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排放控制技術和應用分析論文正稿_第1頁
發動機排放控制技術和應用分析論文正稿_第2頁
發動機排放控制技術和應用分析論文正稿_第3頁
發動機排放控制技術和應用分析論文正稿_第4頁
發動機排放控制技術和應用分析論文正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隨著汽車在生活中的普及,汽車排放的污染物對環境的危害越來越明顯,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環境與健康。本文主要概述了一些主要的發動機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機理與危害,以及發動機排放物的影響因素,發展汽車發動機的排放控制技術能夠有效地抑制和減少發動機排放物對大氣環境的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污染物對人類健康的影響。關鍵詞:排放;污染;控制技術AbstractWiththepopularityofthecarinthelifeanddamageofthevehicleemissionsofpollutantsontheenvironmentismoreandmoreobvious,aseriousthreattohumansurvivalenvironmentandhealth.Thispaperprovidesanoverviewoftheformationmechanismofsomeofthemainengineandemissionofpollutantsandtheharm,aswellastheinfluenceofengineemissionsfactors,automobileengineemissioncontroltechnologycaneffectivelyinhibitandreduceengineemissionsontheatmosphericenvironmentpollution,reducesthepollutantsonhumanhealtheffectsinacertainextent.Keywords:emission;pollution;controltechnology.目錄TOC\o"1-3"\h\u5563摘要I15328AbstractII13390第一章緒論1150741.1研究的背景 130891.2研究的意義 1326851.3研究方法 228044第二章發動機排放物的危害339122.1一氧化碳〔的危害 3224602.2碳氫化合物〔的危害 3262022.3氮氧化物〔的危害 3286102.4二氧化硫〔的危害 4113122.5微粒物PM的危害 417318第三章發動機主要污染物的生成機理5212403.1一氧化碳的生成機理 5123063.2碳氫化合物的生成機理 548673.3氮氧化物的形成 6269143.4微粒的形成〔流行假說 624802第四章發動機排放物生成的影響因素7262344.1點火提前角的影響 7157684.2發動機工作溫度的影響 7136314.3燃油品質的影響 7310334.4空燃比的影響71704第五章發動機排放控制技術89465.1三元催化轉換裝置 8184965.2缸內直噴技術 911595.3雙渦輪增壓技術 9151205.4氧化催化氧化器〔DOC 10311785.5選擇性催化還原系統〔SCR 11269565.6顆粒捕捉技術〔DPF 12244825.7廢氣冷卻再循環技術〔EGR 125691參考文獻1811535致謝19.緒論1.1研究的背景目前,汽車已經成為這個時代標志性的產物,人們對汽車的熱愛只增不減。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也讓汽車保有量急速上升。據數據顯示,2014年12月,全國汽車產量達到225.3萬輛,同比增長3.7%。2014年全年汽車產量達到2389.5萬輛,與2013年相比,增長7.1%。2015年,我國汽車產量達到2450.33萬輛,同比增長3.25%,增速比上年同期減緩4.01個百分點,創全球歷史新高,連續七年位居全球第一。2015年,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為873.76萬輛,同比增長15.3%;市場份額達41.3%,同比提高2.9個百分點。2016年2月我國汽車產量為161.18萬輛,同比增長了3.74%,年度累計為406.91萬輛。此外,中汽協對2016年汽車整體市場進行了預測,預計2016年,中國汽車全年銷量為2604萬輛〔其中國內銷量2540萬輛,出口量64萬輛,增速約為6%。其中,新能源車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銷量預計為70萬輛左右。2016年全年汽車市場需求約在2628萬輛。〔全年汽車市場需求=總銷量-出口量+進口量汽車需求量的增多導致了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燒,發動機在燃燒化石燃料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具有污染性的排放物和溫室氣體,這些污染排放物會影響到人類的身體健康以及整個大氣環境。據分析,城市中的霧霾大約有4%的成因與汽車尾氣排放有關,這些排放物有可能間接性的與其他物質反應形成酸雨和光化學煙霧,其中的二氧化碳也加劇了溫室效應。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去改善汽車污染問題,減少我們身邊的大氣環境的污染,讓自己生活在一個純凈而美麗的地球上。1.2研究的意義近些年來,我們所處在的生存環境受到很多因素的威脅,其中威脅較大的就是汽車使用過程所帶來的污染問題。汽車所使用的燃料大部分都是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一定量的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微粒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這些排放物的危害程度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長越來越明顯,有的甚至危害到人類的身體健康。據有關專家表示,汽車排放出的污染物的主要范圍在0.3至2米之間,也就是我們正常的呼吸范圍。在一些大城市中,交通擁堵已成了家常便飯,在車輛怠速的情況下,汽車所排放出的污染物比正常情況下的排出量相對多一些,同時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燒導致了能源的浪費。另外,汽車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也讓溫室效應更加嚴峻了,這對我們的生存環境非常的不利。所以,我們在發展汽車工業的同時,也要著重在發動機排放控制技術方面進行不斷的探索,或者開發一些新的能源用以代替化石燃料,以減少化石燃料燃燒所產生的污染狀況。1.3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通過百度搜索引擎查找發動機排放控制技術的相關資料,以及在圖書館查找一些相關類的書籍用以參考。通過百度文庫和萬方數據庫所查找的相關文獻,分析了當前發動機排放控制技術與應用的現狀,列舉了發動機排放污染物的危害以及污染物的生成機理,同時也介紹了一些現有的發動機排放控制技術,并根據現有的資料分析了未來發動機在排放控制技術的一個發展趨勢。發動機排放物的危害發動機的污染排放物在我們生活中的危害顯而易見,不僅影響著人類的身體健康,還會引起大氣環境的污染,加劇溫室效應。尤其是近年來隨著車輛的快速增長,大氣中、、、以及的含量也陸續增多,導致汽車排放的尾氣對人體和大氣環境的危害程度也越來越大。在本章的內容中主要分析了發動機的一些排放污染物對人體和大氣環境的危害情況。2.1一氧化碳〔的危害汽車排放出的一氧化碳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燒而產生的。它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有毒氣體,在正常情況下,一氧化碳不會導致人體損傷。只有在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之后,才會使人出現頭暈、嘔吐、頭痛等癥狀,嚴重時可以造成人體窒息性死亡。引起這些癥狀的主要原因是能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發生反應,使得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發生變質,從而減弱了血液的輸氧能力,致使人體缺氧。更重要的是,一氧化碳在大氣中比較穩定,不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從而能長時間的存在大氣中。2.2碳氫化合物〔的危害碳氫化合物也是因為化石燃料燃燒不完全而產生的,但它的危害程度比一氧化碳更大。碳氫化合物中含有苯、醛和多環芳香烴等物質,帶有一定的毒性,其中多環芳香烴和苯類物質又具有致癌作用,尤其是苯并芘和硝基烯。碳氫化合物在光照的條件下極易與發生反應,形成以臭氧和醛類為主的有毒性光化學煙霧,嚴重影響著大氣環境與人類的健康。2.3氮氧化物〔的危害汽車所排放的氮氧化物中種類繁多,有、、等多種物質。其中是氮氧化物中的主要成分,它的特點是無色無味。一般空氣中的對人體無害,但吸入一定量后,會產生與相似的癥狀,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造成中樞神經系統輕度障礙,嚴重時可使人中毒而死亡。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在常溫常壓下呈棕色,主要由氧化而成,對人體的危害程度相對較大。因為二氧化氮會與人體血液中的血紅素相結合,使血紅蛋白變性,對心、肝、腎都會有一定的影響,甚至會造成植物枯黃。此外,氮氧化物還會與碳氫化合物在光照的條件下形成帶有毒性的光化學煙霧,造成大氣環境的污染,威脅人類的身體健康。2.4二氧化硫〔的危害化石燃料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硫,在燃燒的過程中會形成具有刺激性氣味的二氧化硫。是一種無色透明的氣體,一定量的二氧化硫能夠使人體產生咳嗽、胸悶和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時可使人體休克。此外,還極易與大氣中的水分結合生成亞硝酸,和煤塵共存時能產生硫酸煙霧,積累到一定程度時還會形成酸雨,使水土酸化,影響植物的生長,并對材料具有腐蝕破壞作用。2.5微粒物PM的危害PM中含有PAH等多種有害物質微粒物,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在一定程度是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另外,顆粒的大小對人體的危害程度有一定的影響。一些顆粒較小〔小于0.5微米的微粒容易長時間懸浮在空氣當中,致使人體吸入的概率大大提高,對人體的呼吸系統有著極大的危害。另外微粒間的孔隙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能夠吸附一些SO、NO等致癌物質,因而對人體造成更大的危害。發動機主要污染物的生成機理發動機排放物的形成過程十分復雜,反應條件也有一些要求,本章主要介紹了發動機主要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機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更多地了解發動機污染排放物的生成機理。3.1一氧化碳的生成機理一氧化碳的形成十分復雜,其熔點為-205.0℃,沸點為-191.5℃,發火點為651.0℃。一般認為,CO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步生成,即<3.1.1><3.1.2><3.1.3><3.1.4>在理想狀態下一般不會生成一氧化碳。但發動機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各缸混合氣不均勻,局部區域會出現缺氧的情況,或出現局部溫度過低,導致烴類燃料不完全燃燒,從而導致CO的產生。此外,排氣中的具有一定的還原作用,能將少量的二氧化碳直接還原成一氧化碳。3.2碳氫化合物的生成機理不論是汽油機還是柴油機都是通過火焰傳播使燃料燃燒的,但是緊靠缸壁的氣體層〔0.05mm-0.5mm因低溫缸壁的冷卻作用,火焰傳播不到,從而使這層混合氣中HC隨廢氣排出。由于柴油機中與大部分氣缸壁面直接接觸的是空氣而不是混合氣〔壁面油膜蒸發混合方式除外,采用壁面油膜蒸發混合方式的柴油機,壁面直接與燃油接觸的面積與燃燒室表面相比也非常小,因此,在柴油機中幾乎不存在汽油機中由燃燒室壁面"火焰焠熄"以及汽缸壁和燃燒室壁面沉積物所釋放的HC。發動機排放出的碳氫化合物的形成因素有以下幾種情況:燃料未完全燃燒或部分被分解、氧化而產生HC。不完全燃燒HC是由烴的氧化反應終止所造成。化石燃料的燃燒反應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溫度、壓力以及混合比等。在混合氣較稀的情況下,氧化反應的過程會比較慢。另外,燃燒室內各區域的混合氣比例也有一定的差異,這也會導致排放量增多。〔2"火焰焠熄"作用所產生的。由于冷態的燃燒室壁面在高溫時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所以當火焰靠近燃燒冷態的室壁面時會發生火焰焠熄現象,導致燃料燃燒不完全。〔3汽缸壁和燃燒室壁面沉積物所釋放的HC。當燃油濃度在混合氣中較大時,發動機氣缸壁的潤滑油膜和燃燒室等處沉積物能吸收和溶解混合氣中的燃油;當缸內混合氣中燃油濃度很低或無燃油時〔如排氣沖程,潤滑油膜和沉積物則會釋放出燃油,導致部分燃油未參與燃燒,直接和其他燃燒產物一起排出,從而導致排量增多。3.3氮氧化物的形成汽車排放出的氮氧化物主要有和,排出的會在大氣中進一步氧化生成。空氣中的氧氣和氮氣在大氣狀態下,并不會發生化學反應,氣缸內燃料燃燒燃燒形成的1200—2400℃的高溫環境為氧氣和氮氣反應生成NO、NO2創造了條件,才造成了氮氧化物<NO>排放。形成過程相對復雜,主要經過一下幾個過程:<3.3.1><3.3.2><3.3.3><3.3.4><3.3.5><3.3.6>這些反應都是連鎖反應,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發動機的工作溫度的影響,當然在高溫下所停留的時間也會一下的生成。3.4微粒的形成〔流行假說微粒通常用PM〔ParticulateMatter表示,主要是由于進氣不充分或燃燒溫度過低造成燃燒不完全所形成的。排氣中的顆粒物一般有三個來源:〔1燃料燃燒不完全產生的碳煙顆粒;〔2潤滑油燃燒產生的積碳顆粒;〔3燃料中硫生成的、和添加劑鈣生成的顆粒。發動機排放物生成的影響因素4.1點火提前角的影響點火提前角是指發動機〔汽油機從點火時刻起到活塞到達壓縮上止點這段時間內曲軸所轉過的角度。在一般情況下,點火提前角對的排放影響不大,但過分的推遲點火會使氧化不完全,從而增加了排放中的,但適度推遲點火可減小排放。實際上當點火時間推遲時,為了保證輸出功率需要開大節氣門,這時排放明顯增加,但的含量會降低,主要是因為排氣溫度的升高,促進了和的氧化。4.2發動機工作溫度的影響發動機工作溫度會影響到氮氧化物排放,當發動機機內的溫度偏高時,會引起排量增多。當發動機在有效冷卻后,可以使的排量降低15%。4.3燃油品質的影響燃油品質也是影響尾氣排放量的重要原因,燃油中存在硫、苯、烯等元素。通過降低汽油中某些元素的含量,可以有效地減少尾氣排放量。汽油中硫的含量直接影響到顆粒物的排放量。我國的"車油不同步"一直是影響汽車排放控制的重要因素。使用符合國家第五階段標準的汽油和柴油,可以有效地將排放量降低10%,顆粒物和氮氧化物也可明顯地減少。只有進一步提高燃油品質,才能有效地減少相關污染物的排放量。4.4空燃比的影響空燃比,是指混合氣中空氣與燃油之間的質量比,是發動機運轉時的一個重要參數,。各種燃料的理論空燃比是不相同的:汽油為14.7,柴油為14.3。發動機工作時,所形成的空燃比對尾氣排放具有一定的影響。當空燃比小于理論空燃比時,發動機的燃油消耗量較高,燃料燃燒也不完全,生成的、也多;當空燃比大于理論空燃比時,燃燒效率最高,燃油的消耗量較少,但生成的偏多。發動機排放控制技術5.1三元催化轉換裝置三元催化轉換裝置,是安裝在排氣系統中的一個重要裝置,可同時將排氣中的,和三大有害物質轉化為無害物,故稱三元。它以排氣中的和作為還原劑,在高溫的條件下,把還原為氮氣〔和氧氣〔,而和在還原反應中被氧化為和。三元催化轉換裝置主要由催化劑、載體、墊層和殼體等組成,如圖1和圖2所示。其中,催化劑主要由活性成分和催化助劑組成。常用主催化劑有鉑〔Pt、鈀〔Pd、銠〔Rh等貴金屬,價格昂貴。由于Pd易受Pb<鉛>的侵蝕,而Pt易受熱劣化,所以實際應用中以Pt/Pd組合形式使用。載體部分主要是一塊蜂窩狀的陶瓷材料,載體的表面上覆蓋了一層起催化作用貴重金屬。當發動機工作時,尾氣經排氣管進入催化器,其中的氮氧化物與尾氣中的一氧化碳、氫氣等還原劑在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氮氣和氧氣,而碳氫化合物和一氧化碳分別與廢氣中殘存的氧氣及前一反應生成的氧氣在催化作用下充分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由于三元催化器中的載體為蜂窩結構,增大了與廢氣的接觸面積,提高了催化效果。實驗結果表明,當發動機的空燃比〔空氣和燃料的比例接近理論值時,轉化器可將90%的碳氫化合物和一氧化碳及70%的氮氧化物同時凈化掉,所以說,三元催化器是減少這些排放物的有效的方法。三元催化裝換裝置的可靠性很好,壽命長,被廣泛應用于本田、別克、現代等車型上。圖1三元催化轉換裝置外觀圖圖2三元催化裝換裝置結構當然,三元催化轉換器還可以和氧化轉換器相結合,達到二次凈化,使得效果更加明顯。5.2缸內直噴技術缸內直噴技術是近年來推廣的發動機的新技術。傳統的汽油發動機是通過電腦采集凸輪位置以及發動機各相關工況,從而控制噴油器將汽油噴入進氣歧管。直噴式汽油發動機采用類似于柴油發動機的供油技術,通過一個活塞泵提供所需的100bar〔1bar=105Pa以上的壓力,將汽油提供給位于汽缸內的電磁噴射器。之后通過電腦控制噴射器,將燃料在最恰當的時間直接注入燃燒室,通過對燃燒室內部形狀的設計,讓混合氣能產生較強的渦流,使空氣和汽油充分混合。然后使火花塞周圍區域能有較濃的混合氣,其他周邊區域有較稀的混合氣,保證在順利點火的情況下盡可能的實現稀薄燃燒,這就是發動機分層燃燒、缸內直噴技術的精髓所在。發動機缸內直噴技術最大地優化了進氣混合效率,使高效節油和大功率輸出不再矛盾。奧迪FSI〔分層燃燒和缸內直噴技術增大了火花塞點燃式發動機的轉矩和輸出,同時增加了15%的經濟性,為降低排放奠定了基礎。與常規的點燃式發動機相比,FSI可將燃油直接噴入燃燒室,不再需要節氣門,降低了發動機的熱損失,從而增大了輸出功率并降低了燃油消耗。具體地說,就是燃料分層噴射技術,它代表著今后發動機的發展方向。5.3雙渦輪增壓技術雙渦輪增壓技術,就是采用2個相互獨立的渦輪增壓器的增壓系統。傳統的單渦輪增壓器在發動機低轉速時有增壓滯后和動力空擋的缺點,而區別于常見的單渦輪增壓發動機,雙渦輪增壓發動機在2個渦輪增壓器的共同作用下,進氣效率大幅提升,增壓效果更加顯著。由于使用了2個渦輪增壓器,雙渦輪增壓系統的結構變得更加復雜,因此多用于直列6缸和V型發動機上,而單渦輪增壓系統則多用于直列4缸發動機上。2014年,大眾率先推出了最新開發的2.0LTDIbiturbo雙渦輪增壓直噴發動機。雙渦輪增壓器由一個大渦輪和一個小渦輪組成,低速時小渦輪運轉,高速時大渦輪運轉,從而獲得更多的進氣量,他們是串聯或者并聯的。大眾2.0LTDIbiturbo最大功率為180kW,峰值轉矩500N·m,與之搭配的是7速DSG變速器。搭載這款發動機的全新車型0?100km/h加速時間在6.1s之內。大眾雙渦輪增壓器,在任何轉速下均可產生所需要的充氣壓力,性能比傳統的單渦輪增壓器大大提高,改善了發動機的適應性,發動機轉速較低時也可以保證大功率的輸出。由于發動機進氣壓力始終處于最佳狀態,從而在整個轉速范圍內提高了燃燒效率,節約了燃油并改善了排放。由于雙渦輪增壓發動機在車輛動力性能提升和發動機動態響應速度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突出優勢,目前,包括寶馬在內的多家汽車廠商也都已經在各自旗下的車型上采用了雙渦輪增壓的形式。但是,雙渦輪增壓發動機并不能完全消除渦輪遲滯現象,畢竟,渦輪增壓器葉輪的慣性作用依然存在。只不過,我們僅是從雙渦輪增壓技術的角度出發來進行分析,在實際使用中,雙渦輪增壓發動機通常都裝備在直列6缸或V型等排量較大的發動機上,由于發動機本身的動力性能已經相當優異,駕駛者在駕車時也不會因為渦輪遲滯察覺到車輛在加速過程中的動力滯后。5.4氧化催化氧化器〔DOC圖3氧化催化轉化器〔DOC工作原理氧化催化氧化器〔DOC通常為二轉化器,見圖3。它能將和氧化為和,同時也能將多環芳烴和醛類物質氧化為和,其中的微量金屬還可以過濾掉PM。實驗表明,DOC可以使HC減少68%,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減少56%,醛類減少70%,降低PM效率可達40%-50%。但是它只具有氧化能力,沒有還原能力,與三元催化器的區別在于各自催化劑的涂層不同。5.5選擇性催化還原系統〔SCR圖4選擇性催還還原系統〔SCR工作原理示意圖選擇性催化還原系統〔SCR,見圖4。主要原理:發動機排出的廢氣首先在氧化催化器的作用下,把PM中的、氧化成和,把氧化成。然后將尿素溶液噴入氧化后的廢氣流中,通過水解催化器,把尿素轉化成,再與在SCR催化劑的作用下被還原成和,排入大氣。5.6顆粒捕捉技術〔DPF圖5顆粒捕捉技術〔DPF內部結構及工作原理顆粒捕捉技術〔DPF,見圖5。該裝置內有多孔過濾器壁,在其表面涂有活性催化劑,顆粒PM、、等排放物在通過DPF時,會被吸附在過濾器壁上,通過過濾效果后能極大地減少PM的排放,其凈化效率達到90%。5.7廢氣冷卻再循環技術〔EGR圖6廢氣冷卻再循環技術〔EGR工作原理圖廢氣冷卻再循環技術〔如圖6主要通過ECU來控制,主要用于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排氣中的少部分廢氣經閥門經過冷卻器進入EGR混合器,然后與混合氣混合進入氣缸內參與燃燒。廢氣的循環使得缸內混合氣中惰性氣體〔包括和的濃度上升,惰性氣體又具有較高的比熱,故降低了燃燒時氣缸中的溫度。因是在高溫富氧的條件下生成的,故抑制了的生成,從而降低了廢氣中的的含量。但是,過度的廢氣參與再循環,將會影響混合氣的著火、性能,從而影響發動機的動力性,特別是在發動機怠速、低速、小負荷及冷機時,再循環的廢氣會明顯地影響發動機性能。所以,當發動機在怠速、低速、小負荷及冷機時,ECU控制廢氣不參與再循環,避免發動機性能受到影響;當發動機超過一定的轉速、負荷及達到一定的溫度時,ECU控制少部分廢氣參與再循環,而且,參與再循環的廢氣量根據發動機轉速、負荷、溫度及廢氣溫度的不同而不同,以達到廢氣中的最低。第六章發動機排放控制技術的發展趨勢隨著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汽車保有量所伴隨的汽車污染也越來越嚴重。很多年前,世界各國就已經制定了相應的法規和標準,以把汽車有害排放物質控制在最低水平。表2為1992年至2013年歐盟標準汽油機排放標準的限值。表1歐盟標準汽油機排放標準限值單位g/km年份COHCNOPM歐Ⅰ1992年2.72……0.97……歐Ⅱ1996年2.2……0.5……歐Ⅲ2000年2.30.20.15……歐Ⅳ2005年1.00.10.08……歐Ⅴ2008年1.00.10.060.005歐Ⅵ2013年1.00.10.060.0045由表1我們可以看出,在未來,對于汽油機的排放標準限值會越來越嚴格,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在發動機排放控制技術方面使之達到標準的限值,或者采用新型技術替代或改善發動機排放問題。由于汽車內燃機是通過燃料的燃燒,把燃料的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再將熱能轉化為機械功的熱動力機械。熱力學、燃燒學和機械學的理論分析表明,內燃機是熱效率最高的熱力機械,但仍存在著巨大的節能及降低尾氣污染的潛力。未來的發動機除繼續需要燃料燃燒,還需要曲柄連桿機構輸出動力之外,其余的部件均可以由電子、液壓來控制,成為真正的機、電、液一體化的產品。因此,今后汽車發動機的發展方向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改進結構,進一步提高發動機的機內凈化技術優化發動機的結構設計,采用多種技術組合,如:電控噴射技術、廢氣循環技術、多氣門技術、廢氣旁通技術和高效增壓中冷技術等等,可以通過對噴射時間、噴射位置、噴射區域、噴射方式的智能控制,使燃油達到理想的霧化狀態,進一步提高燃油的熱效率,改善汽車的動力性并降低有害氣體、有害微粒的排放。2.發展發動機的后處理技術隨著對發動機排放要求的日趨嚴格,改善發動機工作過程的機內凈化技術其實施難度也越來越大。能統籌兼顧動力性、經濟性和排放性能的發動機將越來越復雜,成本也急劇上升。因此,而治標不治本的外科手術式的廢氣后處理凈化技術在一定時期內<如三元催化轉化器、微粒捕集器、氧化催化轉化器等>還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即在不影響或少影響發動機其他技術的同時,在排氣系統中安裝各種凈化裝置,采用物理和化學的方法降低廢氣中的污染物。3.混合動力技術的應用混合動力是指配備2個以上驅動裝置〔動力源,一般以發動機和電動機的組合為主流。混合動力系統可以在行駛過程中回收制動時的能量并向混合動力汽車蓄電池充電,電量不足時還可以驅動發動機發電,無需使用外部電源充電。在一汽豐田的油電混合雙擎動力車上已實現發動機和發電機的智能切換,可更據啟動、行駛、加速、停車等不同狀況,最佳組合發電機和發動機的長處。早在20世紀70年代,豐田公司就推出了燃氣輪機動力車TOYOTASports800,它由燃氣輪機發動機和電動機組成,用以解決尾氣排放引起的都市環境問題。采用混合動力可以達到卓越的加速性能、極佳的靜謐性、低油耗、低尾氣排放,所以混合動力技術也是汽車未來發展的研究重點。4.以氫動力燃料電池驅動技術眾所周知,以氫為燃料可以實現零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燃燒后的產物是常見的水,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另外,氫的資源非常豐富,且容易獲得,以水為原料,電解就可以獲得。寶馬集團在2013年與豐田汽車達成的合作協議中表示:雙方合作的目標是在2020年之前提供經過可靠檢驗的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組件。寶馬公司氫動力實驗車是基于BMW5系GT車型研發而來,值得注意的是,在原先放置傳統汽油發動機的位置上換成了依靠氫燃料電池組的驅動電機。客觀的說,使用氫動力燃料電池驅動技術最大的好處就是實現零排放的同時,最大限度的保證了車輛性能和使用成本與傳統內燃機汽車相當,試驗車的最高車速可達到180km/h,驅動電機的最大功率可達245馬力,在加滿氫燃料后可以實現持久續航,里程可超過500公里。氫能源的出現和發展,進一步提高了實現可持續發展低碳社會的可能性。純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的發展是人類在汽車新能源上的一個歷史性的突破,可實現零污染零排放。純電動汽車采用的是可充電的新型理電池,儲存量大,充電時間短。作為目前最大的純電動汽車生產公司特斯拉汽車公司,一直致力于用最具創新力的技術,加速可持續交通的發展。特斯拉在技術上為實現可持續能源供應提供了高效方式,減少全球交通對石油類的依賴;通過開放專利以及與其它汽車廠商合作,大力推動了純電動汽車在全球的發展。特斯拉的新品汽車Model3采用的是松下提供的18650鈷酸鋰電池,是一款結合了實用電池續航、動力性能、安全配置,以及寬敞空間的高級轎車。純電動汽車的出現是人們在汽車能源技術上的飛躍,也是我們理性中的汽車,其零污染零排放才是大的特點。在未來,純電動汽車可能會以主力軍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一起期待吧。6.使用新型燃料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光靠現有的石油來解決汽車的能源問題是遠遠不夠的,,為此,我們需要積極尋找新型能源用于替代石油,以確保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健康的生存環境。有實驗表明,乙醇可作為石油良好的代替品,而且是可再生資源。可以通過糧食加工轉化而成,使用乙醇燃料不僅可以減少環境的污染,保持生態平衡,還能增加農業的收入。早在很多年前,美國和巴西就已經成功推廣了乙醇汽油,中國的XX是國內乙醇汽油首個試點省份,乙醇汽油的使用和生產慢慢地遍布全球,這項燃料的轉變可以解決石油短缺問題,同時也是保護大氣環境質量的重要措施。醇氫動力汽車目前也在試驗階段,醇氫燃燒技術可以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60%左右,尾氣排污比汽油車減少90%以上。我校在這方面也有相應的研究,幾輛試驗車的效果還是很明顯,不僅在經濟方面還是動力方面都能夠滿足我們需求。總結汽車保有量的持續高速增長對大氣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危害著我們的身體健康,同時也加劇了化石燃料能源的消耗。因此,有效地控制汽車污染物的排放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面對嚴格的排放標準,我們需要共同的努力。本文主要講述了汽車發動機排放物中主要污染物的危害、形成機理、影響因素以及當前一些有效控制汽車污染物排放的技術方法。通過對以上幾個方面的研究,我們能夠更清楚地了解汽車在我們生活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我們在享受汽車帶來便捷的同時也應該做好應對汽車排放污染的對應措施。在介紹了幾種排放控制技術可知,這些技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