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電力市場分析與介紹_第1頁
國外電力市場分析與介紹_第2頁
國外電力市場分析與介紹_第3頁
國外電力市場分析與介紹_第4頁
國外電力市場分析與介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外電力市場分析與簡介一,國外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是世界各國電力工業發展的大趨勢.實行電力市場化最早的國家是智利,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末,隨即英國,北歐,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阿根廷,日本等相繼進行了市場化改革,其中比較經典的是英國,北歐,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改革過程.(一)英國的電力體制改革1,英國電力工業概況英國包括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國土總面積24.4萬平方公里,人口為5878.9萬(數據).至底英國發電裝機總容量為7852.4萬kW,其中火電為6079.7萬kW,核電1209.8萬kW,水電146.8萬kW.發電量為3958.86億kWh.英國輸電系統按地理位置分布可劃分為3大系統:英格蘭和威爾士系統,蘇格蘭系統和北愛爾蘭系統.1990年此前,英國電力工業由地方政府在各自的管轄區域統一管理經營,對發電,送電,配電和售電實行縱向一體化壟斷式管理模式.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原中央發電局拆分為3個發電企業和1個輸電企業,3個發電企業分別是國家電力企業(NationalPower),電能企業(Powergen)和核電企業(NuclearElectric),輸電企業為國家電網企業(NationalGridCompany),國家電力企業和電能企業于1992年實行私有化,成為股份企業.2,英國電力體制改革過程自1950年以來,英國電力工業的發展可以劃分為兩大階段:第一階段是1990年此前,即實行私有化此前,第二個階段是1990年后.其中,第二階段又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第一種時期是以電力庫(POOL,即電力聯營的集中交易)運行模式為特性,稱為電力庫時期;第二時期是以實行新電力交易協議(theNewElectricityTradingArrangement,如下簡稱"NETA")為標志,以發電商與顧客可簽訂雙邊協議為特性,稱為NETA時期;第三個時期是以實行英國電力貿易和傳播協議(BETTA)為標志,以全英國的電力系統歸一家企業統一經營為特性,稱為BETTA時期.1990年電力工業私有化之前,英格蘭和威爾士(E&W)的電力系統采用垂直一體化的運行模式.伴隨電力私有化的進行,英格蘭和威爾士的POOL電力市場應運而生.按照POOL的設計思想,所有的電力交易應當在POOL中進行.從1998年起,英國政府引入了電力零售市場,容許顧客自由選擇電力供應商,從而在售電側引入了競爭.POOL是一種日前市場,它的關鍵是一種被稱為《聯營和結算協議》(PSA)的法律文獻.該文獻由發電商和供電商共同簽訂,它為電力批發市場提供了市場交易規則,并且規定了發電機組所必需遵守的競價規則.此外,該協議還規定了POOL中的電力交易結算規則.POOL由電力庫執行委員會(PoolExecutiveCommittee)代表所有的POOL組員進行管理.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幾乎所有的電力交易都是通過POOL進行的.參于電力市場的發電商和供電商必須持有經營許可證.為了克服批發電價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POOL中的電能交易一般都附帶一種經濟協議,最常見的是差價協議(CFD).POOL自1990年開始到1998年,通過8年的運行,英國的電力市場已經獲得豐富的經驗,同步也暴露出某些問題.從1998年開始,英國政府會同電力市場的有關方面對POOL進行重新評估,并決定開發一種新的電力市場.這個新的電力市場被稱為"新的電力交易協議",即NETA.NETA通過三年的開發,在3月正式投運.在完畢了英格蘭和威爾士(E&W)地區的第二次工業改革,也就是建立了NETA機制后,英國政府及獨立監管機構決定在蘇格蘭,英格蘭,威爾士三大地區(統稱GreatBritain,如下簡稱GB)推廣已經有的E&W模式.這樣一種GB范圍的電力市場將把E&W地區的開放競爭給消費者帶來的益處擴展到蘇格蘭,改善GB范圍內各類電力市場的流通,打破蘇格蘭發電領域內的行業壟斷,并且讓GB三大地區所有市場整體在同等的條件下進入統一的市場.這個GB范圍的新電力市場機制即是"英國電力貿易和傳播機制"(BETTA).3,市場主體及監管機構英國電力市場主體除上述3個發電企業(國家電力企業,電能企業和核電企業)以外,國家電網企業重要經營輸電系統,是系統的調度員,擁有,管理,維護超高壓輸電系統,還負責撰寫輸電網7年規劃匯報.目前,國家電網企業和一家天然氣企業合并,更名為國家電網天然氣企業.本來的地區供電局被新成立的12家地區配電企業所取代.英國電力工業的監管機構(OfficeofGasandElectricityMarkets,簡稱Ofgem)是一種獨立于政府的組織,在GB范圍內同步監管天然氣和電力兩個市場.監管機構對電力工業監管的重要法律根據是由電力法授權,為發電,輸電,配電和供電等各類業務活動頒發業務許可證,監督這些許可證有關條件的執行狀況,并且對違規行為有權作出懲罰.(二)北歐的電力體制改革1,北歐電力工業概況北歐地區包括丹麥,芬蘭,冰島,挪威,瑞典,總面積1258萬平方公里,人口2450萬.截至末,北歐地區總裝機容量為9264.1萬kW,其中水電裝機容量為4795.9萬kW,核電為1208.1萬kW,火電為2873.5萬kW,其他可再生能源為386.6萬kW.北歐地區電網發達,除冰島外,其他四個國家均實現了電網互聯,此外,北歐四國與歐洲其他相鄰國家也實現了聯網.北歐總發電量為1012.1億kWh.2,北歐電力體制改革過程從1991年挪威的電力改革開始,北歐國家的電力市場改革已經獲得了較大的成就,目前已經形成了一種沒有國界線制的聯合電力市場.目前北歐電力是在一種全新的競爭充足的環境下運行,實現了跨國資源的優化配置.北歐四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種跨國電力商品交易所,為市場參與者提供了多樣化的電力產品以及較為靈活的交易方式.北歐今天的統一電力市場是逐漸建立起來的.最先是1991年挪威率先在國內建立了一種電力商品交易所.1996年,挪威和瑞典共同建立了挪威—瑞典聯合電力交易所,兩個國家的電網企業各有50%的股權,并將名字改為北歐電力交易所(NordicPowerExchange也叫NordPool),總部設在挪威首都奧斯陸,瑞典斯德哥爾摩和丹麥奧登塞分別設置辦公室.北歐電力交易所重要負責電力現貨市場的運行,同步負責電力金融交易以及交易的結算.1998年,芬蘭加人北歐電力交易市場,丹麥西部電網于1999年加人,丹麥東部電網于加人.北歐電力市場的交易類型也是一種逐漸發展的過程,1993年的挪威電力市場還只是一種電力遠期協議市場(ForwardMarket),只容許市場主體進行物理協議的交易.從1997年開始,北歐電力市場引入金融期貨協議,1999年容許期權協議上市交易,又引入了差價協議.3,市場主體及監管機構北歐電力市場主體重要包括發電商,電網擁有者,零售商,交易商和顧客,這幾類市場主體的角色也許是重疊的.北歐電網是壟斷經營的,因此電網擁有者作為一類特殊的市場主體,必須接受監管機構的監管.北歐電力市場不一樣的業務分別由不一樣的部門或機構進行監管,如挪威水電局依法對北歐電力現貨市場,雙邊物理市場清算,輸電和配電系統運行者進行監管.(三)美國的電力體制改革1,美國電力工業概況美國國土總面積937萬平方公里,1998年記錄人口為2.7億.美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電力工業,1997年全國裝機容量為79162.0萬kW,年發電量為34831.1億kWh.在美國發電能源構成中,核電在80年代得到迅速發展,1997年其比重增至18.05%,但火電仍然是最重要的發電能源,1997年美國火電裝機容量為58754.0萬kW,火電發電量為24812.0億kWh,占總發電量的71.24%.在改革前,美國的電力部門基本上發展成為縱向一體化的地區性壟斷企業,電力供應的重要構成部分—發電,輸電,配電和零售供應都由同一家電力企業掌握,這些企業在一定的地理范圍內享有向居民,商業和工業消費者供電的特權.2,美國電力體制改革過程美國電力工業改革最初的愛好開始于零售市場價格較高和批發與零售差異較大的那些州.在這些州中,尤其對于零售競爭,改革的政治壓力來源于工業顧客,獨立發電商和也許的市場參與者們的游說活動.1978年,美國聯邦政府以法律的形式正式容許獨立發電企業發售電力,從而使獨立發電商迅速增長,但獨立發電商進入電網受到公用事業控股企業法案的限制.為此,1992年,美國頒布了新的《能源政策法》,規定所有的電力企業必須提供輸電服務.1992~1996年,雖然部分州容許電力的轉運服務,但能源法案并未到達預期的效果.1996年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FERC)出臺了888號和889號法令,詳細規定了開放準入輸電服務價格和輔助服務價格,并且規定發電和輸電必須從功能上分離,所有的發電商得到同樣的待遇.FERC的888號和889號法令的頒布產生了明顯的效果.在美國形成了某些比較成功的電力市場如PJM和紐約ISO.但與此同步,尚有某些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處理,例如輸電價格的定價等.為處理這些問題,FERC把注意力集中在通過發展地區輸電組織RTO(RegionalTransmissionOrganization),從輸電網中獲取最大的區域效益(1999年簽訂的號法令).RTO強調一下幾種關鍵環節:(1)獨立是基本原則.RTO在組織上應與商業和輸電功能分開.(2)規模很重要.一種系統應有足夠大的地理區域,使其時尚盡量限制在RTO內部,并提高系統的可靠性.(3)權力.RTO應有實行調度電網的權力.(4)可靠性.RTO擁有維持其控制輸電網短期可靠性的獨有的權力.號法令為第二階段重組提供了推進力,不過由于缺乏強制參與,導致輸電和批發電力市場進展緩慢.因此,美國聯邦能源管制委員會(FERC)總結了既有電力市場發展和運行經驗,于年7月公布了醞釀已久的原則電力市場設計(StandardMarketDesign,SMD)法案,意在為美國各州提供相對原則化的市場規則,指導美國電力市場的建設和發展,保證電力市場的競爭力和高效性,并維持市場條件下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鼓勵投資.其要點包括:(1)采用節點邊際價格作為首選電能定價措施.(2)需求側資源應予以充足的地位和權力,與供應側資源一道在所有方面參與新的原則市場.(3)需求側資源是市場成功的重點,是一種有效的平衡供需的措施,一種與市場力抗爭的措施和一種批發和零售顧客的重要選擇.(4)既有輸電顧客在新市場中應享有與既有市場同樣的服務水平和質量.美國目前已經形成的有組織的電力市場區域包括:新英格蘭ISO,紐約ISO,PJM,德州ERCOT和加州ISO.正在醞釀或發展,但尚未形成有組織的電力市場的區域包括:美國的東南部,佛羅里達州,中西部,中南部和西北部.在所有的區域中,目前都存在短期的雙邊電力交易,重要是日前雙邊交易,用以滿足下一天的負荷需求.在有組織的電力市場區域內,則存在著日前市場和實時市場,所有的ISO和RTO都不組織長期電力交易市場,所有的長期交易均以雙邊協議形式實現.3,市場主體及監管機構在上述已形成的有組織的電力市場區域內,大多數發電商和供電商都加入了ISO或RTO的市場,任何一種發電企業的裝機容量都沒有絕對的優勢.美國電力工業老式受州政府監管.各州對于競爭性批發和零售電力市場轉型以及電力企業重組有著不一樣的觀點,美國沒有一種清晰的和連貫性的國家法律來指導這種競爭性的轉型.因此美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各州和FERC的合作以使用其有限的州立法案來支持改革.(四)澳大利亞,新西蘭的電力體制改革簡介1991年,澳大利亞開始了電力市場改革,成立了國家電網管理委員會和國家電力市場法規行政局NECA(NationalElectricityCodeAdministratorLimited),并由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委員會ACCC(AustraliaCompetitionandConsumerCommission)實行政府的宏觀指導和監督.1998年,澳大利亞國家電力市場開始運作,它在大范圍供應和購置電力方面引進競爭機制,并為貫穿澳大利亞首都地區(AustralianCapitalterritory),新南威爾士(NewSouthWales),昆士蘭Queensland),南澳大利亞(SouthAustralia)和維多利亞(Victoria)的電網帶來開放式接入體制(openaccessregime),其最終目的是為顧客提供廉價電力.澳大利亞的首都地區,新南威爾士,昆士蘭,南澳大利亞和維多利亞首先通過電網連接起來,塔斯瑪尼亞(Tasmania)等最終接入.國家電力市場管理企業NEMMCO(NationalElectricityMarketManagementCompany)負責全國互聯電網的調度和電力市場的交易管理.1987年,國有新西蘭電力企業成立,控制和管理全國的發電和輸電企業.1988年,新西蘭電力企業自我重組為發電,市場,輸電和電力設計制造四個子企業.1992年,輸電企業從新西蘭電力企業中剝離出來成為獨立的國有企業(TransPower),擁有整個輸電網.1996年,新西蘭開始電力市場化改革,重組新西蘭電力企業的發電資產.同年10月1日,一種由電力市場企業EMCO(ElectricityMarketCompanyLimited)負責運行的新西蘭電力市場開始運作.,新西蘭政府決定重新建立統一的政府電力監管機構.(五)日本的電力體制改革簡介日本電力工業由九大電力企業構成,總裝機容量2.6億kW,九大電力企業之間實現了電網互聯,日本電力系統備用容量較大,近年最大用電負荷為1.8億kW左右,占總裝機容量的70%.日本電力工業一直實行各電力企業分地區發輸配售垂直一體化體制,電力企業所有為私有(民營)企業.自1995年開始引入IPP,1997年開始討論大顧客開放問題.從開始,用電負荷kW以上大顧客(占電力總需求的30%左右)均可自由選擇供電商;從4月開始,500kW以上的大顧客均可自由選擇發電商;從4月開始,50kW以上的大顧客(即除家庭顧客以外的所有大顧客,占電力總需求的2/3左右)均可自由選擇供電商.顧客可自由選擇供電商的前提是必須明確輸配電電價即"過網費","過網費"確實定措施是:政府制定規則,輸配電企業遵照規則進行測算,最終報政府同意執行.據理解,1995-,在燃料價格普遍上漲的大環境下,日本顧客電價減少了27%,顧客得到了改革實惠.改革中,電力企業收益率不僅沒有下降,并且有所提高.二,國外電力市場的經典模式(一)英國新電力交易制度引入NETA的重要目的是為了克服POOL的某些缺陷.在設計方面,NETA引入了如下幾方面的特點:1,有負荷側參與的雙側市場;2,市場參與者的輸入或輸出電量是確定的,以便減少和有效地分攤成本及風險;3,報價簡樸,提高市場透明度,增進交易;4,NETA的關鍵是雙邊協議,而不是市場操作員統一管理的集中型市場,這在某種程度上增大發電商的競爭壓力和負荷側對市場的響應;5,市場監管簡樸,可以針對市場變化做出迅速響應;6,集中安排平衡和結算服務,以減少維護系統平衡的成本.NETA的基本出發點是將電能像其他商品同樣進行交易.在設計階段,市場集中管理的部分已經被減小到最小,并且伴隨市場運行經驗的不停積累,還要深入減小.NETA的一種基本原則是,電能交易通過電能交易商之間的雙邊協議實現.這些雙邊協議是由電能交易商通過自由談判簽訂的.在新的電力市場中,大多數電能交易(不小于90%)都是通過雙邊協議在電能交易所進行的.實際上,市場中雙邊協議不僅僅局限于發電商和供電商之間,電力交易中間商也容許作為一方簽定電力雙邊協議,雖然這些電力交易中間商既不發電也不用電.如下是NETA中重要的幾種交易方式:1,遠期協議市場(ForwardMarket)和期貨市場(FuturesMarket),超前協議和期貨協議容許提前幾年簽訂;2,短期現貨交易(PowerExchange),用于微調在遠期協議市場和期貨市場中所簽協議的協議電量.這些市場的運作不受任何集中形式的監管,市場參與者自由選擇交易形式及組織他們的交易活動.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不平衡電量總是存在的,例如:電力交易商按協議購置的電量和其賣出的電量或多或少有差異.怎樣測量這些電能不平衡量,并為這些不平衡兩的交易制定合理的電價及建立對應的結算系統是NETA設計過程中的一種重要構成部分.計算市場中不平衡電量和對其進行結算的過程稱為"不平衡結算",它重要是針對市場參與者的協議量和實際量之間的小的差額來對其過?;蚓窒扌缘碾娏窟M行定價和結算.在NETA設計過程中,除了不平衡電量結算,此外一種重要的內容是提供一種能實時調整發電和負荷運行水平的機制,稱為"平衡機制".平衡機制從技術層面上保證了電力交易市場中所簽訂的電能交易協議可以順利兌現.在平衡機制中采用什么樣的措施來維持系統或者局部的發電和用電平衡是由系統調度員來決定的.可以看出,新的電力市場由三個重要環節構成:協議市場,平衡機制,不平衡結算.協議市場和平衡機制的分界點是所謂的"關閘"(GateClosure)時間.電力交易所的交易活動容許持續進行到"關閘".在"關閘"時刻,在電力交易所中簽訂協議的協議量必須告知不平衡結算部門,以便確定每個電力市場參與者的不平衡電量.在"關閘"后,作為系統調度員的國家電網企業將通過使用"平衡機制"以及通過協議購置的控制手段進行系統控制,以保證發電量和負荷量之間的平衡,并同步維護系統安全性和電能質量."平衡機制"的參與者以有償形式提供平衡服務.平衡服務包括:1,輔助服務:這些服務是經授權的電力市場參與者那里購置.輔助服務從性質上講可以分為兩類,即:強制性的和商業性的.如無功,頻率響應,黑啟動,迅速啟動等.2,平衡上調量和平衡下調量:平衡上調量和平衡下調量是由發電商和供電商提供的商業服務.它用于控制系統的發供電平衡.3,其他服務:即不屬于輔助服務,也不屬于平衡上調量和平衡下調量商業化服務.包括用于能量平衡目的而通過協議購置的能量.英國的銷售電價根據顧客類型可以分為如下三類:居民電價,小型企業顧客電價,大型企業顧客電價.居民電價和小型企業顧客電價構造類似,分為固定電價和分時電價.絕大多數電力企業給大型企業顧客提供季節性分時電價.(二)北歐電力市場目前,北歐電力市場已經建立了一種較完整的交易體系,市場競爭性得到充足體現.其中北歐電交所是北歐市場體系中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世界上第一種跨國的電力交易所.北歐電力市場是電力批發市場和電力零售市場相結合的市場體系.北歐的電力批發市場包括四個重要構成部分:一是OTC市場(或稱柜臺交易市場);二是雙邊市場;三是北歐電交所,包括北歐電力現貨市場,北歐電力平衡市場和北歐電力金融市場;四是北歐電力實時市場.北歐電力批發市場具有如下幾種重要特性:1,參與的市場主體數目眾多,市場競爭充足;2,電交所為市場提供了一種透明的現貨交易價格,并通過金融市場的遠期協議和期貨協議交易,提供了預測價格;3,一種自愿性的電交所通過和OTC市場,雙邊市場競爭的方式,進行物理協議和金融協議的交易;4,市場主體既可以在電交所進行原則電力協議的交易,也可以在雙邊市場中和交易方進行個性化電力協議交易.北歐電力現貨市場是一種日前市場,進行下一點電力現貨協議的短期交易,其基本特性是:1,市場主體雙向報價,售電報價曲線和購電報價曲線的交點為市場系統電價;假如各區之間沒有聯絡線組賽,則該系統電價即為全北歐的現貨市場結算電價,否則,形成分區電價,并將分區電價作為各區實際結算電價;2,北歐電交所采用對銷交易模式在現貨市場中進行阻塞管理;3,將每一種交易日分為24個競價時段,每小時為一種競價時段;4,現貨市場成交的是物理協議.北歐電力平衡市場是現貨市場的重要補充,是一種對北歐電力現貨交易起平衡調整作用的交易市場,平衡市場全天24h運作,交易時段以小時為單位.市場規則規定,在第二天24h的現貨交易成果公布后即可進行平衡交易,對任一交易時段的平衡交易要在其實時調度前一小時交易完畢.北歐各國的輸電系統運行機構TSO還負責運行實時電力市場,來平衡實時運行中出現的系統不平衡,同步為市場主體的不平衡電量進行結算.北歐電力金融市場可以進行遠期期貨,短期期貨,期權和差價協議的交易.金融市場交易組員可以通過電力金融協議的交易來規避市場風險,或者進行套利.金融市場中進行交易的協議所有采用原則格式,遠期期貨協議有月度,季度,年度期貨協議,短期期貨協議有日和周期貨協議.期權和期貨協議的組合可認為交易組員提供更多的風險管理手段.北歐的電力零售市場目前已經向所有的電力顧客開放.在電力零售市場中,大顧客一般會通過批發市場和電力零售商簽訂協議,而小顧客重要是在零售市場中選擇自己滿意的零售商.北歐輸電費的收取方式采用基于節點的兩部制電費模式.每個節點按電力輸入和輸出分別計算輸電費,與輸電途徑無關.輸電費中包括變動費用和固定費用兩部分.變動費用基于各節點的邊際網損因子進行計算.固定費用同步向發,用電雙方收取,但發電方少于用電方.在北歐,顧客支付電費由3部分構成:1,稅金2,電能價格,即上網電價3,輸配電服務價格,即過網費(三)美國PJM電力市場許多人認為PJM電力市場是聯營市場成功的經典.PJM是北美地區最大的互聯電力系統,總裝機容量為10600萬kW,其中火電占65%,核電占30%,水電只占5%.1,PJM有功市場PJM有功市場1997年4月開始運行,PJM市場組員可以選擇參與日前有功市場或平衡市場的市場交易.在日前有功市場中,根據發電側的投標,需求側的投標和市場組員遞交的雙邊交易計劃,PJM將計算出次日24h的每個小時節點邊際電價.日前有功市場的結算是基于日前的小時節點邊際電價進行的,對于次日的每個小時:(1)每個被選中的負荷顧客按照所在節點的小時節點邊際電價支付能量費用;(2)每個被選中的發電機按照所在節點的小時節點邊際電價獲得能量收益;(3)被安排的傳播顧客按照能量注入節點和能量送達節點的小時節點邊際電價之差支付阻塞費用;(4)固定輸電權擁有者按照小時節點邊際電價獲得阻塞收益.當實際負荷與預測負荷出現偏差或發電機因某種原因達不到投標成果確定的出力時,為保持發電機出力和系統負荷的實時平衡,必須設置平衡市場.在平衡市場中:(1)通過安全約束的經濟調度來滿足實際負荷需求;(2)在日前能量市場中未被選中的容量資源可以參與平衡市場的投標(容量資源指滿足可靠性規定,經PJM認證合格的發電資源);(3)非容量資源也可以參與平衡市場的投標;(4)傳播顧客可以向平衡市場遞交傳播計劃.PJM能量市場容許市場組員申報零價格或申明自己是價格接受者,這種狀況表明市場組員樂意接受市場出清價.為了防止發電商濫用市場里哄抬上網電價,規定發電報價不得超過1000美元/MWh的上限.PJM采用兩結算系統,由兩個市場構成,日前市場和實時平衡市場.日前市場是一種提前的市場,在日前市場提交的發電機投標,負荷競價等,計算得到第2天運行日每個小時的出清價格.平衡市場是一種實時的能量市場,在實際的系統運行安全約束的經濟調度基礎上,每5min計算一次出清價格.日前市場結算是以日前節點電價為基礎的,平衡市場的結算是以實時的小時綜合節點電價為基礎的.2,PJM調頻市場為了保持發電和負荷的持續平衡,維持系統頻率,必須提供調整和頻率響應服務.調整和頻率響應服務重要通過使用自動發電控制AGC設備來調整在線發電機的出力.PJM調整和頻率響應服務的最大特點是不單獨設置調頻電廠,而將調頻義務分派到每個負荷服務企業LSE.LSE可以運用自己的發電資源或通過與第三方簽訂協議來滿足自己的調頻義務,也可從PJM購置這個服務.3,PJM輸電權在節點電價體系下,由于網絡阻塞,從負荷收取的費用將高于支付給發電方的費用,金融輸電權FTR是一種金融工具,它使持有者可以由于日前市場上對應線路的注入和吸取節點的節點電價不一樣而得到收入.4,PJM輸電服務與收費PJM的輸電服務分為點對點傳播服務和網絡綜合傳播服務.點對點傳播服務指在指定的注入節點接受電能,并把這些電能傳播到指定的送達節點.網絡綜合傳播顧客可以在系統中指定多種發電資源和多種負荷為該顧客的網絡資源和網絡負荷,這些網絡資源的出力通過PJM的輸電系統來滿足網絡負荷的需要.傳播顧客必須支付傳播服務費用.5,PJM容量市場PJM在1998年設置了容量市場,重要從事容量信用的交易.容量信用是指完全可用的發電能力.容量信用市場分為日市場和月市場.每個負荷服務企業都必須履行其容量義務,當負荷服務企業可用的發電容量資源不能滿足其容量義務時,該企業就必須在容量市場上購置差額的容量信用.6,PJM負荷響應計劃負荷響應就是在某種狀況下,如系統的LMP很高或者緊急狀況發生時,顧客做出反應減少負荷,并獲得回報.PJM的負荷響應計劃可以分為緊急負荷響應計劃和經濟負荷響應計劃.從1997年4月開始運行以來,PJM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截止到年終,市場組員增至199個,年交易量增大近1倍,市場節點電價基本未變,裝機容量與負荷增長比例較為協調.(四)澳大利亞國家電力市場澳大利亞國家電力市場(NEM)覆蓋6個區域,分別為南澳,維多利亞,雪山,新南威爾士,昆士蘭,坦斯馬尼亞,這6個區域互相聯接,形成一鏈式網絡.NEM包括協議市場和現貨市場,整個市場流程如圖2所示.根據預調度計劃成果,網絡實際狀況,市場組員的重新報價信息,進行在線調度,事后進行市場結算.競價顧客和競價機組除了向聯營體進行購售電報價以外,彼此間還可簽定差價合約以規避市場風險.整個交易基本模式如圖3所示.由于澳大利亞實行零售競爭,因此機組和顧客都參與市場競價.澳大利亞每個區域均設置一參照節點,且僅合用于本區域市場出清.市場出清前,全國內所有的競價機組和顧客的報價通過網損因子折算到某區域參照節點進行統一排序.澳大利亞既有差價合約,又有現貨市場,差價合約僅起到規避市場價格風險的作用,各競價機組和顧客在現貨市場實行全電量競價.網損工作組(NetworkLossesWorkGroup,NLWG)負責確定所有的網損因子.網損因子分靜態和動態網損因子兩大類.靜態網損因子指系數在一年內固定不變;動態網損因子指隨時尚的變化而動態變化,非固定不變.根據發電報價,用電報價,網損因子及系統運行參數,以市場成交電量最大為優化目的,同步滿足預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