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泰安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現代文閱讀(一)現代文閱讀Ⅰ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所謂建筑的外部空間,就是建筑外墻以外建筑群之間的空間,如果有包圍整個建筑群的圍墻,一般就指圍墻的范圍。如果沒有圍墻,那就是從視覺而言建筑群的影響范圍。由于中西文化觀念的不同,決定了其建筑材料和結構的不同,從而也決定了建筑的形體和內部空間存在巨大的差別。簡言之,中國建筑受到木結構梁柱結構的很大限制,外部形體不夠多樣,內部空間也不夠發達,總體風格傾向于溫潤柔美;西方建筑以磚石結構為本位,掙脫了梁柱體系,發展了拱券穹窿結構,大大拓展了形體和空間的創造可能性,在兩千多年的發展中,展現出綽約多姿的風貌,總體風格則傾向于剛健雄強。但是,當我們把眼光轉向室外,我們將會驚人地發現,由于中國人特別強勢的群體觀念,很早以來就發展了群體構圖的概念:建筑群以院落的形式橫向伸展,占據很大一片面積。這就產生了外部空間的課題,即通過多樣化的院落方式,把各個構圖因素有機組織起來,包括各單體之間的烘托對比、院庭的流通變化、空間與實體的虛實相映、室內外空間的交融過渡,以形成總體上量的壯麗和形的豐富,渲染出強烈的氣氛,給人以深刻感受。總之,中國建筑在外部空間的創造上,占據了世界的高峰,而遠遠凌駕于西方之上。可以說,“群”是中國建筑的靈魂,甚至為了“群”的統一,不惜部分地犧牲了單體的多樣。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欣賞中西建筑要有不同的眼光。欣賞中國建筑,不僅要欣賞某座建筑單體的造型,它的體、面、線的變化,內部空間所造成的氣氛以及裝飾的運用,而且要以更宏大的目光,著眼于欣賞建筑群的整體處理,包括單座在群中的作用,單座與單座的關系等等,可以說,“美在關系”這句話在中國建筑中體現得最為鮮明。(摘選自蕭默《建筑的意境》)材料二:中國園林建筑的藝術處理,是處理空間的藝術。中國的園林是很興旺的。北京故宮三大殿的旁邊,就有三海,郊外還有圓明園、頤和園等等,這是皇帝的園林。民間的老式房子,也總有天井、院子,這也可以算作一種小小的園林。宋代郭熙論山水畫,說“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這也是園林藝術的根本思想。園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夠居人,使人獲得休息,但它不只是為了居人,它還必須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術都是“望”,都是欣賞。不但“游”可以發生“望”的作用(頤和園的長廊不但引導我們“游”,而且引導我們“望”),就是“住”,也同樣要“望”。窗子并不單為了透空氣,也是為了能夠望出去,望到一個新的境界,使我們獲得美的感受。窗子在園林建筑藝術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內外就發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經過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畫。頤和園樂壽堂差不多四邊都是窗子,周圍粉墻列著許多小窗,面向湖景,每個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畫。而且同一個窗子,從不同的角度看出去,風光都不相同。這樣,畫的境界就無限地增多了。明代人有一小詩,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幾上閑,數竹窗外碧。簾戶寂無人,春風自吹入。”這個小房間和外部是隔離的,但經過窗子和外邊聯系起來了。沒有人出現,突出了這個小房間的空間美。這首詩好比是一幅靜物畫,可以當作塞尚畫的幾個蘋果的靜物畫來欣賞。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樓、臺、亭、閣,都是為了“望”,為了得到和豐富對于空間美的感受。頤和園有個匾額叫“山色湖光共一樓”。這就是說,這個樓把一個大空間的景致都吸收進來了。蘇軾詩“賴有高樓能聚遠,一時收與閑人”就是這個意思。頤和園還有個亭子叫“畫中游”。“畫中游”,并不是說這亭子本身就是畫,而是說,這亭子外面的大空間好似一幅大畫,你進了這亭子,也就進入到這幅大畫之中。所以明人計成在《園冶》中說:“軒高爽,窗戶鄰虛。納千頃之汪洋,收四射之爛漫。”概括說來,中國園林建筑的空間美,當如沈復所說的:“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這也是中國一般藝術的特征。(摘編自宗白華《此刻,讓美好發生》)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古代建筑由于受材料和結構的限制,其外部形體的單一性和內部空間的有限性形成了溫潤柔美的建筑風格和文化觀念。B.由于西方建筑采用磚石結構和拱券穹窿結構,這就大大增強了其形體和空間創造的可能性,形成綽約多姿的風貌也是必然。C.不論是圓明園、頤和園這樣的皇家園林,還是民間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都比較注重空間與實體虛實相映關系的處理。D.頤和園“畫中游”的亭子,在空間上特別注重了與周圍建筑和景觀關系的處理,充分體現了中國建筑“美在關系”的特征。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二中所述中國園林建筑是處理空間的藝術與材料一的中心論點是一致的。B.材料二中明代人的小詩可以證明材料一“室內外空間的交融過渡”的觀點。C.中國建筑空間藝術的處理占據世界高峰的原因是注重了建筑群的整體處理。D.古人論建筑藝術用“窗戶鄰虛”“虛中有實”等語,無不體現出高超的審美智慧。3.下列詩句,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A.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B.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C.未發嶺前鮮嫩草,哪流谷底透明泉。D.屏嶂鋪霞山積錦,龍潭印月水浮珠。4.兩則材料在論證方法上各具特點,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5.《項脊軒志》中曾這樣描述:“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請結合材料,簡析項脊軒的修葺是如何體現中國建筑藝術特點的。【答案】1.A2.C3.A4.①材料一以說理為主,采用對比論證分析中西建筑藝術在空間處理上的不同及原因;②材料二主要采用事例論證和引用論證,重在以物明理、引用說理。5.①窗戶使得內外交流,同時得到和豐富對空間美的感受,虛實結合;②垣墻以院落的形式橫向伸展,單體烘托對比,空間虛實相映,形成總體上量的壯麗和形的豐富,滿足了可望的需求。【解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由于受材料和結構的限制……形成了溫潤柔美的建筑風格和文化觀念”因果倒置。由原文“由于中西文化觀念的不同,決定了其建筑材料和結構的不同,從而也決定了建筑的形體和內部空間存在巨大的差別”可知,文中是文化觀念決定了建筑材料和結構的不同。故選A。【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文本內容推斷、推理的能力。C.“中國建筑空間藝術的處理占據世界高峰”錯誤,擴大了概念的外延。由原文“中國建筑在外部空間的創造上,占據了世界的高峰,而遠遠凌駕于西方之上”可知,原文只是說中國建筑在外部空間的創造上占據了世界的高峰。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和論據的能力。A.這兩句詩能準確證明材料二關于窗子在園林建筑藝術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的論點,其他都與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無關。故選A。【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一以說理為主,由原文“中國建筑受到木結構梁柱結構的很大限制,外部形體不夠多樣,內部空間也不夠發達,總體風格傾向于溫潤柔美;西方建筑以磚石結構為本位,掙脫了梁柱體系,發展了拱券穹窿結構,大大拓展了形體和空間的創造可能性,在兩千多年的發展中,展現出綽約多姿的風貌,總體風格則傾向于剛健雄強”可知,文章采用對比論證分析中西建筑藝術在空間處理上的不同及原因;材料二舉頤和園樂壽堂這一事例來論證窗子在園林建筑藝術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重在以物明理;原文“一琴幾上閑,數竹窗外碧。簾戶寂無人,春風自吹入”“山色湖光共一樓”“賴有高樓能聚遠,一時收與閑人”等處運用了引用論證,重在引用說理。【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結合材料二“窗子并不單為了透空氣,也是為了能夠望出去,望到一個新的境界,使我們獲得美的感受”“窗子在園林建筑藝術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內外就發生交流”可見,項脊軒的修葺體現了窗戶使得內外交流,同時得到和豐富對空間美的感受,虛實結合;結合材料一“通過多樣化的院落方式,把各個構圖因素有機組織起來,包括各單體之間的烘托對比、院庭的流通變化、空間與實體的虛實相映、室內外空間的交融過渡,以形成總體上量的壯麗和形的豐富,渲染出強烈的氣氛,給人以深刻感受”可見,項脊軒的修葺體現了垣墻以院落的形式橫向伸展,單體烘托對比,空間虛實相映,形成總體上量的壯麗和形的豐富,滿足了可望的需求。(二)現代文閱讀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選文一:村歌孫犁大官亭的野戰醫院里,新來了一批傷兵。是在大清河北作戰受傷的,里面有幾個饒陽縣今年春天參軍的戰士。戰士們給家里寫了信,母親和妻子們都去看望了。張崗貧農組也買了一筐鴨梨,募了一籃雞蛋,送去慰勞,李三同雙眉是代表。在傷兵里,雙眉看見了興兒,掛著一只胳膊。興兒和李三說是參加機槍班沖鋒受了傷。雙眉一句話也說不出,紅著臉笑了。興兒用那只好手輕輕拍著受傷的胳膊,好像是叫雙眉看。雙眉明白,這意思是說:你看我怎么樣,我受傷了。第二天,區里送來一封信說:野戰醫院的傷兵同志們要求張崗劇團給他們演演戲,叫李三加緊準備。李三拿著信找了雙眉去,笑著說:“你的工作來了!”雙眉接過信來看了看,抬頭問:“傷兵同志們為什么單到咱村?”李三說:“周圍幾十里,誰不知道張崗劇團?在冀中區,除了‘火線’,恐怕就屬咱們了,人家軍隊上能沒有聽說過?”雙眉說:“那可演什么節目哩?咱不演俗戲,新編又一下排不出來,全怨三哥,那兩天還批評我哩!”說完把嘴一努。李三說:“這怨三哥沒遠見。雙眉,這事全交給你,你用什么東西,使喚哪些人,告訴我,我給跑腿!反正,人家既然指名請咱們,咱們就得露一手,不能丟人!”雙眉想了想說:“我看還是演《比武從軍》。這個戲,別的劇團演不了,咱們又是熟戲,稍微拉拉場,吊吊嗓就行。三哥,你看怎么樣?”李三說:“對,就演這出。給軍隊演,又符題。我就喜歡這出戲,末了那一大段唱,別的劇團,就是沒法演,兩個人接著也唱不下來。你唱起來,可是從從容容,越到后來越有勁。不過那個武委會主任叫誰演哩?興兒不在家。”雙眉說:“就叫小三成替他,排的時候,小三成一塊學會了。”“好!”李三說,“帶著咱們那汽燈、好帳子、好幕去。演的時候,還得叫我干那個!”“什么那個?”雙眉問。“拿著大喇叭站臺!”李三比畫一下,笑著走了。演戲的那天是十月革命節。會場就在大官亭街當中那大場院里。吃過晚飯,周圍幾十里,道路上滿是人,走緊說:“今晚上是張崗的《比武從軍》!”“喂!那個女角叫什么?”“你這人!雙眉唄!”“對,真好嗓門,好長相,好走相,真,真比不了!”“有一年不唱了,聽說為唱戲受過批評哩?”“咳!不批評別的,單批評唱戲!”汽燈還沒掛起來,會場里就擠滿了人,賣糖的,烙餡餅的,老豆腐挑子也趕來了。傷兵同志們坐在場子當中,汽燈點著了,張崗劇團的人馬在臺上忙著,打鼓的老頭子郭老珍,架著腿,把手巾搭在膝蓋上,嘴里叼著一支只有在這個當口才肯抽的好煙卷。興兒掛著胳膊,走到后臺來和人們說話。在一個大油燈下邊,雙眉坐著她那小紅凳,正對著鏡子化裝。見興兒來了,就問:“你在哪看?”興兒說:“在臺下邊唄!”“有座物沒有?”“沒有。”“我給你帶來了一個。”雙眉說著站起來,往后一推那小紅凳。“咱們這劇團,越來越闊了,還置了家具?”興兒說。“這是我分的果實。”“你參加斗爭了啊?”興兒笑著。“你參加戰爭,我參加斗爭!”雙眉低聲說,在鏡子里輕輕一笑。“入黨了沒有?”興兒莊重地問。“快批準了。”雙眉的臉一紅,“你哩?”“我今天滿了候補期。”“我來演戲給你道喜!”雙眉笑著說。“先唱的時候,嗓子不要太高,這個地方是街心,容易收音。”興兒關照了雙眉幾句,就下去了。同志們看見興兒提著個小凳下來,有兩個人跑過來說:“王小興,哪來的小凳?”興兒說:“借的劇團的。”“還是你們本地人好啊!”“來!咱們三個擠著坐。”興兒說,“快開戲了,聽著吧!”今晚上沒有月亮,是個好晴天。星星像有喜事的人們的眼睛。一聲鑼響,開幕了。臺下的人擠著跟前去,說:“《比武從軍》!”“不要擠,不要碰著傷員同志們!”李三拿著個大喇叭,在臺上貓著腰喊叫。“雙眉!”臺下看見雙眉一上場,擠得更歡。前邊的人用死力頂著,像釘木樁,不讓擠過去。雙眉一出來,是在梨樹底下,里面有這么幾段:風吹枝兒樹貓腰,今年梨兒掛得好。上好的梨兒誰先嘗哪,我提著籃兒上前方呀。送梨的人兒回去吧,前方的戰斗正緊張啊。雙眉唱著,眼睛望著臺下面。臺下的人,不擠也不動,整個大廣場叫她的眼睛照亮了。她用全部的精神唱。她覺得:臺上臺下都歸她,天上地下都是她的東西。(選自孫犁《白洋淀紀事》)選文二:《村歌》這些篇目,差不多都是紀事,人物素描。那時我是當作完成一個記者的任務寫作的,寫得都很倉促,不能全面,名之為速寫,說明它們雖然都是意圖把握農村在偉大的變革歷程中的一個面影,一片光輝,一種感人的熱和力,但又都是零碎的,片面的。有一些地名和人名,后來也曾出現在我寫的小說里(其實嚴格講來,也只是較長的速寫),但內容并不重復。是因為我常常想念這些人和這些地方,后來編給它們一個故事,又成一篇作品,當然還是粗略的作品。我想,如果我永不忘記他們,我想念得再多一些,再全面一些,今后,我也許還能夠寫些比較全面的,比較符合他們偉大的面貌的作品吧。(摘選自孫犁《農村速寫·后記》)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篇以大官亭野戰醫院新來一批傷兵展開情節,既渲染出故事的時代背景,又為雙眉的出場做了鋪墊。B.演戲當天人們在路上的議論,反映了人們對雙眉因演戲受到批評略有同情,也從側面體現了雙眉演技的高超。C.小說通過刻意描寫“賣糖的,烙餡餅的,老豆腐挑子也趕來了”這一場景,來表現雙眉演出現場的熱鬧氛圍。D.小說結尾處“臺上臺下都歸她,天上地下都是她的東西”,表現了雙眉受批評后又復出演戲時的自我陶醉的心理。7.關于文中雙眉與李三對話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三一開口就把演戲稱為“工作”,暗示出他以工作為名的強制性心理。B.李三前后兩處“笑”的內涵明顯不同,后面這處笑里飽含著得意與釋然。C.兩人的對話直接而坦誠,這是革命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精神的典型表現。D.對話一再強調《比武從軍》演唱的難度,發揮了對主要人物的襯托作用。8.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雙眉的形象特點。9.從材料二可以看出,這篇小說創作之初“是當作完成一個記者的任務寫作的”,“差不多都是紀事,人物素描”,可以“名之為速寫”,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小說從哪些方面體現了新聞速寫的特點。【答案】6.D7.A8.①有個性、有魄力,勇于擔當;②多才多藝,干活細心又麻利;③樂觀開朗,坦率直爽;④積極向上、熱愛革命。9.①新聞性:通過雙眉演戲慰勞受傷戰士,及時地表現革命區典型新事件和人物新風貌。②真實性:圍繞雙眉慰勞演出這一核心情節,表現了革命區女性在革命中勇于展現自身價值的時代風尚。③塑造形象手法略為簡單,借助了白描、敘述、對話、側面烘托等。④篇幅短小,僅僅圍繞雙眉慰勞演出這一核心情節展開。【解析】【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D.“自我陶醉”錯,應是“用演戲來慰問并激勵人們參加戰斗的自豪感”。故選D。【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文中相關內容的能力。A.“暗示出他以工作為名的強制性心理”錯誤,李三由原來的反對雙眉唱戲,到把唱戲當作一項工作,反映出他對雙眉唱戲態度的轉變與認同。故選A。【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傷兵同志們要求演戲,一年沒演戲了,但雙眉堅持不演俗戲,果斷確定演《比武從軍》,可見雙眉有個性、有魄力,勇于擔當;“拉拉場,吊吊嗓”“雙眉說:‘就叫小三成替他,排的時候,小三成一塊學會了’”“你唱起來,可是從從容容,越到后來越有勁”“真好嗓門,好長相,好走相,真,真比不了!”“對著鏡子化裝”,通過雙眉的語言、動作及其他人的語言可知,雙眉能排練戲,能唱戲,會化裝,又演得好,做事情想事情很周到,想到做到,可謂多才多藝,干活細心又麻利;一年沒演戲,但相信能演好《比武從軍》,“全怨三哥,那兩天還批評我哩”,和李三對話,直接指出李三的錯誤。可見雙眉樂觀開朗,坦率直爽;申請入黨,快被批準了,可見雙眉積極向上、熱愛革命。【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體裁特征的能力。“野戰醫院的傷兵同志們要求張崗劇團給他們演演戲”,雙眉要出演符題的《比武從軍》,由此可概括出文章的新聞性:通過雙眉演戲慰勞受傷戰士,及時地表現革命區典型新事件和人物新風貌;雙眉主演《比武從軍》,她主持排演并是主角,“她用全部的精神唱。她覺得:臺上臺下都歸她,天上地下都是她的東西”,據此可知文章具的真實性:圍繞雙眉慰勞演出這一核心情節,表現了革命區女性在革命中勇于展現自身價值的時代風尚;塑造主人公雙眉形象的手法較為簡單,“雙眉一句話也說不出,紅著臉笑了”等是白描;“雙眉坐著她那小紅凳,正對著鏡子化裝”“雙眉一出來,是在梨樹底下”,大部分是敘述;還有雙眉和李三、興兒的對話;“真好嗓門,好長相,好走相,真,真比不了!”側面烘托等;文章內容簡單,篇幅短小,情節不蔓不枝,僅僅圍繞雙眉慰勞演出這一核心情節展開。二、古代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吳漢破公孫述于魚涪津。詔漢直取廣都,據其心腹。漢乃進,拔之,遣輕騎燒成都市橋。帝必欲降之,下詔喻述曰:“勿以來歙、岑彭受害自疑,今以時自詣,則宗族完全,詔書手記,不可數得。”述終無降意。帝戒漢曰:“成都十余萬眾,不可輕也。但堅據廣都待其來攻忽與爭鋒若不敢來公轉營迫之須其力疲乃可擊也”漢乘利,遂自將步騎進逼成都,使副將劉尚將萬余人屯于江南,為營相去二十余里。帝聞之大驚,讓漢曰:“比敕公千條萬端,何意臨事勃亂!賊若出兵綴公,以大眾攻尚,尚破,公即敗矣。幸無他者,急引兵還廣都。”詔書未及,述果使其大司徒謝豐、執金吾袁吉出攻漢,使別將劫劉尚,令不得相救。……公孫述困急,謂延岑曰:“事當奈何!”岑曰:“男兒當死中求生,可坐窮乎!財物易聚耳,不宜有愛。”述乃悉散金帛,募敢死士以配岑。岑于市橋偽建旗幟,鳴鼓挑戰,而潛遣奇兵出漢軍后襲擊,破漢,漢墮水,緣馬尾得出。冬月戊寅,述自將數萬人攻漢。漢使護軍高午將銳卒數萬擊之,述兵大亂。高午奔陳刺述,洞胸墮馬,左右輿入城。述以兵屬延岑,其夜,死。明旦,延岑以城降。吳漢夷述妻子,盡滅公孫氏,并族延岑,遂放兵大掠。帝聞之怒,以譴漢,又讓劉尚曰:“城降三日,吏民從服,口以萬數,一旦放兵縱火,聞之可為酸鼻。尚宗室子孫,嘗吏職,何忍行此!良失斬將吊民之義也!”(摘編自《資治通鑒·漢紀(世祖光武皇帝)》)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但堅據廣/都待其來/攻忽與爭鋒/若不敢來/公轉營/迫之須其力/疲乃可擊也B.但堅據廣/都待其來/攻忽與爭鋒/若不敢來/公轉營迫之/須其力疲/乃可擊也C.但堅據廣都/待其來攻/忽與爭鋒/若不敢來/公轉營迫之/須其力疲/乃可擊也D.但堅據廣都/待其來攻/忽與爭鋒/若不敢來/公轉營/迫之須其力/疲乃可擊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江南,文中指長江以南的地區。古時還往往代表著美麗富庶的水鄉和繁榮發達的文化教育。B.“比敕公千條萬端”中,“敕”與《林黛玉進賈府》中“敕造寧國府”中“敕”字的意思相同。C.冬月,指農歷十一月。也稱子月,子本義為滋生,人為萬物之靈,所以子假借為人之初生者。D.“并族延岑”中,“族”與《阿房宮賦》中“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中“族”的意思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劉秀在吳漢打敗了公孫述后,命令吳漢直接攻取廣都縣,派遣士兵火燒成都的市橋來逼迫公孫述投降。B.進攻成都的時候,光武帝告誡吳漢不可輕敵并且出謀劃策,但吳漢不聽,最終導致漢軍身處危險境地。C.吳漢與劉尚軍營相距二十多里,劉秀聞后寫信指出弊端。事實果如其所料,體現劉秀敏銳的軍事眼光。D.延岑在成都市橋假意挑戰,暗地里派奇兵偷襲漢軍后方,使吳漢狼狽敗逃,這為延岑的結局埋下禍根。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今以時自詣,則宗族完全,詔書手記,不可數得。(2)男兒當死中求生,可坐窮乎!財物易聚耳,不宜有愛。14.史學家稱贊光武帝“以柔術治天下”,請結合文本概括分析。【答案】10.C11.B12.A13.(1)現在順時勢親自來投降,宗室家族就能保全,詔書由我親筆書寫,是不可多次得到的(殊榮)。(2)男兒應該從死亡中尋求生路,怎么能坐著等待滅亡(或坐以待斃)呢?財物是很容易聚斂的,不應該吝嗇。14.①劉秀誠心誠意招降公孫述②吳漢不聽指揮,劉秀仍循循善誘③吳漢屠戮成都,劉秀出于保護的角度責備劉尚沒有勸阻,并沒有對吳漢加以刑罰。【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只堅守廣都縣,等他前來進攻,不要和他交戰。如果敵人不敢來攻,你就轉移軍隊駐地逼迫他,等他力量倦怠,才可進攻。“廣都”是地名,做“據”的賓語,不能斷開,排除AB;“迫之”是“轉營”的目的,不能斷開,排除D。故選C。【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及文言一詞多義的能力。A.正確。B.錯誤,“敕”字的意思不同。前者是告誡,后者是皇帝詔令。句意:最近我不厭其煩地告誡你。/奉皇帝命令建造的寧國府。C.正確。D.正確,“族”的意思相同,都是“族滅,消滅”。句意:并且消滅了延岑。/滅掉秦國的正是秦國,不是天下的人。故選B。【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劉秀……派遣士兵火燒成都的市橋來逼迫公孫述投降”張冠李戴,結合原文“漢乃進,拔之,遣輕騎燒成都市橋”可知,“派兵火燒成都的市橋”的是吳漢。故選A。【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時”,順時勢;“詣”,來;“完全”,保全;“手”,親手,親自。(2)“死中求生”,從死亡中尋求生路;“坐窮”,坐著等待滅亡;“愛”,吝嗇。【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據“帝必欲降之,下詔喻述曰:‘勿以來歙、岑彭受害自疑,今以時自詣,則宗族完全,詔書手記,不可數得。’”可知,劉秀誠心誠意招降公孫述;根據“帝聞之大驚,讓漢曰:‘比敕公千條萬端,何意臨事勃亂!賊若出兵綴公,以大眾攻尚,尚破,公即敗矣。幸無他者,急引兵還廣都。’”可知,吳漢不聽指揮,劉秀仍循循善誘;根據“帝聞之怒,以譴漢,又讓劉尚曰:‘城降三日,吏民從服,口以萬數,一旦放兵縱火,聞之可為酸鼻。尚宗室子孫,嘗吏職,何忍行此!良失斬將吊民之義也!’”可知,吳漢屠戮成都,劉秀出于保護的角度責備劉尚沒有勸阻,并沒有對吳漢加以刑罰。參考譯文:吳漢在魚涪津打敗了公孫述。劉秀命令吳漢直接攻取廣都縣,占據要地。吳漢于是進軍,占領該地,派遣輕裝疾行的騎兵火燒成都的市橋。劉秀一定要招降公孫述,下詔書告訴公孫述說:“不要因為來歙、岑彭兩人被(你派人)殺死就使自己遲疑不決,現在順時勢親自來投降,宗室家族就能保全,詔書由我親筆書寫,是不可多次得到的(殊榮)。”公孫述最終沒有投降的心意。皇帝告誡吳漢說:“成都有十多萬兵卒,不可輕視。只堅守廣都縣,等他前來進攻,不要和他交戰。如果敵人不敢來攻,你就轉移軍隊駐地逼迫他,等他力量倦怠,才可進攻。”吳漢趁著優勢,親自率領步兵騎士逼近成都,派副將劉尚率領一萬多人駐守在長江以南,建造軍營相距二十里。皇帝知道這個軍情,十分震驚,指責吳漢說:“最近我不厭其煩地告誡你,哪里料想你做事竟如此違背事理呢!如果敵人出兵牽制你,又派大批人馬攻擊劉尚,劉尚被打敗,你也就失敗了。如幸好沒有其他事,那就趕快帶兵回到廣都縣去。”詔書還沒到達,公孫述果然派遣大司徒謝豐、執金吾袁吉出城攻擊吳漢,派其他將領威逼劉尚,使他們不能互相救助。……公孫述困厄危急,對延岑說:“事情應該怎么辦?”延岑說:“男兒應該從死亡中尋求生路,怎么能坐著等待滅亡(或坐以待斃)呢!財物是很容易聚斂的,不應該吝嗇。”公孫述就將黃金布帛全部散播給大家,招募敢于犧牲的勇士來配合延岑。延岑在成都市橋插立旗子,加以偽裝,擊鼓挑戰,然而秘密派遣奇兵在吳漢的軍隊后面偷襲吳漢,打敗了吳漢,使吳漢掉進水里,抓著馬尾巴才逃出。農歷十一月,戊寅日(十八日),公孫述親自率領幾萬人去攻打吳漢,吳漢派護軍高午率領幾萬精銳士兵迎擊他,公孫述的軍隊大亂,高午奔到陣里猛刺公孫述,穿透其胸膛,公孫述掉下馬來,左右用車將他運到城里。公孫述將軍隊托付給延岑,當天夜里,就死了,第二天早晨,延岑舉城投降。吳漢殺了公孫述的妻子和兒子,將公孫氏全都滅了,并且消滅了延岑,最后放縱軍隊大肆掠奪。皇帝知道了這件事,很生氣,譴責吳漢。又指責劉尚說:“成都已經投降三天,官民順服,人口以萬計算,一旦放任士兵任意放火,聽到的人都會酸鼻流淚,你是宗室的子孫,又曾任官職,怎么忍心做這種事呢!你實在是有失砍殺敵將、撫慰百姓的道義!”(二)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小題。松門歐陽修島嶼松門數里長,懸崖對起碧峰雙。可憐勝境當窮塞,翻使留人戀此邦。亂石驚灘喧醉枕,淺沙明月入船窗。因游始覺南來遠,行盡荊江見蜀江。注:此詩作于歐陽修被貶夷陵時。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人開篇描繪松門島的形態,突出了松門島雄奇險峻的特點。B.“可憐”二句,悲嘆自己遭遇貶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失意。C.頸聯對句,以對寫之法寫淺沙明月入窗,融情入景輾轉難眠。D.尾聯兩句總攬前聯,以議論抒發了路途遙迢不見盡頭的感慨。16.“亂石驚濤喧醉枕”與李白《將進酒》中的“但愿長醉不愿醒”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結合文本對比賞析。【答案】15.B16.①兩詩皆有“醉”字,歐陽修被貶夷陵,李白不被重用,二人都借“醉酒”來麻痹自己,安撫失意。②歐詩借景抒情,借“亂石”“驚濤”意象抒發內心的失意與愁緒。③李詩借美好的期望“長醉不醒”表達對現實的不滿,抒發內心的憤懣痛苦。【解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B.“‘可憐’二句,悲嘆自己遭遇貶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失意”錯,“可憐”是可愛之意,表達詩人對景色的贊嘆與喜愛。故選B。【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句及表現手法的能力。“亂石驚濤喧醉枕”,“醉枕”,人因酒醉臥枕上。結合注釋可知,此詩作于歐陽修被貶夷陵時,那么這個“醉”應當別有深意,有解酒澆愁,麻痹自己之意。李白詩句“但愿長醉不愿醒”,后句是“古來圣賢皆寂寞”,詩人曾喟嘆“自言管葛竟誰許”,說古人“寂寞”,其實也表現出了自己的“寂寞”,所以才愿長醉不醒了,這里,詩人是用古人的酒杯,澆自己的塊壘。可見兩詩皆有“醉”字,歐陽修被貶夷陵,李白不被重用,二人都借“醉酒”來麻痹自己,安撫失意。“亂石驚濤喧醉枕”,寫松門附近江水兩種不同景色。詩人乘舟往游,舟經亂石險灘處,舟中人臥在枕上能聽到湍急的江水沖擊亂石的喧騰聲。詩人雖自戒在貶地不作“戚戚之文”,但仕途挫折的失意自不能忘懷。此句借景抒情,借“亂石”“驚濤”意象抒發內心的失意與愁緒。李白詩句“但愿長醉不愿醒”,表面看是詩人沉醉于美酒不愿醒來,但真正原因是醒來還要面對污濁的現實,不如不醒。可見李詩借美好的期望“長醉不醒”表達對現實的不滿,抒發內心的憤懣痛苦。(三)名篇名句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論語·衛靈公》中,孔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個字向子貢闡釋了待人接物行為準則。(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體現了東坡先生筆力之奇崛。(3)《春江花月夜》中,張若虛兩個連續問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我們拋出了一個宇宙間的終極問題。【答案】①.己所不欲②.勿施于人③.相顧無言④.惟有淚千行⑤.江畔何人初見月⑥.江月何年初照人【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如“己”“惟”“畔”等。三、語言文字運用(一)語言文字運用Ⅰ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10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從北京前往陜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重溫革命戰爭時期黨中央在延安的①,緬懷老一輩革命家的②,宣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賡續紅色血脈、傳承奮斗精神,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向歷史和人民交出新的優異答卷的堅定信念。延安是中國革命的圣地、新中國的搖籃。這里見證了我們黨召開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展延安整風運動,領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昔日,老一輩革命家篳路藍縷,③,從延安走到了北京。今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從北京來到延安,聆聽歷史的聲音,面向未來宣示。十八大以來,新當選的中央領導集體進行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宣示,這是第三次。時光是忠實的記錄者,記錄下每一次宣示的莊嚴豪邁;記錄下為實現對人民的諾言而步履不停的堅實腳印;記錄下中國共產黨人的信念堅如磐石。初心在胸中,使命在肩上,矢志不渝,精神昂揚,勇毅前行。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20.請給這則新聞擬寫一個正標題和副標題。(正標題不超過12個字,副標題不超過18個字)【答案】18.①崢嶸歲月②豐功偉績③披荊斬棘19.①將時光比作忠實的記錄者,化抽象為具體,生動形象地點明了時光真實記錄歷史的特點;將信念比作磐石,化抽象為具體,生動形象地點明了共產黨人信念的堅定。②三個“記錄下”構成排比,節奏鮮明,富有氣勢,由淺入深地表達了共產黨人從語言、行動、思想上都不忘初心、緬懷歷史、繼續奮斗的堅定信念。20.(正標題)重溫崢嶸歲月,燭照光明未來(副標題)習總書記等中央領導集體前往延安宣示【解析】【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①此處指革命戰爭時期黨中央在延安的不平凡的日子,可填“崢嶸歲月”。崢嶸歲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②此處說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建立了偉大的功績,可填“豐功偉績”。豐功偉績:偉大的功績。也說豐功偉業。③此處和“篳路藍縷”連用,指艱難開創事業,可填“披荊斬棘”。披荊斬棘:比喻在前進道路上清除障礙,克服重重困難。【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及賞析表達效果的能力。句中“時光是忠實的記錄者”本體是“時光”,喻體為“記錄者”,比喻詞為“是”,以忠實的記錄者比喻時光,化抽象為具體,“記錄下每一次宣示的莊嚴豪邁”即記錄歷史,生動形象地點明了時光真實記錄歷史的特點;“信念堅如磐石”,本體是“信念”,喻體是“磐石”,比喻詞為“是”。將信念比作磐石,化抽象為具體,生動形象地點明了共產黨人信念的堅定。三個“記錄下……”構成排比,節奏鮮明,讀來朗朗上口,富有氣勢;“宣示”“步履不停”“信念”三組詞由淺入深地表達了共產黨人從語言、行動、思想上都不忘初心、緬懷歷史、繼續奮斗的堅定信念。【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擬寫新聞標題的能力。標題要概括新聞的主要事實或中心思想,語言要簡潔明快。本文主要事件是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從北京前往陜西延安學習瞻仰。正標題可以使用具有表現力語句,例如使用一些修辭手法,使標題生動。結合關鍵句“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重溫革命戰爭時期黨中央在延安的崢嶸歲月”“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從北京來到延安,聆聽歷史的聲音,面向未來宣示”,提取“瞻仰”“重溫”“聆聽歷史的聲音,面向未來宣示”等詞句。可擬正標題為:重溫崢嶸歲月,燭照光明未來。副標題是主標題的補充,對主標題加以解釋說明,明確并且完善自己想表達的內容。根據主要事件及關鍵句,可擬副標題為:總書記等中央領導集體前往延安宣示。或:習總書記瞻仰革命圣地延安。(二)語言文字運用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筷子起源于中國,古代叫箸(箸者,助也,意思是幫助吃飯的工具)。因“箸”與“住”字諧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語,所以,就反其意而稱之為“筷”,①。②?我們早已無從考證。《禮記》鄭玄注云:“以土涂生物,炮而食之。”說的是先民把谷子用樹葉包好,糊上泥再放入火中烤熟。其間不時地用樹枝撥動,讓谷物得到均勻的受熱后再食用,也許是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啟發,一根樹枝逐漸變成了兩根,樹枝又被竹木代替,最原始的筷子就出現了。中國最早的筷子是安陽殷墟1005號墓發現的六個銅箸頭。據考證發現,這六個銅箸頭是③。所以,學術界認為筷子當作餐具使用是在商代。也就是這個時期,筷子才成為古代飲食的主流餐具。21.下列各項中,和畫橫線的句子指出的語言現象相同的一項是()A.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B.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C.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D.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答案】21.D22.①這就是筷子名稱的由來②究竟是誰發明了筷子③為進餐準備的【解析】【2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修辭手法的能力。畫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器具包裝與物流考核試卷
- 2024年項目管理專業人士資格認證考試專業知識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注會考試成功的秘訣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考試實操指導試題及答案
- 電氣設備光纖傳感技術考核試卷
- 環保志愿者培訓考核試卷
- 掌握技巧2024年項目管理專業人士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
- 江蘇河道杉木樁施工方案
- 中型海水淡化處理設備考核試卷
- 項目管理人員資格考試資格設置試題及答案
- 《內在強大:應變萬難的力量》記錄
- TSHJX 067-2024 基于TACS的全自動運行線路綜合聯調技術規范
- 2024至2030年中國擦窗機器人產業競爭現狀及投資決策建議報告
- 益母草顆粒的保肝作用機制
- 中國經濟史教學課件第八章近代農業經濟的發展
- 2024年東南亞生化需氧量(BOD)分析儀市場深度研究及預測報告
- 《裝飾構造與施工工藝實習》課程標準
- 高中數學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試
- 數學教育研究導論
- 醫療器械委托生產控制程序
- 【《大班幼兒合作行為的現狀及培育策略探析》8900字(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