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鐵路運輸布局鐵路的產生與發展
國際:十六、十七世紀,英國、德國
礦區內使用:有軌的人力、畜力,蒸汽機發明后:1825年英國建造了第一條鐵路,投入公共運輸。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是鐵路的大發展期,即所謂的“鐵路時代”。三十年代后,又拆鐵路、修公路、上航空。國際上五十年代開始,建設綜合運輸網。
有三點必提我國第一點
第一條鐵路:1865年
英國人
杜蘭德
廣告鐵路
北京宣武門0.5公里第一條營運鐵路:1874年
上海——吳淞
14.5公里
762mm76年12月2日通車第二點
中國工程師設計修建的第一條鐵路:1905年
詹天佑
豐臺西——張家口
長200公里
第三點
初期的鐵路均由外國列強設計、建造,目的:掠奪“甲午戰爭”后。列強用鴉片和槍炮打開了我國國門,相繼修建了:(東清鐵路)南滿鐵路
東北
俄國、日本修建——
出口大連膠濟鐵路
山東
德國
——出口青島廣九鐵路
廣東
英國
——出口香港滇越鐵路
西南
法國
——出口防城、越南的海防解放前,鐵路發展緩慢,49年全國通車里程僅約1.1萬公里,1865——1949年73年:322公里/年,最早的鐵路有:京包線、龍海線(大浦——寶靈)、濱北線(綏北——海倫)。解放后——“十三大”前是我國鐵路大發展期,每年平均修建1000多公里,基本形成鐵路網,“十三大”后交通運輸發展戰略為發展綜合運輸。到2005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7.5萬公里;鐵路的技術經濟特性
送達速度高載重量大
投資甚大成本較低
鐵路在綜合運輸網中的地位
我國鐵路
被視為國民經濟大動脈。但尚需在綜合運輸網中協調與其他運輸方式的關系、分工協作:鐵路與水運的分工:運輸走向問題
鐵路與公路的分工:短距離運輸問題
柏林中央火車站當前世界鐵路運輸的動態國情不同,各國鐵路在綜合運輸網中的作用各不相同。各國采用的鐵路類型:長、大、重型:俄羅斯、美國、中國短、小、輕型:歐洲、日本標準軌距:1435mm窄軌:762mm寬軌:軌道類型:重軌:
60千克/米
次重軌:
50千克/米
中軌:
43千克/米
輕軌:
38千克/米當前,主要發達國家,鐵路網、綜合運輸網
均較發達
鐵路運輸負擔不重,設備閑置、運量不足、其重點在于調整鐵路網,拆除不贏利的鐵路線、加強干線、提高速度、發展集裝箱直達運輸、開發超重載列車。
重載列車
超重載列車俄羅斯繼續發展鐵路幾個相關的技術術語運輸密度復線里程電氣化線路內燃機牽引線里程自動閉塞里程雙層集裝箱列車鐵路六次大提速從1996年開始至今,中國鐵路先后進行了5次大提速。
第一次提速:從1997年4月1日起,京滬、京廣、京哈三大干線列車全面提速,最高速度140千米/小時
第二次提速:1998年10月1日鐵路開始了第二次大提速。三大干線快速列車最高速度進一步提高到140-160千米/小時,一般列車最高速度120千米/小時,并增加開行的列車數量。第三次提速:2000年10月21日,鐵路實施第3次大提速,進一步擴大提速范圍。這次提速重點集中在隴海和蘭新兩線,以及京九和浙贛線,形成京滬、京廣、京哈、京九、隴海、蘭新、浙贛“四縱二橫”的提速網絡。鐵路最高速度普遍提高到160千米/小時。
第四次大面積提速:2001年10月21日,鐵路實施第4次大提速。這次提速的主要線路是:京九線(北京西至深圳),武昌至成都:經漢(口)丹(江)線、襄(樊)渝(重慶)線、達(萬)成(都)線,京廣線武昌至廣州段、浙贛(株洲至杭州)線、滬杭(上海至杭州)線和哈大(哈爾濱至大連)線,涉及17個省市和9個鐵路局。提速線路延展里程達4434公里,提速延展里程增加到1.3萬公里,覆蓋了全國主要大、中城市。
第五次提速:2004年4月18日實施。第五次大面積提速將在許多方面有重要突破。一是提速線路資源大幅度增加。特別是時速160千米及其以上的線路達到7700延長公里,幾大干線將開行一批一站直達特別快車,運輸產品結構全面優化,幾大干線機車交路大幅度延長。第六次提速:2005年1月1日。首次在已有提速干線上同時開行時速200公里動車組和時速120公里,載重5000噸貨運重載列車.
中國鐵路營運線路我國鐵路干線分布
一、
東北鐵路網的骨架二、連接關內外的重要通道——京沈、京通與京承、錦承線三、縱貫南北鐵路中軸——京廣線四、華東鐵路網的骨干——京滬線、皖贛線和鷹廈線五、京九線六、集二、同蒲、太焦、焦柳線七、西南的交通動脈——寶成、成昆線八、與長江平行的東西干線一—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九、橫貫中原、西北邊陲的干線——隴海、蘭新線——北疆線十、聯系華北與西北的重要干線:京包——包蘭線——蘭青線——青藏線京廣線
北京—廣州
2295京滬線
北京—上海
1463京哈線
北京—哈爾濱
1288京九線
北京—九龍
2311京包線
北京—包頭
828京源線
北京—原平
419京通線
北京—通遼
419同蒲線
大同—孟塬
805集二線
集寧—二連浩特
850沈大線
沈陽—大連
333濱綏線
京哈線—綏芬河
397濱洲線
哈爾濱—滿洲里
548哈佳線
哈爾濱—佳木斯
950長圖線
長春—圖們
507沈丹線
沈陽—丹東
277沈吉線
沈陽—吉林
446隴海線
蘭州—連云港
1779膠濟城
青島—濟南
393石德線
石家莊—德州
180石太線
石家莊—太原
251淮南線
蚌埠—蕪湖
263皖贛線
蕪湖—鷹潭
670蘭新線
蘭州—烏魯木齊
1892包蘭線
包頭—蘭州
1006蘭青線
蘭州—西寧
216成渝線
成都—重慶
504成達線
成都—重慶
353廣大線
廣通—大理
213寶成線
寶雞—成都
673襄渝線
襄樊—重慶
850焦柳線
焦作—柳州
1645黔桂線
貴陽—昆明
607成昆線
成都—昆明
438湘黔線
株洲—貴陽
644湘桂線
衡陽—憑祥
1108黎湛線
黎塘—湛江
821浙贛線
杭州—株洲
1021鷹夏線
鷹潭—廈門
318外福線
外洋—福州
947滬杭線
上海—杭州
694杭甬線
杭州—寧波
193南昆線
南寧—昆明
186侯月線
侯馬—月山
168寶中線
寶雞—中衛
811神朔線
神木—朔州
257合九線
合肥—九江
502集通線
集寧—通遼
270石長線
石門—長沙
323金溫線
金華—溫州
973漳泉線
漳平—泉州
263橫南線
橫峰—南平
251玉梧線
玉林—梧州
212神榆線
神木—榆林
137大淮線
大同—準格爾
296新長線
新沂—長興
666梅坎線
梅州—坎市
147西康線
西安—安康
268黎欽線
黎塘—欽州
156未來五年鐵路建設計劃從2006年到2010年,我國將投資1.25萬億元,繼續進行大規模的鐵路建設.
在未來5年里,我國將建設鐵路新線1.7萬公里,其中客運專線7000公里;既有線增建二線8000公里,既有線電氣化改造1.5萬公里.復線和電氣化比例分別達到45%以上.續轉和新安排建設項目達200多個,其中客運專線項目28個.
預計2010年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9萬公里.屆時,發達的鐵路網將初具規模.2004年1月國務院通過《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以來,我國展開了大規模的鐵路建設.在過去的兩年里,以客運專線和煤運通道建設為重點的新開工項目達89個.新建鐵路達10500公里,改建鐵路9400公里,投資規模超過6000億元.其中,京津,武廣等11條客運專線建設規模達到3243公里.
到2010年,全國快速客運將初步成網."十一五"期間,將建設京滬,京廣,京哈,沈大,隴海等鐵路客運專線,列車時速達到200至300公里;建設京津,滬寧,滬杭,寧杭,廣深,廣珠等大城市群的城際軌道交通系統,列車時速達到200公里以上;繼續推進既有線提速,在1.3萬公里提速干線實現客車時速200公里.
到2010年,我國鐵路將形成客運專線,城際客運鐵路和既有線提速線路相配套的3.2萬公里的快速客運網絡.以北京,上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國內銷售代理合同范文
- 2025企業宣傳音樂委約創作合同
- 2025二手客車買賣合同范本
- 機房維保標書
- 霍納法則,計算hashcode
- 應對市場波動的倉庫策略計劃
- 代發工資合同樣本
- 2025標準車輛買賣合同協議書
- 小班創意繪畫教學計劃
- 調動員工積極性的措施計劃
- 第六章-GIS分析導論
- 軌道交通大數據應用研究
- 兒童成語故事鑿壁偷光
- 【基于Django框架的網上商城設計(論文)6800字】
- 光伏電站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 2024年中國斜交輪胎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高速公路服務區服務規范
- 300MW300MWh源網荷儲一體化儲能電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模板-立項備案
- 外研版(三起點)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全冊同步練習(含答案)
- 激光雷達產品商業計劃書
- 2024-2030年吸附樹脂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