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0-3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企業碳排放補充數據核算報告模板企業根本信息納入碳交易主營產品信息企業根本信息納入碳交易主營產品信息能源和溫室氣體排放相關數據產品一產品二產品三年份企業綜合能煤〕依據指南核算的企業溫室氣體排放〔萬噸二〕依據補充報201320142015企業組織機構行業名稱代碼代碼名單產名單產名單產稱位量稱位量稱位量發電企業年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補充數據表補充數據既有還是增發電燃料類型裝機容量〔MW〕壓力參數/機組類型
數值 計算方法或填寫要求201611燃煤或者燃氣對于燃煤機組,壓力參數指:高壓、超高壓、亞臨界、超臨界、超超臨界;對于燃氣機組,機組類型指:BEF冷卻方式
開式循環閉式循環直接空冷間接空冷機組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
5.15.26.1
化石燃料燃燒排放量〔tCO〕2
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2〕計算1*1
消耗量〔t或萬Nm3〕
燃煤*2關心燃油低位發熱量(GJ/t或GJ/Nm3)燃煤關心燃油
年平均值單位熱值含碳量(tC/GJ)碳氧化率〔%〕購入電力產生的排放量〔tCO〕2消費的購入電量〔MWh〕
燃煤關心燃油燃煤關心燃油
年平均值年平均值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10〕計算區域電網平均排放因子(tCO/MWh)2發電量〔MWh〕供電量〔MWh〕
來源于企業臺賬或統計報表來源于企業臺賬或統計報表既有設施增設施
供熱量〔GJ〕供熱比供電煤耗〔tce/MWh〕或供電氣耗〔萬Nm3/MWh〕供熱煤耗〔tce/TJ〕或供熱氣耗〔萬Nm3/TJ〕供電碳排放強度〔tCO/MWh〕2供熱碳排放強度〔tCO/TJ〕2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CO〕2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CO〕2
來源于企業臺賬或統計報表來源于企業臺賬或統計報表來源于企業臺賬或統計報表來源于企業臺賬或統計報表1/供電量1/供熱量全部既有機組排放量之和全部增機組排放量之和說明:*11*2電網企業1231234補充數據輸配電損失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tCO2〕供電量〔MWh〕輸配電損耗電量〔MWh〕供電線損率〔無量綱〕數值計算方法或填寫要求1來源于企業臺賬或統計報表來源于企業臺賬或統計報表年度輸配電損耗電量/年度供電量鋼鐵生產企業年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補充數據表補充數據納入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CO〕2
數值1.2
計算方法或填寫要求化石燃料燃燒排放凈購入電力、熱力產生的排放粗鋼產量〔單位:t〕排放強度〔單位:tCO/t〕2企業不同生產工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及產品產量
11優先選用企業計量數據,如生產日志或月度、年度統計報表;其次選用報送統計局數據納入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粗鋼產量煉焦工序化石燃料燃燒排放〔tCO2凈購入電力、熱力產生的排放〔tCO)2焦炭產量〔t〕燒結〔或造團〕工序化石燃料燃燒排放〔tCO2凈購入電力、熱力產生的排放〔tCO)2燒結〔或造團〕產量〔t〕煉鐵工序化石燃料燃燒排放〔tCO2凈購入電力、熱力產生的排放〔tCO)2生鐵產量〔t〕煉鋼工序化石燃料燃燒排放〔tCO2凈購入電力、熱力產生的排放〔tCO)2粗鋼產量〔t〕鋼鐵加工工序化石燃料燃燒排放〔tCO2
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2〕計算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10〕計算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2〕計算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10〕計算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2〕計算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10〕計算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2〕計算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10〕計算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2〕計算凈購入電力、熱力產生的排放〔tCO凈購入電力、熱力產生的排放〔tCO)2鋼材產量〔t〕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10〕計算4.6自備發電、供熱化石燃料燃燒排放〔tCO2凈購入電力、熱力產生的排放〔tCO)2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2〕計算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10〕計算4.7 其他關心工序56化石燃料燃燒排放〔tCO2凈購入電力、熱力產生的排放〔tCO)2企業增鋼鐵加工工序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企業增鋼鐵加工工序的鋼材產量〔t〕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2〕計算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10〕計算201611化工生產企業〔電石生產〕年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補充數據表電石分廠〔或車間〕1*1,2
補充數據既有還是增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CO〕2能源作為原材料產生的排放量〔tCO〕2能源作為原料的投入量(t)能源中含碳量〔%〕碳產品和其他含碳輸出物的產量(t)碳產品和其他含碳輸出物含碳量〔%〕消耗電力對應的排放量〔tCO〕2消耗電量〔MWh〕排放因子〔tCO/MWh〕2消耗熱力對應的排放量〔tCO〕2消耗熱量〔GJ〕熱力供給排放因子〔tCO/GJ〕2電石產量〔t〕
數值 計算方法或填寫要求2016112.1,2.22.3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8〕計算11假設碳產品和其他含碳輸出物多于1種,應在數值欄中分種類說明假設碳產品和其他含碳輸出物多于1種,應在數值欄中分種類說明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13〕計算消耗電量包括從電網供電、可再生能源發電、余熱發電、自備電廠排放因子依據來源承受加權平均;其中:電網排放因子選用區域電網平均排放因子;可再生能源、余熱發電排放因子為0;自備電廠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電量計算得出,如數據不行獲得,可承受區域電網平均排放因子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14〕計算熱量包括余熱回收、蒸汽鍋爐或自備電廠熱力供給排放因子依據來源承受加權平均,其中:0,蒸汽鍋爐或自備電廠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熱量計算得出0.11tCO/GJ2優先選用企業計量數據,如生產日志或月度、年度統計報表;其次選用報送統計局數據既有設施 4 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CO〕2增設施 5 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CO〕2說明:*1核算邊界:從焦炭等原材料和能源計量進入電石生產界區開頭,到電石成品計量入庫的電石產品整個生產過程,包括炭材裂開、篩分、烘干、整流、電石爐、爐氣凈化車間、余熱回收等設施。*2〔或車間〕多于1化工生產企業〔合成氨生產〕年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補充數據表合成氨分廠 1〔或車間〕 21*1.*2
補充數據既有還是增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CO〕2
數值 計算方法或填寫要求2016112.1
能源作為原材料產生的排放量〔tCO〕*32
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8〕計算既有設施增設施
能源作為原料的投入量(t)能源中含碳量〔%〕碳產品和其他含碳輸出物的產量(t)碳產品和其他含碳輸出物含碳量〔%〕消耗電力對應的排放量〔tCO2〕*3消耗電量〔MWh〕排放因子〔tCO/MWh〕2消耗熱力對應的排放量〔tCO〕*32消耗熱量〔GJ〕熱力供給排放因子〔tCO/GJ〕2氨產量〔t〕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CO〕2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CO〕2
111種,應在數值欄中分種類說明1種,應在數值欄中分種類說明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13〕計算電量包括從電網供電、可再生能源發電、余熱發電、自備電廠排放因子依據來源承受加權平均;其中:電網排放因子選用區域電網平均排放因子;可再生能源、余熱發電排放因子為0;自備電廠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電量計算得出,如數據不行獲得,可承受區域電網平均排放因子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14〕計算熱量包括余熱回收、蒸汽鍋爐或自備電廠熱力供給排放因子依據來源承受加權平均,其中:0,蒸汽鍋爐或自備電廠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熱量計算0.11tCO/GJ2優先選用企業計量數據,如生產日志或月度、年度統計報表;其次選用報送統計局數據說明:*1核算邊界:煤制合成氨核算邊界包括工藝:備煤〔篩分、磨煤〔干粉煤、水煤漿、制漿〔水煤漿、煤棒制作〔型煤〕等、氣化〔原料煤、灰水處理、粗合成氣變換、凈化〔脫碳、脫硫、壓縮、合成、分別,不包括空分裝置,也不包括燃煤鍋爐。自然氣制合成氨邊界包括工藝:一段轉化爐、二段轉化爐、粗合成氣變換、凈化〔脫碳、脫硫〕壓縮、合成、分別;不包括空分裝置,也不包括燃煤鍋爐。*2〔或車間〕多于1*31:1.061:0.81:1.06化工生產企業〔甲醇生產〕年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補充數據表〔或車間〕1*1,*2
補充數據既有還是增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CO〕2能源作為原材料產生的排放量〔tCO〕*32
數值 計算方法或填寫要求201611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8〕計算2.1.12.1.22.1.32.1.4
能源作為原料的投入量(t)能源中含碳量〔%〕*2碳產品和其他含碳輸出物的產量(t)碳產品和其他含碳輸出物含碳量〔%〕
111種,應在數值欄中分種類說明1種,應在數值欄中分種類說明
消耗電力對應的排放量〔tCO〕*32
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13〕計算2.2.12.2.2
消耗電量〔MWh〕排放因子〔tCO/MWh〕2
電量包括從電網供電、可再生能源發電、余熱發電、自備電廠排放因子依據來源承受加權平均;其中:電網排放因子選用區域電網平均排放因子;可再生能源、余熱發電排放因子為0;自備電廠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電量計算得出,如數據不行獲得,可承受區域電網平均排放因子消耗熱力對應的排放量〔tCO〕*32
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14〕計算2.3.12.3.2
消耗熱量〔GJ〕熱力供給排放因子〔tCO/GJ〕2
熱量包括余熱回收、蒸汽鍋爐或自備電廠熱力供給排放因子依據來源承受加權平均,其中:0,蒸汽鍋爐或自備電廠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熱量計算0.11tCO/GJ2既有設施增設施
甲醇產量〔t〕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CO〕2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CO〕2
優先選用企業計量數據,如生產日志或月度、年度統計報表;其次選用報送統計局數據說明:*1核算邊界煤制甲醇核算邊界包括工藝:備煤〔篩分、磨煤〔干粉煤、水煤漿、制漿〔水煤漿、煤棒制作〔型煤〕等、氣化〔原料煤、灰水處理、粗合成氣變換、凈化〔脫碳、脫硫、壓縮、合成、粗甲醇精餾,不包括空分裝置,不包括燃煤鍋爐。自然氣制甲醇核算邊界包括工藝:一段轉化爐、二段轉化爐、粗合成氣變換、凈化〔脫碳、脫硫〕壓縮、合成、粗甲醇精餾;不包括空分裝置和燃煤鍋爐。*2假設企業甲醇分廠〔或車間〕多于1*31:1.061:0.81:1.06--12-電解鋁企業年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補充數據表1 既有還是增
補充數據
數值 計算方法或填寫要求2016111*1,*2
電解工序溝通電耗對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工序溝通電耗〔MWh〕排放因子〔tCO/MWh〕2鋁液產量〔t〕
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12〕計算包括從電網供電、可再生能源發電、余熱發電、自備電廠排放因子依據來源承受加權平均;其中:電網排放因子選用區域電網平均排放因子;可再生能源、余熱發電排放因子為0;自備電廠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電量計算得出,如數據不行獲得,可承受區域電網平均排放因子。優先選用企業計量數據,如生產日志或月度、年度統計報表;其次選用報送統計局數據既有設施增設施
電解工序溝通電耗對應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CO〕2電解工序溝通電耗對應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CO〕2*1電解工序消耗的溝通電為電解系列工藝消耗的溝通電總量〔即輸入整流器的溝通電總量,不扣除電解槽啟動焙燒、停槽導電母線及短路口損耗溝通電量。*21平板玻璃生產企業年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補充數據表1*1,*2
補充數據既有還是增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CO〕2化石燃料燃燒排放量〔tCO〕2消耗量〔t或萬Nm3〕 煙煤*3低位發熱量(GJ/tGJ/萬煙煤Nm3)單位熱值含碳量(tC/GJ) 煙煤碳氧化率〔%〕 煙煤消耗電力對應的排放量〔tCO〕2消耗電量〔MWh〕排放因子〔tCO/MWh〕2消耗熱力對應的排放量〔tCO〕2消耗熱量〔GJ〕熱力供給排放因子〔tCO/GJ〕2平板玻璃產量〔萬重箱〕
數值 計算方法或填寫要求201611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2〕計算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7〕計算排放因子依據來源承受加權平均;其中:電網排放因子選用區域電網平均排放因子;可再生能源、余熱發電排放因子為0;自備電廠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電量計算得出,如數據不可獲得,可承受區域電網平均排放因子。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7〕計算凈購入熱量包括余熱回收、蒸汽鍋爐或自備電廠熱力供給排放因子依據來源承受加權平均,其中:0,蒸汽鍋爐或自備電廠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熱量計算0.11tCO/GJ2優先選用企業計量數據,如生產日志或月度、年度統計報表;其次選用報送統計局數據既有設施 4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CO〕2增設施 5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CO〕2說明:*1核算邊界包括原料制備、熔化、成型、退火、切裁和成品包裝等生產工序所消耗的能源。不包括冷修〔放水至出玻璃期間、動力、氮氫站、廠內運輸工具、機修、照明等關心生產所消耗的能源,以及采暖、食堂、宿舍、燃料報關、運輸損失、基建等消耗的能源。當企業除平板玻璃外還生產其他產品時,各種能源應分開計量,對確屬無法分開計量的公用能耗,如廠區照明或各類綜合庫房等按產品產值比例分攤。*21*3假設企業有其他類型的化石燃料,請自行添加。水泥生產企業年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補充數據表1*1,*2
補充數據既有還是增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CO〕2化石燃料燃燒排放量〔tCO〕2消耗量〔t或萬m3〕 煙煤*3低位發熱量(GJ/tGJ/萬Nm3)煙煤單位熱值含碳量(tC/GJ) 煙煤碳氧化率〔%〕 煙煤熟料對應的碳酸鹽分解排放〔tCO〕2熟料產量〔t〕熟料中CaO〔%〕熟料中MgO〔%〕熟料中不是來源于碳酸鹽分解的CaO的含量〔%〕熟料中不是來源于碳酸鹽分解的MgO的含量〔%〕消耗電力對應的排放量〔tCO〕2消耗電量〔MWh〕排放因子〔tCO/MWh〕2消耗熱力對應的排放量〔tCO〕2消耗熱量〔GJ〕熱力供給排放因子〔tCO/GJ〕2
數值 計算方法或填寫要求201611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2〕計算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6〕計算優先選用企業計量數據,如生產日志或月度、年度統計報表;其次選用報送統計局數據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8〕計算消耗電量包括從電網供電、可再生能源發電、余熱發電、自備電廠排放因子依據來源承受加權平均;其中:電網排放因子選用區域電網平均排放因子;可再生能源、余熱發電排放因子為0;自備電廠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電量計算得出,如數據不行獲得,可承受區域電網平均排放因子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8〕計算消耗熱量包括余熱回收、蒸汽鍋爐或自備電廠熱力供給排放因子依據來源承受加權平均,其中:0,蒸汽鍋爐或自備電廠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熱量計算0.11tCO/GJ2既有設施增設施
熟料產量〔t〕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CO〕2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CO〕2
2.2.1*1核算邊界包括從原燃材料進入生產廠區開頭,到水泥熟料燒成的整個熟料生產過程消耗的化石燃料〔烘干原燃材料和燒成熟料消耗的燃料,不包括替代燃料的消耗量,也不包括廠區內關心生產系統以及附屬生產系統的燃料消耗量。消耗電力、熱力包括原燃料制備粉磨、均化、烘干等以及熟料制備、預熱、煅燒、冷卻等用電和用熱,不包括承受廢棄物作為替代燃料和替代原料時處理廢棄物的電耗和熱耗,也不包括用于基建、技改等工程建設消耗的電力和熱力。*21*3民用航空企業〔航空公司〕年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補充數據表補充數據航空器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航空煤油燃燒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航空汽油燃燒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生物質混合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運輸總周轉量〔t*km〕排放強度〔tCO/(t*km〕)2
數值 計算方法或填寫要求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2〕計算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2〕計算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2〕計算優先選用企業計量數據,如生產日志或月度、年度統計報表;其次選用報送民航局數據再次選用報送統計局數據航空器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量/運輸總周轉量--17-民用航空企業〔機場〕年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補充數據表既有還是增
補充數據
數值 計算方法或填寫要求201611二氧化碳總排放量〔t〕吞吐量〔t〕主要建筑物建筑面積及投入使用時間1#航站樓航站樓 建筑面積〔萬m2〕投入使用時間〔年/月/日〕1#辦公樓辦公樓 建筑面積〔萬m2〕投入使用時間〔年/月/日〕建筑面積合計〔萬m2〕排放強度〔tCO/t〕2排放強度〔tCO/m2〕2
1優先選用企業計量數據,如生產日志或月度、年度統計報表;其次選用報送民航局數據再次選用報送統計局數據1優先選用企業計量數據,如生產日志或月度、年度統計報表;其次選用報送民航局數據再次選用報送統計局數據1優先選用企業計量數據,如生產日志或月度、年度統計報表;其次選用報送民航局數據再次選用報送統計局數據包含航站樓和辦公樓的總建筑面積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吞吐量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建筑面積石油化工企業〔原油生產〕年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補充數據表1*1,*2
補充數據既有還是增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CO〕2化石燃料燃燒排放量〔tCO〕2
數值 計算方法或填寫要求201611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2〕計算消耗量〔t或萬m3〕
煉廠干氣*4自然氣2.1.22.1.2煉廠干氣J/t或GJ/萬Nm3) 自然氣2.1.3單位熱值含碳煉廠干氣tC/GJ) 自然氣2.1.4碳氧化率〔%〕煉廠干氣自然氣量(消耗電力對應的排放量〔tCO〕2消耗電量〔MWh〕排放因子〔tCO/MWh〕2消耗熱力對應的排放量〔tCO〕2消耗熱量〔GJ〕熱力供給排放因子〔tCO/GJ〕2
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18〕計算消耗電量包括從電網供電、可再生能源發電、余熱發電、自備電廠排放因子依據來源承受加權平均;其中:電網排放因子選用區域電網平均排放因子;可再生能源、余熱發電排放因子為0;自備電廠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電量計算得出,如數據不行獲得,可承受區域電網平均排放因子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19〕計算凈購入熱量包括余熱回收、蒸汽鍋爐或自備電廠熱力供給排放因子依據來源承受加權平均,其中:0,蒸汽鍋爐或自備電廠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熱量計算0.11tCO/GJ2原料油加工量〔t〕煉油能量因數煉油生產裝置能量因數儲運系統能量因數污水處理場能量因數熱力損失能量因數輸變電損失能量因數其它關心系統能量因數溫度校正因子既有設施 5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CO〕2增設施 6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CO〕2附:煉油裝置層面數據
優先選用企業計量數據,如生產日志或月度、年度統計報表;其次選用報送統計局數據參考GB30251-2013《煉油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計算參考GB30251-2013《煉油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計算參考GB30251-2013《煉油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計算參考GB30251-2013《煉油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計算參考GB30251-2013《煉油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計算參考GB30251-2013《煉油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計算參考GB30251-2013《煉油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計算參考GB30251-2013《煉油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計算關于裝置類型,參考GB30251-2013《煉油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1*3
裝置處理量〔t〕能量系數說明:*1核算邊界:核算邊界包括煉油生產裝置,以及原油、半成品及成品油儲運系統、熱力站、發電設施、供排水、空氣壓縮站、空氣分別站、污水處理、化驗、爭論、消防、生產治理等煉油關心系統。其中,煉油生產裝置指以下裝置:蒸餾裝置〔常減壓蒸餾、常壓蒸餾、潤滑油型常減壓蒸餾;催化裂化〔MIPCG、雙提升管催化裂化;焦化〔延遲焦化、稠油延遲焦化;催化重整〔預處理和連續重整、預處理和固定床重整、預處理和組合床重整、脫重組分塔、芳烴抽提、芳烴分別(苯塔甲苯塔)、芳烴分別(苯、甲苯、;加氫裂化;加氫處理〔蠟油、渣油;中壓加氫改質;加氫精制〔輕質油﹤3Mp、輕質油≥3而﹤6Mpa、輕質油P6Mpa、石蠟、地蠟加氫、潤滑油加氫P3Mpa、潤滑油加氫P﹥3Mpa;制氫(氫氣提純)〔氣體、輕油、重油及焦炭〕潤滑油溶劑精制〔輕質糠醛精制、重質糠醛精制、酚精制〕溶劑脫瀝青脫蠟與油蠟精制〔酮苯脫蠟、酮苯脫蠟脫油、地蠟脫油、潤滑油白土精制、石蠟發汗、石蠟白土精制、石蠟板框成型、石蠟機械化成型〕潤滑油中壓加氫改質潤滑油高壓加氫裂化氣體分餾〔三塔流程、四塔流程、五塔和六塔流程〕烷基化〔硫酸法、氫氟酸法;三廢處理〔溶劑再生、硫磺回收、氣體脫硫〔含溶劑再生、氣體脫硫〕污水汽提〔單塔、雙塔〕MTBE催化汽油吸附脫硫其他裝置〔LPG脫硫醇、環烷酸、催化干氣提濃、催化油漿抽提、催化油漿拔頭、PSA〕*21*31*4假設企業有其他類型的化石燃料,請自行添加。石油化工企業〔乙烯生產〕年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補充數據表乙烯裝置
既有還是增
補充數據
數值 計算方法或填寫要求2016111*1,*2
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CO〕2化石燃料燃燒排放量〔tCO〕2消耗量〔t或萬Nm3〕低位發熱量(GJ/tGJ/Nm3)單位熱值含碳量(tC/GJ)碳氧化率〔%〕消耗電力對應的排放量〔tCO〕2消耗電量〔MWh〕排放因子〔tCO/MWh〕2消耗熱力對應的排放量〔tCO〕2消耗熱量〔GJ〕熱力供給排放因子〔tCO/GJ〕2乙烯產量〔t〕丙烯產量〔t〕
自然氣*3裂解氣自然氣裂解氣自然氣裂解氣自然氣裂解氣
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2〕計算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18〕計算電量包括從電網供電、可再生能源發電、余熱發電、自備電廠排放因子依據來源承受加權平均;其中:電網排放因子選用區域電網平均排放因子;可再生能源、余熱發電排放因子為0;自備電廠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電量計算得出,如數據不行獲得,可承受區域電網平均排放因子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19〕計算熱量包括余熱回收、蒸汽鍋爐或自備電廠熱力供給排放因子依據來源承受加權平均,其中:0,2蒸汽鍋爐或自備電廠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熱量計算0.11tCO/GJ2優先選用企業計量數據,如生產日志或月度、年度統計報表;其次選用報送統計局數據優先選用企業計量數據,如生產日志或月度、年度統計報表;其次選用報送統計局數據既有設施增設施既有設施增設施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CO〕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CO〕22*21*3假設企業有其他類型的化石燃料,請自行添加。造紙和紙制品生產企業年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補充數據表補充數據 數值納入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CO〕2化石燃料燃燒排放量〔tCO〕2凈購入使用電力對應的排放量〔tCO〕2凈購入使用熱力對應的排放量〔tCO〕2主營產品產量〔單位:t〕排放強度〔tCO/t〕2企業不同生產工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及產品產量紙漿制造工序化石燃料燃燒排放量〔tCO〕2凈購入使用電力對應的排放量〔tCO〕2凈購入使用熱力對應的排放量〔tCO〕2紙漿產量〔t〕機制紙及紙板制造工序化石燃料燃燒排放量〔tCO〕2凈購入使用電力對應的排放量〔tCO〕2凈購入使用熱力對應的排放量〔tCO〕2機制紙和紙板產量〔t〕紙制品制造工序化石燃料燃燒排放量〔tCO〕2凈購入使用電力對應的排放量〔tCO〕2凈購入使用熱力對應的排放量〔tCO〕2紙制品產量〔t〕其他工序4.3.1〔tCO〕2
計算方法或填寫要求數據來自核算與報告指南附表1數據來自核算與報告指南附表11企業只能選擇以下產品中的一種作為主營產品: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視設備智能生物診斷技術考核試卷
- 園林綠化工程綠化施工項目風險管理考核試卷
- 典當行不良資產處置與風險化解考核試卷
- 無損檢測非金屬專用設備考核試卷
- 廚房電器行業人才培養與技能培訓考核試卷
- 紡織行業經濟效益與投資回報分析考核試卷
- 服務綠色發展考核試卷
- 屠宰場食品安全管理考核試卷
- 漁業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考核試卷
- 糖果與巧克力銷售區域差異化策略考核試卷
- 2024北京理工大附中高一(下)期中英語試題及答案
- 干洗店中央洗衣工廠崗位職責及管理手冊
- 2024年數學新高考I卷評析及教學建議
- 玉盤二部合唱簡譜
- 第十一單元課題1 化學與人體健康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2024)下冊
- 個人裝載機租賃協議書范本
- 2022年高級經濟師《運輸經濟》試題真題及答案
- 2023-2024學年滬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術必修一第三單元項目六《解決溫標轉換問題-認識程序和程序設計語言》教學設計
- 《豬的傳染病》課件
- 《新媒體營銷》課件-項目一 新媒體營銷認知
- 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講解-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