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亞里士多德《詩學》中“悲劇”的闡釋——以古希臘戲劇為參照摘要:亞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學和哲學的奠基人。他的《詩學》是西方美學和哲學史上最寶貴的一份遺產。西方的悲劇學說主要起源于古希臘,而古希臘的悲劇學說主要體現在亞里士多德的悲劇論中,他《詩學》中的悲劇論影響了西方悲劇學的發展和演變,為西方“悲劇”這個范疇奠定了基礎,本文通過剖析悲劇的藝術特征、構成要素、審美意義和價值,在論悲劇中展開他的美學思想。關鍵詞:悲劇;行動;憐憫;恐懼;引語: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給悲劇這樣的定義:“悲劇是對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模仿,具有一定的意義;它的媒介是語言,具有各種悅耳之音,分別在劇的各部分使用。模仿的方式是借人物的動作來表達而不是采用敘述法,借引起憐憫與恐懼來使這種情感得到陶冶凈化。”根據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看出,亞里士多德理解的悲劇有以下五點區別于其他藝術形式的獨特表征:(1)悲劇是嚴肅劇,模仿嚴肅的行動,高尚的人的行動。這點跟史詩很相近,但不同于喜劇。(2)悲劇通過劇中人物動作模仿對象,具有完整、統一、有確定長度的情節結構。這點不同于情節多元化、篇幅很長的史詩.(3)悲劇使用各種優美的語言形式,包括有韻律、節奏的對話和歌曲,伴隨人物行動,以綜合的表現手段造成特殊的藝術形式。(4)悲劇不是頌詩,不是平直贊頌高尚人物和善的行為,它表現好人經歷坎坷命運、痛苦磨難。這類突發事變引發憐憫與恐懼,體味悲壯和崇高。(5)悲劇的目的是凈化情感、陶冶人的品性。因此,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深刻理解亞里士多德關于悲劇的定義:一、悲劇是對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模仿首先,它是對一個行動的模仿。悲劇不同于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它模仿的不是某一種姿態、顏色或聲音而是人的行動。當然,行動是包含姿態、顏色或聲音的,不過它們僅作為一種表征附在行動上用以說明或渲染某種行動,也就是說,它們只是行動的附著,并不是悲劇要真正模仿的,而悲劇真正模仿的是行動。因此,這樣的模仿具有更現實、更直接的特點,它以直觀的形式刺激人們的感官,而不像其它藝術需要通過暗示訴諸于人們想象的東西。一般情況下,悲劇排斥遙遠的、朦朧的、空幻的東西,即使是模仿神靈,當讓他架著七彩云出現在觀眾面前,也需要把它打扮成觀眾的感官所能直接感受的樣子。比如宙斯出現時天空中就會伴著閃電雷雨,而宙斯有時以羊的面貌出現,有時以牛的樣子出現,不管是以什么樣子來呈現,都是觀眾所熟悉的,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原型。其次,悲劇是對一個完整的、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模仿。并非任何行動都是完整的、只有有一定長度的行動才能夠成為悲劇。亞里士多德在《詩學》里提到所謂完整:就是一件事情有開頭、中間和結尾。這樣的模式才可以以看出其中的因果聯系;所謂有一定長度:即不可太短,一下子就看到了結局,同時也不可太長,使觀眾總也看不到結局而著急。過于微小或龐大的東西都不能產生美感。悲劇的長度受兩方面因素制約:一方面是悲劇本身,就其本身來說,其長度只要容許事件相繼出現,按必然性規律的要求由逆境轉入順境或由順境轉入逆境就可以了;比如索福克勒斯的劇作《俄狄浦斯在科羅諾斯》劇情大體是:俄狄浦斯在途中與人爭吵而殺死了對方,卻不知對方竟是自己的父親。他來到忒拜后取得了王位,想不到娶了自己的母親。由于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弒父娶母的罪行,他一直沒有感到痛苦,但他最終發現了自己的秘密,明白了自己犯下的罪行,從而也就失去了原來的平靜與幸福。他自己弄瞎了雙眼,懷著沉重的心情開始流浪,來到了科羅諾斯。在科羅諾斯他遵從神意,不愿隨兒子再回忒拜。最終,他由于遵從神旨而使自身的分裂達到和解,于是肢體痊愈,眼睛也得以復明,成了科羅諾斯的保護者。這就是一部典型的具有開端、延續和終結的完整的悲劇,悲劇的結局由逆境轉入順境,是一種理想的結局。另一方面是演出時間。悲劇總是要上演的,上演當然不能轉瞬即逝或無休無止。按古希臘傳統慣例,三出悲劇及一出羊人劇占一個白天的時間為好。再次,悲劇是對一個嚴肅的行動的模仿。悲劇就兩個方面說是嚴肅的。一方面它的人物是高尚的人、比一般人好的人。悲劇主人公都不是凡夫俗子,一般人不具備當犧牲的資格。主人公都是有著高貴血統的人,具有通神性,只有他們才配被神挑選出來完成犧牲與贖罪的神圣命運。另一方面,他的動作是可怕的和可憐的。這兩方面相互關聯,不可分割。只有高尚的人、比一般人好的人,才可能發出可怕的或可憐的動作;也只有可怕的和可憐的動作才可以看出人的高尚的品格。喜劇人物是卑殘的,因此行動是瑣屑的,無聊的,反之亦然。同時可怕的和可憐的也不可分,只有結合在一起,才成為嚴肅。單純的可怕或單純的可憐只可以刺激人們的某方面的情感,而不能引起悲劇所特有的恐懼與憐憫之情。悲劇描寫的是高尚的人、比一般人好的人陷入了不應有的厄運,他自身是高尚的,不能不使我們感到可憐;同時他的行動是悲慘的,又不能不使我們感到可怕。人們正是在這種可憐可怕交錯而生的激情中才體味到作品的嚴肅性。比如歐里庇得斯的悲劇《美狄亞》中的主人公美狄亞便是科爾喀斯國的公主,而她的丈夫是忒薩利亞的伊俄爾科斯城合法國王。美狄亞本是一位美麗高貴的公主遇上來取金羊毛的伊阿宋后,對其一見傾情,為了愛情,她可以不惜一切,拋棄故土的富貴生活,拋棄現成的作為科爾喀斯公主的權勢,甚至殺死親兄弟,孤身與伊阿宋私奔。但伊阿宋為了權勢違背當年信誓旦旦的諾言,拋棄妻子。這樣一位高貴癡情的女子,在愛與恨的強烈交織中,做出了瘋狂可怕的舉動,施用咒術,燒死公主和國王殺死親生兒子以此作為對于伊阿宋的報復。最終她背井離鄉,帶著對親人故國的思念孤獨終老,令人可怕又可憐,令人震撼又同情。亞里士多德認為悲劇的效果,建立在事件本身的可怕與可憐的特點之上。因此,弄清什么事件是可怕的與可憐的是很重要的。他說,一切事件中,最可怕和可憐的行動莫過于親屬間的兇殺。非親屬問、仇敵間的殺致固然可怕但不可憐,親屬間的一般性苦難雖然可憐,而不可怕。但親屬間的兇殺也不是都可取。有這樣四種情況:一是知道對方是親屬而有意謀殺,如歐里彼德斯的悲劇(美狄亞)為報復忘恩負義的丈夫伊阿宋而殺死自己兩個孩子。二是知道對方是親屬蓄意謀殺而未成為事實。如索福克勒斯悲劇《安提戈里》里描寫的海蒙因痛恨父親克瑞食害死未婚妻安提戈里,欲殺克瑞翁而未成。三是殺害后發現對方是親屬而痛不欲生。如索福克勒斯的悲劇《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打死伊利俄斯很久才發現死者是自己的父親。四是不知道對方是親屬欲謀殺,因及時發現而罷手。如歐里彼德斯的一部悲劇《伊菲革涅亞在陶洛人里》,姐姐伊菲革涅亞因及時發現準備作為犧牲的俄瑞斯武斯是自己的弟弟,遂即與他設計雙逃出險地。這四種情況均曾出現在悲劇里。而且大多數希臘悲劇都取自為數不多的英雄傳說中的家族故事。但亞里士多德認為,這只是碰巧,不應成定例,詩人們完全可以突破它。二、 悲劇借引起憐憫與恐懼而使這種情感得到陶冶亞里士多德認為:藝術的目的在于娛樂,對于悲劇來說,就是引起恐懼與憐憫之情,是由劇中人物遭受不應當遭受厄運的一種同情。人們內心本來就有一種恐懼與憐憫之情,悲劇的作用就是使這種情感發泄出來,而且悲劇所描寫的那些可怕與可憐的行動也很容易使人們將其與生活聯系在一起,對高尚的人憐憫自然會使人傾向高尚,對某些厄運的恐懼也會因為不斷的發散而得以陶冶。悲劇不僅使人看到高尚的人遭遇的不幸,而且使人看到處于不幸之中人的高尚。隨著恐懼與憐憫之情的激發,一種道德上的自我檢討也必然在心底泛起。因此,正像狄德羅所夸張地說:“當人們從劇場中走出來時候,一般比走進去的時候高尚些。”任何人只要一聽到《被縛的普羅米修斯》的故事,就會心靈震顫,它讓人感受到命運之嚴酷,偉大的普羅米修斯曾經幫助宙斯取得王位,但為了人類不繼續在黑暗中承受苦難,違背了宙斯的意志,盜取了火種給人類,但他的命運也從此走向了苦難的深淵,宙斯不念舊情把他釘在高加索風雨侵蝕的峭壁上讓他經受地獄般的劫難,派有翅膀的狗和兇猛的鷹貪婪地啄食他的肝臟,飲他的血,這期間普羅米修斯忍受著肉體和精神上的折磨。但他為人類的奉獻犧牲精神和與命運抗爭的毅力勇氣使他永垂不朽,人們不僅深切感受他的不幸遭遇,更崇拜他在不幸中的堅強高尚,一種普羅米修斯的精神深深震撼著人們的心靈。而真正優秀詩人應能真實地模仿并激發這種情感。在《修辭學》中,亞里士多德定義恐懼是種“對降臨的災禍因意想到它會導致毀滅或苦難而引起的痛苦不安的情緒”。人們聽到比自己更好或與自己相似的人受到災禍,推己及人,想到自己也可能受害,就會有“恐懼心態”。他又定義憐憫“因見知不應受害者身上落有毀滅性或痛苦的災禍,覺得自已或親友也可能遭受相似災禍,就會引起憐憫這種痛苦情感。”由上可知,無恐懼即無憐憫,二者同根并生,都是因想到劇中的厄運、災禍可能相似的發生在自己周圍的實際生活中才引發的。亞里士多德強調,悲劇創作要情節逼真、情感逼真,要求詩人創作時,自己仿佛有劇中人物的情感,真切的進入角色的情感,這不是迷狂,而是一種天才的“靈敏”。三、 悲劇是“借人物的動作來表達,而不是采用敘述法”這是講悲劇的成分。悲劇的成分有六種,即情節、性格、言詞、思想、歌曲、形象。其中情節是最重要的,所謂情節就是劇中的行動或者說是事件的安排。其次是性格。性格是人物行動的原因。第三是思想。思想也是行動的造因,是使人物說出當時當地所可說、所宜說的話的能力。第四是言詞。言詞即指對話,是悲劇的主要表達手段。第五是歌曲。歌曲一般由合唱隊來演唱,與劇情的發展關系不大,主要起各場間幕的作用。最后是形象。指演員的扮相及道具,與詩的藝術聯系最少。這里著重分析亞里士多德悲劇的情節。亞里士多德認為,情節即行動,是悲劇的基礎和靈魂。一出悲劇的好壞,主要看它的情節安排得是否成功。理想的悲劇是復雜的悲劇,它所模仿的是通過“突轉”和“發現”而達到結局的行動。“突轉”是劇情的突然向相反方向轉變。“發現”是主人公由不知到知的醒悟。這兩個因素是構成復雜悲劇的最重要因素。人們的恐懼和憐憫之情主要由“突轉”和“發現”引導出來的。“突轉”伴隨著“發現”而“發現”就意味著突轉'。如《俄狄浦斯王》中,報信人道破俄狄浦斯的身世后,本想安慰俄狄浦斯,解除他害怕證實他殺父娶母的恐懼心理,結果適得其反。俄狄浦斯從此“發現”自己所犯的罪行,使劇情發生了“突轉”。“突轉”不能由逆境轉入順境,必須由順境轉入逆境,而且不應是好人和極惡的人由順境轉入逆境,只能是介乎這兩種人之間的,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公正的人由順境走入逆境。亞里士多德提倡的悲劇情節圍繞人自身的活動旋轉,是對希臘古典時期悲劇內容重大進展的極好概括。結語:亞里士多德認為悲劇是一種綜合性模仿,是具有高級價值的藝術形式。悲劇嚴肅、集中、詳細地表現現實生活,刻畫人物的性格,體現詩人對社會和人生的深刻見識,具有認知價值;悲劇在形象中揭示事物的本質,表達普遍性的哲理,也有思想價值。同時,悲劇塑造富有魅力的藝術形象,使人體驗悲壯與崇高,這使悲劇有了特殊的審美價值。悲劇更有凈化情感、陶冶品性、教化風氣的社會價值。亞里士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航空企業資本結構評價及優化研究
- 2025先進封裝未來市場規模國產材料替代空間及相關標的分析報告
- 行政文員簡歷自我評價范例(20篇)
- 2025志愿者發言稿(20篇)
- 2025歷史的演講稿(13篇)
- 初中歷史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4篇)
- 中學生交通安全精彩演講稿(17篇)
- 防控工作的心得體會范文(4篇)
- 現代管理學課程心得體會(16篇)
- 信息技術素養類課程學習心得體會范文(5篇)
- IEEE-30節點全套數據2
- 施工現場安全隱患檢查表
- 數學-山東省名校考試聯盟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5月期中檢測試題和答案
- 敦煌的藝術-知到答案、智慧樹答案
- 2024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診斷和治療課件
- 妊娠期糖尿病產后護理
- 老撾萬象鉀礦百萬噸級規模氯化鉀開發項目可行性分析研究的開題報告
- 編輯打印新課標高考英語詞匯表3500詞
- 2023年湖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真題
- 22G101基礎平法識圖與鋼筋計算
- 2024年專升本考試-專升本考試(機械設計基礎)筆試歷年真題薈萃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