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鋼筋錯位連接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_第1頁
2023鋼筋錯位連接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_第2頁
2023鋼筋錯位連接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_第3頁
2023鋼筋錯位連接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_第4頁
2023鋼筋錯位連接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裝配整體式鋼筋錯位互錨連接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PAGEPAGE4目 次總則 1術語和符號 2術語 2符號 2基本規定 4材料 5結構設計 6一般規定 6結構分析及接縫承載力設計 7連接構造 96施工 14一般規定 14構件安裝 14后澆區混凝土澆筑 167驗收 18一般規定 18主控項目 18一般項目 19附錄A超高強纖維混凝土回彈-取芯法強度檢驗 20本規程用詞說明 22引用標準名錄 23條文說明 24ContentsGeneralprovisions 1andsymbols 22Symbols 2Basicrequirements 4Materials 5Structuraldesign 6GeneralRequirements 6StructuralAnalysisandJointBearingCapacityDesign 7ConnectionStructure 9Construction 14GeneralRequirements 14ComponentInstallation 14pouring 16Acceptance 18GeneralRequirements 18DominantItems 18GeneralItems 19AppendixAStrengthtestoffiberreinforcedultrahigh-strengthconcretebyreboundcoringmethod 20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22Listofreferencedstandards 23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24PAGEPAGE101總則8度地區的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采用鋼筋錯位連接技術的設計、施工和驗收。術語和符號術語鋼筋錯位連接裝配式混凝土結構 precastconcretestructurewithrebarstaggeredconnection采用鋼筋錯位連接技術形成的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簡稱鋼筋錯位連接結構。鋼筋錯位連接rebarstaggeredconnection相鄰預制構件對應位置的縱向鋼筋在橫向錯開位置的連接方式。rebarstaggereddistance相鄰預制構件對應位置的縱向鋼筋凈間距。ultrahigh-strengthfiberreinforcedconcrete強度等級不低于CU80的纖維增強混凝土。錯位連接混凝土后澆區concretepostpouringareaofrebarstaggeredconnection在鋼筋錯位連接部位采用現澆超高強纖維混凝土連接預制構件的區域。簡稱混凝土后澆區。符號材料性能CU——超高強纖維混凝土強度等級;fckf——超高強纖維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標準值;fckcttkff——超高強纖維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ff——超高強纖維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標準值;ff——超高強纖維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fy——普通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cttkfyv——橫向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N——軸向力設計值;Ak——鍵槽面積;Ac——疊合梁疊合層面積;lab——縱向受拉鋼筋的基本錨固長度;la——縱向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a——laE——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錨固長度;aE——Vmua——被連接構件端部按實配鋼筋面積計算的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設計值;V——剪力設計值;Vjd——持久設計狀況下接縫剪力設計值;VjdE——地震設計狀況下接縫剪力設計值;Vu——持久設計狀況下接縫受剪承載力設計值;VuE——地震設計狀況下接縫受剪承載力設計值。幾何參數s——鋼筋錯位間距;h——截面高度;Asd——垂直穿越接合面全部鋼筋的截面面積;b——疊合面的寬度;h0——截面的有效高度;d——鋼筋直徑。計算系數及其他0——結構重要性系數;R——ηj——接縫受剪承載力增大系數。基本規定55002的規定。除本規程另有規定外,鋼筋錯位連接結構的設計、施工、GB55008GB50010、《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1的有關規定。鋼筋錯位連接結構應遵循標準化與模數化設計原則。鋼筋錯位連接結構連接區段的后澆混凝土應采取措施與預制混凝土可靠連接。鋼筋錯位連接結構外伸鋼筋應符合下列規定:滿足錨固長度要求;滿足預制構件制作、安裝及后澆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要求。錯位連接后澆區的尺寸應滿足鋼筋錯位連接和施工工藝的要求。預制混凝土構件加工前宜進行符合工藝要求的深化設計。鋼筋錯位連接后澆區應采用超高強纖維混凝土澆筑。施工單位宜針對工程特點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和相應的施工技術方案。材料100mm28d或設計規定齡期以標準試驗方法95%保證率的抗壓強度值。超高強纖維混凝土宜采用干混料制作。干混料應符合下列規定:原材料應分布均勻,無受潮、結塊現場;鋼纖維無銹蝕、結團現象;應按品種、規格和生產廠家分別標識和貯存,并應防潮、防銹;3個月。超高強纖維混凝土干混料成品的水泥宜采用強度等級為42.5及以上的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4.0.4采用。表4.0.4超高強纖維混凝土力學性能指標(MPa)強度強度等級CU80CU100CU120軸心抗壓強度標準值ffck56.070.084.0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ffc38.448.058.0軸心抗拉強度標準值fftk5.35.46.5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fft3.73.74.5結構設計一般規定5.1.1的規定。在規定水平力作用下,當80%5.1.1中括號內的數值。表5.1.1鋼筋錯位連接結構房屋最大的適用高度(m)結構類型抗震設防烈度6度7度8度(0.2g)8度(0.3g)框架結構60504030剪力墻結構130(120)110(100)90(80)70(60)框架-剪力墻結構130(120)110(100)90(80)70(60)5.1.2的數值。表5.1.2鋼筋錯位連接高層建筑結構適用的最大高寬比結構類型抗震設防烈度6度、7度8度框架結構43剪力墻結構65框架-剪力墻結構655.1.3的確定。表5.1.3丙類鋼筋錯位連接結構房屋的抗震等級結構類型設防烈度6度7度8度框架結構高度(m)≤24>24≤24>24≤24>24框架四三三二二一大跨度框架三二一剪力墻結構高度(m)≤70>70≤24>24且≤70>70≤24>24且≤70>70剪力墻四三四三二三二一框架-剪力墻結構高度(m)≤60>60≤24>24且≤60>60≤24>24且≤60>60框架四三四三二三二一剪力墻三三三二二二一一注: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的框架。0.3時,高層建筑底部加強部位可采用鋼筋錯位連接,此時結構最大適用10m。28mm。HRB4005d且不2dd為鋼筋公稱直徑。lab5.1.7確定。超高強纖維混凝土la應按下式計算:laalab式中:la——縱向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lab——縱向受拉鋼筋的基本錨固長度;a——錨固長度修正系數,按本規程第5.1.8條的規定采用。表5.1.7縱向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lab

(5.1.7)強度等級CU80CU100CU120lab12d11d10d鋼筋錨固長度修正系數應符合下列規定:25mm1.1;3d0.85;當縱向受力鋼筋的實際配筋面積大于其設計計算面積時,修正系數取設計計算面積與實際配筋面積的比值,但對有抗震設防要求及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結構構件,不應考慮此項修改;0.8。80%。laE應按下式計算:laEaElaE——51.10取值。表5..0E抗震等級一、二級三級四級E1.151.051.00結構分析及接縫承載力設計

(5.1.10)鋼筋錯位連接結構可采用現澆混凝土結構的分析方法進行結構分析。1.1的增大系數。鋼筋錯位連接結構的節點承載力計算時,混凝土后澆區強度等級按相鄰預制構件取值。預制構件與后澆超高強纖維混凝土之間接縫的受剪承載力應符合下列規定:持久設計狀況時,接縫受剪承載力應符合下式要求:0VjdVu地震設計狀況時,接縫受剪承載力應符合下式要求:VjdEuE/RE

(5.2.4-1)(5.2.4-2)在梁、柱端部箍筋加密區及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尚應符合式(5.2.2-3)的要求:jVmuaVuE

(5.2.4-3)式中:0——結構重要性系數,安全等級為一級時不應小于1.1,安全等級為二級不應小于1.0;Vjd——持久設計狀況下接縫剪力設計值;VjdE——地震設計狀況下接縫剪力設計值;Vu——持久設計狀況下梁端、柱端、剪力墻底部接縫受剪承載力設計值;VuE——地震設計狀況下梁端、柱端、剪力墻底部接縫受剪承載力設計值;——GB5001Vmua——被連接構件端部按實配鋼筋面積計算的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設計值;ηj——接縫受剪承載力增大系數,抗震等級為一、二級取1.2,抗震等級為三、四級取1.1。地震設計狀況下,剪力墻水平接縫的受剪承載力設計值應按式(5.2.4)計算:VuE0.6fyAsd0.8N式中:fy——垂直穿過結合面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

(5.2.5)N——VAsd——垂直穿過結合面的抗剪鋼筋面積。地震設計狀況下,預制柱底水平接縫的受剪承載力設計值應按下列公式計算:當預制柱受壓時,應按下式計算:fcfyVuE0.8Nfcfy

(5.2.6-1)fcfcfy1N(2AsdfyVuE

1.65Asd

(5.2.6-2)式中:fc——預制柱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fy——垂直穿過結合面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N——與剪力設計值V相應的垂直于結合面的軸向力設計值,取絕對值進行計算;Asd——垂直穿過結合面的抗剪鋼筋面積;VuE——地震設計狀況下接縫受剪承載力設計值。疊合梁與柱豎向接縫受剪承載力設計值應按下列規定計算:持久設計狀況,應按下式計算:fcfyVu0.07fcAc0.10fcAkfcfy地震設計狀況,應按下式計算:fcfyVuE0.04fcAc0.06fcAkfcfyfc——預制構件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fy——垂直穿過結合面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Ac——疊合梁端截面現澆超高強纖維混凝土疊合層截面面積;Asd——垂直穿過結合面的抗剪鋼筋面積;

(5.2.7-1)(5.2.7-2)Ak——連接構造15mm,且不應小于樓板厚度。80%6mm。預制剪力墻宜采用邊緣構件與墻身同時預制。預制剪力墻的邊緣構件與墻身同時預制時,應符合下列規定:圖5.3.3),錨固長度應按最大直徑鋼筋確定;鋼筋錯位連接的混凝土后澆區內應設置不少于兩根連續水平鋼筋(5.3.3),其直徑不8mm。B| |C_ _A AB| |C(a)制剪墻豎鋼筋位連示意 (b)A-A剖圖(c)B-B剖圖 (d)C-C剖圖圖5.3.3預制剪力墻豎向鋼筋錯位連接示意1—上層預制剪力墻;2—下層預制剪力墻;3—混凝土后澆區;4—樓板;5—水平附加筋;6—邊緣構件縱向鋼筋;7—附加水平U型鋼筋;8—附加水平拉筋1中的有關規定。(laE。_A__A_A(a)面圖 (b)A-A剖圖圖5.3.5預制墻與疊合梁在平面內連接節點示意1—預制剪力墻;2—疊合梁;3—預制墻預埋連接鋼筋;4—疊合梁下部縱向鋼筋;5—疊合梁上部縱向鋼筋;6—混凝土后澆區(1.6laE5d(d為縱向鋼筋直徑),且不應150mm50mm。B|_ _B|A AB|平圖 (b)A-A剖圖 (c)B-B剖圖圖5.3.6疊合梁錯位連接后澆區搭接連接構造示意1—預制梁;2—下部縱向鋼筋;3—混凝土后澆區設計時(5.3.7)1.6laE。預制柱與疊合梁頂層節點構造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1的有關規定。疊合梁下部縱向鋼筋在混凝土后澆區內_ _A A立圖 (b)A-A剖圖圖5.3.7疊合梁與預制柱的中間層中節點構造示意1—上層預制柱;2—下層預制柱;3—疊合梁;4—疊合梁下部縱向鋼筋;5—疊合梁上部縱向鋼筋;6—預制柱箍筋;7—混凝土后澆區;8—上層預制柱連接鋼筋;9—下層預制柱連接鋼筋lab,且宜延伸過梁中心線。圖5.3.8疊合梁與預制板端支座連接構造示意1—疊合梁;2—預制板;3—預制板上部縱向受力鋼筋;4—預制板下部縱向受力鋼筋;5—混凝土后澆區(1.2lab。_ _A A疊梁與制板間支連接造 (b)A-A剖圖圖5.3.9疊合梁與預制板中間支座連接構造示意1—預制剪力墻;2—預制板;3—上部縱向受力鋼筋;4—下部縱向受力鋼筋;5—混凝土后澆區后澆區預制板整體式接縫宜設置在板的次要受力方向上且應避開最大彎矩截面。預制板縱向受lab。(a)預板整式接連接造 (b)預板分式拼連接造圖5.3.10預制板接縫連接構造示意圖1—預制板;2—預制板上部縱向鋼筋;3—預制板下部縱向鋼筋;4—錯位連接后澆區;5—附加鋼筋預制懸挑板縱向鋼筋錨固于鋼筋錯位連接混凝土后澆區時,上部縱向受力鋼筋錨固長度(5.3.11),0.6lab5d。圖5.3.11預制懸挑板連接構造示意1—預制懸挑板;2—預制懸挑板上部縱向鋼筋;3—預制懸挑板下部縱向鋼筋;4—混凝土后澆區當采用疊合板進行鋼筋錯位連接時,疊合板預制底板的相關構造應符合本規程5.3.8條~5.3.11條的相關規定。6施工一般規定鋼筋錯位連接結構工程施工前應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和專項施工方案。預制構件進場應履行驗收手續。進場驗收應包括下列內容:型號、規格、數量、完好性;預埋件、預留孔和外伸鋼筋尺寸、規格、數量和位置;混凝土與鋼筋的力學性能復檢資料。預制構件現場堆放位置選擇和疊放順序應與安裝要求相協調。構件安裝前應復核構件型號與位置,構件臨時支撐應與施工方案一致。構件安裝預制墻、柱吊裝時,可采取下列措施設置臨時垂直支撐:預制墻吊裝時,可在預制墻兩端預埋調節螺桿并設置支撐套筒作為臨時垂直支撐(圖a)2個。(圖6.2.b。預制墻、柱吊裝前,應先安裝臨時垂直支撐并進行標高初平;吊裝后,應進行校準調節使構件標高準確調整至指定位置。 預墻豎支撐造 (b)預柱豎支撐造6.2.5豎向結構構件臨時垂直支撐構造示意1—上層豎向結構構件;2—下層豎向結構構件;3—預埋套筒;4—調節螺桿;5—預留鍵槽2根;預制柱的臨時斜向支撐應在柱的兩個垂直面同時設置。2/3且與墻柱面的夾角不應450,臨時斜向支撐的下端應錨固于剛性樓板面。1503mm。臨時斜向支撐下端應設置長度可調節裝置,可調節裝置應具有足夠的剛度且其調節范圍應滿足校正墻柱垂直度的要求。70%后方可拆除。26.2.7)。圖6.2.7預制板抗側移施工措施1—疊合梁;2—預制板;3—預埋抗側移鋼板后澆區混凝土澆筑鋼筋錯位連接后澆區超高強纖維混凝土澆筑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超高強纖維混凝土攪拌應采用強制式攪拌機。攪拌機一次拌合量不宜大于其額定攪拌量50164的規定;不得有鋼纖維結團的現象。超高強纖維混凝土應采用現場攪拌;當采用攪拌運輸車時,超高強纖維混凝土攪拌運輸GB/T2640890分鐘;如需延長運輸時間,應采取有效技術措施,并應通過試驗驗證。6.3.150080的相關規定。表6.3.1超高強纖維混凝土流動性要求強度等級擴展度(mm)塌落度擴展度經時損失(mm)擴展時間(s)CU100、CU120600mm~800mm/≤1003~10CU80/100mm~150mm//30%336.3.2的規定。表6.3.2混凝土后澆區沿連接方向的高度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項次檢驗項目及內容(mm)檢驗方法2錯位連接后澆區高度墻+20,-10量尺檢查柱+20,-10量尺檢查梁+20,-10量尺檢查6.3.3中的規定。表6.3.3錯位連接鋼筋尺寸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項次檢驗項目及內容(mm)檢驗方法1錯位連接長度墻、板+5量尺檢查梁、柱+5量尺檢查2錯位連接間距墻、板±10量尺檢查梁、柱±20量尺檢查GB50204200mm且不小于梁板后澆區混凝土的厚度。樓板與樓板拼接后澆區宜采用懸掛式模板。50mm50mm,斜向開口模板面與墻柱面的夾角450。剪力墻結構施工時,待本層預制樓板吊裝完畢后,宜先對梁板節點、板間接縫進行澆筑;待預制墻吊裝完成后,宜再對預制墻下的混凝土后澆區進行澆筑。(條超高強纖維混凝土澆筑時,應及時進行振搗。對于豎向結構,宜將模板角修成圓形,可7天以上。同條件養30%10℃,當環境平均氣溫低1057驗收一般規定超高強纖維混凝土檢驗評定應符合下列規定:28d年期強度作為評定依據;0.88;GB/T50107的規定。同條件養護試件的取樣和留置應符合下列規定:同條件養護試件所對應的結構構件或結構部位,應由施工、監理等各方共同選定,且同條件養護試件的取樣宜均勻分布于工程施工周期內;同條件養護試件應在超高強纖維混凝土澆筑入模處見證取樣;同條件養護試件應留置在靠近相應結構構件的適當位置,并應采取相同的養護方法;1031組;每50m3取樣不得少于1組,且每層不少于1組。50081的規定確定。0.88后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T50107的有關規定進行評定,評定結果符合要求時可判結構實體混凝土強度合格。2d5%以內。主控項目超高強纖維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檢查數量:按批檢驗,以每層為一檢驗批;每工作班應制作一組且每層不應少于3組100mm×100mm×100mm的立方體試塊,標準養護28天后進行抗壓強度試驗。-7.1.1條的規定;超高強纖維混凝土回彈-A的規定。待預制構件安裝就位后,應及時進行后澆區混凝土澆筑,澆筑應飽滿、密實。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錯位連接后澆區施工記錄。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檢查錯位連接后澆區的隱蔽工程驗收文件。一般項目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技術處理方案和處理記錄。后澆區混凝土嵌填應均勻、順直、密實、表面平滑,不應漏漿。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附錄A 超高強纖維混凝土回彈-取芯法強度檢驗強度檢驗構件的抽取及回彈儀應符合下列規定:A.0.1的規定,并應均勻分布;300mm300mm的柱;取芯時不應截斷或破壞錯位連接鋼筋;應采用高強混凝土回彈儀。表A.0.1回彈構件抽取最小數量構件總數量最小抽樣數量20以下全數20~15020151~28026281~50040501~1200641200~32001005JGJ/T235個測區中的最小測區平均回彈值進行排31100mm3倍。0.951.05;2mm;100mm0.04mm;1°;芯樣不應有裂縫、缺陷及鋼筋等其他雜物。芯樣試件尺寸的量測應符合下列規定:應采用游標卡尺在芯樣試件中部互相垂直的兩個位置測量直徑,取其算術平均值作為芯0.1mm;1mm;0.1°;平整度應采用鋼板尺或角尺緊靠在芯樣試件端面上,一面轉動鋼板尺,一面用塞尺測量鋼板尺與芯樣試件端面之間的縫隙;也可采用其他專用設備測量。芯樣試件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中圓柱體試件的規定進行抗壓強度試驗。對同一強度等級的構件,當符合下列規定時,結構實體混凝土強度可判為合格:88%;80%。PAGEPAGE24鋼筋錯位連接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條文說明目 次1總 則 26術語和符號 272.1術語 27基本規定 284材料 29結構設計 31一般規定 31結構分析及接縫承載力設計 32連接構造 32構件制作、施工與驗收 35一般規定 35構件安裝 35后澆區混凝土澆筑 377驗收 38一般規定 38主控項目 38一般項目 38附錄A超高強纖維混凝土回彈-取芯法強度檢驗 391總 則鋼筋錯位連接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具有如下創新性優勢:裝配式結構構件節點連接采用后澆高性能混凝土,節點區域結構性能優異,形成“強節點,弱構件”的構造;裝配式結構構件連接鋼筋采用錯位連接,無需精準定位,大幅提高了現場施工建造效率;采用可靠易檢的鋼筋錯位連接方式,質量安全可控;裝配率更高;高性能混凝土的氯離子擴散性能、氧氣滲透性能、耐酸性等明顯優于普通混凝土,密實度更好,連接節點抗滲性、耐久性更好;工業化程度高,大幅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材料損耗,且工廠集中環保處理,有利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67(0.10g88度(0.30g)的鋼筋錯位連接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設計、施工和驗收。鋼筋錯位連接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GB50011JGJ351231、《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1、《鋼纖維混凝土結構技術標準》JGJ/T465GB50204GB50666等的相關規定。術語和符號術語1圖1預制構件縱向鋼筋錯位連接示意圖1—預制構件;2—縱向鋼筋;3—錯位連接后澆區2所示。圖2鋼筋錯位間距示意圖1—預制構件的縱向鋼筋;S—鋼筋錯位間距基本規定3.0.7鋼筋錯位連接結構需要進行預制構件的深化設計,以便于預制構件的加工制作,此部分材料4.0.1GB/T313879100mm95%。28d,還可根據工程實際情況予以適當調整,具體取值規定可由設計文件確認。FS95及以上等級的粒化高爐礦渣粉。硅灰4.0.3-1附表4.0.3-1硅灰的技術指標項目技術指標檢驗方法總堿量≤1.5%《砂漿和混凝土用硅灰》GB/T27690SiO2含量≥90%氯含量≤0.1%含水率(粉料)≤3.0%燒失量≤4.0%需水量比≤125%比附表面積(BET法)≥15m2/g活性指數(7d快速法)≥105%放射性Ira≤1.0和Ir≤1.0抑制堿骨料反應性14d膨脹率降低值≥35%抗氯離子滲透性28d通電量之比≤40%CU120等級的超高強纖維混凝土所用骨料宜為單粒級石英砂,性能指標應符合《活性粉末混凝土》GB/T31387的規定。CU100等級的超高強纖維混凝土所用骨料宜采用Ⅰ級天然砂或機4.1.3-2CU80等級的超高強纖維混凝土所用骨料包含粗骨料和細骨料,細骨料宜采用Ⅰ級天然砂或機制砂,粗骨料宜采用Ⅰ類碎石。附表4.0.3-2骨料的技術指標骨料項目技術指標檢驗方法石英砂二氧化硅含量≥97%《活性粉末混凝土》GB/T31387氯離子含量≤0.02%硫化物及硫酸鹽含量≤0.5%云母含量≤0.5%CU100骨料公稱粒級/mm2~5《建設用卵石、碎石》GB/T14685含泥量(按質量計)/%≤0.5泥塊含量(按質量計)/%0針、片狀顆粒總含量(按質量計)/%≤5壓碎指標/%≤10堅固性(質量損失)/%≤5(SO3量計)/%≤0.5吸水率/%≤1.0CU120CU100等級的超高強纖維混凝土應采用高強度微絲纖維,其性能指標應符合GB/T31387的規定。CU80等級的超高強纖維混凝土宜采用纖維外形為端勾型的高強鋼絲剪切型4.0.3-3的規定。附表4.0.3-3CU80用鋼纖維的性能指標項目技術指標檢驗方法抗拉強度/MPa≥1000《混凝土用鋼纖維》GB/T39147長度(32mm~38mm纖維比例)c/%≥96直徑(0.55mm~0.75mm纖維比例)d/%≥90形狀合格率/%≥96雜質含量/%≤1.0c50根試樣長度平均值應在32mm~38mm范圍內。d50根試樣直徑平均值應在0.55mm~0.75mm范圍內。30%。摻加其他外加劑時,應通過試驗確認超高強纖維混凝土性能滿足工程應用要求。4.0.4CU100CU12067;CU801.5%47。超高強纖維混凝土力學性能參數宜根據實際所采用的鋼纖維品種,通過試驗確定。結構設計一般規定5.1.1~5.1.2鋼筋錯位連接結構的房屋最大適用高度和最大高寬比參照現行行業標準《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1的規定。鋼筋錯位連接結構的抗震等級參照現行行業標準《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1中的規定制定。10m0.3,此時基本上為中等高度建筑,墻肢具有很好的延性,配筋構GB50010中的相關規定對錯位連接時的鋼筋最大直徑做出規定。GB50010198820~22d,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35.2d1.7倍。本規程在參考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錨固試驗,得出超高強纖維混凝土中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的試驗值如附表5.1.7:附表5.1.7縱向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試驗值強度等級CU80CU100CU120試驗值7.0d6.0d5.7d參照《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計算要求,在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試驗值的基礎1.75.1.8-2CU80、CU100、CU1203d時,錨固長度的試驗值為最小保護層厚度時的0.83~0.853d以后對錨固長度的影響較小。本規格對保護層厚度修正系數0.85。5.1.10 參照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中的相關規定對超高強纖維混凝土中受拉鋼筋的抗震錨固長度做出規定。結構分析及接縫承載力設計5.2.2 參照現行行業標準《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1中的相關規定考慮后澆混凝土接縫對剪力墻抗側剛度的影響,放大現澆墻肢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剪力和彎矩。5.2.7 1中的相關規定執行。連接構造3所示在預制剪力墻下端按一定間距預留灌漿孔。A|A|A|預墻預灌漿孔 A-A剖圖圖3預制剪力墻預留灌漿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