知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主要內容,關注作者所抒發的情感及穿透的人生哲理。了解渲染、襯托、鋪墊、象征、對比、以小見大、先抑后揚、托物言志、前后呼應等表現手法,學會鑒賞、評價文章的優劣得失等。

①理清文章思路: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現在文章的取材、線索、順序、開頭、結尾、過渡、照應、段落層次的關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例如,散文通常都有敘事、抒情、寫景的線索,抓住線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脈。

②把握文中關鍵語句,點出“文眼”文章中最能顯示作者寫作意圖的詞語或句子叫"文眼"。從內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題意、主要的語句,抓住每一個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語句。從表達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或間接抒情的句子,注意那些發表議論的語句。從結構上看,要注意領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語句,前后呼應,承上啟下的語句,有重要指示代詞的語句,位于全文或全段開頭、結尾處的語句等。從修辭上看,要注意那些運用了比喻、反問、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語句以及語意比較含蓄的語句等等。

文眼往往有極強的概括力。如郁達夫在《故都的秋》中"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文眼往往是在全文的中心段中出現。找出文中的中心段,也容易點出文眼。有的在篇首,有的在篇中,有的在篇末。抓感情的凝聚點,作者的感情總是會在文中一處凝聚在一點,尤其是散文,這一點是感情的鋪展,找到了這一點,就是找到了文眼。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反映了作者淡淡的喜悅。作者這一心情,從篇首的"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一句中,已微露出來了。作者的感情也正凝聚在這一點上,它是全篇的文眼。

2、散文教學中朗讀、品味文章的語言能力的培養

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的朗讀實施點撥與指導,從具體的語言文字出發,把握其韻律,體悟其意象,注意語音停頓、感情重音、高低強弱、輕重緩急、邏輯重音,感受語氣、節奏、情感、韻味,反復誦讀,反復體味。如《荷塘月色》中的第一段"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的"帶"就值得玩味,一則與全文寧靜氣氛相一致,同時也道出自己的淡淡憂愁,"恰到好處地表達了文章呈現的這種主客觀情境",蘊含"輕柔""隨意"雙重意味。愛子即將入睡,妻子正"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容不得發出任何響動。3、散文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①創設情景,喚起學生的審美需求

②品析詞語,開拓審美聯想和想象能力

如教學朱自清《荷塘月色》這篇散文,在賞析"月下荷塘"這一極富詩情畫意的語段時,可引導學生揣摩"比喻、通感、擬人"等修辭手法在表情達意上的豐富內涵,品味"羞澀"、"裊娜"等詞表現出一種什么樣的情趣;在賞析"塘上月色"這一精彩段落時,可引導學生找出描寫月光的一系列動詞"瀉"、"浮"、"洗"、"籠",然后讓學生思考"這些詞在描摹景物上有何特點?"(以動態的詞描寫靜態的景)、"營造出一種什么樣的意境?

《荷塘月色》的教學案例解析一、教學目標:揣摩散文語言,感悟散文意境,理解作者感情變化及表達感情的方式二、教學重點:第一課時:分析作者情感變化,探討作品主題第二課時:鑒賞散文語言特色,了解并運用比喻、通感、疊字等修辭和方法三、教學難點:散文語言的賞析四、課時安排:兩課時五、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和提問為主,結構板書,學生自己朗讀和思考問題。六、教學過程及內容:㈠、導入新課導語:我想大家以前都讀過很多文章,所以我先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都學過那些和荷花、蓮花有關的文章,包括詩詞文等等?屈原則有“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漢樂府民歌“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楊萬里《小池》泉眼無聲溪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王昌齡《采蓮賦》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周敦頤的《愛蓮說》一文中贊頌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很好,也許大家都發現了一個現象,中國的文人其實比較喜歡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山水花草上,通過寫景來抒發自己的感情。這樣他們中國的文學寶庫留下了許多財富,當然也為在座的各位帶來了不少負擔。那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一篇與荷花有關的文章,就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大家記得初中學過朱自清的哪些文章嗎?《背影》《春》當然有的同學閱讀面比較寬,還看過《綠》《匆匆》《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等,《荷塘月色》也是它的代表作。朱自清大家都比教了解了吧,你們誰給大家介紹一下他呢?朱自清,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西門豹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韋,是皮條,物性柔韌;弦,繃緊,性剛勁。朱自清取字佩弦,有明顯的勉勵意義。是現代著名散文家——散文集《背影》、詩人——新詩《毀滅》、學者——大學教授、民主戰士。北大畢業,27歲,任清華教授和中文系主任。45年參加李公樸聞一多追悼大會,48年參加抗議美國扶植日本,拒絕領受美國救濟的面粉。因為貧病交加去世,對當時來講,一個知識分子,在自己最平常的生活中保持著民族氣節,所以他們才是中國的良心。㈡、散文分為兩種,一種是敘事散文,寫人敘事為主,時空順序記敘;一種是抒情散文,以事物描寫為主,主要抒發情懷,用聯想將事物連綴在一起。這篇文章屬于——后者,對,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而一般寫景抒情散文都擁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景物的變換,就是游蹤,這是明線;一條是暗線,隨著景物轉換,而相應的情感的變化。下面我請幾個同學讀一下課文,大家在這些同學閱讀的時候,用心體會散文的語言,和文字間流露的感情,找到《荷塘月色》中的明線和暗線,就是散步足跡的變化,和相應的情感變化。注意,這是夜色中的散步,讀的時候要舒緩,第二課時上節課我們已經討論了《荷塘月色》的明線、暗線,感情基調和主題。那這節課我們把主要來欣賞朱自清景物描寫的特點,以及他的語言特色。請同學一起朗讀課文。下面我們來看課文的主體456段,仔細體味朱自清的語言風格。大家看朱自清是怎么描寫荷塘的,他都描寫了哪些景物,按順序說出來。葉子-白花-月光-灌木-楊柳-遠山,這種順序也是非常清晰的。大家以后寫含有游蹤的文章,一定要注意,要有一個清晰的順序;寫說明文也一樣,要有一定的描寫順序,千萬不要讓別人讀起來沒有層次和頭緒。下面我們先看第四段。㈡、456段詳細講解。A、默讀第4段,同時思考描寫了哪些景物。大家想象一下,作者此時的視角是站在什么地方,應該是荷塘邊上應該是離荷花很近的。他寫了葉子、白花、清香,這是實寫,描寫的是靜態的景物;然后接著寫了微風吹過的葉子與花的顫動,還有看不見的流水,這是動態的描寫,這段作者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使畫面更加生動,形象地傳達出荷塘的風姿。(板書:動靜結合)大家找到這段用了幾個比喻句。然后找到本體和喻體,說說它們的相似點。連用比喻句有什么好處呢?極快的速度描繪出了一幅形象的荷塘月色圖。對于第三個比喻句,這是一種新的修辭方式,叫做通感。所謂通感,是利用諸種感官相互交通的心理現象,是一種感覺來描述表現另一種感覺的修辭方式。比如我有了一種感受,客觀上多種途徑可以傳達,但殊途同歸,令人體會到的是同一種結果,這就是通感形成的基礎,正如錢鐘書所說:“在日常經驗里,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鼻、舌、身各個官能的領域可以不分界限。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氣味似乎會有鋒芒。”它其實是一種特殊的比喻。它也要滿足某種相似性。大家看看,縷縷清香和喻體歌聲有什么相似性呢?都是絲絲縷縷,斷斷續續,若有若無。再如說某個同學的嗓子很粗,難道說他的聲音也有直徑嗎?比如你們笑的很甜美,你們決不認為你們的臉上抹了糖吧?下一段還有一處通感修辭,等會大家把它找出來。B、默讀第五段。寫了什么景物?月光、葉子、花、云,黑影、倩影、光與影,這是實寫,還有夢幻,這段是虛實相生。(板書:虛實相生)大家找找這段的比喻句,還有本體和喻體,它們的相似點;還有一處通感。朱自清已經把眼光放在更高更開闊處。C、默讀第六段。描寫的景物都有那些呢?楊柳、樹、遠山、路燈光等等。從楊柳到遠山,非常有層次感、立體感。而且樹影是黑色的,遠山是淡淡的,所以這段筆墨也是濃淡相宜。(板書:濃淡相宜)大家可以看到本段對樹木描寫的最多,詳略布局比較好,因為樹最能襯托這荷塘,月色(是最好的連接紐帶)(板書:詳略得當)。大家找找比喻句,本喻體以及相似點。從第四段到第五段,作者的視角離荷塘荷花越來越遠了,向著更開闊的地方伸展。當開闊到天邊的時候,不能再開闊了,聯想就開始了,自由是這樣翱翔的。我們在上節課已經探究了這兩處引用的用意,所以我們這節課不對這兩處引用的語言進行特別的賞析,當你們進入更高的學府深造的時候,不用老師在上面口干舌燥地講,也不用你們辛辛苦苦地聽,自然會明白南朝詩歌的優雅和風度。這幾段文字寫得非常美,體現了有動有靜,有虛有實,有濃有淡,有詳有略,才使整個畫面充滿了詩情畫意。㈢、課后習題。第二題我們在分析456段的時候已經做過了。現在大家看課后第三題。大家結合上下文,揣摩朱自清用的這些疊詞、修飾詞、還有動詞的運用。1、重疊詞的使用不僅描繪出了事物的狀態,而且使語氣舒緩,并能夠產生音韻和諧的美感。比如李清照的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聲聲慢》,詞本來就是合歌而唱的,疊詞曲折,使音律和諧動聽,在里面運用疊詞就使音律更加和諧。而括號中的詞沒有文采,只是客觀地描繪。2、“點綴”有裝飾的意義在內,好像是有意為之,“開”只是客觀描述;“裊娜”“羞澀”本來都是描摹女子的姿態、神情的,這里用來寫荷花,繪出了荷花的神韻,傾注了作者的主觀感情,激發作者的想象。而“已經盛開”“含苞欲放”只是客觀的陳述,感情色彩不強烈。3、“瀉”有種傾斜的感覺,傳神地寫出了光那種流動的感覺(波動說),與“靜靜地”配合在一起,準確地寫出了月光有形而無聲的特點。“照”字太直白。4、“浮”顯示出霧的輕飄狀態,是輕而緩地出來;“升”字太硬,無法突出霧的輕和柔。貼切,準確。5、“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疊詞的使用,造成音節上的重復,更突出樹多而密的特點。”遠近高低“雖然也寫出了不同的方面,但沒有疊音詞給讀者的感覺那么強烈。確實疊字大家通過閱讀,你們覺得朱自清的這篇荷塘月色的語言有什么特點呢?㈣、語言藝術總結朱自清語言的最大特點是自然新穎,流暢,樸素親切,遣詞用字準確貼切,大量的比喻運用,營造了生動形象的畫面,;疊詞的運用,深化描摹事物情態形狀的形象感“田田”表示荷葉密度,“層層”表示它的深度,“曲曲折折”表示荷塘的廣度等,疊字疊詞富有藝術表現力,而且節奏鮮明、韻律協調,富有音樂美;還有量詞的運用,它們常當成形容詞用,“一絲的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